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1923U - Air pumping device with screw-inflating head - Google Patents

Air pumping device with screw-inflating head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1923U
TWM571923U TWM571923U TW M571923 U TWM571923 U TW M571923U TW M571923 U TWM571923 U TW M57192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fixing
pumping device
air
center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Publication date

Links

Abstract

一種具螺轉充氣頭的打氣裝置,可和一個氣嘴連接,並包含一個氣體供應機構,以及一個充氣頭,該氣體供應機構具有一個可輸出氣體的出氣孔,該充氣頭包括一個螺轉控座、一個將該螺轉控座可圍繞一條第一中心線轉動的套裝在該氣體供應機構上的固定機構,以及一個充氣接頭,該螺轉控座具有一個第一驅動部,而該充氣接頭具有一個可沿著一條第二中心線轉動安裝在該固定機構上的銜接閥,該銜接閥具有一個可供該氣嘴螺接的螺紋端、一個與該出氣孔連接的銜接孔,以及一個與該螺轉控座的該第一驅動部嚙合的第二驅動部。前述結構的配合,可以在操作順手、方便的同時穩固的安裝該氣嘴。

Description

具螺轉充氣頭之打氣裝置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打氣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利用螺轉操作來和一個氣嘴可組卸地結合的具螺轉充氣頭的打氣裝置。
參閱圖1,是一種現有的打氣裝置1,該打氣裝置1可和一個氣嘴11連接,並包含一個氣體供應機構12,以及一個與該氣體供應機構12結合的充氣頭10,該氣體供應機構12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容室120的內缸體121、一個可沿著一條軸線相對於該內缸體121往復移動的外缸體122,以及一個安裝在該內缸體121之該容室120內的儲氣瓶124,該儲氣瓶124內部儲存有氣體,並具有一個可被刺破的瓶口部125。
該充氣頭10包括一個與該內缸體121軸向結合的基座13,該基座13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第一通道131的第一環壁132,以及一個界定出一個第二通道133的第二環壁134,該第二通道133與該第一通道131連通,而該第二環壁134具有一個圍繞該第二通道133的外螺紋135。該充氣頭10還包括一個安裝在基座13的該第一通道131處的充氣開關14、一個可刺破該儲氣瓶124之該瓶口部125的穿刺件15、一個安裝在第二通道133內的夾環16、一個與該夾環16軸向抵接的推壓環17,以及一個螺裝在該基座13之該外螺紋135處的迫緊螺帽18。
當該氣嘴11依序穿入該迫緊螺帽18、該推壓環17及該夾環16後,旋緊該迫緊螺帽18,即可推送該推壓環17壓向該夾環16,以迫使該夾環16往內膨脹變形以夾緊該氣嘴11。而當該充氣開關14打開該第一通道131及該第二通道133之間的流道時,儲存在該儲氣瓶124內的氣體就可以往該氣嘴11流動,以達到充氣的目的。由於本新型的改良與該氣體供應機構12如何手動充氣,以及該充氣開關14如何運作無關,不再詳述前述構件的結構及動作。
習知打氣裝置1藉由轉動該迫緊螺帽18,雖然可以達到與該氣嘴11連接或者分離的目的,但是一般打氣裝置1的使用場合,通常極為鄰近待充填物,以針對輪胎充氣為例,必需將該充氣頭10插裝在該輪胎的該氣嘴11上,由於輪胎之該氣嘴11的周圍會有鋼條或者輪圈蓋等等的物品,因此,在設計上,該迫緊螺帽18的體積不能太大,當插裝後要轉動該迫緊螺帽18時,不僅施力不易、礙手,操作上也相當的不方便。此外,要轉動體積很小的該迫緊螺帽18來壓迫該推壓環17迫使該夾環16變形,也相當費力。當該迫緊螺帽18的螺接迫緊力道不夠時,也容易造成漏氣及充氣不確實的問題。
本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可以改善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具螺轉充氣頭的打氣裝置。
本新型的打氣裝置可和一個氣嘴連接,並包含一個氣體供應機構,以及一個充氣頭,該氣體供應機構具有一個可輸出氣體的出氣孔,而該充氣頭包括一個螺轉控座、一個將該螺轉控座可圍繞一條第一中心線轉動的安裝在該氣體供應機構上的固定機構,以及一個充氣接頭,該螺轉控座具有一個突出於該固定機構的轉控部,以及一個伸入該固定機構內部的第一驅動部,而該充氣接頭具有一個可沿著一條第二中心線轉動的安裝在該固定機構內的銜接閥,該銜接閥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銜接通道的圍繞閥壁,該圍繞閥壁具有一個可供該氣嘴螺接的螺紋端、一個與該螺轉控座的該第一驅動部嚙合的第二驅動部,以及一個與該出氣孔銜接的銜接孔。
本新型的功效在於:通過該螺轉控座來帶動該銜接閥旋轉,即可在操作順手、方便的情況下螺緊及旋鬆該氣嘴,並因此達到安裝該氣嘴方便、確實的功效。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3、4,本新型打氣裝置2的一個第一實施例,可選擇地和一個第一氣嘴21,以及一個第二氣嘴22可分離地組接,該第一氣嘴21是一種俗稱美式氣閥(SCHRADER VALVE)的結構,並具有一個第一外螺紋211,該第二氣嘴22是一種俗稱法式氣閥(PRESTA VALVE)的結構,並具有一個第二外螺紋221。該打氣裝置2包含一個氣體供應機構3,以及一個與該氣體供應機構3結合的充氣頭20。
參閱圖3、4、5,該氣體供應機構3包括一個容器31,以及一個安裝在該容器31內部並儲存有壓縮氣體的儲氣瓶32,該容器31具有一個容器本體311,以及一個與該容器本體311上下螺合的器蓋312,該容器本體311及該器蓋312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來容裝該儲氣瓶32的容室310,該器蓋312具有一個架靠在該容器本體311上方的架靠部313、一個由該架靠部313往下突出並與該容器本體311螺合的結合部314,以及一個由該架靠部313往上突出的銜接部315,該銜接部315具有一個圍繞一條第一中心線33設置的出氣孔317,以及一個沿著一條第二中心線34設置的安裝孔316。該儲氣瓶32具有一個鄰近該出氣孔317的穿刺膜321,在本在實施例,該第一中心線33與該第二中心線34垂直。
該氣體供應機構3還具有一個安裝在該容室310內並可刺穿該穿刺膜321的穿刺針35,以及一個抵靠在該器蓋312及該儲氣瓶32之間的第一防漏環36,該穿刺針35具有一個與該出氣孔317連通的出氣通道351。
該充氣頭20具有一個螺轉控座4、一個將該螺轉控座4可圍繞該第一中心線33轉動的穿套在該容器31上的固定機構5、一個可選擇地和該第一氣嘴21及該第二氣嘴22螺接的充氣接頭6,以及一個充氣開關7。該固定機構5具有一個套筒形式的固定座50,該固定座50具有一個圍繞該第一中心線33設置的固定環壁51、一個連接在所述固定環壁51上方的頂壁52,以及一個由該固定環壁51突出並圍繞該第二中心線34的突環壁53,該頂壁52及該固定環壁51共同界定出一個開口朝下的容槽54,而該突環壁53界定出一個與該容槽54連通的組裝通道55,所述固定環壁51具有一個與該組裝通道55軸向對應的組裝孔56,又該固定座50還具有數片由該頂壁52往該容槽54內突出的定位板57,前述定位板57用於限位該器蓋312之該銜接部315。
該螺轉控座4具有一個介於該器蓋312之該架靠部313與該固定座50之該固定環壁51之間的轉控部41,以及一個與該轉控部41連接並伸入該固定座5之該容槽54內的第一驅動部42,該第一驅動部42具有數個圍繞該第一中心線33設置的第一驅動齒421。
該充氣接頭6具有一個架設在該固定座50之該組裝通道55及該組裝孔56之間並可圍繞該第二中心線34旋轉的銜接閥61、一個與該銜接閥61結合的固定蓋62,以及一個安裝在該銜接閥61內部的第二防漏環63。該銜接閥61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銜接通道610的圍繞閥壁611,該圍繞閥壁611具有一個和該螺轉控座4之所述第一驅動部42嚙合的第二驅動部612、兩個間隔並位於該器蓋312之該出氣孔317相反側的凹溝613、一個突出於該組裝孔56並與該固定蓋62結合的固定部614、一個鄰近該組裝孔56並朝向該銜接通道610的抵靠面615、一個介於該等凹溝613間的凹環面616、一個連通該凹環面616及該銜接通道610的銜接孔617,以及一個朝向該銜接通道610的螺紋端618,該第二驅動部612具有數個圍繞該第二中心線34的第二驅動齒619。又該充氣接頭6還具有兩個分別套裝在該所述凹溝613內的第三防漏環64。
該充氣開關7具有一支控桿71、一個彈性件72,以及一個控氣環圈73,該控桿71具有一段伸入該銜接閥61之該銜接通道610內的控氣部711,以及一個突出於該固定蓋62的操控部712,該控氣環圈73安裝在該控氣部711上,並可抵靠在該圍繞閥壁611的內表面,防止氣體由該出氣孔317通過該銜接孔617後進入該銜接通道610內,該彈性件72頂撐在該抵靠面615及該操控部712之間,使該控桿71維持在一個關閉位置,所述關閉位置係指該控氣環圈73與該圍繞閥壁611的內表面抵靠。
本實施例該打氣裝置2在組裝後,該穿刺針35將穿破該儲氣瓶32的該穿刺膜321,使該儲氣瓶32內部儲存的壓縮氣體可以流向該容器31的該出氣孔317。當使用者選擇將該第一氣嘴21與該打氣裝置2連接時,首先將該第一氣嘴21插設在該充氣接頭6的該銜接閥61的該銜接通道610,也就是讓該第一氣嘴21之該第一外螺紋211與該銜接閥61之該螺紋端618抵靠,接著,手握該螺轉控座4的該轉控部41並旋轉,由於該螺轉控座4的所述第一驅動齒421與該銜接閥61的所述第二驅動齒619相嚙合,因此,在轉動該螺轉控座4的過程中,將帶動該銜接閥61沿著該第二中心線34旋轉,如此一來,就可以將該第一外螺紋211漸漸的被拉入該螺紋端618內,直到兩者迫緊為止。
參閱圖5、6,當該第一氣嘴21穩固的結合在該銜接閥61後,使用者只要克服該彈性件72的彈力內壓該控桿71,使該控桿71由圖5的該關閉位置轉換到圖6的一個打開位置,此時,該儲氣瓶32內的氣體即可由該出氣孔317流向該第一氣嘴21。當使用者放鬆對該控桿71的壓掣動作時,受到該彈性件72彈力的作用,該控桿71將自動復位並轉換到圖5所示的該關閉位置。相同道理,如果要拆解該第一氣閥21,只要反向螺轉該螺轉控座4,即可逐漸的鬆開該第一氣嘴21。
參閱圖7,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該打氣裝置2除了可以供俗稱美式氣嘴之該第一氣嘴21安裝外,還可以如圖7所示,供俗稱法式氣嘴之該第二氣嘴22組裝,在組裝時同樣轉動該螺轉控座4,即可輕易的將該第二氣嘴22與該銜接閥61穩固的連接。
參閱圖8、9、10,本新型打氣裝置2的一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故亦包含該氣體供應機構3,以及該充氣頭20,該氣體供應機構3的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唯一的差別在於:該器蓋312的該銜接部315還具有一個圍繞該第一中心線33設置的螺孔318,而該充氣頭20亦包括該螺轉控座4、該固定機構5、該充氣接頭6以及該充氣開關7。其中,該充氣接頭6以及該充氣開關7的構造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該第一實施例與該第二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第一實施例之該固定機構5包括該套筒形式的該固定座50,且該螺轉控座4位於該固定座50的下方,該第二實施例之該固定機構5除了具有該固定座50外,還具有一個固定件59,且該螺轉控座4位於該固定座50的上方,即該螺轉控座4是利用該固定件59與該器蓋312的結合,可轉動的夾裝在該固定件59及該固定座50之間。
相同道理,本實施例只要藉由轉動該螺轉控座4,即可帶動該銜接閥61沿著該第二中心線34轉動,以達到組卸該第一氣嘴21或者該第二氣嘴22方便的目的。
參閱圖11、12、13,本新型打氣裝置2的一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同樣具有該氣體供應機構3,以及該充氣頭20,該充氣頭20的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例類似,並包括該螺轉控座4、該固定機構5,以及該充氣接頭6,即省略第一實施例的該充氣開關7(參閱圖3)。而該氣體供應機構3是一種手動充氣的結構,並包括該容器31、一個活塞單元37,以及一個單向閥38,該容器31具有該容器本體311,以及與該容器本體311螺合的器蓋312,該容器本體311具有一個缸管3111,以及一個組裝在該缸管3111上並與該器蓋312間隔設置的端塞3112,該端塞3112具有一個沿著該第一中心線33設置的中心孔3113,以及數個由該中心孔3113往外擴展的通氣孔3114。
而該活塞單元37具有一支穿過該端塞3112之該中心孔3113的活塞管371、一個位於該容室310內並與該活塞管371結合的活塞372,以及一個與該活塞管371結合並框套在該缸管3111外部的驅動套筒373,該單向閥38用以控制氣體單向流向該器蓋312的該出氣孔317內。
本實施例該氣體供應機構3在運作時,藉由驅動該驅動套管373相對應於該缸管3111往復運動,可以將外部的氣體吸入該容室310內,經由活塞372加壓後,再由該單向閥38送往該出氣孔317,由於本實施例的充氣是一種手動式,不需要使用如第一實施例所示的充氣開關7(參見圖3)來暫時閉氣,故本新型該第三實施例可以省略該充氣開關7(參見圖3)。但是就本新型的目的而言,除了可以如第三實施例所示,利用手動方式產生氣體,或者如第一、二實施例所示以儲氣瓶32來提供氣體之外,亦可如圖1的習知例所示,採用儲氣及手動充氣並用的方式來供應氣體,即本新型該氣體供應機構3的形式不以實施例所揭露者為限。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新型在該充氣頭20上增設該螺轉控座4,並改變該充氣接頭6的結構與該螺轉控座4配合,不僅結構創新,在操作時只要轉動該螺轉控座4,就可以輕易的帶動該銜接閥61轉動,以達到穩固連接該第一氣嘴21及該第二氣嘴22的目的,由於該螺轉控座4的體積大且遠離該第一氣嘴21及該第二氣嘴22,因此,本新型前述結構確實具有操作方便、操作省力,以及組裝該第一氣嘴21及該第二氣嘴22確實等功效。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打氣裝置
20‧‧‧充氣頭
21‧‧‧第一氣嘴
211‧‧‧第一外螺紋
22‧‧‧第二氣嘴
221‧‧‧第二外螺紋
3‧‧‧氣體供應機構
31‧‧‧容器
310‧‧‧容室
311‧‧‧容器本體
3111‧‧‧缸管
3112‧‧‧端塞
3113‧‧‧中心孔
3114‧‧‧通氣孔
312‧‧‧器蓋
313‧‧‧架靠部
314‧‧‧結合部
315‧‧‧銜接部
316‧‧‧安裝孔
317‧‧‧出氣孔
318‧‧‧螺孔
32‧‧‧儲氣瓶
321‧‧‧穿刺膜
33‧‧‧第一中心線
34‧‧‧第二中心線
35‧‧‧穿刺針
351‧‧‧出氣通道
36‧‧‧第一防漏環
37‧‧‧活塞單元
371‧‧‧活塞管
372‧‧‧活塞
373‧‧‧驅動套筒
38‧‧‧單向閥
4‧‧‧螺轉控座
41‧‧‧轉控部
42‧‧‧第一驅動部
421‧‧‧第一驅動齒
5‧‧‧固定機構
50‧‧‧固定座
51‧‧‧固定環壁
52‧‧‧頂壁
53‧‧‧突環壁
54‧‧‧容槽
55‧‧‧組裝通道
56‧‧‧組裝孔
57‧‧‧定位板
59‧‧‧固定件
6‧‧‧充氣接頭
61‧‧‧銜接閥
610‧‧‧銜接通道
611‧‧‧圍繞閥壁
612‧‧‧第二驅動部
613‧‧‧凹溝
614‧‧‧固定部
615‧‧‧抵靠面
616‧‧‧凹環面
617‧‧‧銜接孔
618‧‧‧螺紋端
619‧‧‧第二驅動齒
62‧‧‧固定蓋
63‧‧‧第二防漏環
64‧‧‧第三防漏環
7‧‧‧充氣開關
71‧‧‧控桿
711‧‧‧控氣部
712‧‧‧操控部
72‧‧‧彈性件
73‧‧‧控氣環圈
本新型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種現有的打氣裝置的一個組合剖視圖; 圖2是本新型打氣裝置的一個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立體使用參考圖,說明該打氣裝置與一個第一氣嘴、一個第二氣嘴的相對關係;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分解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組合剖視圖,說明該打氣裝置與該第一氣嘴的相對關係; 圖5是一個類似圖4的不完整剖視圖,該打氣裝置的一個充氣開關位在一個關閉位置; 圖6是一個類似圖5的視圖,該充氣開關位在一個打開位置; 圖7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組合剖視圖,說明該打氣裝置與該第二氣嘴的相對關係; 圖8本新型打氣裝置的一個第二實施例的一個立體使用參考圖,亦說明該打氣裝置與該第一氣嘴及該第二氣嘴的相對關係; 圖9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分解圖; 圖10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個不完整的組合剖視圖,說明該打氣裝置與該第一氣嘴的相對關係; 圖11是本新型打氣裝置的一個第三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分解圖; 圖12是該第三實施例的一個組合剖視圖,該打氣裝置的一個氣體供應機構位在一個起始位置;及 圖13是一個類似圖12的視圖,該氣體供應機構位在一個充氣位置。

Claims (10)

  1. 一種打氣裝置,可和一個氣嘴連接,並包含:一個氣體供應機構,具有一個可輸出氣體的出氣孔;及一個充氣頭,包括一個螺轉控座、一個將該螺轉控座可圍繞一條第一中心線轉動的安裝在該氣體供應機構上的固定機構,以及一個充氣接頭,該螺轉控座具有一個突出於該固定機構的轉控部,以及一個伸入該固定機構內部的第一驅動部,而該充氣接頭具有一個可沿著一條第二中心線轉動的安裝在該固定機構內的銜接閥,該銜接閥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銜接通道的圍繞閥壁,該圍繞閥壁具有一個可供該氣嘴螺接的螺紋端、一個與該螺轉控座的該第一驅動部嚙合的第二驅動部,以及一個與該出氣孔連通的銜接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部具有數個圍繞該第一中心線設置的第一驅動齒,而該第二驅動部具有數個圍繞該第二中心線設置的第二驅動齒,該第一中心線並垂直於該第二中心線。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固定機構具有一個罩蓋在該螺轉控座之該第一驅動部外部的固定座,而該氣體供應機構包括一個容器,該容器具有一個容器本體,以及一個與該容器本體結合並具有該出氣孔的器蓋,該容器本體及該器蓋共同界定出一個容室,該器蓋具有一個架設在該容器本體上方的架靠部,以及一個由該架靠部突出的 銜接部,而該螺轉控座的該轉控部介於該架靠部及該固定座之間。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氣體供應機構包括一個容器,該容器具有一個容器本體,以及一個與該容器本體結合並具有該出氣孔的器蓋,該容器本體及該器蓋共同界定出一個容室,該器蓋具有一個架設在該容器本體上的架靠部,以及一個由該架靠部突出的銜接部,該銜接部具有一個螺孔,而該固定機構具有一個套裝在該器蓋之該銜接部上的固定座,以及一個螺鎖在該器蓋的該螺孔上的固定件,該螺轉控座的該轉控部介於該固定座及該固定件之間。
  5. 如請求項3或請求項4所述的打氣裝置,該器蓋的該銜接部具有一個沿著該第二中心線設置並供該銜接閥穿過的安裝孔,而該銜接閥之該圍繞閥壁還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出氣孔相反側的凹溝,以及一個介於該等凹溝之間的凹環面,所述銜接孔連通該凹環面及該銜接通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固定座具有一個固定環壁,以及一個由該固定環壁突出的突環壁,該突環壁界定出一個組裝通道,而該固定環壁具有一個與該組裝通道對應的組裝孔,所述銜接閥沿著該第二中心線穿過並架設在該組裝通道及該組裝孔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氣體供應機構還包括一個可在該容室內產生氣體的活塞單元,以及一個安裝在該容室內並讓氣體單向流向該出氣孔的單向閥。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氣體供應機構還包括一個安裝在該容室內的儲氣瓶,又該充氣頭還包括一個可打開及關閉該銜接孔的充氣開關。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充氣開關具有一個個可打開及關閉該銜接孔的控桿,以及一個使該控桿維持在一個關閉位置的彈性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打氣裝置,其中,該儲氣瓶具有一個鄰近該出氣孔的穿刺膜,而該氣體供應機構還具有一個安裝在該容室內並可穿破該穿刺膜的穿刺針。

Family

I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368B (zh) * 2018-01-04 2019-07-0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螺轉充氣頭之打氣裝置
TWI720778B (zh) * 2020-01-10 2021-03-01 吳樹木 具避震效果之高壓氣瓶打氣裝置
TWI830634B (zh) * 2023-03-24 2024-01-21 吳樹木 能夠適用兩種氣嘴之打氣筒及其風嘴頭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368B (zh) * 2018-01-04 2019-07-0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螺轉充氣頭之打氣裝置
TWI720778B (zh) * 2020-01-10 2021-03-01 吳樹木 具避震效果之高壓氣瓶打氣裝置
TWI830634B (zh) * 2023-03-24 2024-01-21 吳樹木 能夠適用兩種氣嘴之打氣筒及其風嘴頭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0259B (zh) Rotary switch type nozzle head
JP6055864B2 (ja) 空気圧縮機装置
TWI714685B (zh) 自行車泵
US7040355B2 (en) Air nozzle and relief valve arrangement for vertical tire pump
JP6060247B2 (ja) シール・ポンプアップ装置構造
US6805537B2 (en) Pump with detachable pressure gauge
US9222471B2 (en) Structure of pump
US4870983A (en) Inflating article with integrally associated pump
TWM519182U (zh) 一種扭轉啣緊式打氣筒
TWM571923U (zh) Air pumping device with screw-inflating head
TWI664368B (zh) 具螺轉充氣頭之打氣裝置
JP3118216U (ja) 密封袋の一方向エア弁
TWM573811U (zh) Inflatable joint for gas cylinders
CN207921735U (zh) 具螺转充气头的打气装置
CN210769398U (zh) 一种可内、外置的气泵组件和充气产品
US20140308144A1 (en) Pump
US20190217824A1 (en) Inflator and Combination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n Air Tank
CN110541801B (zh) 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
US20080251133A1 (en) Pumping valve with a safety leaking device
CN108056548B (zh) 一种自带打气筒的充气伞
CN211975313U (zh) 具有旋转压力表的打气筒
TWM555435U (zh) 充氣接頭
TWM573798U (zh) Atmospheric pump with aeration and pumping function
CN109812400B (zh) 具储气筒的打气装置
TWI632317B (zh) Inflatable j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