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1999U - 自行車前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前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1999U
TWM551999U TW106212696U TW106212696U TWM551999U TW M551999 U TWM551999 U TW M551999U TW 106212696 U TW106212696 U TW 106212696U TW 106212696 U TW106212696 U TW 106212696U TW M551999 U TWM551999 U TW M5519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derailleur
guide
chain
bicycle front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増田稜穂
江村篤裕
桑山和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51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199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34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limiting or positioning th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前撥鏈器
本創作有關自行車領域。具體地說,有關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
變速自行車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交通和娛樂工具。變速自行車具有換檔裝置,並且換檔裝置包括用於移動鏈條的位置的自行車前撥鏈器和自行車後撥鏈器。自行車前撥鏈器透過它的鏈條引導部(其構成前撥鏈器的一部分)使驅動用的鏈條從多級鏈輪組件中的一個鏈輪移動至另一個鏈輪。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其能夠容易地將限制構件附接於鏈條引導部,而不會減損自行車前撥鏈器的美觀,該限制構件用於在鏈條引導部將鏈條從小直徑鏈輪移動到大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向外側掉落。
根據本創作的第1方面,提供了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該自行車前撥鏈器包括鏈條引導部和限制構件。鏈條引導部包括第一引導板、第二引導板、以及將第一引導板連接於第二引導板的連接部。限制構件包括設置成固定於連接部的固定部、以及沿第一引導板和第二引導板中的一 個的內表面延伸的限制部。根據本方面,可以採用更多種選擇將限制構件附接於鏈條引導部,而不會減損自行車前撥鏈器的美觀。
根據本創作的第2方面,根據第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限制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比第二端更靠近於連接部。固定部從限制部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引導板和第二引導板中的另一個延伸。根據本方面,可以藉由固定部而將限制部容易地附接於鏈條引導部。
根據本創作的第3方面,根據第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被構造成:限制構件由非金屬材料製成。根據本方面,可減少由於自行車前撥鏈器的自行車鏈條與限制構件之間的接觸所產生的噪聲。
根據本創作的第4方面,根據第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限制部和固定部中的至少一個由非金屬材料製成。限制部和固定部藉由一體成形(integral molding)而附接於彼此。根據本方面,可根據例如減少噪聲、耐磨損等目的自由地為限制部和固定部中的任一者選擇合適的材料。
根據本創作的第5方面,根據第1至4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自行車前撥鏈器進一步包括將固定部連接於連接部的緊固構件。根據本方面,可將限制構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於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
根據本創作的第6方面,根據第5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緊固構件包括鉚釘。根據本方面,可藉由鉚釘這種常用方式而簡單地將限制構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於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
根據本創作的第7方面,根據第1至4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固定部具有突起,突起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 一部分的直徑大於第二部分的直徑。根據本方面,可阻止限制構件從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脫離。
根據本創作的第8方面,根據第7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第一部分由於熔化而形成。根據本方面,可將限制構件固定於連接部,而不會損壞鏈條引導部。
根據本創作的第9方面,根據第7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連接部具有開口。突起穿過開口。根據本方面,可藉由在第一部分穿過開口之後擴大第一部分來將限制構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於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
根據本創作的第10方面,根據第9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在突起穿過開口的狀態中,第一部分被定位於開口的外部。此外,在突起穿過開口的狀態中,第二部分被定位於開口的內部。根據本方面,位於開口外部的第一部分可被方便地採用更多種方式擴大,從而將限制構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於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
根據本創作的第11方面,根據第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自行車前撥鏈器進一步包括:定位結構,定位結構設置成將限制構件相對於連接部定位。根據本方面,可阻止限制構件相對於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的不期望的移動。
根據本創作的第12方面,根據第1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定位結構包括複數個凸出部以及接收複數個凸出部的複數個凹入部。根據本方面,不但方便限制構件的安裝,而且可更加有效地阻止限制構件相對於鏈條引導部的連接部的不期望的移動。
根據本創作的第13方面,根據第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限制構件具有彈性,並且被彈性地偏壓成接觸第一引導板的內表面。根據本方面,可將限制構件緊密地附接於第一引導板和第二引導板中的一個的內表面。
根據本創作的第14方面,根據第1方面的自行車前撥鏈器設置成:在自行車前撥鏈器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第一引導板設置得比第二引導板離自行車的中心平面更遠。根據本方面,當自行車鏈條因換檔而從較小的前鏈輪移動到較大的前鏈輪時,可有效地阻止鏈條從較大的前鏈輪掉落。
藉由本創作的自行車前撥鏈器,可以方便地將限制構件附接於鏈條引導部,而不會減損自行車前撥鏈器的美觀。
1‧‧‧自行車
10‧‧‧自行車前撥鏈器
16‧‧‧鏈條引導部
18,18’‧‧‧限制構件
52‧‧‧第一引導板
52A‧‧‧外周邊
52S‧‧‧間隙
54‧‧‧第二引導板
56‧‧‧連接部
56A‧‧‧凹入部
56B‧‧‧開口
62‧‧‧第一端邊緣
64‧‧‧第二端邊緣
66‧‧‧第三端邊緣
68‧‧‧第四端邊緣
70‧‧‧基端部
72‧‧‧後端部
74‧‧‧內表面
76‧‧‧第一凸出部
78‧‧‧第二凸出部
76A‧‧‧第一傾斜面
76B‧‧‧第二傾斜面
76C‧‧‧接觸部
80‧‧‧固定部
80’‧‧‧固定部
82‧‧‧限制部
82A‧‧‧第一端
82B‧‧‧第二端
84‧‧‧凸出部
84’‧‧‧凸出部
86’‧‧‧突起
86A’‧‧‧第一部分
86B’‧‧‧第二部分
86’‧‧‧突起
88‧‧‧緊固構件
92‧‧‧第一部分
94‧‧‧第二部分
94A‧‧‧傾斜面
圖式用於幫助進一步理解本創作。圖式圖解了本創作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創作的原理。在圖式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標號表示。圖式中示出了:
圖1是裝備有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方式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2是圖1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前視圖。
圖3是圖2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後視圖。
圖4是圖2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立體圖。
圖5是圖2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另一立體圖。
圖6是圖5的第一引導板和限制構件的沿凸出部的軸線截取的剖視圖, 該圖示出了第一引導板和限制構件的接合結構。
圖7是圖6的限制構件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限制構件的側視圖。
圖9是圖5的第一引導板和限制構件的立體圖。
圖10是圖9的第一引導板和限制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11是圖9的第一引導板和限制構件的從下方觀看的視圖。
圖12是圖11的局部放大圖。
圖13是沿圖11的線I-I所截取的截面圖。
圖14是利用圖6的附接有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移動鏈條時的第一動作圖。
圖15是利用圖6的附接有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移動鏈條時的第二動作圖。
圖16是利用圖6的附接有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移動鏈條時的第三動作圖。
圖17是圖6的附接有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與鏈條之間的關係的第一示意圖。
圖18是圖6的附接有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與鏈條之間的關係的第二示意圖。
圖19是圖6的附接有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與鏈條之間的關係的第三示意圖。
圖20是附接有虛擬的限制構件的鏈條引導部與鏈條之間的關係的示意圖。
圖21是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方式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限制構件的變型例的立體圖。
圖22是第一引導板和圖21的限制構件的沿凸出部的軸線截取的剖視圖,該圖示出了第一引導板和限制構件的接合結構。
圖23是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方式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立體圖。
圖24是圖23的自行車前撥鏈器的另一立體圖。
現在將參考圖式描述被選擇的實施例。基於本案揭露的內容,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明顯的是,對實施例的下列描述僅僅為了舉例說明而提供,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創作,本創作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所限定。
<第一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0,對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方式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的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自行車前撥鏈器10(以下稱為「前撥鏈器10」)安裝於自行車1的車架F的座管F1。在座管F1的下端部的底架(bottom bracket)(圖中未示出)上疊置安裝有複數個前鏈輪S。所述複數個前鏈輪S包括具有較大直徑的前鏈輪S1(以下稱為「大直徑鏈輪S1」)、以及直徑小於大直徑鏈輪S1的鏈輪S2(以下稱為「小直徑鏈輪S2」)。在一個實施例中,大直徑鏈輪S1設置在比小直徑鏈輪S2更加遠離車架F的一側。需要說明的是,自行車1所包括的複數個前鏈輪S可以為3個以上。
如圖2至圖5所示,前撥鏈器10具有基座構件(base member) 12、連動(link)機構14、鏈條引導部16、和限制構件18。在一個實施例中,前撥鏈器10還具有下調整螺栓(低位調整螺栓:lower adjuster bolt)19。前撥鏈器10藉由鮑登線(Bowden cable)W而與設置於把手H的操作部R連接(參照圖1)。鮑登線W具有圖3所示的外殼W1和內線W2。藉由內線W2在外殼W1內移動,來執行前撥鏈器10的換檔操作。
下面,參照圖式對前撥鏈器10的部件進行詳細描述。
[基座構件]
如圖2所示,基座構件12可安裝於自行車1的車架F。基座構件12具有安裝部20和外殼接收部22(參照圖3)。安裝部20具有墊圈20A、第一連接部20B(參照圖3)、螺釘接收部20E、和第二連接部20C。藉由將固定於車架F的托架(省略圖示)夾在墊圈20A和螺釘接收部20E之間,基座構件12安裝於車架F。在另一實施例中,基座構件12包括夾持部(未示出),藉由將該夾持部固定於車架F的外周,基座構件12被安裝於車架F。
如圖3所示,第一連接部20B位於螺釘接收部20E的上方。第二連接部20C位於螺釘接收部20E的下方。如圖4所示,在前撥鏈器10安裝於車架F的狀態下,第三連接部20D朝向比螺釘接收部20E更加遠離車架F的方向突出。連動機構14以能夠移動的方式連接於第一連接部20B、第二連接部20C及第三連接部20D。
如圖3所示,外殼接收部22具有用於插入鮑登線W的孔。外殼接收部22安裝於安裝部20。外殼接收部22在內部具有小直徑部(未示出),以便限制插入外殼接收部22中的鮑登線W的外殼W1的端部移動,但 不限制內線W2移動。
[連動機構]
如圖4和圖5所示,連動機構14安裝於基座構件12。連動機構14包括輸入連動件28、第一連動件30、第二連動件32、伸縮連動件34、連接連動件36、第一軸38、第二軸40、第三軸42、第四軸44、第五軸46、第六軸48、和偏壓構件(biasing member)50。
如圖3所示,輸入連動件28具有線安裝部28C。線安裝部28C安裝有鮑登線W的內線W2。具體而言,在內線W2的端部夾在墊圈28D與線安裝部28C之間的狀態下,螺栓E被擰入線安裝部28C,從而使內線W2相對於輸入連動件28安裝於輸入連動件28。
如圖5所示,輸入連動件28的第一端部28A經由第一軸38以相對於第一連接部20B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第一連接部20B。輸入連動件28的第二端部28B經由第二軸40以相對於連接連動件36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連接連動件36的第一端部36A。
第一連動件30的第一端部30A經由第三軸42以相對於第二連接部20C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第二連接部20C。第一連動件30的第二端部30B經由第四軸44以相對於鏈條引導部16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鏈條引導部16。
如圖4所示,第二連動件32的第一端部32A經由第五軸46以相對於第三連接部20D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第三連接部20D。第二連動件32的第二端部32B以相對於鏈條引導部16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鏈條引導 部16。
伸縮連動件34的第一端部34A經由第六軸48連接於連接連動件36的第二端部36B。伸縮連動件34的第二端部34B經由第二軸40以相對於第二連接部20C和第一連動件30的第一端部30A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於第一連動件30的第一端部30A。
偏壓構件50設置在第一連動件30與鏈條引導部16之間。偏壓構件50例如是圍繞第四軸44設置的扭轉彈簧。偏壓構件50將朝向第一方向X1(向內的方向)的力施加於鏈條引導部16。朝向第一方向X1的力是在前撥鏈器10安裝於自行車1的狀態下在使鏈條引導部16靠近車架F(參照圖2)的方向上的力。
在連動機構14中,當圖3所示的內線W2在操作部R(參照圖1)的作用下移動至操作部一側時,藉由各連動件28、30、32、34、36圍繞軸38、40、42、44、46、48轉動,彼此連接的各連動件28、30、32、34、36所成的角發生變化,第一連動件30的第二端部30B沿遠離車架F的方向移動。由此,與第一連動件30的第二端部30B連接的鏈條引導部16沿與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向外的方向)移動。
在連動機構14中,當內線W2移動至操作部的相反側時,在偏壓構件50的力的作用下,各連動件28、30、32、34、36圍繞軸38、40、42、44、46、48轉動。彼此連接的各連動件28、30、32、34、36所成的角發生變化,第一連動件30的第二端部30B沿靠近車架F的方向移動。由此,與第一連動件30的第二端部30B連接的鏈條引導部16沿第一方向X1移動。
如圖1所示,由於小直徑鏈輪S2設置在比大直徑鏈輪S1更靠 近車架F的位置,因此,當鏈條引導部16沿第一方向X1移動時,鏈條引導部16從大直徑鏈輪S1一側朝向小直徑鏈輪S2一側移動。當鏈條引導部16沿第二方向X2移動時,鏈條引導部16從小直徑鏈輪S2側朝大直徑鏈輪S1側移動。
圖2所示的下調整螺栓19是在自行車1的鏈條C從大直徑鏈輪S1移位至小直徑鏈輪S2時用來調整鏈條引導部16的位置。藉由調整下部調整螺栓19,對在圖3所示的內線W2移動至操作部的相反側時的鏈條引導部16在第一方向X1一側的停止位置進行設置。
[鏈條引導部]
如圖2至圖5所示,鏈條引導部16經由連動機構14安裝於基座構件12。鏈條引導部16引導鏈條C相對於自行車1的前鏈輪S移動。鏈條引導部16包括第一引導板52、第二引導板54、以及將第一引導板52連接於第二引導板54的連接部56。
在基座構件12安裝於車架F(參照圖1)的狀態下,第二引導板54設置得比第一引導板52更靠近車架F的位置。換句話說,在自行車前撥鏈器10被安裝於自行車1的狀態中,第一引導板52設置得比第二引導板54離自行車1的中心平面(未示出)更遠。這裡所提及的「中心平面」是指圖1中的自行車1的平行於紙面的中心平面。該中心平面沿軸向方向平分自行車車架。該中心平面垂直於前鏈輪S1的轉動中心軸線。
第二引導板54包含金屬。該金屬是例如鋁合金或鐵等。第二引導板54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彎曲加工和切削加工而形成。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引導板54包含碳纖維。第二引導板54包括連接於連動機構14的基 端部58以及距離連動機構14最遠的後端部60。在第二引導板54的內表面54A上安裝有可與鏈條C(參照圖1)接觸的板60A。板60A可包含樹脂。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省略板60A,而是可採用使第二引導板54的內表面54A能夠直接接觸與於鏈條C的其它結構。
第一引導板52包含金屬。該金屬是例如鋁合金或鐵等。第一引導板52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彎曲加工及切削加工等而形成。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引導板52包含碳纖維。第一引導板52包括第一端邊緣62和比第一端邊緣62更靠近連動機構14的第二端邊緣64。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引導板52還包括第三端邊緣66、第四端邊緣68、連接於連動機構14的基端部70以及距離連動機構14最遠的後端部72。在前撥鏈器10安裝於自行車1(參照圖1)的狀態下,相對於圖1所示的自行車1的定向而言,第一引導板52的後端部72設置於下側,而其基端部70配置於上側。
第一端邊緣62包括第一引導板52的外周邊52A中的與鏈輪S(參照圖2)相對的端邊緣。第一端邊緣62沿鏈輪S的外形輪廓彎曲。也就是說,第一端邊緣62是沿第一引導板52的下端在第一引導板52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端邊緣。第二端邊緣64包括第一引導板52的外周邊52A中的位於與第一端邊緣62相對的一側處的端邊緣。第三端邊緣66包括第一引導板52的外周邊52A中的在基端部70處連接第一端邊緣62和第二端邊緣64的端邊緣。第四端邊緣68包括第一引導板52的外周邊52A中的在後端部72一側處連接第一端邊緣62和第二端邊緣64的端邊緣。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56可以由第一引導板52的基端部70朝向第二引導板54彎曲形成。第二引導板54的基端部58朝向第一引導板52 彎曲。連接部56和第二引導板54的基端部58借助鉚釘(未示出)相互固定。
第一引導板52的後端部72朝向第二引導板54彎曲。第一引導板52的後端部72和第二引導板54的後端部60借助鉚釘B相互固定。在第一引導板52的與第二引導板54相對的內表面74和第二引導板54的與第一引導板52相對的內表面54A之間形成有用於接收鏈條C的空間16S。
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74包括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與第一引導板52一體設置。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也可以與第一引導板52分開設置而安裝於內表面74。
第一凸出部76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第一凸出部76延伸至第一引導板52的第一端邊緣62。並且,第一凸出部76延伸至第一引導板52的第三端邊緣66。第一凸出部76具有L字形狀,該L字形狀位於第一端邊緣62和第三端邊緣66之間且沿連接部分(位於第一引導板52的前下端的拐角部分)形成。
第一凸出部76包括第一傾斜面76A、第二傾斜面76B及接觸部76C。第一傾斜面76A設置於第一凸出部76的沿第一端邊緣62的部分。第一傾斜面76A從第一引導板52的基端部70越靠近後端部72,第一傾斜面76A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第二傾斜面76B設置於沿第三端邊緣66的部分。第二傾斜面76B從第一引導板52的基端部70越靠近端邊緣66,第二傾斜面76B朝向第二引導板54一側突出的突出量越小。
接觸部76C設置於第一傾斜面76A和第二傾斜面76B的交界部分。接觸部76C從第一端邊緣62朝向第二端邊緣64延伸。在第一凸出部76 中,接觸部76C朝向第二引導板54(參照圖3)突出的突出量最大。接觸部76C與自行車1的鏈條C接觸,使鏈條C從大直徑鏈輪S1向小直徑鏈輪S2移動。
如圖6所示,第二凸出部78設置於比接觸部76C更靠近第二端邊緣64的位置,並且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第二凸出部78比接觸部76C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得更多。也就是說,第二凸出部78的突出量大於接觸部76C的突出量。
[限制構件]
如圖6至圖13所示,限制構件18包括設置成固定於連接部56的固定部80、以及沿第一引導板52和第二引導板54中的一個的內表面延伸的限制部82。在圖6至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中,限制構件18固定於第一引導板52,即,限制部82沿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延伸。限制部82具有第一端82A和第二端82B,第一端82A比第二端82B更靠近於連接部56。固定部80從限制部82的第一端82A朝向第一引導板52和第二引導板54中的另一個延伸。在圖6至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中,固定部80從限制部82的第一端82A朝向第二引導板122延伸。
限制構件18的限制部82的整個外周在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74上位於比第一引導板52的外周邊52A更靠內側的位置。在限制部82和第一凸出部76之間形成有間隙52S。也就是說,限制構件18在限制部82的外周邊中與第一凸出部76相對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不接觸第一凸出部76的狀態下安裝於內表面74。限制部82與第一引導板52的第一端邊緣62隔開。限制 部82設置於第一凸出部76的L字形的內側。第一凸出部76在第一引導板52的第一端邊緣62與限制部82之間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
為了將限制構件18固定於鏈條引導部16,自行車前撥鏈器進一步包括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設置成將限制構件18相對於連接部56定位。定位結構可包括凸出部以及接收凸出部的凹入部。更具體地說,如圖6至圖13所示,定位結構可包括從限制構件18的面向連接部56的表面凸出的凸出部84、以及形成於連接部56中的接收凸出部84的凹入部56A。在本實施例中,圖中僅示出了一個凸出部84和一個凹入部56A。但是,定位結構也可包括複數個凸出部以及接收複數個凸出部的複數個凹入部。
另外,為了進一步地固定限制構件18,定位結構還可包括其它部件。例如,自行車前撥鏈器10進一步包括將固定部80連接於連接部56的緊固構件88。如圖所示,緊固構件88可穿過形成於限制構件18中的凹入部(即,孔)90以及形成於連接部56中的凹入部(即,孔)56B,從而將限制構件18和連接部56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緊固構件88可以是鉚釘。
此外,為了使限制構件18在安裝之後緊密地貼合於鏈條引導部16的引導板52的內表面74,限制構件18具有彈性,並且被彈性地偏壓成接觸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74。參照圖8,具體地,限制構件18的限制部82具有彈性、並且沿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74延伸。在限制構件18從鏈條引導部16拆除的狀態下,具有彈性的限制部82相對於垂直於固定部80的直線L向外傾斜,從而使得限制部82與固定部80形成鈍角。由於第一引導板52與連接部56大致形成直角,所以當將限制構件18固定於鏈條引導部16後,與固定部80形成鈍角的限制部82將被偏壓從而更加緊密地附接於第一引導板 52的內表面。
藉由上述定位結構和具有彈性的限制部設置,限制構件18被牢固地固定於第一引導板52,從而避免了限制構件18從第一引導板52脫離的風險。
限制構件18由非金屬材料製成。可替代地,限制部82和固定部80中的至少一個由非金屬材料製成,並且限制部82和固定部80藉由一體成形而附接於彼此。非金屬材料可以例如是樹脂。
更具體地,限制構件18的限制部82包括第一部分92以及比第一部分更靠近第一引導板52的第一端邊緣62的第二部分94。第一部分92和第二部分94包含樹脂。樹脂包括橡膠或醋酯纖維(acetate fiber)。橡膠包括熱塑性彈性體或熱固性彈性體。熱固性彈性體是例如NBR(丁腈橡膠:nitril-butadiene rubber)。第一部分92和第二部分94一體形成。
如圖11所示,第一部分92比第二部分94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得更多。第二部分94包括傾斜面94A。傾斜面94A與第二引導板54相對。傾斜面94A從第一引導板52的基端部70(端邊緣66)越靠近後端部72,傾斜面94A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
如圖10所示,第一部分92比第二凸出部78更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第二部分94比第一凸出部76更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朝向第二引導板54一側的突出量按照第一凸出部76的突出量DA、第二部分94的突出量DD、第二凸出部78的突出量DB、及第一部分92的突出量DC的順序逐漸增大(以該順序依次逐漸更靠近第二引導板54)。
參照圖14至圖16,對於鏈條C因換檔從小直徑鏈輪S2移動到 大直徑鏈輪S1上時的前撥鏈器10的動作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清楚起見,圖14至圖16僅藉由圖6中的第一引導板52和限制構件18的剖視圖示出了前撥鏈器10。
如圖14所示,在鏈條C接合小直徑鏈輪S2的狀態下,當內線W2由於操作部R(參照圖1)而移動時,鏈條引導部16沿第二方向X2移動。這時,第二引導板54(參照圖2)與鏈條C接觸,將鏈條C從第一方向X1一側向大直徑鏈輪S1推壓。
如圖15所示,從第一方向X1一側推壓至大直徑鏈輪S1的鏈條C由於與大直徑鏈輪S1的釘銷(pins)(未圖示)接合而朝大直徑鏈輪S1的外周移動。而且,由於鏈條C與大直徑鏈輪S1的齒嚙合,如圖16所示,鏈條C纏繞在大直徑鏈輪S1上。
參照圖17至圖20,對前撥鏈器10的作用和效果進行說明。
如圖17所示,當前撥鏈器10因換檔使鏈條C從小直徑鏈輪S2移動至大直徑鏈輪S1時,在鏈條C嵌入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的狀態、或者嵌入之前的狀態下,在第二引導板54向第二方向X2過度地移動時,或者鏈條C由於振動而產生沿第二方向X2移動的力時,擔心鏈條C在第二方向X2上移動超過大直徑鏈輪S1而從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掉落。在前撥鏈器10中,在鏈條C嵌入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的狀態、或者嵌入之前的狀態下,限制構件18的第二部分94限制鏈條C朝向第二方向X2移動。因而,鏈條C從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掉落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由於利用限制構件18限制鏈條C朝第二方向X2移動,因此能夠省略用於調整在鏈條引導部16在第二方向X2上移動時的鏈條引導部16的移動量的機構(例如上調整螺栓(高位調整 螺栓,upper adjuster bolt))。
如圖18所示,在前撥鏈器10因換檔使鏈條C從小直徑鏈輪S2移動至大直徑鏈輪S1時,有時形成鏈條C卡在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的齒尖上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二引導板54向第二方向X2過度地移動時,鏈條C在第二方向X2上移動而超過大直徑鏈輪S1。因此,存在從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掉落的擔憂。在前撥鏈器10中,限制構件18的第一部分92比第二部分94更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因而,在鏈條C卡在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的齒尖上的狀態下,限制構件18的第一部分80限制鏈條C在第二方向X2上移動。因而,鏈條C從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掉落的可能性很小。
如圖19所示,在鏈條C掉落至大直徑鏈輪S1的第二方向X2側時,鏈條C穿過形成在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74與大直徑鏈輪S1之間的間隙而返回至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這時,如圖20所示,在假設具有延伸至第一端邊緣62的限制構件96的構造中,由於限制構件96的第一部分98與大直徑鏈輪S1之間的間隙較小,妨礙鏈條C返回至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如圖19所示,在前撥鏈器10中,由於限制構件18與第一端邊緣分離配置,因此不妨礙鏈條C返回至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
第二部分94包含樹脂。因此,在鏈條C掛在大直徑鏈輪S1上時,能夠減小鏈條C由於振動等而與第二部分94接觸時所產生的異響。
第二部分94包括傾斜面94A,該傾斜面94A從基端部70越靠近後端部72,該傾斜面94A朝向第二引導板54一側突出的突出量越小。因此,在鏈條C相對於自行車1的前後方向傾斜的狀態下進行驅動時,能夠抑制鏈條C與第二部分94接觸。
在第一引導板52的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凸出部78。該第二凸出部78朝第二引導板54突出的突出量小於第一部分80朝向第二引導板54突出的突出量。因此,在鏈條C卡在大直徑鏈輪S1的齒ST上的狀態下,在鏈條C朝向第一部分92的上方且沿第二方向X2移動時,第二凸出部78會限制鏈條C朝第二方向X2移動。因而,鏈條C更難以掉落。
第一凸出部76的第一傾斜面76A從基端部70越靠近後端部72,第一傾斜面76A朝第二引導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另外,第一凸出部76的第二傾斜面76B從後端部72越靠近基端部70,第二傾斜面76B朝第二引導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因此,在鏈條C相對於自行車1的前後方向傾斜的狀態下進行驅動時,能夠防止鏈條C與第一凸出部76接觸。
[限制構件的變型例]
限制構件不限於以上的形式。例如,圖21和22示出了限制構件的一種變型例。圖21和22所示出的限制構件18’與前面提到的限制構件18的不同僅在於定位結構。下面,參考圖21和22僅描述這些不同之處。
限制構件18’的凸出部84’與限制構件18的凸出部84基本上相同。但是,與限制構件18不同地,除了凸出部84’,限制構件18’還具有另一凸出部(即,突起86’)。具體地,作為對自行車前撥鏈器10的緊固構件88的替代,限制構件18’的固定部80’具有突起86’。該突起86’具有第一部分86A’和第二部分86B’,並且第一部分86A’的直徑大於第二部分86B’的直徑。連接部56具有開口56B,並且突起86’穿過開口56B。
第一部分86A’可透過如下的方式形成。首先,將限制構件18’ 的凸出部84’和突起86’分別穿過開口56A和56B,此時,突起86’初始地具有類似於凸出部84’的形狀,即,為圓柱形。在突起86’穿過開口56B的狀態中,第一部分86A’被定位於開口56B的外部。並且在突起86’穿過開口56B的狀態中,第二部分86B’被定位於開口56B的內部。然後,在第一部分86A’穿過開口56B之後,擴大第一部分86A’。擴大穿過開口56A之後的第一部分86A’的方法有多種,例如,第一部分86A’可由於熔化而形成86A’。由此,可藉由所形成的具有擴大的第一部分86A’的突起86’而將限制構件18’的固定部80牢固地固定於鏈條引導部16的連接部56。
<第二實施方式>
本創作不限於應用於上面提到的前撥鏈器10中,其還可以應用到其它類型的前撥鏈器中。下面,參照圖23和圖24說明根據本創作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前撥鏈器100。本第二實施方式的前撥鏈器100的多個部件與前撥鏈器10相同,並且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標記。此處將主要描述這兩種前撥鏈器之間的不同。
前撥鏈器100包括基座構件102、連動機構104、鏈條引導部16、和限制構件18。
鏈條引導部16包括第一引導板52、第二引導板54、以及將第一引導板52連接於第二引導板54的連接部56。本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引導板52和第二引導板54是對一個金屬板進行彎曲加工而形成的,但是可替代地,藉由對不同的金屬板進行彎曲加工以分別形成第一引導板52和第二引導板54也是可以的。
連動機構104包括第一連動件106、第二連動件108、偏壓構 件110以及第一軸112、第二軸114、第三軸116和第四軸118。
第一連動件106的第一端部106A經由第一軸112以相對於基座構件102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基座構件102。第一連動件106的第二端部106B經由第二軸114以相對於鏈條引導部16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鏈條引導部16。
第二連動件108的第一端部108A經由第三軸116而相對於基座構件102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基座構件102。第二連動件108的第二端部108B經由第四軸118以相對於鏈條引導部16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鏈條引導部16。
偏壓構件110設置於第一連動件106與鏈條引導部16之間。偏壓構件110例如是圍繞第二軸114設置的扭轉彈簧。偏壓構件110將朝向第一方向X1的力施加於鏈條引導部16。朝向第一方向X1的力是在前撥鏈器10安裝於自行車1的狀態下在使鏈條引導部16靠近車架F(參照圖2)的方向上的力。
第二連動件108的第一端部108A設置有用於安裝內線W2(參照圖3)的纜線安裝部108C。當內線W2在操作部R(參照圖1)的作用下移動至操作部R一側時,各連動件106、108圍繞軸112、114、116、118轉動,從而彼此連接的各連動件106、108所形成的角度發生變化,第一連動件106的第二端部106B沿遠離車架F的方向移動。由此,與第一連動件106的第二端部106B連接的鏈條引導部16沿與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移動。
當內線W2移動至操作部的相反側時,在連動機構104的偏壓 構件110的力的作用下,各連動件106、108圍繞軸112、114、116、118轉動。由此,彼此連接的各連動件106、108所形成的角度發生變化,第一連動件106的第二端部106B沿靠近車架F的方向移動。由此,與第一連動件106的第二端部106B連接的鏈條引導部16沿第一方向X1移動。
前撥鏈器100的限制構件18(18’)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此處將省略對它們的說明。
在一個實施例中,前撥鏈器100還可包括下調整螺栓LB和/或上調整螺栓UB,其中下調整螺栓LB和/或上調整螺栓UB分別用於調整鏈條引導部16的收回位置和展開位置。
上調整螺栓UB對在圖1所示的自行車1的鏈條C因換檔從小直徑鏈輪S2移動至大直徑鏈輪S1時的鏈條引導部16的位置進行調整。藉由調整上調整螺栓UB,對在圖3所示的內線W2移動至操作部一側時的鏈條引導部16在第二方向X2側的停止位置進行設置。
前撥鏈器100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撥鏈器10實質上相同的優點。
在理解本創作的範圍時,如在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詞旨在為開放性的術語,這些開放性的術語說明指定的特徵、元件、部件、集合、整體和/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並不排除存在其它未指定的特徵、元件、部件、集合、整體和/或步驟。前述內容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術語,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它們的衍生詞。同樣地,術語「部件」、「部分」、「部」、「元件」或者「零件」當以單數形式使用時可以具有單個部件或者複數個部件的雙重含義。如在本文中用來 描述上述實施例一樣,下列的方向性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豎直」、「水平」、「下方」和「橫向」以及任何其它類似的方向性術語是指裝備有自行車前撥鏈器的自行車的那些方向。因此,當被用來描述自行車前撥鏈器的時候,這些術語應當被相對於正常的騎乘位置使用時的裝備有自行車前撥鏈器的自行車來解釋。最後,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一樣,程度性的術語,諸如「基本上」、「大約」和「大概」,意味著被修飾的術語的合理數量的偏差使得最終結果不發生較大改變。
雖然只挑選出被選擇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創作,但是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可基於本案揭露的內容在這裡做各種變更和修改,而不背離如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限定的本創作的範圍。例如,各種元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方位可以根據需要和/或期望改變。被示出為彼此直接連接或接觸的元件可以在它們之間設置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兩個元件執行,以及反之亦然。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和功能可以在另一實施例中被採用。不必使所有的優點均同時存在於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相對於現有技術來說獨特的每個特徵在單獨地或者與其它特徵相組合地使用時也應當被認為是由申請人對其它創作的單獨描述,包括由該特徵或這些特徵實施的結構和/或功能構思。因此,以上對根據本創作的實施例的描述僅僅是為了舉例說明而提供,而不是為了限制如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限定的創作。
52‧‧‧第一引導板
52A‧‧‧外周邊
52S‧‧‧間隙
56‧‧‧連接部
62‧‧‧第一端邊緣
64‧‧‧第二端邊緣
66‧‧‧第三端邊緣
68‧‧‧第四端邊緣
70‧‧‧基端部
72‧‧‧後端部
74‧‧‧內表面
76‧‧‧第一凸出部
78‧‧‧第二凸出部
76A‧‧‧第一傾斜面
76B‧‧‧第二傾斜面
76C‧‧‧接觸部
80‧‧‧固定部
84‧‧‧凸出部
88‧‧‧緊固構件
92‧‧‧第一部分
94‧‧‧第二部分
94A‧‧‧傾斜面

Claims (14)

  1. 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特徵在於,包括:鏈條引導部(16),包括第一引導板(52)、第二引導板(54)、以及將所述第一引導板(52)連接於所述第二引導板(54)的連接部(56);以及限制構件(18;18’),包括設置成固定於所述連接部(56)的固定部(80)、以及沿所述第一引導板(52)和所述第二引導板(54)中的一個(52)的內表面延伸的限制部(8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限制部(82)具有第一端(82A)和第二端(82B),所述第一端(82A)比所述第二端(82B)更靠近於所述連接部(56);並且所述固定部(80)從所述限制部(82)的所述第一端(82A)朝向所述第一引導板(52)和所述第二引導板(54)中的另一個(54)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限制構件(18)由非金屬材料製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限制部(82)和所述固定部(80)中的至少一個由非金屬材料製成;並且所述限制部(82)和所述固定部(80)藉由一體成形而附接於彼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進一步包括將所述固定部(80)連接於所述連接部(56)的緊固構件(88)。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緊固構件(88)包括鉚釘。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固定部(80’)具有突起(86’),所述突起具有第一部分(86A’)和第二部分(86B’);且所述第一部分(86A’)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二部分(86B’)的直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86A’)由於熔化而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連接部(56)具有開口(56B);所述突起(86’)穿過所述開口(56B)。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在所述突起(86’)穿過所述開口(56B)的狀態中,所述第一部分(86A’)被定位於所述開口(56B)的外部;在所述突起(86’)穿過所述開口(56B)的狀態中,所述第二部分(86B’)被定位於所述開口(56B)的內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自行車前撥鏈器進一步包括:定位結構(84、56A;88、56B;84’、56A;86’、56B),所述定位結構設置成將所述限制構件(18)相對於所述連接部(56)定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定位結構包括複數個凸出部(84’、86’)以及接收所述複數個凸出部(84’、86’)的複數個凹入部(56A、56B)。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所述限 制構件(18;18’)具有彈性,並且被彈性地偏壓成接觸所述第一引導板(52)的所述內表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10;100),其中在所述自行車前撥鏈器(10)被安裝於自行車(1)的狀態中,所述第一引導板(52)設置得比所述第二引導板(54)離所述自行車的中心平面更遠。
TW106212696U 2016-09-20 2017-08-28 自行車前撥鏈器 TWM5519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6105233.5U DE202016105233U1 (de) 2016-09-20 2016-09-20 Fahrradfrontumwerf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1999U true TWM551999U (zh) 2017-11-21

Family

ID=57795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696U TWM551999U (zh) 2016-09-20 2017-08-28 自行車前撥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9580U (zh)
DE (1) DE202016105233U1 (zh)
TW (1) TWM5519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937B (zh) * 2019-03-07 2024-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人力車輛的鏈條導引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236B (zh) * 2022-07-25 2023-09-19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拨链器及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937B (zh) * 2019-03-07 2024-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人力車輛的鏈條導引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6105233U1 (de) 2016-12-27
CN207089580U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3222B1 (en) Bicycle derailleur having upper and lower alignment assemblies
US8827024B1 (en) Motorcycle
US9228643B2 (en)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TWI743374B (zh) 自行車後撥鏈器
US9377089B2 (en)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US11077916B2 (en) Bicycle chain guide assembly
US9446812B2 (en) Bicycle stem
US9248885B2 (en) Derailleur
US20150018146A1 (en) Front derailleur
US20080153639A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1826115B1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TWI568627B (zh) Front derailleur
TW201504110A (zh) 自行車撥鏈器
US9623932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M551999U (zh) 自行車前撥鏈器
CN107042867B (zh) 自行车前拨链器
US9290236B2 (en)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TW201912506A (zh) 自行車後撥鏈器
TW202023884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1817642A (zh) 自行車組件操作裝置
US10407128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20140231187A1 (en) Quick-release device of bicycle brake cable
TW202023885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JP2008264022A (ja) ブラケットの角度調整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04763782A (zh) 发动机皮带自动张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