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350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3500U
CN205863500U CN201620617014.2U CN201620617014U CN205863500U CN 205863500 U CN205863500 U CN 205863500U CN 201620617014 U CN201620617014 U CN 201620617014U CN 205863500 U CN205863500 U CN 205863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insulating body
pair
clad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170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利
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170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3500U/zh
Priority to TW105209731U priority patent/TWM537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3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3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片、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盖设于主铁壳外的副铁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主铁壳包括上壁,所述副铁壳包括顶壁,所述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卡持口,所述上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让位孔,所述顶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突出部,若干所述突出部穿过若干所述让位孔抵持于若干所述卡持口。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5年1月14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204103127号专利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顶壁,所述第二顶壁具有第三翘片,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顶壁,所述第一顶壁具有通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所述基部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翘片穿过所述通孔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而将绝缘本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卡固在一起。然此第二凹槽及通孔均为沿左右方向排布,不能很好的在前后方向固定绝缘本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能够起到稳固卡固绝缘本体、主铁壳及副铁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片、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盖设于主铁壳外的副铁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主铁壳包括上壁,所述副铁壳包括顶壁,所述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卡持口,所述上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让位孔,所述顶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突出部,若干所述突出部穿过若干所述让位孔抵持于若干所述卡持口。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卡持口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持口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若干所述让位孔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让位孔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孔,若干所述突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穿过所述第一让位孔抵持于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突出部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抵持于所述第二卡持口。
进一步的,所述基部进一步包括位于上表面后端两侧的一对凹槽,所述第二卡持口自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间位置向后延伸至一对所述凹槽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壁进一步包括位于后端的一对固持块,所述第二让位孔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让位孔后端中间位置并位于一对所述固持块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均呈向下撕破结构且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后端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三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三绝缘本体包括第三基部及自第三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所述第三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包括位于上表面中间位置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狭槽,所述第三基部包括位于上表面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及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之间的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共同组成所述第二卡持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一对位孔,所述第二基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二对位孔,所述第三舌板包括固持槽,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支撑部、位于后端的第二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三对位孔,所述第一支撑部夹持于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之间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而令所述固持槽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之间而令所述第一对位孔、第二对位孔及第三对位孔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对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基部包括两侧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舌板前端开设有卡持孔,所述第二舌板前端设有卡持块,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所述卡持块卡入所述卡持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与上壁相对的下壁,所述上壁在对接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下壁在对接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壁包括一对凸块,所述基部包括一对缺口,所述凸块抵持于所述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副铁壳,于绝缘本体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持口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于主铁壳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让位孔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孔,于副铁壳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通过一对第一突出部穿过一对所述第一让位孔抵持于一对第一卡持口及第二突出部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抵持于第二卡持口,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及插接方向上固定所述绝缘本体、主铁壳及副铁壳的相对位置关系,且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设计成向下撕破结构,能增大卡持面积,保证卡持的稳固性,能达到更好的卡持效果,此固定方法简单可行且能更好的解决绝缘本体、主铁壳及副铁壳固持关系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主铁壳及副铁壳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图1 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B-B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收容空间 200
绝缘本体 1 第一绝缘本体 11
第一基部 111 第一舌板 112
第一卡扣部 113 第一对位孔 114
凹槽 115 第一狭槽 116
搭接槽 117 卡持孔 118
第二绝缘本体 12 第二基部 121
第二舌板 122 第二卡扣部 123
第二对位孔 124 卡持块 125
第三绝缘本体 13 第三基部 131
第三舌板 132 第一卡持口 133
第二狭槽 134 缺口 135
镂空部 136 固持槽 137
基部 14 舌板 15
导电端子 2 上排端子 21
下排端子 22 接触部 23
焊接部 24 固持部 25
金属屏蔽片 3 第一支撑部 31
第二支撑部 32 连接部 33
通孔 34 第三对位孔 35
焊脚 36 主铁壳 4
上壁 41 固持块 411
第一让位孔 412 第二让位孔 413
下壁 42 凸块 421
侧壁 43 固持脚 431
副铁壳 5 顶壁 51
第一突出部 511 第二突出部 512
曲部 52 固持片 53
贯通口 531 第二卡持口 6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为前端,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及垂直于插接方向的左右方向。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屏蔽片3、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主铁壳4及盖设于主铁壳4外的副铁壳5。
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4及自基部14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5。所述基部14包括位于上表面后端两侧的一对凹槽115、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持口133、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133中间位置的第二卡持口61及位于下表面的一对缺口135。所述绝缘本体1进一步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11、第二绝缘本体12及第三绝缘本体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第一基部111及自第一基部11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112。所述第一基部111包括设于两侧的一对第一卡扣部113、一对第一对位孔114、位于上表面后端两侧的一对凹槽115、位于上表面中间位置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狭槽116及位于第一基部111下表面两侧的搭接槽117,所述第一狭槽116向后延伸至一对所述凹槽115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舌板112前端开设有卡持孔118。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括第二基部121及自第二基部12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122。所述第二基部121包括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二卡扣部123及一对第二对位孔124。所述第二舌板122前端设有卡持块125。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包括第三基部131及自第三基部13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132。所述第三基部131包括位于上表面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133、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133之间的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狭槽134及位于下表面的一对所述缺口135。所述第三舌板132包括镂空部136及位于两侧的固持槽137。所述第一舌板112、第二舌板122及第三舌板132可统称为舌板15,所述第一基部111、第二基部121及第三基部131可统称为基部14。
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和所述下排端子22的数量相同。所述上排端子21与所述下排端子22的排列顺序相反,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支持正向和反向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配合。各所述导电端子2均包括接触部23、焊接部24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3和焊接部24的固持部25。
所述金属屏蔽片3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支撑部31、位于后端的第二支撑部32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的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中部开设有通孔34。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设于两侧的一对第三对位孔35以及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对焊脚36。
请参照图3至图4所示,所述主铁壳4包括上壁41、与上壁41相对的下壁42及连接所述上壁41与下壁42的侧壁43且于内部形成收容空间200。所述上壁41在对接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下壁42在对接方向的长度。所述上壁41包括位于后端的向收容空间200内凸伸的一对固持块411、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让位孔412以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孔413。所述第二让位孔413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让位孔412后端中间位置并位于一对所述固持块411中间位置。所述下壁42包括向收容空间200内凸伸的一对凸块421。所述侧壁43两侧向收容空间200内弯折有四个固持脚431。
所述副铁壳5包括顶壁51、自顶壁51两侧向下弯曲延伸的曲部52及自曲部52向两侧延伸的固持片53,所述固持片53上设有贯通口531。所述顶壁51包括一对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511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512。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511及第二突出部512均呈向下撕破结构且所述第二突出部512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511后端中间位置。
制造时,所述上排端子2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所述下排端子22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露出于所述第一舌板112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二舌板122的下表面,所述固持部25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二绝缘本体12内,所述焊接部24分别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二绝缘本体12的后端。
将金属屏蔽片3在上下方向上直接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二绝缘本体12之间。一对所述第二卡扣部123与一对所述第一卡扣部113卡扣,所述卡持块125卡入所述卡持孔118内。所述第一支撑部31夹持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第一舌板112及第二绝缘本体12的第二舌板122之间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二支撑部32夹持于所述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121之间而令所述第一对位孔114、第二对位孔124及第三对位孔35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对位,所述通孔34容纳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相对面接触。
参阅图5所示,对拼接后的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二绝缘本体12进行二次注塑而组成所述绝缘本体1,在进行二次注塑的过程中形成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的第三基部131形成于所述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121的前端,所述固持槽137与所述第一支撑部31对应。所述第一狭槽116及第二狭槽134在插接方向上拼接而共同组成沿插接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卡持口61,且所述第二卡持口61自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133的中间位置向后延伸至一对所述凹槽115的中间位置。
参阅图1至图4及图8、图9所示,将所述绝缘本体1套设于所述主铁壳4内,所述固持块411抵持于所述凹槽115,所述凸块421抵持于所述缺口135。主铁壳4的侧壁43的前端所述两个固持脚431抵持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的后端以及侧壁43的后端所述两个固持脚43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搭接槽117,所述一对第一让位孔412及第二让位孔413分别对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133及第二卡持口61。
将所述副铁壳5的顶壁51点焊连接于所述主铁壳4的上壁41而令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511穿过一对所述第一让位孔412抵持于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133,所述第二突出部512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413抵持于所述第二卡持口61,所述曲部52侧向环绕于所述侧壁4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主铁壳4及副铁壳5,于绝缘本体1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持口133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61,于主铁壳4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让位孔412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孔413,于副铁壳5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511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512,通过一对第一突出部511穿过一对所述第一让位孔412抵持于一对第一卡持口133及第二突出部512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413抵持于第二卡持口61,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及插接方向上固定所述绝缘本体1、主铁壳4及副铁壳5的相对位置关系,且第一突出部511及第二突出部512设计成向下撕破结构,能增大卡持面积,保证卡持的稳固性,能达到更好的卡持效果,此固定方法简单可行且能更好的解决绝缘本体1、主铁壳4及副铁壳5固持关系不稳定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片、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盖设于主铁壳外的副铁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主铁壳包括上壁,所述副铁壳包括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卡持口,所述上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让位孔,所述顶壁包括沿左右方向及插接方向延伸的若干突出部,若干所述突出部穿过若干所述让位孔抵持于若干所述卡持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卡持口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持口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持口,若干所述让位孔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让位孔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孔,若干所述突出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及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穿过所述第一让位孔抵持于所述第一卡持口,所述第二突出部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抵持于所述第二卡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进一步包括位于上表面后端两侧的一对凹槽,所述第二卡持口自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的中间位置向后延伸至一对所述凹槽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进一步包括位于后端的一对固持块,所述第二让位孔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让位孔后端中间位置并位于一对所述固持块中间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均呈向下撕破结构且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后端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三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三绝缘本体包括第三基部及自第三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所述第三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包括位于上表面中间位置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狭槽,所述第三基部包括位于上表面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及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卡持口之间的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共同组成所述第二卡持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一对位孔,所述第二基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二对位孔,所述第三舌板包括固持槽,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支撑部、位于后端的第二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三对位孔,所述第一支撑部夹持于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之间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而令所述固持槽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之间而令所述第一对位孔、第二对位孔及第三对位孔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对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包括设于两侧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基部包括两侧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舌板前端开设有卡持孔,所述第二舌板前端设有卡持块,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所述卡持块卡入所述卡持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与上壁相对的下壁,所述上壁在对接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下壁在对接方向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壁包括一对凸块,所述基部包括一对缺口,所述凸块抵持于所述缺口。
CN201620617014.2U 2016-06-22 2016-06-22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5863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7014.2U CN205863500U (zh) 2016-06-22 2016-06-22 电连接器
TW105209731U TWM537738U (zh) 2016-06-22 2016-06-29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7014.2U CN205863500U (zh) 2016-06-22 2016-06-2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3500U true CN205863500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3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7014.2U Active CN205863500U (zh) 2016-06-22 2016-06-2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3500U (zh)
TW (1) TWM537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1575B2 (en) 2016-11-25 2019-02-1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an oblique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receiving spa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1575B2 (en) 2016-11-25 2019-02-1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an oblique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receiving sp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738U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2340B (zh) 电连接器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606661B (zh) 電連接器組件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32526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5944583U (zh) 电连接器
CN206524421U (zh) 电连接器
CN202231226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6207669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M34463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CN107465058A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I728182B (zh) 電連接器
TW201832425A (zh) 電連接器
TW201301689A (zh) 插頭裝置、插座裝置及其組合
TWI738865B (zh) 電連接器
CN206211129U (zh) 电连接器
CN107293916B (zh) 电连接器
CN205863500U (zh) 电连接器
CN204885643U (zh) 电连接器
CN106684610A (zh) Type C连接器
CN206271952U (zh) 电连接器
CN213278458U (zh) 电连接器
CN108173045B (zh) 电连接器
CN206962050U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3579822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