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7265U -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7265U
TWM517265U TW104208793U TW104208793U TWM517265U TW M517265 U TWM517265 U TW M517265U TW 104208793 U TW104208793 U TW 104208793U TW 104208793 U TW104208793 U TW 104208793U TW M517265 U TWM517265 U TW M51726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fastening
buckle
head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8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ng-Jui Wang
Zhi-Wei Lin
Original Assignee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4208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7265U/zh
Publication of TWM517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7265U/zh
Priority to CN201620305807.0U priority patent/CN205677929U/zh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扣件,尤指一種用於扣合在一第一物件上,並可扣合住一第二物件,而且具有雙重的扣合構造,必須依序解除扣合狀態之後,才能使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分離的扣件。
習知用於將一物件固定在另一物件上的構造與方法,通常採用螺絲鎖附的結構,在一物件上鑽設穿孔,再使用一螺絲穿過該物件的穿孔,然後利用螺絲鎖附在另一物件。其後也有比較快速的扣接結構,例如將一扣接元件組合在一物件上,透過扣接元件快速扣合住另一物件。然而,不論採用螺絲鎖附的結構或快速扣接的技術,容易讓人將其鎖附或扣接狀態被解開,尤其是快速扣接的技術上更常見,導致二物件不正當分離。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憾,創作人有感其未臻於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憑其從事該項產業多年之累積經驗,進而研發出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能夠預防扣合結構被不慎解除,以致於二物件分離者,藉此以期達到保護扣接結構之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包含一頭部、一第一扣部及一第二扣部;該頭部一體成型或組合在該第一扣部;該第一扣部用以可分離地扣合在一第二物件;該第二扣部用以可分離 地扣合在一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該第二扣部未與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脫離前,該第一扣部不能脫離該第二物件。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一扣部具有一身部,該身部一體成型或組合在該頭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一扣部為柱體、螺紋體、凹扣體、彈扣體、凸扣體或側扣體。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二扣部具有一工具操作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二扣部為柱體、螺紋體、凹扣體、彈扣體、凸扣體或側扣體。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側扣體為一側形成有一或一個以上用於扣在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的舌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二扣部設置在該頭部的一側或中央。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二扣部設置在該第一扣部的一側或中央。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用以致動該第一扣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該頭部,另一端抵頂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該頭部,另一端抵頂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該第一扣部,另一端抵頂該第一物件。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包括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用以致動該第二扣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包括一連接件,該連接件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連接件為一中空的套筒,該套筒套設在該第一扣部,並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套筒通過焊接結構、鉚接結構、擴接結構、扣接結構、鎖合結構或黏貼結構結合在該第一物件。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頭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物件。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頭部通過一栓接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該頭部能夠轉動。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頭部通過一滑動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該頭部能夠滑動。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的一干涉部活動組合。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頭部具有讓該干涉部滑動的滑動部。
本創作提供另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包含如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及一連接件,該連接件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連接件為一中空的套筒,該套筒套設在該第一扣部,並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套筒通過焊接結構、鉚接結構、擴接結構、扣接結構、鎖合結構或黏貼結構結合在該第一物件。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頭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物件。
本創作提供再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包含如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轉動0至180度,或滑動0至85度。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一物體具有一容置部,該扣件組設在該容置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具有對應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二扣部的對扣部。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扣件與該第一物件組合一模組。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模組為一殼體的上蓋。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上蓋的周邊具有與該殼體扣接的對扣結構。
上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中,該頭部為圓形、矩形或多邊形。
藉此,本創作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能夠透過雙重扣合結構的設計,預防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的扣合結構被不慎解除,達到保護扣接結構的功效。
10‧‧‧第一物件
101‧‧‧容置部
102‧‧‧對扣部
103‧‧‧對扣結構
20‧‧‧第二物件
202‧‧‧對扣部
1‧‧‧頭部
11‧‧‧通孔部
12‧‧‧栓接部
121‧‧‧栓軸
13‧‧‧容孔
14‧‧‧滑動部
15‧‧‧栓接槽
151‧‧‧抵頂凸體
161‧‧‧止擋肋條
162‧‧‧止擋肋條
2‧‧‧第一扣部
21‧‧‧身部
22‧‧‧第一扣體
221‧‧‧柱體
222‧‧‧螺紋體
223‧‧‧凹扣體
224‧‧‧彈扣體
225‧‧‧凸扣體
226‧‧‧側扣體
2261‧‧‧舌部
23‧‧‧通孔部
24‧‧‧干涉部
3‧‧‧第二扣部
31‧‧‧操作部
32‧‧‧第二扣體
321‧‧‧柱體
322‧‧‧螺紋體
323‧‧‧凹扣體
324‧‧‧彈扣體
325‧‧‧凸扣體
326‧‧‧側扣體
3261‧‧‧舌部
4‧‧‧第一彈性元件
5‧‧‧連接件
51‧‧‧套筒
52‧‧‧抵頂平台
53‧‧‧組接部
6‧‧‧第二彈性元件
[圖1]係本創作具體實施例之雙重扣合狀態剖面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圖1具體實施例之雙重解扣動作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具有連接件(套筒)實施例之雙重扣合狀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圖3具體實施例之側扣體動作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圖3具體實施例之雙重解扣動作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圖1中第二扣部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圖3中連接件(套筒)與頭部活動組合之剖面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第二扣部實施在頭部與第一扣部中央之剖面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第二扣部實施在頭部與第一扣部中央之剖面示意圖。
[圖10]係本創作圖9具體實施例之雙重解扣動作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頭部與第一扣部栓接活動之剖面示意圖。
[圖12]係本創作圖11具體實施例之另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13]係本創作圖12具體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圖14A~F]係本創作頭部與第一扣部栓接活動之示意圖。
[圖15]係本創作頭部與干涉部活動組合之剖面及動作示意圖。
[圖16]係本創作圖15實施有滑動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17]係本創作圖16實施例之滑動動作示意圖。
[圖18]係本創作圖17實施例之滑動動作俯視示意圖。
[圖19A~F]係本創作第一扣體與第二扣體各種實施例之局部示意圖。
[圖20]係本創作扣件與第一物件組成模組之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參閱圖1及圖2所示,係為本創作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用於結合在一第一物件10上,並可扣合住一第二物件20,而且具有雙重的扣合構造能夠扣合第一物件10、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必須依序解除扣合狀態之後,才能使第一物件10與第二物件20分離,進而達到保護扣接狀態的功效者。其較佳的實施例如圖1及圖2所示包含一頭部1、一第一扣部2及一第二扣部3,其中:該頭部1可實施為圓形、橢圓形、方形、矩形、多邊形或其他形狀,並使頭部1一體成型或固定組合或活動組合在該第一扣部2的第一端,用以操作第一扣部2與一第二物件20組合或分離。該第一扣部2具體的實施有一身部21,及一連接身部21的第一扣體22,使身部21一體成型或固定組合或活動組合在上述該頭部1,而第一扣體22用以可分離地扣合在一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其用於扣合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的構造,具體的可實施為柱體221(如圖3及圖4或圖5或圖19A所示)、螺紋體222(如圖1及圖2或圖19B等所示)、凹扣體223(如圖19C所示)、彈扣體224(如圖19D所示)、凸扣體225(如圖19E所示)或側扣體226(如圖3及圖4或圖19F所示)或其他形體。而該第二扣部3係用以可分離地扣合在一第一物件10或該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具體的可實施有一工具或手動的操作部31,及一連接於操作部31的第二扣體32,操作部31用於帶動第二扣體32,而第二扣體32用於可分離地扣合在一第一物件10的一對扣部102或該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其扣合的構造具體的同樣可實施為柱體321(如圖19A所示)、螺紋體322(如圖1及圖2或圖19B等所示)、凹扣體323(如圖19C所示)、彈扣體324(如圖19D所示)、凸扣體325(如圖19E所示)或側扣體 326(如圖3、圖4及圖5或圖6或圖7或圖19F所示)或其他形體。藉此,本創作之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可扣住第一物件10與第二物件20,透過第一扣部2及第二扣部3構成雙重扣合的構造,如圖2所示,要使第一物件10與第二物件20分離時,必需先將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螺紋體322)與第一物件10的對扣部102分離,其後才能使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螺紋體222)與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分離;因此,當第二扣部3未與第一物件10或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脫離前,該第一扣部2將不能脫離該第二物件20,如此就能起到保護扣接狀態的功能。
再如圖3、圖4及圖5所示,上述該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若實施為側扣體326時,該側扣體326具體的實施成一側形成有一或一個以上用於扣在該第一物件10或其他物件的舌部3261。同理,參考圖19F所示,若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實施為側扣體226時,同樣可具體的實施成一側形成有一或一個以上用於扣在該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的舌部2261,且上述該舌部2261或3261可以與相應的第一扣體22或第二扣體32一體成型(如圖7或圖19F所示)或固定組合成型(如圖6所示)。藉此,參考圖3所示,本創作之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可使第一扣部2直接(如圖6所示)或間接(如圖3或圖7透過一連接件或其他元件)結合在第一物件10的一容置部101中,使第一扣部2的上述任一種形態的第一扣體22穿過第一物件10並扣住第二物件20(圖3之第一扣體22為柱體221,但不以此為限),而第二扣部3的側扣體326的舌部3261則可被轉動地扣住容置部101一側相對應的對扣部102(一併如圖3及圖4所示),因此透過第一扣部2及第二扣部3構成雙重扣合的構造;如圖5所示,要使第一物件10與第二物件20分離時,必需先將第二扣部3的側扣體326的舌部3261與第一物件10的對扣部102分離,其後才能使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與第二物件20的一對扣部202分離。
再如圖1及圖6所示,本創作較佳的實施例可再實施有一第一彈性元件4,透過該第一彈性元件4用以致動第一扣部2,使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更易於與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分離,或使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更易於與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扣合。該第一彈性元件4可實施為一端抵頂頭部1,另一端抵頂第一扣部2;或一端抵頂頭部1,另一端抵頂第一物件10;或一端抵頂第一扣部2,另一端抵頂第一物件10。同理,本創作也可以在第二扣部3實施一第二彈性元件6(參閱圖9及圖10所示),透過第二彈性元件6用以致動第二扣部3,使第二扣部3更易於與第一物件10或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分離或扣合。
再如圖1、圖3、圖6或圖7所示,上述該第二扣部3具體的可以設置在該頭部1的一側或中央處,透過第二扣體32活動設置在頭部1,使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能扣合在第一物件10或第二物件20或其他物件。或如圖8或圖9所示,上述該第二扣部3具體的也可以設置在該頭部1與該第一扣部2的中央,如圖所示,該頭部1與第一扣部2的身部21可構成一體成型或組合成型,於頭部1中央設有一連通並貫穿第一扣部2的身部21與第一扣體22的通孔部11、23;藉此,將一第二扣部3設置在通孔部11、23中,其應用時,使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圖示為彈扣體224)扣合在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而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穿過第一扣體22,使第二扣體32(圖示為螺紋體222)也可扣合在第二物件20的一對扣部202,同樣形成雙重扣合構造。參閱圖10所示,要使第一物件10與第二物件20分離時,必需先將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螺紋體222)與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分離,其後才能使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彈扣體224)與第二物件20的對扣部202分離。
再如圖3、圖7、圖8或圖9等所示,本創作該第一扣部2可以間接地組合在第一物件10,其具體的組合方式可實施有一連接件5,該連接件5與第一扣部2活動組合(圖3、圖8及圖9所示)或與頭部1活動組合(圖7所示)。該連接件5較佳的可實施為一中空的套筒51,透過該套筒51套設在第一扣部2的身部21,使套筒51與第一扣部2活動組合(圖3、圖8及圖9所示),或使套筒51與頭部1活動組合(圖7所示)。藉此,再使連接件5(套筒51)通過焊接結構、鉚接結構、擴接結構、扣接結構、鎖合結構或黏貼結構結合在該第一物件10。在具有連接件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再實施上述的一第一彈性元件4,使第一彈性元件4一端抵頂在套筒51,另一端抵頂在第一扣部2;或一端抵頂在套筒51,另一端抵頂在頭部1;或一端抵頂在套筒51,另一端抵頂在第一物件10,使第一扣部2更易於與第二物件20進行分離或扣合。
本創作上述之頭部1可以與第一扣部2一體成型或固定組合成型,也可以使頭部1與第一扣部2構成活動組合的結構,其活動組合的結構方式如圖11、圖12及圖13所示,可使頭部1通過一栓接部12與第一扣部2的身部21活動組合,栓接部12設有一栓住頭部1與第一扣部2的栓軸121,進而使頭部1能夠轉動0至180度,如此帶動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與第二物件20扣合或分離。另外,如圖14A~F所示,頭部1可為矩形板體且頭部1的底部可具有一栓接槽15,頭部1的底側至栓接槽15的底側之間可具有二抵頂凸體151於栓接槽15的二側,該等抵頂凸體151至栓接槽15的底側之間可樞接有一栓軸121,栓軸121可連接第一扣部2的身部21,身部21的下方可具有一第一扣體22,第一扣體22可為柱體221,第一扣部2可活動貫穿一連接件5,連接件5可為圓盤,連接件5的頂部可具有一抵頂平台52,底部可具有一組接部53,頭部1可相對於連接件5九十度往復扳動,以使該 等抵頂凸體151可抵頂抵頂平台52,進而使第一扣體22可相對於連接件5往復伸縮,而第二扣部3係活動貫穿頭部1而使第二扣部3的操作部31位於頭部1的一面,及使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位於頭部1的另一面,第二扣體32可為側扣體326,側扣體326可具有一舌部3261,頭部1的另一面的橫向及縱向分別可具有一止擋肋條161、162以限制第二扣部3於九十度間往復轉動。使用前,頭部1垂直於連接件5,第一扣體22縮入連接件5,第二扣部3的第二扣體32轉動至橫向,使用時,可先以連接件5的組接部53組接於第一物件10,之後扳平頭部1以使第一扣體22凸出連接件5並扣合第二物件20,及使頭部1位於第一物件10的容置部101內,接著轉動第二扣部3以使其第二扣體32的舌部3261轉動至容置部101的對扣部102(容置口)內,進而避免第一物件10與第二物件20之間的扣合結構被不慎解除。再者,如圖15所示,其活動組合的結構,也可以使頭部1與第一扣部2的身部21一端的一干涉部24活動組合,干涉部24可為直徑大於身部21的錐形體、帽體或其他形體,而頭部1設有容納干涉部24的容孔13,使得頭部1能夠翻轉0至85度,進而帶動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與第二物件20扣合或分離。同時如圖16所示,在干涉部24的本實施例中,該頭部1也可以實施讓干涉部24滑動的滑動部14(例如滑槽等),使滑動部14連通容孔13一側,如此透過滑動頭部1的方式(如圖17及圖18所示),進而帶動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與第二物件20扣合或分離。惟,該頭部1也可以只實施有一滑動部14,而不實施容孔13,同樣能夠使頭部1滑動,進而帶動第一扣部2的第一扣體22與第二物件20扣合或分離(例如透過斜面分力的原裡等)。
參閱圖20所示,本創作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具體應用在產業上時,可以與第一物件10組合成一模組化的構件,以便於扣合第二物件20,其中,該模組為一殼體的上蓋,上蓋的周邊具有與殼體扣接的對扣結構103。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第一物件
101‧‧‧容置部
102‧‧‧對扣部
20‧‧‧第二物件
202‧‧‧對扣部
1‧‧‧頭部
2‧‧‧第一扣部
21‧‧‧身部
22‧‧‧第一扣體
222‧‧‧螺紋體
3‧‧‧第二扣部
31‧‧‧操作部
32‧‧‧第二扣體
322‧‧‧螺紋體
4‧‧‧第一彈性元件

Claims (38)

  1. 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包含一頭部、一第一扣部及一第二扣部;該頭部一體成型或組合在該第一扣部;該第一扣部用以可分離地扣合在一第二物件;該第二扣部用以可分離地扣合在一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該第二扣部未與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脫離前,該第一扣部不能脫離該第二物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一扣部具有一身部,該身部一體成型或組合在該頭部。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一扣部具有扣合作用的柱體、螺紋體、凹扣體、彈扣體、凸扣體或側扣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側扣體為一側形成有一或一個以上用於扣在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的舌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二扣部具有一工具操作部。
  6. 如請求項1或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二扣部具有扣合作用的柱體、螺紋體、凹扣體、彈扣體、凸扣體或側扣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側扣體為一側形成有一或一個以上用於扣在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或其他物件的舌部。
  8. 如請求項1或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二扣部設置在該頭部的一側或中央。
  9. 如請求項1或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二扣部設置在該第一扣部的一側或中央。
  10.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用以致動該第一扣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該頭部,另一端抵頂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該頭部,另一端抵頂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該第一扣部,另一端抵頂該第一物件。
  12.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包括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用以致動該第二扣部。
  13. 如請求項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包括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用以致動該第二扣部。
  14.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包括一連接件,該連接件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15. 如請求項14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連接件為一中空的套筒,該套筒套設在該第一扣部,並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16. 如請求項1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套筒通過焊接結構、鉚接結構、擴接結構、扣接結構、鎖合結構或黏貼結構結合在該第一物件。
  17. 如請求項1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扣 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頭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物件。
  18.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
  19. 如請求項2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
  20. 如請求項18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通過一栓接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該頭部能夠轉動。
  21. 如請求項19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通過一栓接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該頭部能夠轉動。
  22. 如請求項18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通過一滑動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該頭部能夠滑動。
  23. 如請求項19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通過一滑動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組合,該頭部能夠滑動。
  24. 如請求項18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的一干涉部活動組合。
  25. 如請求項19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的一干涉部活動組合。
  26. 如請求項24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具有讓該干涉部滑動的滑動部。
  27. 如請求項2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具有讓該干涉部滑動的滑動部。
  28. 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包含如請求項17至25中任一項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及一連接件,該連接件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29. 如請求項28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連接件為一中空的套筒,該套筒套設在該第一扣部,並與該第一扣部或該頭部活動組合。
  30. 如請求項29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套筒通過焊接結構、鉚接結構、擴接結構、扣接結構、鎖合結構或黏貼結構結合在該第一物件。
  31. 如請求項29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頭部;或該第一彈性元件一端抵頂在該套筒,另一端抵頂在該第一物件。
  32. 一種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包含如請求項12至25中任一項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與該第一扣部活動轉動0至180度,或滑動0至85度。
  33.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一物體具有一容置部,該扣件組設在該容置部。
  34.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第一物件或該第二物件具有對應該第一扣部或該第二扣部的對扣部。
  35. 如請求項1、33或34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扣件與該第一物件組合一模組。
  36. 如請求項35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模組為一殼體的上蓋。
  37. 如請求項36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上蓋的周邊具有與該殼體扣接的對扣結構。
  38.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其中該頭部為圓形、矩形或多邊形。
TW104208793U 2015-06-03 2015-06-03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TWM517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793U TWM517265U (zh) 2015-06-03 2015-06-03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CN201620305807.0U CN205677929U (zh) 2015-06-03 2016-04-13 具有保护扣接的扣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793U TWM517265U (zh) 2015-06-03 2015-06-03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7265U true TWM517265U (zh) 2016-02-11

Family

ID=5581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8793U TWM517265U (zh) 2015-06-03 2015-06-03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77929U (zh)
TW (1) TWM51726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743B (zh) * 2018-02-13 2019-11-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結構
TWI711768B (zh) * 2019-08-07 2020-12-0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體結構
TWI742876B (zh) * 2020-10-12 2021-10-11 王鼎瑞 扣件結構組裝於板體的方法
TWI780809B (zh) * 2020-10-12 2022-10-11 王鼎瑞 扣件結構組裝於板體的方法
US11519438B2 (en) 2018-05-04 2022-12-06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fastener structure on plate body
TWI821890B (zh) * 2022-01-27 2023-11-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4898B (zh) * 2018-11-01 2021-01-01 達霆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操控裝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743B (zh) * 2018-02-13 2019-11-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結構
US11519438B2 (en) 2018-05-04 2022-12-06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fastener structure on plate body
TWI711768B (zh) * 2019-08-07 2020-12-0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體結構
US11719271B2 (en) 2019-08-07 2023-08-08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Fastener structure
TWI742876B (zh) * 2020-10-12 2021-10-11 王鼎瑞 扣件結構組裝於板體的方法
TWI780809B (zh) * 2020-10-12 2022-10-11 王鼎瑞 扣件結構組裝於板體的方法
TWI821890B (zh) * 2022-01-27 2023-11-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77929U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17265U (zh)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TWM515044U (zh) 快速定位扣件
US10047779B2 (en) Fastening device
TWM472686U (zh) 具溝槽的旋鎖結構、旋鎖組合件及包裝結構
TWM550344U (zh) 扣體結構
TWM515040U (zh) 回彈扣件
TWM523782U (zh) 側向定位裝置
US9308631B2 (en) Barrel type ratchet wrench with a snap-in structure
TWM572940U (zh) Fastener structure
WO2005094302A3 (en) Safety buckle with multiple orientation clasp
TWM518280U (zh) 具有把手之扣件
TWM541180U (zh) 拉把結構
TWM480447U (zh) 套孔型棘輪扳手之嵌卡結構
TWM512073U (zh) 固定裝置
TWM554521U (zh) 扣接結構
TWM422455U (en) Torque screwdriver
TWM485978U (zh) 彈性扣接組件
TWI624332B (zh) Wrench snap fixing structure
TWM579220U (zh) Button body structure
TWM529350U (zh) 具有驅動作用的把手
TWI537460B (zh) Anti - theft lock components
TWM530889U (zh) 一種扣件結構
TWM540721U (zh) 分離式十字扳手之快脫結構
TWM498233U (zh) 防盜鎖扣元件
TWM570370U (zh) Quick release faste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