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7866U -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7866U
TWM567866U TW107207956U TW107207956U TWM567866U TW M567866 U TWM567866 U TW M567866U TW 107207956 U TW107207956 U TW 107207956U TW 107207956 U TW107207956 U TW 107207956U TW M567866 U TWM567866 U TW M5678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seat
counter
rod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7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志鋒
呂昇峰
林佳弘
Original Assignee
長發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志鋒
呂昇峰
林佳弘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長發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志鋒, 呂昇峰, 林佳弘 filed Critical 長發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7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7866U/zh
Publication of TWM567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7866U/zh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種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包括底座、滑桿組、衝擊組、拉動組、夾具組與控制單元。透過操控控制單元驅使拉動組的吊座移動至夾抵位置並位於衝擊組的上方位置,且控制單元驅使拉動組完成其與衝擊組的結合。再操控控制單元使拉動組連同衝擊組沿著滑桿朝上桿座方向位移,直到釋放位置並靠近上桿座方向。如此即可執行後續的落重衝擊測試程序。據以構成由上而下落重的方式對待測物進行衝擊實驗。

Description

落重式衝擊實驗機
本創作是關於衝擊實驗機,特別是指由上往下落重方式衝擊待測物之型態者,並加以感測紀錄衝擊實驗的參數與數據結果。
針對材料進行物理性質的特性實驗,有助於工廠生產並監控材料特性,以符合所需生產規範,維持生產出來的品質,以免後續大量生產後的材料有瑕疵,且適時檢測可以降低生產瑕疵的機率,更成為元件設計時的參考依據。
材料實驗對於材料來說可以藉由實驗過程與紀錄,來判斷材料的製作條件、加工參數,有助於研發者與相關業者研究並開發出新材料。常見的材料實驗有硬度試驗、疲勞試驗、拉伸試驗、衝擊試驗等,各種試驗項目則因檢測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衝擊試驗則是相當常見的一種材料檢測實驗,主要用來測量材料所能吸收衝擊能力,加以瞭解材料的韌性。
目前已知公開的衝擊相關專利例如有台灣發明專利第I418773號之衝擊測試裝置、台灣新型專利第M463841號之落下試驗機、台灣新型專利第M391096號之落球衝擊試驗裝置、台灣發 明專利第I311641號之掉落測試系統及方法、台灣新型專利第M287432號之落下試驗機。
本創作提供一種新型態的衝擊實驗機,並採用由上而下落重的方式對待測物進行衝擊實驗,取得實驗感測、紀錄相關的參數與數據者。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與功效提供一種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包括一底座、一滑桿組、一衝擊組、一拉動組、一夾具組與一控制單元,其中:該底座具有一安裝面,該底座內配置有感測該安裝面之複數衝擊感測器,且該複數衝擊感測器與該控制單元訊號連接;該滑桿組包括有一下桿座、一下桿座彼此呈相對位置排列,以及複數滑桿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下桿座與該下桿座,並以該下桿座固定於該底座的安裝面,以致該滑桿組位於該安裝面並向上延伸型態,且該上桿座與該下桿座之間的間隔形成一運作空間;該夾具組用以承載一待測物並配置於該運作空間內一衝擊位置且固定於該下桿座上;該衝擊組包括有一衝擊座、複數衝頭,該衝擊座沿著該複數滑桿滑設且位在該運作空間內朝該上桿座與該下桿座方向位移,由該複數衝頭其中一者安裝於該衝擊座下端位置之一安裝頭並朝向該夾具組方向,而該衝擊組上端具有一承載面,且該承載面設有向上延伸並朝向該上桿座方向之一長桿,並於該長桿的外表面環設有間隔排列之複數外環槽;該拉動組包括有一吊座,該吊座具有一穿透孔以供該長桿具有外環槽的 部份穿設,又該吊座內於設有一插銷板組,另以一傳動機構配置於該下桿座與該下桿座並與該控制單元訊號連接,該控制單元驅使該傳動機構帶動該吊座於一夾抵位置並位於該衝擊座的上方位置,且該控制單元驅使該插銷板組朝該長桿的該複數外環槽移動並相互卡抵為一鎖定狀態,該控制單元驅使該傳動機構帶動該吊座於該夾抵位置沿著該複數滑桿朝該上桿座方向位移,一直到該運作空間內的一釋放位置並靠近該上桿座方向;而由該控制單元驅使該插銷板組移動脫離該長桿的該複數外環槽成為一釋放狀態,以致該衝擊座由該運作空間內的該釋放位置沿該複數滑桿朝向該夾具組方向以重力落下,並以該複數衝頭其中一者碰撞於該夾具組的待測物之該衝擊位置。
1‧‧‧落重式衝擊實驗機
10‧‧‧傳動機構
11‧‧‧螺桿
12‧‧‧驅動馬達
100‧‧‧防護圍籬
101‧‧‧固定板
102‧‧‧定位缺口
2‧‧‧底座
21‧‧‧安裝面
22‧‧‧內置槽
3‧‧‧滑桿組
31‧‧‧上桿座
32‧‧‧下桿座
321‧‧‧定滑輪
33‧‧‧滑桿
34‧‧‧運作空間
35‧‧‧側桿
36‧‧‧擋套拉板
361‧‧‧軸轉部
362‧‧‧擋板
363‧‧‧轉柄
4‧‧‧衝擊組
41‧‧‧衝擊座
410‧‧‧衝擊線性軸承
411‧‧‧承載面
412‧‧‧長桿
4121‧‧‧外環槽
4122‧‧‧靠內段
4123‧‧‧靠外段
4124‧‧‧連接段
413‧‧‧外缺口
42‧‧‧衝頭
43‧‧‧安裝頭
44‧‧‧衝擊配重板
441‧‧‧長槽
442‧‧‧窄槽段
443‧‧‧寬槽段
444‧‧‧穿槽
45‧‧‧螺紋穿桿
46‧‧‧螺帽
47‧‧‧限位板
5‧‧‧拉動組
51‧‧‧吊座
510‧‧‧拉動線性軸承
511‧‧‧穿透孔
52‧‧‧插銷板組
521‧‧‧電磁單元
522‧‧‧驅動桿
523‧‧‧插銷疊板
524‧‧‧插銷彈簧
525‧‧‧卡肋
6‧‧‧夾具組
60‧‧‧六角工具
61‧‧‧上頂座
62‧‧‧下底座
63‧‧‧平台
64‧‧‧延伸桿
65‧‧‧串接柱
66‧‧‧穿刺管
661‧‧‧管身部
662‧‧‧平板部
663‧‧‧穿孔
67‧‧‧壓板
671‧‧‧貫孔
68‧‧‧固定桿
7‧‧‧控制單元
8‧‧‧反荷組
81‧‧‧反荷滑軌
811‧‧‧反荷緩衝棒
812‧‧‧反荷底彈簧
82‧‧‧反荷容器
821‧‧‧反荷容置槽
8211‧‧‧寬槽口段
8212‧‧‧窄槽口段
822‧‧‧反荷頂板
823‧‧‧反荷線性軸承
824‧‧‧防晃索
83‧‧‧反荷索
831‧‧‧反荷柄
84‧‧‧反荷配重塊
841‧‧‧滑軌閃避槽
842‧‧‧配重塊提把
9‧‧‧衝擊緩衝組
900‧‧‧凹陷感測組
901‧‧‧凹陷感測座
902‧‧‧凹陷緩衝頭
903‧‧‧電阻尺
904‧‧‧距離刻度
91‧‧‧第一衝擊緩衝座
911‧‧‧衝擊緩衝棒
92‧‧‧第二衝擊緩衝座
921‧‧‧衝擊緩衝棒
A‧‧‧待測物
第一圖係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前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拉動組往衝擊組移動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拉動組往與衝擊組進行鎖定前示意圖。
第四a圖係本創作拉動組上視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創作拉動組與衝擊組呈鎖定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拉動組往與衝擊組一同移動並受檔套拉板呈擋止位置,並進行安裝衝頭於衝擊組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拉動組與衝擊組移動至釋放位置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衝擊組從拉動組以及釋放位置脫離自行以重力落下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衝擊組的衝頭衝擊待測物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反荷柄倒扣於衝擊座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反荷配重塊預進行安裝於反荷容器內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反荷配重塊疊置於反荷容器內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反荷組配置於落重式衝擊實驗機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反荷組配合衝擊組移動至釋放位置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反荷組配合衝擊組往衝擊位置移動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本創作衝擊配重板安裝於長桿與螺紋穿桿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本創作衝擊配重板疊置於承載面示意圖。
第十七圖係本創作適用凹形衝擊型態夾具組立體示意圖。
第十八圖係本創作拆卸部份串接柱之夾具組立體示意圖。
第十九圖係本創作適用穿刺衝擊型態夾具組部份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二十圖係本創作適用穿刺衝擊型態夾具組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二十一圖係本創作衝擊組的衝頭穿刺衝擊待測物示意圖。
第二十二圖係本創作衝擊緩衝組安裝於下桿座立體示意圖。
第二十三圖係本創作多種型式衝頭立體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至三圖所示,圖中顯示本創作一種落重式衝擊實驗機1,其包括一底座2、一滑桿組3、一衝擊組4、一拉動組5、一夾具組6與一控制單元7。
該底座2具有一安裝面21,該底座2內配置有感測該安裝面21之複數衝擊感測器(圖中未示),且該複數衝擊感測器(圖中未示)與該控制單元7訊號連接。另外,該底座2的周側向內設置有一內置槽22。圖中所示底座2的內置槽22係採用多層間隔型態。
該滑桿組3包括有一下桿座31、一上桿座32彼此呈相對位置排列,以及複數滑桿33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下桿座31與該上桿座32,並以該下桿座31固定於該底座2的安裝面21,以致該滑桿組3位於該安裝面21並向上延伸型態,且該上桿座32與該下桿座31之間的間隔形成一運作空間34。
該夾具組6用以承載一待測物A並配置於該運作空間34內一衝擊位置且固定於該下桿座31上。
該衝擊組4包括有一衝擊座41、複數衝頭42,該衝擊座41沿著該複數滑桿33滑設且位在該運作空間34內朝該上桿座32與該下桿座31方向位移,由該複數衝頭42其中一者安裝於該衝擊座41下端位置之一安裝頭43並朝向該夾具組6方向,而該衝擊組4上端具有一承載面411,且該承載面411設有向上延伸並朝向該上桿座32方向之一長桿412,並於該長桿412的外表面環設有間隔排列之複數外環槽4121。
該拉動組5包括有一吊座51,該吊座51具有一穿透孔511以供該長桿412具有外環槽4121的部份穿設,又該吊座51內於設有一插銷板組52,另以一傳動機構10配置於該上桿座32與該下 桿座31並與該控制單元7訊號連接,該控制單元7驅使該傳動機構10帶動該吊座51於一夾抵位置並位於該衝擊座41的上方位置,且該控制單元7驅使該插銷板組52朝該長桿412的該複數外環槽4121移動並相互卡抵為一鎖定狀態,該控制單元7驅使該傳動機構10帶動該吊座51於該夾抵位置沿著該複數滑桿33朝該上桿座32方向位移,一直到該運作空間34內的一釋放位置並靠近該上桿座32方向。
而由該控制單元7驅使該插銷板組52脫離該長桿412的該複數外環槽4121成為一釋放狀態,以致該衝擊座41由該運作空間34內的該釋放位置沿該複數滑桿33朝向該夾具組6方向以重力落下,並以該複數衝頭42其中一者碰撞於該夾具組6的待測物A之該衝擊位置。
關於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1使用操作方式,請配合參閱第三圖至第八圖,主要是透過操控該控制單元7驅使該傳動機構10帶動該吊座51移動至夾抵位置並位於該衝擊座41的上方位置,且該控制單元7驅使該插銷板組52朝該長桿412的該複數外環槽4121移動並相互卡抵為鎖定狀態,如此初步完成拉動組5與衝擊組4的結合。再操控該控制單元7驅使傳動機構10帶動該吊座51連同該衝擊座41沿著該複數滑桿33朝該上桿座32方向位移,直到該運作空間34內的釋放位置並靠近該上桿座32方向。如此即可執行後續的落重衝擊測試程序。前述衝擊位置以及釋放位置至該夾具組6上的待測物A高度距離可以經由該控制單元7設定,另外,亦可由該控制單元7設定該夾抵位置。
該滑桿組3包括有一側桿35,該側桿35的兩端分別固定於該下桿座31與該上桿座32,且該控制單元7配置於該側桿35的外表面,另以一擋套拉板36的一軸轉部361樞設於該側桿35,且該擋套拉板36的軸轉部361周側分別延伸有一擋板362與一轉柄363,以手動驅動該轉柄363以致該擋板362由位於該運作空間34外的一自由位置移動至位於該運作空間34內並抵頂於該衝擊座41的下端表面形成一擋止位置。如圖式第四圖所示,可於此狀態下進行選擇衝頭42的型式,並將衝頭42的一端安裝該衝擊座41下端位置的安裝頭43,本創作的衝頭42型式亦提供有圓形、半圓形、長方形、子彈型、針形之衝頭42,如圖式第二十三圖所示。
該傳動機構10包括有一螺桿11與一驅動馬達12,該驅動馬達12係受該控制單元7訊號驅使運作與關閉進而帶動該螺桿11轉動與停止轉動,且該螺桿11的轉動係帶動該拉動組5的吊座51移動至該釋放位置與該夾抵位置。
該衝擊座41的該長桿412包括有一靠內段4122、一靠外段4123,以及連接該靠內段4122與該靠外段4123之一連接段4124,如第十五圖與第十六圖所示,其中該連接段4124外徑小於該靠內段4122與該靠外段4123的外徑,且該複數外環槽4121間隔設置於該靠外段4123,而該靠內段4122係較該連接段4124與該靠外段4123靠近該衝擊座41的承載面411位置。該衝擊組4進一步包括有複數衝擊配重板44係疊置於該承載面411,且該複數衝擊配重板44由其外周側向內設有一長槽441,且該長槽441包括有一窄槽 段442與一寬槽段443,該複數衝擊配重板44以該長槽441的該窄槽段442穿越該連接段4124後,以該寬槽段443的內表面套設於該靠內段4122外表面;該複數衝擊配重板44設有相同於該長槽441延伸方向之複數穿槽444,且該穿槽444係穿越該承載面411向上延伸之複數螺紋穿桿45複數螺紋穿桿45,另由複數螺帽46分別螺合於該該複數螺紋穿桿45,且該複數螺帽46係壓抵於疊置之該複數衝擊配重板44的最上層表面,另以一限位板47固定於該複數螺紋穿桿45的末端限制該複數衝擊配重板44從該複數螺紋穿桿45脫離。該複數衝擊配重板44未使用時可收納於該內置槽22。
前述該衝擊座41的重量為8公斤,而該衝擊配重板44每一片的重量為1公斤,大致可放26片的衝擊配重板44於該承載面411,因此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1最多可適用達34公斤。而如果要實驗測試落重8公斤以下的型態時需要配合下列一反荷組8的配置。
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1進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組8,請配合參閱圖式第九圖至第十四圖所示,且該反荷組8包括有一反荷滑軌81與一反荷容器82。該反荷滑軌81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下桿座31與該上桿座32,該反荷容器82係穿設該反荷滑軌81且沿該反荷滑軌81軸向移動於該運作空間34內朝該下桿座31與該上桿座32方向,且該反荷容器82組配有一反荷索83的一端,且該反荷索83的另一端係組設有一反荷柄831,且該反荷索83係沿該反荷滑軌81延伸至該上桿座32,並繞設於該上桿座32的下端間隔排列 二定滑輪321後沿其中一該複數滑桿33朝向該衝擊座41,而由該反荷柄831倒扣於該衝擊座41周側位置;前述該反荷容器82的一側向內設有一反荷容置槽821,另有複數反荷配重塊84可選擇數量放置於該反荷容置槽821,且該複數反荷配重塊84於相反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滑軌閃避槽841與一配重塊提把842,該滑軌閃避槽841係穿設該反荷滑軌81外周側,而該配重塊提把842外露於該反荷容置槽821槽口外側。該反荷容器82的重量為2.5公斤,而每一個反荷配重塊84為0.5公斤,最多可放十片反荷配種塊84於該反荷容器82的反荷容置槽821槽內,因此該反荷容器82加上前述反荷配重塊84總重可達7.5公斤(反荷重量),如此將衝擊座41的重量(8公斤)減掉反荷重量7.5公斤,即可測得的是以0.5公斤進行落重衝擊試驗,如此可以透過反荷重量的調整(增減反荷配重塊84數量),進一步調整出需求重量的落重衝擊。
另外,該反荷容置槽821的槽底面係朝向該下桿座31的方向,且該反荷容置槽821的槽底面係由槽口向內方向並朝該下桿座31方向傾斜,以致該複數該反荷配重塊84成傾斜疊置於該反荷容置槽821的槽底面;該反荷容置槽821槽口係包括有一寬槽口段8211與一窄槽口段8212,該複數反荷配重塊84係經該寬槽口段8211穿入該反荷容置槽821內,而受該窄槽口段8212之限制防止該反荷配重塊84意外脫離出該反荷容置槽821;前述該反荷配重塊84未使用時可收納於該底座2的內置槽22。
前述該反荷容器82包括有一反荷頂板822,該反荷滑 軌81設有複數反荷緩衝棒811且靠近該上桿座32並朝向該下桿座31方向延伸,該複數反荷緩衝棒811用以彈抵該反荷頂板822限制該反荷容器82沿該反荷滑軌81朝向該上桿座32的意外撞擊;該反荷滑軌81套設有一反荷底彈簧812並靠近該下桿座31位置,且該反荷底彈簧812用以彈抵限制該反荷容器沿該反荷滑軌81朝向該下桿座31的意外撞擊。
前述該反荷容器82進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線性軸承823並套設於該反荷滑軌81;前述該反荷線性軸承823位於該反荷頂板822與該反荷容置槽821之間的位置;進一步包括有一防晃索824係穿設該反荷容器82,且該防晃索824的兩端係固定於該下桿座31與該上桿座32,且該防晃索824係與該反荷滑軌81呈平行狀態,如此透過防晃索824穿設該反荷容器82,限制反荷容器82沿反荷滑軌81滑移發生晃動現象。
如第五圖所示,進一步包括有一防護圍籬100,該防護圍籬100組配於該上桿座32與該下桿座31的周側且圍繞於該運作空間34;該防護圍籬100的內側設有一固定板101,該固定板101係供該反荷柄831倒扣定位以停止使用該反荷組8。
請配合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十二圖所示,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1進一步包括有一衝擊緩衝組9,包括有一第一衝擊緩衝座91與一第二衝擊緩衝座92,且該第一衝擊緩衝座91與第二衝擊緩衝座92組設於該下桿座31的上表面並位於該運作空間34內,且該第一衝擊緩衝座91與該第二衝擊緩衝座92分別設有朝向 該衝擊座41方向延伸之複數衝擊緩衝棒911、921,用以彈抵限制該衝擊座41下端位置避免該衝擊座41沿該滑桿33朝向該下桿座31的意外撞擊。進一步包括有一凹陷感測組900並配置於前述該第二衝擊緩衝座92,該凹陷感測組900包括有一凹陷感測座901、一凹陷緩衝頭902、一電阻尺903以及一距離刻度904,該距離刻度904配置於該凹陷感測座901外周側,且其用以提供該電阻尺903安裝於該凹陷感測座901可被調整朝該上桿座32與該下桿座31位移量,而該凹陷緩衝頭902組配於該電阻尺903並受該衝擊座41於該衝擊位置時作用,以致該電阻尺903的感測位離量訊號傳遞至該控制單元7,據以測得待測物A受到落重的衝頭42撞擊的凹陷深度尺寸。
本創作落重式衝擊實驗機1可應於兩種測試型態的待測物A,第一種為凹陷型態如前述實施例說明,而第二種為穿刺型態,並於下列分別說明因應這兩種型態測試所需要使用的夾具組6型態,而且該夾具組6未使用部份可收納於該底座2的該內置槽22內。
凹陷型態夾具組6包括有一上頂座61、一下底座62、一平台63、複數延伸桿64以及複數串接柱65,如第十七圖與第十八圖所示,該複數串接柱65係彼此可頭尾相接型態而組合於該上頂座61與該下底座62之間並位於該上頂座61與該下底座62的中央位置,而該平台63係固定於該上頂座61的上表面,且該平台63的上表面係承載該待測物A進行凹陷型態之衝擊測試,該複數延伸桿 64的一端係固定於該下桿座31,該複數延伸桿64的另一端則穿設該下底座62、該上頂座61並穿出該平台63的上表面,且該複數延伸桿64係分佈於該下底座62、該上頂座61與該平台63的角落位置。
而穿刺型態的該夾具組6包括有一上頂座61、一下底座62、一平台63、複數延伸桿64、複數串接柱65、一穿刺管66、一壓板67,如第十九圖至第二十一圖所示,該複數串接柱65係彼此可頭尾相接型態,另以六角工具拆裝串接柱65,選擇適當數量的串接柱65組合於該上頂座61與該下底座62之間並位於該上頂座61與下底座62的中央位置,藉以調整下底座62與上頂座61(平台63)的高度距離,而該平台63係固定於該上頂座61的上表面,該穿刺管66包括有一管身部661與該管身部661一端相連之一平板部662,另有一穿孔663貫穿該管身部661與該平板部662,該管身部661以相連該平板部662的相反端抵頂於該上頂座61表面,而該平板部662則朝向該衝擊座41方向,另有複數固定桿68並各以兩端固定該平板部662與該平台63,由該壓板67組裝於該平板部662,並以該壓板67的下表面與該平板部662的上表面夾抵該待測物A,且該壓板67設有對應該穿孔663之一貫孔671,以致該衝頭42得以經該貫孔671、該穿孔663而穿刺衝擊該待測物A,該複數延伸桿64係一端固定於該下桿座31,該複數延伸桿64另一端則穿設該下底座62、該上頂座61並穿出該平台63的上表面,且該複數延伸桿64係分佈於該下底座62、該上頂座61與該平台63的角落位置。另外,本創作提供待測物A以穿刺型態試驗時將原本圓形型式之衝頭42 替換為針形型式之衝頭42。
值得一提的是,該插銷板組52具有二電磁單元521、二驅動桿522、一插銷疊板523與複數插銷彈簧524,如第四圖、第四a圖、第四b圖所示,該控制單元7係傳輸訊號驅使該二電磁單元521運作,以致該二電磁單元521分別帶動該二驅動桿522,同時該二驅動桿522與分別帶動該插銷疊板523之複數卡肋525脫離該長桿412的該複數外環槽4121,使得該拉動組5相對該衝擊組4由該鎖定狀態轉換為釋放狀態轉換;而該控制單元7係傳輸訊號驅使該二電磁單元521停止運作,由該複數插銷彈簧524拉動該插銷疊板523位移,並由該插銷疊板523的該複數卡肋525卡抵於該長桿412的該複數外環槽4121,以致該插銷板組52由該釋放狀態轉換為鎖定狀態。
請參閱第四圖與第十五圖所示,其中該衝擊座41與該吊座51內分別配置有複數衝擊線性軸承410與複數拉動線性軸承510,且該複數衝擊線性軸承410與該複數拉動線性軸承510係套設於該複數滑桿33。

Claims (13)

  1. 一種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包括一底座、一滑桿組、一衝擊組、一拉動組、一夾具組與一控制單元,其中:該底座具有一安裝面,該底座內配置有感測該安裝面之複數衝擊感測器,且該複數衝擊感測器與該控制單元訊號連接;該滑桿組包括有一下桿座、一上桿座彼此呈相對位置排列,以及複數滑桿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下桿座與該上桿座,並以該下桿座固定於該底座的安裝面,以致該滑桿組位於該安裝面並向上延伸型態,且該上桿座與該下桿座之間的間隔形成一運作空間;該夾具組用以承載一待測物並配置於該運作空間內一衝擊位置且固定於該下桿座上;該衝擊組包括有一衝擊座、複數衝頭,該衝擊座沿著該複數滑桿滑設且位在該運作空間內朝該上桿座與該下桿座方向位移,由該複數衝頭其中一者安裝於該衝擊座下端位置之一安裝頭並朝向該夾具組方向,而該衝擊組上端具有一承載面,且該承載面設有向上延伸並朝向該上桿座方向之一長桿,並於該長桿的外表面環設有間隔排列之複數外環槽;該拉動組包括有一吊座,該吊座具有一穿透孔以供該長桿具有外環槽的部份穿設,又該吊座內於設有一插銷板組,另以一傳動機構配置於該下桿座與該上桿座並與該控制單元訊號連接,該控制單元驅使該傳動機構帶動該吊座於一夾抵位置並位於該衝擊座的上方位置,且該控制單元驅使該插銷板組朝該長桿的該複數外環槽移動並相互卡抵為一鎖定狀態,該控制單元驅使該傳動機構帶動該吊座於該夾抵位置沿著該複數滑桿朝該上桿座方向位移, 一直到該運作空間內的一釋放位置並靠近該上桿座方向;而由該控制單元驅使該插銷板組移動脫離該長桿的該複數外環槽成為一釋放狀態,以致該衝擊座由該運作空間內的該釋放位置沿該複數滑桿朝向該夾具組方向以重力落下,並以該複數衝頭其中一者碰撞於該夾具組的待測物之該衝擊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於該底座的周側向內設置有一內置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滑桿組包括有一側桿,該側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於該下桿座與該上桿座,且該控制單元配置於該側桿的外表面,另以一擋套拉板的一軸轉部樞設於該側桿,且該擋套拉板的軸轉部周側分別延伸有一擋板與一轉柄,以手動驅動該轉柄以致該擋板由位於該運作空間外的一自由位置移動至位於該運作空間內並抵頂於該衝擊座的下端表面形成一擋止位置。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進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組,且該反荷組包括有一反荷滑軌與一反荷容器,該反荷滑軌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下桿座與該上桿座,該反荷容器係穿設該反荷滑軌且沿該反荷滑軌軸向移動於該運作空間內朝該下桿座與該上桿座方向,且該反荷容器組配有一反荷索的一端,且該反荷索的另一端係組設有一反荷柄,且該反荷索係沿該反荷滑軌延伸至該上桿座,並繞設於該上桿座的下端二定滑輪後沿其中一該複數滑桿朝向該衝擊座,而由該反荷柄倒扣於該衝擊座周側一外缺口的下端緣位置;前述該反荷容器的一側向內設有一反荷容置槽,另有複數反荷 配重塊可選擇數量放置於該反荷容置槽,且該複數反荷配重塊於相反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滑軌閃避槽與一配重塊提把,該滑軌閃避槽係穿設該反荷滑軌外周側,而該配重塊提把外露於該反荷容置槽槽口外側;該反荷容置槽的槽底面係朝向該下桿座的方向,且該反荷容置槽的槽底面係由槽口向內方向並朝該下桿座方向傾斜,以致該複數該反荷配重塊成傾斜疊置於該反荷容置槽的槽底面;該反荷容置槽槽口係包括有一寬槽口段與一窄槽口段,該複數反荷配重塊係經該寬槽口段穿入該反荷容置槽內,而受該窄槽口段之限制防止該反荷配重塊意外脫離出該反荷容置槽;該反荷滑軌套設有一反荷底彈簧並靠近該下桿座位置,且該反荷底彈簧用以彈抵限制該反荷容器沿該反荷滑軌朝向該下桿座的意外撞擊;前述該反荷容器進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線性軸承並套設於該反荷滑軌;前述該反荷容器包括有一反荷頂板,該反荷滑軌設有複數反荷緩衝棒且靠近該上桿座並朝向該下桿座方向延伸,該複數反荷緩衝棒用以彈抵該反荷頂板限制該反荷容器沿該反荷滑軌朝向該上桿座的意外撞擊;前述該反荷線性軸承位於該反荷頂板與該反荷容置槽之間的位置;前述該反荷配重塊可收納於該底座的內置槽;進一步包括有一防晃索係穿設該反荷容器,且該防晃索的兩端係固定於該下桿座與該上桿座,且該防晃索係與該反荷滑軌呈平 行狀態。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衝擊座的該長桿包括有一靠內段、一靠外段,以及連接該靠內段與該靠外段之一連接段,其中該連接段外徑小於該靠內段與該靠外段的外徑,且該複數外環槽間隔設置於該靠外段,而該靠內段係較該連接段與該靠外段靠近該衝擊座的承載面位置;該衝擊組進一步包括有複數衝擊配重板係疊置於該承載面,且該複數衝擊配重板由其外周側向內設有一長槽,且該長槽包括有一窄槽段與一寬槽段,該複數衝擊配重板以該長槽的該窄槽段穿越該連接段後,以該寬槽段的內表面套設於該靠內段外表面;該複數衝擊配重板設有相同於該長槽延伸方向之複數穿槽,且該穿槽係穿越該承載面向上延伸之複數螺紋穿桿,另由複數螺帽分別螺合於該該複數螺紋穿桿,且該複數螺帽係壓抵於疊置之該複數衝擊配重板的最上層表面,另以一限位板固定於該複數螺紋穿桿的末端;該複數衝擊配重板可收納於該內置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進一步包括有一衝擊緩衝組,包括有一第一衝擊緩衝座與一第二衝擊緩衝座,且該第一衝擊緩衝座與第二衝擊緩衝座組設於該下桿座的上表面並位於該運作空間內,且該第一衝擊緩衝座與該第二衝擊緩衝座分別設有朝向該衝擊座方向延伸之複數衝擊緩衝棒,用以彈抵限制該衝擊座下端位置避免該衝擊座沿該滑桿朝向該下桿座的意外撞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進一步包括有一凹陷感測組並配置於前述該第二衝擊緩衝座,該凹陷感測組包括有一 凹陷感測座、一凹陷緩衝頭、一電阻尺以及一距離刻度,該距離刻度配置於該凹陷感測座外周側,且其用以提供該電阻尺安裝於該凹陷感測座可被調整朝該上桿座與該下桿座位移量,而該凹陷緩衝頭組配於該電阻尺並受該衝擊座於該衝擊位置時作用,以致該電阻尺的感測位離量訊號傳遞至該控制單元。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夾具組包括有一上頂座、一下底座、一平台、複數延伸桿以及複數串接柱,該複數串接柱係彼此可頭尾相接型態而組合於該上頂座與該下底座之間並位於該上頂座與該下底座的中央位置,而該平台係固定於該上頂座的上表面,且該平台的上表面係承載該待測物進行凹陷型態之衝擊測試,該複數延伸桿的一端係固定於該下桿座,該複數延伸桿的另一端則穿設該下底座、該上頂座並穿出該平台的上表面,且該複數延伸桿係分佈於該下底座、該上頂座與該平台的角落位置;該夾具組未使用可收納於該底座的該內置槽內。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夾具組包括有一上頂座、一下底座、一平台、複數延伸桿、複數串接柱、一穿刺管、一壓板,該複數串接柱係彼此可頭尾相接型態而組合於該上頂座與該下底座之間並位於該上頂座與下底座的中央位置,而該平台係固定於該上頂座的上表面,該穿刺管包括有一管身部與該管身部一端相連之一平板部,另有一穿孔貫穿該管身部與該平板部,該管身部以相連該平板部的相反端抵頂於該上頂座表面,而該平板部則朝向該衝擊座方向,另有複數固定桿並各以兩端固定該平板部與該平台,由該壓板組裝於該平板部,並以該壓板的下表面與該平板部的上表面夾抵該待測物,且該壓板設有對應該 穿孔之一貫孔,以致該衝頭得以經該貫孔、該穿孔而穿刺衝擊該待測物,該複數延伸桿係一端固定於該下桿座,該複數延伸桿另一端則穿設該下底座、該上頂座並穿出該平台的上表面,且該複數延伸桿係分佈於該下底座、該上頂座與該平台的角落位置;該夾具組未使用可收納於該底座的該內置槽內。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傳動機構包括有一螺桿與一驅動馬達,該驅動馬達係受該控制單元訊號驅使運作與關閉進而帶動該螺桿轉動與停止轉動,且該螺桿的轉動係帶動該拉動組的吊座移動至該釋放位置與該夾抵位置。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插銷板組具有二電磁單元、二驅動桿、一插銷疊板與複數插銷彈簧,該控制單元係傳輸訊號驅使該二電磁單元運作,以致該二電磁單元分別帶動該二驅動桿,同時該二驅動桿與分別帶動該插銷疊板之複數卡肋脫離該長桿的該複數外環槽,使得該拉動組相對該衝擊組由該鎖定狀態轉換為釋放狀態轉換;而該控制單元係傳輸訊號驅使該二電磁單元停止運作,由該複數插銷彈簧拉動該插銷疊板位移,並由該插銷疊板的該複數卡肋卡抵於該長桿的該複數外環槽,以致該插銷板組由該釋放狀態轉換為鎖定狀態。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其中該衝擊座與該吊座內分別配置有複數衝擊線性軸承與複數拉動線性軸承,且該複數衝擊線性軸承與該複數拉動線性軸承係套設於該複數滑桿。
  13. 如請求項4所述之落重式衝擊實驗機,進一步包括有一防護圍籬,該防護圍籬組配於該上桿座與該下桿座的周側且圍繞於該 運作空間;該防護圍籬的內側設有一固定板,該固定板係供該反荷柄倒扣定位以停止使用該反荷組。
TW107207956U 2018-06-13 2018-06-13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TWM567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7956U TWM567866U (zh) 2018-06-13 2018-06-13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7956U TWM567866U (zh) 2018-06-13 2018-06-13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7866U true TWM567866U (zh) 2018-10-01

Family

ID=6487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7956U TWM567866U (zh) 2018-06-13 2018-06-13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78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287B (zh) * 2018-06-13 2019-12-21 長發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落重式衝擊實驗機
CN112683698A (zh) * 2020-12-21 2021-04-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材料中等应变速率拉伸冲击试验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287B (zh) * 2018-06-13 2019-12-21 長發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落重式衝擊實驗機
CN112683698A (zh) * 2020-12-21 2021-04-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材料中等应变速率拉伸冲击试验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8433B (zh) 微纳米薄膜试件摆锤式冲击装置
TWM567866U (zh) Falling weight impact test machine
KR100903560B1 (ko) 충격시험기
JP2003270082A (ja) 制振装置の性能評価装置および性能評価方法
CN207636402U (zh) 弹簧疲劳试验机
CN107807054B (zh) 多功能抗冲击性能测试装置
EP2498077B1 (de) Testapparatur zum mechanischen Prüfen von Bauteilen und Materialproben
CN113670754A (zh) 电磁动力混凝土质量检测回弹仪装置
CN212379209U (zh) 塑料管材的落锤冲击试验机
TWI744753B (zh) 可攜式機台健康診斷系統
TWI680287B (zh) 落重式衝擊實驗機
CN211262649U (zh) 一种冲击吸收测试装置
US2630704A (en) Square wave shock tester
CN204302123U (zh) 一种铁塔镀锌层落锤试验装置
CN212432842U (zh) 一种适用于工地安全教育的安全帽检测装置
JP6105515B2 (ja) 力センサ試験装置
CN110608957A (zh)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US9095957B2 (en) Rotary actuated axial clamp
CN109261543B (zh) 一种微型工件的分选设备
CN21613246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线坠
US7472633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balance test operation
EP3256633B1 (en) Pallet drive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 work-piece, and pallet
CN115112500A (zh) 一种快速检测外墙外保温系统抗冲击性能的装置
CN109269604A (zh) 一种连杆重量检测装置
TWI418773B (zh) 衝擊測試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