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669U -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669U
TWM526669U TW105206576U TW105206576U TWM526669U TW M526669 U TWM526669 U TW M526669U TW 105206576 U TW105206576 U TW 105206576U TW 105206576 U TW105206576 U TW 105206576U TW M526669 U TWM526669 U TW M52666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ow path
heat pipe
wall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6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清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6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669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669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本案是有關於一種熱管,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搭配水冷模組的熱管以及散熱裝置。
現有技術中,散熱裝置的散熱方式一般可以分為氣冷式與水冷式。氣冷式散熱裝置是將熱管搭配鰭片與金屬底板結合,並藉由風扇產生散熱氣流而將熱量帶走;水冷式散熱裝置一般是利用水做為熱交換的冷媒,將熱量帶往散熱排進行熱交換。
本案揭示一種熱管,適用於一散熱裝置。熱管包含:一內管,具有一內壁及一外壁,內壁環設成一第一流道;以及一外管,具有一管體,管體環設於內管的外壁,並形成一第二流道,其中第二流道為封閉迴路。
本案揭示一種散熱裝置,包含:一熱管,包含:一內管,具有一內壁及一外壁,內壁環設成一第一流道;及一外管,具有一管體,管體環設於內管的外壁,並形成一第二流道,其中第二流道為封閉迴路;散熱裝置還包括一水槽,水槽具有一第一輸液管連接於第一流道的一流體輸入端、以及一第二輸液管連接於第一流道的一流體輸出端,用以形成一液冷循環流道;以及一泵浦,設置於水槽中,並藉由泵浦驅動液冷循環流道中的一工作流體。
綜上所述,本案的散熱裝置結合了水冷式散熱與氣冷式散熱之雙重散熱能力,能更加快速地進行散熱;另外本案的散熱裝置具有體積小、散熱效果良好的特點。
100‧‧‧熱管
1‧‧‧內管
2‧‧‧外管
3‧‧‧第一流道
4‧‧‧第二流道
5‧‧‧水槽
6‧‧‧第一輸液管
7‧‧‧第二輸液管
8‧‧‧泵浦
9‧‧‧鰭片組
10‧‧‧散熱裝置
11‧‧‧發熱元件
12‧‧‧吸熱部
13‧‧‧散熱部
14‧‧‧風扇
101‧‧‧流體輸入端
102‧‧‧流體輸出端
111‧‧‧內壁
112‧‧‧外壁
211‧‧‧管體
圖1為本案熱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熱管A方向的剖面圖。
圖3為一實施例中本案散熱裝置的示意圖。
請參考圖1以及圖2,圖1為本案一實施例中熱管100的示意圖,圖2為圖1熱管100的沿A方向剖面圖。如圖1及圖2所示,熱管100包含有一內管1以及一外管2,內管1和外管2均為具有良好導熱性能的金屬材料的管體,於一實施例中可以是銅管、鋁管等,本案不以此為限。
內管1具有一內壁111及一外壁112,內壁111環設成有一第一流道3,第一流道3為開放流道用以流通一第一工作流體,於一實施例中可以為水或者其他冷卻液,本案不以此為限。
本實施例中,外管2具有一管體211,管體211具有一毛細結構,毛細結構由銅粉構成,也可以由其他金屬粉末構成,本案不以此為限。管體211環設於內管1的外壁112,並形成一第二流道4,其中第二流道4為封閉迴路,在第二流道4中填充有一第二工作流體,於一實施例中可以為甲烷或者其他冷卻液,本案不以此為限。於一實施例中,第二工作流體的比熱小於第一工作流體的比熱。
請參考圖3,其為本案的散熱裝置10。散熱裝置10包含一熱管100、一水槽5以及一泵浦8。水槽5中裝載有第一工作流體。熱管100具有一流體輸入端101以及一流體輸出端102,流體輸入端101以及流體輸出端102分別設置於第一流道3的兩端。水槽5具有一第一輸液管6以及一第二輸液管7,第一輸液管6連接於第一流道3的流體輸入端101以及第二輸液管7連接於第一流道3的流體輸出端102,使熱管100的第一流道3與水槽5形成一液冷循環流道。泵浦8設置於水槽5中,並且散熱裝置10藉由泵浦8驅動液冷循環流道中的第一工作流體。
於本案實施例中,熱管100具有一吸熱部12鄰近於流體輸入端101、以及一散熱部13鄰近於熱管100的流體輸出端102。吸熱部12用以接觸一發熱元件11。於一實施例中,發熱元件11可以是中央處理器或 者其他的電子元件。
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10包括一鰭片組9以及一風扇14。鰭片組9設置於熱管100的散熱部13,風扇14設置於鰭片組9的一側,用於提供散熱氣流至鰭片組9,並藉由散熱氣流帶走鰭片上的熱量,而進行散熱。
本案的散熱裝置10同時將氣冷式及水冷式結合在一起,進而達到雙重散熱效果。在氣冷式的部分,當發熱元件11被設置於熱管100的吸熱部12時,熱管100吸收發熱元件11所產生的熱量,此時位於外管2中的第二工作流體因吸熱後則由原本的液態蒸發為氣態並向熱管100的散熱部13流動,並藉由鰭片組9及風扇14進行散熱,當第二工作流體的熱量釋放後,則由氣態冷凝為液體並經由管路中的毛細結構回流至吸熱部12,以達成冷卻循環。
在水冷式的部分,當啟動散熱裝置10內的泵浦8時,第一工作流體流經熱管100時,發熱元件11產生的熱傳遞至熱管100。第一工作流體依序流經熱管100的流體輸入端101、第一流道3、流體輸出端102、第二輸液管7、水槽5以及第一輸液管6,並藉由鰭片組9及風扇14進行散熱。
綜上所述,本案的散熱裝置結合了水冷式散熱與氣冷式散熱之雙重散熱能力,能更加快速地進行散熱;另外藉由本案的散熱結構,可以省去水冷排之水管體積,具有體積小巧的特點,能夠適應電子產品小型化發展的需求。因此本案的散熱裝置具有體積小、散熱效果良好的特點。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0‧‧‧熱管
1‧‧‧內管
2‧‧‧外管
3‧‧‧第一流道
4‧‧‧第二流道
111‧‧‧內壁
112‧‧‧外壁
211‧‧‧管體

Claims (10)

  1. 一種熱管,適用於一散熱模組,包含:一內管,具有一內壁及一外壁,該內壁環設成一第一流道;以及一外管,具有一管體,該管體環設於該內管的該外壁,並形成一第二流道,其中該第二流道為封閉迴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管,其中該第一流道為開放流道用以流通一第一工作流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熱管,其中該第二流道內充填一第二工作流體,並且該第二工作流體的比熱小於該第一工作流體的比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管,其中該熱管具有一流體輸入端以及一流體輸出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熱管,其中該熱管具有一吸熱部鄰近於該流體輸入端、以及一散熱部鄰近於該流體輸出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管,其中該外管的該管體具有一毛細結構。
  7. 一種散熱裝置,包含:一熱管,包含:一內管,具有一內壁及一外壁,該內壁環設成一第一流道;及一外管,具有一管體,該管體環設於該內管的該外壁,並形成一第二流道,其中該第二流道為封閉迴路;一水槽,該水槽具有一第一輸液管連接於該第一流道的一流體輸入端、以及一第二輸液管連接於該第一流道的一流體輸出端,用以形成一液冷循環流道;以及一泵浦,設置於該水槽中,並藉由該泵浦驅動該液冷循環流道中的一工作流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散熱裝置,其中該熱管具有一吸熱部鄰近於該流體輸入端、以及一散熱部鄰近於該流體輸出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散熱裝置,還包括一鰭片組,該鰭片組設置於該熱管的該散熱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散熱裝置,還包括一風扇,該風扇設置於該 鰭片組之一側,並且提供散熱氣流至該鰭片組。
TW105206576U 2016-05-06 2016-05-06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TWM52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576U TWM526669U (zh) 2016-05-06 2016-05-06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576U TWM526669U (zh) 2016-05-06 2016-05-06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669U true TWM526669U (zh) 2016-08-01

Family

ID=5718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6576U TWM526669U (zh) 2016-05-06 2016-05-06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6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8388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WO2017148197A1 (zh) 散热设备
TWI650522B (zh) 冷媒式散熱裝置
WO2017036282A1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风冷半导体制冷装置
US8985197B2 (en) Heat dissipation unit with mounting structure
WO2016173286A1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TWM512883U (zh) 散熱模組、水冷式散熱模組及散熱系統
TWI801696B (zh) 相變散熱裝置
WO2015146110A1 (ja) 相変化冷却器および相変化冷却方法
WO2017045651A1 (zh) 一种利用导热材料线材编织物换热的装置
TWM586876U (zh) 複合水冷排結構
TWM455152U (zh) 微型迴路式均溫散熱裝置
TWI726806B (zh) 水冷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18113374A1 (zh) 一种螺旋线型散热器
TWI604173B (zh) Heat sink device applied to loop heat pi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ts shell
JP200909999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M526669U (zh) 熱管及具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TWI706118B (zh) 浸入式冷卻設備
TW201414978A (zh) 散熱裝置
TWI839974B (zh) 一種利用兩相流循環蒸氣腔與冷液態流體進行熱交換之散熱模組
JP2015060901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TWI530249B (zh) 複合式散熱組件
TW201938976A (zh) 循環散熱模組
TWM549333U (zh) 散熱裝置之熱交換結構
TWI715094B (zh) 複合水冷排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