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7428U -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7428U
TWM477428U TW103200364U TW103200364U TWM477428U TW M477428 U TWM477428 U TW M477428U TW 103200364 U TW103200364 U TW 103200364U TW 103200364 U TW103200364 U TW 103200364U TW M477428 U TWM477428 U TW M47742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ivoting
slot
connecting cover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0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ao-Gong Wu
Original Assignee
S 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 D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 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0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7428U/zh
Publication of TWM477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7428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自行車手把架,尤指一種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在自行車中的登山車於前叉配置有避震結構,以利於行使路面崎嶇、石頭路、有落差地勢等路況。所以操控自行車行駛過程中,前叉的避震結構能夠吸收來自地面衝擊,減緩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利於騎乘者操控前進方向,提供舒適性騎乘。而大多數公路車或是其他特殊車種的前叉並未配置像登山車那樣的避震結構,使得騎乘時無法像登山車那樣有避震結構可以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而容易引起雙手發麻不適症狀。
然而,對於提升騎乘時雙手舒適度,有如中華民國第421172號公告號自行車避震把手構造,主要係於把手立桿前端側橫向接設有一把手管;供騎乘者雙手握控把手管;該立桿係於頂端固結有一曲柄軸座,供一旋動曲柄末段容置於曲柄軸座之夾置空間內,而該旋動曲柄係以前端側與把手管固結,及於末端側橫向穿置有一避震筒墊,且該避震筒墊係為二金屬環壁夾置一橡膠墊而成,其於中央穿設有一固定栓,及於兩側封固有一壓迫墊塊;如此,當自行車騎行顛簸路面而不定向震動時,只須以固定栓為軸心,即能使旋動曲柄配合顛簸幅度上、下迴旋寸動,並以避震筒墊 以360度等全方位吸收震動能。
詳觀上述習知結構不難發覺其尚存有些許不足之處,主要原因係歸如下:其習知避震把手之結構元件數量多且組裝繁雜,造成整體結構體積龐大,顯得把手避震部位相當突出,不僅增加整體重量,連帶有組裝費時以及增加製作與成本,不利於現今講求精簡、自行車輕量化等需求,進而降低騎乘者之選購意願者。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按,習知避震把手之結構元件數量多且組裝繁雜,造成整體結構體積龐大,顯得把手避震部位相當突出,不僅增加整體重量,連帶有組裝費時以及增加製作與成本,不利於現今講求精簡、自行車輕量化等需求,進而降低騎乘者之選購意願者。
因此,本創作提供一種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包含:一立管座、一把手座以及一避震單元,一立管座具有一套管部,以及一由套管部一體延伸之組接底板,該組接底板鄰靠套管部具有一樞接部,並凹設有一樞接空間,另由樞接空間外壁貫穿設有樞接孔,提供樞接軸桿穿掣連結,又組接底板末端開設一開槽,並由側邊設有限位穿孔配合限位桿貫穿限制,一把手座具有一束管部,以及一由束管部一體延伸之連接蓋板,該連接蓋板鄰靠束管部凸設有限位凸塊,並由限位凸塊側邊穿設有限位槽道,又連接蓋板末端凸設一組設凸部,配合組入立管座之樞接空間內,另 對應樞接孔穿設有組設穿孔,一避震單元係以可塑性材質構成之彈性單元,而該避震單元係配合組設於立管座及把手座間,並受組接底板及連接蓋板限制定位,藉由上述結構,俾能構成一種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一)、本創作之把手架係於立管座及把手座間另設有一避震單元,當自行車騎乘顛簸路面時,俾能利用避震單元有效減少前輪受到地面抵頂之外力傳送至把手座,降低手把管劇烈震動之情況產生,進而增添手掌握持手把管之舒適度及穩定性,兼具騎乘的安全性者。
(二)、再者,該立管座及把手座間係以組接底板及連接蓋板相對組裝而成,並利用組接底板及連接蓋板限制避震單元,使得整體結構簡單且組裝方便,有效降低結構成本,具經濟效益,另增添使用者選購意願者。
10‧‧‧立管座
11‧‧‧套管部
12‧‧‧組接底板
121‧‧‧開槽
122‧‧‧限位穿孔
123‧‧‧限位桿
13‧‧‧樞接部
131‧‧‧樞接空間
132‧‧‧樞接孔
133‧‧‧樞接軸桿
14‧‧‧限位穿槽
20‧‧‧把手座
21‧‧‧束管部
22‧‧‧連接蓋板
231‧‧‧限位槽道
221‧‧‧組設凸部
222‧‧‧組設穿孔
23‧‧‧限位凸塊
24‧‧‧限制穿槽
25‧‧‧嵌合容槽
30‧‧‧避震單元
31‧‧‧定位凸部
32‧‧‧閃避開口
40‧‧‧緩衝單元
41‧‧‧嵌合凸部
50‧‧‧前叉豎管
60‧‧‧手把管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組合剖視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避震狀態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緩衝狀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后: 首先,先請參閱第1、2圖所示,一種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包含:一立管座10、一把手座20以及一避震單元30,一立管座10具有一套管部11,以及一由套管部11一體延伸之組接底板12,該組接底板12鄰靠套管部11具有一樞接部13,並凹設有一樞接空間131,另由樞接空間131外壁貫穿設有樞接孔132,提供樞接軸桿133穿掣連結,又組接底板12末端開設一開槽121,並由側邊設有限位穿孔122配合限位桿123貫穿限制,一把手座20具有一束管部21,以及一由束管部21一體延伸之連接蓋板22,該連接蓋板22鄰靠束管部21凸設有限位凸塊23,並由限位凸塊23側邊穿設有限位槽道231,又連接蓋板22末端底面凸設一組設凸部221,配合組入立管座10之樞接空間131內,另對應樞接孔132穿設有組設穿孔222,一避震單元30係以可塑性材質構成之彈性單元,而該避震單元30係配合組設於立管座10及把手座20間,並受組接底板12及連接蓋板22限制定位,且該立管座10係於組接底板12之樞接部13及開槽121間穿設有限位穿槽14,而把手座20對應限位穿槽14於連接蓋板22之限位凸塊23及組設凸部221間亦穿設限制穿槽24,另於避震單元30分別對應限位穿槽14及限制穿槽24凸設有定位凸部31,藉以將避震單元30限制於立管座10及把手座20間,又該避震單元30對應組接底板12之開槽121具有一閃避開口32;再者,該立管座10之樞接部13上端部對應把手座20之連接蓋板22末端另設有一緩衝單元40,其中該連接蓋板22末端具有一嵌合容槽25,另對應嵌合容槽24於緩衝單元40設有嵌合凸部41,而上述之避震單元30及緩衝單元40均為一種優力膠材質所構成。
其結構之組成,再請參閱第2、3圖所示,該立管座10與把手座20間係利用組接底板12及連接蓋板22相對組靠,並將一避震單元30限制定 位,其中該把手座20之組設凸部221係配合組入立管座10之樞接空間131內,再由樞接部13外壁之樞接孔132穿入樞接軸桿133,並通過組設凸部221之組設穿孔222串接連結,令該把手管20得以樞接軸桿133為軸心於立管座10上偏移擺動,而該避震單元30係組入立管座10之組接底板12及把手座20之連接蓋板22間,並以底部定位凸部31與立管座10之限位穿槽14嵌合定位,且當把手座20以樞接軸桿133為軸心偏移疊靠於避震單元30時,俾再以限制穿槽24卡嵌於避震單元30上端之定位凸部31,藉以將避震單元30限制於立管座10及把手座20間,再者,當把手座20疊靠於避震單元30上方時,其限位凸塊23則順勢通過避震單元30之閃避開口32組入組接底板12末端之開槽121,令把手座20可透過開槽121再往下擺動,再提供限位桿123由限位穿孔122穿入並通過限位凸塊23之限位槽道231,藉此完成把手座20與立管座10間之組合,並使把手座20以樞接軸桿133為軸心擺動時,可再以限位槽道231與限位桿123形成一限制狀態,又把手座20之連接蓋板22末端係由嵌合容槽25再配合嵌設一緩衝單元40,並將緩衝單元40夾靠於連接蓋板22末端及套管部11端部間,藉由上述結構,俾能完成一種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其結構實際使用之狀態,續請參閱第1圖配合第4、5圖所示,該立管座10係以套管部11配合組套於自行車架之前叉豎管50上,再由把手座20之束管部21配合裝設有手把管B,藉此完成該把手架的組裝,讓使用者可握持手把管進行自行車的騎乘;藉此,當自行車騎乘於較為顛簸之路面時,因把手座20與立管座10間裝配有避震單元60,使得自行車前輪受到地面之抵頂所產生的外力,再經由立管座10傳遞到把手座20時,俾能利用避震單元30之吸震效果,使把手座20受震動時能往下壓縮避震單元30後而減少震動後所 產生之反作用力,而把手座20因反彈作用力而往上晃動時,還能再利用連接蓋板22末端以及立管座10之套管部11端部間之緩衝單元40抵消反彈力道,藉此有效降低使用者握持手把管60所受到之震動感,防止手掌麻痺,大幅提升騎乘之舒適度。
藉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一)本創作之把手架係於立管座10及把手座20間另設有一避震單元30,當自行車騎乘顛簸路面時,俾能利用避震單元30有效減少前輪受到地面抵頂之外力傳送至把手座20,降低手把管劇烈震動之情況產生,進而增添手掌握持手把管60之舒適度及穩定性,兼具騎乘的安全性者。
(二)再者,該立管座10及把手座20間係以組接底板12及連接蓋板22相對組裝而成,並利用組接底板12及連接蓋板22限制避震單元30,使得整體結構簡單且組裝方便,有效降低結構成本,具經濟效益,另增添使用者選購意願者。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達突破性之結構設計,而具有改良之創作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之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創作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之規定,爰依法提出創作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立管座
11‧‧‧套管部
12‧‧‧組接底板
121‧‧‧開槽
122‧‧‧限位穿孔
123‧‧‧限位桿
13‧‧‧樞接部
131‧‧‧樞接空間
132‧‧‧樞接孔
133‧‧‧樞接軸桿
14‧‧‧限位穿槽
20‧‧‧把手座
21‧‧‧束管部
22‧‧‧連接蓋板
231‧‧‧限位槽道
221‧‧‧組設凸部
222‧‧‧組設穿孔
23‧‧‧限位凸塊
24‧‧‧限制穿槽
25‧‧‧嵌合容槽
30‧‧‧避震單元
31‧‧‧定位凸部
32‧‧‧閃避開口
40‧‧‧緩衝單元
41‧‧‧嵌合凸部

Claims (6)

  1. 一種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包含:一立管座,該立管座具有一套管部,以及一由套管部一體延伸之組接底板,該組接底板鄰靠套管部具有一樞接部,並凹設有一樞接空間,另由樞接空間外壁貫穿設有樞接孔,提供樞接軸桿穿掣連結,又組接底板末端開設一開槽,並由側邊設有限位穿孔提供限位桿貫穿限制;一把手座,該把手座具有一束管部,以及一由束管部一體延伸之連接蓋板,該連接蓋板鄰靠束管部凸設有限位凸塊,並由限位凸塊側邊穿設有限位槽道,又連接蓋板末端凸設一組設凸部,配合組入立管座之樞接空間內,另對應樞接孔穿設有組設穿孔;一避震單元,該避震單元係以可塑性材質構成之彈性單元,而該避震單元係配合組設於立管座及把手座間,並受組接底板及連接蓋板限制定位。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中,該立管座係於組接底板之樞接部及開槽間穿設有限位穿槽,而把手座對應限位穿槽於連接蓋板之限位凸塊及組設凸部間亦穿設限制穿槽,且該避震單元分別對應限位穿槽及限制穿槽凸設有定位凸部,藉以將避震單元限制於立管座及把手座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中,該避震單元對應組接底板之開槽具有一閃避開口。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中,該立管座之樞接部上端部對應把手座之連接蓋板末端另設有一緩衝單元。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中,連接蓋板末端具有一嵌合容槽,另對應嵌合容槽於緩衝單元設有嵌合凸部。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其中,該避震單元及緩衝單元均為一種優力膠材質所構成。
TW103200364U 2014-01-08 2014-01-08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TWM477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0364U TWM477428U (zh) 2014-01-08 2014-01-08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0364U TWM477428U (zh) 2014-01-08 2014-01-08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7428U true TWM477428U (zh) 2014-05-01

Family

ID=5129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0364U TWM477428U (zh) 2014-01-08 2014-01-08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74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2315B2 (en) 2018-07-16 2020-08-25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2315B2 (en) 2018-07-16 2020-08-25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70845B1 (en) Bicycle frame
TWM373750U (en)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pull-stretch exercise machine
TWM454971U (zh) 分叉避震豎管
US20010030404A1 (en) Shock absorber for a scooter
JPH0737880U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ダンパー機構
TWM454865U (zh) 搖擺健身裝置
TWM477428U (zh) 自行車把手架避震結構
CN202491887U (zh) 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
TWM472651U (zh) 用於自行車之吸震座桿
WO2014114064A1 (zh) 滑板车后避震结构
CN214356492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6856904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CN203427970U (zh) 自行车弹簧减震把手
CN204173110U (zh) 一种全减震自行车
TWM535681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結構改良
TWM568812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裝置
CN110733594A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儿童滑板车
CN221049845U (zh) 连杆避震座管
TWI614178B (zh) 自行車之車架及座管裝置
CN202987429U (zh) 分叉避震竖管
CN220786027U (zh) 吸震立管
CN211107838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
CN103387032B (zh) 手把弹压减震器
TWM625502U (zh) 吸震立管改良
TWM452910U (zh) 自行車前叉之轉向限制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