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8977U -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8977U
TWM528977U TW105209221U TW105209221U TWM528977U TW M528977 U TWM528977 U TW M528977U TW 105209221 U TW105209221 U TW 105209221U TW 105209221 U TW105209221 U TW 105209221U TW M528977 U TWM528977 U TW M52897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p stamping
barrier layer
beverage device
position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o-lin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mao-lin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o-lin Zhang filed Critical mao-lin Zhang
Priority to TW105209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897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8977U/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本創作提供一種飲料瓶之技術領域,尤指其技術上提供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按,飲料的銷量非常的大,特別是炎熱的夏季,飲料的銷量更加可觀,市面上飲料的種類有很多,而加味飲料,或稱為即配飲料(如茶飲料、果味飲料)種類也是越來越多,加味飲料是指通過在純淨水中加入調味材料製成,為保證飲料品質、延長保存時間,加味飲料中大都使用各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並不利於人體健康。
現有技術中,飲料瓶蓋僅能起到蓋合瓶口的單純作用,當需要飲用即配飲料時,需要旋下瓶蓋,向瓶身內加入原料,再進行調製,這樣較為麻煩。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結構,實消費者所殷切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有鑑於此,創作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 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有鑒於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以便有利於加味飲料的減少添加劑,使飲用者較健康,及加味飲料瓶在使用時的便利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提出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包括蓋體、頂戳件,前述蓋體包括側壁及阻擋層,前述側壁及阻擋層圍成容納原料的容置腔室,前述頂戳件蓋合於前述蓋體,前述頂戳件被下壓時其頂戳部伸入前述容置腔室內,並將前述阻擋層頂戳開來,以使前述容置腔室被打開。
進一步地,前述頂戳件設有第一定位槽,前述蓋體設有第一定位環,前述第一定位環可卡入前述第一定位槽內,以使得前述頂戳件被限位於不頂戳前述阻擋層的位置。
進一步地,前述頂戳件還設有位於前述第一定位槽上方的第二定位槽,前述第二定位槽可卡入前述第一定位環內,以使得前述頂戳件在將前述阻擋層戳開時限位。
進一步地,前述頂戳件還設有用以防止前述容置腔室的飲料外漏的防漏層。
進一步地,前述蓋體設有卡槽,前述頂戳件設 有與前述蓋體的卡槽相對應的卡條,前述卡條可卡入前述卡槽。
進一步地,前述頂戳部的內部設有空腔,前述頂戳部底部設有一開口。
進一步地,前述頂戳部還包含使原料進入頂戳部內部空腔的進液口。
進一步地,前述頂戳部內表面設有頂戳條。
進一步地,前述阻擋層內表面設有與前述頂戳條相配合的凸出柱,前述頂戳部的底部外緣開設有用以容納前述凸出柱的缺口。
進一步地,前述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外周還包括用以容置前述蓋體及頂戳件的杯殼。
本創作的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包括蓋體及頂戳件,所述蓋體通過側壁及阻擋層圍成容納原料的容置腔室,頂戳件蓋於蓋體,頂戳件的頂戳部伸入容置腔室內,即對頂戳件施加向下的壓力時,可將蓋體內的阻擋層戳開。本創作的瓶蓋組件可與盛裝礦泉水或純淨水的瓶身配合,構成完整的飲料瓶。飲用時將瓶蓋組件內的原料釋放至瓶身內與水混合,即可立即調製成加味飲料。由於原料與水在飲用前處於隔離狀態,因此無須使用添加劑,解決了飲料中使用各種添加劑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技術問題,而且使用簡單便利,不會受到飲用者年齡的限制。
有關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相信本創作上述之目的、構造及特徵,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20‧‧‧頂戳件
21‧‧‧頂戳部
211‧‧‧開口
22‧‧‧第一定位槽
23‧‧‧第二定位槽
24‧‧‧卡條
25‧‧‧進液口
26‧‧‧缺口
27‧‧‧防漏層
28‧‧‧頂戳條
29‧‧‧蓋合部
40‧‧‧蓋體
41‧‧‧阻擋層
42‧‧‧第一定位環
43‧‧‧第二定位環
44‧‧‧卡槽
45‧‧‧凸出柱
46‧‧‧側壁
47‧‧‧容置腔室
48‧‧‧上端開口
60‧‧‧杯殼
第一圖係本創作其一實施例之頂戳件平面剖示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其一實施例之頂戳件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其一實施例之蓋體平面剖示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其一實施例之蓋體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其一實施例之杯殼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其一實施例之瓶蓋組件立體分解示意圖。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之設計者。
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茲配合實施方式及圖式詳述如後:
實施例1:參閱第一至第四圖所示,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包括蓋體40及頂戳件20。蓋體40包括側壁46及阻擋層41,側壁及阻擋層41組成容納原料的容置腔室40,頂戳件20蓋合在蓋體40上,頂戳件20的頂戳 部21伸入容置腔室40,當給頂戳件20施加向下的壓力時,頂戳件20將阻擋層41頂開來,從而打開容置腔室40。
可以想像到的是,圍成容納原料的容置腔室40的阻擋層41設置在容置腔室40的底面,圍成容置腔室40的側壁46可大致垂直於阻擋層41。側壁46可為柱面,以圓柱面為例,則阻擋層41可為圓形。
阻擋層41與側壁46連接,此連接關係為密封,且可藉由外力將該連接頂開。至於二者的連接,可為黏接,或者通過可拆卸方式的連接(例如卡接等類似結構)。黏接的實施方式可為將阻擋層41設為一薄膜狀。可拆卸方式的連接的實施方式可為將阻擋層41設置成一片狀,如塑膠片。阻擋層41除與側壁46組成容置腔室40外,阻擋層41還可以將原料與瓶身內的水隔開。由於阻擋層41與側壁46直接接觸食品,所以該阻擋層41及側壁46應為食品級材料製成,例如PET(熱塑性聚酯),PET常用於製作塑膠瓶、飲料瓶等製品,人們常購買的塑膠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都是PET包裝製品,屬於食品級安全塑膠材質。PP(聚丙烯),PP是非常常見的塑膠之一,可製成任何食品用塑膠包裝,如食品專用塑膠袋、食品塑膠盒、食品用吸管、食品用塑膠件等,安全無毒並且耐低溫、耐高溫性能好,PP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的塑膠,並有高強度耐折性能(50000次),-20℃下高空墜落不會破損。HDPE(高密度聚乙烯),具 有較高的使用溫度,硬度,力學強度和耐化學藥品性較好。屬於無毒安全材質,常用於食品用塑膠容器的製作。PC(聚碳酸酯)可用於製作運動水杯水壺、瓶子等,廣泛應用於塑膠容器製作,屬安全材質。
頂戳件20可蓋合在蓋體40,前述蓋合的方式可採用螺接或卡接等形式,不作特別限定。頂戳件20的結構可以包括用以蓋合於蓋體40的蓋合部29和用以執行頂戳的頂戳部21,該蓋合部29和頂戳部21連接。蓋合部29可為一帽狀體,頂戳部21可為一柱狀體。蓋合部29的內徑稍大於頂戳部21外徑,如此可使蓋合部29為螺帽狀。前述頂戳件20顧名思義的是指既可以執行頂又可以執行戳的部件。對於頂戳件20可以執行頂的實現形式,可將頂戳部21設置成一具有較大接觸面積的端部;對於頂戳件20執行戳的實現形式,可將頂戳件20設置成具有一尖刺端部。
本創作所述的瓶蓋組件與盛裝有礦泉水或者純淨水的瓶身配合,構成完整的飲料瓶。蓋體40內的原料和瓶身中的水是分開的,當需要混合成加味飲料時,就可以給頂戳件20一個向下的壓力,從而將蓋體40內容置腔室40中的原料引至盛裝有水的瓶身內,然後進行混合,形成加味飲料。由於原料與水是分開的狀態,所以不需要再使用添加劑,比使用了添加劑的飲料更有利於人體的健康。而且只需要給頂戳件20施加向下的壓力,使用簡單方便。
實施例2:參閱第一至第四圖所示,為了使用方便,本創作進一步提出了一種改進的方案。頂戳件20設有第一定位槽22,蓋體40設有第一定位環42,第一定位環42可以卡入第一定位槽22,當第一定位環42卡入第一定位槽22時,頂戳件20被限位於不頂戳到阻擋層41的位置。
前述的第一定位環42卡入第一定位槽22,是指瓶蓋組件在封裝的時候就可以將第一定位環42卡入第一定位槽22,還可以使頂戳件20與蓋體40之間保持固定的連接關係。當第一定位環42卡入第一定位槽22時,頂戳件20被限位於不能頂戳到阻擋層41的位置,當給頂戳件20向下的壓力時,第一定位環42突破第一定位槽22的阻力,使得頂戳件20相對於蓋體40向下移動,並將蓋體40上的阻擋層41頂開來,從而將蓋體40的容置腔室40打開,放置於容置腔室40的原料可以從打開的破口處引出。
進一步地,本創作中的頂戳件20還可以設有第二定位槽23,該第二定位槽23設置於第一定位槽22的上方,第二定位槽23可以卡入第一定位環42內,從而使得所述頂戳件20在將阻擋層41頂開時的限位。
可以想像到的是所述第二定位槽23卡入第一定位環42內,是指頂戳件20受到一個向下的壓力,使得第一定位槽22突破第一定位環42的阻力相對於蓋體40向下移動,此時位於第一定位槽22上方的第二定位槽23隨頂戳 件20向下移動,卡入第一定位環42。顯而易見的是,從第一定位槽22突破第一定位環42到第二定位槽23卡入第一定位環42的過程中,頂戳件20有足夠的距離將阻擋層41頂開。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有其他的實施方式,如本實施例中的蓋體40還可以有第二定位環43,第二定位環43位於第一定位環42的下方,第二定位環43到第一定位環42的距離和頂戳件20中第二定位槽23到第一定位槽22的距離相等。第二定位槽23可以卡入第一定位環42內,第一定位槽22可以卡入第二定位環43內,從而使得所述頂戳件20在將阻擋層41頂開時的限位。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二定位槽23可以卡入第一定位環42內,第一定位槽22可以卡入第二定位環43內,是指頂戳件20受到一個向下的壓力,使得第一定位槽22突破第一定位環42的阻力相對於蓋體40向下移動卡入第二定位環43,此時位於第一定位槽22上方的第二定位槽23隨頂戳件20向下移動,卡入第一定位環42。從第一定位槽22突破第一定位環42到第二定位槽23卡入第一定位環42的過程中,頂戳件20有足夠的距離將阻擋層41頂開,即第二定位環43到第一定位環42的距離和頂戳件20中第二定位槽23到第一定位槽22的距離足夠頂戳件20將阻擋層41頂開。
容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23、第一定位環42、第二定位環43的設置位置可以相對應互換的,即第一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23可設置於蓋體40,第一、第二定位環可設置在頂戳件20。
實施例3:參閱第一至第四圖所示,本例中,頂戳件20還設有用以防止所述容置腔室40內的飲料外漏的防漏層27。
頂戳件20蓋合於蓋體40,蓋體40中的側壁46圍成的上端開口48卡入頂戳件20中的防漏層27中。防漏層27可以為雙層結構,當蓋體40卡入防漏層27後,防漏層27從兩側夾緊蓋體40的上端開口48,頂戳件20與蓋體40的容置腔室40構成密封結構,從而蓋體40中的原料不會漏出。進一步地,防漏層27中還可以包括橡膠環(圖中未示),當蓋體40卡入防漏層27後,防漏層27中的橡膠環可以進一步夾緊蓋體40的上端開口48,從而頂戳件20與蓋體40的容置腔室40更加緊密,避免了原料的洩漏。
當然,可以想像到的是,蓋體40的上端開口48卡入頂戳件20後,蓋體40的上端開口48離頂戳件20的最上端處還有一定空隙,即當頂戳件20受到向下的壓力時,頂戳件20到蓋體40之間有足夠的向下移動的空間,使得頂戳件20可以將蓋體40中的阻擋層41頂開。
實施例4:參閱第一至第四圖所示,本例中, 蓋體40設有卡槽44,頂戳件20設有與蓋體40的卡槽44相對應的卡條24,卡條24可以卡入卡槽44。
蓋體40中設有卡槽44,該卡槽44可以設定於該蓋體40的頂戳部21上,頂戳件20設有與蓋體40中的卡槽44相配合使用的卡條24。所述卡條24可以卡入卡槽44,目的是為了使頂戳件20與該蓋體40之間可以固定連接,這裏固定連接,是指頂戳件20與蓋體40之間通過卡槽44和卡條24連接後,不可以左右移動,只可以上下移動。從而,當旋轉瓶蓋組件時,可以使得蓋體40及頂戳件20同時旋轉,避免了因一者旋轉而另一者不轉的情況。
前述卡槽44可以是由兩片凸起的塑膠片圍成一內凹體,內凹體的距離等於卡條24的寬度。對應地,卡條24可為凸起的凸塊。應當知曉的是,卡槽44和卡條24二者中至少有一者為彈性結構,以實現二者的配合能緊密地頂戳件20蓋合在蓋體40上。
實施例5:參閱第一至第四圖所示,本例中,頂戳件20的下方設頂戳部21,頂戳部21的內部設有空腔,底部設有一開口211。
由於頂戳件20蓋合於蓋體40上,當給頂戳件20一個向下的壓力時,頂戳部21將蓋體40上的阻擋層41頂開。本例中頂戳部21延伸至蓋體40的阻擋層41處,當給頂戳件20一個向下的壓力時,頂戳部21將阻擋層41頂 開,從而將蓋體40中的原料導出。頂戳部21與頂戳件20的頂端圍成一個內部往底端開口211的空腔。
除此,頂戳部21還可採用其他的實現方式。例如,頂戳部21可為實心結構,即內部不設置有空腔。在該種實現方式中,為了避免頂戳部21下壓時受到過大的水向上的阻力,可將頂戳部21設置為內徑較大地小於蓋體40的內徑,以保證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隙,以頂戳部21下壓液體會進入到該間隙中。
進一步地,在本例中,頂戳部21處還可以開設有使蓋體40的容置腔室40內的原料進入頂戳件20的內部空腔的進液口25。進液口25的設置,可以使得容置腔室40內的原料更容易進入頂戳件20的內部空腔內,然後原料可以在頂戳件20頂開阻擋層41後從阻擋層41的破口處漏出。
進一步地,在本例中,頂戳部21的內表面還可以設有頂戳條28。頂戳條28可以從頂戳部21頂部延伸至頂戳件20底端,由於頂戳件20蓋合於蓋體40上,當給頂戳件20一個向下的壓力時,頂戳部21將蓋體40上的阻擋層41頂開。本例中頂戳部21上設頂戳條28,頂戳部21和頂戳條28延伸至蓋體40的阻擋層41處,當給頂戳件20一個向下的壓力時,頂戳部21和頂戳條28將阻擋層41頂開,從而將蓋體40中的原料導出。頂戳條28的設置,相當於 頂戳條28和頂戳部21一起將阻擋層41頂開,使得頂戳件20在頂開阻擋層41時效果更好。
進一步地,在本例中,蓋體40阻擋層41的內表面設有與所述頂戳條28相配合的凸出柱45,頂戳條28延伸至凸出柱45處,頂戳件20的頂戳部21的底部外緣開設有用以容納凸出柱45的缺口26。
凸出柱45位於阻擋層41內表面上,凸出柱45與頂戳件20上的頂戳條28相配合使用,頂戳條28從頂戳部21的上方延伸至凸出柱45處,當給頂戳件20一個向下的壓力時,頂戳部21和頂戳條28將阻擋層41頂開,其中頂戳條28是通過凸出柱45將阻擋層41頂開。頂戳件20的頂戳部21底部外緣還開設有容納凸出柱45的缺口26,使得頂戳部21不與凸出柱45接觸。凸出柱45的設置,可以使得阻擋層41在受到頂戳條28的作用力時,可以將頂戳條28的作用力集中於凸出柱45處,從而頂戳件20更容易頂開阻擋層41。
實施例6:參閱第一至第五圖所示,本例中,還包括容置蓋體40和頂戳件20的杯殼60。
瓶蓋組件還包括容置蓋體40和頂戳件20的杯殼60,杯殼60,一方面可以防止瓶蓋組件在不需要頂開阻擋層41時,頂戳件20受到誤擊將阻擋層41頂開,令原料和水提前混合,所以杯殼60的設置可以使頂戳件20及蓋體 40受到保護。另一方面,當瓶蓋組件中的頂戳件20將阻擋層41頂開,原料和水進行混合後,可以用杯殼60進行盛水及飲用,給使用者帶來了便利性。
本創作的瓶蓋組件可適配於普通瓶身的螺紋,可蓋合在瓶身,以達到較好的安裝。
前文係針對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為本創作之技術特徵進行具體之說明;惟,熟悉此項技術之人士當可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原則下對本創作進行變更與修改,而該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確已達到本創作之所有目的,另其組合結構之空間型態未見於同類產品,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依法提出申請。
20‧‧‧頂戳件
21‧‧‧頂戳部
24‧‧‧卡條
25‧‧‧進液口
26‧‧‧缺口
40‧‧‧蓋體
42‧‧‧第一定位環
43‧‧‧第二定位環
44‧‧‧卡槽
46‧‧‧側壁

Claims (10)

  1. 一種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包括:瓶蓋組件包括蓋體及頂戳件,前述蓋體包括側壁及阻擋層,前述側壁及阻擋層圍成容納原料的容置腔室,前述頂戳件包含一頂戳部,前述頂戳件蓋合於前述蓋體,前述頂戳件被下壓時前述頂戳部伸入前述容置腔室內,並將前述阻擋層頂戳開來,以使前述容置腔室被打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頂戳件設有第一定位槽,前述蓋體設有第一定位環,前述第一定位環可卡入前述第一定位槽內,以使得前述頂戳件被限位於不頂戳前述阻擋層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頂戳件還設有位於前述第一定位槽上方的第二定位槽,前述第二定位槽可卡入前述第一定位環內,以使得前述頂戳件在將前述阻擋層戳開時限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頂戳件還設有用以防止前述容置腔室的飲料外漏的防漏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蓋體設有卡槽,前述頂戳件設有與前述蓋體的卡槽相對應的卡條,前述卡條可卡入前述卡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其中前述頂戳部的內部設有空腔,前述頂戳部底部設有一開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頂戳部還包含使原料進入頂戳部內部空腔的進液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頂戳部內表面設有頂戳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阻擋層內表面設有與前述頂戳條相配合的凸出柱,前述頂戳部的底部外緣開設有用以容納前述凸出柱的缺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其中前述瓶蓋組件還包括用以容置前述蓋體及頂戳件的杯殼。
TW105209221U 2016-06-20 2016-06-20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TWM52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221U TWM528977U (zh) 2016-06-20 2016-06-20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221U TWM528977U (zh) 2016-06-20 2016-06-20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8977U true TWM528977U (zh) 2016-09-21

Family

ID=57444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221U TWM528977U (zh) 2016-06-20 2016-06-20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8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7655B2 (ja) 飲料用容器
BR112015002642A2 (pt) recipientes resseláveis de bebidas, métodos para obtenção de topo de lata resselável e tampas resseláveis para recipiente de bebidas
US10455960B2 (en) Container with press button opening
JP2013527823A (ja) ちょうつがい付き蓋を持つ多部品閉鎖体
JP2006290415A (ja) 開封機能付キャップ及び包装体
JP2004359314A (ja) 開封刃をもつキャップ付カップ容器
TWM528977U (zh) 分離式自調飲料裝置
JP5552178B1 (ja) ポーション容器圧縮装置
JP3210237U (ja) お茶の香りを有するキャップ
JP2018095291A (ja) 開栓具付きキャップ
US20140131302A1 (en) Removable Bottle Cap Assembly with Internal Storage Compartment
KR20120001224U (ko) 이중 병마개의 내,외부마개의 결속구조
JP5142104B2 (ja) 蓋体付きカップ状容器および飲食品包装体
JP2005187082A (ja) 飲料が充填されている飲料容器
CN204453241U (zh) 一种包装罐
JP2010064781A (ja) ストロー兼用容器及びそれが付けられた容器入り飲料
KR200413218Y1 (ko) 컵 용도의 마개를 구비한 포장용 병
JP5207173B2 (ja) 蓋体付きカップ状容器および飲食品包装体
KR101592184B1 (ko) 컵 또는 글라스 형태로 전환되는 캔 타입 용기
KR200478362Y1 (ko) 포장용기 뚜껑
CA2986677A1 (en) A method of closing a container and a container closure assembly
TWM550720U (zh) 飲料杯及其杯蓋
KR20220135302A (ko) 액상 수용이 가능한 이중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납용기
CN205661830U (zh) 一种瓶盖组件
KR200365735Y1 (ko) 음료수 병마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