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9542U - 一种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9542U
CN216709542U CN202122451276.XU CN202122451276U CN216709542U CN 216709542 U CN216709542 U CN 216709542U CN 202122451276 U CN202122451276 U CN 202122451276U CN 216709542 U CN216709542 U CN 216709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iece
scooter
hole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12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水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12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9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9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9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滑板车,其包括底支架与车手、连接座、枢接于所述底支架上的锁定件,所述车手下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座与底支架可相对旋转连接;所述锁定件一侧设置有往上延伸的锁定部,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当所述锁定件相对底支架往上旋转至锁定部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时,所述连接座不可相对底支架旋转,所述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当所述锁定件相对底支架往下旋转至锁定部脱离第一锁定孔时,所述连接座可相对底支架旋转,所述滑板车可折叠。如此设置,将滑板车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设计简单,如此,滑板车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解锁操作也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可供孩童滑行、玩耍,故使用比较广泛。滑板车一般包括底支架与车手,底支架上设置有踏板结构,底支架前后侧分别设置车轮,且车手下端枢接于底支架前侧。使用时,孩童站在底支架的踏板结构上,手扶着车手,滑行即可。
滑板车一般被设置为可折叠,从而在需要运输或者不需要使用时,可折叠起来,即使得车手可相对旋转靠近底支架,从而减少滑板车整体所占体积。
目前市面上的滑板车,将滑板车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得很复杂,从而使得解锁操作也比较复杂,即使得折叠操作麻烦,而且使得滑板车成本也高,导致性价比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滑板车,其解锁操作简单,而且成本相对也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包括底支架与车手,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连接座,所述车手下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座与底支架可相对旋转连接;所述滑板车还包括枢接于所述底支架上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侧设置有往上延伸的锁定部,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往上旋转至锁定部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时,所述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往下旋转至锁定部脱离第一锁定孔时,所述连接座可相对底支架旋转,所述滑板车可折叠。
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通过驱动所述解锁件可带动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的上下旋转。
所述解锁件可相对移动或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
所述底支架上设置有可与所述解锁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当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时,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的往下旋转被限制;相对所述锁定件移动或旋转所述解锁件,使得所述解锁件脱离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所述解锁件一侧可相对底支架往下旋转;较佳的,当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端面上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较佳的,当所述解锁件被设置为往一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该一侧的端面设置为往该一侧下方倾斜的斜面。
所述解锁件被设置为往后下方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较佳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后端面也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所述底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且所述第二限位件被设置为,当所述锁定件往下旋转至与第二限位件抵靠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的状态;较佳的,当所述锁定件往下旋转至抵靠第二限位件的上端面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的状态;较佳的,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第一限位件的前侧,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限位件的上端面。
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可驱动解锁件相对锁定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或设置于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较佳的,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扭簧。
当所述解锁件相对左右或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上,所述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拉簧;或,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压簧;或,当所述解锁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时,所述解锁件与锁定件设置有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扭簧。
所述解锁件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定件,且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设置有扭簧。
所述底支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锁定件后侧枢接于底支架,所述锁定部设置于锁定件前侧,所述锁定部上侧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的位置。
所述解锁件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定件连接;较佳的,在所述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部伸入第二穿孔,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容置空间顶壁;较佳的,所述弹性复位件也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较佳的,当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处于相配合的状态。
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座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垂直的连接销轴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关于所述连接销轴对称设置。
因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滑板车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设计简单,如此,滑板车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解锁操作也简单;
2、设置上述解锁件协助解锁,加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设置,可以使得滑板车的折叠与展开的操作更简单;
3、因为连接座与底支架的相对表面为均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且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贴合,如此设置,从而不但连接座相对底支架的旋转可以带动两者的夹角变小而折叠滑板车,从而折叠/操作简单;
4、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关于连接销轴对称设置,从而在滑板车被锁定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车手与底支架的夹角最小,即使得折叠后的滑板车体积相对更小,从而更方便搬运、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3中D部分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3中E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6中F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解锁件5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图10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锁定机构解锁后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过程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解锁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包括底支架1与车手2,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连接座3,所述车手2下端与连接座3连接,所述连接座3与底支架1可相对旋转连接,从而实现车手2与底支架1可相对旋转连接的目的;所述滑板车还包括枢接于所述底支架1上的锁定件4,所述锁定件4一侧设置有往上延伸的锁定部41,所述连接座3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31;当所述锁定件4一侧相对底支架1往上旋转至锁定部41伸入第一锁定孔31内时,所述连接座3不可相对底支架1旋转,所述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当所述锁定件4一侧相对底支架1往下旋转至锁定部41脱离第一锁定孔31时,所述连接座3可相对底支架1旋转,所述滑板车可折叠。
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解锁件5,所述解锁件5与所述锁定件4连接,通过驱动所述解锁件5可带动所述锁定件4相对底支架1的上下旋转,从而实现驱动锁定部41伸入第一锁定孔3内或脱离第一锁定孔3,进而实现所述锁定件4的锁定与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5可相对移动或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4上,且所述解锁件5可与锁定件4一起相对底支架1旋转。
所述底支架1上设置有可与所述解锁件5相配合的第一限位件14,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当所述解锁件5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4相配合时,所述锁定件4一侧相对底支架1的往下旋转被限制,即锁定件4不能相对底支架1往下旋转,即是说,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因为解锁件5与第一限位件14的相互配合,解锁件5不能往下移动,从而不能驱动锁定件4一侧往下旋转,进而锁定部41不能脱离第一锁定孔31,从而保证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相对所述锁定件4移动或旋转所述解锁件5,可使得所述解锁件5脱离与第一限位件 14的配合,所述解锁件4一侧可相对底支架1往下旋转,从而此时,解锁件5 可带动解锁件4相对底支架1往下旋转,即可使得锁定部41脱离第一锁定孔31。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解锁件5至少部分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上时,所述解锁件5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5相配合,所述解锁件5不能往下移动,从而不能带动锁定件4往下旋转,从而所述锁定件4不能相对底支架1 往下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车设置有左右两相间隔的第一限位件14,在所述滑板车位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4位于左右两第一限位件14之间的上侧或位于左右两第一限位件14之间。如此设置,避免对锁定件4的旋转造成干涉,即避免干涉滑板车的展开与折叠。
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可驱动解锁件5复位的弹性复位件6,所述弹性复位件6 设置于解锁件5与锁定件4之间或设置于解锁件5与底支架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架1内设置有容置空间11,所述容置空间11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12与第二穿孔13,所述第一锁定孔31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 的下端面32;所述锁定件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且所述锁定件4后侧枢接于底支架1,所述锁定部41设置于锁定件4前侧,所述锁定部41上侧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2后伸入第一锁定孔31内;所述解锁件5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13对应的位置,从而便于操作者对解锁件5进行操作。
所述第一限位件31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可以是自所述容置空间11底壁往上延伸形成。
所述弹性复位件6也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且所述弹性复位件6设置为压簧,并设置于所述解锁件5后侧与底支架1之间。如此设置,使得在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仅能通过所述第二穿孔13看到解锁件5的部分,弹性复位件6与锁定件4均不显露在外,从而避免其受到损害而影响滑板车的折叠与展开操作。
所述解锁件5包括连接部51、自所述连接部51朝向第二穿孔13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52,所述连接部51与所述锁定件4连接;较佳的,在所述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部52伸入第二穿孔13,所述连接部51朝向第二穿孔13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容置空间11顶壁。如此设置,更能保证外物不能自所述第二穿孔13进入容置空间11内,从而进一步避免影响滑板车的折叠与展开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5可相对移动的连接于所述锁定件4,且所述解锁件5被设置为往后下方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故,较佳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即往后下方移动所述解锁件5,所述解锁件5可与第一限位件14上端面脱离抵靠,此时,往下按压解锁件5可带动解锁件4相对底支架1往下旋转。
较佳的,所述解锁件5可相对移动地套设于所述锁定件4上,即连接部51 可相对移动地套设于所述锁定件4上。较佳的,所述压簧6也套设于所述锁定件4上,即在连接部51设置前后贯穿的套接孔510,锁定件4的后端穿过所述套接孔510与压簧6。如此设置,组装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可以是所述连接部51下端至少部分抵靠于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上。
为使得组装更方便,可设置一枢接件7。组装时,可先将锁定件4的后端依次穿过解锁件5的套接孔与压簧6,然后将解锁件5后端插入枢接件7前侧的枢接槽70,再通过转轴连接解锁件5与枢接件7,使得解锁件5与枢接件7枢接,最后,将枢接件7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如此,相当于先将锁定件4、解锁件5、压簧6以及枢接件7组装好。该种组装方式,使得组装更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枢接件7直接为底支架1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架1包括底座15与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5上的上盖16,所述底座15与上盖16固定连接后,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以及第一穿孔12、第二穿孔13。如此,进一步使得组装更方便。
较佳的,所述连接座3的下端面32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33,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33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 4的锁定部41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33内,从而可以将所述滑板车锁定于折叠状态。如此设置,避免搬运折叠后的滑板车时,滑板车散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的下端面32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1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17,所述连接座3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17相垂直的连接销轴18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1。
较佳的,所述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被设置为,在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相贴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孔31与第二锁定孔33关于所述连接销轴18对称设置。
结合图10、11所示,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压簧6后端抵靠于枢接件7前侧壁,前端抵靠于所述解锁件5后端上,且所述解锁件5的下端抵靠于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斜面141上,所述锁定件4前侧的锁定部41穿过第一穿孔12后伸入连接座3的第一锁定孔31内,从而连接座3不能相对底支架1 旋转,本实用新型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如图12所示,当要折叠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时,只需往后下方移动所述解锁件5,所述解锁件5的下端会沿着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往后往下移动,且解锁件5同时也沿着锁定件4往后往下移动,直至解锁件5的下端脱离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此时,继续上述移动所述解锁件5的动作,因为有往下的动作,从而解锁件5可带动锁定件4前侧一起往下旋转移动,待锁定件4 旋转移动至前侧的锁定部41脱离连接座3的第一锁定孔31后,连接座3即可相对底支架1旋转。在连接座3行对底支架1旋转过程时,可释放解锁件5。
具体的说,在锁定件4旋转前侧的锁定部41脱离连接座3的第一锁定孔31 后,在底支架1相对不动的情况下,直接旋转车手2或/和连接座3,使得连接座3绕所述连接销轴18相对底支架1旋转,因为连接座3与底支架1的相对表面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17,从而连接座3相对底支架1旋转时,车手2与底支架1的夹角也越来越小(如图13所示)。当旋转至所述第二锁定孔33与所述锁定件4的锁定部41对准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所述解锁件5被驱动自动相对锁定件4往前移动,当解锁件5移动至其前端与第一限位件14的后端面抵靠时,解锁件5在往前移动的时候,会沿着第一限位件14的后端面往上移动,从而带动锁定件4往上移动,当所述锁定件4前侧往上旋转移动至其锁定部41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33内时,本实用新型滑板车被锁定于折叠状态(如图14所示)。此时,锁定件4下端也再度抵靠于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斜面上。即当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5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4再度处于相配合的状态,从而可将滑板车锁定于折叠状态。
较佳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后端面142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从而更加能保证锁定件4在往前移动的时候,会沿着第一限位件14的后端面往上移动至复位状态。较佳的,还可以在所述锁定件4与底支架1之间设置扭簧,以使得所述锁定件4可以更好的复位。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后端面142也可设置为竖向面,也同样不会影响锁定件4的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6设置为压簧,并设置于解锁件5与底支架1之间。其他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件6也可设置为压簧,设置于解锁件5 与锁定件4之间,在锁定件4复位时,在拉簧的作用下,所述解锁件5被拉动往前移动,当解锁件5移动至其前端与第一限位件14的后端面抵靠时,解锁件 5在往前移动的时候,在所述拉簧的拉力作用下,也还是会沿着第一限位件14 的后端面往上移动,从而带动锁定件4设置锁定部41的一侧往上移动而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连接座3与底支架1的相对表面为均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17,且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贴合,如此设置,从而不但连接座3相对底支架1的旋转可以带动两者的夹角变小而折叠滑板车,从而折叠/操作简单,而且在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相贴合的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使得连接座3与底支架1之间没有间隙,从而不但避免夹手危险,还可避免外物进入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之间而也影响连接座3与底支架1的相对旋转,进而避免影响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折叠与打开;此外,再加上第一锁定孔31与第二锁定孔33关于连接销轴18对称设置,从而在滑板车被锁定于折叠状态下时,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也会处于相贴合的状态,从而在折叠状态下时,也能避免夹手的危险以及避免外物进入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17之间,而且还可以使得在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车手2与底支架1的夹角最小,即使得折叠后的滑板车体积相对更小,从而更方便搬运、存储。
因为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为斜面,从而解锁件5往后下方移动更顺畅更容易,即锁定件4的解锁操作也更简单更容易。且因为需先移动解锁件5以解除其与第一限位件14的相互抵靠后才能往下移动锁定件4,相当于在解锁前加了第二道安全锁,如此,能避免误操作引起折叠,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使用更安全。
较佳的,所述解锁件5的操作部52上端设置往下凹陷的操作槽520,从而操作者可将手指伸进操作槽520内进行移动、按压解锁件的操作。如此,操作更方便。
同理,当要将折叠后的滑板车展开时,也需往后往下移动所述解锁件5,使得解锁件5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之后再往下解锁件5,从而驱动锁定件4的锁定部41脱离连接座3的第二锁定孔33,再旋转连接座3/车手2,然后释放解锁件5,在第一锁定孔31与锁定件4的锁定部41对准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锁定件4的锁定部41再次伸入第一锁定孔31内,将滑板车锁定于展开状态。故,折叠车的展开操作也很简单、容易。
较佳的,所述底支架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0,且所述第二限位件10被设置为,当所述锁定件4往下旋转至与第二限位件10抵靠时,所述锁定件4的锁定部41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31的状态。如此设置,因为当锁定件4抵靠第二限位件10的上端面时,就代表着锁定件4不能再往下旋转移动,也即是说,当按压往下解锁件5至不能按压时,即代表连接座3可相对底座15旋转了。如此设置,操作更直观,从而也更方便。所述第二限位件10也设置于所述容置孔件 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锁定件4往下旋转至抵靠第二限位件10的上端面时,所述锁定件4的锁定部41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31状态。
所述第二限位件10设置于第一限位件14的前侧,且所述第二限位件10的上端面高于第一限位件14的上端面141。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包括主体42,所述锁定部41自所述主体42 前端往上延伸,所述解锁件5与所述主体42连接。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顺着底支架1对应部分的形状,所述主体42呈往后下方倾斜设置的状态,故解锁时,需要往后下方移动解锁件5。若底支架1相关部位的形状与主体42作其他对应形状的修改,第一限位件上端面141的形状也作对应可行的修改,如可以只往后移动所述解锁件即可使得解锁件5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5还可是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4 上,但是在折叠所述滑板车时,是相对底支架1往前方或/和上方移动所述解锁件,以使得解锁件5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再带动锁定件4一起往下旋转。在此情况下,较佳的,可在解锁件5与锁定件4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可设置为拉簧,以辅助解锁件复位;也可以是可在解锁件5与底支架1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可设置为压簧,该压簧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方式。在复位时,解锁件5后侧沿着第一限位件14的前端面往上移动而复位,其原理同前述往后下方移动的解锁件5复位。较佳的,可同时在锁定件4与底支架1之间设置扭簧以协助锁定件4复位。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可以是所述解锁件5′下侧往左或/和右凸设有抵靠部511′,所述抵靠部511′与第一限位件14相抵靠,如此,不管是往前或/和上移动解锁件5,或者是往后或/和下移动解锁件5均可。较佳的,在往前或/ 和上移动解锁件时,需在第一限位件14前侧设置供解锁件5移动的空间。
再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解锁件5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4 上,同理,可所述解锁件5与锁定件4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可设置为拉簧;或,所述解锁件5与底支架1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也可以为压簧,以辅助解锁件复位。相对锁定件4左或右移动所述解锁件5,使得所述解锁件5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即可往下按压所述解锁件5,以带动锁定件5前侧往下旋转,而使得锁定部脱离第一锁定孔 31。较佳的,所述锁定件4与底支架1之间可设置有扭簧以协助锁定件4复位。
当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5左侧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4抵靠,要折叠滑板车时,可先向右侧移动所述解锁件,待解锁件左侧脱离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抵靠后,即可往下按压解锁件5,从而带动锁定件往下旋转。同理,若当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5右侧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4 抵靠,要折叠滑板车时,可先向左侧移动所述解锁件,待解锁件右侧脱离所述第一限位件14的抵靠后,即可往下按压解锁件5,从而带动锁定件往下旋转。当解锁件5被设置为可相对锁定件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只需在对应方向设置一个第一限位件即可。若是解锁件5往左移动以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则一第一限位件14设置于右侧,同理,解锁件5与锁定件4之间的拉簧或者解锁件5与底支架1之间的压簧作用时,解锁件沿着第一限位件左侧端面往上移动而复位,较佳的,第一限位件左侧端面设置为往左下方倾斜的斜面。即是说,当所述解锁件5被设置为往一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的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件14该一侧的端面设置为往该一侧下方倾斜的斜面。
另一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解锁件5也可以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4,且所述解锁件5被设置为,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 5至少部分抵靠于第一限位件14上;相对锁定件4旋转所述解锁件5,可使得解锁件5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4上的抵靠。此时,即可往下按压解锁件而带动锁定件4往下旋转移动而使得锁定部41脱离第一锁定孔31。较佳的,所述解锁件 5与锁定件4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弹性复位件可设置为扭簧,以协助解锁件 5复位。进一步的,所述锁定件4与底支架1之间设置有扭簧以协助锁定件4复位。
在该些实施例中,解锁件5与锁定件4相对移动连接的,可以采用所述套接孔510套接锁定件4的方式,只是左右移动时,所述套接孔510左右方向撒上的尺寸要合适,即能让解锁件5相对锁定件4左右移动。解锁件5与锁定件4 相对旋转连接的,可以采用任意公知可行的方式连接所述解锁件5与锁定件4,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穿孔13的形状可作对应改变以适应解锁件的各种移动/旋转。
所述底支架1上设置有踏板结构111,且所述底支架1前侧设置有前轮100,后侧设置有后轮200。此外公知技术,故不在此赘述。所述车手2与连接座3的连接也可以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也不在此赘述。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件4上的锁定部41伸入第一锁定孔31,即可实现滑板车的展开锁定;要解锁时,往下旋转锁定件即可解除锁定,从而本实用新型将滑板车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设计简单,如此,滑板车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折叠操作也简单;本实用新型设置上述解锁件5协助解锁,加上所述弹性复位件6的设置,可以使得折叠与展开的操作更简单;所述第一限位件 14的设置,加上其与解锁件5的配合,可以进一步保证滑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所述解锁件5也可以是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定件4,且解锁件4后端与底支架1之间设置有扭簧(图未示),从而使得锁定部41一直保持往上旋转的趋势。如此设置,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当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与锁定部41 对准时,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部41自动往上旋转而伸入第一锁定孔 /第二锁定孔,从而也使得滑板车的展开/折叠操作更简单。而且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锁定部41不会脱离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从而保持滑板车展开状态 /折叠状态的稳定性。同理,在此实施例中,解锁件也包括连接部51以及自连接部51朝向第二穿孔13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52,操作部52与锁定件4固定连接或与锁定件4一体成型,且所述操作部52朝向第二穿孔13的一端与容置空间底壁的配合、操作部52与第二穿孔13的配合,可同上述实施例的设置。且在此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14、弹性复位件6。
上述上下前后左右方位定义,以常规使用情况下作为参考,即以孩童站在底支架1上,手扶在车手2上滑行为参考,前轮所在为前,后路所在为后,以车手2所在为上,底支架1所在为下,以所述两第一限位件14所在分为左右。

Claims (55)

1.一种滑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包括底支架与车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连接座,所述车手下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座与底支架可相对旋转连接;所述滑板车还包括枢接于所述底支架上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侧设置有往上延伸的锁定部,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往上旋转至锁定部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时,所述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往下旋转至锁定部脱离第一锁定孔时,所述连接座可相对底支架旋转,所述滑板车可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通过驱动所述解锁件可带动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的上下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可相对移动或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上设置有可与所述解锁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在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当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时,所述锁定件一侧相对底支架的往下旋转被限制;相对所述锁定件移动或旋转所述解锁件,使得所述解锁件脱离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所述解锁件一侧可相对底支架往下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解锁件被设置为往一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该一侧的端面设置为往该一侧下方倾斜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端面上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被设置为往后下方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后端面也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且所述第二限位件被设置为,当所述锁定件往下旋转至与第二限位件抵靠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定件往下旋转至抵靠第二限位件的上端面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且所述第二限位件被设置为,当所述锁定件往下旋转至与第二限位件抵靠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定件往下旋转至抵靠第二限位件的上端面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处于脱离第一锁定孔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第一限位件的前侧,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限位件的上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4至8、10、12、13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可驱动解锁件相对锁定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或设置于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扭簧。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可驱动解锁件相对锁定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或设置于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扭簧。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可驱动解锁件相对锁定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或设置于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扭簧。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解锁件相对左右或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上,所述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拉簧;或,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压簧;或,当所述解锁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时,所述解锁件与锁定件设置有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扭簧。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解锁件相对左右或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上,所述解锁件与锁定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拉簧;或,所述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压簧;或,当所述解锁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件时,所述解锁件与锁定件设置有所述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扭簧。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定件,且解锁件与底支架之间设置有扭簧。
2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锁定件后侧枢接于底支架,所述锁定部设置于锁定件前侧,所述锁定部上侧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定件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部伸入第二穿孔,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容置空间顶壁。
26.根据权利要求4至8、10、12、13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锁定件后侧枢接于底支架,所述锁定部设置于锁定件前侧,所述锁定部上侧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的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定件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部伸入第二穿孔,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容置空间顶壁。
2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锁定件后侧枢接于底支架,所述锁定部设置于锁定件前侧,所述锁定部上侧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的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锁定件后侧枢接于底支架,所述锁定部设置于锁定件前侧,所述锁定部上侧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的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定件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部伸入第二穿孔,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容置空间顶壁。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也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顶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锁定件后侧枢接于底支架,所述锁定部设置于锁定件前侧,所述锁定部上侧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第一锁定孔内;所述解锁件至少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的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29或3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一端往外延伸的操作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定件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部伸入第二穿孔,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二穿孔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容置空间顶壁。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也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39.根据权利要求4至8、10、12、13、15至20、27至29、31至34、36、37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处于相配合的状态。
4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4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4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4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4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件的锁定部伸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
46.根据权利要求41至45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处于相配合的状态。
47.根据权利要求1至8、4至8、10、12、13、15至20、22、24、25、27至29、31至34、36、37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座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垂直的连接销轴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
48.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座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垂直的连接销轴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
49.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座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垂直的连接销轴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
50.根据权利要求40至45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座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垂直的连接销轴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设置为往后下方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座通过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垂直的连接销轴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底支架。
52.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或5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关于所述连接销轴对称设置。
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关于所述连接销轴对称设置。
5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关于所述连接销轴对称设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关于所述连接销轴对称设置。
CN202122451276.XU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滑板车 Active CN216709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1276.XU CN216709542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1276.XU CN216709542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9542U true CN216709542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1276.XU Active CN216709542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9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4507B (zh) 车架收合关节及具有车架收合关节的婴儿车
CN109131517B (zh) 婴儿车
US6234501B1 (en) Foldable scooter with head tube assembly, brake and suspension
US7441794B2 (en) Foldable stroller
US7243936B2 (en) Foldable bicycle frame
CN115402394A (zh) 儿童推车
US20210380155A1 (en) Folding stroller
WO2013070787A1 (en) Baby stroller
KR102512798B1 (ko) 접이식 구조, 접이식 설비 및 접이식 바이크
US5865460A (en) Foldable mechanism for use in a stroller
AU2024200155A1 (en) Unlock device and stroller
CN216709542U (zh) 一种滑板车
WO2017140064A1 (zh) 一种便携式交通工具的锁定与解锁机构
CN21001183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折叠装置以及电动滑板车
CN115959230A (zh) 一种滑板车
CN211001519U (zh) 儿童座兜和儿童推车
CN211107638U (zh) 一种折叠关节及设有该折叠关节的婴儿车
WO2017140062A1 (zh) 一种防卡死的折叠装置
CA2520926C (en) Foldable stroller
CN211167228U (zh) 一种童车的转向机构及具有该转向机构的童车
CN214607889U (zh) 一种多处可折叠的滑板车
KR200219901Y1 (ko) 휴대용 2륜스쿠터
CN21452401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9056479U (zh) 一种儿童玩具车
CN213168250U (zh) 一种婴幼儿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