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6142U -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6142U
TWM566142U TW107208315U TW107208315U TWM566142U TW M566142 U TWM566142 U TW M566142U TW 107208315 U TW107208315 U TW 107208315U TW 107208315 U TW107208315 U TW 107208315U TW M566142 U TWM566142 U TW M5661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head
club head
mold
fib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8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燕吉
凌啟文
Original Assignee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8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61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6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6142U/zh
Priority to US16/442,759 priority patent/US20190388743A1/en
Priority to JP2019114024A priority patent/JP6781804B2/ja

Links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一種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係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桿頭本體,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所述桿頭本體前端一側一體成形有一桿柄,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該桿頭本體前端嵌入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中。藉此,利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桿頭本體直接形成桿柄,以及桿頭本體前端直接嵌入固定於擊球面板後側的嵌合部內之構造,使球桿頭具備優異的結合穩固性與良好的結構強度。

Description

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高爾夫球桿頭,尤指使用複合材料製成的高爾夫球桿頭。
為使高爾夫球桿揮桿擊球時,具備飛球長距離與方向穩定性等性能,高爾夫球桿頭的重心與慣量等為其設計重點項目。為了提高球桿頭之重心與慣量之設計自由度,目前相關業者提出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作為製造球桿頭之部分或全部的部件的材料。
如我國公告第I307285號發明專利案揭示一種利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之「高爾夫球桿頭」。該高爾夫球桿頭包含擊球面板、碳纖維冠部、碳纖維底部及配重構件,擊球面板為金屬材質所製成,碳纖維冠部與碳纖維底部係分別使用碳纖複合材料製成的部件,配重構件係高比重的金屬材質所製成,並黏著固定於碳纖維底部中,碳纖維冠部與碳纖維底部上下對合且以黏著劑黏著固定而為桿頭本體,再將擊球面板以黏著劑黏著於桿頭本體前端等,以構成木桿頭型式的球桿頭。
惟前揭已知之高爾夫球桿雖利用其桿頭本體之冠部與底部分別為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部件,以期達到增長擊球時之飛球距離之功效。然而,擊球面板與碳纖維複合材料之桿頭本體之間以黏著劑固接,以及碳纖維複合材料之桿頭本體之冠部與底部重疊部分以黏著劑固接等,其黏接部位多有結構強度不佳,而且該高爾夫球桿頭之金屬材質擊球面板、碳纖維冠部、碳纖維底部、碳纖維桿柄以及金屬材質配重構件等皆係個別成形的部件,再利用黏著手段依序加以黏著固定,有製造成本與製造工時偏高等問題。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解決現有碳纖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之桿柄與球頭本體之間非以一體成形方式製成,以及碳纖維複合材料之桿頭本體之冠部與底部重疊部分以黏著劑固接等,有結構強度不佳及成本、工時偏高等問題。
為了達成前揭目的,本新型所提出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係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桿頭本體,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所述桿頭本體前端一側一體成形有一桿柄,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該桿頭本體前端嵌入固接於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中。
為了達成前揭目的,本新型另外提出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係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碳纖維背蓋部,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該碳纖維背蓋部前端一側一體成形有一桿柄,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該碳纖維背蓋部前端嵌入固接於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中。
如上所述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中,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所述桿頭本體中具有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
如上所述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中,該桿柄內部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
藉由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創作,其主要係利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桿頭本體(或碳纖維背蓋部)直接形成桿柄,以及桿頭本體(或碳纖維背蓋部)前端直接嵌入固接於擊球面板後側的嵌合部內之構造,使其製造時,可以利用模具組提供擊球面板置入以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疊層貼合,再以封袋封合後,於密閉式容器施以真空負壓與加溫作用環境中一體成形,或進一步施以正向氣壓作用,使成形後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桿頭本體(或碳纖維背蓋部)能夠達到厚度均一之品質水準,且使球桿頭之一體成形有桿柄的桿頭本體與擊球面板之間具備優異的結合穩固性與良好的結構強度,完全無須透過黏合等固接手段加以固定,且本新型之球桿頭能形成緊實而緻密的高品質碳纖維複合材料物件,相較於現有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本新型具備降低製造成本與工時之經濟效益。
本新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至少適用於高爾夫木桿頭或鐵桿頭等產品。首先以圖1所示之木桿頭為例,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一體成形的一中空狀的桿頭本體10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或金屬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20,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該桿頭本體10前端一側一體成形有一桿柄30,該擊球面板20背側形成一嵌合部21,該桿頭本體10前端嵌入固接於該擊球面板20背側的嵌合部21中。
前揭木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模具組與一壓力成形裝置來執行,該模具組能合模及拆解分離,該模具組之組成構造依據所欲製造的高爾夫球桿頭形狀與構造而改變,該壓力成形裝置包含一可啟閉的密閉式容器,以及設置於該密閉式容器上的一氣壓作用組件與一加熱組件,如圖2所示,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製造方法係包括: 提供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預成形之擊球面板之步驟,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 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球桿頭初胚之步驟,其係使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而形成具有桿柄的一桿頭本體初胚,所述桿頭本體初胚前端嵌入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內而形成所述球桿頭初胚; 使用壓力成形裝置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真空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其係先將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置入一封袋內封合後,並置入於該密閉式容器內,通過該密閉式容器對該封袋內之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以及真空負壓作用,使該球桿頭初胚中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交聯反應而固化形成一球桿頭半成品,再對該模具組拆模,及將球桿頭半成品取出;以及 對球桿頭半成品施以邊角殘料去除與表面加工處理之步驟,以形成一球桿頭成品。
前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製造方法,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可以直接於模具中,直接一體成形具有桿柄的一桿頭本體初胚;或者,所述桿柄還可以先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預先成形,之後,再置入模具組中與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結合,而形成具有桿柄的桿頭本體初胚。
所述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該桿柄內部還可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或進一步植入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此外,還可進一步置入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貼合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或被包覆於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的疊層中。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的基礎上,其還可透過多種不同模具組的使用,而能以多種具體的實施例予以實現。
當所述高爾夫球桿頭為木桿頭時,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係使用一模具組與一壓力成形裝置來執行。該模具組包括一桿頭上蓋模具與一桿頭下蓋模具,該桿頭上蓋模具中形成一上模穴,該桿頭下蓋模具中形成一下模穴,該桿頭上蓋模具與該桿頭下蓋模具能上下併組合模且能拆解分離,該桿頭上蓋模具與該桿頭下蓋模具合模後,該桿頭上蓋模具之上蓋模穴與該桿頭下蓋模具之下蓋模穴合成一桿頭模穴,該桿頭模穴係對應於木桿頭形狀。該壓力成形裝置包含一密閉式容器、一氣壓作用組件與一加熱組件,該密閉式容器係一可啟閉的密閉式容器,並能容置該模具組,該氣壓作用組件與加熱組件設置於該密閉式容器上,用以受控施以抽真空或進一步輸入正向氣壓作用等方式改變密閉式容器內部之空氣壓力值,且能受控調整該密閉式容器內部的溫度。
如圖3所示,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之具體實施步驟係包括: 提供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等中任一材料預成形之擊球面板之步驟,其中該擊球面板可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通過一面板模具成形,或使用金屬材料(例如:鈦合金、不鏽鋼等)澆注於一面板模具成形,或是使用金屬板材通過鍛造成形等,所述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 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其係將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上蓋模具中,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上蓋部,另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下蓋模具之下蓋模穴中,形成一碳纖維下蓋部;將具有碳纖維上蓋部之桿頭上蓋模具與具有碳纖維下蓋部之桿頭下蓋模具上下相對合模,使具有桿柄之碳纖維上蓋部與碳纖維上蓋部上下對接結合而一體成形為一桿頭本體初胚,於桿頭上蓋模具與桿頭下蓋模具上下相對合模的同時,一併置入擊球面板,擊球面板伸入上蓋模穴內部與下蓋模穴內部,桿頭本體初胚之前端部(即碳纖維上蓋部之前端部與碳纖維下蓋部之前端部之總合)嵌入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內,結合桿頭本體初胚與擊球面板於該模具組之桿頭模穴中形成一球桿頭初胚; 使用密閉式容器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真空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其係先將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置入一封袋內封合後,並置入於該壓力成形裝置之密閉式容器內,利用加熱組件與氣壓作用組件通過密閉式容器對該封袋內之球桿頭初胚加溫以及抽真空之氣壓作用,或者,再進一步通過該密閉式容器對內裝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的封袋外部施以輸入正向氣壓作用等,藉由氣壓之等壓均向性,使球桿頭初胚中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因加壓與加溫作用產生交聯反應而固化形成一球桿頭半成品,再對模具組拆模,及將球桿頭半成品取出;以及 對球桿頭半成品施以邊角殘料去除與表面加工處理之步驟,而為一木桿頭型式的球桿頭成品。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上蓋模具中,直接一體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上蓋部;或者,所述桿柄還可以先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預先成形,之後,再置入模具組中與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結合,而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上蓋部。該桿柄內部還可進一步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使用密閉式容器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係通過密閉式容器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以及抽真空作用,或者,密閉式容器選用壓力釜時,則能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抽真空與輸入正向氣壓作用,加熱溫度為40℃至250℃,抽真空之氣壓值為-0.1mbar至-1000mbar,作用時間約為1min至60min。或者,當密閉式容器選用壓力釜時,則能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抽真空與輸入正向氣壓作用,其中輸入正向氣壓之氣壓值為2bar至100bar。所述氣壓值與溫度值係依木桿頭型式的球桿頭成品形狀與碳纖維複合材料疊層之厚度等條件而設定。所述氣壓值與溫度值還可依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交聯反應的成化週期所需的熱壓條件,通過程式控制手段設定不同時點的氣壓值、溫度值等條件,使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中多餘樹脂自碳纖維中擠出,同時將殘留於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中的氣泡帶出,藉此,使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於加壓、加溫作用下成化而形成高緊實而緻密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固體。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所述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後蓋模具中,形成一碳纖維後蓋部時,還可進一步置入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可選用比重大於鐵系金屬材料比重的鎢質金屬材料或其他材料等製成的塊體。其中,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後,將所述配重塊貼附固定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內表面;或者,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時,將所述配重塊置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內部,即配重塊被包覆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的疊層中。
通過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所製成的木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第一實施例的構造,如圖4所示,其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桿頭本體10A、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或金屬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20A,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桿柄30A。
如圖4所示,其係依據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對將該桿柄與該擊球面板分別置入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以及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後,模具組合模之步驟,模擬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上蓋模具之上蓋模穴中形成一碳纖維上蓋部,與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下蓋模具之下蓋模穴中形成一碳纖維下蓋部之高爾夫球桿頭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5所示,係呈現所述桿頭本體10A為碳纖維上蓋部11A與碳纖維下蓋部12A上下相對併合而一體成形之型態。如圖4及圖5所示,該擊球面板20A背側形成開口朝後的一嵌合部21A,該桿頭本體10A前端嵌入該擊球面板20A背側的嵌合部21A中固結一體,該桿柄30A一體成形於該桿頭本體30A前端一側。
前揭木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第一實施例的構造中,所述桿柄內部還可進一步設置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或者,進一步植入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所述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可選用已知的組件,其構造於此,不再贅述。所述碳纖維下蓋部中具有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可貼附固定於所述碳纖維下蓋部之內表面,或者,所述配重塊被包覆固定於所述碳纖維下蓋部內部。
當所述高爾夫球桿頭為木桿頭時,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還可以下列第二實施例予以達成,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亦使用一模具組與一壓力成形裝置來執行。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所使用之模具組係採取前後併組合模之構造,取代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使用上下併組合模式之模具組。亦即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使用之模具組係包括一桿頭前蓋模具與一桿頭後蓋模具,該桿頭前蓋模具中形成一前模穴,該桿頭後蓋模具中形成一後模穴,該桿頭前蓋模具與該桿頭後蓋模具能前後併組合模且能拆解分離,該桿頭前蓋模具與該桿頭後蓋模具合模後,該桿頭前蓋模具之前蓋模穴與該桿頭後蓋模具之後蓋模穴合成為一桿頭模穴,該桿頭模穴係對應於木桿頭形狀。
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使用之該壓力成形裝置相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其同樣包含一密閉式容器、一氣壓作用組件與一加熱組件,該密閉式容器係一可啟閉的密閉式容器,並能容置該模具組,該氣壓作用組件與加熱組件設置於該密閉式容器上,用以受控抽真空(或進一步再輸入正向氣壓)等方式改變密閉式容器內部之空氣壓力值,且能受控調整該密閉式容器內部的溫度。
如圖6所示,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之具體實施步驟係包括: 提供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預成形之擊球面板之步驟,該擊球面板可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通過一面板模具成形,或使用金屬材料(例如:鈦合金、不鏽鋼等)澆注於一面板模具成形,或是使用金屬板材通過鍛造成形等,所述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 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球桿頭初胚之步驟,其係將該擊球面板置入於該桿頭前蓋模具之前模穴中,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前蓋模具的前模穴中,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前蓋部,該碳纖維前蓋部之前端部嵌入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內,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後蓋模具中,形成一碳纖維後蓋部;將該桿頭前蓋模具與該桿頭後蓋模具相對合模,使位於該桿頭前蓋模具中結合擊球面板之碳纖維前蓋部與位於該桿頭後蓋模具中之碳纖維後蓋部前後對接結合而一體成形為一桿頭本體初胚; 使用密閉式容器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其係將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置入一封袋內封合後,並置入於該密閉式容器內,利用加熱組件與氣壓作用組件通過該密閉式容器對該封袋內之球桿頭初胚加溫以及真空負壓作用,或者,再進一步通過該密閉式容器對內裝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的封袋外部施以輸入正向氣壓作用等,使該球桿頭初胚中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交聯反應而固化形成一球桿頭半成品,再對該模具組拆模,及將球桿頭半成品取出;以及 對球桿頭半成品施以邊角殘料去除與表面加工處理之步驟,而為一木桿頭型式的球桿頭成品。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可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前蓋模具的前模穴中,直接一體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上蓋部;或者,所述桿柄還可以先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預先成形,之後,再置入該桿頭前蓋模具中與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結合,而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上蓋部。該桿柄內部還可進一步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或進一步植入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中,所述使用密閉式容器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係通過密閉式容器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以及抽真空之氣壓作用,所述氣壓值與溫度值係依木桿頭型式球桿頭成品的形狀與碳纖維複合材料疊層之厚度等條件而設定,其中,加熱溫度為40℃至250℃,抽真空之氣壓值則為-0.1mbar至-1000mbar,作用時間約為1min至60min。當密閉式容器選用壓力釜時,則能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抽真空與輸入正向氣壓作用,其中輸入正向氣壓之氣壓值為2bar至100bar。所述氣壓值與溫度值還可依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交聯反應的成化週期所需的熱壓條件,通過程式控制手段設定不同時點的氣壓值、溫度值等條件,使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中多餘樹脂自碳纖維中擠出,同時將殘留於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中的氣泡帶出,藉此,使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於加壓、加溫作用下成化而形成高緊實而緻密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固體。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後蓋模具中,形成一碳纖維後蓋部之步驟中,還可進一步置入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可選用比重大於鐵系金屬材料比重的鎢質金屬材料或其他材料等製成的塊體。其中,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後,將所述配重塊貼附固定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內表面,或者,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時,將所述配重塊置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內部,即配重塊被包覆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的疊層中。
通過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所製成的木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的構造,如圖7所示,其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桿頭本體10B、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或金屬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20B,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桿柄30B,所述桿頭本體10B即為一體成形的碳纖維前蓋部11B與碳纖維後蓋部12B前後併合而成,該擊球面板20B背側形成開口朝後的一嵌合部21B,該碳纖維前蓋部11B前端嵌入該擊球面板20B背側的嵌合部21B中固結一體,該桿柄30B一體成形於該碳纖維前蓋部11B前端一側。
該碳纖維複合材料之桿柄內部還可進一步設置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或者,進一步植入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所述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可選用已知的組件,其構造於此,不再贅述。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中還可具有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可貼附固定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內表面,或者,所述配重塊也可以是被包覆固定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內部。
如圖8所示,當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為鐵桿頭型式之產品時,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一體成形的一桿頭本體,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中任一項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20C,碳纖維複合材料一體成形的該桿頭本體具有一碳纖維背蓋部10C以及成形於該碳纖維背蓋部10C前端一側的一桿柄30C,該桿頭本體前端嵌入固接於該擊球面板20C背側的嵌合部21C中。
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中,碳纖維複合材料之桿柄內部還可進一步設置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或者,進一步植入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所述可調整角度之桿套組件可選用已知的組件,其構造於此,不再贅述。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碳纖維背蓋部中還可進一步設置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可貼附固定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內表面,或者,所述配重塊也可以是被包覆固定於所述碳纖維後蓋部之內部。
當所述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為鐵桿頭時,其製造方法同樣可以使用一模具組與一壓力成形裝置來執行,該模具組包括一桿頭前蓋模具與一桿頭背蓋模具,該桿頭前蓋模具與該桿頭後蓋模具能前後併組合模與拆解分離,該模具組合模後,其內部形成一對應鐵桿頭形狀的桿頭模穴。該壓力成形裝置包含一可啟閉的密閉式容器,以及設置於該密閉式容器上的一氣壓作用組件與一加熱組件。如圖9所示,該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製造方法實施例係包括: 提供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例如:鈦合金、不鏽鋼等)中任一項材料預成形之一擊球面板之步驟,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 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其係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背蓋模具中,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背蓋部,另將該擊球面板置入該桿頭前蓋模具中,將該桿頭前蓋模具與該桿頭背蓋模具相對合模,以碳纖維背蓋部為一體成形的桿頭本體初胚,使位於該桿頭後蓋模具中之碳纖維背蓋部前端嵌入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內,於該模具組中形成一球桿頭初胚; 使用密閉式容器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真空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其係將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置入一封袋內封合後,並置入於該密閉式容器內,利用加熱組件與氣壓作用組件通過該密閉式容器對該封袋內之球桿頭初胚加溫以及抽真空之氣壓作用,使該球桿頭初胚中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交聯反應而固化形成一球桿頭半成品,再對該模具組拆模,及將球桿頭半成品取出;以及 對球桿頭半成品施以邊角殘料去除與表面加工處理,而為一鐵桿頭型式的球桿頭成品。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所述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該桿頭背蓋模具中,直接一體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背蓋部;或者,所述桿柄還可以先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預先成形,之後,再置入該桿頭背蓋模具中,與複數所述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結合,而形成具有桿柄的一碳纖維背蓋部。該桿柄內部還可進一步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中,所述使用密閉式容器對內有球桿頭初胚的模具組施以真空負壓與加溫作用之步驟,係通過密閉式容器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以及抽真空之氣壓作用。所述氣壓值與溫度值係依鐵桿頭型式的球桿頭成品形狀與碳纖維複合材料疊層之厚度等條件而設定,其中,加熱溫度為40℃至250℃,抽真空之氣壓值則為-0.1mbar至-1000mbar,作用時間約為1min至60min。當密閉式容器選用壓力釜時,則能對球桿頭初胚施以加溫、抽真空與輸入正向氣壓作用,其中輸入正向氣壓之氣壓值為2bar至100bar。所述氣壓值與溫度值還可依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交聯反應的成化週期所需的熱壓條件,通過程式控制手段設定不同時點的氣壓值、溫度值等條件,使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於加壓、加溫作用下成化而形成高緊實而緻密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固體。
前揭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中,所述將複數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貼合於開模狀態的模具組中,並置入該擊球面板後,模具組合模以形成一球桿頭初胚之步驟中,還進一步置入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可選用比重大於鐵系金屬材料比重的鎢質金屬材料或其他材料等製成的塊體。其中,於所述碳纖維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後,將所述配重塊貼附固定於所述碳纖維背蓋部內表面,或者,於所述碳纖維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時,將所述配重塊置入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疊層內部,即所述配重塊被包覆於所述碳纖維背蓋部之碳纖維複合材料預浸材的疊層中。
10、10A、10B‧‧‧桿頭本體
10C‧‧‧碳纖維背蓋部
11A‧‧‧碳纖維上蓋部
12A‧‧‧碳纖維下蓋部
11B‧‧‧碳纖維前蓋部
12B‧‧‧碳纖維後蓋部
20、20A、20B、20C‧‧‧擊球面板
21、21A、21B、21C‧‧‧嵌合部
30、30A、30B、30C‧‧‧桿柄
圖1係本新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為木桿頭實施例於一體成型前的立體模擬分解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流程圖。 圖3係本新型為木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係由圖3所示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製成的木桿頭型式高爾夫球桿頭立體示意圖。 圖5係參照圖3所示木桿頭型式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模擬之高爾夫球桿頭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係本新型為木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7係參照圖6所示木桿頭型式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方法第二實施例模擬之高爾夫球桿頭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係本新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為鐵桿頭型式高爾夫球桿頭之立體示意圖。 圖9係圖8所示鐵桿頭型式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之製造流程圖。

Claims (6)

  1. 一種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其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中空狀桿頭本體,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所述桿頭本體前端一側一體成形有一桿柄,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該桿頭本體前端嵌入固接於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其中,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所述桿頭本體中具有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桿柄內部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
  4. 一種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係包含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一碳纖維背蓋部,以及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二者中之任一材料成形之一擊球面板,該碳纖維背蓋部前端一側一體成形有一桿柄,該擊球面板背側形成一嵌合部,該碳纖維背蓋部前端嵌入固接於該擊球面板背側的嵌合部中。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其中,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形的該碳纖維背蓋部中具有至少一金屬材質的配重塊。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桿柄內部植入一金屬材質的桿柄內部件。
TW107208315U 2018-06-21 2018-06-21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TWM566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8315U TWM566142U (zh) 2018-06-21 2018-06-21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US16/442,759 US20190388743A1 (en) 2018-06-21 2019-06-17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9114024A JP6781804B2 (ja) 2018-06-21 2019-06-19 複合材料からな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8315U TWM566142U (zh) 2018-06-21 2018-06-21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6142U true TWM566142U (zh) 2018-09-01

Family

ID=6439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8315U TWM566142U (zh) 2018-06-21 2018-06-21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614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7849B (zh) * 2018-09-18 2019-05-01 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Golf head
CN111359176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高尔夫球杆头结构
TWI734298B (zh) * 2018-12-13 2021-07-2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混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
TWI818766B (zh) * 2022-10-13 2023-10-11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碳纖維擊球面板的高爾夫球桿頭
TWI828220B (zh) * 2021-07-02 2024-01-0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多重材質構造高爾夫球桿頭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7849B (zh) * 2018-09-18 2019-05-01 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Golf head
TWI734298B (zh) * 2018-12-13 2021-07-2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混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
TWI753836B (zh) * 2018-12-13 2022-01-2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混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
TWI805140B (zh) * 2018-12-13 2023-06-1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混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
TWI824972B (zh) * 2018-12-13 2023-12-0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混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
CN111359176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高尔夫球杆头结构
TWI828220B (zh) * 2021-07-02 2024-01-01 美商卡斯登製造公司 多重材質構造高爾夫球桿頭
TWI818766B (zh) * 2022-10-13 2023-10-11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碳纖維擊球面板的高爾夫球桿頭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4073B (zh)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TWM566142U (zh) Composite golf club head
JP6781804B2 (ja) 複合材料からな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98583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00528268C (zh) 高尔夫球杆头
US5524331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olf club head with integral inserts
JP4922912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およびそのクラブ・ヘッドに使用される複合材フェース・プレートの加工方法
JP4287769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652711A (zh) 复合材料高尔夫球杆头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37773B1 (ko) 다중 재료 골프 클럽헤드
JPH11197274A (ja) 複合材料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における高密度化された充填フィルム
JP2002336389A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228615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olf head
JP6985784B2 (ja) マーブル模様のグリップ
US843098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golf club head
JP3898554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JPH0824377A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20060145393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molding die for a head body, made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of a golf club
CN113198153B (zh) 复合材料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
CN1179839C (zh) 超大高尔夫球杆头的制造方法
TW202130394A (zh) 複合材料高爾夫球桿頭及其製造方法
JP2005052314A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TWI727440B (zh) 複合材料高爾夫球頭及其製法
TW453886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large golf club head
JP6868718B1 (ja) 複合材料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