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6418U - 連接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6418U
TWM556418U TW106211574U TW106211574U TWM556418U TW M556418 U TWM556418 U TW M556418U TW 106211574 U TW106211574 U TW 106211574U TW 106211574 U TW106211574 U TW 106211574U TW M556418 U TWM556418 U TW M5564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connector structure
portions
guid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1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en-Chang Lin
Charles Gui-Tian Fu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Ind Inc filed Critical P Two Ind Inc
Priority to TW106211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6418U/zh
Publication of TWM55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6418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接器結構,包括絕緣本體、遮蔽片、複數第一排端子、複數第二排端子、一對保護部及外殼,其中絕緣本體包括一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凸出之一舌部,舌部具有相對設置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且舌部之兩側具有介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的二側面。遮蔽片設置於舌部內,且遮蔽片位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複數第一排端子設置於舌部之第一表面上,複數第二排端子設置於舌部之第二表面上,一對保護部分別設於舌部之二側面上及一外殼圍繞舌部以形成一具有開口之對接空間。

Description

連接器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結構,尤指一種具有保護舌部結構功能之連接器結構。
連接器結構係利用多個端子信號接點而在電子裝置之間提供信號連接的管道,現今一般普遍使用的連接器結構介面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規格的連接器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謂是最為廣泛應用的傳輸介面之一,由於USB介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個不同工作場域都隨處可見USB的蹤跡。不論是家庭的核心娛樂裝置如電視、個人的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或是辦公室的工作用電腦、印表機,乃至於汽車的多媒體通訊娛樂系統,時常都仰賴USB來進行資料傳輸的任務。
為了方便使用者可以正反向插接USB連接器,因此又有業者開發出USB Type-C連接介面規格的插座連接器結構,此Type-C連接器包括有絕緣本體、複數第一端子、複數第二端子及中空外殼。絕緣本體包含基座及基座一側延伸之舌板,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設置於基座及舌板,各第一端子之前段部位設置於舌板的上表面,而後段部位穿出基座外以連接電路板,各第二端子之前段部位設置於舌板的下表面,而後段部位穿出基 座外以連接電路板,而以中空外殼覆蓋絕緣本體且包圍舌板以形成接口。
然而,在此種Type-C連接器的結構中,其舌板的設計在與對接連接器互相插拔對接時,很容易造成舌板的磨損或變形,如此使得連接器對接時結構的穩定性不佳,導致影響高頻訊號傳輸的效果,因此不能符合客戶訊號傳遞的要求。因此希望可提供一改良式連接器結構,其可有效地降低舌板的磨損或變形之現象,尤其是針對高速連接器之應用。
習知Type-C連接器沒有設置保護結構來減少舌板的磨損或變形之情形,所以很容易造成連接器對接時結構穩定性不佳的問題,因此導致影響高頻訊號傳輸的效果,且不能滿足客戶對於訊號傳遞品質的要求。
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包括一絕緣本體、一遮蔽片、複數第一排端子、複數第二排端子、一對保護部及一外殼,其中絕緣本體包括一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凸出之一舌部,該舌部具有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舌部之兩側具有介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的二側面。一遮蔽片設置於舌部內,且遮蔽片位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複數第一排端子設置於舌部之第一表面上,複數第二排端子設置於舌部之第二表面上,一對保護部分別設於舌部之二側面上以及一外殼圍繞舌部以形成一對接空間,該對接空間具有一開口。
本創作所提供連接器結構,其係利用在舌部之二側面上分別設有一保護部,利用此保護部來覆蓋保護舌部之側面以達到補強舌部結構的作用,如此結構設計可以解決習知連接器之舌板容易磨損或變形之現象而導致影響高頻訊號傳輸效果的問題。
1‧‧‧連接器結構
2‧‧‧絕緣本體
21‧‧‧基部
22‧‧‧舌部
221‧‧‧第一表面
222‧‧‧第二表面
223‧‧‧側面
224‧‧‧前端
23‧‧‧第一本體部
231‧‧‧第一傾斜部
24‧‧‧第二本體部
25‧‧‧第三本體部
3‧‧‧遮蔽片
31‧‧‧干涉部
32‧‧‧止退部
33‧‧‧導軌部
34‧‧‧接腳
35‧‧‧開口
4‧‧‧第一排端子
41‧‧‧第一接觸部
5‧‧‧第二排端子
51‧‧‧第二接觸部
6‧‧‧保護部
60‧‧‧卡合部
61‧‧‧第一導引部
62‧‧‧第二導引部
63‧‧‧連接部
64‧‧‧滑槽部
65‧‧‧後擋部
66‧‧‧後段部
67‧‧‧中段部
68‧‧‧前段部
681‧‧‧前彎部
682‧‧‧補強部
683‧‧‧後彎部
7‧‧‧外殼
70‧‧‧對接空間
71‧‧‧開口
D‧‧‧距離
d‧‧‧距離
H‧‧‧高度
T‧‧‧厚度
P1‧‧‧間距
P2‧‧‧間距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連接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之連接器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之連接器結構之遮蔽片的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係第二圖之連接器結構之保護部的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第二圖之保護部組裝於遮蔽片上的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第二圖之保護部與連接端子結構體的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第二圖之第三本體部與連接端子結構體的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二圖之外殼與絕緣本體的立體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八圖,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1,此連接器結構1包括有一絕緣本體2、一遮蔽片3、複數第一排端子4、複數第二排端子5、一對保護部6及一外殼7,此連接器結構1係焊接固定於一電路板(未繪示)上。
絕緣本體2具有一基部21及自基部21向前延伸凸出之舌部22,舌部22具有上下相對設置之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且舌部22之兩側具有介於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之間的二側面223。在本實施例中,此連接器結構1係為橫臥式地焊接固定於電路板上,然不限於此,另一種選擇是,此連接器結構1亦可為直立式地焊接固定於電路板上,可以理解的是,此時的舌部22就會自基部21向上延伸凸出,且舌部22之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就會呈現左右相對設置的樣態。
在本實施例中,絕緣本體2包括相對設置之一第一本體部23、一第二本體部24及固持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之一第三本體部25,該些第一排端子4係利用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設置於第一本體部23上,該些第二排端子5也同樣地利用嵌入射出成形的方式設置於第二本體部24上。將一遮蔽片3夾設於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之間以形成一連接端子結構體,接著再利用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射出成形一第三本體部25於此連接端子結構體上,以將遮蔽片3、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包覆固定起來。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部23構成絕緣本體2之基部21與舌部22的一部分,而第二本體部24則構成絕緣本體2之基部21與舌部22的另一部分,同時第三本體部25也構成絕緣本體2之基部21與舌部22的又一部分,因此在第一本體部23上係形成第一表面221,於第二本體部24上係形成第二表面222,第三本體部25係形成舌部22的前端224部分並包覆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而介於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之間的二側面223因為夾設有一遮蔽片3的緣故而呈現不連續面狀態。然不限於此,另一種選擇是,也可再用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去形成可連接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且呈現連續面狀態的二側面223。
一遮蔽片3係設置於舌部22內,且遮蔽片3位於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遮蔽片3的後段兩側各設有一干涉部31及對應於該干涉部31之一止退部32,且干涉部31與止退部32係位於同一條直線上,此外,遮蔽片3的前段兩側各設有一導軌部33,遮蔽片3的後端兩側各設有一接腳34,且遮蔽片3上還設有多個貫通的開口35,可以理解的 是,此些貫通開口35有利於將此遮蔽片3組裝於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之間,然不限於此,另一種選擇是,此些貫通開口35有利於將此遮蔽片3以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固設於第一本體部23或第二本體部24上,如此設計可以達到較佳地固定效果或方便於製程上的設計。
複數第一排端子4設置於舌部22之第一表面221上,其中每個第一排端子4包括位於前端的第一接觸部41及位於後端的第一接腳部(未顯示),第一接觸部41位於舌部22之第一表面221上,第一接腳部延伸凸出於基部21,同樣地,複數第二排端子5設置於舌部22之第二表面222上,其中每個第二排端子5包括位於前端的第二接觸部51及位於後端的第二接腳部(未顯示),第二接觸部51位於舌部22之第二表面222上,第二接腳部延伸凸出於基部21。
一對保護部6分別設於舌部22之二側面223上,此保護部6係用以保護舌部22的側面223在與對接連接器(未繪示)插拔時避免被磨損掉,其中每個保護部6之後段設有一卡合部60,該卡合部60係可干涉卡合於干涉部31,如此以將保護部6組裝固定於遮蔽片3上,在本實施例中,保護部6係整個全面地覆蓋於側面223之不連續面上,以達到較佳的保護效果,且干涉部31係為一突出部,卡合部60係為一開孔,突出部係可卡合固定於開孔。此外,每個保護部6之後段靠近於卡合部60處還另外延伸設有相對設置之一第一導引部61及一第二導引部62,且第一導引部61係對應於第一表面221,第二導引部62係對應於第二表面222,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係介於第一導引部61及第二導引部62之間,其中第一導引部61及第二導引部62之間的距離D係大於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之間的距離d,如此以 利於保護部6的套入,且對應於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之第一導引部61、第二導引部62及對應於側面223之保護部6係形成一大致呈U字形結構,此U字形結構有利於將此保護部6套設於絕緣本體2之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上,並有助於穩定固持此保護部6而不會產生晃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該對保護部6之間設有一連接部63,該連接部63係將該對保護部6連接成一體以形成ㄇ字型結構,亦即連接部63與該對保護部6係可利用金屬沖壓一體成形,然不限於此,另一種選擇是,此對保護部6之間亦可未設有連接部63,此時的該對保護部6係為獨立分開的二件式機構件。每個保護部6上具有一滑槽部64,遮蔽片3具有一導軌部33,滑槽部64係可嵌合於導軌部33以將保護部6限位於遮蔽片3上而不會產生晃動。此外,遮蔽片3還具有止退部32,每個保護部6設有一後擋部65,當保護部6由前向後組裝固定於遮蔽片3上時,此止退部32係具有阻擋後擋部65繼續向後移動的功用。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保護部6包括一後段部66、一中段部67及一前段部68,中段部67的前後兩端分別連接前段部68與後段部66,中段部67係覆蓋舌部22之側面223,後段部66係利用嵌入射出成形的方式固設於第三本體部25內,而中段部67係外露於第三本體部25。前段部68包括一前彎部681、一補強部682及一後彎部683,補強部682的前後兩端分別連接前彎部681與後彎部683,且前彎部681、補強部682及後彎部683係形成一鈎口684向內之彎鈎狀結構,亦即ㄇ字型結構末端的一對前段部68的二鈎口684係會彼此相對,且補強部682較前彎部681及後彎部683都要橫向突出於舌部22,其中前彎部681係利用嵌入成型的方式固設於第三本體部25之舌部22 內,而補強部682及後彎部683係外露於第三本體部25。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前段部68之補強部682較中段部67橫向突出於舌部22,因此在與對接連接器插拔時此補強部682會受到較大的插拔力而容易產生磨損的現象,因此,保護部6的材質係可選用硬度較高的材料例如是301不銹鋼,且保護部6的硬度係可大於遮蔽片3以兼具耐磨性較優與降低生產成本等雙重優點。此外,第一本體部23上設有對應於第一導引部61之一第一傾斜部231,第二本體部24上設有對應於第二導引部62之一第二傾斜部(未顯示),此第二傾斜部相似於第一傾斜部231故未顯示,此第一傾斜部231與第二傾斜部的設置有利於將此保護部6套設於絕緣本體2之第一本體部23與第二本體部24。再者,該對保護部6之二中段部67之間的間距P1係小於二後段部66之間的間距P2,如此以利於該對保護部6的組裝製程的實施。另外,為了達到有效保護到舌部22之二側面223的目的,同時又不妨礙到舌部22之第一表面221與第二表面222的插接以及考量加工成形性與不增加製造成本的情況下,因此保護部6之後段部66、中段部67及前段部68之高度H的範圍係實質介於0.4mm~0.65mm之間,其厚度T的範圍係實質介於0.15mm~0.2mm之間,如此才可以兼具有效防護與經濟生產的雙重作用。再者,一外殼7圍繞舌部22以形成一對接空間70,該對接空間70具有一開口71以與對接連接器插接。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連接器結構係利用在舌部之二側面上分別設有一保護部,利用此保護部來覆蓋保護舌部之側面以達到補強舌部結構的作用,如此結構設計可以解決習知連接器之舌板容易磨損或變形之現象而導致影響高頻訊號傳輸效果的問題。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Claims (17)

  1. 一種連接器結構,包括:一絕緣本體,該絕緣本體包括一基部及自該基部延伸凸出之一舌部,該舌部具有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舌部之兩側具有介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二側面;一遮蔽片,設置於該舌部內,且該遮蔽片位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複數第一排端子,設置於該舌部之該第一表面上;複數第二排端子,設置於該舌部之該第二表面上;一對保護部,該對保護部分別設於該舌部之該二側面上;以及一外殼,該外殼係圍繞該舌部以形成一對接空間,該對接空間具有一開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遮蔽片具有至少一干涉部,每個該保護部設有一卡合部,該卡合部係干涉卡合於該干涉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具有一滑槽部,該遮蔽片具有至少一導軌部,該滑槽部係嵌合於該導軌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延伸設有相對設置之一第一導引部及一第二導引部,且該第一導引部係對應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導引部係對應於該第二表面,該第一 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係介於該第一導引部及該第二導引部之間,該第一導引部及該第二導引部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距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絕緣本體包括一第一本體部、一第二本體部及固持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二本體部之一第三本體部,該些第一排端子設置於該第一本體部上,該些第二排端子設置於該第二本體部上,該第一本體部上設有對應於該第一導引部之一第一傾斜部,該第二本體部上設有對應於該第二導引部之一第二傾斜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遮蔽片具有至少一止退部,每個該保護部設有一後擋部,該止退部係阻擋該後擋部向後移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包括一後段部、一中段部及一前段部,該中段部的前後兩端分別連接該前段部與該後段部,該中段部係覆蓋該舌部之該側面,該後段部係利用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固設於該絕緣本體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前段部包括一前彎部、一補強部及一後彎部,該補強部的前後兩端分別連接該前彎部與該後彎部,該前彎部、該補強部及該後彎部係形成一鈎口向內之彎鈎狀結構,且該前彎部係利用嵌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 的方式固設於該絕緣本體內,該補強部較該前彎部及該後彎部要橫向突出於該舌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前段部之該補強部較該中段部橫向突出於該舌部。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對保護部之二該中段部之間的間距係小於二該後段部之間的間距。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側面係為一不連續面,該保護部係覆蓋於該不連續面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對保護部的材質硬度大於該遮蔽片。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之高度範圍係實質介於0.4mm~0.65mm之間。
  14.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之該中段部的高度範圍係實質介於0.4mm~0.65mm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之厚度範圍係實質介於0.15mm~0.2mm之間。
  16.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每個該保護部之該中段部、該後段部及該前段部的厚度範圍係實質介於0.15mm~0.2mm之間。
  1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其中該對保護部之間設有一連接部,該連接部係將該對保護部連接成一體。
TW106211574U 2017-08-03 2017-08-03 連接器結構 TWM55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574U TWM5564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連接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574U TWM5564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連接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6418U true TWM556418U (zh) 2018-03-01

Family

ID=62192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1574U TWM5564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連接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64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1257A (ja) * 2019-03-26 2020-10-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1257A (ja) * 2019-03-26 2020-10-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1755900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TWI736076B (zh) * 2019-03-26 2021-08-1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1211731B2 (en) 2019-03-26 2021-12-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reventing abrasion of a locking protrus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11672A (zh) 連接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10777941B2 (en) Connector
US946142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KR102189222B1 (ko) 커넥터
US91060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metal plate for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JP619966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I603542B (zh) Connector structure
KR102165751B1 (ko) 콘택트
TWM539726U (zh) 連接器組合結構
TW201345076A (zh) 電連接器組合
KR20140073417A (ko) 커넥터
US9912088B2 (en) Micro plug connector including an anti-bending protrusion
TWM556418U (zh) 連接器結構
US10763626B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TWI597900B (zh) Connector combination structure
JP2021064470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TWM499692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I807278B (zh) Usb接頭
CN209963383U (zh) 具有内藏式锁定机构的连接器组及其插座连接器
TWM512232U (zh) 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TWM521814U (zh) 電連接器
TWM629750U (zh) 耐磨耗連接器
TWM614728U (zh) 具有防反插結構之連接器
TWI384689B (zh) 電連接器
TWM552684U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