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892U - Lock frame - Google Patents

Lock fr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4892U
TWM564892U TW106218188U TW106218188U TWM564892U TW M564892 U TWM564892 U TW M564892U TW 106218188 U TW106218188 U TW 106218188U TW 106218188 U TW106218188 U TW 106218188U TW M564892 U TWM564892 U TW M5648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ousing
hole
lock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8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嘉瑋
Original Assignee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8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489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4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4892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之鎖架包含殼體、驅動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及限位單元。殼體具有鎖孔。第一支臂包含第一臂體、第一連動件以及第一固定端。第一連動件與第一臂體連接且與驅動件相干涉。第一固定端伸出於殼體外,包含第一夾持部。第二支臂包含第二臂體、第二連動件以及第二固定端。第二連動件與第二臂體連接且與驅動件相干涉。第二固定端伸出於殼體外,包含第二夾持部。限位單元設置於殼體內,且部分由操作孔暴露。其中,當鎖具插入鎖孔時,限位單元限制第一支臂相對於殼體的移動,從而限制第二支臂相對於殼體的移動。

Description

鎖架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鎖架。更具體而言,本新型係關於一種供筆記型電腦使用的鎖架。
在現代生活當中,消費性電子產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上現今快速的生活型態及人們對即時資訊的需求,可攜帶性的電子產品已成人們必需品之一。然而,這些產品由於其具有較高的單價與變現的容易性,遭致失竊或被盜取的可能性亦隨之增加。
為防止他人偷竊,遂使用鎖具加以鎖附固定。例如:筆記型電腦鎖,能以鎖具之鎖扣件與電子產品的防盜鎖孔連接,再藉由鎖具之機構控制鎖扣件的活動,以完成開/閉鎖的目的。然而,上述鎖具無法固定筆記型電腦的位置,且鎖附較不穩固。此外,因為鎖具直接鎖附於筆記型電腦的外殼,若未注意到鎖具存在而移動筆記型電腦,可能對外殼造成損壞。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鎖架,以解決先前技術所遭遇到之上述問題。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本新型之鎖架供固定筆記型電腦,且與鎖具搭配使用。鎖架包含殼體、驅動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限位單元。殼體具有長軸方向以及位於長軸方向相反兩端的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殼體還具有設置於殼體的側壁的操作孔及鎖孔。驅動件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內。第一支臂包含第一臂體、第一連動件、以及第一固定端。第一臂體設置於殼體內之驅動件之一側。第一連動件與第一臂體連接,第一連動件的一側與驅動件相干涉。第一固定端設置於第一臂體之一端,伸出 於殼體外,第一固定端包含第一夾持部,其中第一支臂可沿長軸方向移動而由第一開口向外伸出使第一固定端遠離第一開口。第二支臂包含第二臂體、第二連動件、以及第二固定端。第二臂體設置殼體內之驅動件相對於第一臂體之另一側。第二連動件與第二臂體連接,第二連動件的一側與驅動件相干涉,其中第一連動件移動時使驅動件轉動而驅動第二連動件往相反方向移動。第二固定端設置於第二臂體之一端,伸出於殼體外,第二固定端包含第二夾持部,其中第二支臂可沿長軸方向移動而由第二開口向外伸出使第二固定端遠離第二開口。限位單元設置於殼體內,且部分由操作孔暴露。其中,當鎖具插入鎖孔時,限位單元限制第一支臂相對於殼體的移動,從而限制第二支臂相對於殼體的移動,使筆記型電腦卡固於第一夾持部及第二夾持部之間。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驅動件包含齒輪,第一連動件及第二連動件包含齒條,第一連動件及第二連動件的齒部面朝驅動件且與驅動件卡合。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鎖架包含殼體、第一支臂、以及限位單元。殼體具有長軸方向以及位於長軸方向相反兩端的第一開口以及第二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包含第二夾持部,殼體還具有設置於殼體的側壁的操作孔及鎖孔。第一支臂包含第一臂體以及第一固定端。第一臂體設置於殼體內。第一固定端設置於第一臂體之一端,伸出於殼體外,第一固定端包含第一夾持部,其中第一支臂可沿長軸方向移動而由第一開口向外伸出使第一固定端遠離第一開口。限位單元設置於殼體內,且部分由操作孔暴露。其中,當鎖具插入鎖孔時,限位單元限制第一支臂相對於殼體的移動,使筆記型電腦卡固於第一夾持部及第二夾持部之間。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及第二夾持部分別包含缺口朝向彼此的第一U形單元以及第二U形單元,當筆記型電腦卡固於第一夾持部及第二夾持部之間,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的兩側邊分別卡入第一U形單元以及第二U形單元。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限位單元包含彈片以及驅動件。彈片的一端固定於殼體內。驅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殼體內,包含板件、操作件、 以及滑塊。板件具有定位孔。操作件可移動地設置於板件之一側,伸出操作孔。滑塊設置於板件之另一側。其中,當操作件被移動而使驅動件移動至定位孔與鎖孔對齊,鎖具可插入鎖孔及定位孔,滑塊止抵彈片,使彈片另一端往第一支臂移動而接觸第一支臂,並限制第一支臂僅能相對於殼體單向移動。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支臂進一步包含棘齒組,棘齒組包含複數棘齒,複數棘齒係成列設置於第一連動件的背側,當滑塊止抵彈片使彈片另一端往第一支臂之棘齒組移動,彈片係與複數棘齒其中之一發生干涉,以限制第一支臂僅能相對於殼體單向移動。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複數棘齒係形成兩列棘齒交錯設置於第一臂體,當第一支臂相對於殼體移動時,兩列棘齒係交替與彈片發生干涉。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鎖孔及定位孔為多個且數目相等。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操作孔及鎖孔設置於殼體之側壁的同一面。
於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及第二夾持部可分別收合入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之表面。
基於上述,使用本新型鎖架可較穩固地鎖附筆記型電腦,使筆記型電腦的位置較為固定,提升使用的方便性,並且避免鎖具直接鎖附於筆記型電腦對其外殼的損傷,從而得以解決先前技術所述及的問題。
應瞭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僅為例示性及闡釋性的,其並不能限制本創作所欲主張的範圍。
100‧‧‧第一支臂
110‧‧‧第一臂體
120‧‧‧第一連動件
130‧‧‧第一固定端
131‧‧‧第一夾持部
133‧‧‧第一U形單元
150‧‧‧棘齒組
151‧‧‧棘齒
200‧‧‧第二支臂
210‧‧‧第二臂體
220‧‧‧第二連動件
230‧‧‧第二固定端
231‧‧‧第二夾持部
233‧‧‧第二U形單元
300‧‧‧殼體
301‧‧‧長軸方向
302‧‧‧側壁
310‧‧‧第一開口
320‧‧‧第二開口
330‧‧‧操作孔
340‧‧‧鎖孔
400‧‧‧限位單元
410‧‧‧彈片
411‧‧‧端
412‧‧‧端
420‧‧‧驅動件
421‧‧‧板件
422‧‧‧操作件
423‧‧‧滑塊
440‧‧‧定位孔
500‧‧‧驅動件
600‧‧‧鎖具
700‧‧‧筆記型電腦
710‧‧‧螢幕
711‧‧‧側邊
712‧‧‧側邊
910‧‧‧鎖架
920‧‧‧鎖架
圖1A為本新型鎖架的實施例示意圖;圖1B為本新型鎖架的實施例分解示意圖;圖2至5為本新型鎖架之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相互遠離的實施例示意圖;圖6A至6D為使用本新型鎖架卡固筆記型電腦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7為本新型鎖架的不同實施例分解示意圖;圖8為使用本新型鎖架卡固筆記型電腦的不同實施例示意圖。
如圖1A所示的實施例,本新型鎖架910包含殼體300、驅動件500、第一支臂100、第二支臂200、以及限位單元400。進一步而言,如圖1B所示的實施例,殼體具300有長軸方向301以及位於長軸方向301相反兩端的第一開口310及第二開口320。殼體300還具有設置於殼體300的側壁302的操作孔330及鎖孔340。驅動件500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300內。
如圖1B所示的實施例,第一支臂100包含第一臂體110、第一連動件120、以及第一固定端130。第一臂體110設置於殼體300內之驅動件500之一側。第一連動件120與第一臂體110連接,其一側與驅動件500相干涉。其中,所稱「相干涉」泛指物理性的機械力相互作用,可以為相互卡合或接觸摩擦等。
更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連動件120為齒條,其齒部面朝驅動件500且與驅動件500卡合。第一固定端130設置於第一臂體110之一端,伸出於殼體300外。第一固定端130包含第一夾持部131。其中,第一支臂100可沿長軸方向301移動而由第一開口310向外伸出使第一固定端130遠離第一開口310。
如圖1B所示的實施例,第二支臂200包含第二臂體210、第二連動件220、以及第二固定端230。第二臂體210設置於殼體300內之驅動件500相對於第一臂體110之另一側。第二連動件220與第二臂體210連接,其一側與驅動件500相干涉。
更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連動件220為齒條,第二連動件220的齒部面朝驅動件500且與驅動件500卡合。第二固定端230設置於第二臂體210之一端,伸出於殼體300外。第二固定端230包含第二夾持部231。其中,第二支臂200可沿長軸方向301移動而由第二開口320向外伸出使第二固定端230遠離第二開口320。
在上述實施例中,藉由第一支臂100的齒條形式的第一連動件120與第二支臂200的齒條形式的第二連動件220同時與齒輪形式的驅動件500卡合,可使第一支臂100與第二支臂200係朝相反方向同步移動。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第二連動件和驅動件可依製造或設計需求替換成相互接觸且具有高摩擦力的面和滾輪或者其他元件,以達成相同的功效。
如圖1A及1B所示的實施例,限位單元400設置於殼體300內,且部分由操作孔330暴露。其中,當鎖具插入鎖孔340時,限位單元400限制第一支臂100相對於殼體300的移動,從而限制第二支臂200相對於殼體300的移動,使筆記型電腦卡固於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之間。
更具體而言,如圖1B所示的實施例,限位單元400包含彈片410以及驅動件420。彈片410的一端411固定於殼體300內。驅動件420可移動地設置於殼體300內,包含板件421、操作件422、以及滑塊423。板件422具有定位孔440。操作件422可移動地設置於板件421之一側,伸出操作孔330。滑塊423設置於板件421之另一側。如圖2所示之實施例,當定位孔440與鎖孔340未對齊時,滑塊423不止抵彈片410,彈片410的另一端412不接觸第一支臂100,第一支臂100能相對於殼體300沿長軸方向301雙向移動。
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當操作件422被移動而使驅動件420移動至定位孔440與鎖孔340對齊,鎖具600可插入鎖孔340及定位孔440,滑塊423止抵彈片410,使彈片410之另一端412(參見圖2)往第一支臂100移動而接觸第一支臂100,並限制第一支臂100僅能相對於殼體300沿長軸方向301單向移動。進一步而言,第一支臂100進一步包含棘齒組150,棘齒組150包含複數棘齒151,複數棘齒151係成列設置於第一連動件的背側。當滑塊423止抵彈片410使彈片410之另一端412往第一支臂100之棘齒組150移動,彈片410係與複數棘齒151其中之一發生干涉,以限制第一支臂100僅能相對於殼體300沿長軸方向301單向移動。在此實施例中,複數棘齒151係形成兩列棘齒交錯設置於第一臂體110,當第一支臂100相對於殼體300移動時,兩列棘齒151係交替與彈片410發生干涉。
另一方面,由於第一支臂100的第一連動件120與第二支臂200的第二連動件220同時與驅動件500卡合,故第一支臂100與第二支臂200係朝相反方向同步移動。因此,藉由上述,使用者可撥動操作件422控制滑塊423的位置以決定滑塊423是否止抵彈片410,從而使第一支臂100及第二支臂200能相對於殼體300沿長軸方向301雙向移動或者限制第一支臂100及第二支臂200僅能相對於殼體300沿長軸方向301單向移動。故當使用者撥動操作件422使滑塊423未止抵彈片410時,可如圖4所示之實施例使第一支臂100及第二支臂200相互遠離,迨兩者相互遠離至及例如圖5所示的距離時,再撥動操作件422使滑塊423止抵彈片410,且定位孔440與鎖孔340對齊,而後將鎖具600(參見圖3)插入鎖孔340及定位孔440,限制驅動件420之滑塊423之移動。
進一步而言,藉由前述操作,使用者可撥動操作件使滑塊未止抵彈片,並如圖6A所示的實施例使第一支臂100及第二支臂200相互遠離。而後,如圖6B所示的實施例,使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就定位。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可分別收合入第一固定端130及第二固定端230之表面以增進美觀及節省空間。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可為固定而收合入第一固定端130及第二固定端230之表面,藉以增加強度、減少製作成本等。其中,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分別包含缺口朝向彼此的第一U形單元133以及第二U形單元233。而後,使用者可將筆記型電腦700置放於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之間,並使螢幕710的兩側邊711、712分別對應於第一U形單元133以及第二U形單元233。然後,使用者可撥動操作件使滑塊止抵彈片,並如圖6D所示的實施例將筆記型電腦700卡固於第一夾持部131及第二夾持部231之間,筆記型電腦700的螢幕710的兩側邊711、712則分別卡入第一U形單元133以及第二U形單元233(參見圖6C)。如前所述,此時因為滑塊止抵彈片,第一支臂100及第二支臂200無法相互遠離,所以只要使用者將鎖具插入對齊的定位孔與鎖孔,即可限制第一支臂100及第二支臂200相互遠離,達到鎖附筆記型電腦700的效果。
基於上述,使用本新型鎖架可較穩固地鎖附不同尺寸的筆記 型電腦,使筆記型電腦的位置較為固定,提升使用的方便性。另一方面,因為鎖架明顯可見,較不會被疏忽在未解除鎖附的狀態下移動筆記型電腦,且鎖具是鎖附於鎖架上,所以可避免鎖具對筆記型電腦的外殼的損壞。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能適用於不同鎖具,增加使用的方便性,鎖孔及定位孔為多個且數目相等。其中,鎖孔及定位孔的尺寸為3.2mm x 4.5mm或3mm x 7mm或2.5mm x 5.5mm。操作孔及鎖孔設置於殼體之側壁的同一面。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視製造與使用需求而有不同設置。
在前述實施例中,鎖架具有可朝相反方向移動的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為了節省製造成本及精簡設計等原因,可僅設置一個支臂。更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的實施例,鎖架920包含殼體300、第一支臂100、以及限位單元400。殼體300具有長軸方向301以及位於長軸方向301相反兩端的第一開口310以及第二固定端230,第二固定端230包含第二夾持部231,殼體300還具有設置於殼體300的側壁302的操作孔330及鎖孔340。第一支臂100包含第一臂體110以及第一固定端130。第一臂體110設置於殼體300內。第一固定端130設置於第一臂體110之一端,伸出於殼體300外,第一固定端130包含第一夾持部131,其中第一支臂110可沿長軸方向301移動而由第一開口310向外伸出使第一固定端130遠離第一開口310。限位單元400設置於殼體300內,且部分由操作孔330暴露。其中,當鎖具插入鎖孔時,限位單元400限制第一支臂100相對於殼體300的移動,使筆記型電腦卡固於第一夾持部130及第二夾持部230之間。
雖然前述的描述及圖式已揭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必須瞭解到各種增添、許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於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而不會脫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新型原理之精神及範圍。熟悉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將可體會,本新型可使用於許多形式、結構、佈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於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明本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本新型的範圍應由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並涵蓋其合法均等物,並不限於先前的描述。

Claims (10)

  1. 一種鎖架,供固定一筆記型電腦,且與一鎖具搭配使用,該鎖架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長軸方向以及位於該長軸方向相反兩端的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殼體還具有設置於該殼體的側壁的一操作孔及一鎖孔;一驅動件,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一第一支臂,包含:一第一臂體,設置於該殼體內之該驅動件之一側;一第一連動件,與該第一臂體連接,且該第一連動件的一側與該驅動件相干涉;一第一固定端,設置於該第一臂體之一端,伸出於該殼體外,該第一固定端包含一第一夾持部,其中該第一支臂可沿該長軸方向移動而由該第一開口向外伸出使該第一固定端遠離該第一開口;一第二支臂,包含:一第二臂體,設置於該殼體內之該驅動件相對於該第一臂體之另一側;一第二連動件,與該第二臂體連接,且該第二連動件的一側與該驅動件相干涉,其中該第一連動件移動時使該驅動件轉動而驅動該第二連動件往相反方向移動;一第二固定端,設置於該第二臂體之一端,伸出於該殼體外,該第二固定端包含一第二夾持部,其中該第二支臂可沿該長軸方向移動而由該第二開口向外伸出使該第二固定端遠離該第二開口;一限位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內,且部分由該操作孔暴露;其中,當該鎖具插入該鎖孔時,該限位單元限制該第一支臂相對於該殼體的移動,從而限制該第二支臂相對於該殼體的移動,使該筆記型電腦卡固於該第一夾持部及該第二夾持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架,其中該驅動件包含齒輪,該第一連動件及該第 二連動件包含齒條,該第一連動件及該第二連動件的齒部面朝該驅動件且與該驅動件卡合。
  3. 一種鎖架,供固定一筆記型電腦,且與一鎖具搭配使用,該鎖架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長軸方向以及位於該長軸方向相反兩端的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固定端,該第二固定端包含一第二夾持部,該殼體還具有設置於該殼體的側壁的一操作孔及一鎖孔;一第一支臂,包含:一第一臂體,設置於該殼體內;一第一固定端,設置於該第一臂體之一端,伸出於該殼體外,該第一固定端包含一第一夾持部,其中該第一支臂可沿該長軸方向移動而由該第一開口向外伸出使該第一固定端遠離該第一開口;一限位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內,且部分由該操作孔暴露;其中,當該鎖具插入該鎖孔時,該限位單元限制該第一支臂相對於該殼體的移動,使該筆記型電腦卡固於該第一夾持部及該第二夾持部之間。
  4. 如請求項1或3所述的鎖架,其中該第一夾持部及該第二夾持部分別包含缺口朝向彼此的一第一U形單元以及一第二U形單元,當該筆記型電腦卡固於該第一夾持部及該第二夾持部之間,該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的兩側邊分別卡入該第一U形單元以及該第二U形單元。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架,其中該限位單元包含:一彈片,一端固定於該殼體內;一驅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包含:一板件,具有一定位孔;一操作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板件之一側,伸出該操作孔;一滑塊,設置於該板件之另一側;其中,當該操作件被移動而使該驅動件移動至該定位孔與該鎖孔對齊,該鎖具可插入該鎖孔及該定位孔,該滑塊止抵該彈片,使該彈片另一端往該第一支臂移動而接觸該第一支臂,並限制該第一支臂 僅能相對於該殼體單向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鎖架,其中該第一支臂進一步包含一棘齒組,該棘齒組包含複數棘齒,該複數棘齒係成列設置於該第一連動件的背側,當該滑塊止抵該彈片使該彈片另一端往該第一支臂之該棘齒組移動,該彈片係與該複數棘齒其中之一發生干涉,以限制該第一支臂僅能相對於該殼體單向移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鎖架,其中該複數棘齒係形成兩列棘齒交錯設置於該第一臂體,當該第一支臂相對於該殼體移動時,該兩列棘齒係交替與該彈片發生干涉。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鎖架,其中該鎖孔及該定位孔為多個且數目相等。
  9. 如請求項1或3所述的鎖架,其中該操作孔及該鎖孔設置於該殼體之側壁的同一面。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鎖架,其中該限位單元包含:一彈片,一端固定於該殼體內;一驅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包含:一板件,具有一定位孔;一操作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板件之一側,伸出該操作孔;一滑塊,設置於該板件之另一側;其中,當該操作件被移動而使該驅動件移動至該定位孔與該鎖孔對齊,該鎖具可插入該鎖孔及該定位孔,該滑塊止抵該彈片,使該彈片另一端往該第一支臂移動而接觸該第一支臂,並限制該第一支臂僅能相對於該殼體單向移動。
TW106218188U 2017-12-07 2017-12-07 Lock frame TWM564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8188U TWM564892U (zh) 2017-12-07 2017-12-07 Lock fr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8188U TWM564892U (zh) 2017-12-07 2017-12-07 Lock fr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892U true TWM564892U (zh) 2018-08-01

Family

ID=6396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8188U TWM564892U (zh) 2017-12-07 2017-12-07 Lock fr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4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7934B1 (en) Securing device for a portable device
US7410194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locking device
US81115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hysical security component
JP5285541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TWM447911U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鎖具
US8671721B2 (en) Lock structure
US8640512B2 (en) Lock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482558B (zh) 雙向閂扣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JP6102514B2 (ja) 取付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ック構造
TWI527956B (zh) 可切換不同款式安全鎖的鎖附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M564892U (zh) Lock frame
TW201336387A (zh) 用來固定配件模組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機構
TWI524835B (zh) 自動栓鎖裝置及其電子裝置
CN116361871A (zh) 用于锁紧便携式计算机的装置
CN111287585B (zh) 一种锁具
JP2015055094A5 (zh)
TW201243543A (en)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capable of fixing on a casing of a portable computer
TWM528354U (zh) 插孔鎖
CN110616972B (zh) 一种锁具
JP2014052762A (ja) ロック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H0736569A (ja) 電子機器
JP7400133B2 (ja) ワンタッチ取付ヒンジ
CN112904933B (zh) 外壳组件
WO2019003740A1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用ドック及び電子システム
TWI503487B (zh) 鎖扣機構及使用該機構之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