TWM585856U - 氣密轉接頭 - Google Patents

氣密轉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5856U
TWM585856U TW108209843U TW108209843U TWM585856U TW M585856 U TWM585856 U TW M585856U TW 108209843 U TW108209843 U TW 108209843U TW 108209843 U TW108209843 U TW 108209843U TW M585856 U TWM585856 U TW M5858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ipe
pipe body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9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賴政偉
莊富凱
Original Assignee
政相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政相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政相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9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5856U/zh
Publication of TWM585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5856U/zh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氣密轉接頭,包括:一主體;一通道,貫穿該主體;一第一管體,具有一第一管身,係同軸地穿伸於該主體之通道中,兩端分別伸出該主體之兩端側外;一卡抵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之一端;一第一氣密元件,設於該卡抵部與該主體間;一第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之另一端;一迫緊件,螺設於該第一連接部上,用以迫緊抵靠於該主體而帶動該第一管身隨之位移,據以縮短該卡抵部與該主體間之相隔間距,使該第一氣密元件被夾掣於該卡抵部與該主體之間而擴張變形。

Description

氣密轉接頭
本創作係與流體輸送技術有關,特別係指一種氣密轉接頭。
按,一般的流體輸送管路主要係由多數輸送管相互連接而成,其中,若欲改變輸送方向並連接至一目標元件時,則需要管路轉接技術來達成。
習知管路轉接技術通常利用一蓋體覆蓋於所欲轉接的輸送管管口上,並於蓋體開設有一開口,用以穿設一轉接管,藉此達到轉接之目的。但是,為了避免蓋體與轉接管間具有空隙,從而發生滲漏之問題,則將轉接管以緊配合的方式穿置於蓋體之開口中,但是,若轉接管的寬度與開口的孔徑之間差距過小,將會導致轉接管難以被穿入開口中,使得其在組裝上有其困難度,相當耗費人力及時間,不符時間及成本效益,實有必要予以改進。
因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氣密轉接頭,係可令使用者能簡單且快速地進行組裝,同時亦確保組件構成之穩定。
是以,為能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揭一種氣密轉接頭,包括:一主體;一通道,貫穿該主體;一第一管體,具有一第一管身,係同軸地穿伸於該主體之通道中,兩端分別伸出該主體之兩端側外;一卡抵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之一端;一第一氣密元件,設於該卡抵部與該主體間;一第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之另一端;一迫緊件,螺設於該第一連接部上,用以迫緊抵靠於該主體而帶動該第一管身隨之位移,據以縮短該卡抵部與該主體間之相隔間距,使該第一氣密元件被夾掣於該卡抵部與該主體之間而擴張變形。
其中,該卡抵部局部的外徑大於該通道的孔徑。
其中,於該卡抵部周側形成一環形肩部,且該肩部為由外往內漸縮的圓錐狀。
其中,該迫緊件的外徑大於該通道的孔徑。
其中,該主體鄰近於該卡抵部之一側係設有一套接部,用以供一外部之管件以管軸一端插接結合。
本創作更包括複數固定件,係分別徑向貫穿該主體,且各該固定件之一端係卡掣在該管件周側。
其中,該些固定件彼此間以該通道之軸心為中心地分別相隔一預定之角度。
其中,各該固定件具有一桿狀身部,而於該身部周側突設有複數相互間隔之凸肋。
本創作更包含有一分水頭,而該第一管身具有內螺紋,用以與分水頭連接。
其中,該分水頭包括:一閥體,具有一桿狀之閥身,一流動空間,係自該閥身桿軸一端軸向地往內延伸,一第一通孔,係徑向貫穿該閥身桿軸並與該流動空間相連通;一第二管體,具有一第二管身,係可旋轉地穿設於該閥體之通孔中,一第二通孔,沿該第二管身徑向設於該第二管身外周,並與該流動空間連通,一第二連接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伸出該閥體外之一端上,得以與該第一管身之內螺紋相連接。
其中,該第二管體更包括二環槽,分別設於該第二管身周壁並相對於該通孔二側的位置上,二第二氣密元件,分別容置於該二環槽中。
其中,該第二管體更包括一定位部,設於該第二管身之中段位置上。
請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揭示氣密轉接頭,其包括一主體10、一通道11、一第一管體20、一卡抵部22、一第一氣密元件30、一第一連接部23及一迫緊件40。
該通道11貫穿該主體10。
該第一管體20具有一第一管身21,係同軸地穿伸於該主體10之通道11中,兩端分別伸出該主體10之兩端側外。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管體20與該主體10之間更設有一定位結構,以避免該第一管體20相對該主體10轉動。其中,該定位結構包括一第一限位部,設於該主體10於對應該通道11之周緣上,及一第二限位部,設於該第一管身21,當該第一管體20穿設於與該通道11時,使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係相接合,以使該第一管體20相對定位於該主體10上。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限位部為一凹槽13,該第二限位部為一凸柱25,用以嵌接於該凹槽13中。
該卡抵部22設於該第一管身21之一端,且該卡抵部22局部的外徑大於該通道11的孔徑。在本實施例中,於該卡抵部22周側形成一環形肩部221,且該肩部221為由外往內漸縮的圓錐狀。
該第一連接部23設於該第一管身21之另一端。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管身21具有外螺紋,以構成該第一連接部23。
該主體10鄰近於該卡抵部22之一側係設有一套接部12,用以供一外部之管件以管軸一端插接結合。其中,更可透過複數固定件50分別徑向貫穿該主體10,而得以各該固定件50突伸於該主體10內側之一端作為卡掣在該管件上之卡接元件,使該管件與該主體10間得以相互地穩固地連接。再者,該些固定件50彼此間以該通道11之軸心為中心地分別相隔一預定之角度。在本實施例中,以兩個固定件50為一組,共有3組,各組固定件50之間相隔120度。此外,為了能增加各該固定件50與該主體10間的摩擦力,各該固定件50具有一桿狀身部51,而於該身部51周側突設有複數相互間隔之凸肋52。
該第一氣密元件30設於該卡抵部22與該主體10間。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氣密元件30為一具撓性之O型環,且以非緊配合的方式套設於該第一管身21上,如此一來,可節省諸多人力及作業時間。在其他的實施態樣,該第一氣密元件30係以緊配合的方式套設於該第一管身21上,而使該卡抵部22的外徑僅僅略大於該通道11的孔徑,並使該肩部221呈水平設置,同樣可以達到氣密的效果。
該迫緊件40螺設於該第一連接部23上,且該迫緊件40的外徑大於該通道11的孔徑,用以迫緊抵靠於該主體10而帶動該第一管身21隨之位移,據以縮短該卡抵部22與該主體10間之相隔間距,使該第一氣密元件30被夾掣於該卡抵部22與該主體10之間而擴張並在徑向上產生變形。
該氣密轉接頭在使用時,係得以該主體10快速地套接在該管件上,同時使該第一管體20同步地快速插入該管件中,再藉由該迫緊件40之轉動來擴大該第一氣密元件30之外徑,使第一氣密元件30之周側受壓而外擴,進而抵接在該管件之內壁上,以達到密接的效果;藉此,使用者即得以快速地進行接頭與管件間之套接,而可避免產生如習知技術難以串接之操作上不便。
本創作更包含有一分水頭60,而該第一管身21具有內螺紋24,用以與分水頭60連接。其中,該分水頭60包括:一閥體61,具有一桿狀之閥身611,一流動空間612,係自該閥身611桿軸一端軸向地往內延伸,一第一通孔613,係徑向貫穿該閥身611桿軸並與該流動空間612相連通;一第二管體62,具有一第二管身621,係可旋轉地穿設於該閥體61之第一通孔613中,一第二通孔622,沿該第二管身621徑向設於該第二管身621外周,並與該流動空間612連通,一第二連接部623,設於該第一管身21伸出該閥體61外之一端上,得以與該第一管身21之內螺紋24相連接;二環槽624,分別設於該第二管身621周壁並相對於該第二通孔622二側的位置上,二第二氣密元件625,分別容置於該二環槽624中,各該第二氣密元件625分別為具撓性之O型環;一定位部63,設於該第二管身621之中段位置上。藉此,該閥體61可相對該主體10任意地旋轉,而仍有效地保持止漏之效果。
以上僅是透過本創作所揭較佳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並非限制本創作之目的,因此,對於本創作所揭技術特徵之簡單改變或是數量變化,皆應屬於本創作所保護之範疇。
10‧‧‧主體
11‧‧‧通道
12‧‧‧套接部
13‧‧‧凹槽
20‧‧‧第一管體
21‧‧‧第一管身
22‧‧‧卡抵部
221‧‧‧肩部
23‧‧‧第一連接部
24‧‧‧內螺紋
25‧‧‧凸柱
30‧‧‧第一氣密元件
40‧‧‧迫緊件
50‧‧‧固定件
51‧‧‧身部
52‧‧‧凸肋
60‧‧‧分水頭
61‧‧‧閥體
611‧‧‧閥身
612‧‧‧流動空間
613‧‧‧第一通孔
62‧‧‧第二管體
621‧‧‧第二管身
622‧‧‧第二通孔
623‧‧‧第二連接部
624‧‧‧環槽
625‧‧‧第二第二氣密元件
63‧‧‧定位部
圖1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圖2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就圖1之3-3剖面圖。
圖4係接續圖3之示意圖,其表示氣密轉接頭連接管件之態樣。

Claims (12)

  1. 一種氣密轉接頭,包括:
    一主體;
    一通道,貫穿該主體;
    一第一管體,具有一第一管身,係同軸地穿伸於該主體之通道中,兩端並分別伸出該主體之兩端側外;
    一卡抵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之一端;
    一第一氣密元件,設於該卡抵部與該主體間;
    一第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之另一端;
    一迫緊件,係螺設於該第一連接部上,並得以一側抵靠於該主體上,而可藉由該迫緊件於該第一連接部上沿一預設方向之轉動,帶動該第一管身隨之位移,據以縮短該卡抵部與該主體間之相隔間距,使該第一氣密元件被夾掣於該卡抵部與該主體之間而產生徑向上之變形。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卡抵部之局部的外徑大於該通道的內徑。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於該卡抵部周側形成一環形肩部,係朝向該主體並呈由外往內漸縮的圓錐狀。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迫緊件的外徑大於該通道的內徑。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主體鄰近於該卡抵部之一側係設有一套接部,用以與一外部之管件的管軸一端插接結合。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更包括複數固定件,係分別徑向貫穿該主體,且各該固定件之一端係卡掣在該管件周側。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些固定件彼此之間的中心線夾角介於10~120度。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各該固定件具有一桿狀身部,而於該身部周側突設有複數相互間隔之凸肋。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更包括有一分水頭,而該第一管身具有內螺紋,用以與該分水頭連接。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分水頭包括:
    一閥體,具有一桿狀之閥身,一自該閥身桿軸一端軸向地往內延伸之流動空間,一通孔,係徑向貫穿該閥身桿軸並與該流動空間相連通;
    一第二管體,具有一第二管身,係可旋轉地穿設於該閥體之通孔中,一通孔,沿該第二管身徑向設於該第二管身外周,並與該流動空間連通,一第二連接部,設於該第一管身伸出該閥體外之一端上,得以與該第一管身之內螺紋相連接。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第二管體更包括二環槽,分別設於該第二管身周壁並相對於該通孔二側的位置上,二氣密元件,分別容置於該二環槽中。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氣密轉接頭,其中,該第二管體更包括一定位部,設於該第二管身之中段位置上。
TW108209843U 2019-07-26 2019-07-26 氣密轉接頭 TWM585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843U TWM585856U (zh) 2019-07-26 2019-07-26 氣密轉接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843U TWM585856U (zh) 2019-07-26 2019-07-26 氣密轉接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856U true TWM585856U (zh) 2019-11-01

Family

ID=69190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9843U TWM585856U (zh) 2019-07-26 2019-07-26 氣密轉接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5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46178A1 (en) Tube joint
US7758085B2 (en) Tube couplings
US20140318664A1 (en) Non-Kinking Fluid Delivery Hose
TWI715346B (zh) 鎖牙式氣嘴頭
TWM585856U (zh) 氣密轉接頭
JP2009174648A (ja) スイベル管継手
US20070046023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water transfer pipeline
US20200326021A1 (en) Hose connector
US2017030712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60201815A1 (en) Versatile air-valve connecting device
TWI500873B (zh) A female connector and a pipe joint having the female connector
WO2015056764A1 (ja) 管継手
TWI671487B (zh) 插組式萬向氣壓連接器
JP6039045B2 (ja) 管継手
US2700560A (en) Hose coupling with interlocking lugs
KR20140118460A (ko) 회전 커플링
TWM619570U (zh) 接頭結構
KR101880402B1 (ko) 스프링클러 신축배관용 일체형 소켓 조립체
CN206409771U (zh) 管道连接件
US20050283903A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water connecting a shower head assembly to a wall-mount supplying pipe
US20140345712A1 (en) Lower effort quick-disconnect coupler
KR200302183Y1 (ko) 호스용 연결 구조물
CN211344321U (zh) 抗高压力pvc连接管
US20070046024A1 (en) Fluid connector
TWM543949U (zh) 接頭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