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054U -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054U
TWM541054U TW105216262U TW105216262U TWM541054U TW M541054 U TWM541054 U TW M541054U TW 105216262 U TW105216262 U TW 105216262U TW 105216262 U TW105216262 U TW 105216262U TW M541054 U TWM541054 U TW M5410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s
electrode units
touch panel
bridg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6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g-hua Gong
Zhe-Xu Cai
wen-kai Luo
Wen-Jie Chen
Original Assignee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Priority to TW105216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0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054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以實現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請參考圖5,現有單層氧化銦錫(Single ITO)之電容式觸控面板50的設計方式是將驅動電極(Tx)或感應電極(Rx)的跑線51設置於驅動電極(Tx)或感應電極(Rx)之電極區塊(PAD)52同一平面之單側邊或雙側邊上,並根據每個電極區塊52與跑線51端點之間的距離,調整拉線粗或細,儘量達到每條跑線51之線阻抗值的均一性。
然而,以上述之同一平面的側跑線設計方式需要較大的側邊佈線面積,會降低有效觸控面積的範圍。另一方面來說,在大尺寸電容式觸控面板中需要更多條的側跑線,若在側邊空間不足的情況下,只能縮小跑線幅寬,因此會衍生出線阻抗增加與製程良率下降的問題。
另外,在觸控式電子裝置的窄邊寬或無邊框的設計趨勢下,單側邊或雙側邊的跑線設計無法滿足上述之產品與技術上的需求。而且,請參閱圖6,在一母板60上,因為每塊觸控面板61的側跑線所占用之側邊面積,造成觸控面板61所需的面積增大,導致每塊母板60上製造可用之觸控面板61的數量降低,該母板60上空白區域62的浪費,導致成本增加。
目前現有降低單側邊或雙側邊跑線面積的方式有側邊跑線堆疊等降低觸控面板面積的方案提出,但堆疊的效果有限,跑線堆疊後還是設置在單側邊或雙側邊,可降低之側跑線佈線寬度有限,因此需要針對上述之缺點進行改良,有效地縮小側跑線佈線的寬度,且增加母板的可用面積。
本創作之目的在提供一種無邊框之觸控面板,有效地縮小側跑線佈線的寬度,達到窄邊寬,甚至無邊框的效果,增加母板的可用面積。
根據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包含: 一基板,包含一第一面、一第二面與位於周邊的複數個穿孔,該第一面相對於該第二面; 複數個電極單元,設置於該第一面上,且包含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與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設置於該第一面上,且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條端部導線,該複數條端部導線係電連接該複數條端子導線與該複數條第三導線; 一絕緣層,覆蓋各該第一橋接導線; 複數條第一導線,係交替分佈於該基板的兩側邊以連接位於側邊的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條第二導線,設置於該第二面上; 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且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個第一導電件,設置於部分的該複數個穿孔中,使該複數條第一導線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二導線; 複數條端子導線,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 複數條第三導線,設置於該第一面上; 複數個第二導電件,設置於部分的該複數個穿孔中,使該複數條第二導線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三導線。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將第二導線移到基板的第二面達到縮小跑線佔用基板的第一面的範圍,達到窄邊寬,甚至無邊框的效果,進而增加一塊母板上可以製作觸控面板的數量,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請參閱圖1A~1I以及圖2,本創作的無邊框之觸控面板10的製作流程如下,透過製作流程輔助說明本創作的結構。先準備一基板11,該基板11具有一第一面111與一第二面112,如圖1A所示,在該基板11的該第一面111上形成複數個電極單元12、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複數條第一導線14與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的形成方式為形成一層如氧化銦錫(ITO)等材料所製成的透明導電材料於該基板11的第一面111,然後再以蝕刻方式形成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包含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1與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1與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係彼此電性隔離,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係沿著一第一軸向將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1電性連接,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係交替分佈於該基板11的兩側邊以連接位於側邊的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該複數個端部導線113係用於電連接觸控控制晶片。
如圖1B所示,形成一絕緣層15以覆蓋每一條第一橋接導線13。形成該絕緣層15的方式可以先塗佈一層絕緣材料在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與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上,然後蝕刻該絕緣材料,留下覆蓋第一橋接導線13的絕緣層15,該絕緣層15係為了防止後續形成連接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之間的導線與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13電性連接,因此先形成該絕緣層15在每兩個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之間以覆蓋對應位置的第一橋接導線13。
如圖1C所示,印刷形成一第一保護層16於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13、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與該絕緣層15上。因為在後續步驟中需要將本創作之觸控面板翻面,為防止翻面後造成該基板11之該第一面上的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13、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與該絕緣層15損傷,先印刷一層第一保護層16,保護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13、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與該絕緣層15。
如圖1D所示,於該基板11的第二面112的周邊處形成複數條第二導線17,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係用於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本創作為了減少跑線佔用太多該基板11之該第一面111的面積,將用於連接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的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移至該基板11的該第二面112,以達到無邊框之觸控面板的設計。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主要是由透明導電材料如氧化銦錫(ITO)等化合物所製成。
另外,因為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位於該基板11的該第二面112,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的可佈線區域增加,故可加大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的寬度,可補償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因為使用透明導電材料而非一般的金屬材料而導致的阻抗損失。
如圖1E所示,移除該基板11之第一面111的第一保護層16。從圖1E可見,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
如圖1F所示,形成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18、複數條端子導線19與複數條第三導線23。每條第二橋接導線18位於兩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之間,該複數條端子導線19用於連接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該複數條第三導線23係對應複數條第二導線17。於圖1F所形成之該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18係在該絕緣層15上,該複數條端子導線19與該複數條第三導線23係位於該基板11之該第一面111的一底側邊,該複數條端子導線19係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13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該複數條第三導線23用於係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該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18電連接每兩個該複數個第二軸線電極單元122,且該絕緣層15隔絕該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18與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電性連接。
如圖1G所示,為了將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的訊號經由在該第一面111的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傳遞至在該第二面112的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再傳遞至位於該第一面111之底側邊的該複數條第三導線23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在該基板11之該第一面111上,在複數條第一導線14對應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的位置以雷射精密鑽孔技術形成複數個穿孔20,並在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對應複數條第三導線23的位置以雷射精密鑽孔技術形成複數個穿孔20。
然後,如圖2與圖1H所示,在該複數個穿孔20中填充複數個第一導電件21與複數個第二導電件24(例如銀漿等)。透過該複數個第一導電件21將位於該第二面112的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與位於該第一面的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電連接,另外,更透過第二導電件24將位於該第二面112的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電連接位於端子壓著區的該複數條第三導線23。
最後,如圖1I所示,在該基板11的該第一面111塗佈第二保護層22,僅露出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完成本創作無邊框之觸控面板的製作程序。
透過將部分的跑線移到該基板11的該第二面112,降低該基板11之該第一面111的跑線面積,進而能達到無邊框的電子裝置設計,而不會影響到觸控的靈敏度。
請參閱圖3A與圖3B,並參考圖1A~圖1I的標號,本創作的無邊框之觸控面板10包含一基板11、複數個電極單元12、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複數條第一導線14、複數條端部導線113、一絕緣層15、複數條第二導線17、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18、複數條端子導線19、複數條第三導線23、複數個第一導電件21、複數個第二導電件24與一保護層(即第二保護層22)。
該基板11包含一第一面111、一第二面112與位於周邊的複數個穿孔(未圖示),該第一面111相對於該第二面112。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設置於該第一面111上,且包含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1與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設置於該第一面111上,且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1,該絕緣層15覆蓋各該第一橋接導線13,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係交替分佈於該基板11的兩側邊,並分別連接位於側邊的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設置於該第二面112上,該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18設置於該絕緣層15上,且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
複數個第一導電件21與複數個第二導電件24填充於該複數個穿孔中,透過第一導電件21使在第二面112的該複數條第二導線17以電連接在第一面111的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透過第二導電件24使在第二面112的複數條第二導電線17電連接在第一面111的複數條第三導線23,且該複數條第三導線23電連接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而該複數條端子導線19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該保護層(第二保護層22)覆蓋於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13與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上,而裸露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
該複數個電極單元12、該複數條第一導線14與該複數條端部導線113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該透明導電材料可以是氧化銦錫(ITO)等,但在此並不侷限。該複數個第一導電件21與該複數個第二導電件24較佳為銀漿,但在此並不侷限,且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121與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122係電性隔離。
另外,請參閱圖4,因為將基板側邊的導線移至基板的第二面,減少導線於基板之第一面所佔用的面積,因此可以在一塊母板40中製造較多的觸控面板,減少該母板40上所浪費的面積,進而可降低成本。舉例來說,在該母板41上可以形成8個本創作的觸控面板41,和圖6相比,在相同尺寸的母板條件下,僅可以形成6個習知的觸控面板。在本創作的觸控面板41中,每個觸控面板41的兩側邊皆為電極單元而非導線,使空白區域42較少,使較多數量的本創作之觸控面板41可形成於母板40上。
透過本創作的觸控面板,可達到窄邊寬,甚至無邊框之電子裝置的設計,且可以增加每塊母板可製造之觸控面板的數目,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0‧‧‧觸控面板
11‧‧‧基板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端部導線
12‧‧‧電極單元
121‧‧‧第一軸向電極單元
122‧‧‧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13‧‧‧第一橋接導線
14‧‧‧第一導線
15‧‧‧絕緣層
16‧‧‧第一保護層
17‧‧‧第二導線
18‧‧‧第二橋接導線
19‧‧‧端子導線
20‧‧‧穿孔
21‧‧‧第一導電件
22‧‧‧第二保護層
23‧‧‧第三導線
24‧‧‧第二導電件
40‧‧‧母板
41‧‧‧觸控面板
42‧‧‧空白區域
50‧‧‧電容式觸控面板
51‧‧‧跑線
52‧‧‧電極區塊
60‧‧‧母板
61‧‧‧觸控面板
62‧‧‧空白區域
圖1A~圖1I為本創作的無邊框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流程示意圖。 圖2為觸控面板的部分剖面圖。 圖3A與圖3B為本創作的無邊框之觸控面板的第一面與第二面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在一母板上形成的示意圖。 圖5為現有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6為現有的觸控面板在一母板上形成的示意圖。
10‧‧‧觸控面板
11‧‧‧基板
111‧‧‧第一面
113‧‧‧端部導線
12‧‧‧電極單元
121‧‧‧第一軸向電極單元
122‧‧‧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13‧‧‧第一橋接導線
14‧‧‧第一導線
15‧‧‧絕緣層
17‧‧‧第二導線
18‧‧‧第二橋接導線
19‧‧‧端子導線
20‧‧‧穿孔
21‧‧‧第一導電件
22‧‧‧第二保護層
23‧‧‧第三導線
24‧‧‧第二導電件

Claims (6)

  1. 一種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包含: 一基板,包含一第一面、一第二面與位於周邊的複數個穿孔,該第一面相對於該第二面; 複數個電極單元,設置於該第一面上,且包含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與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設置於該第一面上,且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條端部導線,該複數條端部導線係電連接該複數條端子導線與該複數條第三導線; 一絕緣層,覆蓋各該第一橋接導線; 複數條第一導線,係交替分佈於該基板的兩側邊以連接位於側邊的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條第二導線,設置於該第二面上; 複數條第二橋接導線,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且電連接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 複數個第一導電件,設置於部分的該複數個穿孔中,使該複數條第一導線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二導線; 複數條端子導線,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 複數條第三導線,設置於該第一面上; 複數個第二導電件,設置於部分的該複數個穿孔中,使該複數條第二導線電連接該複數條第三導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邊框之觸控面板,更包含一保護層,該保護層覆蓋於該複數個電極單元、該複數條第一橋接導線與該複數條第一導線上,而裸露該複數條端部導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複數個電極單元、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該複數個第一導線與該複數條第二導線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複數個電極單元、該複數個第一橋接導線、該複數個第一導線與該複數條第二導線的材料為氧化銦錫(ITO)。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複數個第一導電件與該複數個第二導電件為銀漿。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邊框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單元與該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單元係電性隔離。
TW105216262U 2016-10-26 2016-10-26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TWM541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262U TWM541054U (zh) 2016-10-26 2016-10-26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262U TWM541054U (zh) 2016-10-26 2016-10-26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054U true TWM541054U (zh) 2017-05-01

Family

ID=5936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6262U TWM541054U (zh) 2016-10-26 2016-10-26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0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4458A (zh) * 2018-12-04 2019-04-1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4458A (zh) * 2018-12-04 2019-04-1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690836B (zh) * 2018-12-04 2020-04-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9634458B (zh) * 2018-12-04 2022-04-1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369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US9437155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WO2018152923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
US20170168617A1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1409838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30105660A (ko) 터치 스위치
KR20100080469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패널
US11950472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dummy pattern between wirings
CN205318347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JP2011076386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92414A (zh) 一种外挂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868557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086460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TW201443719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WO2022134821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显示面板的方法
JP2014520326A (ja) 静電容量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タッチパネル
KR101383673B1 (ko) 터치패널 제조용 패드, 이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터치패널
TWM541054U (zh) 無邊框之觸控面板
TWI544265B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WO2016095609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247242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WO2022014158A1 (ja) 静電容量検出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685619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17153B (zh) 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08225B1 (ko) 저항막 방식 터치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