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388U -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3388U
TWM583388U TW108207501U TW108207501U TWM583388U TW M583388 U TWM583388 U TW M583388U TW 108207501 U TW108207501 U TW 108207501U TW 108207501 U TW108207501 U TW 108207501U TW M583388 U TWM583388 U TW M5833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dividing line
diversion
heavy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7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武穎
Original Assignee
富強輪胎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強輪胎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強輪胎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7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3388U/zh
Publication of TWM58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3388U/zh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係以冷溫翻新方式製成,其包含一除去磨損胎面的原生胎體,該原生胎體的胎面上表係硫化固設一中墊膠體,該中墊膠體的上表係固設一胎面膠主體並與原生胎體硫化一體成形;其中胎面膠主體上表係具一與地面水平線接觸的一摩擦環部,摩擦環部且設有一中央分際線及形成中央分際線二側對半的一外側胎面及一內側胎面,外側胎面及內側胎面係分別間隔凹設有具相同深距的複數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該外側導流槽的槽寬面積且需小於內側導流槽的槽寬面積,而令外側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於內側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

Description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與翻新輪胎構造有關,更詳而言之,尤指一種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按,先行所知有關輪胎係主要由橡膠製成,其供交通工具運行使用時,無可避免地會有各種程度不同的磨損,其中尤以重型車專用輪胎構造,如第3圖所示,其胎面1與地面2接觸並形成磨擦,隨著車輛緩速行駛轉彎的增加,外側胎面3角度偏移會加速該側的較大磨損程度,由於重型車輛無法像一般汽車可以隨時藉由輪胎行升高機的的檢查觀視各輪胎不同磨損程度來進行輪胎的對調操作;因此,當重型車檢查發現輪胎磨損不均嚴重需予以更換時,若選擇以全新的輪胎進行更換往往所費不貲,因對重型車輛或大型車輛而言,所選配裝設輪胎的尺寸規格,明顯高於一般小型汽車,此等較大規格的全新輪胎造價高昂,故而,造價相對低廉的翻新輪胎,遂成為輪胎更換時的另一種選擇。前述翻新輪胎,其係以"冷溫翻新"的方式,將退換下來的輪胎本體1A除去磨損胎面部份,再將預先硫化的一胎面膠主體1B及中墊膠1C貼覆於輪胎本體的外周,且中墊膠1C夾設於輪胎本體1A與胎面膠主體1B間,再對輪胎本體1A、中墊膠1C及胎面膠主體1B的組合進行處理,使中墊膠硫化,輪胎本體1A與胎面膠主體 1B藉由中墊膠1C結合一體,據此製成全新的胎面,完成輪胎結構的翻新。雖然此等翻新輪胎頗受重型車所青睞,但也始終無可避免地在使用不久後,很快地又難逃胎面外側易磨損的缺失,又得重新換輪胎的命運,而造成駕駛及業者甚大困擾。
有鑑於此,本案創作人乃藉產銷同類產品多年的經驗,不斷研究與試驗,而終於有一實用的本創作產生。
即,本創作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得有效克服平衡外側胎面過度磨損比例,而提升輪胎使用的安全性。
緣是,依據本創作一種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係以冷溫翻新方式製成,其包含一除去磨損胎面的原生胎體,該原生胎體的胎面上表係硫化固設一中墊膠體,該中墊膠體的上表係固設一胎面膠主體並與原生胎體硫化一體成形;其中該胎面膠主體上表係具一與地面水平線接觸的一摩擦環部,該摩擦環部且設有一中央分際線及形成該中央分際線二側對半的一外側胎面及一內側胎面,該外側胎面及內側胎面係分別間隔凹設有具相同深距的複數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該外側導流槽的槽寬面積且需小於內側導流槽的槽寬面積,而令外側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於內側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
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胎面膠主體的內、外側導流槽其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並需小於內、外側導流槽其相遠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
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內、外側胎面的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終端係呈封閉。
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內、外側胎面的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相遠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終端係呈開放。
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內、外側胎面的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端側係呈斜向錯開排列。
10‧‧‧原生胎體
20‧‧‧中墊膠體
30‧‧‧胎面膠主體
31‧‧‧摩擦環部
32‧‧‧中央分際線
33‧‧‧外側胎面
34‧‧‧內側胎面
35‧‧‧外側導流槽
36‧‧‧內側導流槽
351、361‧‧‧寬距終端
352、362‧‧‧寬距始端
A‧‧‧斜向角度
第1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外觀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平面圖
第3圖係顯示習用重型車輪胎轉動磨損示意圖
首先,請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創作一種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係以冷溫翻新方式製成,包含有:經除去磨損胎面的一原生胎體10,其胎面上表且硫化固設一中墊膠體20,該中墊膠體20的上表則固設一胎面膠主體30並與該原生胎體10硫化結合一體;其中:該胎面膠主體30上表係具與地面水平線2接觸的一摩擦環部31,該摩擦環部31且設有一中央分際線32及形成該中央分際線32二側對半的一外側胎面33及一內側胎面34;該外側胎面33及內側胎面34係分別間隔凹設有具相同深距的複數外側導流槽35及複數內側導流槽36;而該外側導流槽35的槽寬面積且需小於內側導流槽36的槽寬面積,而令該外側胎面33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於內側胎面34與地面接觸面積; 該複數外側導流槽35及內側導流槽36其相近於該中央分際線32的寬距終端351、361係呈封閉狀,而外側導流槽35及內側導流槽36相遠於該中央分際線32的寬距始端352、362則呈開放狀;此外,該內側胎面34的內側導流槽36係與外側胎面33的外側導流槽35係呈對應該中央分際線32兩側斜向角度A錯開排列;而內、外側導流槽其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並需分別小於內、外側導流槽其相遠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
於是,藉上述組合,而得本創作一種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請繼續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當本創作成型結構被安置於重型車輛時,由於外側導流槽35的槽寬面積係需小於內側導流槽36的槽寬面積,造成外側胎面33與地面接觸面積自然大於該內側胎面34與地面接觸面積;因此,當輪胎同樣轉動一圈周徑位移,地面摩擦力相對胎面的損耗會使得外側胎面33更有籌碼減損,是以相對衡平原本轉動時輪胎外側衍生的較多磨損程度,而達到輪胎內外側磨損較為平均的效果,是以據此可以相對降低重型車輛頻繁更換翻新輪胎的發生機率。
此外,請繼續參閱第2圖所示,本創作由於胎面膠主體30之相近於該中央分際線32的寬距終端351、361係呈封閉狀,而外側導流槽35及內側導流槽36相遠於該中央分際線32的寬距始端352、362則呈開放狀結構設計,讓輪胎運轉的軸向摩擦力減少而有助於重車行駛的穩定;尤其是該內側胎面34的內側導流槽36係與外側胎面33的外側導流槽35係呈對應該中央分際線32兩側斜向角度A錯開排列讓輪胎運轉的排水引流更為順暢。
綜上所述,本創作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構成的 技術思想及創新空間型態,乃能突破習用瓶頸,其得有效克服及平衡外側胎面過度磨損比例,而提升輪胎使用的安全性,其相較習用具有達成增進功效之實用性,實為肯定。
又,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創作的技術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於此項技術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技術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因此本創作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所述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Claims (5)

  1. 一種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係以冷溫翻新方式製成,其包含一除去磨損胎面的原生胎體,該原生胎體的胎面上表係硫化固設一中墊膠體,該中墊膠體的上表係固設一胎面膠主體並與原生胎體硫化一體成形;其特徵在於:該胎面膠主體上表係具一與地面水平線接觸的一摩擦環部,該摩擦環部且設有一中央分際線及形成該中央分際線二側對半的一外側胎面及一內側胎面,該外側胎面及內側胎面係分別間隔凹設有具相同深距的複數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該外側導流槽的槽寬面積且需小於內側導流槽的槽寬面積,而令外側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於內側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胎面膠主體的內、外側導流槽其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並需小於內、外側導流槽其相遠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內、外側胎面的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終端係呈封閉。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內、外側胎面的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相遠於中央分際線的寬距終端係呈開放。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其中該內、外側胎面的外側導流槽及內側導流槽相近於中央分際線的端側係呈斜向錯開排列。
TW108207501U 2019-06-13 2019-06-13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TWM58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501U TWM583388U (zh) 2019-06-13 2019-06-13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501U TWM583388U (zh) 2019-06-13 2019-06-13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388U true TWM583388U (zh) 2019-09-11

Family

ID=6861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501U TWM583388U (zh) 2019-06-13 2019-06-13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3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5413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826873B (zh) 充气轮胎
CN109291739B (zh) 用于车轮的轮胎
JP581214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70166015A1 (en) Variable-width sipe for tire tread and tire
JP201513458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95042B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US11685193B2 (en) Tire tread for HGV trailer
US20190315161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KR101917494B1 (ko) 타이어 가류금형의 커프 성형용 블레이드와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타이어 및 타이어 가류장치
TWM583388U (zh) 重型車專用翻新輪胎改良結構
US1662007A (en) Cushion tire
CN107074030B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2017121751A (ja) 不整地用モータサイク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EP3738793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512042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40055683A1 (en) Truck steer tire, a mold and a method of molding
KR101287507B1 (ko) 중하중용 공기입 스노우 타이어
JP7454390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加硫金型
JP5731242B2 (ja) 農業用タイヤ
WO202011047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2291B2 (ja) タイヤ
KR101976699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용 금형
JPH03193507A (ja) 棄却限界を延伸した建設車両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428204A (zh) 摩托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