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3290U - 滑板車 - Google Patents

滑板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3290U
TWM553290U TW106212295U TW106212295U TWM553290U TW M553290 U TWM553290 U TW M553290U TW 106212295 U TW106212295 U TW 106212295U TW 106212295 U TW106212295 U TW 106212295U TW M553290 U TWM553290 U TW M55329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uspension
scooter
shock absorb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楷涵
Original Assignee
卓楷涵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卓楷涵 filed Critical 卓楷涵
Priority to TW106212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3290U/zh
Publication of TWM553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3290U/zh

Links

Description

滑板車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滑板車,且尤其是有關一種具有避震結構的滑板車。
一般滑板車包含把手、把手立管、把手前管、承載件以及前後輪,把手連接把手立管的一端,把手前管連接承載件,把手立管插設於把手前管且另一端連接前輪,使前輪能受把手立管操控轉向,後輪則是設置在承載件遠離前輪的一端。
由於滑板車的操控簡單,只要使用者手握把手,單腳站立於承載件上,另一腳推地即可讓滑板車行走,且沒有使用場地的限制,因此深受各年齡層的喜愛。
然而,當路面不平時,滑板車亦產生巔跛而有操控不易的情形發生,因此有業者在後輪上加裝避震結構,以減少滑板車受路面影響而造成的震動。習知的避震結構包含有彈簧供後輪的連接桿壓抵,輪子受力帶動連接桿位移,再壓抵彈簧變形吸收震力。
但此種避震結構的減震效果有限,有鑑於此,如何有效改善滑板車的避震結構,使其具有更佳的減震效果,遂 成相關業者努力的目標。
本新型提供一種滑板車,透過避震模組的結構配置,可以提升避震效果。
依據本新型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滑板車,其包含一承載件、一後輪模組以及一避震模組;後輪模組包含一連桿單元及一輪子,連桿單元的一端設置於承載件,輪子連接連桿單元的一另端;避震模組設置在承載件或連桿單元且包含一第一避震單元及一第二避震單元,第一避震單元供連桿單元壓抵且具有一第一吸震能力,第二避震單元供連桿單元壓抵且具有一第二吸震能力,第二吸震能力異於第一吸震能力;其中第一避震單元與第二避震單元分別受連桿單元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藉此,透過讓避震模組具有不同吸震能力之第一避震單元及第二避震單元,可以增加滑板車的避震效果。
依據前述之滑板車,其中第一避震單元可具有一第一高度,第二避震單元可具有一第二高度,第一高度高於第二高度。或第一避震單元及第二避震單元可為橡膠,且第二避震單元連接第一避震單元。或避震模組可更包含一固定座,固定座壓抵第一避震單元及第二避震單元,以避免第一避震單元及第二避震單元相對承載件位移。或固定座可包含複數線槽供一線體穿過。或避震模組可更包含一第三避震單元設置在連桿單元上。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滑板車,其包含 一承載件、一後輪模組及一避震模組;承載件包含一框架,後輪模組連接於承載件或連桿單元且包含一連桿單元及一輪子。連桿單元包含一連接桿體、一第一樞孔及一第二樞孔、以及一第一樞軸及一第二樞軸,連接桿體的一端設置於框架內,第一樞孔及第二樞孔間隔設置於連接桿體,第一樞軸及第二樞軸分別穿設於第一樞孔及第二樞孔以使連接桿體樞設於框架,輪子連接連接桿體的一另端。避震模組設置在承載件且包含一第一避震單元及一第二避震單元,第一避震單元供連接桿體壓抵且具有一第一吸震能力,第二避震單元供連接桿體壓抵且具有一第二吸震能力,第二吸震能力異於第一吸震能力;其中第一避震單元與第二避震單元分別受連接桿體壓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依據前述之滑板車,其中第一避震單元可具有一第一高度,第二避震單元具有一第二高度,第一高度高於第二高度。或第一避震單元及第二避震單元可為橡膠,且第二避震單元連接第一避震單元。或承載件可更包含一長孔位於框架,第一樞軸穿設於長孔,第一樞軸沿長孔軸向位移且受長孔限位。或框架可更包含一維修蓋可拆地的與框架的本體連接。
依據本新型之再一態樣提供一種滑板車,其包含一承載件、一後輪模組以及一避震模組;後輪模組包含一連桿單元及一輪子,連桿單元的一端設置於承載件,輪子連接連桿單元的一另端;避震模組設置在承載件或連桿單元,且避震模受連桿單元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依據前述之滑板車,其中避震模組包含在承載件 或連桿單元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的一彈性體。
100‧‧‧滑板車
200‧‧‧承載件
210、210b‧‧‧框架
220、220a‧‧‧長孔
230‧‧‧圓孔
240b‧‧‧維修蓋
300‧‧‧後輪模組
310‧‧‧連桿單元
316‧‧‧結合部
317‧‧‧凹部
320‧‧‧輪子
400‧‧‧避震模組
410、410a‧‧‧第一避震單元
410c‧‧‧第一避震單元
420、420a‧‧‧第二避震單元
420c‧‧‧第二避震單元
311‧‧‧第一樞孔
312‧‧‧第二樞孔
313、313a‧‧‧第一樞軸
314、314a‧‧‧第二樞軸
315、315a‧‧‧連接桿體
430‧‧‧第三避震單元
440、440c‧‧‧固定座
441c‧‧‧線槽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滑板車的部分爆炸示意圖;第3圖繪示第1圖之滑板車的部分側視示意圖;第4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又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部分側視示意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部分側視示意圖;以及第6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部分爆炸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新型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閱讀者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
請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 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10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滑板車100的部分爆炸示意圖,第3圖繪示第1圖之滑板車100的部分側視示意圖。
滑板車100包含一承載件200、一後輪模組300以及一避震模組400,後輪模組300包含一連桿單元310及一輪子320,連桿單元310的一端設置於承載件200,輪子320連接連桿單元310的一另端,避震模組400設置在承載件200或連桿單元310,避震模組400受連桿單元310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避震模組400包含在承載件200或連桿單元310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的一彈性體,而此彈性體可以是具有不同高度/面積/材質的彈性結構。較佳的,避震模組400包含一第一避震單元410及一第二避震單元420,第一避震單元410供連桿單元310壓抵且具有一第一吸震能力,第二避震單元420供連桿單元310壓抵且具有一第二吸震能力,第二吸震能力異於第一吸震能力,而第一避震單元410與第二避震單元420分別受連桿單元310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藉此,避震模組400具有不同吸震能力之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可以增加滑板車100的避震效果。後面將詳述滑板車100的細部結構。
承載件200包含一框架210,框架210可為金屬等剛性材質製成,框架210包含一踩踏面(未標示)、二側面(未標示)及一底面(未標示),彼此相互連接圍繞形成一內部空間(未標示)。
連桿單元310連接於輪子320及承載件200,連桿 單元310包含一連接桿體315、一第一樞孔311、一第二樞孔312、一第一樞軸313及一第二樞軸314,連接桿體315的一端設置於框架210內,第一樞孔311及第二樞孔312間隔設置於連接桿體315,第一樞軸313及第二樞軸314分別穿設於第一樞孔311及第二樞孔312以使連接桿體315樞設於框架210,輪子320則是連接於連接桿體315的一另端。而承載件200更包含一長孔220位於框架210,第一樞軸313穿設於長孔220,第一樞軸313沿長孔220軸向位移且受長孔220限位。
詳細的說,連接桿體315的數量為二,二連接桿體315的一端皆是位於內部空間且分別樞設於框架210的二側面上,二連接桿體315的另端則是分別樞設於輪子320軸心桿的兩端,藉此可使輪子320連接於承載件200。較佳的,連桿單元310更包含一結合部316連接於二連接桿體315之間,而使二連接桿體315同動。
在本實施例中,長孔220的數量為二且分別位於框架210的二側面上,承載件200更包含二圓孔230分別位於二側面上且與長孔220間隔設置。在組裝上,第一樞軸313的兩端分別穿過二第一樞孔311及二長孔220以外露於框架210,第二樞軸314的兩端分別穿過二第二樞孔312及二圓孔230以外露於框架210;當路面不平使輪子320上下震動時,會帶動連接桿體315以第二樞軸314為軸心上下擺動,進而使第一樞軸313沿長孔220的軸向位移,但第一樞軸313位移的行程受長孔220限制,以避免震動幅度過大。
第一避震單元410可具有一第一高度H1,第二避 震單元420具有一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於第二高度H2。或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可為橡膠,且第二避震單元420連接第一避震單元410。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皆位於內部空間中朝向底面的一側,當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由橡膠材質製成時,其可受力後產生變形而具有吸震能力,再藉由第一高度H1高於第二高度H2的特性,可以讓連接桿體315擺動時先以一部位壓抵第一避震單元410,再以另一部位壓抵第二避震單元420而可以增加避震效果;且第一高度H1異於第二高度H2的特性亦可以讓第一吸震能力異於第二吸震能力。
由於連接桿體315的數量為二,故本實施例中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的數量皆為二,其中一第一避震單元410及其中一第二避震單元420連接為一體,另一第一避震單元410及另一第二避震單元420連接為一體,且第二避震單元420具有斜度,而二第一避震單元410之間可再連接一第四避震單元,第四避震單元對應抵頂於結合部316。較佳的,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除高度不同外,更可具有不同的寬度/面積/材質,而使得第一吸震能力異於第二吸震能力。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的形成為一體的二第一避震單元410、二第二避震單元420及第四避震單元即可視為在承載件200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的彈性體。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亦可以是獨立的柱形彈簧,且透過柱形彈簧的高度、線徑或密集度來產生相異的吸震能力,不以上述揭露為限。
為了提升避震功能,避震模組400可更包含一第三避震單元430設置在連桿單元310上。詳述之,連桿單元310更包含一凹部317位於連接桿體315朝向踩踏面的一側上,第三避震單元430亦為橡膠材質製成而位於凹部317並受凹部317限位,第三避震單元430凸出於連接桿體315,而可以在連接桿體315撞擊到踩踏面之前先抵壓於踩踏面,進而變形吸收撞擊力。
避震模組400可更包含一固定座440,固定座440壓抵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以避免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相對承載件200位移。固定座440設置在內部空間且可包含對應第一樞軸313及第二樞軸314的孔洞,而讓第一樞軸313及第二樞軸314穿過。由於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不斷的受連接桿體315施力壓抵,是以容易受力後產生位移而導致避震功能失效,因此透過固定座440的設置,可以將第一避震單元410及第二避震單元420壓制於框架210的內側,以達到固定效果。
請參閱第4圖,其中第4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又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部分側視示意圖。滑板車的結構和第1圖至第3圖所述之滑板車100的結構類似,但於本實施例中,連接桿體315a受力後是以第一樞軸313a為軸心擺動,而使得第二樞軸314a受長孔220a限位,且第一避震單元410a及第二避震單元420a是設置在內部空間中朝向踩踏面的一側。
請參閱第5圖,其中第5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部分側視示意圖。滑板車的結構和第1 圖至第3圖所述之滑板車100的結構類似,但框架210b更可包含一維修蓋240b可拆地的與框架210b的本體連接。
請參閱第6圖,其中第6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滑板車的部分爆炸示意圖。滑板車的結構和第1圖至第3圖所述之滑板車100的結構類似,但固定座440c的結構不同,固定座440c同樣是用來壓抵固定第一避震單元410c及第二避震單元420c,但固定座440c可更包含一複數線槽441c供一線體穿過,此線體可以是剎車線或電線,透過此結構配置,可防止剎車線或電線受壓損害。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0‧‧‧承載件
210‧‧‧框架
220‧‧‧長孔
230‧‧‧圓孔
300‧‧‧後輪模組
320‧‧‧輪子
400‧‧‧避震模組
410‧‧‧第一避震單元
420‧‧‧第二避震單元
430‧‧‧第三避震單元
310‧‧‧連桿單元
313‧‧‧第一樞軸
314‧‧‧第二樞軸
315‧‧‧連接桿體
440‧‧‧固定座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Claims (13)

  1. 一種滑板車,包含:一承載件;一後輪模組,包含:一連桿單元,一端設置於該承載件;及一輪子,連接該連桿單元的一另端;以及一避震模組,設置在該承載件或該連桿單元,該避震模組包含:一第一避震單元,供該連桿單元壓抵且具有一第一吸震能力;及一第二避震單元,供該連桿單元壓抵且具有一第二吸震能力,該第二吸震能力異於該第一吸震能力;其中該第一避震單元與該第二避震單元分別受該連桿單元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第一避震單元具有一第一高度,該第二避震單元具有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高於該第二高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第一避震單元及該第二避震單元為橡膠,且該第二避震單元連接該第一避震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避震模組更包含一固定座,該固定座壓抵該第一避震單元 及該第二避震單元,以避免該第一避震單元及該第二避震單元相對該承載件位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固定座包含:複數線槽,供一線體穿過。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避震模組更包含一第三避震單元,設置在該連桿單元上。
  7. 一種滑板車,包含:一承載件,包含一框架;一後輪模組,連接於該承載件且包含:一連桿單元,包含:一連接桿體,一端設置於該框架內;一第一樞孔及一第二樞孔,間隔設置於該連接桿體;一第一樞軸及一第二樞軸,分別穿設於該第一樞孔及該第二樞孔以使該連接桿體樞設於該框架;及一輪子,連接該連接桿體的一另端;以及一避震模組,設置在該承載件或該連桿單元,該避震模組包含:一第一避震單元,供該連接桿體壓抵且具有一第一吸震能力;及 一第二避震單元,供該連接桿體壓抵且具有一第二吸震能力,該第二吸震能力異於該第一吸震能力;其中該第一避震單元與該第二避震單元分別受該連接桿體壓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第一避震單元具有一第一高度,該第二避震單元具有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高於該第二高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第一避震單元及該第二避震單元為橡膠,且該第二避震單元連接該第一避震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承載件更包含:一長孔,位於該框架上;其中該第一樞軸穿設於該長孔,該第一樞軸沿該長孔軸向位移且受該長孔限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框架更包含:一維修蓋,可拆地的與該框架的本體連接。
  12. 一種滑板車,包含:一承載件; 一後輪模組,包含:一連桿單元,一端設置於該承載件;及一輪子,連接該連桿單元的一另端;以及一避震模組,設置在該承載件或該連桿單元,且該避震模組受該連桿單元的二相異位置壓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滑板車,其中該避震模組包含在該承載件或該連桿單元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的一彈性體。
TW106212295U 2017-08-18 2017-08-18 滑板車 TWM553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295U TWM553290U (zh) 2017-08-18 2017-08-18 滑板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295U TWM553290U (zh) 2017-08-18 2017-08-18 滑板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3290U true TWM553290U (zh) 2017-12-21

Family

ID=6122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295U TWM553290U (zh) 2017-08-18 2017-08-18 滑板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3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87932A1 (en) Wheel with suspension system
US8348295B2 (en) Two-wheeled vehicle with rear suspension
US9539876B2 (en) Wheel with suspension system and centralizing unit with suspension system
JP5509401B1 (ja) 懸架装置
US6170845B1 (en) Bicycle frame
US8783700B2 (en) Stroller wheel device
US20140117641A1 (en) Kick scooter
TWI659887B (zh) 車輛的輪軸行程鎖定裝置
TWM553290U (zh) 滑板車
KR101740038B1 (ko) 자전거 프레임
IT201900015905A1 (it) Un motoveicolo con una sospensione impiegante un quadrilatero articolato di watt
KR101660156B1 (ko) 전기 휠체어를 위한 완충 구조
IT201900015911A1 (it) Un motoveicolo con una sospensione impiegante un quadrilatero articolato di roberts
CN103300566A (zh) 一种四轮拉杆箱
CN103158826B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CN205780569U (zh) 一种用于行李箱上的避震轮组
JP2010274908A (ja) 自転車用前輪緩衝構造
CN210478288U (zh) 一种减震型箱包轮
WO2014016793A1 (en) Motorcycle
JP6319865B2 (ja) 車輪支持構造
TWI755224B (zh) 減震裝置
TWI732095B (zh) 機動車輛及其懸吊組、車輪組、前端總成
RU2339534C1 (ru) Прицеп
KR101551957B1 (ko) 서스펜션용 링크바의 구조
TWM648398U (zh) 腳輪減震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