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125U - 鏈條之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鏈條之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3125U
TWM543125U TW106203038U TW106203038U TWM543125U TW M543125 U TWM543125 U TW M543125U TW 106203038 U TW106203038 U TW 106203038U TW 106203038 U TW106203038 U TW 106203038U TW M543125 U TWM543125 U TW M54312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ensor
detecting device
control unit
fiber op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3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ang-Xin Lin
Ming-Kai Wang
jin-hong Tang
Yi-Zhan Li
Original Assignee
Sogotec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gotec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gotec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03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3125U/zh
Publication of TWM543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3125U/zh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Description

鏈條之檢測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檢測裝置,特別係一種鏈條之檢測裝置。
由於能使二輪軸間的轉速比準確、適於惡劣環境及傳動效率高等優點,因此鏈條廣泛應用於諸如交通工具、物品承載設備等各類型機械的傳動機構中。而一般業界常用的鏈條通常包含有多個鏈片、以及多個連接該些鏈片的鏈軸。一定長度的鏈條即可能包含數以百計的鏈片及鏈軸,可想而知,製造廠商通常需要組裝數以萬計的鏈片及鏈軸,才能生產出更長或大量的鏈條。在製作鏈條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發生瑕疵、缺料等情況。然而,現今鏈條的檢測方式,僅係藉由人力檢視,如此不僅效率差,誤判的機率亦高。由此可知,如何提供一種提高效率及判斷準確的檢測方式係相關業者所欲達到的目標之一。
有鑑於此,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鏈條之檢測裝置,其可快速且準確地判斷鏈條是否有瑕疵或缺料。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鏈條之檢測裝置。該鏈條包含有多個鏈片、以及多個連接該些鏈片的鏈軸。而該檢測裝置包含有一機台、一傳動機構及至少一鏈條感測器。該機台設有一軌道,該軌道包含有一底板用以承置該鏈條。該傳動機構包含有二鏈盤設於該機台且位於該軌道之二端並用以與該鏈條嚙合、以及至少一動力源可透過該二鏈盤帶動該鏈條沿該軌道移動。該鏈條感測器設於該機台,並用以感測位於該軌道之該鏈條。
在該鏈條沿該軌道移動的過程中,設於該機台上的該鏈條感測器可感測行經的部份該鏈條是否存在該些鏈片或該些鏈軸,以達成自動化檢測而提昇效率,並避免人為檢測疏失。
請參照第1-3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檢測裝置1,其包含有一機台10、一傳動機構20、一控制單元30、二光纖感測器40、二近接感測器50及一對照式感測器60。該檢測裝置1適用於檢測一鏈條70,請參照第4圖,該鏈條70包含有多個鏈片71、以及多個連接該些鏈片71的鏈軸73。
請參照第1圖,該機台10包含有一平台11、一支架12設於該平台11、以及一軌道13朝該平台11二側延伸並透過該支架12設於該平台11。請參照第5圖,該軌道13包含有一底板15用以承置該鏈條70、二側板17由該底板15二側向上延伸、以及一凸條19設於該底板15中央並平行於該底板15。每一該側板17設有一穿孔16(如第5圖所示)及一缺口18(如第6圖所示)。請參照第5圖,該底板15及該二側板17共同圍構出一滑槽14用以供該鏈條70容置,且當該鏈條70置於該軌道13上時,該些鏈片71即位於該凸條19二側。該穿孔16位置係相對於另一該穿孔16(如第5圖所示),而該缺口18位置係相對於另一該缺口18(如第6圖所示)。
請參照第1-3圖,該傳動機構20包含有三鏈盤21用以與該鏈條70嚙合、以及二動力源23(例如,馬達)可驅動第1圖右側及中間之二鏈盤21旋轉。第1圖左右二側之二鏈盤21透過二支撐架22可旋轉地設於該平台11且位於該軌道13之二端。將該鏈條70置於該軌道13上並與第1圖右側之鏈盤21嚙合,該二動力源23即可透過該鏈盤21帶動該鏈條70沿該軌道13移動。需說明的是,該傳動機構20的實施態樣有很多種,任何可帶動該鏈條70移動的結構皆可應用。
該控制單元30連接該傳動機構20、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該控制單元30可以係中央處理單元、晶片或微控制器等具有資料處理、分析、控制等功能的處理單元。該控制單元30可發送控制訊號(例如,啟動或停止感測、啟動或停止運作等),該控制單元30並可接收回應訊號(例如,感測資料、運轉速度等),從而控制該傳動機構20、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之運作,並取得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的感測結果。
請參照第4圖,該二光纖感測器40透過二支撐座42設於該平台11。該二光纖感測器40之感測方向係垂直向下地朝向該軌道13,每一該光纖感測器40的感測位置對應於該二側板17中間,且該二光纖感測器40的感測位置之間的距離係二相鄰該鏈軸73之間距L1的八倍。此外,每一該光纖感測器40包含有一光源及一光感元件(圖未示),該光感元件可感測一物體反射該光源所發射的光訊號S1,而該控制單元30即可依據該光感元件感測該光訊號所得之感測資料推算與該物體的距離。於本實施例中,若該控制單元30得出該感測資料係對應於一該光纖感測器40與該軌道13的垂直距離時,則判斷該軌道13上對應於該光纖感測器40之感測位置未存在一該鏈軸73(即未感測到該鏈軸73)。而若該控制單元30得出該感測資料所對應之距離小於該光纖感測器40與該軌道13的垂直距離,則判斷該鏈軸73位於該軌道13上該光纖感測器40之感測位置上方(即感測到該鏈軸73)。需說明的是,每一該支撐座42設有二長形孔42a(如第3圖所示),以方便調整該二光纖感測器40的感測位置;該二光纖感測器40的感測位置之間的距離可視需求調整,但僅限於二相鄰該鏈軸73之間距L1的倍數。
請參照第5圖,該二近接感測器50位於該軌道13二側,而該控制單元30可透過該二近接感測器50發射感測訊號S2通過該二缺口18感測與該二近接感測器50相距一預定感測距離內是否有一物體。於本實施例中,該預定感測距離大約係圖面下方之鏈片71與同側近接感測器50的間距L2。藉此,當該鏈條70沿該軌道13移動時,該控制單元30即可透過該二近接感測器50偵測位於二側的該些鏈片71是否存在。
請參照第6圖,該對照式感測器60包含有一傳送端61連通其中一該穿孔16旁、以及一接收端63設於另一該穿孔16旁。該傳送端61可發射光訊號、紅外線等無線訊號,而該接收端63之感測方向朝向該傳送端61,並使該傳送端61所發射之訊號S3穿過該二穿孔16。當該傳送端61所發射之訊號S3受一物體阻擋而無法被該接收端63接收到時,該控制單元30即可判斷該物體位於該傳送端61及該接收端63之間。反之,若該接收端63可接收到該傳送端61所發射之訊號S3,即代表該傳送端61所發射之訊號S3未受該物體阻擋。於本實施例中,請參照第7圖,該傳送端61朝該接收端63所發射之訊號S3可穿過一快扣80中部份相對的二扣孔81。若該控制單元30得出該接收端63感測到該接收端63所發射之訊號S3(即訊號S3穿過該二扣孔81),則該控制單元30判斷該鏈條70存在該快扣80。反之,則該控制單元30判斷該鏈條70未存在該快扣80。
前述說明係相關於該檢測裝置1之結構設計,而此設計之用途之一係在於檢測該鏈條70是否缺料或具有瑕疵。
請參照第2圖,該鏈條70受圖面右側之鏈盤21帶動而朝圖面右側移動,該鏈片71並壓抵於該軌道13之底板15,且該鏈條70左、右及下側受限於該軌道13及該鏈盤21而直行。請參照第4圖,該控制單元30接收圖面右側之光纖感測器40的感測資料,該控制單元30並依據該感測資料判斷是否感測到其中一該鏈軸73。而當一該鏈軸73移動至圖面右側之光纖感測器40下方時,該控制單元30即可透過圖面右側之光纖感測器40感測到該鏈軸73,該控制單元30便立即驅動圖面左側之光纖感測器40感測(如第4圖所示發射光訊號S1),以判斷是否存在另一該鏈軸73(即與圖面右側之光纖感測器40感測到的鏈軸73相距八倍間距L1的鏈軸73)。若未存在該另一該鏈軸73,則該控制單元30紀錄該鏈條70具有缺陷或缺料。反之,則該控制單元30不紀錄該鏈條70具有缺陷或缺料。該鏈條70繼續沿該軌道13移動,且該二光纖感測器40亦持續感測接續的其他鏈軸73。由於每一相鄰二該鏈軸73之間距L1大致相等,若圖面左側之光纖感測器40之感測結果係未感測到另一該鏈軸73,則代表該鏈條70缺料或是相鄰二該鏈軸73之間距L1不一致,即該鏈條70具有缺陷或缺料。另一方面,若圖面右側之光纖感測器40未感測到其中一該鏈軸73,則該控制單元30停止驅動圖面左側之光纖感測器40感測。
需說明的是,除了採用二該光纖感測器40,於其他實施例中,該檢測裝置1可僅包含有一該光纖感測器40(例如,第4圖右側或左側之光纖感測器40),而當該控制單元30透過該光纖感測器40感測到其中一該鏈軸73時,該控制單元30等待一行進時間(例如,二相鄰該鏈軸73之間距L1除以該鏈條70的移動速度之商數、或該商數之倍數)而透過該光纖感測器40感測是否存在另一該鏈軸73。此外,該第一實施例採用該二光纖感測器40的原因之一在於反應迅速且感測準確,然於其他實施例中,該二光纖感測器40亦可替換成紅外線、影像等類型的感測器,但需考慮感測器的反應時間。
請參照第2、5圖,當相對二該鏈片71移動至該二缺口18旁時,該控制單元30即可透過該二近接感測器50偵測到該二鏈片71。而若該控制單元30得出任一該近接感測器50的感測結果係未存在一該鏈片71,則該控制單元30紀錄該鏈條70具有缺陷或缺料。該鏈條70繼續沿該軌道13移動,且該二近接感測器50亦持續感測接續的其他鏈片71。
需說明的是,該第一實施例採用該二近接感測器50的原因之一在於反應靈敏且設置容易,然於其他實施例中,該二近接感測器50亦可替換成紅外線、光纖、影像等類型的感測器;該二近接感測器50亦可依據需求調整設置位置,但需注意仍能感測到該些鏈片71。
除了檢測該鏈條70上的特定元件是否具有缺陷或缺料,該檢測裝置1亦可檢測該快扣。請參照第2、6圖,當該鏈條70行經該二穿孔16時,該些鏈片71及該些鏈軸73可阻擋該傳送端61所發射之訊號,該控制單元30即判斷未存在該快扣80。而若該快扣80行經該二穿孔16,該傳送端61所發射之訊號S3可穿過該快扣80之二扣孔81(如第7圖所示)而被該接收端63接收到,該控制單元30即可得出該鏈條70存在該快扣80。
需說明的是,於其他實施例中,該快扣80之二扣孔81可能不相對,而該對照式感測器60可替換成反射式感測器。
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的感測位置通常係在該鏈條70檢測前即固定,因此該鏈條70移動時稍有偏斜便可能改變感測結果,而造成該控制單元30誤判。而本創作的軌道13可承置該鏈條70,使該鏈條70移動時不偏斜或脫軌,從而避免誤判並提昇檢測準確性。此外,請參照第2圖,該二動力源23驅動圖面右側及中間之鏈盤21,使與該二鏈盤21嚙合的該鏈條70具有一定張力,且該鏈條70亦不會偏斜且穩定移動。另一方面,該檢測裝置1除了可達成自動化檢測,其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亦反應迅速且感測準確,使業者省去勞力、避免人為檢測疏失並提昇效率。
基於本創作之精神,該檢測裝置1的結構可加以改變。例如,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係採用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來作為檢測該些鏈軸73、該些鏈片71及該快扣80的鏈條感測器,然於其他實施例中,依據不同鏈條規格或檢測需求,該鏈條感測器可包含部份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感測器或檢測其他元件之感測器;該二側板17及該凸條19係用以使該鏈條70移動時不偏斜,然於其他實施例中,該二側板17或該凸條19可省略不設或僅設其中一者;該控制單元30係用以同時控制不同感測器之運作,然於其他實施例中,該控制單元30可置換成一警示單元(圖未示,例如顯示單元、揚聲器等)直接反應該二光纖感測器40、該二近接感測器50及該對照式感測器60的感測結果。
上述僅為本創作實施例的說明,不可用來限制本創作的專利範圍,舉凡未超脫本創作精神所作的簡易結構潤飾或變化,仍應屬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涵蓋的範疇。
1‧‧‧檢測裝置
10‧‧‧機台
11‧‧‧平台
12‧‧‧支架
13‧‧‧軌道
14‧‧‧滑槽
15‧‧‧底板
16‧‧‧穿孔
17‧‧‧側板
18‧‧‧缺口
19‧‧‧凸條
20‧‧‧傳動機構
21‧‧‧鏈盤
22‧‧‧支撐架
23‧‧‧動力源
30‧‧‧控制單元
40‧‧‧光纖感測器
42‧‧‧支撐座
42a‧‧‧長形孔
50‧‧‧近接感測器
60‧‧‧對照式感測器
61‧‧‧傳送端
63‧‧‧接收端
70‧‧‧鏈條
71‧‧‧鏈片
73‧‧‧鏈軸
80‧‧‧快扣
81‧‧‧扣孔
L1,L2‧‧‧間距
S1,S2,S3‧‧‧訊號
第1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檢測裝置的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檢測裝置的俯視圖。 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檢測裝置的側視圖。 第4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檢測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第5圖係第3圖沿5-5剖線的剖視圖。 第6圖係第3圖沿6-6剖線的剖視圖。 第7圖係一快扣的示意圖。
1‧‧‧檢測裝置
10‧‧‧機台
11‧‧‧平台
12‧‧‧支架
13‧‧‧軌道
20‧‧‧傳動機構
21‧‧‧鏈盤
22‧‧‧支撐架
23‧‧‧動力源
30‧‧‧控制單元
40‧‧‧光纖感測器
42‧‧‧支撐座
50‧‧‧近接感測器
60‧‧‧對照式感測器
70‧‧‧鏈條

Claims (9)

  1. 一種鏈條之檢測裝置,該鏈條包含有多個鏈片、以及多個連接該些鏈片的鏈軸,而該檢測裝置包含有: 一機台,設有一軌道,該軌道包含有一底板用以承置該鏈條; 一傳動機構,包含有二鏈盤設於該機台且位於該軌道之二端並用以與該鏈條嚙合、以及至少一動力源可透過該二鏈盤帶動該鏈條沿該軌道移動;以及 至少一鏈條感測器,設於該機台,用以感測位於該軌道之該鏈條。
  2. 如請求項1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其中該軌道更包含有二側板由該底板二側向上延伸,使該底板及該二側板共同圍構出一滑槽用以供該鏈條容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其中該軌道更包含有一凸條設於該底板中央並平行於該底板,使該些鏈片位於該凸條二側。
  4. 如請求項1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更包含有一控制單元連接該傳動機構及該鏈條感測器,該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該鏈條感測器之運作,並取得該鏈條感測器的感測結果。
  5. 如請求項4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其中該鏈條感測器包含有二光纖感測器,而當該控制單元透過其中一該光纖感測器感測到其中一該鏈軸時,該控制單元透過另一該光纖感測器感測是否存在另一該鏈軸。
  6. 如請求項5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其中該二光纖感測器的感測位置之間的距離係二相鄰該鏈軸之間距的倍數。
  7. 如請求項4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其中該鏈條感測器包含有一光纖感測器,而當該控制單元透過該光纖感測器感測到其中一該鏈軸時,該控制單元等待一行進時間而透過該光纖感測器感測是否存在另一該鏈軸,其中該行進時間相關於二相鄰該鏈軸之間距以及該鏈條的移動速度。
  8. 如請求項4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該鏈條感測器包含有二近接感測器位於該軌道二側,而該控制單元透過該二近接感測器偵測位於二側的該些鏈片是否存在。
  9. 如請求項4所述鏈條之檢測裝置,其中該鏈條感測器包含有對照式感測器之傳送端及接收端,該接收端之感測方向朝向該傳送端,而若該接收端感測到該傳送端之訊號,則該控制單元判斷該鏈條存在一快扣。
TW106203038U 2017-03-03 2017-03-03 鏈條之檢測裝置 TWM543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038U TWM543125U (zh) 2017-03-03 2017-03-03 鏈條之檢測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038U TWM543125U (zh) 2017-03-03 2017-03-03 鏈條之檢測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3125U true TWM543125U (zh) 2017-06-11

Family

ID=5968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3038U TWM543125U (zh) 2017-03-03 2017-03-03 鏈條之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3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7863A (zh) * 2017-09-22 2017-11-24 苏州顺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链条检测装置的传输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7863A (zh) * 2017-09-22 2017-11-24 苏州顺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链条检测装置的传输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552B (zh) 測試盒子坯料的方法及裝置
JP5237458B2 (ja) テストテープユニット及びテストテープ装置
JP2008527380A (ja) オンライン厚さ計測装置および移動しているガラス基板の厚さの計測方法
TW201237988A (en) Inspection device, inspec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nspecting deformation of substrate holding member,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inspection device
JP3939743B2 (ja) 位置検出機構および位置検出センサ
TWM543125U (zh) 鏈條之檢測裝置
JP4589897B2 (ja) 内部品質判定装置
US20170285545A1 (en) Board conveyance device and conveyance belt inspection method
JPWO2012153718A1 (ja) ガラスシートの端面検査方法、及びガラスシートの端面検査装置
TWI557047B (zh) An oscillating type detec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holder and a working device for its application
JPH1019772A (ja) 果実の糖度測定装置
CN207114443U (zh) 一种包芯线带钢缺陷检测装置
JP2008241612A (ja) 欠陥検査装置及び方法
JPH071235B2 (ja) 接合検査装置
KR101327273B1 (ko) 너트 비전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8146439A (ja) 内部品質評価システム及びトレイ
CN206531979U (zh) 链条的检测装置
JP2001201335A (ja) シート材の幅方向両端位置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2303579A (ja) 物品の表面状態の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8130492A5 (zh)
WO2024111353A1 (ja) 監視方法及び監視装置
JP2837079B2 (ja) ネジ、釘、ビス又はリベットの先端形状検査装置
JP2018165624A (ja) 内部品質評価システム及びトレイユニット
TWI642489B (zh) 水果檢測設備
JPH10300436A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検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