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5167U -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5167U
TWM575167U TW107213333U TW107213333U TWM575167U TW M575167 U TWM575167 U TW M575167U TW 107213333 U TW107213333 U TW 107213333U TW 107213333 U TW107213333 U TW 107213333U TW M575167 U TWM575167 U TW M5751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rning
wireless transceiver
vehicle
disposed
transceiv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3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湯博宇
Original Assignee
湯博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湯博宇 filed Critical 湯博宇
Priority to TW107213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5167U/zh
Publication of TWM575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5167U/zh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及複數個警示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該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包括設置於該些感測區中之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以及設置於該些警示區中之複數警示燈模組,單一該車輛偵測器模組設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以偵測車輛經過,且該車輛偵測器模組利用一無線收發模組傳送觸發信號至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的警示燈模組加以接收,該觸發信號驅動一發光件動作以產生警示亮光,以提醒用路人交叉路口即將會車,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

Description

道路感測警示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尤指一種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及複數個警示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
按,交通安全是每個政府都想改善的項目,尤其是針對十字路口或多交叉路口僅利用紅綠燈之交通號誌來進行交通管制,仍無法防制交通事故的發生,故除了紅綠燈之外仍需要一些輔助交通設備來降低事故發生率,習知於未設置紅綠燈道路的輔助交通設備為設置廣角凸面反射鏡於路口或巷口的轉角處等視線不良的區域,以提供行人或車輛駕駛人於行進過程中,可於鏡中看到其他車輛或行人逐漸接近路口時可以被注意到。藉由設置在路口轉角處前方之廣角反射鏡的反射影像,可以預先觀看到因視線被遮蔽的轉角處現場狀況,以達到行路安全的目的。
然目前設置於路口之廣角反射鏡常因車輛經過時所揚起灰塵或濺起的水花所影響,鏡面常常附著髒污而難以辨識反射影像,大幅降低廣角反射鏡之效用,此外,行人或駕駛人通常必須於接近廣角反射鏡處才可目視到鏡面反射的影像,也因為必須近距離觀看,導致二車會車時車 頭已相當接近,如果加上其中一方或雙方之車速過快,容易發生車主反應不及而出車禍的情況。再者,廣角反射鏡還有觀看者視線角度的問題,也就是可能會發生視角斜偏時,駕駛人抓錯會車間距或人車間隔,亦無法防止意外的發生,故習知輔助交通設備仍存在有諸多缺點,有待從事此行業者加以改進。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有此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新型專利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及複數個警示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該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包括設置於該些感測區中之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以及設置於該些警示區中之複數警示燈模組,單一該車輛偵測器模組設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以偵測車輛經過,且該車輛偵測器模組利用一無線收發模組傳送觸發信號至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加以接收,該觸發信號驅動一發光件動作以產生警示亮光,以提醒用路人交叉路口即將會車,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複數個警示區及複數信號強化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 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而該些感測區、該些警示區及該些信號強化區對應設置有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
A1‧‧‧第一感測區
A2‧‧‧第一警示區
A3‧‧‧第一信號強化區
B1‧‧‧第二感測區
B2‧‧‧第二警示區
B3‧‧‧第二信號強化區
C1‧‧‧第三感測區
C2‧‧‧第三警示區
D1‧‧‧第四感測區
D2‧‧‧第四警示區
1‧‧‧車輛偵測器模組
11‧‧‧底座
111‧‧‧第一容置槽
112‧‧‧第二容置槽
113‧‧‧第三容置槽
114‧‧‧固定孔
12‧‧‧第一充電電池
13‧‧‧第一太陽能板
14‧‧‧雷達探測傳感器
15‧‧‧第一無線收發模組
16‧‧‧第一保護件
17‧‧‧第一防水件
171‧‧‧第一開孔
18‧‧‧上蓋
181‧‧‧第二開孔
182‧‧‧第一凸肋
183‧‧‧第一透孔
19‧‧‧固定件
2‧‧‧警示燈模組
21‧‧‧座體
211‧‧‧第一空腔
212‧‧‧第二空腔
213‧‧‧抵持框
214‧‧‧固定孔
22‧‧‧第二充電電池
23‧‧‧第二太陽能板
24‧‧‧第二無線收發模組
25‧‧‧發光件
26‧‧‧第二保護件
27‧‧‧第二防水件
271‧‧‧第一開口
28‧‧‧外殼
281‧‧‧第二開口
282‧‧‧第二凸肋
283‧‧‧第二透孔
29‧‧‧固定件
3‧‧‧主控器信號模組
31‧‧‧座板
311‧‧‧第一容置部
312‧‧‧第二容置部
313‧‧‧第三容置部
314‧‧‧固定孔
32‧‧‧第三充電電池
33‧‧‧第三太陽能板
34‧‧‧第三無線收發模組
35‧‧‧控制電路板
36‧‧‧第三保護件
37‧‧‧第三防水件
371‧‧‧第一窗口
38‧‧‧蓋板
381‧‧‧第二窗口
382‧‧‧第三凸肋
383‧‧‧第三透孔
39‧‧‧固定件
第一A圖 係為本創作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埋設於交叉路口之第一實施例圖。
第一B圖 係為本創作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埋設於交叉路口之第二實施例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車輛偵測器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車輛偵測器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車輛偵測器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警示燈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警示燈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警示燈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主控器信號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主控器信號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
第十圖 係為本創作主控器信號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A圖、第二圖至第七圖所示,係各別為本創作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埋設於交叉路口之第一實施例圖、車輛偵測器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車輛偵測器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車輛偵測器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警示燈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警示燈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及警示燈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該些圖式揭露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本創作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包括:第一感測區A1、第二感測區B1、第三感測區C1及第四感測區D1)及複數個警示區(包括:第一警示區A2、第二警示區B2、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例如:第一感測區A1)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例如: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將做一會車警示,而該些感測區(A1、B1、C1及D1)及該些警示區(A2、B2、C2及D2)對應設置有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各構件之詳述如下: 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1設置於該些感測區(A1、B1、C1及D1)中,單一車輛偵測器模組1具有一底座11,該底座11中具有一第一容置槽111、一第二容置槽112及一第三容置槽113,該第一容置槽111係容置有一第一充電電池12,該第一充電電池12上方設置有一第一太陽能板13,該第一太陽能板13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一充電電池12進行充電;該第二容置槽112係容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14,該電達探測傳感器14電性連接該充電電池,且該雷達探測傳感器14係持續發射一雷達波,該雷達波遇車輛(例如:圖 一A揭露第一感測區A1偵測到車輛通過)後反射回該雷達探測傳感器14,並傳送一觸發信號;該第三容置槽113係容置有一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與該第一充電電池12、該雷達探測傳感器14做一電性連接,且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接收該觸發信號傳送至外界;而一上蓋18與該底座11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而該上蓋18之複數第一透孔183係藉由複數固定件19穿置後固定於該底座11之複數固定孔114中,以形成該上蓋18與該底座11之固定結構。
該些車輛偵測器模組1於該上蓋18與該第一太陽能板13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一保護件16及一第一防水件17,該第一防水件17具有三個第一開孔171,該三個第一開孔171係供該三個第一保護件16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一保護件16係置於該第一太陽能板13與二個雷達探測傳感器14上方,且該上蓋18具有三個第二開孔181,該三個第二開孔181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孔171上方。該第一保護件16係為一防爆玻璃所構成,而該第一防水件17係為一防水墊所構成。
複數警示燈模組2設置於該些警示區(A2、B2、C2及D2)中,單一警示燈模組2具有一座體21,該座體中21具有一第一空腔211、至少一第二空腔212及設置於該二第二空腔212上之一抵持框213,該第一空腔211係容置有一第二充電電池22,該第二充電電池22上方設置有一第二太陽能板23,該第二太陽能板23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二充電電池22進行充電;該第二空腔212 係容置有一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電性連接該第二充電電池22,且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接收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例如:圖一A揭露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的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所傳送該觸發信號;至少一發光件25設置於該第二空腔212之該抵持框213上,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接收該觸發信號觸發該發光件25進行發光,且該發光件25提供與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將進行會車之警示;而一外殼28與該座體21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而該外殼28之複數第二透孔283係藉由複數固定件29穿置後固定於該座體21之複數固定孔214中,以形成該外殼與該座體之固定結構。該發光件25係由一發光二極體燈組所構成,但是本創作不以此自限,舉凡可發出光線或聲音做一警示的裝置(例如:蜂鳴器或其他種類燈具),皆可取代本創作之發光件25做警示者,皆在本創作之保護範圍。
該些警示燈模組2於該外殼28與該第二太陽能板23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二保護件26及一第二防水件27,該第二防水件27具有三個第一開口271,該三個第一開口271係供該三個第二保護件26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二保護件26係置於該第二太陽能板23與二個發光件25上方,且該外殼28具有三個第二開口281,該三個第二開口281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口271上方。該第二保護件26係為一防爆玻璃所構成,而該第二防水件27係為一防水墊所構成。
該車輛偵測器模組1之該上蓋18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一凸肋182;而該警示燈模組2之該外殼28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二凸肋 282。
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及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之通訊介面係為藍牙(Bluetooth)、射頻(RF)、Wi-Fi、行動通訊(Mobile Communications)之其中一者。
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運作請參考第一A圖所示,當車輛通過第一感測區A1,設置於該第一感測區A1之車輛偵測器模組1的雷達探測傳感器14偵測車輛經過,且該第一感測區A1之車輛偵測器模組1利用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傳送觸發信號至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的警示燈模組2加以接收,該觸發信號驅動一發光件動作以產生警示亮光,以提醒用路人交叉路口即將會車,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該第一實施例適用於第一、二、三無線收發模組之通訊介面傳輸距離較長的情況,不需要任何信號強化中繼站設置,亦能確保無線傳輸品質及道路感測警示裝置的正常運作。
請參閱第一B圖、第二圖至第十圖所示,係各別為本創作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埋設於交叉路口之第二實施例圖、車輛偵測器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車輛偵測器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車輛偵測器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警示燈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警示燈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警示燈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主控器信號模組之立體外觀結構圖、主控器信號模組之立體分解結構圖及主控器信號模組之另一立體分解結構圖,該些圖式揭露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本創作道路感測警示 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包括:第一感測區A1、第二感測區B1、第三感測區C1及第四感測區D1)、複數個警示區(包括:第一警示區A2、第二警示區B2、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及複數信號強化區(包括:第一信號強化區A3、第二信號強化區B3),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例如:第一感測區A1)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例如: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將做一會車警示,而該些感測區(A1、B1、C1及D1)、該些警示區(A2、B2、C2及D2)及該些信號強化區(A3及B3)對應設置有道路感測警示裝置。
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1設置於該些感測區(A1、B1、C1及D1)中,單一車輛偵測器模組1具有一底座11,該底座11中具有一第一容置槽111、一第二容置槽112及一第三容置槽113,該第一容置槽111係容置有一第一充電電池12,該第一充電電池12上方設置有一第一太陽能板13,該第一太陽能板13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一充電電池12進行充電;該第二容置槽112係容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14,該電達探測傳感器14電性連接該第一充電電池12,且該雷達探測傳感器14係持續發射一雷達波,該雷達波遇車輛(例如:圖一B揭露第一感測區A1偵測到車輛通過)後反射回該雷達探測傳感器14,並傳送一觸發信號;該第三容置槽113係容置有一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與該第一充電電池12、該雷達探測傳感器14做一電性連接,且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接收該觸發 信號傳送至外界;而一上蓋18與該底座11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而該上蓋18之複數第一透孔183係藉由複數固定件19穿置後固定於該底座11之複數固定孔114中,以形成該上蓋18與該底座11之固定結構。
該些車輛偵測器模組1於該上蓋18與該第一太陽能板13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一保護件16及一第一防水件17,該第一防水件17具有三個第一開孔171,該三個第一開孔171係供該三個第一保護件16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一保護件16係置於該第一太陽能板13與二個雷達探測傳感器14上方,且該上蓋18具有三個第二開孔181,該三個第二開孔181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孔171上方。該第一保護件16係為一防爆玻璃所構成,而該第一防水件17係為一防水墊所構成。
複數主控器信號模組3設置於該些信號強化區(A3及B3)中,單一主控器信號模組3具有一座板31,該座板31中具有一第一容置部311、一第二容置部312及一第三容置部313,該第一容置部311係容置有一第三充電電池32,該第三充電電池32上方設置有一第三太陽能板33,該第三太陽能板33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三充電電池32進行充電;該第二容置部312係容置有一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係與該第三充電電池32做一電性連接,該第三容置部313係容置有一控制電路板35,該控制電路板35係與該第三充電電池32及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做一電性連接,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本創作以第一B圖所揭露第一信號強化區A3所 設置主控器信號模組3為例)接收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所傳送該觸發信號傳送至該控制電路板35,該控制電路板35進行信號處理而輸出一強化觸發信號;該強化觸發信號藉由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傳送至外界;而一蓋板38與該座板31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而該蓋板38之複數第三透孔383係藉由複數固定件39穿置後固定於該座板31之複數固定孔314中,以形成該蓋板38與該座板31之固定結構。
該些主控器信號模組3於該蓋板38與該第三太陽能板33之間更係設有二個第三保護件36及一第三防水件37,該第三防水件37具有三個第一窗口371,該三個第一窗口371係供該二個第三保護件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二個第三保護件係置於該第三太陽能板與該控制電路板上方,且該蓋板具有二個第二窗口,該二個第二窗口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窗口之其中二個之上方。該第一保護件16係為一防爆玻璃所構成,而該第一防水件17係為一防水墊所構成。
複數警示燈模組2設置於該些警示區(A2、B2、C2及D2)中,單一警示燈模組2具有一座體21,該座體21中具有一第一空腔211、至少一第二空腔212及設置於該二第二空腔212上之一抵持框,該第一空腔211係容置有一第二充電電池22,該第二充電電池22上方設置有一第二太陽能板23,該第二太陽能板23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二充電電池22進行充電;該第二空腔212係容置有一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電性連接該第二充電電池22,且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本創作以第一B圖所揭露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所設置警示燈模組2為例)接收與該車輛行 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信號強化區(本創作以第一B圖所揭露第一信號強化區A3所設置主控器信號模組3為例)的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所傳送該強化觸發信號;至少一發光件25設置於該第二空腔212之該抵持框213上,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接收該強化觸發信號觸發該發光件25進行發光,且該發光件25提供與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將進行會車之警示;而一外殼28與該座體21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而該外殼28之複數第二透孔283係藉由複數固定件29穿置後固定於該座體21之複數固定孔214中,以形成該外殼28與該座體21之固定結構。該發光件25係由一發光二極體燈組所構成。
該些警示燈模組2於該外殼28與該第二太陽能板23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二保護件26及一第二防水件27,該第二防水件27具有三個第一開口271,該三個第一開口271係供該三個第二保護件26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二保護件26係置於該第二太陽能板23與二個發光件25上方,且該外殼28具有三個第二開口281,該三個第二開口281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口271上方。該第二保護件26係為一防爆玻璃所構成,而該第二防水件27係為一防水墊所構成。
該車輛偵測器模組1之該上蓋18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一凸肋182;而該警示燈模組2之該外殼28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二凸肋282;且該主控器信號模組3之該蓋板38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三凸肋382。
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及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之通訊介面係為藍牙、射頻、Wi-Fi、行動通 訊之其中一者。
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運作請參考第一B圖所示,當車輛通過第一感測區A1,設置於該第一感測區A1之車輛偵測器模組1的雷達探測傳感器14偵測車輛經過,且該第一感測區A1之車輛偵測器模組1利用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傳送觸發信號至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本創作以第一B圖所揭露第一信號強化區A3所設置主控器信號模組3為例)接收第一無線收發模組15所傳送該觸發信號傳送至該控制電路板35,該控制電路板35進行信號處理而輸出一強化觸發信號,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本創作以第一B圖所揭露第三警示區C2及第四警示區D2所設置警示燈模組2為例)接收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信號強化區(本創作以第一B圖所揭露第一信號強化區A3所設置主控器信號模組3為例)的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34所傳送該強化觸發信號,該警示燈模組2之第二無線收發模組24接收該強化觸發信號觸發該發光件25進行發光,以提醒用路人交叉路口即將會車,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該第二實施例適用於第一、二、三無線收發模組之通訊介面傳輸距離較短的情況(例如:藍牙4.0通訊介面傳輸距離僅只有50公尺),藉由該主控器信號模組3設置做為信號中繼站,以確保無線傳輸品質及道路感測警示裝置的正常運作。
藉由第一A圖至第十圖之揭露,即可瞭解本創作為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係主要提供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及複數個警示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 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該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包括設置於該些感測區中之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以及設置於該些警示區中之複數警示燈模組,單一該車輛偵測器模組設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以偵測車輛經過,且該車輛偵測器模組利用一無線收發模組傳送觸發信號至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加以接收,該觸發信號驅動一發光件動作以產生警示亮光,以提醒用路人交叉路口即將會車,以達到防制交通意外發生的目的,同時改進了習知技術使用廣角反射鏡易造成視角偏差及會車反應時間過短的缺點,本創作應用於輔助交通設備之商業市場中具有極佳的競爭力,故提出專利申請以尋求專利權之保護。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他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實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新型,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10)

  1. 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及複數個警示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而該些感測區及該些警示區對應設置有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包括: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設置於該些感測區中,單一車輛偵測器模組具有一底座,該底座中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容置槽及一第三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係容置有一第一充電電池,該第一充電電池上方設置有一第一太陽能板,該第一太陽能板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一充電電池進行充電;該第二容置槽係容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該電達探測傳感器電性連接該充電電池,且該雷達探測傳感器係持續發射一雷達波,該雷達波遇車輛後反射回該雷達探測傳感器,並傳送一觸發信號;該第三容置槽係容置有一第一無線收發模組,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與該第一充電電池、該雷達探測傳感器做一電性連接,且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接收該觸發信號傳送至外界;而一上蓋與該底座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以及複數警示燈模組,設置於該些警示區中,單一車輛偵測器模組具有一座體,該座體中具有一第一空腔、至少一第二空腔及設置於該二第二空腔上之一抵持框,該第一空腔係容置有一第二充電電池,該第二充電電池上方設置有一第二太陽能板,該第二太陽能板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二充電電池進行充電;該第二空腔係容置有一 第二無線收發模組,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二充電電池,且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接收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的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所傳送該觸發信號;至少一發光件設置於該第二空腔之該抵持框上,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接收該觸發信號觸發該發光件進行發光,且該發光件提供與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將進行會車之警示;而一外殼與該座體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些車輛偵測器模組於該上蓋與該第一太陽能板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一保護件及一第一防水件,該第一防水件具有三個第一開孔,該三個第一開孔係供該三個第一保護件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一保護件係置於該第一太陽能板與二個雷達探測傳感器上方,且該上蓋具有三個第二開孔,該三個第二開孔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口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些警示燈模組於該外殼與該第二太陽能板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二保護件及一第二防水件,該第二防水件具有三個第一開口,該三個第一開孔係供該三個第二保護件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二保護件係置於該第二太陽能板與二個發光件上方,且該外殼具有三個第二開口,該三個第二開口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口上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車輛偵測器模組之該上蓋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一凸肋;而該警示燈模組之該外殼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二凸肋。
  5. 一種道路感測警示裝置,係設置於道路之交叉路口上,於該交叉路口分別設有複數個感測區、複數個警示區及複數信號強化區,行駛於道路的一車輛到達該感測區後,於另一條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警示區將做一會車警示,而該些感測區、該些警示區及該些信號強化區對應設置有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包括:複數車輛偵測器模組,設置於該些感測區中,單一車輛偵測器模組具有一底座,該底座中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容置槽及一第三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係容置有一第一充電電池,該第一充電電池上方設置有一第一太陽能板,該第一太陽能板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一充電電池進行充電;該第二容置槽係容置有至少一雷達探測傳感器,該電達探測傳感器電性連接該第一充電電池,且該雷達探測傳感器係持續發射一雷達波,該雷達波遇車輛後反射回該雷達探測傳感器,並傳送一觸發信號;該第三容置槽係容置有一第一無線收發模組,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與該第一充電電池、該雷達探測傳感器做一電性連接,且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接收該觸發信號傳送至外界;而一上蓋與該底座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複數主控器信號模組,設置於該些信號強化區中,單一主控器信號模組具有一座板,該座板中具有一第一容置部、一第二容置部及一第三容置部,該第一容置部係容置有一第三充電電池,該第三充電電池上方設置有一第三太陽能板,該第三太陽能板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三充電電池進行充電;該第二容置部係容置有一第三無線收發模組,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係與該第三充電電池做一電性連 接,該第三容置部係容置有一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係與該第三充電電池及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做一電性連接,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接收第一無線收發模組所傳送該觸發信號傳送至該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進行信號處理而輸出一強化觸發信號;該強化觸發信號藉由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傳送至外界;而一蓋板與該座板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複數警示燈模組,設置於該些警示區中,單一警示燈模組具有一座體,該座體中具有一第一空腔、至少一第二空腔及設置於該二第二空腔上之一抵持框,該第一空腔係容置有一第二充電電池,該第二充電電池上方設置有一第二太陽能板,該第二太陽能板係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對該第二充電電池進行充電;該第二空腔係容置有一第二無線收發模組,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二充電電池,且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接收與該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的該信號強化區的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所傳送該強化觸發信號;至少一發光件設置於該第二空腔之該抵持框上,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接收該強化觸發信號觸發該發光件進行發光,且該發光件提供與車輛行駛方向之交叉道路將進行會車之警示;而一外殼與該座體做一固定組裝以形成一封閉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些車輛偵測器模組於該上蓋與該第一太陽能板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一保護件及一第一防水件,該第一防水件具有三個第一開孔,該三個第一開孔係供該三個第一保護件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一保護件係置於該第一 太陽能板與二個雷達探測傳感器上方,且該上蓋具有三個第二開孔,該三個第二開孔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口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些警示燈模組於該外殼與該第二太陽能板之間更係設有三個第二保護件及一第二防水件,該第二防水件具有三個第一開口,該三個第一開孔係供該三個第二保護件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三個第二保護件係置於該第二太陽能板與二個發光件上方,且該外殼具有三個第二開口,該三個第二開口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開口上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些主控器信號模組於該蓋板與該第三太陽能板之間更係設有二個第三保護件及一第三防水件,該第三防水件具有三個第一窗口,該三個第一窗口係供該二個第三保護件做一貼合或嵌合,該二個第三保護件係置於該第三太陽能板與該控制電路板上方,且該蓋板具有二個第二窗口,該二個第二窗口係對應設置於該三個第一窗口之其中二個之上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車輛偵測器模組之該上蓋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一凸肋;而該警示燈模組之該外殼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二凸肋;且該主控器信號模組之該蓋板表面更係設有複數第三凸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道路感測警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收發模組、該第二無線收發模組及該第三無線收發模組之通訊介面係為藍牙、射頻、Wi-Fi、行動通訊之其中一者。
TW107213333U 2018-10-01 2018-10-01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TWM575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3333U TWM575167U (zh) 2018-10-01 2018-10-01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3333U TWM575167U (zh) 2018-10-01 2018-10-01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5167U true TWM575167U (zh) 2019-03-01

Family

ID=6659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3333U TWM575167U (zh) 2018-10-01 2018-10-01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51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8676B (zh) * 2018-10-01 2019-08-11 湯博宇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8676B (zh) * 2018-10-01 2019-08-11 湯博宇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870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and material damage caused by motor vehicle doors
KR100935737B1 (ko) 하나 이상의 측방 및 후방 주위 환경 탐지 유닛을 구비한차량용 위험 인지 시스템
CN108016353A (zh) 车用开门预先检测系统
TWI668676B (zh)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TWM575167U (zh)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CN207140943U (zh) 一种车辆安全预警系统
CN207773004U (zh) 转向预警系统及车辆
CN108060637B (zh) 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
KR102158853B1 (ko) 램프 역주행 방지장치 및 램프 역주행 방지방법
JP3868193B2 (ja) 道路反射鏡併用出合い頭事故防止装置
KR102271463B1 (ko) 역주행 차량 방지용 안전유닛
CN214752279U (zh) 地下停车场l型路口智能来车报警器
KR102165367B1 (ko) 추돌방지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도어보호장치
KR102409485B1 (ko) 감응형 블록과 차량감지를 이용한 보행자 안전 시스템
TWM576717U (zh) Load-type road sensing warning device
KR20200059986A (ko) 교차로 내 긴급차량 접근 알림시스템
TWM578305U (zh) Road warning device
WO2020150842A1 (zh) 道路警示装置
KR20180085585A (ko) 차량에 구비된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11462526B (zh) 道路警示装置
KR101090675B1 (ko) 경보등이 있는 교통 안전 거울
CN217350338U (zh) 一种电梯智能终端
KR20160090585A (ko) 교차로용 경보 장치 및 그의 경보 시스템
US20050264902A1 (en) Reflector mounted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KR102492272B1 (ko) 스마트 볼록거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