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738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7738U
TWM537738U TW105209731U TW105209731U TWM537738U TW M537738 U TWM537738 U TW M537738U TW 105209731 U TW105209731 U TW 105209731U TW 105209731 U TW105209731 U TW 105209731U TW M537738 U TWM537738 U TW M5377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base
extending
hol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劍利
趙俊
Original Assignee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37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7738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適用於正反插之連接器。
2015年1月14日公告的中國大陸實用新型第204103127號專利揭示的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安裝於所述絕緣本體外側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一體成型的第一殼體及套設於所述第一殼體外側的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具有第二頂壁,所述第二頂壁具有第三翹片,所述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頂壁,所述第一頂壁具有通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基部,所述基部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翹片穿過所述通孔收容於所述第二凹槽而將絕緣本體、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卡固在一起。
然,現有技術中,第二凹槽及通孔均為沿左右方向排佈,不能很好的在前後方向固定絕緣本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相對位置關係。
鑒於上述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能解決以上缺陷的電連接器。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的電連接器,能夠起到穩固卡固絕緣本體、主鐵殼及副鐵殼的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新型之技術手段係: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絕緣本體內的複數導電端子、固持於絕緣本體內的金屬屏蔽片、包覆於絕緣本體外的主鐵殼及蓋設於主鐵殼外的副鐵殼,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主鐵殼包括上壁,所述副鐵殼包括頂壁,所述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複數卡持口,所述上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複數讓位孔,所述頂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複數突出部,複數所述突出部穿過複數所述讓位孔抵持於複數所述卡持口。
進一步的,複數所述卡持口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卡持口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複數所述讓位孔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讓位孔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讓位孔,複數所述突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突出部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穿過所述第一讓位孔抵持於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突出部穿過所述第二讓位孔抵持於所述第二卡持口。
進一步的,所述基部進一步包括位於上表面後端兩側的一對凹槽,所述第二卡持口自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間位置向後延伸至一對所述凹槽的中間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上壁進一步包括位於後端的一對固持塊,所述第二讓位孔設於一對所述第一讓位孔後端中間位置並位於一對所述固持塊中間位置。
進一步的,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均呈向下撕破結構且所述第二突出部位於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後端中間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絕緣本體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及第三絕緣本體,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三絕緣本體包括第三基部及自第三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所述第三基部形成於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包括位於上表面中間位置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狹槽,所述第三基部包括位於上表面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及位於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之間的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狹槽,所述第一狹槽及第二狹槽共同組成所述第二卡持口。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一對位孔,所述第二基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二對位孔,所述第三舌板包括固持槽,所述金屬屏蔽片包括位於前端的第一支撐部、位於後端的第二支撐部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連接部,所述第二支撐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三對位孔,所述第一支撐部夾持於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之間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而令所述固持槽與所述第一支撐部對應,所述第二支撐部夾持於所述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之間而令所述第一對位孔、第二對位孔及第三對位孔分別在上下方向上對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基部包括兩側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舌板前端開設有卡持孔,所述第二舌板前端設有卡持塊,所述第二卡扣部與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所述卡持塊卡入所述卡持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主鐵殼進一步包括與上壁相對的下壁,所述上壁在對接方向的長度長於所述下壁在對接方向的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下壁包括一對凸塊,所述基部包括一對缺口,所述凸塊抵持於所述缺口。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新型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及包覆於絕緣本體外的主鐵殼及副鐵殼,於絕緣本體上開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卡持口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於主鐵殼上開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讓位孔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讓位孔,於副鐵殼上開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突出部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通過一對第一突出部穿過一對所述第一讓位孔抵持於一對第一卡持口及第二突出部穿過所述第二讓位孔抵持於第二卡持口,從而在左右方向上及插接方向上固定所述絕緣本體、主鐵殼及副鐵殼的相對位置關係,且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設計成向下撕破結構,能增大卡持面積,保證卡持的穩固性,能達到更好的卡持效果,此固定方法簡單可行且能更好的解決絕緣本體、主鐵殼及副鐵殼固持關係不穩定的問題。
第一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自另一方向看之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自另一方向看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之絕緣本體、導電端子及金屬屏蔽片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之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導電端子及金屬屏蔽片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自另一方向看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之主鐵殼及副鐵殼之立體組合圖。
第九圖係第一圖IX-IX方向之剖視圖。
第十圖係第一圖X-X方向之剖視圖。
下面結合附圖第一圖至第十圖來詳細說明本新型之電連接器100之具體實施方式。定義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接的端口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為前端,插接方向為前後方向及垂直於插接方向的左右方向。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固持於絕緣本體1內的複數導電端子2、固持於絕緣本體1內的金屬屏蔽片3、包覆於絕緣本體1外的主鐵殼4及蓋設於主鐵殼4外的副鐵殼5。
請參照第五圖至第七圖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基部14及自基部14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5。所述基部14包括位於上表面後端兩側的一對凹槽115、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卡持口133、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位於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133中間位置的第二卡持口61及位於下表面的一對缺口135。所述絕緣本體1進一步包括一體成型的第一絕緣本體11、第二絕緣本體12及第三絕緣本體13。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包括第一基部111及自第一基部11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112。所述第一基部111包括設於兩側的一對第一卡扣部113、一對第一對位孔114、位於上表面後端兩側的一對凹槽115、位於上表面中間位置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狹槽116及位於第一基部111下表面兩側的搭接槽117,所述第一狹槽116向後延伸至一對所述凹槽115中間位置。所述第一舌板112前端開設有卡持孔118。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包括第二基部121及自第二基部12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122。所述第二基部121包括兩側向上延伸的一對第二卡扣部123及一對第二對位孔124。所述第二舌板122前端設有卡持塊125。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包括第三基部131及自第三基部13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132。所述第三基部131包括位於上表面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133、位於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133之間的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狹槽134及位於下表面的一對所述缺口135。所述第三舌板132包括鏤空部136及位於兩側的固持槽137。所述第一舌板112、第二舌板122及第三舌板132可統稱為舌板15,所述第一基部111、第二基部121及第三基部131可統稱為基部14。
所述複數導電端子2包括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和所述下排端子22的數量相同。所述上排端子21與所述下排端子22的排列順序相反,從而使所述電連接器100支援正向和反向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接配合。各所述導電端子2均包括接觸部23、焊接部24及連接所述接觸部23和焊接部24的固持部25。
所述金屬屏蔽片3包括位於前端的第一支撐部31、位於後端的第二支撐部32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31和第二支撐部32的連接部33。所述連接部33中部開設有通孔34。所述第二支撐部32包括設於兩側的一對第三對位孔35以及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形成有一對焊腳36。
請參照第三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主鐵殼4包括上壁41、與上壁41相對的下壁42及連接所述上壁41與下壁42的側壁43且於內部形成收容空間200。所述上壁41在對接方向的長度長於所述下壁42在對接方向的長度。所述上壁41包括位於後端的向收容空間200內凸伸的一對固持塊411、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讓位孔412以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讓位孔413。所述第二讓位孔413設於一對所述第一讓位孔412後端中間位置並位於一對所述固持塊411中間位置。所述下壁42包括向收容空間200內凸伸的一對凸塊421。所述側壁43兩側向收容空間200內彎折有四個固持腳431。
所述副鐵殼5包括頂壁51、自頂壁51兩側向下彎曲延伸的曲部52及自曲部52向兩側延伸的固持片53,所述固持片53上設有貫通口531。所述頂壁51包括一對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511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512。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511及第二突出部512均呈向下撕破結構且所述第二突出部512位於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511後端中間位置。
製造時,所述上排端子21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所述下排端子22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2。所述導電端子2的接觸部23露出於所述第一舌板112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二舌板122的下表面,所述固持部25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及第二絕緣本體12內,所述焊接部24分別延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及第二絕緣本體12的後端。
將金屬屏蔽片3在上下方向上直接夾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及第二絕緣本體12之間。一對所述第二卡扣部123與一對所述第一卡扣部113卡扣,所述卡持塊125卡入所述卡持孔118內。所述第一支撐部31夾持於第一絕緣本體11的第一舌板112及第二絕緣本體12的第二舌板122之間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及第二絕緣本體12,所述第二支撐部32夾持於所述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121之間而令所述第一對位孔114、第二對位孔124及第三對位孔35分別在上下方向上對位,所述通孔34容納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和第二絕緣本體12相對面接觸。
參閱第五圖所示,對拼接後的第一絕緣本體11及第二絕緣本體12進行二次注塑而組成所述絕緣本體1,在進行二次注塑的過程中形成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的第三基部131形成於所述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121的前端,所述固持槽137與所述第一支撐部31對應。所述第一狹槽116及第二狹槽134在插接方向上拼接而共同組成沿插接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卡持口61,且所述第二卡持口61自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133的中間位置向後延伸至一對所述凹槽115的中間位置。
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及第八圖、第九圖所示,將所述絕緣本體1套設於所述主鐵殼4內,所述固持塊411抵持於所述凹槽115,所述凸塊421抵持於所述缺口135。主鐵殼4的側壁43的前端所述兩個固持腳431抵持於所述第三絕緣本體13的後端以及側壁43的後端所述兩個固持腳431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的搭接槽117,所述一對第一讓位孔412及第二讓位孔413分別對位於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133及第二卡持口61。
將所述副鐵殼5的頂壁51點焊連接於所述主鐵殼4的上壁41而令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511穿過一對所述第一讓位孔412抵持於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133,所述第二突出部512穿過所述第二讓位孔413抵持於所述第二卡持口61,所述曲部52側向環繞於所述側壁43。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新型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及包覆於絕緣本體1外的主鐵殼4及副鐵殼5,於絕緣本體1上開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卡持口133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61,於主鐵殼4上開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讓位孔412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讓位孔413,於副鐵殼5上開設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突出部511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512,通過一對第一突出部511穿過一對所述第一讓位孔412抵持於一對第一卡持口133及第二突出部512穿過所述第二讓位孔413抵持於第二卡持口61,從而在左右方向上及插接方向上固定所述絕緣本體1、主鐵殼4及副鐵殼5的相對位置關係,且第一突出部511及第二突出部512設計成向下撕破結構,能增大卡持面積,保證卡持的穩固性,能達到更好的卡持效果,此固定方法簡單可行且能更好的解決絕緣本體1、主鐵殼4及副鐵殼5固持關係不穩定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创作說明書而對本新型技術方案採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创作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100‧‧‧電連接器
200‧‧‧收容空間
1‧‧‧絕緣本體
11‧‧‧第一絕緣本體
111‧‧‧第一基部
112‧‧‧第一舌板
113‧‧‧第一卡扣部
114‧‧‧第一對位孔
115‧‧‧凹槽
116‧‧‧第一狹槽
117‧‧‧搭接槽
118‧‧‧卡持孔
12‧‧‧第二絕緣本體
121‧‧‧第二基部
122‧‧‧第二舌板
123‧‧‧第二卡扣部
124‧‧‧第二對位孔
125‧‧‧卡持塊
13‧‧‧第三絕緣本體
131‧‧‧第三基部
132‧‧‧第三舌板
133‧‧‧第一卡持口
134‧‧‧第二狹槽
135‧‧‧缺口
136‧‧‧鏤空部
137‧‧‧固持槽
14‧‧‧基部
15‧‧‧舌板
2‧‧‧導電端子
21‧‧‧上排端子
22‧‧‧下排端子
23‧‧‧接觸部
24‧‧‧焊接部
25‧‧‧固持部
3‧‧‧金屬屏蔽片
31‧‧‧第一支撐部
32‧‧‧第二支撐部
33‧‧‧連接部
34‧‧‧通孔
35‧‧‧第三對位孔
36‧‧‧焊腳
4‧‧‧主鐵殼
41‧‧‧上壁
411‧‧‧固持塊
412‧‧‧第一讓位孔
413‧‧‧第二讓位孔
42‧‧‧下壁
421‧‧‧凸塊
43‧‧‧側壁
431‧‧‧固持腳
5‧‧‧副鐵殼
51‧‧‧頂壁
511‧‧‧第一突出部
512‧‧‧第二突出部
52‧‧‧曲部
53‧‧‧固持片
531‧‧‧貫通口
61‧‧‧第二卡持口
100‧‧‧電連接器
200‧‧‧收容空間
1‧‧‧絕緣本體
115‧‧‧凹槽
133‧‧‧第一卡持口
14‧‧‧基部
15‧‧‧舌板
2‧‧‧導電端子
23‧‧‧接觸部
4‧‧‧主鐵殼
41‧‧‧上壁
411‧‧‧固持塊
412‧‧‧第一讓位孔
413‧‧‧第二讓位孔
42‧‧‧下壁
421‧‧‧凸塊
43‧‧‧側壁
5‧‧‧副鐵殼
51‧‧‧頂壁
511‧‧‧第一突出部
512‧‧‧第二突出部
52‧‧‧曲部
53‧‧‧固持片
531‧‧‧貫通口
61‧‧‧第二卡持口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於絕緣本體內的複數導電端子、固持於絕緣本體內的金屬屏蔽片、包覆於絕緣本體外的主鐵殼及蓋設於主鐵殼外的副鐵殼,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主鐵殼包括上壁,所述副鐵殼包括頂壁,其中:所述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複數卡持口,所述上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複數讓位孔,所述頂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複數突出部,複數所述突出部穿過複數所述讓位孔抵持於複數所述卡持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複數所述卡持口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卡持口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複數所述讓位孔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讓位孔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讓位孔,複數所述突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一突出部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穿過所述第一讓位孔抵持於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突出部穿過所述第二讓位孔抵持於所述第二卡持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基部進一步包括位於上表面後端兩側的一對凹槽,所述第二卡持口自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間位置向後延伸至一對所述凹槽的中間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上壁進一步包括位於後端的一對固持塊,所述第二讓位孔設於一對所述第一讓位孔後端中間位置並位於一對所述固持塊中間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均呈向下撕破結構且所述第二突出部位於一對所述第一突出部後端中間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及第三絕緣本體,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三絕緣本體包括第三基部及自第三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所述第三基部形成於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包括位於上表面中間位置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狹槽,所述第三基部包括位於上表面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及位於一對所述第一卡持口之間的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狹槽,所述第一狹槽及第二狹槽共同組成所述第二卡持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一對位孔,所述第二基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二對位孔,所述第三舌板包括固持槽,所述金屬屏蔽片包括位於前端的第一支撐部、位於後端的第二支撐部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連接部,所述第二支撐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三對位孔,所述第一支撐部夾持於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之間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而令所述固持槽與所述第一支撐部對應,所述第二支撐部夾持於所述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之間而令所述第一對位孔、第二對位孔及第三對位孔分別在上下方向上對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設於兩側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基部包括兩側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舌板前端開設有卡持孔,所述第二舌板前端設有卡持塊,所述第二卡扣部與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所述卡持塊卡入所述卡持孔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主鐵殼進一步包括與上壁相對的下壁,所述上壁在對接方向的長度長於所述下壁在對接方向的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下壁包括一對凸塊,所述基部包括一對缺口,所述凸塊抵持於所述缺口。
TW105209731U 2016-06-22 2016-06-29 電連接器 TWM5377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7014.2U CN205863500U (zh) 2016-06-22 2016-06-2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738U true TWM537738U (zh) 2017-03-01

Family

ID=5763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731U TWM537738U (zh) 2016-06-22 2016-06-29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3500U (zh)
TW (1) TWM53773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0484B (zh) 2016-11-25 202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3500U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814B (zh) 電連接器
TWI657624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625009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08987978B (zh) 电连接器
TWM577190U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M34463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WM552690U (zh) 電連接器
TW201803224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201906251A (zh) 電連接器
TWM568535U (zh) 電連接器
TW201725799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M481525U (zh) 電連接器插座及電連接器組合
TW20083507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TW200908466A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M332968U (en) Electric connecter
TWM598553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201818619A (zh) 電連接器
TWM537738U (zh) 電連接器
TW201801412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13278458U (zh) 电连接器
TWI458188B (zh) 抽屜式卡連接器
TWM505083U (zh) 電連接器
TWM452487U (zh) 插座連接器
TW201037905A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