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4859U - 汽車車門 - Google Patents

汽車車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4859U
TWM554859U TW106215098U TW106215098U TWM554859U TW M554859 U TWM554859 U TW M554859U TW 106215098 U TW106215098 U TW 106215098U TW 106215098 U TW106215098 U TW 106215098U TW M554859 U TWM554859 U TW M5548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opening
door body
control member
side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5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傑
葉怡君
劉黃盈嘉
Original Assignee
高苑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苑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高苑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6215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4859U/zh
Publication of TWM554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4859U/zh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汽車車門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車門,特別是指一種汽車車門。
參閱圖1、2,汽車駕駛人或乘客打開車門時,常因忘了注意後方是否有來車,導致開車門時撞到後方來車的意外事故層出不窮。而民眾打開車門時會忘了要回頭看是否有車,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目前設置在一汽車車門9上用於打開車門的一開啟操作件91,通常設置在車門之鄰近一前緣92的部位,因此民眾打開車門時,自然而然地只要將手向前握住並操作該開啟操作件91(如圖2)即可打開車門,如此就會忘記要轉身回頭注意後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案申請人先前申請之M456294號專利案,提供一種汽車車門,該專利的主要改良是改變一個用於打開車門的車門開啟件位置,使其往車門後方靠近,因此使用者要打開車門時,勢必要轉身向後將手伸過去才能開車門,也因而能注意到後方來車。
雖然該專利案可避免開車門時撞到後方來車,但由於必須改變該車門開啟件的位置,此為一種較大的改變,涉及到改變現有的車門元件位置關係,車門模具設計也要重新規畫,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本案申請人認為有必要再提出另一種創新的車門結構,可在現有車門的結構基礎下進行加裝改良,而不用改變車門開啟件的位置。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克服先前技術的缺點,可達到安全開啟作用的汽車車門。
於是,本新型汽車車門,適用於安裝在一車體上,並包含一車門本體、一開啟機構,及一控制件。該車門本體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前側緣與一後側緣,以及一朝向該車體的內表面。該開啟機構安裝在該車門本體上,並包括一位於該內表面,並可控制該車門本體相對於該車體樞轉而使該車門本體打開的車門開啟件。該控制件安裝在該車門本體上,並位於該車門開啟件與該車門本體的該後側緣間,當該控制件被操作時該車門開啟件才能打開該車門本體。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設置該控制件,要打開車門時必須雙手同時使用,以同時操作該控制件與該車門開啟件,使駕駛人或車內乘客打開車門時必須轉身向後,可注意到後方車輛,提升開車門時的安全性。且因為該車門開啟件的位置不須改變,與已知汽車車門的結構類似,使本新型在設計與製造上相當容易。
參閱圖3、4,本新型汽車車門的一實施例,適用於安裝在一汽車的一車體1上,本實施例的汽車車門是以駕駛座旁的車門為例,但實施時也可以是其他位置的車門。該汽車車門包含一車門本體2、一上鎖件3、一開啟機構4,及一控制件5。
該車門本體2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前側緣21與一後側緣22,以及一朝向該汽車的車體1的內表面23。該車門本體2可被帶動而相對該汽車的車體1樞轉,以達到開啟或關閉車門之目的。
該上鎖件3安裝在該車門本體2之鄰近窗戶的內側,並用於控制該車門本體2在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之間轉換。該上鎖件3被往下按壓後可上鎖,往上拉動後可解鎖。當該車門本體2處於該上鎖狀態時,該車門本體2無法開啟,當該車門本體2處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車門本體2可開啟或關閉。該上鎖件3的設置位置及細部結構不須限制,只要能達到其可上鎖之功能即可。
該開啟機構4安裝在該車門本體2上,並包括一位於該車門本體2的內表面23上並可控制該車門本體2相對於該汽車的車體1樞轉而使該車門本體2打開的車門開啟件41。該車門開啟件41與該車門本體2的前側緣21之間的距離d1小於該車門開啟件41與該後側緣22之間的距離d2。亦即,該車門開啟件41大約是設置在車門靠向前側的位置。所述距離d1、d2是以該車門開啟件41的中央部位為基準來量測。該車門開啟件41的結構與位置非本新型的改良重點,其與已知汽車車門的開啟元件大致相同。當然,該開啟機構4還包括其他安裝在該車門本體2上並可受該車門開啟件41驅動而作動的機械元件,藉此與該車門開啟件41配合控制該車門本體2的啟閉,但由於此等機械元件非本新型的改良重點,所以不再說明。
該控制件5安裝在該車門本體2的內表面23,並位於該車門開啟件41與該車門本體2的該後側緣22間,且該控制件5與該車門本體2的前側緣21之間的距離d3大於該控制件5與該後側緣22之間的距離d3,也就是說,該控制件5大約是設置在車門靠向後側的位置。該控制件5對於該車門本體2亦具有鎖扣作用,使該車門本體2無法任意打開,而是當該控制件5被操作時該車門開啟件41才能打開該車門本體2,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控制件5是一按鍵,當該控制件5被按壓時才能開車門。
本實施例使用時,首先將該上鎖件3拉起解鎖,使車門處於可被打開的解鎖狀態,該上鎖件3相當於第一道鎖。而該控制件5相當於第二道鎖,當該控制件5未被操作時,僅扳動該車門開啟件41是無法打開車門的,也就是說,車門要能夠打開,必須是在該控制件5被操作(在本實施例為被按壓)的情況下進行。又因為該控制件5設置在該車門靠近後側處,並且相當於位於駕駛人之身體以及手的後側,因此駕駛人要打開車門時必須雙手並用,且身體必須轉動較大的角度,使其左手向後按壓該控制件5,在此同時,右手扳動該車門開啟件41來打開車門。上述開門過程迫使駕駛人的身體必須朝後轉動,如此就可以注意到後方是否有車輛,進而提升車門開啟時的安全性。本實施例以駕駛座車門及駕駛人為例,但實際上對於其他車門改良以及其他乘客之使用方式而言,也如同前述。
綜上所述,藉由設置該控制件5,使駕駛人或車內乘客打開車門時必須轉身向後,可注意到後方車輛,避免車門撞到後方來車之事故發生,所以本新型可達到安全開啟車門的功效,有助於提升用路人之安全與保障。本新型可在現有的汽車車門上直接增加設計該控制件5,而該車門開啟件41位置不須改變,與已知汽車車門的結構類似,使本新型在設計與製造上相當容易,可避免重新設計車門、重新開模具所造成的麻煩與成本高之問題。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車體
2‧‧‧車門本體
21‧‧‧前側緣
22‧‧‧後側緣
23‧‧‧內表面
3‧‧‧上鎖件
4‧‧‧開啟機構
41‧‧‧車門開啟件
5‧‧‧控制件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種已知的汽車車門的內側示意圖,同時顯示一開啟操作件的位置; 圖2是一俯視示意圖,顯示民眾要打開該己知的汽車車門時的動作; 圖3是本新型汽車車門之一實施例的內側示意圖;及 圖4是一俯視示意圖,顯示一駕駛人要打開該汽車車門時必須將身體轉向後方。
2‧‧‧車門本體
21‧‧‧前側緣
22‧‧‧後側緣
23‧‧‧內表面
3‧‧‧上鎖件
4‧‧‧開啟機構
41‧‧‧車門開啟件
5‧‧‧控制件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Claims (4)

  1. 一種汽車車門,適用於安裝在一車體上,並包含: 一車門本體,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前側緣與一後側緣,以及一朝向該車體的內表面; 一開啟機構,安裝在該車門本體上,並包括一位於該內表面,並可控制該車門本體相對於該車體樞轉而使該車門本體打開的車門開啟件;及 一控制件,安裝在該車門本體上,並位於該車門開啟件與該車門本體的該後側緣間,當該控制件被操作時該車門開啟件才能打開該車門本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汽車車門,其中,該控制件與該車門本體的前側緣之間的距離大於該控制件與該後側緣之間的距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汽車車門,其中,該控制件是一按鍵,當該控制件被按壓時該車門開啟件才能打開該車門本體。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車門,還包含一安裝在該車門本體上,並用於控制該車門本體在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之間轉換的上鎖件。
TW106215098U 2017-10-13 2017-10-13 汽車車門 TWM554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5098U TWM554859U (zh) 2017-10-13 2017-10-13 汽車車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5098U TWM554859U (zh) 2017-10-13 2017-10-13 汽車車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4859U true TWM554859U (zh) 2018-02-01

Family

ID=6201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5098U TWM554859U (zh) 2017-10-13 2017-10-13 汽車車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48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909A (zh) * 2021-06-18 2021-09-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车门、车辆以及驾驶培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909A (zh) * 2021-06-18 2021-09-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车门、车辆以及驾驶培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8180B2 (ja) ドアハンドル組立体
US20170130490A1 (en) Motor vehicle lock arrangement
US20160356065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JP2018510984A (ja) 自動車用ラッチ
JP2013533405A (ja) 車両における把持部を備える開閉式ハンドル
JP6980966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ITTO941013A1 (it) Struttura di porta posteriore per autoveicoli.
US20140081529A1 (en) Active door lock system
JP2009190647A5 (zh)
US20080073919A1 (en) Door-locking knob construction of vehicle
KR101273070B1 (ko) 차량용 도어의 개방 구조 및 방법
CN205637962U (zh) 发动机盖锁组件
TWM554859U (zh) 汽車車門
WO2024109472A1 (zh) 门锁机构、车门总成及车辆
US8671623B2 (en) Vehicle door manual lock assembly
CN102874178A (zh) 手套箱总成及车辆
JP2009281028A (ja) ドア開閉機構
KR100691211B1 (ko) 인사이드 핸들 모듈
TWM456294U (zh) 汽車車門
JP4446759B2 (ja) 車両
JP6834329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ドア構造
CN205025240U (zh) 一种乘用车车门内把手
CN204386305U (zh) 一种车门内扣手锁止
JP4887415B2 (ja) 車両
JP5003199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操作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