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5435U - 充氣接頭 - Google Patents

充氣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5435U
TWM555435U TW106213537U TW106213537U TWM555435U TW M555435 U TWM555435 U TW M555435U TW 106213537 U TW106213537 U TW 106213537U TW 106213537 U TW106213537 U TW 106213537U TW M555435 U TWM555435 U TW M5554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all
inflation
control
j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3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羅平
Original Assignee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3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5435U/zh
Publication of TWM555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5435U/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充氣接頭,連接一個氣體源及一個氣門嘴,並包含:一個充氣殼體、一個束持件,以及一個控制機構。該充氣殼體具有一個通氣道,以及一個壓靠壁,該束持件位於該充氣殼體的一個組裝室內,並具有一個讓該氣門嘴穿過的束持孔。該控制機構具有一個安裝在該組裝室內的控制閥、一個將該控制閥往該壓靠壁的方向推以共同夾壓該束持件的彈性件,以及一個可樞擺的安裝在該充氣殼體上並與該控制閥連動的控制把手。前述結構的配合,可以藉由簡單、省力的操作讓該束持件復位,以方便該氣門嘴插入,同時在外力解除時,該束持件可自動的夾緊並固定該氣門嘴。

Description

充氣接頭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接頭,特別是指一種用來連接氣體源及氣門嘴的充氣接頭。
參閱圖1、2、3,是US5,762,095發明專利,該發明專利公開一種充氣接頭1,用於連接一個氣體源11及一個氣門嘴12,該充氣接頭1包含一個基座13,該基座13具有一個筒狀的基部131、兩個由該基部131往上突出並間隔設置的突緣部132、一個介於所述突緣部132之間的槽道133,以及一個由該基部131突出並供該氣體源11安裝的連接管部134,該基部131具有一個軸向並與該槽道133連通的腔室135。該充氣接頭1還包含一個藉一支插銷14可樞擺的安裝在該基座13的該槽道133內的突輪桿15、一個夾持裝置16,以及一個將該夾持裝置16安裝在該腔室135內的端蓋17。
該突輪桿15具有一個供該插銷14穿過的控制頭151,以及一個突伸出該槽道133的把手部152,該控制頭151具有一個第一抵面153,以及一個與該第一抵面153垂直的第二抵面154,該第一抵面153至該插銷14之中心的垂直距離小於該第二抵面154至該中心的垂直距離。該夾持裝置16具有一個與該突輪桿15的該控制頭151抵接的柱塞161、一個與該柱塞161上下間隔且受壓變形的夾環162,以及一個頂撐在該柱塞161及該夾環162之間的連動環163。
當該充氣接頭1位在圖2所示的一個預備位置時,該突輪桿15的該第一抵面153與該夾持裝置16相靠接,此時,該氣門嘴12可以依序穿過該端蓋17、該夾環162及該連動環163。當使用者以該插銷14為支點轉動該突輪桿15,並使得該第二抵面154頂抵在該柱塞161的頂面時,由於該第二抵面154與該插銷14之中心的垂直距離,大於該第一抵面153與該插銷14之中心的垂直距離,因此,該柱塞161將透過該連動環163壓抵該夾環162往內變形以夾持該氣門嘴12,此時該充氣接頭1將轉換到圖3所示的一個充氣位置,並可進行充氣。充氣完成後,反向扳動該突輪桿15,該充氣接頭1就可和該氣門閥12分開。
前述發明專利雖然可以達到預期的創作目的,但是該充氣接頭1不僅構件多,在轉換位置的過程中需要帶動該突輪桿15樞擺,由於該突輪桿15的該第一抵面153及該第二抵面154至該插銷14之中心的距離不同,因此,在轉換位置時,實際上是夾壓該夾環162變胖變短,這種操作方式不僅操作時阻力大,也需要一手扶持該基座13、一手扳動該突輪桿15,故前述發明專利在操作時阻力大、操作也不太方便。
本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充氣接頭。
本新型的充氣接頭用於連接一個氣體源及一個氣門嘴,並包含:一個充氣殼體、一個束持件,以及一個控制機構。該充氣殼體具有一個供該氣體源安裝的殼體部、一個由該殼體部界定而成的通氣道,以及一個壓靠壁,該通氣道具有一個組裝室,該壓靠壁具有一個讓該氣門嘴伸入該組裝室的組裝孔。該束持件位於該充氣殼體的該組裝室內,並具有一個讓該氣門嘴穿過的束持孔。該控制機構具有一個可移動的安裝在該充氣殼體的該組裝室內的控制閥、一個將該控制閥往該壓靠壁的方向推並共同夾壓該束持件的彈性件,以及一個可樞擺的安裝在該殼體部上並克服該彈性件的彈力帶動該控制閥遠離該壓靠壁的控制把手。
當該充氣接頭位在一個常態位置時,該束持件被夾壓在該壓靠壁及該控制閥之間;當該控制把手樞擺並帶動該控制閥克服該彈性件的彈力遠離該壓靠壁時,該充氣接頭將轉換到一個組裝位置。
本新型的功效在於:前述結構除了構件少、操作省力之外,還適合單手操作,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4、5、6,本新型充氣接頭的一個第一實施例亦用於連接一個氣體源20,以及一個氣門嘴21,該氣體源20的形式並無特別的限制,可為電動或手動的打氣機或打氣設備,圖4只示意一條用來輸送氣體的管體,而該氣門嘴21的形式亦無特別的限制,本實施例示意一種法式氣門嘴(presta valve),由於本新型的改良與該氣門嘴21的結構無關,不再詳述。該充氣接頭包含:一個供該氣體源20搭接的充氣殼體3、一個安裝在該充氣殼體3內部的束持件4,以及一個可帶動該束持件4在一個放鬆位置及一個夾壓變形位置間轉換的控制機構5。
該充氣殼體3包括一個可供握拿的基座30,以及一個螺裝在該基座30前端的端蓋31,該基座30具有一個供該氣體源20搭接的殼體部33,以及一個由該殼體部33界定而成的通氣道34。該殼體部33具有一個中空並沿著一個第一方向35延伸的第一圍壁331、一個與該第一圍壁331一體連接且沿著一個第二方向36延伸的第二圍壁332、一個自該第二圍壁332突出並鄰近該第一圍壁331的樞軸安裝塊333,以及一個與該第一圍壁331垂直連接的擋壁334,該擋壁334具有一個沿著該第一方向35設置的穿孔335,所述第一方向35與該第二方向36垂直,但在實施時,不以垂直為必要。而該端蓋31具有一個與該擋壁334平行間隔的壓靠壁311,以及一個由該壓靠壁311外周往該第一圍壁331延伸且相螺接的螺接壁312,該壓靠壁311具有一個組裝孔313。
而該通氣道34具有一個對應該第一圍壁331並介於該壓靠壁311及該擋壁334之間的組裝室341,以及一個大致對應該第二圍壁332的進氣室342,該進氣室342具有一個孔徑縮小並與該組裝室341連通的第一連通口343,以及一個鄰近該氣體源20的第二連通口344。又該基座30還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圍壁331界定而成且開口朝後並朝下的容納槽37。就本新型的目的而言,該充氣殼體3的結構並不以由該基座30及該端蓋31組合為限,例如該充氣殼體3也可以由兩個殼座左右對接而成。
該束持件4是設於該充氣殼體3的該組裝室341內,其形式並無特別的限制,可如實施例所示的中空環狀,亦可為類似套筒的形式,本實施例,該束持件4為可受壓變形的彈性材料製成,並具有一個對應該壓靠壁311的該組裝孔313的束持孔41。
該控制機構5具有一個可移動的安裝在該充氣殼體3內的控制閥51、兩個沿著該第一方向35間隔的套裝在該控制閥51外部的防漏環52、一個將該控制閥51往該壓靠壁311的方向壓靠以夾壓該束持件4的彈性件53、一個與該控制閥51連動的控制把手54,以及一個將該控制把手54可樞擺的安裝在該充氣殼體3的該樞軸安裝塊333處的樞軸55。
該控制閥51具有一個位於該基座30之該組裝室341內的壓控部511,以及一個穿過該穿孔335並與該控制把手54連動的連桿部512,該壓控部511具有一個供所述防漏環52套裝的閥環壁513、一個連接該閥環壁513及該連桿部512的閥底壁514,以及一個由該閥環壁513及該閥底壁514共同界定而成且開口朝向該壓靠壁311的充氣通道515,該閥環壁513具有一個介於該等防漏環52之間且對應該第一連通口343的環槽516、至少一個連通該環槽516及該充氣通道515的通氣孔517,以及一個朝向該壓靠壁311並用來收納該束持件4的斜擴槽518。該連桿部512具有一個對應該容納槽37的突擴端519。
該彈性件53穿設在該控制閥51的該連桿部512上,並介於該閥底壁514及該擋壁334之間,用於將該控制閥51往該壓靠壁311的方向推送,同時和該壓靠壁311共同夾持該束持件4,使該束持件4維持在該夾壓變形位置。而該控制把手54具有一個板體部541,以及至少一個由該板體部541往該樞軸安裝塊333突出的樞接部542,該板體部541具有一個伸入該容納槽37並與該連桿部512的該突擴端519扣合的扣槽543,以及一個與該扣槽543分別位於該樞軸55相反端的壓控端544。
參閱圖4、6、7,本實施例該充氣接頭位在圖6所示的一個常態位置時,受到該彈性件53的頂撐,該控制閥51往該充氣殼體3的該壓靠壁311靠近,並共同夾壓該束持件4,此時,該束持件4位在該夾壓變形位置,由於受到壓迫,在該常態位置時,該束持件4的該束持孔41的孔徑會縮小,而該氣門嘴21無法在此位置時插入該充氣接頭的內部。
當使用者握拿該充氣接頭,並克服該彈性件53的彈力帶動該控制把手54以該樞軸55為支點樞擺時,即可帶動該充氣接頭由該常態位置轉換到圖7所示的一個組裝位置,此時,該控制把手54將帶動該控制閥51往遠離該壓靠壁311的一側位移,該束持件4也會因位該控制閥51的移位,不再被夾壓,同時藉著本身的彈力復位,讓該束持件4的該束持孔41復位擴大。這時候,該氣門嘴21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35先通過該組裝孔313後,穿套過該束持件4的該束持孔41,最後伸入該控制閥51的該充氣通道515內。
當帶動該控制把手54樞轉的作用力解除時,原本被壓縮的該彈性件53就會釋出彈力,並且將該控制閥51往該壓靠壁311推送,最後與該壓靠壁311共同夾壓該束持件4,並轉換到圖6的該常態位置。此時,該氣門嘴21將受到該束持件4夾持,當氣體由該氣體源20進入該進氣室342後,即可經由該第一連通口343、該環槽516、該通氣孔517進入該控制閥511的該充氣通道515內,最後進入該氣門嘴21內。欲拔出該氣門嘴21時,只要克服該彈性件53的彈力握壓該控制把手54使其樞擺,即可帶動該控制閥51遠離該壓靠壁311,以輕鬆的拔下該氣門嘴21。
參閱圖8、9,本新型充氣接頭的一個第二實施例亦可供該氣體源20及該氣門嘴21安裝,該氣門嘴21是一種美式氣門嘴(Schrader valve),並具有一個可被內推以打開氣體流道的氣芯211,而該充氣接頭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類似,不同之處在於:該充氣接頭還包含一個安裝在該控制閥51的該充氣通道515內的頂芯件6,所述頂芯件6可以頂推該氣芯211內縮,以打開氣體流道。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新型該充氣接頭的結構不僅新穎,在操作時只要單手且輕鬆的握壓該控制把手54,即可克服該彈性件53的彈力樞擺,並帶動該控制閥51遠離該壓靠壁311,同時停止壓靠該束持件4,方便將該氣門嘴21插入該控制閥51的該充氣通道515,當握壓的力量解除時,該控制閥51將因為該彈性件53的作用自動的移近該壓靠壁311,並夾壓該束持件4且扣緊該氣門嘴21。前述結構不僅構件少,在操作時只要單手即可克服該彈性件53的彈力,並且輕鬆的安裝該氣門嘴21,在外力解除時,可以自動的夾住該氣門嘴21,故本新型不僅操作阻力低,亦具有單手操控方便的功效。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0‧‧‧氣體源
21‧‧‧氣門嘴
211‧‧‧氣芯
3‧‧‧充氣殼體
30‧‧‧基座
31‧‧‧端蓋
311‧‧‧壓靠壁
312‧‧‧螺接壁
313‧‧‧組裝孔
33‧‧‧殼體部
331‧‧‧第一圍壁
332‧‧‧第二圍壁
333‧‧‧樞軸安裝塊
334‧‧‧擋壁
335‧‧‧穿孔
34‧‧‧通氣道
341‧‧‧組裝室
342‧‧‧進氣室
343‧‧‧第一連通口
344‧‧‧第二連通口
35‧‧‧第一方向
36‧‧‧第二方向
37‧‧‧容納槽
4‧‧‧束持件
41‧‧‧束持孔
5‧‧‧控制機構
51‧‧‧控制閥
511‧‧‧壓控部
512‧‧‧連桿部
513‧‧‧閥環壁
514‧‧‧閥底壁
515‧‧‧充氣通道
516‧‧‧環槽
517‧‧‧通氣孔
518‧‧‧斜擴槽
519‧‧‧突擴端
52‧‧‧防漏環
53‧‧‧彈性件
54‧‧‧控制把手
541‧‧‧板體部
542‧‧‧樞接部
543‧‧‧扣槽
544‧‧‧壓控端
55‧‧‧樞軸
6‧‧‧頂芯件
本新型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US5,762,095發明專利的一個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之發明專利的一個剖視示意圖,該發明專利位在一個預備位置; 圖3是一個類似圖2的視圖,該發明專利位在一個充氣位置; 圖4是本新型充氣接頭的一個第一實施例的一個側視示意圖,說明該充氣接頭與一個氣體源及一個氣門嘴的相對關係,圖中實線示意該充氣接頭位在一個常態位置,假想線示意該充氣接頭位在一個組裝位置;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分解圖; 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個剖視示意圖,該充氣接頭位在該常態位置; 圖7是一個類似圖6的視圖,該充氣接頭位在該組裝位置; 圖8是本新型充氣接頭的一個第二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分解圖;及 圖9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個剖視示意圖,亦說明該充氣接頭與該氣體源及該氣門嘴的相對關係。
20‧‧‧氣體源
21‧‧‧氣門嘴
3‧‧‧充氣殼體
30‧‧‧基座
31‧‧‧端蓋
311‧‧‧壓靠壁
312‧‧‧螺接壁
313‧‧‧組裝孔
37‧‧‧容納槽
4‧‧‧束持件
5‧‧‧控制機構
51‧‧‧控制閥
511‧‧‧壓控部
512‧‧‧連桿部
513‧‧‧閥環壁
514‧‧‧閥底壁
33‧‧‧殼體部
331‧‧‧第一圍壁
332‧‧‧第二圍壁
333‧‧‧樞軸安裝塊
334‧‧‧擋壁
335‧‧‧穿孔
34‧‧‧通氣道
341‧‧‧組裝室
342‧‧‧進氣室
343‧‧‧第一連通口
344‧‧‧第二連通口
35‧‧‧第一方向
36‧‧‧第二方向
515‧‧‧充氣通道
516‧‧‧環槽
517‧‧‧通氣孔
518‧‧‧斜擴槽
519‧‧‧突擴端
52‧‧‧防漏環
53‧‧‧彈性件
54‧‧‧控制把手
541‧‧‧板體部
542‧‧‧樞接部
543‧‧‧扣槽
544‧‧‧壓控端
55‧‧‧樞軸

Claims (10)

  1. 一種充氣接頭,用於連接一個氣體源及一個氣門嘴,並包含: 一個充氣殼體,具有一個供該氣體源安裝的殼體部、一個由該殼體部界定而成的通氣道,以及一個壓靠壁,該通氣道具有一個組裝室,該壓靠壁具有一個讓該氣門嘴伸入該組裝室的組裝孔; 一個束持件,位於該充氣殼體的該組裝室內,並具有一個讓該氣門嘴穿過的束持孔;及 一個控制機構,具有一個可移動的安裝在該充氣殼體的該組裝室內的控制閥、一個將該控制閥往該壓靠壁的方向推以夾緊該束持件的彈性件,以及一個可樞擺的安裝在該殼體部上並克服該彈性件的彈力帶動該控制閥遠離該壓靠壁的控制把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充氣殼體包括一個具有該殼體部及該通氣道的基座,以及一個與該基座結合並具有該壓靠壁的端蓋,該殼體部具有一個中空並沿著一個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圍壁,以及一個與該壓靠壁間隔並與該第一圍壁連接的擋壁,該組裝室對應該第一圍壁,並介於該擋壁及該壓靠壁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基座的該殼體部還具有一個與該第一圍壁連接並沿著一個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圍壁,該通氣道還具有一個對應該第二圍壁的進氣室,該進氣室具有一個與該組裝室連通的第一連通口,以及一個鄰近該氣體源的第二連通口,而該氣體源搭接在該第二圍壁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垂直。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控制閥具有一個可沿著該第一方向移動的安裝在該組裝室內的壓控部,該壓控部具有一個可供該氣門嘴伸入的充氣通道、一個與該第一連通口連通的環槽,以及一個連通該充氣通道及該環槽的通氣孔,又該控制機構還具有兩個套裝在該壓控部上並位於該環槽相反側的防漏環。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控制閥還具有一個與該壓控部連接並穿出該擋壁的連桿部,而該控制把手具有一個板體部,以及至少一個樞接部,該控制機構還具有一支將該至少一個樞接部可樞擺的安裝在該基座上的樞軸,該板體部具有一個供該連桿部扣接的扣槽,以及一個與該扣槽分別位於該樞軸相反端的壓控端。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控制閥的該壓控部還具有一個圍繞該充氣通道的閥環壁,以及一個與該閥環壁連接並鄰近該擋壁的閥底壁,該彈性件頂撐在該閥底壁及該擋壁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控制閥的該閥環壁具有一個朝向該壓靠壁並用來收納該束持件的斜擴槽。
  9. 如請求項5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接頭,該氣門嘴具有一個可被內推的氣芯,而該充氣接頭還包含一個安裝在該控制閥的該充氣通道內並用來頂推該氣芯的頂芯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氣接頭,其中,該控制閥具有一個與該通氣道連通並供該氣門嘴伸入充氣的充氣通道。
TW106213537U 2017-09-12 2017-09-12 充氣接頭 TWM555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537U TWM555435U (zh) 2017-09-12 2017-09-12 充氣接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537U TWM555435U (zh) 2017-09-12 2017-09-12 充氣接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5435U true TWM555435U (zh) 2018-02-11

Family

ID=6201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3537U TWM555435U (zh) 2017-09-12 2017-09-12 充氣接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54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317B (zh) * 2017-09-12 2018-08-1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nflatable joi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317B (zh) * 2017-09-12 2018-08-1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nflatable joi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7319B1 (en) Pump head
US9249914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a Schrader (American) valve/Presta (French) valve
JPH09280173A (ja) ポンプコネクタ装置
US7571500B2 (en) Inflating/deflating device for an inflatable air mattress
US7562671B2 (en) Auto-switching valve connector for air pump
US8539971B2 (en) Air passageway switchable pump head for air pump
CN112983782B (zh) 多阀泵头
US10690279B2 (en) Valve connector
US9309980B2 (en) Bike tire pump chuck
CN109555927B (zh) 充气接头
TWM555435U (zh) 充氣接頭
TWI632317B (zh) Inflatable joint
TWI695946B (zh) 用於氣瓶上的充氣接頭
CN218239174U (zh) 气密检测装置和气密检测系统
TW201445067A (zh) 夾固式充氣接頭
TWM555436U (zh) 旋入式氣嘴接頭
TWM528393U (zh) 旋固式美法氣嘴通用接頭
TWM523796U (zh) 美法氣嘴通用接頭
TWI588369B (zh) 腳踏車輪胎泵夾頭
TW201730468A (zh) 旋固式美法氣嘴通用接頭
TWI630318B (zh) Bicycle tire pump chuck with inflatable indicator
TWI833636B (zh) 可適用不同氣嘴之打氣筒接頭
JP3197030U (ja) 水平式回動の両用給気口金
TWI534346B (zh) No wrench of the gas cylinder mouth
US11781539B2 (en) Hand grip mechanism, drive mechanism, and air p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