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800U -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800U
TWM526800U TW105201696U TW105201696U TWM526800U TW M526800 U TWM526800 U TW M526800U TW 105201696 U TW105201696 U TW 105201696U TW 105201696 U TW105201696 U TW 105201696U TW M526800 U TWM526800 U TW M5268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rail
support device
vertical plate
liftable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忠賢
蔡振魁
Original Assignee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800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800U/zh
Priority to US15/361,205 priority patent/US9976691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3Allowing translations
    • F16M11/046Allowing translations adapted to upward-downward translation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007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pivoting adjustment
    • F16M11/201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pivoting adjustment around a ver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00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 A47B9/02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with balancing device, e.g. by springs, by we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F16M13/02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reposition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4Balancing means
    • F16M2200/047Balancing means for balancing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the he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4Balancing means
    • F16M2200/048Balancing means for balancing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the undercarria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4Feet; Stands; Pedestals, e.g. wheels for moving casing on 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Description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特別是一種可用於顯示器之支撐裝置。
習知的一種具導桿之升降結構適用於支撐於一顯示器的支撐裝置,如台灣第M471737號專利所揭露,其包括一支撐架、一第一滑軌模組及一滑車,該支撐架包含一主板及二分別有主板兩側突伸的側板,該第一滑軌模組設於該支撐架的主板上,並包含一第一外軌及一第一內軌,該第一內軌滑設於該第一外軌的一第一開口中,且第一開口面向或背向該主板的方式固設於支撐架上。
承上所述,由於滑車僅圍繞該第一滑軌模組,主板仍設於滑車之外,且主板的寬度仍較滑車寬,因此由使用者的使用角度觀之,習知升降結構寬度仍因過寬,而於視覺上佔據過大的空間。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新穎結構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在此產業中極具需求及發展潛力。
本創作之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可將側向的單一滑軌模組及部分支架配置於滑動件所界定出的空間內,達到有效利用空間且減少結構寬度的效果,進而使支撐裝置的外形具有更小的寬度並具輕薄的視覺觀感。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揭露一種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用於承載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可定義一法線方向,於一實施例中,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包含一支架、一第一滑軌模組、一滑動件及一第一定力彈簧。該第一滑軌模組具有一第一外滑軌及一第一內滑軌,該第一外滑軌固定於該支架上,該第一外滑軌形成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相對於該法線方向係朝向一第一側向;該第一內滑軌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一開口中;該滑動件形成一內部空間供該第一滑軌模組貫穿,該滑動件並與該第一內滑軌固接,使該滑動件能相對於該支架滑動;該第一定力彈簧設於該第一外滑軌之上方,且該第一定力彈簧的一自由端與該滑動件固接。
該滑動件具有一中央板體、一第一側翼及一第二側翼,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分別由該中央板體相對的二側緣延伸出且與該中央板體垂直,使該滑動件實質上呈U形,該中央板體、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定義出該內部空間,以將該第一滑軌模組圍繞於內,並以該第一側翼與該第一內滑軌固接。且該滑動件的一開口的方向與該法線方向為反 向,該第一外滑軌的該第一側向與該法線方向係為垂直。
該第一滑軌模組至少部分貫穿該內部空間,且該第一滑軌模組在該法線方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厚度及在該第一側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寬度,該滑動件在該法線方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二厚度小於該第一寬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
該支架具有二平台,該第一外滑軌的一第一頂板及一第一底板分別與所述平台固接。
於另一實施例中,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滑軌模組,被該中央板體、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圍繞於該內部空間中,該第二滑軌模組具有一第二外滑軌及一第二內滑軌,該第二外滑軌形成有一第二開口,該第二內滑軌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二開口中,該第二外滑軌固定於該支架上,該第二開口相對於該法線方向係朝向一第二側向,該第二側向係與該第一開口的該第一側向相反且與該法線方向垂直,該第二內滑軌與該第二側翼固接。
該第二滑軌模組至少部分貫穿該內部空間,且該第二滑軌模組在該法線方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三厚度及在該第二側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二厚度小於該第二寬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三厚度。
於一實施例中,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定力彈簧設於該第二外滑軌之上方,且該第一定力彈簧的該 自由端與該第一側翼固接,該第二定力彈簧的一自由端與該第二側翼固接。
該第二外滑軌的一第二頂板及一第二底板分別與所述平台固接。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外滑軌的一第一背板與該第二外滑軌的一第二背板貼合。
於另一實施例中,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支架具有一第一立板、一第二立板及一第三立板,均設置於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之間,該第一立板供該第一外滑軌的該第一背板貼合,該第二立板及該第三立板分別與該第一立板的二端相接而與該第一立板垂直,該第三立板鄰近於該中央板體。該支架具有一後板,該第二立板與該後板固接。
可升降式支撐結構更包含一第一摩擦結構,具有複數第一摩擦塊,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上,該支架更具有二第四立板與該第二立板的二端相接,且所述摩擦塊與所述各第四立板、該第一立板及該第二立板的至少其中之一相接觸。
該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二摩擦結構,該第二摩擦結構具有一調整鈕及一第二摩擦塊,該調整鈕可選擇性的調整該第二摩擦塊對該第三立板的一正向力。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立板、該第二立板及該第三立板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該第一滑軌模組容置於該第一凹槽中。
該第二外滑軌的該第二背板貼合於該第一立板上,且該第一外滑軌的該第一背板正對於該第二外滑軌的該第二背板。更詳細而言,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立板、該第二立板及該第三立板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該第一滑軌模組容置於該第一凹槽中,該第二滑軌模組容置於該第二凹槽中。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承載座,連接件至該滑動件,該承載座可與該顯示模組相接。
一容置件設置於所述平台上,且該第一定力彈簧的一第一捲繞部及該第二定力彈簧的一第二捲繞部容置於該容置件。該第一定力彈簧之該第一捲繞部可定義一第一中心軸線,該第二定力彈簧之該第二捲繞部可定義一第二中心軸線,該第一中心軸線及該第二中心軸線彼此平行,且與該第一側向垂直。
該容置件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分別容置該第一捲繞部及該第二捲繞部,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的高度相異,以容許該第一捲繞部於所述平台上的一投影及該第二捲繞部於所述平台上的一投影部分重疊。
為讓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較佳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1000‧‧‧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1‧‧‧支架
11‧‧‧架體
12‧‧‧第一立板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13‧‧‧第二立板
14‧‧‧第三立板
15‧‧‧第四立板
16‧‧‧平台
17‧‧‧第一凹槽
18‧‧‧第二凹槽
19‧‧‧後板
2‧‧‧第一滑軌模組
21‧‧‧第一外滑軌
211‧‧‧第一開口
212‧‧‧第一背板
213‧‧‧第一頂板
214‧‧‧第一底板
22‧‧‧第一內滑軌
23‧‧‧滾珠組
3‧‧‧滑動件
31‧‧‧中央板體
32‧‧‧第一側翼
33‧‧‧第二側翼
34‧‧‧第二摩擦結構
341‧‧‧調整鈕
342‧‧‧第二摩擦塊
4‧‧‧第一摩擦結構
41‧‧‧第一摩擦塊
5‧‧‧承載座
6‧‧‧第一定力彈簧
61‧‧‧自由端
62‧‧‧第一捲繞部
63‧‧‧第一中心軸線
7‧‧‧第二定力彈簧
71‧‧‧自由端
72‧‧‧第二捲繞部
73‧‧‧第二中心軸線
8‧‧‧容置件
81‧‧‧第一容置槽
82‧‧‧第二容置槽
9‧‧‧第二滑軌模組
91‧‧‧第二外滑軌
911‧‧‧第二開口
912‧‧‧第二背板
913‧‧‧第二頂板
914‧‧‧第二底板
92‧‧‧第二內滑軌
100‧‧‧顯示模組
200‧‧‧底座
2000‧‧‧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3000‧‧‧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S‧‧‧內部空間
P‧‧‧法線方向
D1‧‧‧開口的方向
D2‧‧‧第一側向
D3‧‧‧第二側向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T4‧‧‧第四厚度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第1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另一外觀示意圖;第3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第4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示意圖;第5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第6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一俯視局部示意圖;第7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於其他實施立的一局部分解示意圖;第8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第9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示意圖;第10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第11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一俯視局部示意圖;第12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一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13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第14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示意圖;第15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第16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一俯視局部示意圖;以及第17圖為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一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1圖至第2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的外觀示意圖,第3圖至第5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的內部結構局部示意圖,其中第3圖及第5圖為不同視角的內部結構立體圖,第5圖為其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用於承載一顯示模組100,顯示模組100可定義一垂直螢幕的法線方向P,詳細而言,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擺放於一水平面時,在顯示模組100垂直於水平面的狀態下所定義出一與該水平面平行的法線方向P,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包含一支架1、一第一滑軌模組2、一滑動件3、一第一摩擦結構4、一承載座5、一第一定力彈簧6及一第二定力彈簧7,其中該支架1係指用於承載 重量的結構,且支架1可設置於一底座200上並可相對於底座200轉動。
第一滑軌模組2在本實施例中是一個滾珠滑軌,具有一第一外滑軌21、一第一內滑軌22及一夾設於其間的滾珠組23。第一外滑軌21固定於支架1上,形成有一第一開口211,第一開口211是朝向一實質垂直法線方向P的第一側向D2。第一內滑軌22可滑動地設於第一開口211中,較佳地,第一內滑軌22及第一外滑軌21之間設有一滾珠組23,使得第一內滑軌22得透過滾珠組23相對於第一外滑軌21滑動。滑動件3形成一內部空間S供第一滑軌模組2貫穿設置,並與第一內滑軌22固接,使滑動件3能相對於支架1滑動。
承載座5連接至滑動件3,且承載座5可與該顯示模組100相接。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均設於第一滑軌模組2的上方,且第一定力彈簧6的一自由端61與第二定力彈簧7的一自由端71與滑動件3固接,透過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提供一定的承載力。第一摩擦結構4則設置於滑動件3上,並與支架1接觸,以使滑動件3於滑動時,能與支架1摩擦而產生摩擦力。藉由第一定力彈簧6與第二定力彈簧7所提供的承載力、以及第一摩擦結構4與支架1摩擦而產生摩擦力,協助使用者在升降顯示模組100的過程可以隨停在所欲的位置。
請參第5圖,滑動件3具有一中央板體31、一第一 側翼32及一第二側翼33,第一側翼32及第二側翼33分別由中央板體31相對的二側緣大略垂直地延伸而出,藉此實質上呈U型,並圍繞界定出該內部空間S供第一滑軌模組2貫穿,且第一側翼32與第一內滑軌22固接。且請參第6圖為本實施例的俯視局部示意圖,滑動件3的開口的方向D1與法線方向P為反向,第一外滑軌21的第一開口211的第一側向D2與法線方向P係為垂直,也就是說,法線方向P朝前,滑動件3的開口的方向D1是朝後,而第一外滑軌21的第一開口211的第一側向D2是朝向側面。由於第一滑軌模組2及支架1係部分設置於滑動件3的內部空間S內,並貫穿內部空間S,第一滑軌模組2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厚度T1,且在第一側向D2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寬度W1,而滑動件3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二厚度T2。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厚度T2小於第一寬度W1,且第二厚度T2大於第一厚度T1,故可有效利用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的內部空間S,進而縮減其體積達到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厚度較小的效果。從使用者的視角看去,因第一滑軌模組及滑動件厚度較小,故而可得到一薄形支架。
現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中,關於支架1的詳細結構,支架1具有一架體11、一第一立板12、一第二立板13、一相對於第二立板13的第三立板14、二第四立板15、一平台16及一後板19,第二立板13及第三立板14分別與第一立板12的 二端相接而與第一立板12垂直,使得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三立板14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17。所述第四立板15與第二立板13的二端相接。平台16則設置於支架1的第一立板12上方並可與第二立板13固接。須說明的是,請參第2圖,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立板13與後板19以螺合的方式固接後,後板19的二側緣係與架體11的二內側對應接合,使得第二立板13可藉由後板19固定於架體11上。
接著說明支架1與滑動件3及第一滑軌模組2之間的關係,第一立板12設置於第一側翼32及第二側翼33之間,且第一滑軌模組2直接容置於第一凹槽17中,使得第一立板12供第一外滑軌21的第一背板212貼合並固接,且第三立板14鄰近於中央板體31。
第一摩擦結構4具有複數第一摩擦塊41,可分別設置於第一側翼32及第二側翼33上,且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四立板15可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使得所述第一摩擦塊41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中。所述第一摩擦塊41與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四立板15相接觸,藉此,當滑動件3相對於支架1上下滑動時,所述第一摩擦塊41可與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四立板15相摩擦而產生摩擦力,搭配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的承載力,而可與顯示模組100的重力相抗衡,進而達到隨停的效果。於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摩擦塊41可依照需求選擇性的與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 13及第四立板15至少其中之一相接觸,因此可控制摩擦塊與支架1的接觸面積,亦可依照需求調整第一摩擦塊41的數量,進而調整摩擦力的大小。
現進一步說明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與其他元件的相對關係。如第5圖所示,第一定力彈簧6具有一第一捲繞部62且可定義一第一中心軸線63,第二定力彈簧7具有一第二捲繞部72且可定義一第二中心軸線73。第一中心軸線63與第二中心軸線73彼此平行,且與第一開口211的第一側向D2垂直。而第一定力彈簧6的自由端61與第一側翼32固接,第二定力彈簧7的自由端71則與第二側翼33固接,以對滑動件3及其上的顯示模組100提供一固定的拉力。而於其他實施例中,可依照顯示模組的重量調整定力彈簧的數量,不以上述之定力彈簧數量為限。
一容置件8設置於支架1的平台16上,並具有一第一容置槽81及一第二容置槽82分別容設第一捲繞部62及第二捲繞部72,其中,第一容置槽81及第二容置槽82的高度相異,以容許第一捲繞部62及第二捲繞部72於支架1的平台16上(或於一水平面上)的投影,係為部分重疊。亦即,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以一高一低的方式設置於支架1的頂部11,如此可縮小可升降式支撐裝置1000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所佔據的厚度。
此外,為了擴大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 的應用範圍及承載範圍,本實施例的滑動件3更設有一第二摩擦結構34,第二摩擦結構34具有一調整鈕341及一第二摩擦塊342,調整鈕341可選擇性的調整第二摩擦塊342對第三立板14的正向力,調整鈕341可為一螺絲,當螺絲旋的越緊,則推動第二摩擦塊342對第三立板14的所施予的正向力將增加,滑動件3相對於支架1滑動時,第二摩擦塊342摩擦第三立板14所產生的摩擦力因此就越大。藉此,可透過摩擦力並搭配定力結構的承載力可以協助與顯示模組100的重力相抗衡。
於其他實施例中,請參第7圖,支架1具有二平台16,第一外滑軌21的一第一頂板213及一第一底板214可分別與支架1的所述平台16固接,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設置於頂部的平台16上,且於第一外滑軌21的上方,在此種狀況下,則前述實施例的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及第三立板均可予以省略,僅有第一滑軌模組2容置於滑動件3的內部空間S中。此外所述平台16則可直接固定於如第2圖所示的架體11上,於此不再贅述。
接下來說明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2000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外觀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而第8圖及第9圖所示為本實施例於不同視角之局部內部結構立體圖,第10圖為分解圖。本實施例除了包含第一實施例所揭露的一支架1、一第一滑軌模組2、一滑動件3、一承載座5、一第一定力彈簧6、一第二定力彈簧7及一第二摩擦結構34以外,本實施 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更包含一第二滑軌模組9,第二滑軌模組9同樣是一個滾珠滑軌。且第一滑軌模組2及第二滑軌模組9同樣被中央板體31、第一側翼32及第二側翼33圍繞於內部空間S中。第二滑軌模組9具有一第二外滑軌91及一第二內滑軌92,第二外滑軌91形成有一第二開口911,第二內滑軌92可滑動地設於第二開口911中,且第二內滑軌92與第二側翼33固接,而第一內滑軌22與第一側翼32固接,以使滑動件3可相對於支架1滑動。
於本實施例中,支架1的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三立板14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17及一第二凹槽18,請參第11圖為本實施例俯視局部示意圖,第一滑軌模組2容置於第一凹槽17中,第二滑軌模組9容置於第二凹槽18中,且第二外滑軌91的第二開口911相對於法線方向P係朝向一第二側向D3且與第一開口211的第一側向D2係為反向,並同樣與滑動件3的開口的方向D1及法線方向P垂直。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外滑軌21的一第一背板212貼合於第一立板12的一第一表面121上,第二外滑軌91的一第二背板912貼合於第一立板12的一與第一表面121相對的第二表面122上,使得第一背板212與第二背板912係彼此背對。
於本實施例中的容置件8設置於平台16上,且容置件8的第一容置槽81及第二容置槽82分別容置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 例中所例示的第一容置槽81及第二容置槽82之高度可以是相同的,且分別對應設置於第一外滑軌21及第二外滑軌91的上方。
由第11圖可更詳細地看出,第一滑軌模組2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厚度T1,在第一側向D2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寬度W1;第二滑軌模組9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三厚度T3,且在第二側向D3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二寬度W2。其中,滑動件3的第二厚度T2小於第一寬度W1及第二寬度W2,且第二厚度T2大於第一厚度T1及第三厚度T3。
於本實施例的其他態樣中,請參第12圖,第一外滑軌21的第一頂板213及第一底板214,與第二外滑軌91的一第二頂板913及第二底板914可分別直接與支架1的二平台16固接,使得第一背板212與第二背板912貼合,所述平台16則可與前述實施例及第2圖所示的架體11相接,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設置於所述平台16上而位於第一外滑軌21及第二外滑軌91的上方。藉此,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三立板14均可省略,而僅有第一滑軌模組2及第二滑軌模組9容置於滑動件3的內部空間S中,使得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加輕薄。
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3000如第13圖至第16圖所示,其中第13圖及第14圖為不同視角之立體圖、第15圖為分解圖及第16圖為其俯視局部示意圖。本實 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相同處為,均包含一支架1、一第一滑軌模組2、一滑動件3、一承載座5、一第一定力彈簧6、一第二定力彈簧7及一第二滑軌模組9。第一滑軌模組2及第二滑軌模組9同樣被中央板體31、第一側翼32及第二側翼33圍繞於內部空間S中,且第二外滑軌91的第二開口911的第二側向D3與第一開口211的第一側向D2相反,並同樣與滑動件3的開口的方向D1及法線方向P垂直。
然,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相異處在於,支架1的第一凹槽17位於第二凹槽18的一側,使得容置於第一凹槽17中的第一滑軌模組2位於容置於第二凹槽18中的第二滑軌模組9的一側。換言之,第一立板12的第一表面121與第二表面122係彼此錯位,因此,當第一背板212貼合於第一表面121且第二背板912貼合於第二表面122時,第一背板212及第二背板912係彼此錯位。也就是,第一滑軌模組2及第二滑軌模組9於法線方向P上是部分重疊的,因此,即使本實施例包含二滑軌模組,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二滑軌模組加總的一第四厚度T4仍實質上與第一厚度T1或第三厚度T3接近,並小於滑動件3的第二厚度T2,相較於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在法線方向P的視線上的厚度更能進一步減縮。滑動件3的第一側翼32同樣與第一內滑軌22固接,第二側翼33同樣與第二內滑軌92固接,使得滑動件3可相對支架1上下滑動。
本實施例同樣可包含第一摩擦結構4及一第二摩 擦結構34,且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同樣以高低差的設置方式設於支架1的頂部11。
此外,本實施例的其他態樣中,請參第17圖,於本實施例的其他態樣中,第一外滑軌21的第一頂板213及第一底板214,與第二外滑軌91的一第二頂板913及第二底板914,可固接於支架1的二平台16之間,而第一滑軌模組2及第二滑軌模組9於法線方向P上係部分重疊,所述平台16則可與支架的架體11相接(圖未繪示),第一定力彈簧6及第二定力彈簧7設置於所述平台16上而位於第一外滑軌21及第二外滑軌91上方。藉此,第一立板12、第二立板13及第三立板14均可省略,而僅有第一滑軌模組2及第二滑軌模組9容置於滑動件3的內部空間S中,以達到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輕薄化的效果。
綜上所述,相較於習知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本創作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透過滑動件環繞於滑軌模組及支架的部分,可有效縮小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的體積,進而使得本創作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於造型上能有更多不同的變化。
上述的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創作的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創作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屬於本創作所主張的範圍,本創作的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000‧‧‧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1‧‧‧支架
2‧‧‧第一滑軌模組
3‧‧‧滑動件
34‧‧‧第二摩擦結構
4‧‧‧第一摩擦結構
5‧‧‧承載座
6‧‧‧第一定力彈簧
7‧‧‧第二定力彈簧
8‧‧‧容置件
100‧‧‧顯示模組
P‧‧‧法線方向
D2‧‧‧第一側向

Claims (20)

  1. 一種可升降式支撐裝置,用於承載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可定義一法線方向,該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包含:一支架;一第一滑軌模組,具有:一第一外滑軌,固定於該支架上,該第一外滑軌形成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相對於該法線方向係朝向一第一側向;以及一第一內滑軌,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一開口中;一滑動件,形成一內部空間供該第一滑軌模組貫穿,該滑動件並與該第一內滑軌固接,使該滑動件能相對於該支架滑動;以及一第一定力彈簧,設於該第一外滑軌之上方,且該第一定力彈簧的一自由端與該滑動件固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滑動件具有一中央板體、一第一側翼及一第二側翼,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分別由該中央板體相對的二側緣延伸出且與該中央板體垂直,使該滑動件實質上呈U形,該中央板體、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定義出該內部空間,以將該第一滑軌模組圍繞於內,並以該第一側翼與該第一內滑軌固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滑動件的一開口的方向與該法線方向為反向,該第一外滑軌的該第一側向與該法線方向係為垂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滑軌模組至少部分貫穿該內部空間,且該第一滑軌模組在該法線方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厚度及在該第一側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一寬度,該滑動件在該法線方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二厚度小於該第一寬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支架具有二平台,該第一外滑軌的一第一頂板及一第一底板分別與所述平台固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滑軌模組,被該中央板體、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圍繞於該內部空間中,該第二滑軌模組具有一第二外滑軌及一第二內滑軌,該第二外滑軌形成有一第二開口,該第二內滑軌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二開口中,該第二外滑軌固定於該支架上,該第二開口相對於該法線方向係朝向一第二側向,該第二側向係與該第一開口的該第一側向相反且與該法線方向垂直,該第二內滑軌與該第二側翼固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二滑軌模組至少部分貫穿該內部空間,且該第二滑軌模組在該法線方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三厚度及在該第二側向的視線上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二厚度小於該第二寬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三厚度。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定力彈簧設於該第二外滑軌之上方,且該第一定力彈簧的該自由端 與該第一側翼固接,該第二定力彈簧的一自由端與該第二側翼固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二外滑軌的一第二頂板及一第二底板分別與所述平台固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外滑軌的一第一背板與該第二外滑軌的一第二背板貼合。
  11. 如請求項6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支架具有一第一立板、一第二立板及一第三立板,均設置於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之間,該第一立板供該第一外滑軌的一第一背板貼合,該第二立板及該第三立板分別與該第一立板的二端相接而與該第一立板垂直,該第三立板鄰近於該中央板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支架具有一後板,該第二立板與該後板固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更包含一第一摩擦結構,具有複數第一摩擦塊,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側翼及該第二側翼上,該支架更具有二第四立板與該第二立板的二端相接,且所述第一摩擦塊與所述各第四立板、該第一立板及該第二立板的至少其中之一相接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二摩擦結構,該第二摩擦結構具有一調整鈕及一第二摩擦塊,該調整鈕可選擇性的調整該第二摩擦塊對該第三立板的一正向力。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立板、 該第二立板及該第三立板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該第一滑軌模組容置於該第一凹槽中。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二外滑軌的一第二背板貼合於該第一立板上,且該第一外滑軌的該第一背板正對於該第二外滑軌的該第二背板。
  17.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立板、該第二立板及該第三立板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該第一滑軌模組容置於該第一凹槽中,該第二滑軌模組容置於該第二凹槽中。
  18.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一容置件設置於所述平台上,且該第一定力彈簧的一第一捲繞部及該第二定力彈簧的一第二捲繞部容置於該容置件。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定力彈簧之該第一捲繞部可定義一第一中心軸線,該第二定力彈簧之該第二捲繞部可定義一第二中心軸線,該第一中心軸線及該第二中心軸線彼此平行,且與該第一側向垂直。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撐裝置,其中該容置件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分別容置該第一捲繞部及該第二捲繞部,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的高度相異,以容許該第一捲繞部於所述平台上的一投影及該第二捲繞部於所述平台上的一投影部分重疊。
TW105201696U 2016-02-03 2016-02-03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TWM526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1696U TWM526800U (zh) 2016-02-03 2016-02-03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US15/361,205 US9976691B2 (en) 2016-02-03 2016-11-25 Elevatable suppor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1696U TWM526800U (zh) 2016-02-03 2016-02-03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800U true TWM526800U (zh) 2016-08-01

Family

ID=5718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1696U TWM526800U (zh) 2016-02-03 2016-02-03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76691B2 (zh)
TW (1) TWM5268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9548A (zh) * 2017-09-27 2018-01-09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支架
CN107977045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支撑装置及其扁状支架外壳的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4953U (zh) * 2016-07-20 2017-01-01 Modernsolid industrial co ltd 具有雙定力彈簧的支撐裝置
CN206347268U (zh) * 2016-10-21 2017-07-2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机构
CN107131238A (zh) * 2017-07-07 2017-09-05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卷绕弹簧及其升降支架
CN107269747B (zh) * 2017-07-07 2023-02-28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卷绕弹簧及其升降支架
KR102393729B1 (ko) * 2017-08-31 2022-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087677A (zh) * 2017-12-28 2018-05-29 福建省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显示器支架
TWM602332U (zh) * 2019-11-27 2020-10-01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快拆結構
TWI721676B (zh) * 2019-11-28 2021-03-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彈性伸縮模組及使用該模組之升降裝置
TWI730601B (zh) * 2020-01-21 2021-06-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架及顯示裝置
KR102201613B1 (ko) * 2020-06-03 2021-01-11 이재섭 디스플레이 승하강 장치
CN115385261A (zh) * 2021-02-01 2022-11-25 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升降立柱及手术机器人
CN112880764B (zh) * 2021-02-04 2022-08-30 山东万沙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仪器仪表挂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3150B1 (en) * 2007-06-19 2008-08-19 Shin Zu Shing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stand
CN101481073B (zh) * 2008-01-09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升降机构及其气缸
JP4578548B2 (ja) 2008-07-11 2010-11-10 株式会社ナナオ モニタ位置調節装置
US7780125B2 (en) * 2008-07-14 2010-08-24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Support frame for a variety kinds of display devices
TW201017024A (en) * 2008-10-28 2010-05-01 Jarllytec Co Ltd Elevation device with a detent function
US7681845B1 (en) * 2008-10-30 2010-03-23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Supporting stand having lifting and positioning means
TWI391596B (zh) 2010-08-02 2013-04-01 Ming Hsien Huang 升降裝置
TWM471737U (zh) 2013-08-13 2014-02-01 Syncmold Entpr Corp 具導桿之升降結構
US9702501B2 (en) * 2015-12-01 2017-07-11 Oxti Corporation Support device for monitor or displa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7045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支撑装置及其扁状支架外壳的形成方法
CN107559548A (zh) * 2017-09-27 2018-01-09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76691B2 (en) 2018-05-22
US20170219158A1 (en)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26800U (zh) 可升降式支撐裝置
CN103988143B (zh) 平板电脑和监视器支撑系统
EP3113161B1 (en) Variable led display screen
US9163779B2 (en) Tablet mounting systems, stands, and methods
US8240628B2 (en) Holding apparatus
TW201503811A (zh) 電子裝置
US9395757B2 (en) Auxiliary screen mounting system
US767193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stand
WO2016131232A1 (zh) 显示装置框架及显示装置
KR20090035408A (ko) 지지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하는 듀얼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04260819A (ja) 額縁を兼ねる薄型映像設備用フレーム装置
CN203784583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的支架
US20120104194A1 (en) Stand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41442A1 (zh)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478172Y1 (ko) 휴대용 디스플레이 받침대
CN202615044U (zh) 一种非接触式近眼虚拟立体显示器
US9200747B2 (en) Outer-hanging touch apparatus
WO2020137333A1 (ja) 支持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507377A (zh) 触摸板与液晶显示屏的贴合方法及贴合治具
CN203948890U (zh) 固持装置
TWI703866B (zh) 背板及顯示裝置
TWI811840B (zh) 顯示裝置、電子裝置與伸縮組件
KR20200009853A (ko) 휴대용 노트북 거치대
CN206710704U (zh) 一种手机架式vr头盔
TWI418715B (zh) 壁掛架及顯示器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