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3781U -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3781U
TWM563781U TW107205292U TW107205292U TWM563781U TW M563781 U TWM563781 U TW M563781U TW 107205292 U TW107205292 U TW 107205292U TW 107205292 U TW107205292 U TW 107205292U TW M563781 U TWM563781 U TW M5637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isk
intermediate disk
card
ar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5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秉璋
Original Assignee
葉秉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葉秉璋 filed Critical 葉秉璋
Priority to TW107205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37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63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3781U/zh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主要在於該控制裝置可以控制安全帽之前檔鏡片在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更會有一向後移動一微小距離之動作,以與安全帽之防水膠條做密貼性貼合,以利使用該前檔鏡片時能夠確實避免滲水;然後也可以控制該前檔鏡片在開始向上偏轉(揚起)時,順勢有一向前移動一微小距離之動作,以與安全帽之防水膠條先行脫開再行偏轉,以利偏轉該前檔鏡片之動作能夠順遂,不受阻礙。

Description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尤指一種可令安全帽之前檔鏡片在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更會有一向後移動一微小距離之動作,以與安全帽之防水膠條做密貼性貼合,以利使用該前檔鏡片時能夠確實避免滲水之控制裝置。
按,安全帽係法令規定騎乘機車時強制性必須配戴,以保護頭部減少傷亡之安全性物品,所以安全帽已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及接觸到的物品。習知安全帽之構造,一般基本上至少由一硬質之帽殼、一保護墊層及一扣帶所組成,其中,該帽殼前方為一對應配戴者臉部之視野開口,並連接於底部開設成為一配戴開口,該保護墊層以具避震作用之緩衝墊(以保麗龍質為常見),外面包覆軟質之貼覆層(以不織布材質製成為常見)而構成,該保護墊層整體構成之形狀必須與該帽殼搭配對應,以方便將該保護墊層採穩固性接合而對應鋪設於該帽殼內壁;使用時,將該帽殼連同保護墊層利用該配戴開口由上往下罩覆於配戴者頭部,並使配戴者臉部對應到該視野開口,再將扣帶繞過配戴者頸部扣合並調整適當緊度,以避免帽殼脫離配戴者頭部,如此正確配戴即有保護配戴者頭部之作用。
因配戴者騎乘機車面對道路行進,故經常會有灰塵及風勢來襲,同時上方有太陽照射,偶而還會遇到下雨,故安全帽在組裝及使用上,除上述基本構造外,經常更會在前面配具有一前檔鏡片,藉以遮風蔽雨及擋灰塵、擋太陽。該前檔鏡片一般是呈一弧度造型,可遮護住安全帽之視野開口,該前檔鏡片二側延伸為接合板,並分別樞接接合於該帽殼二側,因此扳動該前檔鏡片向下定位時即可遮護住該視野開口,而當扳動該前檔鏡片向上偏轉時則脫離對該視野開口之遮護,如此方便配戴者視需要進行操作。
習知安全帽之前檔鏡片與帽殼間係採樞接接合,較簡單者係採例如螺接式或鉚接式之接合,惟其因使用日久後接合處之間會有磨耗,致會造成無法固定之缺失,較常見就是將前檔鏡片往上扳動欲定位時,結果前檔鏡片無法固定而會自行掉(蓋)下來,以及有時前檔鏡片會自行脫出帽殼而掉落。當然相對也有較為嚴謹之接合構造存在,主要係在帽殼二側設有控制裝置,供前檔鏡片容置入該控制裝置內達成接合,因此推動該前檔鏡片做上下偏轉時,可以有明確的定位效果。
縱使安全帽之前檔鏡片與帽殼間已經有可以達成明確定位效果之控制裝置存在,惟本創作人認為習知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仍有一值得改良之處,主要在於安全帽的帽殼前方都有一道凸出之防水膠條存在,其作用在於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希望前檔鏡片能盡量貼近該防水膠條,以期阻擋雨水之滲入。就工業設計而言,若要確實阻擋滲水,則尺寸上應該是要讓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正好與該防水膠條達成緊密貼合,如此才能有最佳的止水效果,但問題在於,該前檔鏡片與該防水膠條二者並非貼合後就靜態存在,該前檔鏡片是必須經常被扳動做上下偏轉移動的物件,因此若讓該前檔鏡片與該防水膠條二者間緊密貼合,換言之也就是讓二者間傾向難以脫開,尤其該前檔鏡片每次向下偏轉來與該防水膠條貼合一次,二者間就是做一次橫刮式之磨擦,因此若讓該前檔鏡片與該防水膠條二者間緊密貼合,則使用不久後,該前檔鏡片上就會有一道漸黑的磨擦痕,同時該防水膠條也會漸薄;除此,每次要扳動該前檔鏡片向上偏轉時,因為該防水膠條都會因貼合而將該前檔鏡片吸附住,所以會使得扳動該前檔鏡片之動作變得必須很用力。
就是因為若讓該前檔鏡片與該防水膠條二者間達成緊密貼合時會衍生如上缺失,故目前習知安全帽皆設計將該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盡量靠近該防水膠條,但都不與該防水膠條做緊密貼合,以期免除上述缺失。惟如此就產生無法確實防止滲水,尤其無法阻擋風壓式滲水之缺失,再者使用日久後,該防水膠條逐漸硬化,則無法防止滲水之現象就更明顯,實值改良。
針對以上缺失,本創作人乃發想假如安全帽之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能夠有一向後移動一微小距離之動作,以與安全帽之防水膠條做密貼性貼合,如此當可改善前述缺失,為此本創作人即深入構思研發創作,經長時間努力,遂有本創作產生。
緣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將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能夠有一向後移動一微小距離之動作,以與安全帽之防水膠條做密貼性貼合,以避免水液滲入前檔鏡片內之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
本創作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前檔鏡片向上偏轉時,順勢有一向前移動一微小距離之動作,以與安全帽之防水膠條先行脫開再行偏轉,以使偏轉該前檔鏡片之動作能夠順遂之控制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創設一種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該安全帽主要由一帽殼、一前檔鏡片及一控制裝置所組成,該帽殼前方為一對應配戴者臉部之視野開口,並連接於底部開設成為一供配戴者頭部伸入配戴開口,在該視野開口的頂緣有一條微凸的安全帽防水膠條,該帽殼側面上設有一微凹下之搭接槽,該搭接槽上更具有一螺接孔槽及一嵌槽,該螺接孔槽可供一螺接件對應螺入;該前檔鏡片具有一呈弧度造型之視野面板及向二側延伸之接合板,該接合板可分別接合於該帽殼的側面上;該控制裝置係設置於該帽殼側面的搭接槽處,用以控制該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定位成使用狀態或向上偏轉定位成不使用狀態,特徵在於:該控制裝置由一控制器、一中間盤及一固定盤所組成,其中,
該控制器固設於該接合板鄰近端頭處之內側表面上,該控制器主要具有一主板體,其內部開設一呈長弧狀之容置長槽,外部則向二側對應各延伸出一突臂,該突臂的外端緣呈圓弧形;
該中間盤具有一圓盤,其中央開設成一圓型之大開空,該大開空內圍連設二對應且為弧形之小開空, 該大開空與前述主板體對應而可供該主板體容置入,該小開空與前述突臂分別對應而可供該突臂容置入,該中間盤於該圓盤背面由周緣界定而形成為一為凹入之面穴,該面穴一側連設有一外擴之作動空間,該圓盤背面於周緣邊上向內微伸一組片體形成為第一卡塊,該圓盤周邊連接有一定位片,該定位片上與該圓盤連接部位之周邊上留設有一組第二卡塊,該第二卡塊旁開設為卡槽,其中一卡槽邊為一較大範圍之容置槽,該定位片的正面上連設有一連接桿,其最外端頭處設為一按壓塊,該連接桿除根端與該定位片連接外其餘為懸空,故該連接桿的按壓塊處能具彈性,該按壓塊1的背面上設有一定位桿;及
該固定盤一邊為圓弧形,在該圓弧型之面上成型一高起之定位圓柱,其中心開設一樞孔,距該定位圓柱一距離外高起一組對應之弧壁,該組弧壁一側設置有一定位用之凹槽列,該凹槽列更區分有一起始深凹槽、繼而為若干淺凹槽及一最終深凹槽,該組弧壁另一側設置一壓制段,該壓制段之二端與該組弧壁分別連接,並做成懸空使具彈性,該固定盤之盤面上預設有一組沿著弧度面設置的外卡槽,係對應到前述中間盤的第一卡塊,該固定盤33向下延伸之面上預設有一組成弧度排列的內卡槽,係對應到前述中間盤的第二卡塊,更下方之面上開設有一段之容置槽,其尾端更向下彎折為一定位槽,鄰近該容置槽處背面凸設一勾體;
組裝時,該固定盤平貼容置入該帽殼側面上所設之搭接槽內,且該固定盤背面所凸設之勾體勾嵌住該搭接槽內預設之嵌槽,同時該固定盤之樞孔對應到該搭接槽內預設之螺接孔槽,故即利用前述之螺接件對應穿經該樞孔後螺入該螺接孔槽,使該固定盤與該搭接槽達成穩固接合;接著,持該中間盤以其背面凹入之面穴及該外擴之作動空間罩覆住該固定盤之弧壁、凹槽列及壓制段三者,其中,該中間盤的大開空邊緣完全遮覆住該固定盤的弧壁、壓制段及凹槽列的大部分,該中間盤的二小開空則其中一者與該凹槽列的起始深凹槽相差一小角度,另一者小開空則與該壓制段的其中一端相差同樣一小角度,同時該中間盤的第一卡塊恰對應停留於該固定盤之外卡槽槽口處,且該中間盤的第二卡塊恰對應停留於該固定盤之內卡槽槽口處,且此時其中一內卡槽停留於該容置槽內等待,同時該中間盤之連接桿外端頭處之按壓塊背面的定位桿尚搭在該固定盤的邊緣上;接著,轉動該中間盤一小角度,令該中間盤二小開空的其中一者與該凹槽列的起始深凹槽對正,另一者則與壓制段的其中一端對正,同時該中間盤的第一卡塊部分進入該固定盤之外卡槽內,且該中間盤的第二卡塊部分進入該固定盤之內卡槽內;同時該中間盤之連接桿外端頭處之按壓塊背面的定位桿進入該固定盤的容置槽內;接著,該控制器的二突臂分別容置入該中間盤的二小開空內,使其中一突臂的圓弧外端緣抵到該該凹槽列的起始深凹槽,另一突臂的圓弧外端緣則抵到該壓制段的其中一端,同時該控制器的容置長槽罩覆住該固定盤的定位圓柱;最後,轉動該中間盤再一小角度,令該前檔鏡片上之控制器的二突臂受到該中間盤所壓制而無法任意脫出,同時該中間盤的第一卡塊完全進入該固定盤之外卡槽內,且該中間盤的第二卡塊完全進入該固定盤之內卡槽內;同時該中間盤之連接桿外端頭處之按壓塊背面的定位桿進入該固定盤之容置槽尾端彎折的定位槽內停留,使該中間盤無法任意反轉。
上述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中,該淺凹槽更可區分為一第一淺凹槽、一第二淺凹槽及一第三淺凹槽。
本創作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可達致之功效,茲舉以下較佳可行實施例配合附圖進行詳細解說說明,俾能完全瞭解。
請參閱圖1、2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係一安全帽1,主要由一帽殼10、一前檔鏡片20及一控制裝置30所組成,該帽殼10為硬質者,前方為一對應配戴者臉部之視野開口,並連接於底部開設成為一供配戴者頭部伸入配戴開口,在該視野開口的頂緣有一條微凸的防水膠條100;請配合參閱圖3、4所示,該帽殼10側面上設有一微凹下之搭接槽11,該搭接槽11上更具有一螺接孔槽111及一嵌槽112,該螺接孔槽111可供一螺接件113對應螺入(後將詳述);該前檔鏡片20具有一呈弧度造型之視野面板21及向二側延伸之接合板22,該接合板22可分別接合於該帽殼10的側面上;該控制裝置30係分別設置於該帽殼10二側的搭接槽11處,用以控制該前檔鏡片20向下偏轉定位(如圖1所示)或向上偏轉定位(如圖2所示)。
請配合參閱圖3~6所示,該控制裝置30由一控制器31、一中間盤32及一固定盤33所組成,其中,該控制器31固設於該接合板22鄰近端頭處之內側表面上,該控制器31主要具有一主板體311,其內部開設一呈長弧狀之容置長槽312,外部則向二側對應各延伸出一突臂313,該突臂313的外端緣呈圓弧形;
該中間盤32具有一圓盤321,其中央開設成一圓型之大開空322,該大開空322內圍連設二對應且為弧形之小開空323, 該大開空322係與前述主板體311對應而可供該主板體311容置入,該小開空323則與前述突臂313分別對應而可供該突臂313容置入,該中間盤32於該圓盤321背面由周緣界定而形成為一為凹入之面穴324(圖4、6所示),該面穴324一側連設有一外擴之作動空間3241(圖4、6所示),該圓盤321背面於周緣邊上向內微伸一組片體形成為第一卡塊325,該圓盤321周邊連接有一定位片326,該定位片326上與該圓盤321連接部位之周邊上留設有一組第二卡塊3261,該第二卡塊3261旁開設為卡槽3262,其中一卡槽3262邊則為一較大範圍之容置槽3263,該定位片326的正面上連設有一些微高起之連接桿327,其最外端頭處設為一按壓塊3271,該連接桿327除根端與該定位片326連接外其餘為懸空,故該連接桿327的按壓塊3271處能具彈性,該按壓塊3271的背面上設有一定位桿3272(圖4、6所示);及
該固定盤33一邊為圓弧形,在該圓弧型之面上成型一高起之定位圓柱331,其中心開設一樞孔3311,距該定位圓柱331一距離外高起一組對應之弧壁332,該組弧壁332一側設置有一定位用之凹槽列333,配合圖5、6所示,該凹槽列333更區分有一起始深凹槽3331、繼而為一第一淺凹槽3332、一第二淺凹槽3333、一第三淺凹槽3334及一最終深凹槽3335,該組弧壁332另一側則設置一壓制段334,該壓制段334之二端係與該組弧壁332分別連接,並做成懸空使稍具彈性,該固定盤33之盤面上預設有一組沿著弧度面設置的外卡槽335,係分別對應到前述中間盤32的第一卡塊325,該固定盤33向下延伸之面上預設有一組成弧度排列的內卡槽336,係分別對應到前述中間盤32的第二卡塊3261,更下方之面上開設有一段之容置槽337,其尾端更向下彎折為一定位槽3371,鄰近該容置槽337處背面凸設一勾體338。
該控制裝置30與該帽殼10及該前檔鏡片20三者之組裝經過,首先如圖7所示,將該固定盤33平貼容置入該帽殼10二側面上所設微凹下之搭接槽11內,因事先設計上之規劃計算,該搭接槽11之部分形狀與該固定盤33的圓弧形部位對應,所以該固定盤33很容易就對應容置入該搭接槽11內,且該固定盤33背面所凸設之勾體338很容易就勾嵌住該搭接槽11內預設之嵌槽112,同時該固定盤33之樞孔3311恰對應到該搭接槽11內預設之螺接孔槽111,故即可先利用前述之螺接件113對應穿經該樞孔3311後螺入該螺接孔槽111,使該固定盤33與該搭接槽11二者先達成穩固接合。
接著,如圖8所示,持該中間盤32以其背面凹入之面穴324及該外擴之作動空間3241採取即將罩住該固定盤33之弧壁332、凹槽列333及壓制段334三者之狀態罩覆下,由圖8可以看出,此時該中間盤32的大開空322邊緣完全遮覆住該固定盤33的弧壁332、壓制段334及凹槽列333的大部分,該中間盤32的二小開空323則其中一者與該凹槽列333的起始深凹槽3331尚未對正(相差一小角度),另一者小開空323則係與該壓制段334的其中一端尚未對正(相差同樣一小角度),同時該中間盤32的第一卡塊325恰對應停留於該固定盤33之外卡槽335槽口處(即該第一卡塊325尚未能卡進該外卡槽335內),且該中間盤32的第二卡塊3261恰對應停留於該固定盤33之內卡槽336槽口處(即該第二卡塊3261尚未能卡進該內卡槽336內),且此時其中一內卡槽336恰停留於該容置槽3263內等待;同時該中間盤32之連接桿327外端頭處之按壓塊3271背面的定位桿3272尚搭在該固定盤33的邊緣上(如圖8所示),亦即該定位桿3272尚未進入該固定盤33的容置槽337內。
接著,如圖9所示,在該固定盤33相對不動之狀態下,順時針轉動該中間盤32一小角度(請比較圖8與圖9),主要是令該中間盤32二小開空323的其中一者與該凹槽列333的起始深凹槽3331正巧對正,另一者則與壓制段334的其中一端正巧對正,同時該中間盤32的第一卡塊325恰部分進入該固定盤33之外卡槽335內,且該中間盤32的第二卡塊3261恰部分進入該固定盤33之內卡槽336內;同時該中間盤32之連接桿327外端頭處之按壓塊3271背面的定位桿3272恰進入該固定盤33的容置槽337內。
當組裝到圖9之程度時,接著就是要持該前檔鏡片20,令其二側之控制器31與同側對應之中間盤32及固定盤33分別組裝,在同樣圖9之狀態下,請配合參閱圖11所示,將同側之控制器31的二突臂313分別容置入該中間盤32的二小開空323內,使其中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正抵到該該凹槽列333的起始深凹槽3331內,另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則正抵到該壓制段334的其中一端,同時該控制器31的容置長槽312罩覆住該固定盤33的定位圓柱331(如圖11所示);特別說明的是,在圖9中若將該前檔鏡片20上之控制器31的二突臂313分別容置入該中間盤32的二小開空323內之情況同時表達出,恐致線條雜亂難辨,故茲配合圖11同呈表達,其中圖11則係忽略該中間盤32時之情況。
在圖9配合圖11同呈表達之情形下,接著如圖10所示,稍加用力轉動該中間盤32再一小角度(請比較圖9與圖10),主要作用是令該前檔鏡片20上之控制器31的二突臂313受到該中間盤32所壓制而無法任意脫出,同時該中間盤32的第一卡塊325即因轉動而完全進入該固定盤33之外卡槽335內,且該中間盤32的第二卡塊3261亦因轉動而完全進入該固定盤33之內卡槽336內;同時該中間盤32之連接桿327外端頭處之按壓塊3271背面的定位桿3272亦因轉動而進入該固定盤33之容置槽337尾端彎折的定位槽3371內停留,助使該中間盤32無法任意反轉。
在圖9時可以將該前檔鏡片20上同側之控制器31的二突臂313分別容置入該中間盤32的二小開空323內,再如圖10所示轉動該中間盤32以壓制該二突臂313使該前檔鏡片20上之控制器31無法任意脫出,因此可知該中間盤32之存在與該二突臂313及該固定盤33二者間的操作並無直接關聯性,因此為清楚表達該二突臂313及該固定盤33二者間的操作動作及相關作用,在圖11~15中茲將該中間盤32忽略(即未圖示出),但可以想像該中間盤32是存在的。
圖11係將該中間盤32採假想存在(即圖中忽略該中間盤32)時之情況,表達將同側之控制器31的二突臂313分別容置入該中間盤32的二小開空323內,使其中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正抵到該該凹槽列333的起始深凹槽3331內,另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則正抵到該壓制段334的其中一端(圖中上端)凹處定位,同時該控制器31的容置長槽312罩覆住該固定盤33的定位圓柱331,但可以看出,該容置長槽312與該定位圓柱331間之間隙空間係位在該定位圓柱331的右邊(右下方);此時該控制器31所連接之前檔鏡片20的視野面板21係呈現上揚狀態,亦即同如圖2所示之未使用狀態。
然後當安全帽1之配戴者想要控制該前檔鏡片20向下偏轉移動,以使用該視野面板21部位觀看前方時,其即以手扶著該前檔鏡片20,並施力帶動該前檔鏡片20向下偏轉,則首先會如圖12所示,原先抵於該該起始深凹槽3331處的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會因該控制器31受該前檔鏡片20向下偏轉動作帶動,而被迫轉動上升抵入該第一淺凹槽3332處定位,因此迫使該控制器31的容置長槽312移動位置,但仍罩覆住該固定盤33的定位圓柱331,該容置長槽312與該定位圓柱331間之間隙空間會由圖11的所示的位在該定位圓柱331的右邊(右下方)移位到如圖12所示的位在該定位圓柱331的左邊(左上方),過程之同時,另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因被迫同步向下轉動,轉而抵緊該壓制段334,並藉由該壓制段334之彈性推使所有動作都有明確之定位感。
配戴者持續帶動該前檔鏡片20向下偏轉時,則接著如圖13所示,原先抵於該第一淺凹槽3332處的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會被迫轉動上升抵入該第二淺凹槽3333處定位,另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則被迫同步向下轉動,但仍抵緊該壓制段334,同樣藉由該壓制段334之彈性推使所有動作都有明確之定位感。該前檔鏡片20繼續向下偏轉時,接著如圖14所示,原先抵於該第二淺凹槽3333處的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被迫轉動上升抵入該第三淺凹槽3334處定位,另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則被迫再向下轉動,但仍抵緊該壓制段334,同樣藉由該壓制段334之彈性推使所有動作都有明確之定位感。
最後如圖15所示,配戴者將該前檔鏡片20繼續帶動(控制)向下偏轉時,最後該視野面板21即對正配戴者臉部,以利觀視前方,並達遮風避塵,且遮陽避雨的效果;過程中,原先抵於該第三淺凹槽3334處定位的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即被迫轉動上升抵入該最終深凹槽3335內定位,同時另一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則被迫再向下轉動,並抵緊於該壓制段334的另一端(圖中下端)凹處定位,且同樣藉由該壓制段334之彈性推使所有動作都有明確之定位感,過程之同時,該控制器31的容置長槽312仍罩覆住該固定盤33的定位圓柱331;但可以看得出,在該固定盤33的定位圓柱331不動之情形下,該容置長槽312與該定位圓柱331間之間隙空間已移位,由圖14的位在該定位圓柱331的左邊移位到如圖15所示的位在該定位圓柱331的右邊。
再請參閱圖14、圖15所示,該容置長槽312與該定位圓柱331間之間隙空間由左邊移位到右邊時,因是該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由原先抵於深度較淺的第三淺凹槽3334轉而抵入深度較深的最終深凹槽3335內定位,因此實際上就是將該控制器31整體後推,連帶該控制器31所連接的前檔鏡片20(即該視野面板21及向二側延伸之接合板22)就向後移動一微小距離(例如約2mm左右),因此也正巧與該防水膠條100做密貼性貼合(如圖15所示),此即同如圖1所示之使用狀態。
反之,當配戴者想將該前檔鏡片20掀起(即想不使用)時,則操作動作即由圖15(即同如圖1所示之使用狀態)依序經過圖14、圖13、圖12之過程,最後回到圖11所示之狀態(即同如圖2所示之不使用狀態)。特別說明的是,當由圖15變換到圖14時,該容置長槽312與該定位圓柱331間之間隙空間會由右邊移位到左邊去,此係因該突臂313的圓弧外端緣由原先抵於深度較深的最終深凹槽3335內定位轉而抵入深度較淺的第三淺凹槽3334內定位,因此實際上就是將該控制器31整體往前推動,連帶該控制器31所連接的前檔鏡片20(即該視野面板21及向二側延伸之接合板22)就向前移動一微小距離(例如約2mm左右)並向上揚起一小角度(圖14所示),在此一動作過程中,因為該前檔鏡片20會與該防水膠條100先行脫開(亦即該防水膠條100不致吸附住該前檔鏡片20),然後再向上偏轉,因此扳動該前檔鏡片20向上偏轉之動作就變得很順遂(輕易完成),連帶一氣呵成進行圖13、圖12、圖11之過程。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創作最主要係該控制裝置30可以控制該前檔鏡片20(即該視野面板21及向二側延伸之接合板22)在向下偏轉到最低位置時,更會向後移動一微小距離(例如約2mm左右),以與該防水膠條100做密貼性貼合,以利防止滲水;然後也可以控制該前檔鏡片20在開始向上偏轉(揚起)時,先向前移動一微小距離(例如約2mm左右),以與該防水膠條100先行脫開,同時並向上偏轉,藉使扳動該前檔鏡片20向上偏轉之動作極為順遂,而得以完全達成本創作之目的。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可達到預期之功能及目的,並且詳細說明能使熟於此技藝者得據以實施,然以上所舉之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創作,舉凡所有等效結構之改變仍不脫離本創作之權利範疇。
1‧‧‧安全帽
10‧‧‧帽殼
100‧‧‧防水膠條
11‧‧‧搭接槽
111‧‧‧螺接孔槽
112‧‧‧嵌槽
113‧‧‧螺接件
20‧‧‧前檔鏡片
21‧‧‧視野面板
22‧‧‧接合板
30‧‧‧控制裝置
31‧‧‧控制器
311‧‧‧主板體
312‧‧‧容置長槽
313‧‧‧突臂
32‧‧‧中間盤
321‧‧‧圓盤
322‧‧‧大開空
323‧‧‧小開空
324‧‧‧面穴
3241‧‧‧作動空間
325‧‧‧第一卡塊
326‧‧‧定位片
3261‧‧‧第二卡塊
3262‧‧‧卡槽
3263‧‧‧容置槽
327‧‧‧連接桿
3271‧‧‧按壓塊
3272‧‧‧定位桿
33‧‧‧固定盤
331‧‧‧定位圓柱
3311‧‧‧樞孔
332‧‧‧弧壁
333‧‧‧凹槽列
3331‧‧‧起始深凹槽
3332‧‧‧第一淺凹槽
3333‧‧‧第二淺凹槽
3334‧‧‧第三淺凹槽
3335‧‧‧最終深凹槽
334‧‧‧壓制段
335‧‧‧外卡槽
336‧‧‧內卡槽
337‧‧‧容置槽
3371‧‧‧定位槽
338‧‧‧勾體
圖1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前檔鏡片蓋下之使用狀態左側視圖。 圖2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前檔鏡片掀起之不使用狀態左側視圖。 圖3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帽殼與控制裝置之前視角度立體分解圖。 圖4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帽殼與控制裝置之後視角度立體分解圖。 圖5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帽殼與控制裝置之前視角度平面分解圖。 圖6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帽殼與控制裝置之後視角度平面分解圖。 圖7~圖10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帽殼與控制裝置之組裝過程示意圖。 圖11~圖15所示係本創作實施例中前檔鏡片由最高位置操作變換到最低位置之過程示意圖。

Claims (2)

  1. 一種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該安全帽主要由一帽殼、一前檔鏡片及一控制裝置所組成,該帽殼前方為一對應配戴者臉部之視野開口,並連接於底部開設成為一供配戴者頭部伸入配戴開口,在該視野開口的頂緣有一條微凸的安全帽防水膠條,該帽殼側面上設有一微凹下之搭接槽,該搭接槽上更具有一螺接孔槽及一嵌槽,該螺接孔槽可供一螺接件對應螺入;該前檔鏡片具有一呈弧度造型之視野面板及向二側延伸之接合板,該接合板可分別接合於該帽殼的側面上;該控制裝置係設置於該帽殼側面的搭接槽處,用以控制該前檔鏡片向下偏轉定位成使用狀態或向上偏轉定位成不使用狀態,特徵在於:該控制裝置由一控制器、一中間盤及一固定盤所組成,其中,該控制器固設於該接合板鄰近端頭處之內側表面上,該控制器主要具有一主板體,其內部開設一呈長弧狀之容置長槽,外部則向二側對應各延伸出一突臂,該突臂的外端緣呈圓弧形;該中間盤具有一圓盤,其中央開設成一圓型之大開空,該大開空內圍連設二對應且為弧形之小開空,該大開空與前述主板體對應而可供該主板體容置入,該小開空與前述突臂分別對應而可供該突臂容置入,該中間盤於該圓盤背面由周緣界定而形成為一為凹入之面穴,該面穴一側連設有一外擴之作動空間,該圓盤背面於周緣邊上向內微伸一組片體形成為第一卡塊,該圓盤周邊連接有一定位片,該定位片上與該圓盤連接部位之周邊上留設有一組第二卡塊,該第二卡塊旁開設為卡槽,其中一卡槽邊為一較大範圍之容置槽,該定位片的正面上連設有一連接桿,其最外端頭處設為一按壓塊,該連接桿除根端與該定位片連接外其餘為懸空,故該連接桿的按壓塊處能具彈性,該按壓塊1的背面上設有一定位桿;及 該固定盤一邊為圓弧形,在該圓弧型之面上成型一高起之定位圓柱,其中心開設一樞孔,距該定位圓柱一距離外高起一組對應之弧壁,該組弧壁一側設置有一定位用之凹槽列,該凹槽列更區分有一起始深凹槽、繼而為若干淺凹槽及一最終深凹槽,該組弧壁另一側設置一壓制段,該壓制段之二端與該組弧壁分別連接,並做成懸空使具彈性,該固定盤之盤面上預設有一組沿著弧度面設置的外卡槽,係對應到前述中間盤的第一卡塊,該固定盤向下延伸之面上預設有一組成弧度排列的內卡槽,係對應到前述中間盤的第二卡塊,更下方之面上開設有一段之容置槽,其尾端更向下彎折為一定位槽,鄰近該容置槽處背面凸設一勾體;組裝時,該固定盤平貼容置入該帽殼側面上所設之搭接槽內,且該固定盤背面所凸設之勾體勾嵌住該搭接槽內預設之嵌槽,同時該固定盤之樞孔對應到該搭接槽內預設之螺接孔槽,故即利用前述之螺接件對應穿經該樞孔後螺入該螺接孔槽,使該固定盤與該搭接槽達成穩固接合;接著,持該中間盤以其背面凹入之面穴及該外擴之作動空間罩覆住該固定盤之弧壁、凹槽列及壓制段三者,其中,該中間盤的大開空邊緣完全遮覆住該固定盤的弧壁、壓制段及凹槽列的大部分,該中間盤的二小開空則其中一者與該凹槽列的起始深凹槽相差一小角度,另一者小開空則與該壓制段的其中一端相差同樣一小角度,同時該中間盤的第一卡塊恰對應停留於該固定盤之外卡槽槽口處,且該中間盤的第二卡塊恰對應停留於該固定盤之內卡槽槽口處,且此時其中一內卡槽停留於該容置槽內等待,同時該中間盤之連接桿外端頭處之按壓塊背面的定位桿尚搭在該固定盤的邊緣上;接著,轉動該中間盤一小角度,令該中間盤二小開空的其中一者與該凹槽列的起始深凹槽對正,另一者則與壓制段的其中一端對正,同時該中間盤的第一卡塊部分進入該固定盤之外卡槽內,且該中間盤的第二卡塊部分進入該固定盤之 內卡槽內;同時該中間盤之連接桿外端頭處之按壓塊背面的定位桿進入該固定盤的容置槽內;接著,該控制器的二突臂分別容置入該中間盤的二小開空內,使其中一突臂的圓弧外端緣抵到該該凹槽列的起始深凹槽,另一突臂的圓弧外端緣則抵到該壓制段的其中一端,同時該控制器的容置長槽罩覆住該固定盤的定位圓柱;最後,轉動該中間盤再一小角度,令該前檔鏡片上之控制器的二突臂受到該中間盤所壓制而無法任意脫出,同時該中間盤的第一卡塊完全進入該固定盤之外卡槽內,且該中間盤的第二卡塊完全進入該固定盤之內卡槽內;同時該中間盤之連接桿外端頭處之按壓塊背面的定位桿進入該固定盤之容置槽尾端彎折的定位槽內停留,使該中間盤無法任意反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其中,該淺凹槽更可區分為一第一淺凹槽、一第二淺凹槽及一第三淺凹槽。
TW107205292U 2018-04-24 2018-04-24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TWM563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292U TWM563781U (zh) 2018-04-24 2018-04-24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292U TWM563781U (zh) 2018-04-24 2018-04-24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3781U true TWM563781U (zh) 2018-07-21

Family

ID=6364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5292U TWM563781U (zh) 2018-04-24 2018-04-24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3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528A (zh) * 2021-06-01 2021-09-03 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头盔镜片的微开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528A (zh) * 2021-06-01 2021-09-03 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头盔镜片的微开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04383B2 (en) Seal container
US8161577B2 (en) Helmet with improved shield mount and precision shield control
EP1856999B1 (en) Helmet shield attaching mechanism, and helmet attached with the same
CN104460287B (zh) 钟表
TWI470405B (zh) 可調整高度之腳墊機構與電子裝置
TWM563781U (zh)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一)
EP0461533B1 (en) Shiel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helmet
CN103027422A (zh) 头盔
JPWO2010082663A1 (ja) 保護帽
JPS606946Y2 (ja) 磁気デイスク装置
US8052323B2 (en) Watch with recessed rotatable bezel and manually positionable guard member
US8839973B2 (en) Fuel inlet device with a cap member for a fuel tank
TWM563782U (zh) 安全帽前檔鏡片之控制裝置(二)
US20090000015A1 (en) Sun visor assembly and safety helmet having the same
CN105404131A (zh) 钟表
CN2407605Y (zh) 具有帽带调整结构的工程帽
JP2007176543A5 (zh)
CN102221770B (zh) 镜头盖装置及投影机
JP5400221B2 (ja) 回転歯ブラシ
TWM589464U (zh) 安全帽鏡片組
JP2006301227A (ja) プロジェクタ
TWI695690B (zh) 安全帽鏡片組
KR100401599B1 (ko) 다기능 썬캡
JPH0530193Y2 (zh)
JP2604915Y2 (ja) 携帯時計の飾り縁取付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