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9710U -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 Google Patents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710U
TWM529710U TW105209216U TW105209216U TWM529710U TW M529710 U TWM529710 U TW M529710U TW 105209216 U TW105209216 U TW 105209216U TW 105209216 U TW105209216 U TW 105209216U TW M529710 U TWM529710 U TW M52971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wire
double
weaving
bag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Sheng Kuo
Yu-Lin Li
Chien-Hui Yang
Original Assignee
Aknit Interna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nit Internat Ltd filed Critical Aknit Internat Ltd
Priority to TW105209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710U/zh
Publication of TWM529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710U/zh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本新型涉及一種雙面織物,特別涉及一種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在重視健康、環保、時尚的現今社會,消費者對於衣著布料的舒適感與設計感的要求亦相對地提昇;然而,織物業者為了因應人體穿戴方面的市場需求,無不將其重點放在能夠織造出不同色彩或圖形變化的織物;其中,若能將一連續線材嵌入在織造程序中的雙面底紗一併織造,不但可形成更厚實或更具圖樣變化的雙面織物,亦可在該雙面織物的膨鬆性方面、或形狀維持性方面有更佳突出的優異表現,所以非常適合將其用來縫製為人體外衣、鞋面或手提包等等的日常生活消費用品。目前,有關於橫編機(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嵌入一連續線材的技術雖已經存在,但由於現有技術皆必須依靠織針將所要嵌入的連續線材以鉤紗的動作方式加以實施;因此,當所要嵌入的連續線材長度超出1英吋時,因為喂紗嘴在喂入該連續線材時勢必產生一定的傾角,故常會令織針在鉤紗時發生無法鉤到該連續線材的情況,因而較容易產出不良的織造品;也就是說,該現有技術在嵌入該連續線材時目前仍無法超過1英吋的長度,所以此項技術織所造出的織物,其發展也因此受到嚴重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所述的橫編機,皆是指具有前針床(Front Needle Bed)與後針床(Rear Needle Bed)的機種,在織造時不但可單獨使用其中一針床進行織造來形成單面織物,亦或可同時使用前/後針床交互織造來形成雙面織物。
另有一項現有技術,請參閱公開號TWM317443的「具不同厚度的三纖維織物」新型專利,該現有技術揭露了一種具不同厚度的三纖維織物,其係包括上布層、下布層以及硬紗厚層,該下布層係部分與上布層拉緊連接以間隔形成薄層區,該硬紗厚層係一體成形且間隔地設置在上布層與下布層之間,並與薄層區相鄰,由於硬紗厚層能支撐上布層與下布層,故能維持一定的厚度,而薄層區係將上布層與下布層拉緊連接,因此該區厚度較硬紗厚層薄。然而,我們由該現有技術可清楚看出,所述具不同厚度的三纖維織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三纖維以直接編織的方式來形成有均勻分佈出不同厚度形狀的織物,藉以節省加工的時間與人力,達降低成本為其目的。由此可知,該現有技術所編織出的三纖維織物,主要是將織物從頭到尾皆編織成均勻分佈著不同厚度形狀的織物,也就是說,該現有技術的織物並不具有可任意在該織物上所預先設定的位置上來加厚的技術方案,此外,該現有技術的織物亦不具有在該織物預定位置上可依所需要的厚度來設定堆積次數的技術方案,故該現有技術的三纖維織物,亦實難符合市場所需。因此,對於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與受限問題,皆急待相關業者儘快解決。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也就是說,本新型主要目的除了是要將雙面織物在袋編夾層的織造程序中嵌入一連續線材之外,還令該連續線材可於該袋編夾層內堆積並形成厚度,以織造出如同立體浮雕且具有不同厚薄度的雙面織物,不但可有效地因應消費市場的需求,且可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而有效提昇生產效率。
根據上述目的,本新型提出一種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所述雙面織物是利用至少一面紗提供予一具有一前針床、一後針床與一壓紗床的橫編機所織造,其中該前針床設置有複數前織針,該後針床則與複數該前織針交錯對應處設置有複數後織針,而該壓紗床是設於該前針床或後針床上方,且該壓紗床分別於對應複數該前織針與複數該後織針的間隙處交互設置有右向織造壓料片與左向織造壓料片,其中所述雙面織物還具有至少一由該面紗提供複數該前織針與複數該後織針分別鉤紗成環所形成的袋編夾層,且該袋編夾層內具有至少一經由複數該右向織造壓料片及複數該左向織造壓料片所壓入該袋編夾層內而於彎折後堆積並形成厚度的連續線材。
更進一步地,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前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前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更進一步地,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前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更進一步地,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後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更進一步地,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後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前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更進一步地,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的線徑大於該面紗的線徑。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新型相較於現有技術實質所達成的有益效果在於:一、本新型可在該雙面織物的該袋編夾層內堆積有該連續線材,故可令該雙面織物產生較佳的厚度與膨鬆效果;二、同時,本新型可依據操作者設定於該袋編夾層內堆積該連續線材並形成所需的厚度,故可織造出如同立體浮雕且具有不同厚薄度的雙面織物,有效地因應消費市場的需求;三、由於本新型是在袋編夾層中加入該連續線材的織造程序,因此可省去事後再填充材料的手續,故確實可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而有效提昇生產效率。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本新型所述的橫編機(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主要是使用「(日本)株式會社島精機製作所」製造且早已在市場上公開的(型號:SVR093SP)機種,但本新型並不限定僅使用在此機種,由於上述橫編機已為公開技術,而且是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所能理解,因此本文僅以簡化方式提及該橫編機的結構,故不再加以標示符號予以詳述;該橫編機至少具有一前針床、一後針床、壓紗床(Loop Presser Bed)、一設於該前針床、該後針床與該壓紗床上方的機頭(Carriage),以及複數設於該前針床、該後針床與該壓紗床之間的喂紗嘴(Yarn Feeder),其中該前針床設置有複數前織針,該後針床則與複數該前織針交錯對應處設置有複數後織針,而該壓紗床是設於該前針床或後針床上方,且該壓紗床分別於對應複數該前織針與複數該後織針的間隙處交互設置有右向織造壓料片與左向織造壓料片。有關本新型一種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較佳實施例及詳細技術內容,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先請同時參閱「圖1」~「圖5」所示;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平面示意圖、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部份截斷示意圖、第一較佳實施例移除連續線材的示意圖、第一較佳實施例的X-X剖視方向平面示意圖,以及第一較佳實施例部份織造程序圖。由各圖可清楚看出,本新型提出一種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所述雙面織物是利用一面紗20(在此包括一第一面紗21與一第二面紗22)提供予上述橫編機所織造,其中該前針床設置有複數前織針A~E,該後針床則與複數該前織針A~E交錯對應處設置有複數後織針a~f,而該壓紗床是設於該前針床或後針床上方,且該壓紗床分別於對應複數該前織針A~E與複數該後織針a~f的間隙處交互設置有右向織造壓料片aA、bB、cC、dD、eE與左向織造壓料片Ef、De、Cd、Bc、Ab,其中所述雙面織物還具有至少一由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別提供複數該前織針A~E與複數該後織針b~e鉤紗成環所形成的袋編夾層200,且該袋編夾層200內具有一經由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eE與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Ab所壓入該袋編夾層200內而於彎折後堆積並形成厚度的連續線材10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該連續線材100可由該前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前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該連續線材100或可由該前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同理,該連續線材100或可由該後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亦或該連續線材100由該後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前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為了能更清楚說明本新型,故再請參閱「圖5」~「圖10」所示,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部份織造程序圖,以及第一較佳實施例壓入連續線材的織造程序圖。亦可一併配合參閱「圖1」~「圖4」,當本新型所述的橫編機開始如「圖5」中織造程序1所示的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開始進行織造時,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則依序將一面紗20(包括一第一面紗21與一第二面紗22)鉤紗成環;而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接著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D、C、B與該後織針d、c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5」的織造程序2所示,此時一袋編夾層200已開始進行最初的織造,故請參閱「圖6」所示,此時會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一喂紗嘴10將一連續線材100自該前針床的該前織針A與B之間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2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最初形成的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2-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2-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2-n所示(其中,n為大於2的預設值),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由於該袋編夾層200為起初的織造形狀,因此可容納該連續線材100的空間有限,故上述n的值可視該連續線材100的粗細而定,所以該織造程序2-2至該織造程序2-n在此亦可以是被刪去的;再請參閱「圖5」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開始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a、該前織針A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B、C、D與該後織針c、d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e、該前織針E至該後織針f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5」的織造程序3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則逐漸擴張,故請另參閱「圖7」所示,同樣地,此時會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3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3-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3-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3-n所示;接下來,請再次參閱「圖5」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f鉤紗成環至該前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D、C、B與該後織針e、d、c、b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5」的織造程序4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已大致形成,故請參閱「圖8」所示,此時會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4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eE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前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4-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Ab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Ab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eE、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eE、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a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4-2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再向右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aA、bB、cC、dD、eE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aA、bB、cC、dD、eE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左向織造壓料片Ab、Bc、Cd、De前則會依序將該左向織造壓料片Ab、Bc、Cd、De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前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4-3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4-n所示;再請參閱「圖5」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又向右開始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a鉤紗成環至該前織針A,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B、C、D與該後織針b、c、d、e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前織針E至該後織針f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5」的織造程序5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已成形,故請另參閱「圖9」所示,同樣地,此時會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5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eE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前織針E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5-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Ab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Ab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eE、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eE、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a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5-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5-n所示;請再次參閱「圖5」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接著又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D、C、B與該後織針d、c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5」的織造程序6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已在限縮且即將封口,故請參閱「圖10」所示,此時同樣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6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6-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6-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6-n所示,然而,該連續線材100的線徑則以大於該第一面紗21或該第二面紗22線徑的四倍來實施為最佳;值得一提的是,該織造程序6-n的該喂紗嘴10最終是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右牽引(當然亦可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另朝該前針床或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而該連續線材100脫離該雙面織物後,亦可留待該雙面織物編織出另一個袋編夾層200形成時,再將該連續線材100牽引喂入使用;再請參閱「圖5」,該連續線材100脫離該雙面織物後,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進行織造,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則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並將該袋編夾層200形成封口,如「圖5」中的織造程序7與「圖4」X-X剖視方向的平面示意圖所示;接著該機頭動作方向30則再次向左進行織造,該前織針E~A與該後織針f~a則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5」中的織造程序8與「圖4」X-X剖視方向的平面示意圖所示。
另外,請同時參閱「圖11」~「圖15」所示,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平面示意圖、第二較佳實施例部份織造程序圖,以及第二較佳實施例壓入連續線材的織造程序圖。當本新型所述的橫編機開始如「圖12」中織造程序1所示的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開始進行織造時,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則依序將一面紗20(包括一第一面紗21與一第二面紗22)鉤紗成環;而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接著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D、C、B與該後織針d、c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12」的織造程序2所示,此時一袋編夾層200已開始進行最初的織造;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開始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a、該前織針A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B、C、D與該後織針c、d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e、該前織針E至該後織針f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12」的織造程序3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則逐漸擴張;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D、C、B與該後織針d、c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12」的織造程序4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已大致形成,故請參閱「圖13」所示,此時會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一喂紗嘴10將一連續線材100自該前針床的該前織針A與B之間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4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已大致形成的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4-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4-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4-n所示(其中,n為大於2的預設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由於該袋編夾層200已大致成形,因此可容納該連續線材100的空間較大,故前述n的預設值在此會較高些,亦需視該連續線材100的粗細而定,直至達到所需的厚度為止;再請參閱「圖12」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開始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a、該前織針A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B、C、D與該後織針c、d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e、該前織針E至該後織針f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織造程序5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形成後則持續擴張,故請另參閱「圖14」所示,同樣地,此時已可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5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5-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5-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5-n所示;請再次參閱「圖12」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接著又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D、C、B與該後織針d、c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分開來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織造程序6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即將封口,故請參閱「圖15」所示,此時同樣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6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6-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6-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6-n所示,然而,該織造程序6-n的該喂紗嘴10最終是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右牽引(當然亦可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另朝該前針床或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而該連續線材100脫離該雙面織物後,則可留待該雙面織物編織出另一個袋編夾層200形成時,再將該連續線材100牽引喂入使用;再請參閱「圖12」,該連續線材100脫離該雙面織物後,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進行織造,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則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並將該袋編夾層200形成封口如「圖11」與「圖12」的織造程序7所示;接著該機頭動作方向30則再次向左進行織造,該前織針E~A與該後織針f~a則依序將該第一面紗21與該第二面紗22同時鉤紗成環如「圖11」與「圖12」中的織造程序8。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亦可省去該織造程序4-1、4-2至4-n,以及該織造程序5-1、5-2至5-n,直接在該袋編夾層200即將封口以前,即可如「圖15」所示於該織造程序6所鉤紗成環的上方,令該喂紗嘴10的該連續線材100由左向右牽引而直接進行該織造程序6-1、6-2至6-n,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可。
最後,請同時參閱「圖16」~「圖21」所示,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平面示意圖、第三較佳實施例的Y-Y剖視方向平面示意圖、第三較佳實施例部份織造程序圖,以及第三較佳實施例壓入連續線材的織造程序圖。由「圖18」配合「圖16」與「圖17」可清楚看出,當本新型所述的橫編機開始如「圖18」中織造程序1所示的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開始進行織造時,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則依序將一面紗20鉤紗成環;而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接著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面紗20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後織針d、c不鉤紗且僅由該前織針D、C、B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如「圖18」的織造程序2所示,此時一袋編夾層200已開始進行最初的織造;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開始進行織造後,則將該面紗20依序由該後織針a、該前織針A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B、C、D不鉤紗且僅由該後織針c、d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e、該前織針E至該後織針f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如「圖18」的織造程序3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則逐漸擴張;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面紗20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後織針d、c不鉤紗且僅由該前織針D、C、B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如「圖18」的織造程序4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已大致形成,故請參閱「圖19」所示,此時會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一喂紗嘴10將一連續線材100自該前針床的該前織針A與B之間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4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已大致形成的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4-1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連續線材100的線徑則以大於該面紗20線徑的四倍來實施為最佳,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4-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4-n所示(其中,n為大於2的預設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由於該袋編夾層200已大致成形,因此可容納該連續線材100的空間較大,故前述n的預設值在此會較高些,亦需視該連續線材100的粗細而定,直至達到所需的厚度為止;再請參閱「圖18」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開始進行織造後,則將該面紗20依序由該後織針a、該前織針A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前織針B、C、D不鉤紗且僅由該後織針c、d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e、該前織針E至該後織針f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如織造程序5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形成後則持續擴張,故請另參閱「圖20」所示,同樣地,此時已可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5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5-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5-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5-n所示;請再次參閱「圖18」所示,當該機頭動作方向30接著又向左進行織造後,則將該面紗20依序由該後織針f、該前織針E鉤紗成環至該後織針e,之後即開始控制該後織針d、c不鉤紗且僅由該前織針D、C、B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並接著依序在該後織針b、該前織針A至該後織針a則又開始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如織造程序6所示,此時該袋編夾層200即將封口,故請參閱「圖21」所示,此時同樣先控制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皆停止織造的動作,再令該喂紗嘴10將該連續線材100再次被牽引喂入,並在該織造程序6所鉤紗成環的上方由左向右牽引,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右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右向織造壓料片bB、cC、dD依序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而令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e時則停止向右牽引如織造程序6-1所示,接著該喂紗嘴10則轉而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而令該連續線材100產生彎折,再令該機頭動作方向30向左跟著該喂紗嘴10動作方向移動,並控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再將該連續線材100下壓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當該左向織造壓料片De、Cd、Bc依序下壓時,在依序要經過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前則會依序將該右向織造壓料片dD、cC、bB上提而離開該連續線材100,當該喂紗嘴10在移至該後織針b時則停止向左牽引如織造程序6-2所示,同理,該喂紗嘴10接著還可如上所述地將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牽引,並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目前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等於是,直至達到操作者所預設的次數如織造程序6-n所示,然而,該織造程序6-n的該喂紗嘴10最終是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右牽引(當然亦可將該連續線材100向左牽引),另朝該前針床或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而該連續線材100脫離該雙面織物後,則可留待該雙面織物編織出另一個袋編夾層200形成時,再將該連續線材100牽引喂入使用;再請參閱「圖18」,該連續線材100脫離該雙面織物後,該機頭動作方向30再次向右進行織造,該前織針A~E與該後織針a~f則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並將該袋編夾層200形成封口如「圖16」與「圖18」的織造程序7所示;接著該機頭動作方向30則再次向左進行織造,該前織針E~A與該後織針f~a則依序將該面紗20鉤紗成環如「圖16」與「圖18」中的織造程序8。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亦可省去該織造程序4-1、4-2至4-n,以及該織造程序5-1、5-2至5-n,直接在該袋編夾層200即將封口以前,即可如「圖21」所示於該織造程序6所鉤紗成環的上方,令該喂紗嘴10的該連續線材100由左向右牽引而直接進行該織造程序6-1、6-2至6-n,令該連續線材100不斷地左右來回被下壓堆積至該袋編夾層200內,直至達到該袋編夾層200形狀所需的厚度即可。
1~8‧‧‧織造程序
10‧‧‧喂紗嘴
100‧‧‧連續線材
20‧‧‧面紗
21‧‧‧第一面紗
22‧‧‧第二面紗
200‧‧‧袋編夾層
30‧‧‧機頭動作方向
A、B、C、D、E‧‧‧前織針
a、b、c、d、e、f‧‧‧後織針
aA、bB、cC、dD、eE‧‧‧右向織造壓料片
Ab、Bc、Cd、De、Ef‧‧‧左向織造壓料片
n‧‧‧大於2的預設值
X、Y‧‧‧剖視方向
圖1,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圖1」的部份截斷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圖2」移除連續線材的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圖1」中X-X的剖視方向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圖1」的部份織造程序圖。 圖6,為本新型「圖5」中織造程序2與3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7,為本新型「圖5」中織造程序3與4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8,為本新型「圖5」中織造程序4與5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9,為本新型「圖5」中織造程序5與6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10,為本新型「圖5」中織造程序6與7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11,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12,為本新型「圖11」的部份織造程序圖。 圖13,為本新型「圖12」中織造程序4與5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14,為本新型「圖12」中織造程序5與6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15,為本新型「圖12」中織造程序6與7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16,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17,為本新型「圖16」中Y-Y的剖視方向平面示意圖。 圖18,為本新型「圖16」的部份織造程序圖。 圖19,為本新型「圖18」中織造程序4與5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20,為本新型「圖18」中織造程序5與6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圖21,為本新型「圖18」中織造程序6與7之間的織造程序圖。
1~8‧‧‧織造程序
100‧‧‧連續線材
20‧‧‧面紗
21‧‧‧第一面紗
22‧‧‧第二面紗
200‧‧‧袋編夾層
A、B、C、D、E‧‧‧前織針
a、b、c、d、e、f‧‧‧後織針
aA、bB、cC、dD、eE‧‧‧右向織造壓料片
Ab、Bc、Cd、De、Ef‧‧‧左向織造壓料片
X‧‧‧剖視方向

Claims (6)

  1. 一種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所述雙面織物是利用至少一面紗提供予一具有一前針床、一後針床與一壓紗床的橫編機所織造,其中該前針床設置有複數前織針,該後針床則與複數該前織針交錯對應處設置有複數後織針,而該壓紗床是設於該前針床或後針床上方,且該壓紗床分別於對應複數該前織針與複數該後織針的間隙處交互設置有右向織造壓料片與左向織造壓料片,其特徵在於: 所述雙面織物還具有至少一由該面紗提供複數該前織針與複數該後織針鉤紗分別成環所形成的袋編夾層,且該袋編夾層內具有至少一經由複數該右向織造壓料片及複數該左向織造壓料片所壓入該袋編夾層內而於彎折後堆積並形成厚度的連續線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前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前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前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後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後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是由該後針床向該雙面織物方向被牽引喂入,另朝該前針床方向而被牽引脫離出該雙面織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或5項所述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其中該連續線材的線徑大於該面紗的線徑。
TW105209216U 2016-06-20 2016-06-20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TWM529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216U TWM529710U (zh) 2016-06-20 2016-06-20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216U TWM529710U (zh) 2016-06-20 2016-06-20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710U true TWM529710U (zh) 2016-10-01

Family

ID=5784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216U TWM529710U (zh) 2016-06-20 2016-06-20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9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2814A1 (en) 2017-06-05 2018-12-12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shoe blank with tongu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2814A1 (en) 2017-06-05 2018-12-12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shoe blank with tongu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03783A1 (en) Non-seamed sheeting fabric having a cool portion and a warm portion
WO2014163008A1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TW479084B (en) Method of knitting stripe pattern of tubular knitting fabric and the knitting fabric
CN107829207A (zh) 一种带花梳栉的双贾卡压纱板经编机
US10753018B2 (en) Double-sided fabric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double-sided fabric
CN110093712B (zh)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CN107435183A (zh) 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
CN113512805A (zh) 改善交错一隔一浮线圆筒组织侧缝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628242B (zh)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EP3165647B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fine knitwear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TWM529710U (zh)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TWI629388B (zh) 於袋編夾層內堆積有連續線材並形成厚度的雙面織物
TWI629389B (zh) 於預設編織區段內堆疊有連續線材的雙面織物
CN101831754B (zh) 纬编毯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49992B (zh) 带有仿缝合缝份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及编织方法
CN108813810A (zh) 线纹布、鞋垫、线纹布的制作方法、鞋垫的制作方法
CN110938933A (zh)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纤维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207376207U (zh) 一种压纱型多梳栉经编机
CN209547127U (zh) 线纹布以及采用该线纹布制作的鞋垫
TWM529004U (zh) 於預設編織區段內堆疊有連續線材的雙面織物
KR20180130704A (ko) 다중직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제조방법에 의한 다중직물
TWI629390B (zh) 嵌有連續線性材料並形成曲狀的雙面針織物
EP3263755B1 (en) Double-sided fabric comprising a stitched sack having an interlayer stacked with continuous cord material to from an area of high thickness
CN103161010A (zh) 添纱包在双层纬编针织物的上下表层的制织方法
KR20180012454A (ko) 3중 누비직물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제조방법에 의한 원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