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1109A -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 Google Patents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1109A
TW202031109A TW108104300A TW108104300A TW202031109A TW 202031109 A TW202031109 A TW 202031109A TW 108104300 A TW108104300 A TW 108104300A TW 108104300 A TW108104300 A TW 108104300A TW 202031109 A TW202031109 A TW 2020311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ook
elastic
plate
buck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930B (zh
Inventor
游承翰
蕭銘暉
蔡宗興
Original Assignee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4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993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930B/zh
Priority to US16/748,816 priority patent/US1086940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3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1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05K7/1489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unting of blades therein, e.g. brackets, rails, t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種卡榫機構包含一框架、一彈片、一滑動架、一彈性復位件與一卡勾部。彈片包含一固接部、一容納部與一卡扣件。固接部固接框架,相對卡扣件配置。滑動架包含一支架與一凸出部。支架可滑動地位於彈片與框架之間。凸出部容納於容納部內。彈性復位件連接框架與滑動架。卡勾部連接支架,且可移除地扣接至框架之扣接部。當滑動架移動凸出部、彈性復位件與卡勾部時,凸出部將卡扣件推入容置空間內、彈性復位件產生形變,以及卡勾部扣接至扣接部上,以阻止彈性復位件之形變回復。

Description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伺服器裝置,尤指一種具有卡榫機構之伺服器裝置。
現有伺服器設備之機櫃內層疊地配置多個可滑移之伺服器單元。每個伺服器單元能夠沿著機櫃內之滑軌以進行水平抽拉,以利維護或更換伺服器單元上之主機或硬碟。
傳統伺服器單元上設置有止檔結構,以便將伺服器單元定位於機櫃內之預定位置,並且防止伺服器單元於機櫃內非預期地晃動,甚至脫離滑軌,造成安全上之疑慮。
然而,這些伺服器單元之止檔結構在結構、裝配及操作等各方面仍需要朝向更方便及人性化之方向設計,以增加使用者之便利性以及使用意願。
本發明提供一種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用以解決以上先前技術所提到的困難。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卡榫機構包含一框架、 一彈片、一滑動架、一彈性復位件與一卡勾部。框架具有一容置空間與一扣接部。彈片位於容置空間內,貼合框架之內面。彈片包含一固接部、一容納部、一自由端與一卡扣件。固接部固接框架,與自由端彼此相對。容納部位於固接部與自由端之間,卡扣件位於自由端上,且從容置空間伸出框架之外。滑動架包含一支架與一凸出部。支架可滑動地位於彈片與框架之間。凸出部凸設於支架上,且容納於容納部內。彈性復位件連接框架與滑動架。卡勾部連接支架,且可移除地扣接至扣接部。如此,當滑動架移動凸出部、彈性復位件與卡勾部時,凸出部移入彈片與框架之間,並將卡扣件推入框架之容置空間內、彈性復位件產生形變,以及卡勾部扣接至扣接部上,以致彈性復位件儲存一能讓凸出部移回容納部之回復力。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框架包含一第一板件與一第二板件。第二板件位於第一板件之一側。固接部位於第一板件上,且扣接部為第二板件的一破口內側。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卡勾部包含一勾體及一扭簧。勾體可旋轉地連接至支架上,用以扣接扣接部。扭簧連接支架與勾體,用以將勾體推向扣接部。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支架包含一第一片體與一第二片體。第二片體位於第一片體之一側,且與第一片體相互正交。凸出部形成於第一片體上。卡勾部包含一彈臂與一勾件,彈臂之一端一體成形地連接第二片體,另端為一朝著固接部延伸之自由端,且勾件位於彈臂之自由端,用以扣接至扣接部上。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勾件包含二楔形片。這些楔形片分別連接彈臂之二相對側,且朝同一方向延伸。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卡榫機構更包含一握持部。握持部連接支架遠離固接部之一端。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握持部包含一L型手把。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種伺服器裝置包含一機架、一機箱與上述之卡榫機構。機架包含一內部空間、一第一滑軌、一第二滑軌與一卡固孔。第一滑軌與第二滑軌相對地位於內部空間內。卡固孔位於第一滑軌上。機箱可移除地位於內部空間內,且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滑軌與第二滑軌上。卡榫機構固設於機箱上,且透過卡扣件可移除地卡扣至卡固孔上。當卡扣件被推動而進入容置空間內,卡扣件脫離卡固孔。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機架更包含一觸發部。觸發部為第一滑軌的一外端緣。如此,當機箱移入內部空間且接觸觸發部時,觸發部使卡勾部從扣接部脫離,以致彈性復位件釋放回復力。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卡榫機構固設於機箱之側板之內側,且透過側板之一貫穿口而卡扣至卡固孔。
如此,透過以上架構,使用者可以透過簡易操作即可自動完成機箱對機架之卡固,不僅減少簡化零組件,進而降低材料成本與結構複雜度,更增加使用者之便利性以及使用意願。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發明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伺服器裝置
100‧‧‧機架
101‧‧‧外柱件
110‧‧‧內部空間
120‧‧‧第一滑軌
130‧‧‧第二滑軌
140‧‧‧卡固孔
150‧‧‧觸發部
200‧‧‧機箱
201‧‧‧側板
202‧‧‧貫穿口
203‧‧‧底板
204‧‧‧開槽
210‧‧‧阻擋面
300、301、302、303‧‧‧卡榫機構
400‧‧‧框架
410‧‧‧內面
420‧‧‧容置空間
430‧‧‧開口
431‧‧‧內緣
440‧‧‧第一板件
450‧‧‧第二板件
451‧‧‧破口
452‧‧‧破口內側
453‧‧‧端面
460‧‧‧第三板件
500‧‧‧彈片
510‧‧‧狹長片體
511‧‧‧第一端
512‧‧‧第二端
513‧‧‧容納部
514‧‧‧卡扣件
515‧‧‧固接部
516‧‧‧彎折部
517‧‧‧引導部
518‧‧‧斜邊
520、521、523‧‧‧握持部
530‧‧‧L型手把
540‧‧‧環型手把
550‧‧‧本體
551‧‧‧抵靠部
552‧‧‧傾斜部
551L、552L‧‧‧最小直線距離
553‧‧‧樞轉軸
555‧‧‧握柄
600、601‧‧‧滑動架
610‧‧‧支架
611‧‧‧第三端
612‧‧‧第四端
613‧‧‧凸出部
621‧‧‧第一片體
622‧‧‧第二片體
700、701‧‧‧彈性復位件
800、801‧‧‧卡勾部
810、811‧‧‧勾體
820‧‧‧扭簧
821‧‧‧樞軸
822‧‧‧凸柱
830‧‧‧彈臂
840‧‧‧勾件
841‧‧‧楔形片
842‧‧‧自由端
A-A‧‧‧線段
C1、C2‧‧‧轉動方向
D1、D2‧‧‧運動方向
G‧‧‧間隙
X、Y、Z‧‧‧軸方向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伺服器裝置之分解圖;第2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之立體圖;第3圖繪示第2圖之卡榫機構之分解圖;第4A圖繪示第3圖之卡榫機構於解鎖狀態的操作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之卡榫機構的上視圖;第5A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之正視圖;第5B圖為第5A圖沿線段A-A所形成之局部剖面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之立體圖;第7A圖與第7B圖繪示第6圖之卡榫機構於解鎖狀態的連續操作圖;第8圖繪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卡榫機構之立體圖;第9A圖繪示第8圖之卡榫機構位於解鎖狀態的操作圖;第9B圖繪示第8圖之卡榫機構位於永久解鎖狀態的操作圖;以及第9C圖繪示第9B圖之卡榫機構不被扣接部扣接的操作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伺服器裝置10之分解圖。如第1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伺服器裝置10包含一機架100、一機箱200與一卡榫機構300。機架100包含一內部空間110、一第一滑軌120與一第二滑軌130。第一滑軌120與第二滑軌130分別鎖固於機架100上,且彼此相對地位於內部空間110內。第一滑軌120上具有至少一(如2個)卡固孔140。機箱200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滑軌120與第二滑軌130上,使得機箱200可移除地容納於內部空間110內。卡榫機構300固設於機箱200上,以便與機箱200同步移動。卡榫機構300配置於機箱200對應第一滑軌120之側板201。舉例來說,卡榫機構300配置於側板201之內側,以透過側板201之貫穿口202而卡扣至卡固孔140上,藉此讓機箱200被固定於機架100上。
更具體地,第2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卡榫機構300之立體圖。第3圖繪示第2圖之卡榫機構之分解圖。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卡榫機構300包含一框架400、一彈片500、一握持部520、一滑動架600、一彈性復位件700與一卡勾部800。框架400具有一容置空間420與至少一 (如2個)開口430。開口430形成於框架400之內面410。彈片500位於容置空間420內,貼合框架400之內面410。彈片500包含一狹長片體510、一容納部513與至少一(如2個)卡扣件514。狹長片體510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端511與第二端512。第一端511透過固接部515固接於框架400之內面410,且第二端512為一自由端。容納部513位於第一端511與第二端512之間,例如為貫穿口,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容納部513也可以為狹長片體510之一凹陷部。卡扣件514位於狹長片體510之第二端512上,且從開口430伸出框架400之外。狹長片體510具有一彎折部516,彎折部516鄰接固接部515,迫使彈片500帶動卡扣件514從框架400之開口430伸出框架400之外。
滑動架600包含一支架610與一凸出部613。支架610可滑動地位於彈片500與框架400之間。凸出部613凸設於支架610上,且容納於容納部513內。支架610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三端611與第四端612。握持部520連接支架610之第三端611,且伸出內部空間110(第1圖)之外。握持部520例如包含一L型手把530。支架610之第三端611接近狹長片體510之固接部515。彈性復位件700例如為一壓縮彈簧,連接框架400與滑動架600。卡勾部800連接支架610,用以可移除地扣接至框架400之扣接部上。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514位於彈性復位件700與固接部515之間。
更具體地,框架400包含一第一板件440、一第二板件450與一第三板件460。第二板件450與第三板件460分別 位於第一板件440之二相對側,且朝一相同方向(如Y軸方向)延伸。所述相同方向(如Y軸方向)例如與第一板件440之長軸方向(如X軸方向)相互正交。第二板件450具有一破口451,且扣接部為所述破口451之破口內側452。
此外,卡勾部800包含一勾體810及一扭簧820。勾體810透過樞軸821可旋轉地連接至支架610上。扭簧820透過凸柱822固設於支架610上,且連接支架610與勾體810,用以提供彈力以持續將勾體810推向第二板件450。
第4A圖繪示第3圖之卡榫機構300於解鎖狀態的操作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之卡榫機構300的上視圖。如第1圖、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當使用者朝內部空間110(如運動方向D1)推動握持部520,使得滑動架600相對框架400移動時,因為凸出部613隨著滑動架600從容納部513移入彈片500與框架400之間,所以狹長片體510之第二端512被扳動,而撐大彈片500與框架400之間的間隙G(第4B圖),進而讓卡扣件514從開口430被推回容置空間420內,意即,讓卡扣件514脫離第一滑軌120之卡固孔140(第1圖)。如此,機箱200不再被固定地限位於內部空間110內,因此,機箱200可以被拉出機架100之內部空間110(第1圖)。
此外,在滑動架600相對框架400移動之同一時間下,所述之彈性復位件700開始受到滑動架600與框架400之壓縮,而處於形變狀態,並儲存一能讓凸出部613移回容納部513之回復力。隨著滑動架600移動,卡勾部800之勾體810沿著第二板件450被推入破口451內而扣接至破口內側452,卡榫機構 300暫時處於一力平衡狀態,稱解鎖狀態。
需瞭解到,由於卡扣件514暫時被迫於框架400之容置空間420內,不會從開口430伸出於框架400之外,故,在機箱200被拉出之過程中,卡扣件514不致與第一滑軌120產生干涉,降低卡扣件514或第一滑軌120受到損傷的機會。
此外,彈片500更具有一引導部517。引導部517位於狹長片體510面向容納部513之邊緣,以讓凸出部613更滑暢地移入彈片500與框架400之間。
相反地,當使用者將機箱200推入機架100之內部空間110時,一旦伸出破口451之卡勾部800經過機箱200之底板202之開槽204(第1圖)接觸到機架100內之觸發部150,機架100內之觸發部150將推動卡勾部800,以致卡勾部800從破口451縮回容置空間420而脫離破口451。故,不被滑動架600干涉之彈性復位件700之回復力便能夠自動將滑動架600、卡扣件514與卡勾部800送回原位(如第2圖),使用者不須另外手動操作,進而提高使用者之便利性與使用意願。舉例來說,觸發部150例如為第一滑軌120之前緣或其他側緣,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此外,如第1圖所示,機架100包含四個外柱件101。這些外柱件101分別直立間隔排列,以共同圍繞出上述內部空間110。第一滑軌120固接其中二外柱件101。第二滑軌130固接另外二外柱件101。
第5A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卡榫機構301之正視圖。第5B圖為第5A圖沿線段A-A所形成之局部剖面 圖。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第5A圖之卡榫機構301與第2圖之卡榫機構3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卡勾部801是支架610之一部份,並非樞接至支架610上之獨立元件。舉例來說,但不作為本發明之限制,支架610包含一第一片體621與一第二片體622。第二片體622位於第一片體621之一側,且與該第一片體621相互正交,或者至少相交,其中凸出部613形成於第一片體621上,第一片體621依靠第一板件440,第二片體622疊放於第二板件450上,且卡勾部801一體成形地連接至第二片體622。更具體地,卡勾部801包含一彈臂830與一勾件840。彈臂830之一端一體成形地連接第二片體622,另端為一朝著固接部515延伸之自由端842。勾件840位於彈臂830之自由端842。如此,當朝運動方向D1推動滑動架600,使得第二片體622之勾件840落入破口451且扣接至破口內側452,卡勾部801之勾件840也能夠讓彈性復位件700儲存上述之回復力。
如第5B圖所示,更具體地,勾件840更包含二楔形片841。這些楔形片841分別連接至彈臂830之二相對側,且朝同一方向延伸,以便卡勾部801更方便完成。
第6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卡榫機構302之立體圖。第7A圖與第7B圖繪示第6圖之卡榫機構302於解鎖狀態的連續操作圖。如第6圖所示,第6圖之卡榫機構302與第2圖之卡榫機構3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扣接部為第二板件450面向握持部521的端面453,並非破口內側452,且彈性復位件701為一拉伸彈簧,且握持部521包含一環型手把540。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514位於彈性復位件701與環型手把540 之間。
如此,當使用者朝背向內部空間110(如運動方向D2)拉動握持部521與滑動架600時,如第7A圖所示,因為凸出部613沿著運動方向D2從容納部513移入狹長片體510與框架400之間,進而讓卡扣件514從開口430退回容置空間420內,並且卡勾部800之勾體811離開第二板件450之表面,並被扭簧820向下推出。
接著,當使用者不再施力拉動握持部521與滑動架600時,彈性復位件701之回復力將握持部521與滑動架600反向(如運動方向D1)帶動,使得卡勾部800之勾體811被移至第二板件450之所述端面453,(第7A圖),卡勾部800之勾體811能夠扣接至第二板件450之所述端面453(第7B圖),以讓卡榫機構302暫時處於解鎖狀態。
需瞭解到,卡扣件514為具有斜邊518之勾狀,且開口430具有內緣431。故,當滑動架600朝運動方向D2拉動時,開口430之內緣推動卡扣件514之斜邊518,以讓凸出部613更滑暢地移入且撐大狹長片體510與框架400之間的間隙。
第8圖繪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卡榫機構303之立體圖。如第8圖所示,第8圖之卡榫機構303與第6圖之卡榫機構302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卡榫機構303之握持部523樞設於支架610上,並非固定地連接於支架610上。
具體來說,機箱200面對握持部523具有一阻擋面210。握持部523包含一本體550、一樞轉軸553與一握柄555。握柄555連接本體550之一側。本體550藉由樞轉軸553樞接至 支架610遠離固接部515之一端,使得本體550能夠繞著樞轉軸553之軸心相對滑動架600轉動。更具體地,本體550包含一抵靠部551與一傾斜部552。抵靠部551鄰接傾斜部552,且相對握柄555配置。樞轉軸553至抵靠部551之最小直線距離551L大於樞轉軸553至傾斜部552之最小直線距離552L。換句話說,樞轉軸553不在本體550之形心上。
第9A圖繪示第8圖之卡榫機構303位於扣合狀態的操作圖。第9B圖繪示第8圖之卡榫機構303位於永久解鎖狀態的操作圖。第9C圖繪示第9B圖之卡榫機構303不再受到扣接部扣合的操作圖。如第9A圖所示,當使用者朝左方(如運動方向D2)拉動握持部523與滑動架600,使得卡勾部800扣接至扣接部,並讓卡榫機構303位處解鎖狀態(第9A圖)。接著,使用者再轉動握持部523,使得握持部523之抵靠部551直接抵靠至機架100之阻擋面210(第9B圖)。故,透過阻擋面210以及扣接部分別限制滑動架600之運動,彈性復位件700持續處於形變狀態並被阻止釋放所述回復力,因此滑動架600無法被彈性復位件700拉回原位。
如此,即便勾體811被觸發部150推回容置空間420內,而解除了端面453對滑動架600之止擋(第9C圖),然而,透過阻擋面210對握持部523之止擋,滑動架600因此無法被彈性復位件700拉回原位,使得本實施例之卡榫機構303得以處於永久解鎖狀態,不致因為扣接部對滑動架600之止擋被解除(第9B圖)。
由於握持部523之抵靠部551較傾斜部552更遠離 樞轉軸553,故,當握持部523朝轉動方向C1相對滑動架600轉動時,機架100之阻擋面210能夠直接抵靠握持部523之抵靠部551;反觀,當握持部523朝轉動方向C2相對滑動架600轉動時,機架100之抵靠部551不致直接抵靠機架100之阻擋面210,而與機架100之阻擋面210保持間距。
如此,當轉動握持部523,使得機架100之抵靠部551面向機架100之阻擋面210時,由於機架100之抵靠部551無法直接止擋阻擋面210,故,一旦滑動架600不再受到扣接部之止擋,滑動架600便得以被彈性復位件700之回復力拉回原位。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發明中。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0‧‧‧卡榫機構
400‧‧‧框架
410‧‧‧內面
420‧‧‧容置空間
440‧‧‧第一板件
450‧‧‧第二板件
451‧‧‧破口
452‧‧‧破口內側
460‧‧‧第三板件
500‧‧‧彈片
510‧‧‧狹長片體
511‧‧‧第一端
512‧‧‧第二端
513‧‧‧容納部
514‧‧‧卡扣件
515‧‧‧固接部
516‧‧‧彎折部
517‧‧‧引導部
520‧‧‧握持部
530‧‧‧L型手把
600‧‧‧滑動架
610‧‧‧支架
611‧‧‧第三端
613‧‧‧凸出部
700‧‧‧彈性復位件
800‧‧‧卡勾部
810‧‧‧勾體
820‧‧‧扭簧
821‧‧‧樞軸
822‧‧‧凸柱

Claims (10)

  1. 一種卡榫機構,包含:一框架,具有一容置空間與一扣接部;一彈片,位於該容置空間內,貼合該框架之內面,包含一固接部、一容納部、一自由端與一卡扣件,該固接部固接該框架,與該自由端彼此相對,該容納部位於該固接部與該自由端之間,該卡扣件位於該自由端上,且從該容置空間伸出該框架之外;一滑動架,包含一支架與一凸出部,該支架可滑動地位於該彈片與該框架之間,該凸出部凸設於該支架上,且容納於該容納部內;一彈性復位件,連接該框架與該滑動架;以及一卡勾部,連接該支架,且可移除地扣接至該扣接部,其中,當該滑動架移動該凸出部、該彈性復位件與該卡勾部時,該凸出部移入該彈片與該框架之間,並將該卡扣件推入該框架之該容置空間內、該彈性復位件產生形變,以及該卡勾部扣接至該扣接部上,以致該彈性復位件儲存一能讓該凸出部移回該容納部之回復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框架包含一第一板件與一第二板件,該第二板件位於該第一板件之一側,其中該固接部位於該第一板件上,該扣接部為該第二板件的一破口內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卡勾部包含一勾體及一扭簧,該勾體可旋轉地連接至該支架上,用以扣接該扣接部,該扭簧連接該支架與該勾體,用以將該勾體推向該扣接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支架包含一第一片體與一第二片體,該第二片體位於該第一片體之一側,且與該第一片體相互正交,其中該凸出部形成於該第一片體上;以及該卡勾部包含一彈臂與一勾件,該彈臂之一端一體成形地連接該第二片體,另端為一朝著該固接部延伸之自由端,且該勾件位於該彈臂之該自由端,用以扣接至該扣接部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勾件包含二楔形片,該些楔形片分別連接該彈臂之二相對側,且朝同一方向延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榫機構,更包含:一握持部,連接該支架遠離該固接部之一端。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卡榫機構,其中該握持部一L形手把。
  8. 一種伺服器裝置,包含: 一機架,包含一內部空間、一第一滑軌、一第二滑軌與一卡固孔,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二滑軌相對地位於該內部空間內,該卡固孔位於該第一滑軌上;一機箱,可移除地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且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二滑軌上;以及一如請求項1至7其中之一所述之卡榫機構,固設於該機箱上,且透過該卡扣件可移除地卡扣至該卡固孔上,其中,當該卡扣件被推動而進入該容置空間內,該卡扣件脫離該卡固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機架更包含一觸發部,該觸發部為該第一滑軌的一外端緣,其中,當該機箱移入該內部空間且接觸該觸發部時,該觸發部使該卡勾部從該扣接部脫離,以致該彈性復位件釋放該回復力。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卡榫機構固設於該機箱之一側板之內側,且透過該側板之一貫穿口而卡扣至該卡固孔。
TW108104300A 2019-02-01 2019-02-01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TWI679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4300A TWI679930B (zh) 2019-02-01 2019-02-01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US16/748,816 US10869404B2 (en) 2019-02-01 2020-01-22 Server device and its latch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4300A TWI679930B (zh) 2019-02-01 2019-02-01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9930B TWI679930B (zh) 2019-12-11
TW202031109A true TW202031109A (zh) 2020-08-16

Family

ID=6958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300A TWI679930B (zh) 2019-02-01 2019-02-01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9404B2 (zh)
TW (1) TWI679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0000B2 (en) * 2016-10-11 2018-11-13 Abb Schweiz Ag Power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supported by a rack assembly
US11032927B2 (en) * 2018-10-12 2021-06-08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atch mechanism and tenon structure thereof
TWM575904U (zh) 2018-12-07 2019-03-21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機箱
US11337332B1 (en) * 2020-10-30 2022-05-17 ZT Group Intl, Inc. Latch with auto-close
TWI806513B (zh) * 2022-03-23 2023-06-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殼體組件與包括其之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7561U (en) 2001-06-08 2002-10-2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rail
US20050017614A1 (en) 2003-06-23 2005-01-27 Paul Cirocco Split lock arm for three-piece slide assembly
CN103677158B (zh) * 2012-09-21 2017-03-2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伺服器
US9292057B2 (en) * 2013-02-22 2016-03-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ounting and cooling a computer component
TWI517780B (zh) * 2013-03-27 2016-01-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機櫃及其伺服器裝置
CN104470313B (zh) * 2013-09-13 2017-06-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模块及电子装置
US9232678B2 (en) * 2013-12-30 2016-01-05 Dell Products L.P. Modular, scalable, expandable, rack-based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TWM496832U (zh) * 2014-09-19 2015-03-01 Wistron Corp 具可拆卸面板模組的伺服器及可拆卸模組結構
CN105867527B (zh) * 2015-01-23 2019-03-01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固定件及具有该固定件的电子装置
US9426924B2 (en) * 2015-01-28 2016-08-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crew attach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assemblies
US9723747B1 (en) * 2015-06-15 2017-08-01 VCE IP Holding Company LLC Equipment module support brackets, rack-mounted equip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TWI561153B (en) * 2015-10-06 2016-12-0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Slide rail assembly with bracket
US10524378B2 (en) * 2015-12-08 2019-12-3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Latch rotation to secure blade server to enclosure
US9603289B1 (en) * 2016-01-14 2017-03-21 Ciena Corporation Chassis arran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 depth cards and dual depth faraday cages
TWI604775B (zh) * 2016-10-24 2017-1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鎖附裝置以及具有把手鎖附裝置的電子系統機箱
US10363978B2 (en) * 2017-07-14 2019-07-30 Dell Products L.P. Split chassis system
CN109032285A (zh) * 2018-10-11 2018-12-1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壳
TWM579869U (zh) * 2019-02-01 2019-06-21 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69404B2 (en) 2020-12-15
US20200253078A1 (en) 2020-08-06
TWI679930B (zh)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1109A (zh)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US10842037B2 (en) Pull-out aiding device and chassis-wall module with pull-out aiding function
TWI534361B (zh) 滑順抽取盒閂鎖組件及滑順抽取盒的震動吸收系統
TWI689238B (zh)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CN111491480B (zh) 握持释放装置
TW201436696A (zh) 吸收震動之抽取盒滑軌
TWI645810B (zh) 伺服器機櫃及其單元機架
US20070075550A1 (en) Latch mechanism
US20070247791A1 (en) Latch mechanism
US20090108593A1 (en) Latch mechanism
US8899700B2 (en) Housing having a carrier device
TWI533781B (zh) 鎖扣機構
TWI541633B (zh) 卡合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527027B (zh) 把手組、硬碟組合及伺服器
TWM579869U (zh)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TWI688321B (zh) 可拆式門板扣緊結構
TWI502402B (zh) 具有鎖固功能之電腦機殼
CN111526688B (zh) 服务器装置及其卡榫机构
TWI616871B (zh) 光碟機及鎖固模組
CN111522404A (zh) 服务器装置及其卡榫机构
TWI725634B (zh) 轉接卡模組
CN210442737U (zh) 快拆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设备
TWM516213U (zh) 抽放套件及儲存裝置
TWI443650B (zh) 磁碟機抽取裝置
TWI544859B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