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530U -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530U
TWM580530U TW108204178U TW108204178U TWM580530U TW M580530 U TWM580530 U TW M580530U TW 108204178 U TW108204178 U TW 108204178U TW 108204178 U TW108204178 U TW 108204178U TW M580530 U TWM580530 U TW M5805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by carriage
bicycle
seat
wheel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4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木章
Original Assignee
蔡木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木章 filed Critical 蔡木章
Priority to TW108204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53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530U/zh

Link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包括有自行車結合裝置及幼兒車;自行車結合裝置包括有能結合於自行車的主架及結合於主架的升降組,主架包括有扭力彈簧,升降組包括有樞設於主架且能擺動的擺動件、能同時抵靠於主架和擺動件而使擺動件無法相對主架擺動的卡掣組件,以及能與幼兒車相結合的連結組件,主架的扭力彈簧結合於自行車及擺動件,幼兒車能擺動地結合於連結組件;本創作以所設的自行車結合裝置,讓自行車與幼兒車相結合,且樞設於主架的擺動件能夠以單手操作,能解決現有自行車與幼兒車尚未有相結合之設計,衍生之家長協同小朋友外出之體力消耗大,以及幼兒車應用範圍受限等問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且擴展幼兒車之使用範圍的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

Description

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可供幼兒乘坐的手推車,尤指一種能以單手操作而將幼兒車與自行車結合,使用方便且擴展幼兒車之使用範圍的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
為了能讓家長與小朋友共同享受騎乘自行車兜風的樂趣,現有的自行車會在自行車的龍頭與坐墊之間,亦或者是在後輪的上方處裝設兒童安全座椅,方便家長攜帶小朋友一同外出。
但是,在到達目的地後,將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或者是還未學會行走的小朋友留在兒童安全座椅上,再由家長牽自行車行進,有著慣性不足、自行車重心不穩的問題;因此,還未能行走的小朋友,在到達目的地之後,仍然需要由家長透過抱持,或者是背負的方式來移動,造成家長體力上重大的負荷;另一方面而言,現有的自行車以及供小朋友乘坐的幼兒車缺乏相結合的機構,而導致現有幼兒車僅能由家長推行,且有著無法隨著自行車移動的限制,也造成了幼兒車的應用範圍受限之問題;如今,欲將自行車與幼兒車相結合,尚需克服重心不穩以及減輕操作複雜度的問題,市面上尚未有結合自行車與幼兒車的設計,由此可知,如何讓自行車與幼兒車相結合,將自行車與幼兒車整合,拓展幼兒車的應用範圍,係為相關業者亟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為了解決現有自行車與幼兒車缺乏相結合的機構所衍生之家長協同小朋友外出之體力消耗大,以及幼兒車應用範圍受限等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能將自行車與幼兒車相結合,在騎乘自行車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幼兒車能發揮座椅的功用,供小朋友乘坐;而在到達目的地時,幼兒車又能從自行車拆下,讓家長推行,達到節省家長體力、拓展幼兒車之應用範圍的目的。
本創作解決技術問題所提出的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包括: 一自行車結合裝置,其包括有一主架及一升降組; 該主架能與一自行車結合且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和一後端,以及至少一扭力彈簧,各扭力彈簧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扭力彈簧的其中一端能固結於所述自行車; 該升降組結合於該主架且包括有一擺動件、一卡掣組件及一連結組件,該擺動件包括有相對的一樞結端及一擺動端,該樞結端樞設於該主架,該擺動端能朝向該主架的前端及後端擺動,該卡掣組件設在該擺動件且能同時抵靠於該主架和該擺動件,使該擺動件無法相對該主架擺動,該連結組件與該擺動件相結合且靠近該擺動件的擺動端,該連結組件能隨該擺動件而擺動,所述扭力彈簧的另一端固結於該擺動件,而能驅動該擺動件的擺動端朝向所述主架的前端擺動;以及 一幼兒車,其係能結合於該連結組件且能相對該連結組件擺動。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主架包括有一架體及一結合組件,該結合組件包括有遠離該主架之後端的一第一結合端;所述擺動件的樞結端能樞轉地結合於該結合組件的第一結合端,使該擺動件的擺動端能朝向該主架的前端及後端擺動。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卡掣組件包括有一卡掣件,該卡掣件能擺動地結合於所述擺動件且包括有一第一抵靠部及一第二抵靠部,該第一抵靠部能抵靠於該擺動件的擺動端;所述主架包括有一擋件及一擋桿,該擋件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架體,該擋桿固結於該架體,該擋桿能擋止該擋件朝向該主架的前端擺動,使該擋件能擋止該卡掣件的第二抵靠部朝向該主架的後端擺動,且該擋件能受該第二抵靠部所推抵而朝向該主架的前端擺動並進而抵靠該第二抵靠部。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連結組件包括有一管體、徑向地貫穿該管體的二限位長孔、插置於該管體且分別突出該管體之二端的二卡制件及介於兩該卡制件之間且同時推抵於兩該卡制件的一彈性件,二限位銷分別穿過兩該限位長孔和兩該卡制件;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連結槽,該連結槽包括有貫設於該連結槽兩端的二卡制孔,該連結組件能容置於該連結槽,受該彈性件推抵的兩該卡制件穿置於兩該卡制孔,使該連結組件與該幼兒車相結合。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自行車結合裝置包括有位於所述主架之後端的至少一限止件;所述幼兒車包括有一防鬆脫機構,該防鬆脫機構包括有能轉動的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括有一擋止部及一勾部,該擋止部包括有能擺動的一自由端,且該擋止部能被該至少一限止件所抵靠,該勾部設於該擋止部的自由端且能勾扣於該至少一限位件,避免該幼兒車自該主架的後端脫離。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防鬆脫機構包括有一樞結桿,所述的限位件包括有一樞套及一操作部,該樞套能轉動地套置於該樞結桿,該操作部和所述擋止部設於該樞套的外周面。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護桿組,該護桿組包括有一樞座、一護桿、一壓制件及一復位件,該樞座直立地固結於所述座椅,該護桿包括有一樞結段、一長穿孔及一限制橫桿,該樞結段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樞座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長穿孔貫穿該樞結段且朝向該樞結段的兩端延伸,該限制橫桿設於該樞結段的其中一端、朝向該背靠部,且該限制橫桿能朝向該乘坐部的前端及後端擺動,該壓制件樞設於該樞座且包括有一壓制勾,該壓制勾穿過該長穿孔且壓制該樞結段,該復位件具有彈性且包括有能抵壓於該壓制勾的一第一壓抵部,以及抵壓於該樞座的一第二壓抵部。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壓制件包括有一樞環,所述壓制勾設於該樞環;所述復位件包括有一容置部及二結合翼部,該容置部呈弧形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以及相對的二側邊,該容置部容納該樞環,所述第一壓抵部和所述第二壓抵部分別設於該容置部的兩端,兩該結合翼部設於該容置部的兩側邊;一樞軸穿過所述樞座、兩該結合翼部,以及該樞環,將該壓制件和該復位件樞結於該樞座。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行走輪組,該行走輪組位於該座椅的下方且包括有一輪架組件、複數個行走輪及一輪距變化機構,該輪架組件包括有一輪架本體及二活動臂,該輪架本體與該座椅相結合,兩該活動臂對稱地且能擺動地設於該輪架本體,其中的二該行走輪分別地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且能轉動,該輪距變化機構包括有二壓抵件,各壓抵件具有彈性且結合於該輪架本體,兩該活動臂分別受兩該壓抵件所推抵,而使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能相向地靠近。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輪距變化機構包括有具有彈性的一連接件;各活動臂包括有一連結段;該連接件連結於兩該活動臂的兩連結段,而使兩該連結段能相向地靠近。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各活動臂包括有一組裝段,各活動臂之組裝段的長度大於其連結段的長度,兩所述行走輪分別結合於兩該活動臂的兩組裝段,且兩該活動臂的兩組裝段分別受兩所述壓抵件所推抵。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活動臂包括有能轉動地套置於所述輪架本體的一套筒。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活動臂的連結段和組裝段自該活動臂的套筒朝向相反方向延伸。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壓抵件具有呈U形的一輪廓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各壓抵件的兩端結合於所述輪架本體,各壓抵件套設有具彈性的一緩衝套,各壓抵件以所套設的該緩衝套推抵相對應的一所述活動臂之組裝段。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主架包括有一撐抵組件,該撐抵組件包括有二撐抵件,兩該撐抵件能由向上撐抵兩所述活動臂的兩連結段,使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的兩所述行走輪能進一步地靠近。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座椅,其包括有一乘坐部及一背靠部,該乘坐部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該背靠部直立地設於該乘坐部的後端,所述行走輪組包括有二輪座及二輪軸,兩該輪座對稱地設置,各輪座包括有一復位件,該復位件包括有具彈性的複數個推抵部,該複數個推抵部兩兩相對且對稱地延伸,兩該輪軸分別且能擺動地設於兩該輪座,各輪軸能朝向該乘坐部的前端及後端擺動且抵靠於相對應之一該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其中的兩所述行走輪分別且能轉動地結合於兩該輪軸。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之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係相向地傾斜延伸。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的復位件具有彈性且包括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包括有一內周面及一外周面,該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設於該結合部的內周面。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包括有套置且抵靠於該輪座之復位件的一護套。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之復位件的結合部呈U形。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復位件包括有二卡扣部,各復位件的結合部包括有一開口端,各復位件的兩二卡扣部設於該復位件之結合部的外周面、位於該結合部的開口端且朝向相反方向突設,各復位件的兩卡扣部抵靠於套置於該復位件的護套。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復位件之複數個推抵部係背向該復位件之結合部的開口端而傾斜地延伸。
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座椅包括有一背靠部及一把手,所述的乘坐部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該背靠部直立地設於該乘坐部的後端,該把手能收合地裝設於該背靠部。
本創作的技術手段可獲得的功效增進在於: 1.當幼兒車安裝於自行車時,本創作的卡掣組件能同時抵靠於自行車結合裝置的主架和擺動件,避免擺動件無預警地朝向主架的後端擺動;其次,主架後端所設的限止件能與幼兒車之防鬆脫機構的限位件相擋止和相勾扣,避免結合於自行車的幼兒車朝向前方晃動,也能在行經顛簸路面時,避免幼兒車由自行車上方脫離;最後,本創作的撐抵組件伸入幼兒車內而撐抵兩活動臂,能降低幼兒車朝自行車兩側偏擺的機率;本創作的卡掣組件、防鬆脫機構,以及撐抵組件能防止幼兒車朝向前、後方晃動,或者從自行車上方脫離,甚至能避免幼兒車朝自行車兩側偏擺,讓本創作在安全上獲得了三重的保障。 2.本創作的兩活動臂在幼兒車離開地面時,分別受兩壓抵件推抵,使與兩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行走輪能內縮、縮短輪距,避免幼兒車隨自行車行進時,與路人或車輛碰撞;幼兒車接觸地面時,兩活動臂張開,讓與兩行走輪有充分的輪距,使幼兒車能穩定地行進,且兩活動臂分別受兩壓抵件推抵,能提供左、右獨立的避震效果;且本創作的復位件,能彈性地推動輪軸復位,使幼兒車的行進流暢度獲得提升;綜合上述的三種功能,能提升本創作使用的方便性以及乘坐的舒適度。 3.本創作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所設的自行車結合裝置能夠將幼兒車安裝於自行車,在騎乘自行車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幼兒車能發揮座椅的功用,供小朋友乘坐;而在到達目的地時,幼兒車又能簡便地與自行車分離,讓家長推行,使得幼兒車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也更具有彈性。 4.本創作之升降組,其擺動件能朝向主架的前、後端擺動,當幼兒車與擺動件相結合時,家長能單手握住幼兒車、驅動擺動件朝向主架的前端擺動,將幼兒車安裝於自行車;且本創作之主架設有扭力彈簧,以其中一端固結於自行車的後下叉,以另一端固結於擺動件,能夠提供擺動件朝向主架前端擺動的力量,扭力彈簧能平衡幼兒車及小朋友的重量,讓家長在以單手操作時更為省力之外,也使連結組件處於上、下浮動的狀態,方便家長以單手對齊連結組件與護桿所設的連結槽,而能夠以另一隻手護持小朋友;再者,扭力彈簧還能在幼兒車隨擺動件下降至地面的過程中,平衡重力、提供緩衝的作用,避免幼兒車因重量而急速地著地、造成傷害,使幼兒車能和緩地下降至地面,增加幼兒車使用上的安全。 5.本創作之升降組,將卡掣組件裝設於擺動件,當幼兒車安裝於自行車時,卡掣組件能同時抵靠於自行車結合裝置的主架和擺動件,使擺動件無法相對主架擺動,能避免擺動件無預警地朝向主架的後端擺動;本創作自行車結合裝置於主架後端所設的限止件能與幼兒車之防鬆脫機構的限位件相擋止和相勾扣,避免了幼兒車自主架後端脫離的情況發生,能確保本創作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6.本創作之卡掣組件的卡掣件能擺動地結合於擺動件,主架的擋件能擺動地結合於架體,且主架的擋桿能擋止擋件朝向主架前端擺動,當擺動件連同卡掣件朝向主架前端擺動時,擋件受卡掣件的第二抵靠部推抵而朝向主架的前端擺動、讓卡掣件通過,並進而抵靠卡掣件的第二抵靠部,由於在家長以單手操作、驅動擺動件朝向主架的前端擺動時,卡掣件與擋件自動地相抵;此外,本創作幼兒車所設的防鬆脫機構之限位件,能夠憑藉著自身的重量而自行擺向地面;本創作的卡掣組件和防鬆脫機構,無須讓家長進行額外的操作,具有防呆的功效,無論是在使用的方便性或安全性方面,均能有進一步地提升。 7.本創作之具有能復位之護桿的幼兒車,其護桿組設有能擺動的護桿和壓制件,且設置具有彈性的復位件來抵壓壓制件,迫使壓制件以所設的壓制勾常態地壓制護桿;本創作之護桿組的護桿常態地被壓制件限制,同樣具有防呆的效果,且護桿無法任意地擺動,在使用時,家長無需進行額外地操作,護桿即能發揮作用、防止小朋友跌落,在使用上更為方便也更加安全;在將幼兒車安裝於自行車的過程中,護桿能作為施力的位置,家長只要以單手握住幼兒車的護桿,將幼兒車朝向主架的前端擺動,即能使幼兒車與自行車相結合;本創作的護桿常態性地受到壓制而能將小朋友限制於幼兒車的座椅內,護桿還能供家長施力,兼顧了使用上的安全性與便利性。 8.本創作之連結組件,其受到彈性件推抵的兩卡制件能與幼兒車之結合槽兩端的兩卡制孔相卡制,且能讓幼兒車與自行車結合裝置相結合之餘,還能夠相對連結組件擺動,使本創作在操作時更加地平順;此外,受彈性件推抵的兩卡制件能讓家長以單手按壓操作,具有操作方便的優勢。 9.本創作之具輪距變化機構的幼兒車,其行走輪組之輪架組件的兩活動臂分別受輪距變化機構之兩壓抵件所推抵,使與兩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行走輪能相向地靠近;本創作的輪距變化機構除了在幼兒車離開地面時,使與兩活動臂相結合之兩行走輪的輪距縮短,避免裝設於行進中之自行車上時,碰撞其他路人或車輛;輪距變化機構的壓抵件具有彈性,還能在幼兒車於地面行進時,提供避震及緩衝效果,提升幼兒車的乘坐舒適度;幼兒車在地面行進時,兩活動臂張開,能讓與兩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行走輪具有充分的輪距,使本創作的幼兒車能夠穩定地在地面行進,防止幼兒車翻覆;本創作的輪距變化機構,亦能在幼兒車降至地面時,為幼兒車提供緩衝,避免幼兒車內的小朋友感到不適。 10.本創作之輪距變化機構的連接件具有彈性且連結兩活動臂的兩連結段,連接件拉動兩活動臂、預先提供兩活動臂張開的力,使與兩活動臂相結合之兩行走輪接觸地面時,兩活動臂能快速、靈活地轉換為展開狀態。 11.本創作之輪架組件的各活動臂之組裝段的長度大於其連結段的長度,當幼兒車透過自行車結合裝置而裝設於自行車、且兩活動臂收合時,組裝段長度大於連結段長度的設計,能平衡本創作之座椅的轉動慣量,避免裝設於自行車的幼兒車影響自行車行進時的穩定性,甚至由自行車上翻覆的情況發生,使本創作的幼兒車能穩定地裝設於自行車,能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12.本創作的主架設有一撐抵組件,撐抵組件的兩撐抵件能向上撐抵幼兒車之行走輪組的兩活動臂,除了使與兩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行走輪能進一步地靠近、進一步縮短輪距之外;撐抵組件伸入幼兒車內而撐抵兩活動臂,能降低幼兒車朝自行車兩側偏擺的機率,搭配防止幼兒車朝自行車前、後端擺動的卡掣組件和防鬆脫機構,進一步提升了幼兒車與自行車相結合的穩固性。 13.本創作之幼兒車的行走輪組,其輪座設有具彈性的復位件,復位件設有推抵部,輪軸能夠受復位件的推抵部所抵靠;當行走輪轉向時,結合於行走輪的輪軸能夠壓抵復位件的推抵部,使推抵部變形;當推抵部復原時,推抵部便能推動輪軸復位,藉此來提升幼兒車行進時的流暢性;本創作於輪座所設的復位件,搭配輪距變化機構所提供的緩衝功能,使本創作具有較佳的乘坐舒適度。
為能詳細瞭解本創作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創作內容來實現,玆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係包括有一自行車結合裝置1及一幼兒車3;其中,該幼兒車3裝設於該自行車結合裝置1。
如圖3及圖4所示,該自行車結合裝置1包括有一主架10及一升降組20;其中,該主架10能與一自行車90結合,且該主架10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和一後端,以及一架體11、一座管組件12、一擋件13、一擋桿14、兩限止件15、一撐抵組件16、一結合組件17及二扭力彈簧18。
如圖2至圖4所示,該架體11包括有二前延伸臂111及二後延伸臂112,兩該前延伸臂111間隔地設置且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延伸,兩該後延伸臂112朝向該主架10的後端延伸;該座管組件12位於該主架10的前端且結合於該架體11的兩前延伸臂111,該座管組件12包括有一套管121,如圖14所示,該套管121係用來套置於該自行車90的一座管91,且該套管121係能利用螺栓來迫緊;如圖3及圖4所示,該擋件13靠近該主架10的前端且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架體11,具體而言,該擋件13係為輪廓呈矩形的塊體,且該擋件13樞設於該架體11的兩前延伸臂111之間;該擋桿14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擋桿14的兩端分別固結於該架體11的兩前延伸臂111,該擋桿14位於該擋件13的前方,能夠擋止該擋件13沿著圖4的順時鐘方向而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擺動;
如圖3及圖4所示,該兩限止件15位於該主架10的後端且結合於該架體11的兩後延伸臂112,該兩限止件15係為相互平行的兩桿體;該撐抵組件16包括有二撐抵件161及具彈性的二減震套162,兩該撐抵件161皆呈柱狀,兩該減震套162分別套設在兩該撐抵件161。
如圖3、圖4及圖14所示,該結合組件17包括有遠離該主架10之後端的一第一結合端,以及固結於該主架10之後端的一第二結合端,該結合組件17的第一結合端係用於和該自行車90的一後下叉92相結合,在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中,該結合組件17係為二結合桿171,兩該結合桿171相平行,且兩該結合桿171自該主架10的後端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而傾斜地延伸;兩該扭力彈簧18係分別結合於該結合組件17的兩結合桿171,且各扭力彈簧18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各扭力彈簧18的其中一端固結於該自行車90的後下叉92。
如圖3及圖4所示,該升降組20結合於該主架10且包括有一擺動件21、一卡掣組件22、二延長桿23及一連結組件24;其中,該擺動件21包括有相對的一樞結端211及一擺動端212,該樞結端211能樞轉地結合於該主架10之結合組件17的第一結合端,使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能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及後端擺動。
該卡掣組件22設在該擺動件21且能同時抵靠於該主架10之擋件13和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使該擺動件21無法相對該主架10擺動;在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中,該卡掣組件22包括有一樞轉桿221及一卡掣件222,該樞轉桿221與該擋桿14相平行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樞轉桿221的兩端固結於該擺動件21且靠近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該卡掣件222結合於該樞轉桿221且藉由該樞轉桿221而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擺動件21,且該卡掣件222包括有一第一抵靠部2221及呈勾狀的一第二抵靠部2222。
如圖3及圖4所示,當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擺動至該主架10的前端時,該卡掣件222的第二抵靠部2222推抵該擋件13,使該擋件13沿著圖4的逆時鐘方向而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擺動、讓該卡掣件222通過,在該卡掣件222通過後,該擋件13受到重力的作用,沿著圖4的順時鐘方向而朝向該主架10的後端擺動,並進而抵靠該第二抵靠部2222,由於該擋件13受到該擋桿14所擋止,而無法繼續沿著圖4的順時鐘方向而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擺動,使該擋件13能徹底擋止該卡掣件222的第二抵靠部2222,也使得該卡掣件222能以其第一抵靠部2221擋止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防止該擺動件21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擺動。
如圖3、圖4及圖15所示,該連結組件24結合於兩該延長桿23而靠近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透過兩該延長桿23而與該擺動件21相結合,且能隨著該擺動件21而擺動;該連結組件24與該擺動件21相固結且包括有一管體241、二限位長孔242、二卡制件243及一彈性件244,該管體241固結於兩該延長桿23且透過兩該延長桿23而與該擺動件21相固結,該管體241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兩該限位長孔242皆呈長形且徑向地貫穿該管體241,兩該卡制件243插置於該管體241且分別突出該管體241的兩端,二限位銷P分別穿過兩該限位長孔242和兩該卡制件243,避免兩該卡制件243自該管體241脫離,該彈性件244穿置於該管體241內且介於兩該卡制件243之間,該彈性件244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彈性件244的兩端分別抵靠於兩該卡制件243;在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中,該彈性件244係為一壓縮彈簧,應用上,該彈性件244亦能設為多數個盤形彈簧,只要該彈性件244具有彈性、能推抵兩該卡制件243朝向該管體241的兩端移動,即為本創作所欲保護的標的。
如圖1、圖2及圖5所示,該幼兒車3包括有一座椅30、一行走輪組40、一護桿組50及一防鬆脫機構60;其中,該行走輪組40和該護桿組50裝設於該座椅30,該防鬆脫機構60裝設於該行走輪組40。
如圖1及圖2所示,該座椅30包括有一乘坐部31、一背靠部32、二側擋部33、二腳踏部34及一把手35;其中,該乘坐部31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該背靠部32直立地設於該乘坐部31的後端;兩該側擋部33分別位於該座椅30的兩側,該乘坐部31、該背靠部32和兩該側擋部33圍繞形成具有包覆性的一乘坐空間,能降低小朋友掉出該座椅30的機率;兩該腳踏部34結合於該乘坐部31且位於該乘坐部31的下方,各腳踏部34貫穿設有透氣用的穿孔341,提升小朋友腳部的舒適度,該把手35裝設於該背靠部32且能收合於該背靠部32,該把手35能夠供家長握持且推動本創作的幼兒車3。
如圖1、圖2、圖5及圖6所示,該行走輪組40位於該座椅30的下方,該行走輪組40包括有二輪座41、一輪架組件42、四個行走輪43、二輪軸44、二轉向樞軸45及一輪距變化機構46;其中,兩該輪座41分別位於該座椅30之兩腳踏部34的下方且結合於該座椅30,兩該輪座41對稱地設置,以下僅就單一該輪座41來作說明:如圖6所示,該輪座41包括有一護套411及一復位件412;其中,該護套411結合於該座椅30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及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設於該護套411的內部且延伸至該護套411的兩端;
該復位件412係以具有彈性的材質製成且包括一結合部4121、四個推抵部4122及二卡扣部4123,該結合部4121呈U形且包括有一內周面、一外周面及一開口端,四該推抵部4122傾斜地設於該結合部4121的內周面,四該推抵部4122兩兩相對且對稱地延伸,在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中,四該推抵部4122係背向該結合部4121的開口端而傾斜地延伸;兩該卡扣部4123設於該結合部4121的外周面且位於該結合部4121的開口端,兩該卡扣部4123朝向相反方向突設,兩該卡扣部4123鄰近該結合部4121的開口端;該復位件412的結合部4121插置於該護套411的容置空間,且該復位件412的兩卡扣部4123抵靠於該護套411的其中一端。
如圖5及圖6所示,該輪架組件42包括有一輪架本體421及二活動臂422,該輪架本體421係以圓桿彎曲而成,兩該活動臂422對稱地且能擺動地設於該輪架本體421,兩該活動臂422對稱地設置,以下僅就單一該活動臂422來做說明:該活動臂422包括有一套筒4221、一連結段4222及一組裝段4223,該套筒4221能轉動地套置於該輪架本體421,使該活動臂422能擺動地設於該輪架本體421,該連結段4222和該組裝段4223自該套筒4221朝向相反方向延伸,且該組裝段4223的長度大於該連結段4222的長度。
如圖5、圖6及圖7所示,四該行走輪43中的兩該行走輪43分別且能轉動地組裝於兩該輪軸44,兩該輪軸44分別插設於兩該輪座41之兩復位件412的兩結合部4121,各輪軸44抵靠於相對應之一該復位件412的兩推抵部4122,兩該轉向樞軸45分別穿過兩該輪座41的兩護套411和兩該輪軸44,將兩該輪軸44樞結於兩該輪座41;四該行走輪43中的另外兩該行走輪43分別且能轉動地組裝於兩該活動臂422的兩組裝段4223;其中,結合於兩該活動臂422的兩該行走輪43中的各行走輪43包括有二輪體431。
為了說明方便,以下僅就單一該輪座41,以及裝設於該輪座41的一該行走輪43、一該輪軸44來作說明,如圖7及圖8所示,當家長握持該把手35並且施加轉向的力量時,樞結於該輪座41的該輪軸44相對該輪座41樞擺,該輪軸44推抵該輪座41之復位件412的四個推抵部4122,使具有彈性之該復位件412的推抵部4122變形;當家長停止施加轉向的力量時,具有彈性之該復位件412的推抵部4122復位且將該輪軸44推抵至該復位件412之結合部4121的中間位置,使本創作的行走輪43具有復位的功能。
本創作之幼兒車3,其各輪座41之復位件412的推抵部4122能夠將所抵靠的一該輪軸44推抵至該復位件412之結合部4121的中間位置,使本創作的行走輪43具有復位的功能,讓該幼兒車3在推行時更為省力、提升本創作之幼兒車3在推行時的流暢度。
如圖5、圖6及圖9所示,該輪距變化機構46包括有二壓抵件461及一連接件462;其中,各壓抵件461具有彈性,以及呈U形的一輪廓,且各壓抵件461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各壓抵件461的兩端結合於該輪架本體461且套設有具彈性的一緩衝套463,兩該壓抵件461分別以所套設的兩該緩衝套463推抵兩該活動臂422的兩組裝段4223,使兩該活動臂422分別受兩該壓抵件461所推抵,兩該活動臂422的兩組裝段4223收合,而使與兩該活動臂422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43能相向地靠近。
該連接件462具有彈性且連結兩該活動臂422的兩連結段4222,使兩該連結段4222能相向地擺動,同時使兩該活動臂422的兩組裝段4223相遠離,為兩該活動臂422提供張開的力;在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中,該連接件442係呈環狀,呈環狀的該連接件442穿過兩該連結段4222。
如圖9所示,承上所述,雖然具有彈性且連結兩該活動臂422之兩連結段4222的該連接件462,為兩該活動臂422提供張開的力;然而,該輪距變化機構46的兩壓抵件461推抵兩該活動臂422之兩組裝段4223的力量大於該連接件462為兩該活動臂422提供之張開的力量;因此,當與兩該活動臂422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43離開地面G時,兩該活動臂422略呈收合的狀態,且兩該行走輪43略為靠近,使兩該行走輪43的輪距縮短,使本創作在裝設於行進中的該自行車90上時,能避免碰撞其他路人或車輛所導致的危險。
如圖9及圖10所示,當與兩該活動臂422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43接觸地面G時,兩該行走輪43受到地面G提供之反作用力所推抵,使兩該活動臂422能呈現張開的狀態,有助於本創作的幼兒車3穩定地在地面行進。由於該連接件442拉動兩該活動臂422、且預先提供兩該活動臂422張開的力量,使與兩該活動臂422相結合之兩該行走輪43接觸地面、受到地面G提供之反作用力所推抵時,兩該活動臂422能快速、靈活地轉換為展開狀態。再者,本創作的輪距變化機構46除了使與兩活動臂422相結合之兩該行走輪43的輪距縮短,避免裝設於行進中之自行車的本創作與其他路人或車輛碰撞之外;具有彈性的兩該壓抵件461,在本創作的幼兒車3於地面G行進時,還能提供緩衝的效果,提升乘坐舒適度。
如圖20所示,當本創作的幼兒車3透過該自行車結合裝置10而裝設於該自行車90、且兩該活動臂422收合時,由於各活動臂422之組裝段4223的長度大於其連結段4222的長度,能平衡該座椅30所產生的轉動慣量,避免裝設於該自行車90的該幼兒車3影響該自行車90行進時的穩定性,甚至由該自行車90上翻覆的情況發生,使本創作的幼兒車3能穩定地裝設於該自行車90,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如圖20所示,該自行車結合裝置10的兩撐抵件16皆呈柱狀且能由向上撐抵兩該活動臂422,使與兩該活動臂422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43能進一步地靠近、進一步地減小輪距;應用上,兩該撐抵件161分別以所套設的兩該減震套162推抵兩該活動臂422的兩組裝段4222。
如圖1、圖2及圖11所示,該護桿組50包括有一樞座51、一護桿52、一壓制件53及一復位件54;其中,該樞座51直立地固結於該座椅30且介於該座椅30的兩該腳踏部34之間,該樞座51包括有一護桿樞結端、二樞結臂511及一樞結缺口512,該護桿樞結端遠離該座椅30之乘坐部31,兩該樞結臂511相平行且相間隔,兩該樞結臂511自該護桿樞結端朝向本創作之幼兒車3的前方延伸,該樞結缺口512設於該樞座51的護桿樞結端;
如圖5及圖11所示,該護桿52包括有一樞結段521、一長穿孔522、一連結槽523及一限制橫桿524,該樞結段521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長穿孔522貫穿該樞結段521且朝向該樞結段521的兩端延伸,該連結槽523呈長形且設於該樞結段521其中的一端,該連結槽523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及貫設於該連結槽523之兩端的二卡制孔5231,該限制橫桿524設於該樞結段521的另一端,該限制橫桿524與該連結槽523平行地設置,且該限制橫桿524還能套置具有緩衝效果的泡棉,以增添小朋友乘坐於本創作之幼兒車3的舒適度。
該護桿52的樞結段521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樞座51的兩樞結臂511,該護桿52的連結槽523朝向本創作之幼兒車的前方,該護桿52的限制橫桿524朝向該座椅30的背靠部32,且介於該座椅30的兩側擋部33之間,樞結於該樞座51之兩樞結臂511的該限制橫桿524,能朝向該乘坐部31的前端及後端擺動;該連結槽523能容置該升降組20的連結組件24,受該彈性件244推抵的兩該卡制件243能穿置於該連結槽523的兩卡制孔5231,使該連結組件24與該幼兒車3相結合。
如圖11及圖12所示,該壓制件53包括有一樞環531以及設於該樞環531的一壓制勾532;該復位件54係選用具有彈性的片體製成,該復位件54包括有一容置部541、一第一壓抵部542、一第二壓抵部543及二結合翼部544,該容置部541呈弧形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以及相對的二側邊,該第一壓抵部542和該第二壓抵部543分別設於該容置部541的兩端,兩該結合翼部544設於該容置部3341的兩側邊且相間隔;
如圖2及圖3所示,安裝該壓制件53和該復位件54時,先以呈弧形的該容置部541容納該樞環531,將該壓制件53的壓制勾532和該復位件54的第一壓抵部542穿過設於該樞結段521的該長穿孔522,且將該壓制件53和該復位件54安置於該樞座51的樞結缺口512,再以一樞軸穿過該樞座51、兩該結合翼部544,以及該樞環531,將該壓制件53和該復位件54樞結於該樞座51,具有彈性的該復位件54以所設的第二壓抵部543抵壓於該樞座51,並且以所設的第一壓抵部542抵壓於該壓制件53的壓制勾532;穿過該長穿孔522的該壓制勾532遭到該第一壓抵部542所抵壓,所以該壓制件53能夠常態地以所設的壓制勾532壓制該護桿52的樞結段521,避免該護桿52無預警地擺動。
如圖13所示,當家長欲將小朋友抱出該座椅30時,先扳動該壓制件53的壓制勾532,由於該復位件54的第一壓抵部542具有彈性,因此能隨著該壓制件53的擺動而變形,此時,家長能夠握持該護桿52的樞結段521,將該護桿52掀起,即能將小朋友抱出該座椅30;本創作之護桿組50的護桿52常態地被該壓制件53限制,無法任意地擺動,在使用時,家長無需進行額外地操作,該護桿52即能發揮作用而具有防呆的效果、能避免忘記卡扣安全帶、而讓小朋友跌落地上的情況發生,在使用上更為方便也更加地安全。
如圖5、圖6及圖18所示,該防鬆脫機構60包括有一樞結桿61及能轉動的一限位件62。該樞結桿61固結於該輪架本體421且鄰近該主架10的後端,該限位件62包含一樞套621、一擋止部622、一操作部623及一勾部624,該樞套621能轉動地套置於該樞結桿61,該擋止部622和該操作部623設於該樞套621的外周面,該擋止部622包括有能擺動的一自由端,且該擋止部622能被一該限止件15所抵靠,該勾部624設於該擋止部622的自由端且能勾扣於一該限止件15,避免該幼兒車3自該主架10的後端脫離;在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中,該限止件15的數目設為二個,其中的一該限止件15能夠擋止該限位件62的擋止部622、供該限位件62的勾部624來勾扣,另一該限止件15則用於擋止該限位件62的操作部623,應用上,只要該限止件15的數目足夠限制該限止件15、防止該幼兒車3自該主架10後端脫離,本創作對於該限止件15的數目不做特定限制。欲解除該防鬆脫機構60的鎖定,將該操作部623沿圖19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使該樞套621旋轉以讓該操作部623遠離該兩限止件15,而使該勾部624不會勾扣於一該限止件15。
如圖14所示,該主架10係裝設於該自行車90,家長能將該升降組20之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朝向該主架10的後端擺動,將該幼兒車3推向該自行車90,按壓該連結組件24的兩卡制件243、使該彈性件244壓縮後,再將該連結組件24置入該護桿組50之護桿52所設的連結槽523,鬆開手後該彈性件244復位,兩卡制件243受到該彈性件244所推抵而穿入該連結槽523的兩之卡制孔5231,結合該自行車結合裝置1之升降組20的連結組件24與該幼兒車3的護桿組50。
再來,如圖16所示,家長能以單手握住該護桿52,將該幼兒車3與該擺動件21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擺動;請再配合參看圖4,正同先前介紹該卡掣組件22時所提到的,當該擺動件21擺動至該主架10的前端,該卡掣件222的第二抵靠部2222推抵該擋件13,該擋件13沿著圖4的逆時鐘方向而擺向該主架10的前端、讓該卡掣件222通過,該卡掣件222通過後,該擋件13因重力而沿圖4的順時鐘方向、擺向該主架10的後端,並進而抵靠該第二抵靠部2222,受該擋桿14所擋止的該擋件13無法沿著圖4的順時鐘方向而繼續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擺動,於是,該擋件13能確實擋止該卡掣件222的第二抵靠部2222,該卡掣件222的第一抵靠部2221也得以擋止該擺動件21的擺動端212,防止該擺動件21無預警地擺動;此外,如圖18所示,該防鬆脫機構60之限位件62的勾部624在重力的作用下,會自行地擺向地面,而能受該至少一限止件15所擋止、防止該幼兒車3朝向該主架10的後端移動、脫離;因此,如圖11所示,該幼兒車3能夠透過該自行車結合裝置1而穩固地與該自行車90相結合。
本創作的升降組20讓家長能夠以單手操作,當該幼兒車3與該擺動件21相結合時,家長僅需要以單手握住該幼兒車3之護桿組50的護桿52、驅動該擺動件21朝向該主架10的前端擺動,便能將該幼兒車3安裝於該自行車90,以單手操作的模式,讓家長能夠以另一隻手護持小朋友,使得本創作在使用上更為方便;再者,該主架10所設的扭力彈簧18能夠提供該擺動件21朝向該主架10前端擺動的力量,抵銷該幼兒車3與乘坐於該幼兒車3之小朋友的重量,讓家長即使是僅用單手,亦能夠輕鬆地操作,該主架10的扭力彈簧18所提供的力量,使該連結組件24處於浮動的狀態,方便家長以單手對齊該連結組件24與該護桿組50之護桿52所設的連結槽523,徹底實現單手操作的目的。
況且,一旦該擺動件21擺動至該主架10的前端時,家長無須進行額外的操作,該卡掣件222與該擋件13便能自動地相抵,能避免忘記操作卡掣件222的情況,且當該幼兒車3安裝於該自行車90時,該防鬆脫機構60之限位件62的勾部624受重力作用、憑藉著自身的重量而自行地擺向地面能勾扣於該至少一限止件15,同樣具有無須進行額外操作的優勢;該卡掣組件22和該防鬆脫機構60,無須家長進行額外操作,具有防呆的效果,且能防止該幼兒車3自該主架10的後端脫離,進一步提升了本創作在使用上的安全。
1‧‧‧自行車結合裝置
10‧‧‧主架
11‧‧‧架體
111‧‧‧前延伸臂
112‧‧‧後延伸臂
12‧‧‧座管組件
121‧‧‧套管
13‧‧‧擋件
14‧‧‧擋桿
15‧‧‧限止件
16‧‧‧撐抵組件
161‧‧‧撐抵件
162‧‧‧減震套
17‧‧‧結合組件
171‧‧‧結合桿
18‧‧‧扭力彈簧
20‧‧‧升降組
21‧‧‧擺動件
211‧‧‧樞結端
212‧‧‧擺動端
22‧‧‧卡掣組件
221‧‧‧樞轉桿
222‧‧‧卡掣件
2221‧‧‧第一抵靠部
2222‧‧‧第二抵靠部
23‧‧‧延長桿
24‧‧‧連結組件
241‧‧‧管體
242‧‧‧限位長孔
243‧‧‧卡制件
244‧‧‧彈性件
3‧‧‧幼兒車
30‧‧‧座椅
31‧‧‧乘坐部
32‧‧‧背靠部
33‧‧‧側擋部
34‧‧‧腳踏部
341‧‧‧穿孔
35‧‧‧把手
40‧‧‧行走輪組
41‧‧‧輪座
411‧‧‧護套
412‧‧‧復位件
4121‧‧‧結合部
4122‧‧‧推抵部
4123‧‧‧卡扣部
42‧‧‧輪架組件
421‧‧‧輪架本體
422‧‧‧二活動臂
4221‧‧‧套筒
4222‧‧‧連結段
4223‧‧‧組裝段
43‧‧‧行走輪
431‧‧‧輪體
44‧‧‧輪軸
45‧‧‧轉向樞軸
46‧‧‧輪距變化機構
461‧‧‧壓抵件
462‧‧‧連接件
463‧‧‧緩衝套
50‧‧‧護桿組
51‧‧‧樞座
511‧‧‧樞結臂
512‧‧‧樞結缺口
52‧‧‧護桿
521‧‧‧樞結段
522‧‧‧長穿孔
523‧‧‧連結槽
5231‧‧‧卡制孔
524‧‧‧限制橫桿
53‧‧‧壓制件
531‧‧‧樞環
532‧‧‧壓制勾
54‧‧‧復位件
541‧‧‧容置部
542‧‧‧第一壓抵部
543‧‧‧第二壓抵部
544‧‧‧結合翼部
60‧‧‧防鬆脫機構
61‧‧‧樞結桿
62‧‧‧限位件
621‧‧‧樞套
622‧‧‧擋止部
623‧‧‧操作部
624‧‧‧勾部
90‧‧‧自行車
91‧‧‧座管
92‧‧‧後下叉
G‧‧‧地面
P‧‧‧限位銷
圖1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自行車結合裝置的外觀立體圖。 圖4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自行車結合裝置的側視圖。 圖5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另一角度的外觀立體圖。 圖6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局部放大圖。 圖7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局部放大仰視圖。 圖8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局部放大仰視圖。 圖9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後視圖。 圖10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後視操作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護桿組的元件分解圖。 圖12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護桿組的剖面圖。 圖13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護桿組的剖面作動示意圖。 圖14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的操作示意圖。 圖15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幼兒車的連結組件的剖視圖。 圖16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的操作示意圖。 圖17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裝設於一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18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裝設於一自行車的後視圖。 圖19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的操作剖視示意圖。 圖20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的操作剖視示意圖。

Claims (27)

  1. 一種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包括: 一自行車結合裝置,其包括有一主架及一升降組; 該主架能與一自行車結合且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和一後端,以及至少一扭力彈簧,各扭力彈簧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扭力彈簧的其中一端能固結於所述自行車; 該升降組結合於該主架且包括有一擺動件、一卡掣組件及一連結組件,該擺動件包括有相對的一樞結端及一擺動端,該樞結端樞設於該主架,該擺動端能朝向該主架的前端及後端擺動,該卡掣組件設在該擺動件且能同時抵靠於該主架和該擺動件,使該擺動件無法相對該主架擺動,該連結組件與該擺動件相結合且靠近該擺動件的擺動端,該連結組件能隨該擺動件而擺動,所述扭力彈簧的另一端固結於該擺動件,而能驅動該擺動件的擺動端朝向所述主架的前端擺動;以及 一幼兒車,其係能結合於該連結組件且能相對該連結組件擺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主架包括有一架體及一結合組件,該結合組件包括有遠離該主架之後端的一第一結合端;所述擺動件的樞結端能樞轉地結合於該結合組件的第一結合端,使該擺動件的擺動端能朝向該主架的前端及後端擺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卡掣組件包括有一卡掣件,該卡掣件能擺動地結合於所述擺動件且包括有一第一抵靠部及一第二抵靠部,該第一抵靠部能抵靠於該擺動件的擺動端;所述主架包括有一擋件及一擋桿,該擋件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架體,該擋桿固結於該架體,該擋桿能擋止該擋件朝向該主架的前端擺動,使該擋件能擋止該卡掣件的第二抵靠部朝向該主架的後端擺動,且該擋件能受該第二抵靠部所推抵而朝向該主架的前端擺動並進而抵靠該第二抵靠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連結組件包括有一管體、徑向地貫穿該管體的二限位長孔、插置於該管體且分別突出該管體之二端的二卡制件及介於兩該卡制件之間且同時推抵於兩該卡制件的一彈性件,二限位銷分別穿過兩該限位長孔和兩該卡制件;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連結槽,該連結槽包括有貫設於該連結槽兩端的二卡制孔,該連結組件能容置於該連結槽,受該彈性件推抵的兩該卡制件穿置於兩該卡制孔,使該連結組件與該幼兒車相結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自行車結合裝置包括有位於所述主架之後端的至少一限止件;所述幼兒車包括有一防鬆脫機構,該防鬆脫機構包括有能轉動的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括有一擋止部及一勾部,該擋止部包括有能擺動的一自由端,且該擋止部能被該至少一限止件所抵靠,該勾部設於該擋止部的自由端且能勾扣於該至少一限位件,避免該幼兒車自該主架的後端脫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防鬆脫機構包括有一樞結桿,所述的限位件包括有一樞套及一操作部,該樞套能轉動地套置於該樞結桿,該操作部和所述擋止部設於該樞套的外周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護桿組,該護桿組包括有一樞座、一護桿、一壓制件及一復位件,該樞座直立地固結於所述座椅,該護桿包括有一樞結段、一長穿孔及一限制橫桿,該樞結段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樞座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長穿孔貫穿該樞結段且朝向該樞結段的兩端延伸,該限制橫桿設於該樞結段的其中一端、朝向該背靠部,且該限制橫桿能朝向該乘坐部的前端及後端擺動,該壓制件樞設於該樞座且包括有一壓制勾,該壓制勾穿過該長穿孔且壓制該樞結段,該復位件具有彈性且包括有能抵壓於該壓制勾的一第一壓抵部,以及抵壓於該樞座的一第二壓抵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壓制件包括有一樞環,所述壓制勾設於該樞環;所述復位件包括有一容置部及二結合翼部,該容置部呈弧形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以及相對的二側邊,該容置部容納該樞環,所述第一壓抵部和所述第二壓抵部分別設於該容置部的兩端,兩該結合翼部設於該容置部的兩側邊;一樞軸穿過所述樞座、兩該結合翼部,以及該樞環,將該壓制件和該復位件樞結於該樞座。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行走輪組,該行走輪組位於該座椅的下方且包括有一輪架組件、複數個行走輪及一輪距變化機構,該輪架組件包括有一輪架本體及二活動臂,該輪架本體與該座椅相結合,兩該活動臂對稱地且能擺動地設於該輪架本體,其中的二該行走輪分別地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且能轉動,該輪距變化機構包括有二壓抵件,各壓抵件具有彈性且結合於該輪架本體,兩該活動臂分別受兩該壓抵件所推抵,而使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能相向地靠近。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輪距變化機構包括有具有彈性的一連接件;各活動臂包括有一連結段;該連接件連結於兩該活動臂的兩連結段,而使兩該連結段能相向地靠近。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活動臂包括有一組裝段,各活動臂之組裝段的長度大於其連結段的長度,兩所述行走輪分別結合於兩該活動臂的兩組裝段,且兩該活動臂的兩組裝段分別受兩所述壓抵件所推抵。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活動臂包括有能轉動地套置於所述輪架本體的一套筒。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活動臂的連結段和組裝段自該活動臂的套筒朝向相反方向延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壓抵件具有呈U形的一輪廓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各壓抵件的兩端結合於所述輪架本體,各壓抵件套設有具彈性的一緩衝套,各壓抵件以所套設的該緩衝套推抵相對應的一所述活動臂之組裝段。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主架包括有一撐抵組件,該撐抵組件包括有二撐抵件,兩該撐抵件能由向上撐抵兩所述活動臂的兩連結段,使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的兩所述行走輪能進一步地靠近。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座椅,其包括有一乘坐部及一背靠部,該乘坐部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該背靠部直立地設於該乘坐部的後端,所述行走輪組包括有二輪座及二輪軸,兩該輪座對稱地設置,各輪座包括有一復位件,該復位件包括有具彈性的複數個推抵部,該複數個推抵部兩兩相對且對稱地延伸,兩該輪軸分別且能擺動地設於兩該輪座,各輪軸能朝向該乘坐部的前端及後端擺動且抵靠於相對應之一該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其中的兩所述行走輪分別且能轉動地結合於兩該輪軸。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之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係相向地傾斜延伸。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的復位件具有彈性且包括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包括有一內周面及一外周面,該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設於該結合部的內周面。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包括有套置且抵靠於該輪座之復位件的一護套。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輪座之復位件的結合部呈U形。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復位件包括有二卡扣部,各復位件的結合部包括有一開口端,各復位件的兩二卡扣部設於該復位件之結合部的外周面、位於該結合部的開口端且朝向相反方向突設,各復位件的兩卡扣部抵靠於套置於該復位件的護套。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各復位件之複數個推抵部係背向該復位件之結合部的開口端而傾斜地延伸。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座椅包括有一背靠部及一把手,所述的乘坐部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該背靠部直立地設於該乘坐部的後端,該把手能收合地裝設於該背靠部。
  2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自行車結合裝置包括有位於所述主架之後端的至少一限止件;所述幼兒車包括有一防鬆脫機構,該防鬆脫機構包括有能轉動的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括有一擋止部及一勾部,該擋止部包括有能擺動的一自由端,且該擋止部能被該至少一限止件所抵靠,該勾部設於該擋止部的自由端且能勾扣於該至少一限位件,避免該幼兒車自該主架的後端脫離。
  2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護桿組,該護桿組包括有一樞座、一護桿、一壓制件及一復位件,該樞座直立地固結於所述座椅,該護桿包括有一樞結段、一長穿孔及一限制橫桿,該樞結段能擺動地結合於該樞座且包括有相對的二端,該長穿孔貫穿該樞結段且朝向該樞結段的兩端延伸,該限制橫桿設於該樞結段的其中一端、朝向該背靠部,且該限制橫桿能朝向該乘坐部的前端及後端擺動,該壓制件樞設於該樞座且包括有一壓制勾,該壓制勾穿過該長穿孔且壓制該樞結段,該復位件具有彈性且包括有能抵壓於該壓制勾的一第一壓抵部,以及抵壓於該樞座的一第二壓抵部。
  2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幼兒車包括有一行走輪組,該行走輪組位於該座椅的下方且包括有一輪架組件、複數個行走輪及一輪距變化機構,該輪架組件包括有一輪架本體及二活動臂,該輪架本體與該座椅相結合,兩該活動臂對稱地且能擺動地設於該輪架本體,其中的二該行走輪分別地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且能轉動,該輪距變化機構包括有二壓抵件,各壓抵件具有彈性且結合於該輪架本體,兩該活動臂分別受兩該壓抵件所推抵,而使與兩該活動臂相結合的兩該行走輪能相向地靠近。
  2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幼兒車及其自行車省力結合裝置,其中所述的座椅,其包括有一乘坐部及一背靠部,該乘坐部包括有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該背靠部直立地設於該乘坐部的後端,所述幼兒車包括有一行走輪組,該行走輪組包括有二輪座及二輪軸,兩該輪座對稱地設置,各輪座包括有一復位件,該復位件包括有具彈性的複數個推抵部,該複數個推抵部兩兩相對且對稱地延伸,兩該輪軸分別且能擺動地設於兩該輪座,各輪軸能朝向該乘坐部的前端及後端擺動且抵靠於相對應之一該復位件的複數個推抵部,其中的兩所述行走輪分別且能轉動地結合於兩該輪軸。
TW108204178U 2019-04-03 2019-04-03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TWM580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4178U TWM580530U (zh) 2019-04-03 2019-04-03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4178U TWM580530U (zh) 2019-04-03 2019-04-03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530U true TWM580530U (zh) 2019-07-11

Family

ID=6805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4178U TWM580530U (zh) 2019-04-03 2019-04-03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0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558B (zh) 易操作的童车
US6234501B1 (en) Foldable scooter with head tube assembly, brake and suspension
CN105189251B (zh) 可转化成自行车拖车的用于儿童的手推童车
US8157286B2 (en) Stroller
JP6598353B2 (ja) ベビーカー用車体
TWI564197B (zh) Baby carriage
TWI513616B (zh) Baby carriage
CN101687518B (zh) 婴儿车
US20070069504A1 (en) Foldable stroller
US5876046A (en) Child stroller and infant carrier system
EP2851264B1 (en) Chassis for baby pushchairs
US2986400A (en) Child's propelled vehicle convertible to a stroller
JPH0310966U (zh)
US8720936B1 (en) Twin baby carriage
CN106536321A (zh) 可折叠童车
TWM580530U (zh) Baby carriage and bicycle saving device
CN210364000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
CN107512300B (zh) 一种儿童推车
TWM580532U (zh) Baby carriage with anti-loose mechanism and bicycle combination device thereof
CN206781850U (zh) 一种可折叠童车
CN210653277U (zh) 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
TWM580531U (zh) Baby carriage with track change mechanism
CN108974091A (zh) 双轴折叠式儿童手推车
CN216709542U (zh) 一种滑板车
CN220924253U (zh) 车轮组件及儿童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