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2254U -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2254U
TWM562254U TW107200676U TW107200676U TWM562254U TW M562254 U TWM562254 U TW M562254U TW 107200676 U TW107200676 U TW 107200676U TW 107200676 U TW107200676 U TW 107200676U TW M562254 U TWM562254 U TW M5622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ring portion
adjustable riser
bicycle adjustabl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0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n-Ha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Lee Chi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 Chi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 Chi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7200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22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2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2254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包括有:一基座,用以結合於一車架上;一把手架,設置於該基座上,且包括有一本體以及一第一環部,該第一環部與該本體連接,且該第一環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一缺口,該第一容置空間用以供設置一車把,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一容置空間連通;以及一定位裝置,包括有一控制柄,該控制柄樞接於該第一環部,用以受控制而擺動,藉以調整該第一缺口的大小。透過上述設計,本創作的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可供使用者靈活更換車把,或者調整車把高低與俯仰角度。

Description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本創作係與自行車立管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調整自行車車把高度與俯仰角度的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隨著環保意識逐漸提升,許多人都會騎乘自行車通勤或旅遊,而可讓一般社會大眾共享自行車使用權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也廣受各國、各城市努力推展與經營。
一般自行車的車把,大多透過一立管結構與車架的前叉豎管相結合,藉以,使用者可透過轉動車把而帶動自行車轉向。其中,現有車把與立管的組裝方式多半是透過一前端蓋(或箍件)將車把夾持固定於立管上,且必須由多顆螺栓將前端蓋以及立管互相鎖緊,才能將車把固定於立管上,然而,這樣的組裝方式,相當繁瑣,而且當使用者想要更換車把時,若沒有如螺絲起子等工具的輔助下,是無法輕鬆地將車把拆下的。
此外,由於不同使用者其身形不盡相同,而車把相對於車架的高低、延展長度等,將會影響到使用者騎乘自行車的姿勢與舒適度。然而,現有的立管結構也沒有提供使用者可靈活調整車把高低與俯仰角度的功能。
由此可見,現有立管結構的設計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不盡完善的,而有亟待改善的地方。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可供使用者操作以調整車把的位置,以及調整車把相對於車架的高低與俯仰角度。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的一種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包括有:一基座,用以結合於一車架上;一把手架,設置於該基座上,其包括有一本體以及一第一環部,該第一環部與該本體連接,且該第一環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一缺口,該第一容置空間用以供設置一車把,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一容置空間連通;以及一定位裝置,包括有一控制柄,該控制柄樞接於該第一環部,用以受控制而擺動,藉以調整該第一缺口的大小。
其中,該第一環部具有一第一連接部,與該控制柄樞接,該第一缺口位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本體之間。
其中,該把手架包括有一第二環部,與該本體連接,以及樞設於該基座上,該第二環部具有一第二連接部以及一第二缺口,該第二缺口位於該第二連接部以及該本體之間;該定位裝置用以調整該第二缺口的大小。
其中,該第一環部與該第二環部分別位於該本體的兩相對處,且該第一環部與該第二環部與該本體為一體成型結構。
其中,該定位裝置包括有一定位桿件,該定位桿件連接在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該定位桿件受該控制柄的控制而帶動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以改變該第一缺口以及該第二缺口的缺口大小。
其中,該定位桿件包括有一第一桿體以及一第二桿體,該第一桿體的一端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且該第一桿體具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桿體的一端抵靠該第二連接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結合部,與該第一結合部相結合。
其中,該本體具有一穿孔,該定位桿件係穿設於該穿孔中,且該定位桿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
其中,該定位位置包括有一偏心軸桿,該偏心軸桿設置於該控制柄上,並與該第一環部之該第一連接部樞接,該偏心軸桿具有一偏心部分,該偏心部分穿過該定位桿件的一軸孔,並且與該軸孔的內周面相抵靠。
其中,該偏心軸桿係與該控制柄同步轉動。
其中,該第一環部的內周面設有凸紋,用以接觸該車把。
其中,該基座具有一對樞耳,於該二樞耳之間設置有一固定塊;該第二環部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間,用以供設置該固定塊。
其中,該第二環部的內周面設有凸紋,用以接觸該固定塊的外周面。
其中,該定位裝置包括有一定位組件,該定位組件包括有一定位柱、一結合座以及至少一卡扣件,該定位柱結合於該把手架上;該結合座設置於該控制柄上;該至少一卡扣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結合座上,且該至少一卡扣件具有一勾部,該勾部用以勾抵於該定位柱上。
其中,該定位組件包括有至少一彈性件,抵靠該至少一卡扣件,以使該至少一卡扣件的該勾部於常態下勾抵該定位柱。
其中,該至少一卡扣件的數量包括兩個,該二卡扣件分別設置於該結合座的兩相對位置,且該二卡扣件的該勾部分別用以勾抵於該定位柱的兩相對位置。
其中,該定位組件包括有至少一彈性件,該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二卡扣件之間,並分別抵靠該二卡扣件。
其中,該至少一彈性件的數量包括兩個,各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該二卡扣件。
其中,該定位組件包括有二連接柱,該二連接柱分別連接該控制柄以及該結合座,該二卡扣件分別具有一槽孔,該二槽孔分別供該二連接柱穿設。
其中,該至少一卡扣件係設置於該控制柄與該結合座之間。
其中,該控制柄具有至少一開口,該至少一卡扣件的一部分自該開口穿出該控制柄。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透過上述結構設計,把手架的第一環部可供設置車把,並且可藉由操作該定位裝置,來調整第一缺口的大小,當鎖緊定位裝置使第一缺口的缺口大小縮小時,便可有效地利用第一環部穩固夾持固定車把;當使用者想要更換車把時,只要鬆開定位裝置使第一缺口的缺口大小擴大,便可將車把自第一環部取出。除此之外,由於把手架是透過第二環部樞設於該基座上的,因此,當鬆開定位裝置時,便可調整把手架與基座之間的角度,藉以調整車把相對於車架的高低與俯仰角度。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一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4所示,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100,其包括有一基座10、一把手架20以及一定位裝置30。
該基座10用以結合於一車架上,例如於本實施例中,該基座10係結合在前叉豎管2,該基座10具有一對樞耳12,各該樞耳12分別設置有二第一穿孔13以及二第二穿孔14。
該把手架20設置於該基座10上,該把手架20包括有一本體22、一第一環部24以及一第二環部26。該第一環部24與該第二環部26分別設置於該本體22的兩相對位置上,而於本實施例中,該本體22、該第一環部24以及該第二環部26為一體成型結構,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此為限。該本體22具有一穿孔22a以及一定位孔22b。
該第一環部24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一第一缺口24b以及一第一連接部25,該第一容置空間係由該第一環部24所圍繞形成,用以供設置一車把4,另外,於第一環部24的內周面係可設置有凸紋24a,用以接觸車把4,藉以在裝置車把4時,可有效止滑以及加強迫緊效果。該第一缺口24b係位於該本體22以及該第一連接部25之間,並且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連通。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部25為一對樞耳,且分別具有一穿孔25a。
該第二環部26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間、一第二缺口26b以及一第二連接部27,該第二容置空間用以容置一固定塊15,其中,較佳者,該第二環部26的內周面設置有凸紋26a,供與固定塊15的外周面相接觸,而固定塊15的外周面設置有相應的凸紋15a,與第二環部26的凸紋26a相配合,藉以提升第二環部26與固定塊15之間的迫緊效果,避免滑動,該固定塊15係設置於該二樞耳12之間。另外,該固定塊15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螺孔16,分別供多個螺栓17穿過該基座10之樞耳12的第一穿孔13後,鎖入螺孔16當中,藉以將固定塊15定位在基座10上;另外,為使得螺栓17非預期鬆脫,於螺栓17的頭部設計有缺口17a,並且提供有多個插銷18,用以分別穿設於該些缺口17a以及該基座10之樞耳12的第二穿孔14,藉以使得螺栓17避免產生非預期轉動。另外,還可提供有外蓋19結合在基座10的樞耳12,以提供防止異物侵入的效果。該第二缺口26b係位於該本體22以及該第二連接部27之間。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部27具有一穿孔27a。另外,請配合圖5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部26還設置有一槽孔26c,可供一結合桿6穿過,該結合桿6用以連接基座10與前叉豎管2(圖1參照),不過在其他應用上,該結合桿不限於連接基座與前叉豎管,亦可作為連接基座與其他車架部位之用。
該定位裝置30包括有一控制柄40、一偏心軸桿50以及一定位桿件60。
該控制柄40用以樞接於該第一環部24上,用以受控制而擺動,藉以調整第一環部24之第一缺口24b的大小。於本實施例中,該控制柄40的一端部係樞接在第一環部24的第一連接部25上,且該控制柄40的端部設有一第一穿孔42以及一第二穿孔44,其中,於本實施例當中,該第一穿孔42係設計為方形孔,而第二穿孔44係設計為圓形孔,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此為限。
該偏心軸桿50係設置於該控制柄40上,並與該第一連接部25樞接,藉以使得該控制柄40可相對於該第一連接部25樞擺。於本實施例中,該偏心軸桿50具有一第一端部52、一第二端部54以及一偏心部分56,該第一端部52呈方形圓柱狀,供結合在控制柄40的第一穿孔42當中,以與第一穿孔42相卡合;該第二端部54呈圓柱狀,供結合在控制柄40的第二穿孔44當中,藉以,偏心軸桿50可與控制柄40同步轉動或同軸轉動。此外,第二端部54係設計有凸紋結構,藉以與第二穿孔44的內周面相卡合,以提升其緊迫定位的效果。另外,在偏心軸桿50樞設於第一連接部25時,係可在第一連接部25的穿孔25a以及偏心軸桿50之間加裝軸承58,但不以此為限。
該定位桿件60係連接在該第一環部24之第一連接部25與該第二環部26之第二連接部27之間,且在本實施例當中,該定位桿件60係穿置於本體22的穿孔22a當中,而其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連接部25與第二連接部27,該定位桿件60用以受該控制柄40的控制而帶動該第一連接部25以及該第二連接部27,藉以改變、調整該第一缺口24b與該第二缺口26b的缺口大小,從而可調整第一環部24迫緊車把4的鬆緊度,以及調整第二環部26迫緊固定塊15的鬆緊度。於本實施例中,該定位桿件60包括有一第一桿體62以及一第二桿體64,其中,該第一桿體62具有一軸孔63以及一第一結合部62a,該軸孔63係供該偏心軸桿50穿過,並且偏心軸桿50的偏心部分56係供容置在軸孔63當中,並且該第一桿體62的一端係藉由該偏心軸桿50而樞接在第一連接部25上;該第二桿體64具有一第二結合部64a,且該第二桿體64係自第二連接部27的穿孔27a穿入並通過本體22的穿孔22a,而該第二桿體64的一端係抵靠在第二連接部27上。此外,於前述實施例中,第一桿體62的第一結合部62a與第二桿體64的第二結合部64a是分別以螺柱與螺孔結構相配合,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此為限。
請進一步配合圖3至圖5所示,當使用者扳動控制柄40時,將會一併帶動偏心軸桿50相對於第一連接部25轉動,而該偏心軸桿50的偏心部分56抵靠在第一桿體62之軸孔63的內周面的位置將會一併被改變。舉例而言,如圖4所示,控制柄40係呈鎖定狀態,而偏心軸桿50的偏心部分56係抵靠或壓迫在軸孔63的內周面左側部位(以圖式的方向為例),此時,該偏心軸桿50可提供定位桿件60往左側拉動的作用力,而藉由此作用力,將會一併帶動第一連接部25與第二連接部27相對地靠近,進而使得第一環部24的第一缺口24b縮小,以及第二環部26的第二缺口26b縮小,藉以將穿置於第一環部24的車把4夾掣固定,以及將穿置於第二環部26的固定塊15夾掣固定,如此一來,便可固定車把4相對於把手架20的位置,以及固定把手架20相對於基座10的位置。另外,當控制柄40被扳起而呈如圖5的解除鎖定狀態時,偏心軸桿50的偏心部分56係受帶動而離開軸孔內周面的左側部位,例如移動至軸孔63內周面的底側部位,此時,將可降低定位桿件60牽制第一連接部25與第二連接部27的作用力,而使得第一環部24的第一缺口24b擴大以及/或者使得第二環部26的第二缺口26b擴大,此時,第一環部24定位車把4的作用力即可被卸除或部分卸除,而第二環部26定位固定塊15的作用力亦將可被卸除或部分卸除。此外,當欲更進一步放鬆定位桿件60對於第一連接部24與第二連接部26的牽制狀態時,可將第二桿體64相對第一桿體62鬆開,即可進一步釋放定位桿件60對第一連接部24與第二連接部26的迫緊作用力。
藉此,透過上述設計,便可靈活地替換車把4或者調整車把4的位置,以及調整把手架20相對於基座10的角度,藉以進一步調整車把4的俯仰角度。
另外,請配合圖3及圖6至圖8所示,所述定位裝置30可進一步包含有一定位組件70,該定位組件70包括有一定位柱72、一結合座74、至少一卡扣件76以及至少一彈性件78。
該定位柱72係結合在把手架20上。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柱72係結合在把手架20之本體22的定位孔22b上。
該結合座74設置於該控制柄40上。於本實施例中,該結合座74具有一穿孔74a,用以供該定位柱72穿過,且該結合座74還具有二穿孔74b,分別用以供一以螺桿為例的連接柱74c穿過,且各該連接柱74c分別連接於控制柄40與結合座74,而在結合座74的另一面設置有螺帽為例的固定件74d,該二固定件74d分別連接一該連接柱74c,以將結合座74固定於控制柄40上。
該至少一卡扣件76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結合座74上,且該至少一卡扣件76具有一勾部77,用以勾抵於該定位柱72。於本實施例中,包括有兩個卡扣件76,該二卡扣件76分別設置於該結合座74的兩相對位置,且該二卡扣件76係位於該控制柄40與該結合座74之間,另外,該二卡扣件76分別具有一槽孔76a,該槽孔76a用以供一該連接柱74c穿過,以使得卡扣件76設置或限位於結合座74上。另外,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柄40的兩側分別具有一開口46,用以供各該卡扣件76的至少一部分由各該開口46穿出。此外,於一實施例中,當只有設置有一個卡扣件時,亦可在控制柄上僅設置有一開口,供該卡扣件穿過,而不以上述說明為限。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還提供有兩個彈性件78,該二彈性件78設置於該二卡扣件76之間,並分別抵靠該二卡扣件76,該二彈性件78的作用在於使得該二卡扣件76的各該勾部77於常態下勾抵於定位柱72。另外,於一實施例中,亦可僅設置有一個彈性件,頂持在一該卡扣件或該二卡扣件之間,以使得卡扣件的勾部於常態下勾抵於定位柱,而不以上述說明為限。
請一併配合圖6及圖7所示,為定位組件70在常態下上各零件的狀態,其中,藉由該二彈性件78對該二卡扣件76相互頂推的效果,將使得該二卡扣件76的勾部77分別勾抵於該定位柱72的兩側部位,此時,藉由該二卡扣件76勾抵於定位柱72上的結構關係,將使得控制柄40無法相對離開定位柱72,進而無法相對第一連接部25樞轉,因此保持在鎖定狀態。此一結構設計的好處在於提供一種安全機制,可避免因誤動作或碰撞到控制柄40而使得控制柄40非預期樞擺的風險產生。
另外,當使用者欲扳動控制柄40至解除鎖定狀態時,請配合圖8所示,使用者可先按壓自控制柄40兩側凸出的卡扣件76,以使該二卡扣件76相互靠近並壓縮該二彈性件78,直到該二卡扣件76的勾部77均離開定位柱72後,使用者便可扳動控制柄40了。另外,當使用者釋放該二卡扣件76後,藉由該二彈性件78的彈性力,可將該二卡扣件76推回至如圖7所示的狀態。其中,藉由該二卡扣件76的槽孔76a套接在連接柱74c的效果,還可避免卡扣件76自結合座74脫出。
藉由本創作所提供的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可提供使用者靈活更換車把,或是靈活調整車把位置(包括車把相對於車架高低等)與車把的俯仰角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2‧‧‧前叉豎管
4‧‧‧車把
6‧‧‧結合桿
[本創作]
100‧‧‧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10‧‧‧基座
12‧‧‧樞耳
13‧‧‧第一穿孔
14‧‧‧第二穿孔
15‧‧‧固定塊
15a‧‧‧凸紋
16‧‧‧螺孔
17‧‧‧螺栓
17a‧‧‧缺口
18‧‧‧插銷
19‧‧‧外蓋
20‧‧‧把手架
22‧‧‧本體
22a‧‧‧穿孔
22b‧‧‧定位孔
24‧‧‧第一環部
24a‧‧‧凸紋
24b‧‧‧第一缺口
25‧‧‧第一連接部
25a‧‧‧穿孔
26‧‧‧第二環部
26a‧‧‧凸紋
26b‧‧‧第二缺口
26c‧‧‧槽孔
27‧‧‧第二連接部
27a‧‧‧穿孔
30‧‧‧定位裝置
40‧‧‧控制柄
42‧‧‧第一穿孔
44‧‧‧第二穿孔
46‧‧‧開口
50‧‧‧偏心軸桿
52‧‧‧第一端部
54‧‧‧第二端部
56‧‧‧偏心部分
60‧‧‧定位桿件
62‧‧‧第一桿體
62a‧‧‧第一結合部
63‧‧‧軸孔
64‧‧‧第二桿體
64a‧‧‧第二結合部
70‧‧‧定位組件
72‧‧‧定位柱
74‧‧‧結合座
74a‧‧‧穿孔
74b‧‧‧穿孔
74c‧‧‧連接柱
74d‧‧‧固定件
76‧‧‧卡扣部
76a‧‧‧槽孔
77‧‧‧勾部
78‧‧‧彈性件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分解圖。 圖4及圖5為圖1之4-4方向剖視圖。 圖6為圖2之6-6方向剖視圖。 圖7及圖8為圖2之7-7方向剖視圖。

Claims (20)

  1. 一種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包括有: 一基座,用以結合於一車架上; 一把手架,設置於該基座上,且包括有一本體以及一第一環部,該第一環部與該本體連接,且該第一環部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一缺口,該第一容置空間用以供設置一車把,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一容置空間連通;以及 一定位裝置,包括有一控制柄,該控制柄樞接於該第一環部,用以受控制而擺動,藉以調整該第一缺口的大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第一環部具有一第一連接部,與該控制柄樞接,該第一缺口位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本體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把手架包括有一第二環部,與該本體連接,以及樞設於該基座上,該第二環部具有一第二連接部以及一第二缺口,該第二缺口位於該第二連接部以及該本體之間;該定位裝置用以調整該第二缺口的大小。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第一環部與該第二環部分別位於該本體的兩相對處,且該第一環部與該第二環部與該本體為一體成型結構。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裝置包括有一定位桿件,該定位桿件連接在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該定位桿件受該控制柄的控制而帶動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以改變該第一缺口以及該第二缺口的缺口大小。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桿件包括有一第一桿體以及一第二桿體,該第一桿體的一端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且該第一桿體具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桿體的一端抵靠該第二連接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結合部,與該第一結合部相結合。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本體具有一穿孔,該定位桿件係穿設於該穿孔中,且該定位桿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位置包括有一偏心軸桿,該偏心軸桿設置於該控制柄上,並與該第一環部之該第一連接部樞接,該偏心軸桿具有一偏心部分,該偏心部分穿過該定位桿件的一軸孔,並且與該軸孔的內周面相抵靠。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偏心軸桿係與該控制柄同步轉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第一環部的內周面設有凸紋,用以接觸該車把。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基座具有一對樞耳,於該二樞耳之間設置有一固定塊;該第二環部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間,用以供設置該固定塊。
  12.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第二環部的內周面設有凸紋,用以接觸該固定塊的外周面。
  13. 如請求項1至12任一項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裝置包括有一定位組件,該定位組件包括有一定位柱、一結合座以及至少一卡扣件,該定位柱結合於該把手架上;該結合座設置於該控制柄上;該至少一卡扣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結合座上,且該至少一卡扣件具有一勾部,該勾部用以勾抵於該定位柱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組件包括有至少一彈性件,抵靠該至少一卡扣件,以使該至少一卡扣件的該勾部於常態下勾抵該定位柱。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至少一卡扣件的數量包括兩個,該二卡扣件分別設置於該結合座的兩相對位置,且該二卡扣件的該勾部分別用以勾抵於該定位柱的兩相對位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組件包括有至少一彈性件,該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二卡扣件之間,並分別抵靠該二卡扣件。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至少一彈性件的數量包括兩個,各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該二卡扣件。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定位組件包括有二連接柱,該二連接柱分別連接該控制柄以及該結合座,該二卡扣件分別具有一槽孔,該二槽孔分別供該二連接柱穿設。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至少一卡扣件係設置於該控制柄與該結合座之間。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自行車可調式立管,其中該控制柄具有至少一開口,該至少一卡扣件的一部分自該開口穿出該控制柄。
TW107200676U 2018-01-15 2018-01-15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TWM562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676U TWM562254U (zh) 2018-01-15 2018-01-15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676U TWM562254U (zh) 2018-01-15 2018-01-15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2254U true TWM562254U (zh) 2018-06-21

Family

ID=6325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0676U TWM562254U (zh) 2018-01-15 2018-01-15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2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2849B1 (en) Quick release assembly
US5039118A (en) Stroller with an improved connector
US6971564B2 (en) Lock fixing device for bicycle
TWM464387U (zh) 折疊自行車二段式快拆結構
US2019009241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detachable handlebars
TWM572856U (zh) Bicycle handle riser coupling device
TWM562254U (zh) 自行車可調式立管
US5433504A (en)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seat post
US8002302B1 (en) Bicycle kickstand having quick release function
JP2004003103A (ja) オートバイドライバー用ヘルメットキャップにバイザー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装置
US2669283A (en) Bicycle saddle support
US4834405A (en) Bicycle support stand
TWM545094U (zh) 自行車快拆結構
CN214189960U (zh) 一种车把竖管折叠接头
CN208007203U (zh) 自行车可调式立管
US10363180B2 (en) Support assembly with selective orbital rotation about bracket
JP2002037171A (ja) 折畳み式自転車用ハンドル
EP2731856B1 (en) Portable lock mounting assemblies
TW201520436A (zh) 用來將可拆離的自行車構件固定至自行車上的裝置及其用途
KR200457408Y1 (ko) 자전거용 우산 및 양산 거치대
KR101785776B1 (ko) 자전거 핸들의 폴딩 백 장치
JP2000064603A (ja) パイプ材、棒材等の交差連結具
TW201332829A (zh) 腳踏車幹
JP2002227812A (ja) パイプ材、棒材等の交差連結具
TWI789027B (zh) 自行車椅座調整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