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3263U -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3263U
TWM553263U TW106213670U TW106213670U TWM553263U TW M553263 U TWM553263 U TW M553263U TW 106213670 U TW106213670 U TW 106213670U TW 106213670 U TW106213670 U TW 106213670U TW M553263 U TWM553263 U TW M5532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terial layer
film
ink
pri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3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n Long Huang
guan yu Li
Original Assignee
Sen Tien Printing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 Tien Printing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n Tien Printing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3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3263U/zh
Publication of TWM553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3263U/zh
Priority to CN201820243948.3U priority patent/CN208392958U/zh

Links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尤其是指一種能令3D裝飾轉印薄膜之各層之間能更具為緊密接著,不會有隨意分離脫落之情況發生,以在使用過程中更具便利性,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的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創新設計者。
按,一般而言,常見的生活用品如手機殼、平板電腦、汽車內飾件或表面印有裝飾的塑膠殼等,大多利用模內轉印[IMR]或模內貼膜[IMF]方式,將薄膜表面之油墨及3D紋路轉印於塑膠殼或薄型容器之表面,達到標籤或裝飾的目的。現使用的模內轉印模具方式,係將具有油墨及3D紋路的薄膜設置於一母模內,使該薄膜的一側經抽真空狀態緊密貼合於該母模的內表面後,將該母模及該薄膜朝形狀與該母模對應的一公模移動,使該薄膜以另一側壓抵於該公模,且該公模及母模相互結合並於其間形成一容料空間,其中該薄膜具有油墨及3D紋路的一側係背向該母模而朝向該容料空間。隨後,以射出成型方式將塑料注入該容料空間內並固化該塑料,藉以將該薄膜上的油墨及3D紋路穩固的成形於該塑料所構成之成品的表面。
模內轉印的優勢在於生產時的自動化程度高和生產成本有效率地降低,所以薄膜結構也經過不斷地改良及研發,例如請參閱公告於106年5月11日之第I581963號「複合式轉印膜」,包括:一膜片;以及一模內咬花結構,覆蓋在該膜片上,該模內咬花結構更包括一三維結構層及一離型層,該三維結構層固化成型在該膜片上,該三維結構層其中一面貼合在該膜片,另一面則形成有一三維結構面,該離型層在該三維結構層上,該離型層依據該三維結構面而形成該立體結構面;以及一模內轉印結構,具有一硬塗層、一黏著層及一油墨層,該硬塗層覆蓋在該模內咬花結構上且複製該立體結構面,令該硬塗層對應該立體結構面而形成一外觀立體圖案面,該黏著層設置在該硬塗層遠離該外觀立體圖案面的另一側面,該油墨層設置於該硬塗層與該黏著層之間;其中,當該複合式轉印膜先以該模內轉印結構用於一模內轉印[IMR]製程時,該模內轉印結構以該黏著層結合於一基材表面,並使該模內轉印結構的該硬塗層與該模內咬花結構的該離型層相互分離,令該膜片及該模內咬花結構可自該模內轉印結構上移除,之後,該複合式轉印膜再以該模內咬花結構可重複用於一模內咬花[IMT]製程,該模內咬花結構以該離型層將該立體結構面複製在一固化塑料表面。
然而,上述「複合式轉印膜」裝置雖可達到進行模內轉印之預期功效,但也在其實際施行操作使用上發現:
1.該複合式轉印膜於模內咬花結構係利用三維結構層固化成型在膜片上,但在該三維結構層與該膜片間的結合,因為在模具內經高溫高壓而有可能產生脫離之情況發生,致令其在整體結構設計上仍存在有改進之空間。
2.該複合式轉印膜係令模內轉印結構之油墨層設置於硬塗層與黏著層之間,但因該油墨層與該硬塗層之間的接著,因模具內的高溫高壓亦可能導致有脫離之現象產生,同樣致令其在整體結構設計上仍存在有改進之空間。
緣是,創作人有鑑於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之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製作經驗,針對現有之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以期達到更佳實用價值性之目的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主要係能令3D裝飾轉印薄膜之各層之間能更具為緊密接著,不會有隨意分離脫落之情況發生,以在使用過程中更具便利性,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者。
本創作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之主要目的與功效,係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其主要係令3D裝飾轉印薄膜包括有薄膜基材層、底漆[PRIMER]層、UV固化塗料層、離型材料層、抗指紋材料層、HC[Hard Coat]材料層、錨定材料層、油墨層、接著材料層;其中:
該薄膜基材層,其做為塗佈基材運用於各種不同工法;
該底漆[PRIMER]層,其與該薄膜基材層相結合,以加強該薄膜基材層與該UV固化塗料層的接著性;
該UV固化塗料層,其係塗佈於該底漆層,於該UV固化塗料層表面產生紋路;
該離型材料層,其與該UV固化塗料層結合,於射出成形時產生有離型的功能;
該抗指紋材料層,其與該離型材料層結合,該抗指紋材料層供改變工件表面的特性,令工件表面達到抗指紋殘留之特性;
該HC[Hard Coat]材料層,其與該抗指紋材料層結合,該HC材料層具有保護功效;
該錨定材料層,其與該HC材料層結合,利用該錨定材料層能讓該HC材料層與該油墨層之間更為緊密接著;
該油墨層,其與該錨定材料層結合;
該接著材料層,其與該油墨層結合,以供將該抗指紋材料層、該HC材料層、該錨定材料層、油墨層與工件進行結合。
本創作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該薄膜基材層可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APET[Amorphou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非結晶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O[Propylene Oxide,環氧丙烷]薄膜、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薄膜、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PC/PMMA複合薄膜任一種。
本創作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該離型材料層為含顆粒二氧化矽[silica]的材料,以具有霧化感。
本創作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該離型材料層為透明的離型材料,以形成亮面感。
本創作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該錨定材料層為底漆[PRIMER]、接著材料任一種。
本創作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該油墨層為一般純色油墨、含金屬材料的油墨、含珠光材料的油墨任一種。
為令本創作所運用之技術內容、創作目的及其達成之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於下詳細說明之,並請一併參閱所揭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本創作之結構示意圖所示,本創作之3D裝飾轉印薄膜(1)主要係包括有薄膜基材層(11)、底漆[PRIMER]層(12)、UV固化塗料層(13)、離型材料層(14)、抗指紋材料層(15)、HC[Hard Coat]材料層(16)、錨定材料層(17)、油墨層(18)、接著材料層(19);其中:
該薄膜基材層(11),其可為各種不同厚度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或APET[Amorphou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非結晶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PO[Propylene Oxide,環氧丙烷]薄膜、或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薄膜、或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或PC/PMMA複合薄膜,以做為所有材料的塗佈基材,並運用各種不同材料的特性可運用不同的工法,如:PET薄膜可作為IMR[In Mold Release,模內轉印]工法或IMF[IMF:In Mold Forming,模內貼膜]工法,APET薄膜或PO薄膜可作為OMR真空熱轉寫使用,PMMA薄膜或PC/PMMA複合薄膜可作為汽車內飾件或家電類[冷氣或冰箱]INS工法使用。
該底漆[PRIMER]層(12),其與該薄膜基材層(11)相結合,以加強該薄膜基材層(11)與該UV固化塗料層(13)的接著性,利用該底漆[PRIMER]層(12)讓該薄膜基材層(11)與該UV固化塗料層(13)之間緊密接著,不會發生脫落現象。
該UV固化塗料層(13),其係塗佈於該底漆層(12),且予以壓印紋路,在壓印過程中同時用高功率UV燈照射,使得該UV固化塗料層(13)固化後即於表面產生紋路。
該離型材料層(14),其與該UV固化塗料層(13)結合,於射出成形時產生有離型的功能,且該離型材料層(14)可為含顆粒二氧化矽[silica]的材料,以具有霧化感,或為透明的離型材料,以形成亮面感。
該抗指紋材料層(15),其與該離型材料層(14)結合,該抗指紋材料層(15)供改變工件表面的特性,讓工件表面呈現親油、疏油或親水、疏水特性,令工件表面達到抗指紋殘留之特性。
該HC[Hard Coat]材料層(16),其與該抗指紋材料層(15)結合,該HC材料層(16)具有耐磨耗、耐化性、耐溫濕度影響等保護功效,提供工件的信賴性保護功用。
該錨定材料層(17),其與該HC材料層(16)結合,該錨定材料層(17)可為底漆[PRIMER]或接著材料,由於該HC材料層(16)一般係為無機材料,而該油墨層(18)則係為有機材料,無機材料與有機材料之間一般通常無法有較好的接著方式,使得利用該錨定材料層(17)能讓該HC材料層(16)與該油墨層(18)之間更為緊密接著,不會有脫落現象產生。
該油墨層(18),其與該錨定材料層(17)結合,該油墨層(18)可為一般純色油墨、含金屬材料的油墨、含珠光材料的油墨等。
該接著材料層(19),其與該油墨層(18)結合,以供將該抗指紋材料層(15)、該HC材料層(16)、該錨定材料層(17)、油墨層(18)與工件進行結合。
如此一來,使得本創作於操作使用上,請再一併參閱第二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一)所示,其係將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以該薄膜基材層(11)朝向母模具(2),令該薄膜基材層(11)緊密貼合在該母模具(2)的內表面後,將該母模具(2)連同該3D裝飾轉印薄膜(1)與公模具(3)移動合模,此時於該母模具(2)與該公模具(3)之間即會形成一注料空間,且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接著材料層(19)朝向該公模具(3)[請再一併參閱第三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二)所示],對該母模具(2)與該公模具(3)之間的該注料空間進行射出成型作業注入塑料,令所注入之塑料與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接著材料層(19)黏著結合[請再一併參閱第四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三)所示],該注料空間內所注入之塑料固化後,即形成一工件(4),此時該工件(4)會與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接著材料層(19)緊密黏著結合,再將該母模具(2)與該公模具(3)分離進行開模,由於該工件(4)與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接著材料層(19)緊密黏著結合,加上該母模具(2)與該公模具(3)的開模力大於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離型材料層(14)與該抗指紋材料層(15)的黏著力,而會隨著該母模具(2)與該公模具(3)分離開模,令該3D裝飾轉印薄膜(1)於該離型材料層(14)與該抗指紋材料層(15)之間被該工件(4)所帶動分離,讓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薄膜基材層(11)、該底漆層(12)、該UV固化塗料層(13)及該離型材料層(14)留置於該母模具(2)內,而該3D裝飾轉印薄膜(1)之該抗指紋材料層(15)、該HC材料層(16)、該錨定材料層(17)、該油墨層(18)及該接著材料層(19)則黏著結合於該工件(4)上[請再一併參閱第五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四)所示],以於將該工件(4)由該公模具(3)脫模後,即完成對該工件(4)進行模內轉印[IMR]之作業[請再一併參閱第六圖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所示]。
藉由以上所述,本創作結構之組成與使用實施說明可知,本創作與現有結構相較之下,本創作主要係具有下列優點:
1.本創作於3D裝飾轉印薄膜之薄膜基材層與UV固化塗料層之間設有底漆[PRIMER]層,使得能利用底漆[PRIMER]層加強薄膜基材層與UV固化塗料層的接著性,讓該薄膜基材層與該UV固化塗料層之間緊密接著,不會發生脫落現象,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者。
2.本創作於3D裝飾轉印薄膜之該HC材料層與該油墨層間設有錨定材料層,使得利用錨定材料層能讓為無機材料之HC材料層與為有機材料之油墨層更為緊密接著,不會有脫落現象產生,而同樣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者。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創作之結構樣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專利範疇。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3D裝飾轉印薄膜
(11)‧‧‧薄膜基材層
(12)‧‧‧底漆層
(13)‧‧‧UV固化塗料層
(14)‧‧‧離型材料層
(15)‧‧‧抗指紋材料層
(16)‧‧‧HC材料層
(17)‧‧‧錨定材料層
(18)‧‧‧油墨層
(19)‧‧‧接著材料層
(2)‧‧‧母模具
(3)‧‧‧公模具
(4)‧‧‧工件
第一圖:本創作之結構示意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一)
第三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二)
第四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三)
第五圖:本創作之使用動作示意圖(四)
第六圖: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1)‧‧‧3D裝飾轉印薄膜
(11)‧‧‧薄膜基材層
(12)‧‧‧底漆層
(13)‧‧‧UV固化塗料層
(14)‧‧‧離型材料層
(15)‧‧‧抗指紋材料層
(16)‧‧‧HC材料層
(17)‧‧‧錨定材料層
(18)‧‧‧油墨層
(19)‧‧‧接著材料層

Claims (6)

  1. 一種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主要係令3D裝飾轉印薄膜包括有薄膜基材層、底漆[PRIMER]層、UV固化塗料層、離型材料層、抗指紋材料層、HC[Hard Coat]材料層、錨定材料層、油墨層、接著材料層;其中: 該薄膜基材層,其做為塗佈基材運用於各種不同工法; 該底漆[PRIMER]層,其與該薄膜基材層相結合,以加強該薄膜基材層與該UV固化塗料層的接著性; 該UV固化塗料層,其係塗佈於該底漆層,於該UV固化塗料層表面產生紋路; 該離型材料層,其與該UV固化塗料層結合,於射出成形時產生有離型的功能; 該抗指紋材料層,其與該離型材料層結合,該抗指紋材料層供改變工件表面的特性,令工件表面達到抗指紋殘留之特性; 該HC[Hard Coat]材料層,其與該抗指紋材料層結合,該HC材料層具有保護功效; 該錨定材料層,其與該HC材料層結合,利用該錨定材料層能讓該HC材料層與該油墨層之間更為緊密接著; 該油墨層,其與該錨定材料層結合; 該接著材料層,其與該油墨層結合,以供將該抗指紋材料層、該HC材料層、該錨定材料層、油墨層與工件進行結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中,該薄膜基材層可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APET[Amorphou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非結晶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O[Propylene Oxide,環氧丙烷]薄膜、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薄膜、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PC/PMMA複合薄膜任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中,該離型材料層為含顆粒二氧化矽[silica]的材料,以具有霧化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中,該離型材料層為透明的離型材料,以形成亮面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中,該錨定材料層為底漆[PRIMER]、接著材料任一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其中,該油墨層為一般純色油墨、含金屬材料的油墨、含珠光材料的油墨任一種。
TW106213670U 2017-09-14 2017-09-14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TWM553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670U TWM553263U (zh) 2017-09-14 2017-09-14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CN201820243948.3U CN208392958U (zh) 2017-09-14 2018-02-11 改良的3d装饰转印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670U TWM553263U (zh) 2017-09-14 2017-09-14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3263U true TWM553263U (zh) 2017-12-21

Family

ID=6122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3670U TWM553263U (zh) 2017-09-14 2017-09-14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2958U (zh)
TW (1) TWM55326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355B (zh) * 2019-07-24 2020-07-11 鼎森創研股份有限公司 多種數位紋路離型材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2958U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27070A (zh) 裝飾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加飾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TW201109190A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three dimensional pattern
KR101379093B1 (ko) 다층 데코레이션 필름구조
TW201341211A (zh) 轉印膜的製作方法
CN101850591A (zh) 模内装饰成型方法及模制品
JP2016203436A (ja) 合成樹脂表皮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合成樹脂表皮材を用いた成形体
TWM553263U (zh) 3d裝飾轉印薄膜改良結構
JP6438590B2 (ja) 真空熱成形用デコレーションシート、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て形成された物品、真空熱成形用デコレーショ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1946060B1 (ko) 곡면형 디스플레이용 3차원 보호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TWM362111U (en) Continuous strengthened fibrous laminate structure
TW200920512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lic panel having ripple luster
JP2011148290A (ja) インモールドデコレーションプロセスの成型品構造
CN202428858U (zh) 转印膜
JP2011031614A (ja) 複合材料製品及びその成型方法
CN103313861B (zh) 用于装饰三维模塑材料表面的装饰片、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装饰片装饰所述模塑材料表面的方法
CN201721230U (zh) 雾面转印膜结构
JP2946573B2 (ja) 表面保護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保護層を有する合成樹脂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TW201827198A (zh) 低應力紋工件的結構及其一體成型製作方法
CN103373164A (zh) 多层装饰膜结构
CN102806726B (zh) 塑料与玻璃复合体的成型方法及其成品
TW201639708A (zh) 皮革製品用之離型膜
TWI581963B (zh) 複合式轉印膜
CN204897814U (zh) 可转移的双面胶带
TWI546718B (zh) Three - dimensional touch module integrated molding method
CN102218797A (zh) 电子装置机壳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