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9220U - Button body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Button body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9220U
TWM579220U TW108201251U TW108201251U TWM579220U TW M579220 U TWM579220 U TW M579220U TW 108201251 U TW108201251 U TW 108201251U TW 108201251 U TW108201251 U TW 108201251U TW M579220 U TWM579220 U TW M5792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fastener
button body
body structure
fasten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Original Assignee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9220U/zh
Publication of TWM579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9220U/zh
Priority to CN202010072488.4A priority patent/CN111486155A/zh
Priority to CN202020140428.7U priority patent/CN211778351U/zh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有一扣件以及一身部。該扣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藉此,可將身部設於第一物體,並以扣件扣入或解扣第二物體,以完成兩物體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之功效。

Description

扣體結構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尤指一種可作為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至少一物體。
按,一般於結合至少一物體時,通常係以螺絲進行鎖接,以作為物體之結合。
然,以上述慣用的固定方式而言,雖可將至少一物體以不易分離的方式固定結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組裝的情況外,更會因螺絲的固定結合方式,而使至少一物體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況發生。
因此,如何創作出一種扣體結構,以期可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至少一物體的目的,將是本創作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憾創作人有感其未臻於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進而研發出一種扣體結構,以期可作為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至少一物體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一扣件以及一身部。該扣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一扣件以及一身部。該扣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一扣件、一身部以及一彈性元件。該扣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該彈性元件一端抵頂於該扣件,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用以使該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二扣件以及一身部。該等扣件分別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等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等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二扣件以及一身部。該等扣件分別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等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等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等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二扣件、一身部以及一彈性元件。該等扣件分別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該身部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等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等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該彈性元件之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用以使該等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具有一組接部,該組接部用以組接於一第一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用以組接於一第一物體,該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更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於該扣件,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用以使該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操作部具有一手柄部。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操作部或該手柄部具有一止滑部。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合部為一栓體,用以拴接該身部與該扣件。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部為勾扣體、柱體、凸扣體、凹扣體、螺紋體或彈扣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內部空間為穿孔或穿槽。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更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之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用以使該等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彈性元件為螺旋彈簧、彈性柱體、扭轉彈簧、扭頂彈簧或彈片。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接部用以鉚接、擴接、焊接、鎖接或扣接於該第一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件或身部具有一設置部,該設置部用以設置一彈性元件。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合部可用以組設或套設一彈性元件。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彈性元件為扭簧,其一端抵頂於該扣件,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彈性元件為扭簧,其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存料空間,該身部用以被一外力施壓,用以使該第一物體的材料進入或流入該存料空間,用以使該身部與該第一物體組合。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卡接部,該卡接部用以被一外力施壓,用以使該卡接部型變卡接於該第一物體,用以使該身部與該第一物體組合。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具有一被衝壓面或一抵頂面。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接部為凹體、凸體、階狀體、斜面體、平面體、曲面體或弧面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操作部為機翼體、凸體、凹體、斜面體、階狀體、平面體、曲面體、弧面體、柱體或扣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體結構用以從一載體中用以一工具取出後,用以放置於一第一物體後進行組合。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具有一可焊表面,該扣體結構用以從一載體中用以一工具取出後,用以放置於一第一物體,用以焊接組合於該第一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體結構用以從一載體中用以一工具取出後,先以一對應裝置計算該扣體結構與一第一物體之預放置位置後,用以使該工具精確的放置於該第一物體,用以使該扣體結構組合於該第一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工具為夾具、真空吸取裝置或磁吸裝置。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對應裝置為視覺比對裝置、影像比對裝置或距離計算裝置。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設置部為槽部、孔部、凹部、凸部或階部。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等扣件之操作部同時向內移動時,用以使該等扣部同時向解扣方向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等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該等扣件之操作部同時向內移動時,用以使該等扣部同時向解扣方向移動,用以使該等扣部解扣該第二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件之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動時,用以使該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該扣件之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動時,用以使該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動,用以使該扣部解扣該第二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部具有一導引部,該導引部用以導引一第二物體之一對應扣部與該扣部對扣。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部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該第二物體具有用以被該扣部扣入之一對應扣部,該對應扣部具有一寬孔部及一被扣部,該寬孔部大於該扣部,該被扣部小於該扣部,該扣部用以穿過該寬孔部後扣入該被扣部。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內部空間為具有橫向封閉結構的結構,該結構有縱向的開放空間,使該扣件於該橫向封閉的該結構之縱向空間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件具有一桿部,該桿部之寬度小於該扣部。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件具有一桿部,該桿部之寬度小於該扣部,用以使該扣部穿過一第二物體,再用以寬度小於該被扣部之該桿部扣入該第二物體之一被扣部,用以使該扣部扣住該第二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組合部為、凸部、凹部、栓體、孔部、環狀部、環狀體、槽部或扣體,或該組合部與該身部一體成型,或該組合部與該扣件一體成型。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或扣件具有一活動部,用以使身部或扣件或組合部在活動部中進行縱向活動,或橫向活動或旋向活動。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部可在活動部中運動用以縱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橫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旋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先縱向運動再用以橫向或旋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先橫向運動再用以縱向或旋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先旋向運動再用以縱向或橫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扣部用以縱向扣接一第二物體,或該扣部用以橫向扣接一第二物體,或該扣部用以旋向扣接一第二物體。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身部與該扣件之間具有一浮動移動量,或該身部與該組合部之間具有一浮動移動量,或該扣件與該組合部之間具有一浮動移動量。
上述的扣體結構中,該浮動移動量為橫向、縱向或旋轉方向。
藉此,本創作之扣體結構,可將身部設於第一物體,並以扣件扣入或解扣第二物體,以完成兩物體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考圖1及圖2,如圖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扣體結構1,其包含一扣件11以及一身部12。
該扣件11具有一操作部111及一扣部112。
該身部12具有一內部空間121,該扣件11穿設於該內部空間121,該身部12與該扣件11以一組合部122組合。
當使用時,可將該身部12固定設置於該第一物體10上,並由一方向按壓該扣件11之操作部111,當該操作部111向內移動時,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往另一方向移動並扣入該第二物體20(如圖1所示),或由另一方向按壓該扣件11之操作部111,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往解扣方向移動而與該第二物體20進行解扣(如圖2 所示),以完成兩物體(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身部12具有一組接部123,該組接部123用以組接於該第一物體10,而該組接部123用以鉚接、擴接、焊接、鎖接或扣接於該第一物體10,另外,該組接部123可為凹體、凸體、階狀體、斜面體、平面體、曲面體或弧面體。藉此,可使該身部12利用該組接部123與該第一物體10穩固組合。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組合部122為一栓體,用以拴接該身部12與該扣件11。藉此,可利用該組合部122使該扣件11於該內部空間121中活動,以完成兩物體(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內部空間121為穿孔或穿槽。且該內部空間121為具有橫向封閉結構的結構,該結構有縱向的開放空間,使該扣件11於該橫向封閉的該結構的縱向空間活動,以完成兩物體(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操作部111為機翼體、凸體、凹體、斜面體、階狀體、平面體、曲面體、弧面體、柱體或扣體。藉此,可使該操作部111能更符合實際操作之需求。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組合部122可為、凸部、凹部、栓體、孔部、環狀部、環狀體、槽部或扣體,或該組合部122與該身部12一體成型,或該組合部122與該扣件11一體成型。藉此,可使該組合部122能更符合實際操作之需求。而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組合部122為栓體。
請參考圖3,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部112可為勾扣體(圖3之a部分)、柱體(圖3之b部分)、凸扣體(圖3之c部分)、凹扣體(圖3之d部分)、螺紋體(圖3之e部分)或彈扣體(圖3之f部分)。藉此,可使該扣部112能更符合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需求。
請參考圖4至圖6,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更包含有一彈性元件13,該彈性元件13為扭簧,該彈性元件13之一端抵頂於該扣件11,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12,其中該組合部122可用以組設或套設該彈性元件13。另外,該扣件11具有一設置部113,該設置部113用以設置該彈性元件13。藉此,當由一方向按壓該扣件11之操作部111,讓該操作部111向內移動時,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往另一方向移動並扣入該第二物體 (圖未示),此時該彈性元件13呈彈性釋放狀態,進而利用該彈性元件13之抵頂,使該扣部112穩固扣接於該第二物體;當由另一方向按壓該扣件11之操作部111,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往解扣方向移動而與該第二物體進行解扣(圖未示),此時該彈性元件13呈彈性壓縮狀態,待完成與該第二物體20之分離後,則恢復至彈性釋放狀態,用以使該扣件11於該內部空間121中進行往復彈性活動,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其中,該身部12與該扣件11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間隙),或該身部12與該組合部122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間隙),或該扣件11與該組合部122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間隙)。該浮動移動量可為橫向或縱向,且該浮動移動量可為0.001mm至50mm。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設置部113可為槽部、孔部、凹部、凸部或階部。藉此,可使該設置部113能更符合不同使用之需求。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彈性元件13可為螺旋彈簧(圖6之a部分)、彈性柱體(圖6之b部分)、扭轉彈簧(圖6之c部分)、扭頂彈簧(圖6之d部分)或彈片(圖6之e部分)。藉此,可使該彈性元件13能更符合不同使用之需求。
請參考圖7,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件11之操作部111具有一手柄部114,該操作部111或該手柄部114具有一止滑部115,且該操作部111藉由一組設部116與該扣部112結合,並該彈性元件13設置於該設置部113。藉此,除利用該止滑部115,使該操作部111或該手柄部114具有易於操作之功效外,更可同樣藉由該扣件11與該彈性元件13以完成兩物體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8及圖9,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彈性元件13之一端抵頂於該設置部113,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12。藉此,同樣可藉由該扣件11與該彈性元件13以完成兩物體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其中,該身部12與該扣件11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該浮動移動量可為旋轉方向,且該浮動移動量可為0.001mm至50mm。
請參考圖10,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件11之扣部112具有一導引部117,該導引部117用以導引該第二物體20之一對應扣部21與該扣部112對扣。藉以完成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11及圖12,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件11之扣部112用以扣入該第二物體20,該第二物體20具有用以被該扣部112扣入之對應扣部21,該對應扣部21具有一寬孔部211及一被扣部212,該寬孔部211大於該扣部112,該被扣部212小於該扣部112,該扣部112用以穿過該寬孔部211後扣入該被扣部212,其中該扣件11具有一桿部118,該桿部118之寬度小於該扣部112,用以使該扣部112穿過該寬孔部211,再用以寬度小於該被扣部212之該桿部118扣入該被扣部212,用以使該扣部112扣住該被扣部212。藉以完成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13,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身部12具有之組接部123具有一存料空間1231,且該身部12具有一被衝壓面124,該身部12之被衝壓面124用以被一模具30外力施壓,用以使該第一物體10的材料進入或流入該存料空間1231,用以使該身部12與該第一物體10組合。藉此,可使該身部12利用該組接部123與該第一物體10穩固組合。
請參考圖14,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組接部123具有一卡接部1232,該身部12具有一抵頂面125,該抵頂面125用以被一模具30抵頂,該卡接部1232用以被另一模具40外力施壓,用以使該卡接部1232型變卡接於該第一物體10,用以使該身部12與該第一物體組合10。藉此,可使該身部12利用該組接部123與該第一物體10穩固組合。
請參考圖15,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體結構1用以從一載體50中用以一工具60取出後,用以放置於該第一物體10後進行組合。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身部12具有一可焊表面126,該扣體結構1用以從該載體50中用以該工具60取出後,用以放置於該第一物體10,用以使該身部12焊接組合於該第一物體10。藉此,可使該身部12利用該組接部123與該第一物體10穩固組合。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體結構1用以從該載體50中用以該工具60取出後,先以一對應裝置70計算該扣體結構1與該第一物體10之預放置位置後,用以使該工具60精確的放置於該第一物體10,用以使該扣體結構1組合於該第一物體10。藉此,可使該扣體結構1與該第一物體10精準進行組合。
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工具60為夾具、真空吸取裝置或磁吸裝置。該對應裝置70為視覺比對裝置、影像比對裝置或距離計算裝置。藉此,可因應不同使用狀況之需求。
請參考圖16,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體結構1具有二扣件11以及一身部12。
該等扣件11分別具有一操作部111及一扣部112。
該身部12具有一內部空間121,該等扣件11穿設於該內部空間121,該身部12與該等扣件11以一組合部122組合,該身部12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等扣部112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圖未示)。
請參考圖17,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更包含一彈性元件13,其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11,用以使該等扣件11往復彈性活動。
當使用時,可藉由該身部12之組接部123組合於該第一物體10,並藉由該彈性元件13之抵頂,使該等扣部112由不同方向分別扣接於該第二物體20,此時該彈性元件13呈彈性釋放狀態,進而利用該彈性元件13之抵頂,使該等扣部112穩固扣接於該第二物體20;當將該等扣件11之操作部111同時向內移動時,此時該彈性元件13呈彈性壓縮狀態,用以使該等扣部112同時向解扣方向移動,進而使該等扣部112解扣該第二物體20,待完成與該第二物體20之分離後,則恢復至彈性釋放狀態,用以使該等扣件11於該內部空間121中進行往復彈性活動。以完成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18及圖19,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彈性元件13為扭簧,其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11。同樣可藉由該身部12之組接部123組合於該第一物體10,並藉由該彈性元件13之抵頂,使該等扣部112由不同方向分別扣接於該第二物體20,此時該彈性元件13呈彈性釋放狀態,進而利用該彈性元件13之抵頂,使該等扣部112穩固扣接於該第二物體20;當將該等扣件11之操作部111同時向內移動時,此時該彈性元件13呈彈性壓縮狀態,用以使該等扣部112同時向解扣方向移動,進而使該等扣部112解扣該第二物體20,待完成與該第二物體20之分離後,則恢復至彈性釋放狀態,用以使該等扣件11於該內部空間121中進行往復彈性活動。以完成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20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20,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組合部122為設於該身部12內緣之環狀部,該扣件11具有二對應環狀部119,該組合部122活動設於該等對應環狀部119之間。藉此,可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以旋向方式移動並扣入或解扣該第二物體(圖未示) ,以完成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21,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件11具有一活動部110,使該扣件11以該活動部110配合該組合部122活動組合於該身部12。藉此,可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先縱向移動後再以旋向移動方式扣入或解扣該第二物體(圖未示) ,以完成該第一物體10與該第二物體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
請參考圖22至圖27,如圖所示,於本創作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該扣件11與該身部12分別具有一活動部110、120,使該扣件11以該活動部110配合該組合部122活動組合於該身部12之活動部120,其中該身部12之活動部120可為橫向(如圖22所示)、縱向(如圖23所示)、旋向(如圖24所示)、縱向連通橫向(如圖25所示)、橫向連通旋向(如圖26所示)或縱向連通旋向(如圖27所示)。藉此,可使該扣件11之扣部112以橫向運動、縱向運動、旋向運動、先縱向運動再橫向運動、先橫向運動再旋向運動或先縱向運動再旋向運動等方式扣入第二物體,或反向運動解扣該第二物體,以完成該第一物體與該第二物體(圖未示)之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目的。其中,該身部12與該扣件11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間隙),或該身部12與該組合部122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間隙),或該扣件11與該組合部122之間可具有一浮動移動量(間隙)。該浮動移動量可為橫向或縱向,且該浮動移動量可為0.001mm至50mm。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扣體結構 11‧‧‧扣件 110‧‧‧活動部 111‧‧‧操作部 112‧‧‧扣部 113‧‧‧設置部 114‧‧‧手柄部 115‧‧‧止滑部 116‧‧‧組設部 117‧‧‧導引部 118‧‧‧桿部 12‧‧‧身部 120‧‧‧活動部 121‧‧‧內部空間 122‧‧‧組合部 123‧‧‧組接部 1231‧‧‧存料空間 1232‧‧‧卡接部 124‧‧‧衝壓面 125‧‧‧抵頂面 126‧‧‧可焊表面 13‧‧‧彈性元件 10‧‧‧第一物體 20‧‧‧第二物體 21‧‧‧對應扣部 211‧‧‧寬孔部 212‧‧‧被扣部 30‧‧‧模具 40‧‧‧模具 50‧‧‧載體 60‧‧‧工具 70‧‧‧對應裝置
[圖1] 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2] 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3] 係本創作扣部之不同型態示意圖。 [圖4] 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 [圖5] 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俯視狀態示意圖。 [圖6] 係本創作彈性元件之不同型態示意圖。 [圖7] 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圖8] 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9] 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10] 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1] 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圖12] 係本創作第六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3] 係本創作第七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4] 係本創作第八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5] 係本創作第九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6] 係本創作第十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圖17] 係本創作第十一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8] 係本創作第十二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圖19] 係本創作第十二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0] 係本創作第十三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1] 係本創作第十四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2] 係本創作第十五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3] 係本創作第十六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4] 係本創作第十七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5] 係本創作第十八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6] 係本創作第十九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7] 係本創作第二十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Claims (40)

  1. 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 一扣件,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以及 一身部,其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
  2. 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 一扣件,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以及 一身部,其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
  3. 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 一扣件,其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 一身部,其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以及 一彈性元件,其一端抵頂於該扣件,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用以使該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4. 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 二扣件,該等扣件分別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以及 一身部,其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等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等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
  5. 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 二扣件,該等扣件分別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以及 一身部,其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等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等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等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
  6. 一種扣體結構,其包含: 二扣件,該等扣件分別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部; 一身部,其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等扣件穿設於該內部空間,該身部與該等扣件以一組合部組合;以及 一彈性元件,其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用以使該等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7.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具有一組接部,該組接部用以組接於一第一物體。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更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於該扣件,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用以使該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9.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操作部具有一手柄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操作部或該手柄部具有一止滑部。
  11.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組合部為一栓體,用以拴接該身部與該扣件。
  12.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部為勾扣體、柱體、凸扣體、凹扣體、螺紋體或彈扣體。
  13.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內部空間為穿孔或穿槽。
  14.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更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之兩端分別抵頂於該等扣件,用以使該等扣件往復彈性活動。
  15.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組接部用以鉚接、擴接、焊接、鎖接或扣接於該第一物體。
  16. 如請求項1、2、3、4、5 、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件或身部具有一設置部,該設置部用以設置一彈性元件。
  17.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組合部可用以組設或套設一彈性元件。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彈性元件為扭簧,其一端抵頂於該扣件,另一端抵頂於該身部。
  1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存料空間,該身部用以被一外力施壓,用以使該第一物體的材料進入或流入該存料空間,用以使該身部與該第一物體組合。
  2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卡接部,該卡接部用以被一外力施壓,用以使該卡接部型變卡接於該第一物體,用以使該身部與該第一物體組合。
  21. 如請求項19或20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具有一被衝壓面或一抵頂面。
  22.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體結構用以從一載體中用以一工具取出後,用以放置於一第一物體後進行組合。
  23.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具有一可焊表面,該扣體結構用以從一載體中用以一工具取出後,用以放置於一第一物體,用以焊接組合於該第一物體。
  24.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體結構用以從一載體中用以一工具取出後,先以一對應裝置計算該扣體結構與一第一物體之預放置位置後,用以使該工具精確的放置該扣體結構於該第一物體,用以使該扣體結構組合於該第一物體。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對應裝置為視覺比對裝置、影像比對裝置或距離計算裝置。
  26. 如請求項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等扣件之操作部同時向內移動時,用以使該等扣部同時向解扣方向移動。
  27. 如請求項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等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該等扣件之操作部同時向內移動時,用以使該等扣部同時向解扣方向移動,用以使該等扣部解扣該第二物體。
  28.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件之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動時,用以使該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動。
  29.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用以組合於一第一物體,該扣部用以扣接於一第二物體,該扣件之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動時,用以使該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動,用以使該扣部解扣該第二物體。
  30.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部具有一導引部,該導引部用以導引一第二物體之一對應扣部與該扣部對扣。
  31.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部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該第二物體具有用以被該扣部扣入之一對應扣部,該對應扣部具有一寬孔部及一被扣部,該寬孔部大於該扣部,該被扣部小於該扣部,該扣部用以穿過該寬孔部後扣入該被扣部。
  32.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內部空間為具有橫向封閉結構的結構,該結構有縱向的開放空間,使該扣件於該橫向封閉的該結構之縱向空間活動。
  33.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件具有一桿部,該桿部之寬度小於該扣部。
  34.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件具有一桿部,該桿部之寬度小於該扣部,用以使該扣部穿過一第二物體,再用以寬度小於該被扣部之該桿部扣入該第二物體之一被扣部,用以使該扣部扣住該第二物體。
  35.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組合部為、凸部、凹部、栓體、孔部、環狀部、環狀體、槽部或扣體,或該組合部與該身部一體成型,或該組合部與該扣件一體成型。
  36.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或扣件具有一活動部,用以使身部或扣件或組合部在活動部中進行縱向活動,或橫向活動或旋向活動。
  37. 如請求項3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部可在活動部中運動以用以縱向運動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橫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旋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先縱向運動再用以橫向或旋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先橫向運動再用以縱向或旋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或用以先旋向運動再用以縱向或橫向運動以用以扣入一第二物體。
  38.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扣部用以縱向扣接一第二物體,或該扣部用以橫向扣接一第二物體,或該扣部用以旋向扣接一第二物體。
  39. 如請求項1、2、3、4、5或6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身部與該扣件之間具有一浮動移動量,或該身部與該組合部之間具有一浮動移動量,或該扣件與該組合部之間具有一浮動移動量。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扣體結構,其中該浮動移動量為橫向、縱向或旋轉方向。
TW108201251U 2019-01-25 2019-01-25 Button body structure TWM579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51U TWM5792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Button body structure
CN202010072488.4A CN111486155A (zh) 2019-01-25 2020-01-21 扣体结构
CN202020140428.7U CN211778351U (zh) 2019-01-25 2020-01-21 扣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51U TWM5792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Button body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9220U true TWM579220U (zh) 2019-06-11

Family

ID=6770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251U TWM5792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Button body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92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113B (zh) * 2019-07-19 2021-01-01 達霆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扣體及其組裝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113B (zh) * 2019-07-19 2021-01-01 達霆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扣體及其組裝方法
US11353052B2 (en) 2019-07-19 2022-06-07 Dtech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Ltd.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same in pla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72940U (zh) Fastener structure
TWI693349B (zh) 扣件結構及扣件結構之組裝方法
TWM515044U (zh) 快速定位扣件
TWI693351B (zh) 滑動定位結構
TWM523782U (zh) 側向定位裝置
TWM517265U (zh)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US8960740B2 (en) Lock shell assembly
TWM495441U (zh) 限位扣接組件
TW202001107A (zh) 限位裝置
US9629751B2 (en) Fixed structure for the constricting band of snow goggles
TWM550350U (zh) 扣接結構
TWM518280U (zh) 具有把手之扣件
TWI693350B (zh) 側向定位裝置
TWM572935U (zh) Limiter
TWM579220U (zh) Button body structure
TWI645122B (zh) 扣接結構與扣接結構之組裝方法
CN211778351U (zh) 扣体结构
TWM541180U (zh) 拉把結構
TWI761062B (zh) 扣件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TWM552953U (zh) 扣接裝置
TWI695124B (zh) 扣體結構
TWI551790B (zh) 繩索扣具
CN210118329U (zh) 快拆扣件
CN210013909U (zh) 限位装置
US20210025416A1 (en) Fastener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