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1555U -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 Google Patents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1555U
TWM581555U TW108201802U TW108201802U TWM581555U TW M581555 U TWM581555 U TW M581555U TW 108201802 U TW108201802 U TW 108201802U TW 108201802 U TW108201802 U TW 108201802U TW M581555 U TWM581555 U TW M58155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pressing
pressing member
ring
ea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學森
Original Assignee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1555U/zh
Publication of TWM581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1555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中自行車之迫緊結構係設置於該自行車之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之間,用以連接該第一、第二部件,該迫緊結構至少包含:第一迫緊件、第二迫緊件、調整件、二墊片以及迫緊環,該第二迫緊件具有一螺孔可供該第一迫緊件鎖固以及該調整件,二墊片分別套設於該第一、第二部件之間且相對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外,迫緊環係鎖固於該第一迫緊件外,該迫緊環之底部可供壓抵於其中一墊片,可消除結構間的間隙,達到穩固固定之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車之迫緊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適用於自行車,尤指一種可將兩部件相互迫緊結合之結構。
按,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水準的提升,以及能源成本的高漲,騎乘自行車已成為許多民眾喜好的娛樂、運動與交通方式,此乃由於自行車具有低碳環保的效果,可帶給民眾自由舒暢的騎乘感受,特別是汽機車日益增多的環境下,無論是日常上下班或是休閒娛樂之時間皆可看到自行車的蹤跡,而自行車所具備的低成本、輕巧、隨停隨走的優勢是深受騎乘者青睞的主要原因,故騎乘自行車作長途旅遊,甚至是環島或環遊世界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一般自行車係由複數零組件相互組裝而成,例如手把係藉由一把手立管來與自行車之前叉管相連結,如此自行車騎士可透過轉動把手來控制前叉管轉動,進而來控制改變自行車的行進方向。或者自行車之座墊及其座管部位,其主要為承受騎乘者體重、地面衝擊力、及踩踏姿勢與效率等用途,因此除了基本的乘座功能外,市面上之座管處亦增設有高度升降裝置以調整座墊高度,或於座管內設置緩衝裝置以降低地面衝擊提升舒適性;以自行車座墊之座管,其無論係具有高度調整或緩衝功能者,其均需要具有一外管內套設一內管,並使該內管可於該外管內部作線性位移之結構,再配合於各該外管及內管間添設一升降裝置或一緩衝裝置,即可分別達到升降調整或緩衝避震之功能。
不論是手把藉由一把手立管與自行車之前叉管相連結,或者是自行車其他需要相互組裝的零組件間,由於各類形式之零組件預設之組設公差,為能於組接時可較輕鬆容易,其零組件間則會有微小的公差間隙;另一方面,於各零組件長時間移動而磨耗下,使得各零組件相接設部位容易產生間隙;此類因組配公差所設定之間隙,或是因長期磨耗所產生之間隙,均會導致自行車移動時零組件發生搖晃的情形。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適用於自行車,尤指一種可將兩部件相互迫緊結合之結構,為其主要目的者。
本創作中自行車之迫緊結構係設置於該自行車之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之間,該第一部件設有一對夾耳部以藉由該迫緊結構供樞接於該第二部件之一樞接部,該迫緊結構至少包含:一第一迫緊件,其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形成一蓋板;一第二迫緊件,其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形成一蓋板,該第二迫緊件具有一螺孔可供該第一迫緊件鎖固,該螺孔並延伸至該第二迫緊件之該蓋板;一調整件,由該第二迫緊件之該蓋板鎖入該螺孔;二墊片,分別套設於該對夾耳部與該樞接部之間且相對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外;以及一迫緊環,係鎖固於其中一夾耳部且相對於該第一迫緊件外,該迫緊環之底部可供壓抵於其中一墊片。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第一部件係為該自行車之一把手座,而該第二部件係為該自行車之一立管座。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把手座與該立管座間進一步設有一避震組件。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該對夾耳部以及該樞接部分別具有相對之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其中一夾耳部之該第一穿孔設有複數內螺紋以供鎖固該迫緊環。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墊片係具有一環狀體以及連接於該環狀體頂部之一環片,該環狀體位於該第二穿孔內且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外,而該環片則襯設於該對夾耳部與該樞接部之間。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迫緊環之底部係壓抵於其中一墊片之該環片。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迫緊環具有一中心孔洞可供穿設該第一迫緊件。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本創作之迫緊結構係設置於該自行車之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之間,如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中,係分別以自行車之一把手座1作為第一部件,而自行車之一立管座2作為第二部件為例,該自行車之把手3係由一立管連結於一前叉豎管4,前叉豎管4下方則連接自行車之前輪(圖未示),立管座2一體設有一樞接部21及一套管部22,請同時參閱第2圖所示,套管部22係套設於前叉豎管4頂端,把手座1一體設有一對夾耳部11以及一套接部12,套接部12係套接自行車之把手3,而一對夾耳部11藉由迫緊結構5供樞接於樞接部21,以構成把手3與前叉豎管4之連結。如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對夾耳部11以及該樞接部21分別具有相對之第一穿孔13及第二穿孔23,可供容置該迫緊結構5。
本案之迫緊結構5至少包含:第一迫緊件51、第二迫緊件52、調整件53、二墊片54以及迫緊環55;
第一迫緊件51之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11形成一蓋板56。
第二迫緊件52之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11形成一蓋板56,該第二迫緊件52具有一螺孔521可供該第一迫緊件51鎖固,該螺孔521並延伸至該第二迫緊件52之該蓋板53。
調整件53由該第二迫緊件52之該蓋板53鎖入該螺孔521,請同時參閱第3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第二迫緊件52內之螺孔521具有兩段式螺紋結構,分別供該第一迫緊件51以及該調整件53鎖固;當然,該第二迫緊件52內之螺孔521亦可單一螺紋結構,同樣可分別供該第一迫緊件51以及該調整件53鎖固。
二墊片54分別套設於該對夾耳部11與該樞接部21之間且相對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52外;如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墊片54係具有一環狀體541以及連接於該環狀體541頂部之一環片542,該環狀體541位於該第二穿孔23內且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52外,而該環片542則襯設於該對夾耳部11與該樞接部21之間。
迫緊環55係鎖固於其中一夾耳部11,其中一夾耳部之該第一穿孔13設有複數內螺紋以供鎖固該迫緊環55,該迫緊環55具有一中心孔洞551可供穿設該第一迫緊件51,而該迫緊環55之底部可供壓抵於其中一墊片之該環片542。
整體組裝時,先將二墊片54之環狀體541放置於該第二穿孔23內,再將第二迫緊件52由其一第一穿孔13穿入於該第二穿孔23,接著將第一迫緊件51以及該調整件53分別鎖固該螺孔521,其中該第一迫緊件51係於另一第一穿孔13穿入,最後再將迫緊環55鎖固於其中一夾耳部11,且該迫緊環55朝內鎖緊時其底部係壓抵於其中一墊片之環片542,可消除結構間的間隙,避免產生晃動,達到穩固固定之效果。
該把手座1與該立管座2間進一步設有一避震組件6,如第4圖所示,當自行車產生晃動時可吸收前叉豎管4上下震動之力道,降低把手座1晃動之程度,讓套設於把手座1之把手3不會產生震動或僅會產生些許震動,可有效降低因車身震動而產生之不舒適感。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自行車把手一較佳可行之避震裝置,爰依法提呈新型專利之申請;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巳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創作之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案創作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創作之替換及修飾,並為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把手座 11‧‧‧夾耳部 12‧‧‧套接部 13‧‧‧第一穿孔 2‧‧‧立管座 21‧‧‧樞接部 22‧‧‧套管部 23‧‧‧第二穿孔 3‧‧‧把手 4‧‧‧前叉豎管 5‧‧‧樞接組件 51‧‧‧第一迫緊件 52‧‧‧第二迫緊件 521‧‧‧螺孔 53‧‧‧調整件 54‧‧‧墊片 541‧‧‧環狀體 542‧‧‧環片 55‧‧‧迫緊環 551‧‧‧中心孔洞 56‧‧‧蓋板 6‧‧‧避震組件
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中第一、第二部件的結構立體圖。 第2圖所示為本創作中迫緊結構的結構分解圖。 第3圖所示為本創作中迫緊結構的結構示意放大圖。 第4圖所示為本創作中避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自行車之迫緊結構,該迫緊結構係設置於該自行車之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之間,該第一部件設有一對夾耳部以藉由該迫緊結構供樞接於該第二部件之一樞接部,該迫緊結構至少包含:一第一迫緊件,其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形成一蓋板;一第二迫緊件,其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形成一蓋板,該第二迫緊件具有一螺孔可供該第一迫緊件鎖固,該螺孔並延伸至該第二迫緊件之該蓋板;一調整件,由該第二迫緊件之該蓋板鎖入該螺孔;二墊片,分別套設於該對夾耳部與該樞接部之間且相對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外;以及一迫緊環,係鎖固於其中一夾耳部且相對於該第一迫緊件外,該迫緊環之底部可供壓抵於其中一墊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該第一部件係為該自行車之一把手座,而該第二部件係為該自行車之一立管座。
  3. 如請求項2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該把手座與該立管座間進一步設有一避震組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該對夾耳部以及該樞接部分別具有相對之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
  5. 如請求項4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其中一夾耳部之該第一穿孔設有複數內螺紋以供鎖固該迫緊環。
  6. 如請求項4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該墊片係具有一環狀體以及連接於該環狀體頂部之一環片,該環狀體位於該第二穿孔內且套設於該第二迫緊件外,而該環片則襯設於該對夾耳部與該樞接部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該迫緊環之底部係壓抵於其中一墊片之該環片。
  8. 如請求項1至7任一項所述自行車之迫緊結構,其中,該迫緊環具有一中心孔洞可供穿設該第一迫緊件。
TW108201802U 2019-02-11 2019-02-11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TWM581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802U TWM581555U (zh) 2019-02-11 2019-02-11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802U TWM581555U (zh) 2019-02-11 2019-02-11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1555U true TWM581555U (zh) 2019-08-01

Family

ID=6831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802U TWM581555U (zh) 2019-02-11 2019-02-11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1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3642B2 (en) Seat structure with function of suspension
TW201204588A (en) Bicycle seat tube
TWM454971U (zh) 分叉避震豎管
TWM452911U (zh) 自行車後上叉避震結構
JPH06505941A (ja) 衝撃吸収性自転車ハンドルバーアセンブリ
TWM581555U (zh)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TWM472651U (zh) 用於自行車之吸震座桿
WO2021114292A1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
CN210852772U (zh) 自行车之迫紧结构
CN206856904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TWM568812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裝置
TWM625435U (zh) 前叉吸震裝置
TWM535681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結構改良
TWM625502U (zh) 吸震立管改良
CN206000924U (zh) 一种车用联动减震器
TWM646828U (zh) 吸震立管
WO2015113506A1 (zh) 一种自行车车把手连杆
TWI732569B (zh) 車把手平衡拉桿
CN206813217U (zh) 自行车避震装置
TWI244452B (en) A bike frame with adjustable length
TWM586230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結構改良
TWM477428U (zh)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TWM275150U (en)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for grip lever
US2452371A (en) Handle bar shock absorber
TWM528906U (zh) 避震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