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351U - 扣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扣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351U
CN211778351U CN202020140428.7U CN202020140428U CN211778351U CN 211778351 U CN211778351 U CN 211778351U CN 202020140428 U CN202020140428 U CN 202020140428U CN 211778351 U CN211778351 U CN 211778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buckle
fastening
combined
clas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04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201251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79220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209559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90201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213593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89242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16B1/02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扣件以及身部。所述扣件包括操作部及扣部;所述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由此,可将身部设于第一物体,并以扣件扣入或解扣第二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Description

扣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体结构,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完成至少两个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扣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于结合至少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时,通常以螺丝进行锁接,以作为物体的结合。
然而,以上述惯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至少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更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至少一个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扣体结构,可将身部设于第一物体,并以扣件扣入或解扣第二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扣件以及身部。所述扣件包括操作部及扣部;所述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所述扣件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通过上述结构,可将身部设于第一物体,并以扣件扣入或解扣第二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扣件、身部以及弹性组件。所述扣件包括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以使所述扣件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两个扣件以及身部。各扣件分别包括操作部及扣部;各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两个扣件以及身部。各扣件分别包括操作部及扣部;各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各扣件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两个扣件、身部以及弹性组件。各扣件分别包括操作部及扣部;各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所述弹性组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以使各扣件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以所述组合部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装设部为平面部、槽部、穿孔或穿槽。
可选地,所述扣件装设于所述身部的外侧或外部,或所述扣件装设于所述身部的内侧或内部。
可选地,所述组合部与所述扣件或所述身部之间具有浮动空间,使所述扣件或所述身部于所述浮动空间中移动。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具有导引面,所述扣部具有对应导引面,使所述操作部以所述导引面推抵所述扣部的对应导引面,使所述扣部产生运动。
可选地,所述导引面或所述对应导引面为斜面、弧面、曲面或平面。
可选地,所述扣件的扣部以所述组合部与所述身部组合,所述扣件的操作部以另一组合部与所述身部组合。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各扣件以所述组合部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装设部为平面部、槽部、穿孔或穿槽。
可选地,各扣件装设于所述身部的外侧或外部,或所述扣件装设于所述身部的内侧或内部。
可选地,所述组合部与各扣件或所述身部之间具有浮动空间,使各扣件或所述身部于所述浮动空间中移动。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具有两个导引面,各扣部分别具有对应导引面,使所述操作部以所述导引面推抵各扣部的对应导引面,使各扣部产生运动。
可选地,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
可选地,更进一步包含有另一扣件,所述扣件抵顶所述另一扣件,以使所述另一扣件进行扣接,并具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可选地,所述身部栓接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扣件以及身部。所述扣件具有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扣件以及身部。所述扣件具有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所述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扣件、身部以及弹性组件。所述扣件具有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用以使所述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两个扣件以及身部。各扣件分别具有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各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组合部组合。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两个扣件以及身部。各扣件分别具有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各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各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扣体结构,其包含:两个扣件、身部以及弹性组件。各扣件分别具有操作部及扣部;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各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用以使各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组接部,所述组接部用以组接于第一物体。
可选地,所述身部用以组接于第一物体,所述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可选地,更包含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用以使所述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具有手柄部。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或所述手柄部具有止滑部。
可选地,所述组合部为栓体,用以拴接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
可选地,所述扣部为勾扣体、柱体、凸扣体、凹扣体、螺纹体或弹扣体。
可选地,所述装设部为穿孔或穿槽。
可选地,更包含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用以使各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螺旋弹簧、弹性柱体、扭转弹簧、扭顶弹簧或弹片。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用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或扣接于所述第一物体。
可选地,所述扣件或身部具有设置部,所述设置部用以设置弹性组件。
可选地,所述组合部可用以组设或套设弹性组件。
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扭簧,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扭簧,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具有存料空间,所述身部用以被外力施压,用以使所述第一物体的材料进入或流入所述存料空间,用以使所述身部与所述第一物体组合。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以被外力施压,用以使所述卡接部型变卡接于所述第一物体,用以使所述身部与所述第一物体组合。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被冲压面或抵顶面。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为凹体、凸体、阶状体、斜面体、平面体、曲面体或弧面体。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为机翼体、凸体、凹体、斜面体、阶状体、平面体、曲面体、弧面体、柱体或扣体。
可选地,所述扣体结构用以从载体中用以工具取出后,用以放置于第一物体后进行组合。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可焊表面,所述扣体结构用以从载体中用以工具取出后,用以放置于第一物体,用以焊接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
可选地,所述扣体结构用以从载体中用以工具取出后,先以对应装置计算所述扣体结构与第一物体的预放置位置后,用以使所述工具精确的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用以使所述扣体结构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
可选地,所述工具为夹具、真空吸取装置或磁吸装置。
可选地,所述对应装置为视觉比对装置、影像比对装置或距离计算装置。
可选地,所述设置部为槽部、孔部、凹部、凸部或阶部。
可选地,各扣件的操作部同时向内移动时,用以使各扣部同时向解扣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各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各扣件的操作部同时向内移动时,用以使各扣部同时向解扣方向移动,用以使各扣部解扣所述第二物体。
可选地,所述扣件的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动时,用以使所述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所述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所述扣件的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动时,用以使所述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解扣所述第二物体。
可选地,所述扣部具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用以导引第二物体的对应扣部与所述扣部对扣。
可选地,所述扣部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所述第二物体具有用以被所述扣部扣入的对应扣部,所述对应扣部具有宽孔部及被扣部,所述宽孔部大于所述扣部,所述被扣部小于所述扣部,所述扣部用以穿过所述宽孔部后扣入所述被扣部。
可选地,所述装设部为具有横向封闭结构的结构,所述结构有纵向的开放空间,使所述扣件于所述横向封闭的所述结构的纵向空间活动。
可选地,所述扣件具有杆部,所述杆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扣部。
可选地,所述扣件具有杆部,所述杆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扣部,用以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二物体,再用以宽度小于所述被扣部的所述杆部扣入所述第二物体的被扣部,用以使所述扣部扣住所述第二物体。
可选地,所述组合部为凸部、凹部、栓体、孔部、环状部、环状体、槽部或扣体,或所述组合部与所述身部一体成型,或所述组合部与所述扣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身部或扣件具有活动部,用以使身部或扣件或组合部在活动部中进行纵向活动,或横向活动或旋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扣部可在活动部中运动用以纵向运动以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或用以横向运动以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或用以旋向运动以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或用以先纵向运动再用以横向或旋向运动以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或用以先横向运动再用以纵向或旋向运动以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或用以先旋向运动再用以纵向或横向运动以用以扣入第二物体。
可选地,所述扣部用以纵向扣接第二物体,或所述扣部用以横向扣接第二物体,或所述扣部用以旋向扣接第二物体。
可选地,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之间具有浮动移动量,或所述身部与所述组合部之间具有浮动移动量,或所述扣件与所述组合部之间具有浮动移动量。
可选地,所述浮动移动量为横向、纵向或旋转方向。
可选地,更进一步包含有另一扣件,所述扣件抵顶所述另一扣件,以使所述另一扣件进行扣接,并具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可选地,所述身部栓接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可选地,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扣部的不同型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俯视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的不同型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九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九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九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九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十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扣体结构
11 扣件
110 活动部
111 操作部
112 扣部
113 设置部
114 手柄部
115 止滑部
116 组设部
117 导引部
118 杆部
12 身部
120 活动部
121 装设部
122 组合部
123 组接部
1231 存料空间
1232 卡接部
124 冲压面
125 抵顶面
126 可焊表面
13 弹性组件
14 另一扣件
15 另一弹性组件
10 第一物体
20 第二物体
21 对应扣部
211 宽孔部
212 被扣部
30 模具
40 模具
50 载体
60 工具
70 对应装置
a 浮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体结构。
请参考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体结构,所述扣体结构1包含有:扣件11以及身部12。
所述扣件11包括操作部111及扣部112。
所述扣件11设于所述身部12,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以组合部122组合。
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再由一方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图未示),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时,则由另一方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121,所述扣件11以所述组合部122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121,本实施例中所述装设部121为平面部,且所述扣件11装设于所述身部12的外侧或外部,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具有组接部123,所述组接部123用以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而所述组接部123用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或扣接于所述第一物体,另外,所述组接部123可为凹体、凸体、阶状体、斜面体、平面体、曲面体或弧面体。由此,可使所述身部12利用所述组接部123与所述第一物体稳固组合。
请参考图2,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的装设部121为槽部,所述扣件11以所述组合部122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121,使所述扣件11装设于所述身部12的内侧或内部。当使用时,同样可将所述身部12以组接部123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再由一方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图未示),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时,则由另一方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3,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11具有导引面113,所述扣部112具有对应导引面114,且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以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组合,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以另一组合部124与所述身部12组合,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扣部112之间、以及所述另一组合部124与所述操作部111之间分别具有浮动空间a,使所述扣部112与所述操作部1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并所述扣体结构1具有弹性组件13,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12的扣部112,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以使所述扣部112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按压所述操作部111,使所述操作部111以所述导引面113推抵所述扣部112的对应导引面114,使所述扣部112产生运动,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压缩状态;而当解除按压时,可让所述弹性组件13获得释放,而自动带动所述扣部112复位,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面113或所述对应导引面114为斜面、弧面、曲面或平面,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4,如图所示,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体结构1包括有两个扣件11及身部12,所述身部12的所述装设部121为穿孔(也可为槽部或穿槽),使各扣件装设于所述身部12的内侧或内部,且各扣件11分别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122组合,并各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之间具有浮动空间a,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以组接部123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再反向分别操动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各扣件11分别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用以使各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图未示),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时,则由同向操动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各扣件11分别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用以使各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5,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体结构1包括有两个扣件11及身部12,所述身部12的所述装设部121为平面部,使各扣件装设于所述身部12的外侧或外部,且各扣件11分别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122组合,并各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之间具有浮动空间a,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并所述扣体结构1具有弹性组件13,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11,以使各扣件11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以组接部123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同向操动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3,待与第二物体对应后(图未示),放开各操作部111,使所述弹性组件13因弹性释放而顶推各扣件11,用以使各扣部112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时,则由同向操动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各扣件11分别于各浮动空间a中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3,用以使各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之后放开各操作部111,使所述弹性组件13因弹性释放而顶推各扣件11复位,以进行下次的使用,如此,即可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6,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体结构1包括有两个扣件11及身部12,所述身部12的所述装设部121为平面部,各扣件11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122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121,使各扣件11装设于所述身部12的外侧或外部,并所述扣体结构1具有弹性组件13,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11,以使各扣件11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以组接部123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同向操动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3,待与第二物体对应后(图未示),放开各操作部111,使所述弹性组件13因弹性释放而顶推各扣件11,用以使各扣部112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时,则由同向操动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3,用以使各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之后放开各操作部111,使所述弹性组件13因弹性释放而顶推各扣件11复位,以进行下次的使用,如此,即可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7,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11具有两个导引面113,各扣部112分别具有对应导引面114,且各扣件11的扣部112分别以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组合,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以另一组合部124与所述身部12组合,各组合部122与各扣部112之间、以及所述另一组合部124与所述操作部111之间分别具有浮动空间a,使各扣部112与所述操作部1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并所述扣体结构1具有弹性组件13,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部112,以使所述扣部112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图未示),之后按压所述操作部111,使所述操作部111以各导引面113分别推抵各扣部112的对应导引面114,使各扣部112产生运动,使各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图未示),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压缩状态;而当解除按压时,可让所述弹性组件13获得释放,而自动带动各扣部112复位,以使各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8及图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体结构1,其包含扣件11以及身部12。
所述扣件11具有操作部111及扣部112。
所述身部12具有装设部121,所述装设部121可为所述身部12的内部空间,所述扣件11穿设于所述装设部121,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以组合部122组合。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身部1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上,并由一方向按压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当所述操作部111向内移动时,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往另一方向移动并扣入所述第二物体20(如图1所示),或由另一方向按压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往解扣方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二物体20进行解扣(如图2所示),以完成两物体(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具有组接部123,所述组接部123用以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10,而所述组接部123用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或扣接于所述第一物体10,另外,所述组接部123可为凹体、凸体、阶状体、斜面体、平面体、曲面体或弧面体。由此,可使所述身部12利用所述组接部123与所述第一物体10稳固组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部122为栓体,用以拴接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由此,可利用所述组合部122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装设部121中活动,以完成两物体(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装设部121为穿孔或穿槽。且所述装设部121为具有横向封闭结构的结构,所述结构有纵向的开放空间,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横向封闭的所述结构的纵向空间活动,以完成两物体(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11为机翼体、凸体、凹体、斜面体、阶状体、平面体、曲面体、弧面体、柱体或扣体。由此,可使所述操作部111能更符合实际操作的需求。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部122可为、凸部、凹部、栓体、孔部、环状部、环状体、槽部或扣体,或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一体成型,或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扣件11一体成型。由此,可使所述组合部122能更符合实际操作的需求。而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部122为栓体。
请参考图10,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部112可为勾扣体(图3的a部分)、柱体(图3的b部分)、凸扣体(图3的c部分)、凹扣体(图3的d部分)、螺纹体(图3的e部分)或弹扣体(图3的f部分)。由此,可使所述扣部112能更符合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需求。
请参考图11至图13,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更包含有弹性组件13,所述弹性组件13为扭簧,所述弹性组件13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11,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其中所述组合部122可用以组设或套设所述弹性组件13。另外,所述扣件11具有设置部113,所述设置部113用以设置所述弹性组件13。由此,当由一方向按压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让所述操作部111向内移动时,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往另一方向移动并扣入所述第二物体(图未示),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弹性释放状态,进而利用所述弹性组件13的抵顶,使所述扣部112稳固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当由另一方向按压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往解扣方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二物体进行解扣(图未示),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弹性压缩状态,待完成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分离后,则恢复至弹性释放状态,用以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装设部121中进行往复弹性活动,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其中,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间隙),或所述身部12与所述组合部122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间隙),或所述扣件11与所述组合部122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间隙)。所述浮动移动量可为横向或纵向,且所述浮动移动量可为0.001mm至50mm。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设置部113可为槽部、孔部、凹部、凸部或阶部。由此,可使所述设置部113能更符合不同使用的需求。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13可为螺旋弹簧(图13的a部分)、弹性柱体(图13的b部分)、扭转弹簧(图13的c部分)、扭顶弹簧(图13的d部分)或弹片(图13的e部分)。由此,可使所述弹性组件13能更符合不同使用的需求。
请参考图14,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具有手柄部114,所述操作部111或所述手柄部114具有止滑部115,且所述操作部111通过组设部116与所述扣部112结合,并所述弹性组件13设置于所述设置部113。由此,除利用所述止滑部115,使所述操作部111或所述手柄部114具有易于操作的功效外,更可同样通过所述扣件11与所述弹性组件13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15及图16,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13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设置部113,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由此,同样可通过所述扣件11与所述弹性组件13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其中,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所述浮动移动量可为旋转方向,且所述浮动移动量可为0.001mm至50mm。
请参考图17,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具有导引部117,所述导引部117用以导引所述第二物体20的对应扣部21与所述扣部112对扣。借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18及图19,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用以扣入所述第二物体20,所述第二物体20具有用以被所述扣部112扣入的对应扣部21,所述对应扣部21具有宽孔部211及被扣部212,所述宽孔部211大于所述扣部112,所述被扣部212小于所述扣部112,所述扣部112用以穿过所述宽孔部211后扣入所述被扣部212,其中所述扣件11具有杆部118,所述杆部118的宽度小于所述扣部112,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穿过所述宽孔部211,再用以宽度小于所述被扣部212的所述杆部118扣入所述被扣部212,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住所述被扣部212。借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20,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具有的组接部123具有存料空间1231,且所述身部12具有被冲压面124,所述身部12的被冲压面124用以被模具30外力施压,用以使所述第一物体10的材料进入或流入所述存料空间1231,用以使所述身部12与所述第一物体10组合。由此,可使所述身部12利用所述组接部123与所述第一物体10稳固组合。
请参考图21,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组接部123具有卡接部1232,所述身部12具有抵顶面125,所述抵顶面125用以被模具30抵顶,所述卡接部1232用以被另一模具40外力施压,用以使所述卡接部1232型变卡接于所述第一物体10,用以使所述身部12与所述第一物体组合10。由此,可使所述身部12利用所述组接部123与所述第一物体10稳固组合。
请参考图22,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体结构1用以从载体50中用以工具60取出后,用以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后进行组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具有可焊表面126,所述扣体结构1用以从所述载体50中用以所述工具60取出后,用以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用以使所述身部12焊接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10。由此,可使所述身部12利用所述组接部123与所述第一物体10稳固组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体结构1用以从所述载体50中用以所述工具60取出后,先以对应装置70计算所述扣体结构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的预放置位置后,用以使所述工具60精确的放置于所述第一物体10,用以使所述扣体结构1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10。由此,可使所述扣体结构1与所述第一物体10精准进行组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工具60为夹具、真空吸取装置或磁吸装置。所述对应装置70为视觉比对装置、影像比对装置或距离计算装置。由此,可因应不同使用状况的需求。
请参考图23,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体结构1具有两个扣件11以及身部12。
各扣件11分别具有操作部111及扣部112。
所述身部12具有装设部121,各扣件11穿设于所述装设部121,所述身部12与各扣件11以组合部122组合,所述身部12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各扣部112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图未示)。
请参考图24,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更包含弹性组件13,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11,用以使各扣件11往复弹性活动。
当使用时,可通过所述身部12的组接部123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10,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13的抵顶,使各扣部112由不同方向分别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20,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弹性释放状态,进而利用所述弹性组件13的抵顶,使各扣部112稳固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20;当将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同时向内移动时,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弹性压缩状态,用以使各扣部112同时向解扣方向移动,进而使各扣部112解扣所述第二物体20,待完成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分离后,则恢复至弹性释放状态,用以使各扣件11于所述装设部121中进行往复弹性活动。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25及图26,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13为扭簧,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11。同样可通过所述身部12的组接部123组合于所述第一物体10,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13的抵顶,使各扣部112由不同方向分别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20,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弹性释放状态,进而利用所述弹性组件13的抵顶,使各扣部112稳固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20;当将各扣件11的操作部111同时向内移动时,此时所述弹性组件13呈弹性压缩状态,用以使各扣部112同时向解扣方向移动,进而使各扣部112解扣所述第二物体20,待完成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分离后,则恢复至弹性释放状态,用以使各扣件11于所述装设部121中进行往复弹性活动。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27,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部122为设于所述身部12内缘的环状部,所述扣件11具有两个对应环状部119,所述组合部122活动设于各对应环状部119之间。由此,可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以旋向方式移动并扣入或解扣所述第二物体(图未示),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28,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件11具有活动部110,使所述扣件11以所述活动部110配合所述组合部122活动组合于所述身部12。由此,可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先纵向移动后再以旋向移动方式扣入或解扣所述第二物体(图未示),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29至图34,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扣件11与所述身部12分别具有活动部110、120,使所述扣件11以所述活动部110配合所述组合部122活动组合于所述身部12的活动部120,其中所述身部12的活动部120可为横向(如图22所示)、纵向(如图23所示)、旋向(如图24所示)、纵向连通横向(如图25所示)、横向连通旋向(如图26所示)或纵向连通旋向(如图27所示)。由此,可使所述扣件11的扣部112以横向运动、纵向运动、旋向运动、先纵向运动再横向运动、先横向运动再旋向运动或先纵向运动再旋向运动等方式扣入第二物体,或反向运动解扣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图未示)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其中,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间隙),或所述身部12与所述组合部122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间隙),或所述扣件11与所述组合部122之间可具有浮动移动量(间隙)。所述浮动移动量可为横向或纵向,且所述浮动移动量可为0.001mm至50mm。
请参考图35及图36,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具有两个组接部123,各组接部123用以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10,所述弹性组件13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11,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所述扣件11以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组合,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扣件11之间具有浮动空间a,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
使用时可反向分别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20,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由同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37及图38,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与所述扣件11以一个以上的组合部122加以组合,使各组合部122与所述扣件11之间具有浮动空间a,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
使用时可反向分别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时,则由同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浮动空间a中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第二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39,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2具有两个组接部123,各组接部123用以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10,所述弹性组件13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11,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所述扣件11以所述组合部122与所述身部12组合。使用时可反向分别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身部12上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20,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由同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身部12上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40及图41,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13枢接于所述身部12,所述弹性组件13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11,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以使所述扣件11进行往复弹性活动。使用时可反向分别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身部12上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扣接于第二物体20,当欲卸除所述第二物体20时,则由同向操动所述扣件11的操作部111,使所述扣件11于所述身部12上移动,用以使所述扣部112移开所述第二物体20,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42,如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包含有另一扣件14,所述扣件11抵顶所述另一扣件14,以使所述另一扣件14进行扣接,并栓接有另一弹性组件15,所述另一弹性组件15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14,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2。使用时可操动所述扣件11抵顶所述另一扣件14,使所述另一扣件14于所述第二物体20扣接或卸除,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13与所述另一弹性组件15的配合产生弹性释放或压缩,让所述扣件11抵顶所述另一扣件14卸除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3与所述另一弹性组件15,而于所述另一弹性组件15呈扣接状态或于所述第二物体20卸除之后产生弹性释放,以完成所述第一物体10与所述第二物体20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扣体结构,可将身部设于第一物体,并以扣件扣入或解扣第二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Claims (37)

1.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扣件,其包括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所述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
2.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扣件,其包括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所述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所述扣件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3.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扣件,其包括操作部及扣部;
身部,所述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以及
弹性组件,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以使所述扣件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以所述组合部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装设部为平面部、槽部、穿孔或穿槽。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部与所述扣件或所述身部之间具有浮动空间,使所述扣件或所述身部于所述浮动空间中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导引面,所述扣部具有对应导引面,使所述操作部以所述导引面推抵所述扣部的对应导引面,使所述扣部产生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的扣部以所述组合部与所述身部组合,所述扣件的操作部以另一组合部与所述身部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有另一扣件,所述扣件抵顶所述另一扣件,以使所述另一扣件进行扣接,并具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栓接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9.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两个扣件,各扣件分别包括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各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
10.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两个扣件,各扣件分别包括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各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各扣件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11.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两个扣件,各扣件分别包括操作部及扣部;
身部,各扣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部组合;以及
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以使各扣件进行往复弹性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装设部,各扣件以所述组合部活动组合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装设部为平面部、槽部、穿孔或穿槽。
13.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部与各扣件或所述身部之间具有浮动空间,使各扣件或所述身部于所述浮动空间中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两个导引面,各扣部分别具有对应导引面,使所述操作部以所述导引面推抵各扣部的对应导引面,使各扣部产生运动。
15.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扣件,其具有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其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
16.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扣件,其具有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其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所述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用以使所述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18.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扣件,其具有操作部及扣部;
身部,其具有装设部,所述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以组合部组合;以及
弹性组件,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用以使所述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5、16或18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的操作部向一方向移动时,用以使所述扣部向解扣方向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有另一扣件,所述扣件抵顶所述另一扣件,以使所述另一扣件进行扣接,并具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栓接有另一弹性组件,所述另一弹性组件一端抵顶于所述另一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21.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两个扣件,各扣件分别具有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其具有装设部,各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组合部组合。
22.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两个扣件,各扣件分别具有操作部及扣部;以及
身部,其具有装设部,各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组合部组合,所述身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各扣部用以扣接于第二物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用以使各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24.一种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结构包含:
两个扣件,各扣件分别具有操作部及扣部;
身部,其具有装设部,各扣件穿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身部与各扣件以组合部组合;以及
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抵顶于各扣件,用以使各扣件往复弹性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组接部,所述组接部用以组接于第一物体。
26.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手柄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部为栓体,用以拴接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
28.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或身部具有设置部,所述设置部用以设置弹性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部可用以组设或套设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为扭簧,其一端抵顶于所述扣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扣件的操作部同时向内移动时,用以使各扣部同时向解扣方向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具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用以导引第二物体的对应扣部与所述扣部对扣。
32.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用以扣入第二物体,所述第二物体具有用以被所述扣部扣入的对应扣部,所述对应扣部具有宽孔部及被扣部,所述宽孔部大于所述扣部,所述被扣部小于所述扣部,所述扣部用以穿过所述宽孔部后扣入所述被扣部。
33.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设部为具有横向封闭结构的结构,所述结构有纵向的开放空间,使所述扣件于所述横向封闭结构的纵向空间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具有杆部,所述杆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扣部,用以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二物体,再用以宽度小于所述被扣部的所述杆部扣入所述第二物体的被扣部,用以使所述扣部扣住所述第二物体。
35.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或扣件具有活动部,用以使身部或扣件或组合部在活动部中进行纵向活动,或横向活动或旋向活动。
36.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用以纵向扣接第二物体,或所述扣部用以横向扣接第二物体,或所述扣部用以旋向扣接第二物体。
37.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1、22或24所述的扣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与所述扣件之间具有浮动移动量,或所述身部与所述组合部之间具有浮动移动量,或所述扣件与所述组合部之间具有浮动移动量。
CN202020140428.7U 2019-01-25 2020-01-21 扣体结构 Active CN2117783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51 2019-01-25
TW108201251U TWM579220U (zh) 2019-01-25 2019-01-25 Button body structure
TW108209559U TWM590201U (zh) 2019-07-22 2019-07-22 扣體結構
TW108209559 2019-07-22
TW108213593U TWM589242U (zh) 2019-10-15 2019-10-15 扣體結構
TW108213593 2019-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351U true CN211778351U (zh) 2020-10-27

Family

ID=7181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0428.7U Active CN211778351U (zh) 2019-01-25 2020-01-21 扣体结构
CN202010072488.4A Pending CN111486155A (zh) 2019-01-25 2020-01-21 扣体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2488.4A Pending CN111486155A (zh) 2019-01-25 2020-01-21 扣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17783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6155A (zh) * 2019-01-25 2020-08-04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体结构
CN113445486A (zh) * 2021-05-27 2021-09-28 佛山市南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用的探钎机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5720B1 (ko) * 2002-12-27 2005-04-28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의 연장관 록킹장치
TWI230015B (en) * 2003-11-20 2005-03-21 Benq Corp Display set
FI124181B (fi) * 2008-09-16 2014-04-15 Macgregor Fin Oy Kytkentäväline konttien, erityisesti rahtilaivoissa käytettävien konttien kytkemiseksi
CN202212902U (zh) * 2011-08-08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扳手
TWM517270U (zh) * 2015-10-14 2016-02-11 Dtech Prec Ind Co Ltd 扣件裝置
TWM550344U (zh) * 2017-05-16 2017-10-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體結構
CN108999850A (zh) * 2018-08-01 2018-12-14 江苏汇洋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密度纤维板
CN211778351U (zh) * 2019-01-25 2020-10-27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体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6155A (zh) * 2019-01-25 2020-08-04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体结构
CN113445486A (zh) * 2021-05-27 2021-09-28 佛山市南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用的探钎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45486B (zh) * 2021-05-27 2022-09-20 佛山市南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用的探钎机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6155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1045B (zh) 扣件结构及扣件结构的组装方法
CN211778351U (zh) 扣体结构
CN109488728B (zh) 绳扣
US7346965B2 (en) Side release buckle
CN108869476B (zh) 扣体结构
US9220323B2 (en) Slider provided with handle at rear for slide fastener
EP3738460B1 (en) Buckle
CN212615781U (zh) 转向扣合结构
TWM572940U (zh) Fastener structure
US7775771B2 (en) Quick assembly blade for a ceiling fan
CN111432682B (zh) 工具带
CN111911490B (zh) 多扣部的扣件
CN109843110B (zh) 拉链组装体
US20150150341A1 (en) Field replaceable buckle with reinstallable cross bar
TWI761062B (zh) 扣件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US6687964B2 (en) Strap lock
CN211648680U (zh) 扣件作动结构
US20160166016A1 (en) Buckle arrangement
TWI695124B (zh) 扣體結構
TWM579220U (zh) Button body structure
EP2236351A1 (en) Harness fastener system for an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20081851U (zh) 一种锁扣组件
CN219556501U (zh) 快速脱扣结构
US11388960B2 (en) Snap button, and a female component for such snap button
CN111150180B (zh) 拉链用连结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