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174U - 開關接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關接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174U
TWM526174U TW104216798U TW104216798U TWM526174U TW M526174 U TWM526174 U TW M526174U TW 104216798 U TW104216798 U TW 104216798U TW 104216798 U TW104216798 U TW 104216798U TW M526174 U TWM526174 U TW M5261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limiter
wiring device
contact
switch w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6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Yuan Wu
Cheng-Xin Wu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Inc
Switchlab Shangha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Inc, Switchlab Shanghai Inc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Inc
Priority to TW104216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174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174U/zh

Link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開關接線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開關接線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開關接線裝置設置有限制器、觸片,組合金屬彈片,以利於直接樞接導線;並且,使限制器在具有較高剛性的條件下,輔助固定和規範金屬彈片運動路徑之新型者。
開關接線裝置是一種具有連接電路、線路的電源開關元件,安裝於電子、電機設備的操作面板或配電箱,用以連接配線電路。開關接線裝置應用被包覆在絕緣殼體(通常係塑膠材料製成)內的導電元件、螺絲鎖接電子、電機設備的配線電路或導線,配合開關按鈕的操作,控制導電元件和配線電路或導線的通電或斷電,而建立開、關電路電源的作用,係已為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第103206602號「開關接線端子座結構」專利案,係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實施例。
一個有關這類開關接線裝置在操作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絕緣殼體設有相通的插線孔和操作螺絲的鎖接孔,提供人員操作工具控制螺絲鎖合從插線孔進入的導線。實務上,必須先使螺絲位在鬆釋狀態,以便讓導線插入插線孔;當螺絲位在鬆釋狀態時,螺絲會有偏斜情形,因此常造成人員操作螺絲對準鎖合導線和接電頭(或稱接電端子)的作業,變得麻煩和困難。
為了改善上述問題,舊法也揭示了一種在絕緣殼體和接電頭上設置導引槽和導條、彈簧配合的結構。但所述結構不僅比較複雜,增加了製造成本;並且,通常必須增加殼體體積,以避免該導引結構和導電元件產生干涉。再者,增加殼體體積也不利於開關接線端子裝置小型化的演進和設計趨勢。
在某些使用的環境(例如機器設備的運轉會產生震動情形),長期使用的過程,容易使螺絲鬆動,造成線材鬆脫的情形。特別是,螺絲機構和導線或線材的樞接作業都必須使用工具才能操作鎖緊、放鬆的工作,相對也比較麻煩。
舊法也揭示一種配合殼體內部結構設計,應用外型成α輪廓的金屬彈片,壓制導線或線材,來取代螺絲機構鎖接導線的結構。不過,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α型金屬彈片除了彎折成特殊形狀的作業外,在金屬彈片上還必須開設口部,使它的另一端穿過口部,在口部上形成可擺動結構,以便壓制導線。因此,α型金屬彈片在結構製作上比較麻煩、複雜;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在有關開關接線裝置與相關組合設計方面的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絕緣殼體和導電元件、接電頭、開關之結構組合,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形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增加它的應用範圍。例如,在符合不增加開關接線裝置體積的條件下,使它們的結構易於製作和操作,改善習知操作螺絲對準鎖合導線和接電頭的作業麻煩和困難、絕緣殼體組合導引槽、導條、彈簧、應用α型金屬彈片等複雜結構的情形等;或進一步使該開關接線裝置容許人員不需使用工具,直接操作導線插入樞接接電頭,以及使接電頭在符合剛性或硬度較高的條件下,具備有導電性佳、輔助固定金屬彈片和導引金屬彈片運動路徑等手段。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開關接線裝置,在具備結構精簡的條件下,提供一操作簡便、增加操作運動的穩定度等作用。包括一配裝在絕緣殼體內的導電元件、組合導電元件的開關按鈕和接電頭。接電頭具有限制器和連接限制器的觸片二個部份;該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選擇性的與觸片形成通電或斷電。以及,限制器界定有一空間,組裝一金屬彈片,使機器設備接來的配線電路或導線可簡便的直接插入限制器空間,嵌合金屬彈片,並且阻止金屬彈片在操作運動過程產生偏移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開關接線裝置,該限制器和觸片可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該限制器包括第一邊、連接第一邊的第二邊、連接第二邊的第三邊、連接第三邊的第四邊等部分,而共同建立一具有該空間的框架結構,收容該金屬彈片,並且至少使第二邊和第四邊輔助規範金屬彈片的運動路徑。以及,該觸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連接限制器第一邊,第二端成傾斜翹起結構,朝觸接導電元件的方向延伸。
請參閱第1、2圖,本創作之開關接線裝置包括一絕緣殼體和一開關按鈕的組合;概分別以10、20表示之。殼體10有一腔室11收容該開關按鈕20;開關按鈕20組合有導電元件30和彈簧35(此部分為習知技藝,故未予詳述)。依據第1、2圖的方向,殼體10在兩邊下端區域設有相通於腔室11的插線孔12,供電子或電機設備的配線電路或導線90插入殼體腔室11,組合連接接電頭40。
圖中顯示有兩個接電頭40設置在殼體腔室11裏面;每一個接電頭40包括限制器50和連接限制器50的觸片60二個部份。限制器50選擇剛性或硬度較高的材料(例如,鐵、鋼…等)形成平板胚料的型態,以及使限制器50從平板胚料的型態製成第1圖顯示的矩形框架結構和觸片60的組合。
圖中也描繪了限制器50具有第一邊51、連接第一邊51的第二邊52、連接第二邊52的第三邊53、連接第三邊53的第四邊54等部分,而共同建立一具有空間55的矩形框架結構,收容一金屬彈片70。並且,至少使第二邊52和第四邊54輔助規範金屬彈片70的運動路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四邊54朝第一邊51的方向延伸彎折,形成一副邊56(例如,使第四邊54和副邊56形成銳角、直角或鈍角的夾角角度);並且,使副邊56和第一邊51分別設有連接部56a、51a,而可互相接合在一起。可了解的是,副邊56和第一邊51的連接或固定方式也可應用相互嵌合、扣合、壓鉚、焊接…等型態。以及,第二邊52和第四邊54設有肋部52a、54a,用以增加限制器50的結構強度。
圖中顯示第二邊52的肋部52a是從第一邊51朝第三邊53的方向向下傾斜的型態;第四邊54的肋部54a是從副邊56朝第三邊53的方向向下傾斜的型態。
第1、2圖也描繪了觸片60具有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第一端61連接限制器第一邊51,第二端62成傾斜翹起結構,朝觸接導電元件30的方向延伸。該開關按鈕20控制導電元件30選擇性的與觸片第二端62形成通電或斷電。詳細來說,當人員按壓開關按鈕20時,會帶動導電元件30接觸或離開觸片60或觸片第二端62,而使接電頭40形成通電或斷電。
圖中也顯示了金屬彈片70的形狀類似具有開口的「V」形體,包含一第一段71、第二段72和連接第一段71、第二段72的彎曲段73。第一段71有一頭端74和一孔洞型態的組合部75,可組合在限制器第三邊53之一凸部型態的組合部53a上,使金屬彈片第一段71位在限制器空間55內;並且,使金屬彈片第一段71的頭端74和限制器第三邊53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殼體腔室11的一個槽部13內。以及,金屬彈片彎曲段73繞設在殼體腔室11之一柱樁14上,使金屬彈片第二段72伸入限制器空間55內,形成可擺動的型態。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金屬彈片70配裝在殼體腔室11後,其開口被安排朝向導電元件30的方向,使得第二段72的配置角度利於導線90插入組合;並且,導線90插入方向或角度約相同於觸片第一端61的傾斜角度,使導線90和觸片第一端61形成較習知結構更大的接觸面積,而更接近導電元件30,也增加了導電效率和組合穩定度。明顯不同於習知技藝應用α型金屬彈片或螺絲機構鎖接導線的型態。
第2圖特別顯示了人員直接操作導線90插入插線孔12後,金屬彈片第二段72的尾端76將導線90壓靠在觸片第一端61上形成導通狀態。此時,導電元件30位在和觸片第二端62接觸的位置,而形成通電狀態。如果人員按壓開關按鈕20,帶動導電元件30朝圖中下方位移,使導電元件30離開觸片第二端62,則形成斷電狀態。
第1、2圖也描繪了金屬彈片70被收容在限制器50裏面的結構型態,至少使限制器第二邊52和第四邊54共同規範金屬彈片第二段72的運動路徑,而不會向兩側邊偏擺,這有助於增加金屬彈片70的運動及操作金屬彈片70組合導線90的穩定度。
特別是,操作導線90插入殼體腔室11和限制器50的空間55時,導線90會被限制在高硬度的限制器空間55內,因此不會有習知技藝導線的金屬裸端插傷或刮破殼體的情形,或因為操作環境、場合(例如,機器設備運轉震動…等)或疏忽碰撞,造成導線在殼體內部擺動角度過大、扭轉等,而撐開殼體的情形。
第2圖的假想線部分顯示了人員可操作工具80從殼體10下端一操作孔15伸入腔室11和限制器空間55內,推動金屬彈片第二段72,使第二段尾端76離開導線90,解除金屬彈片第二段72壓住導線90的狀態,讓人員可直接拆除導線90離開殼體10。
在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依據殼體腔室11的形狀,限制器50的第二邊52、第四邊54形成有凹部52b、54b,可靠合一形成在殼體10或腔室11上的肩部16,使限制器50和殼體10的組合更穩固。
請參考第3圖,該限制器50和觸片60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也就是說,觸片第一端61和限制器第一邊51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請參閱第4、5圖,揭示了接電頭40一個修正的實施例。依據殼體10(或腔室11)和開關按鈕20的組合型態,該接電頭40的觸片第二端62朝限制器空間55的方向(或圖中下方或金屬彈片70的開口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63(例如,使第二端62和副端63形成銳角、直角或鈍角的夾角角度);又從副端63朝導電元件30或開關按鈕20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64(例如,使副端63和尾端64形成銳角、直角或鈍角的夾角角度)。
第5圖顯示當人員操作開關按鈕20帶動導電元件30朝圖中下方位移後,導電元件30會觸接觸片尾端64,形成通電狀態。如果人員操作開關按鈕20帶動導電元件30朝圖中上方位移時,導電元件30會離開觸片尾端64,形成斷電狀態。
代表性的來說,這開關接線裝置在具備有不增加殼體體積和符合開關接線端子裝置小型化設計趨勢的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優點: 1.   該殼體10、開關按鈕20、導電元件30和限制器50、觸片60、金屬彈片70等相關組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使限制器50包括第一邊51、第二邊52、第三邊53、第四邊54及/或副邊56,而共同建立一具有空間55的框架結構,來收容金屬彈片70;金屬彈片70具有第一段71嵌合或連接限制器第一邊51,彎曲段73繞設殼體10的柱樁14,使第二段72被規範在限制器空間55內運動,並且容許人員直接操作導線90插入腔室11,被金屬彈片第二段72壓合在限制器50上;使觸片60形成第一端61、第二端62,第二端62和導電元件30形成觸接或不觸接的型態等部分,明顯不同於習用者,也改變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態,而有別於舊法。 2.   特別是,舊法對於配線電路或導線的拆裝都必須操作螺絲鎖緊、放鬆的麻煩作業、螺絲位在鬆釋狀態時,螺絲會有偏斜造成人員操作螺絲對準鎖合導線和接電頭的作業,變得麻煩和困難,或應用α型金屬彈片、在絕緣殼體和接電頭上設置導引槽和導條、彈簧配合的結構,使結構變得比較複雜、增加製造成本和殼體體積,或機器設備的運轉震動,使螺絲鬆動,造成線材鬆脫等情形,都獲得明顯的改善。 3.   接電頭40在符合剛性或硬度較高的條件下,具備有導電性佳、輔助固定金屬彈片70和導引金屬彈片70運動路徑等作用。並且,該限制器50對應收容金屬彈片70和導線90的結構,不僅提供了人員操作簡便的作用,也改善了舊法導線金屬裸端插傷殼體或使金屬彈片產生偏擺,刮破殼體、夾制不穩定等情形。
故,本創作係提供了一有效的開關接線裝置,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殼體
11‧‧‧腔室
12‧‧‧插線孔
13‧‧‧槽部
14‧‧‧柱樁
15‧‧‧操作孔
16‧‧‧肩部
20‧‧‧開關按鈕
30‧‧‧導電元件
35‧‧‧彈簧
40‧‧‧接電頭
50‧‧‧限制器
51‧‧‧第一邊
51a、56a‧‧‧連接部
52‧‧‧第二邊
52a、54a‧‧‧肋部
52b、54b‧‧‧凹部
53‧‧‧第三邊
53a、75 ‧‧‧組合部
54‧‧‧第四邊
55‧‧‧空間
56‧‧‧副邊
60‧‧‧觸片
61‧‧‧第一端
62‧‧‧第二端
63‧‧‧副端
64‧‧‧尾端
70‧‧‧金屬彈片
71‧‧‧第一段
72‧‧‧第二段
73‧‧‧彎曲段
74‧‧‧頭端
76‧‧‧尾端
80‧‧‧工具
90‧‧‧導線
第1圖係本創作之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殼體、開關按鈕、導電元件和接電頭的限制器、觸片、金屬彈片等部分的結構。
第2圖係本創作之組合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殼體、開關按鈕、導電元件、導線和接電頭的限制器、觸片、金屬彈片等部分的組合情形。
第3圖係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
第4圖係本創作接電頭之觸片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第4圖之組合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殼體、開關按鈕、導電元件、導線和接電頭的限制器、觸片、金屬彈片等部分的組合情形。
10‧‧‧殼體
11‧‧‧腔室
12‧‧‧插線孔
13‧‧‧槽部
14‧‧‧柱樁
15‧‧‧操作孔
16‧‧‧肩部
20‧‧‧開關按鈕
30‧‧‧導電元件
35‧‧‧彈簧
40‧‧‧接電頭
50‧‧‧限制器
51‧‧‧第一邊
51a、56a‧‧‧連接部
52‧‧‧第二邊
52a、54a‧‧‧肋部
52b、54b‧‧‧凹部
53‧‧‧第三邊
53a、75‧‧‧組合部
54‧‧‧第四邊
55‧‧‧空間
56‧‧‧副邊
60‧‧‧觸片
61‧‧‧第一端
62‧‧‧第二端
70‧‧‧金屬彈片
71‧‧‧第一段
72‧‧‧第二段
73‧‧‧彎曲段
74‧‧‧頭端
76‧‧‧尾端

Claims (31)

  1. 一種開關接線裝置,包括絕緣殼體和一開關按鈕的組合;殼體有一腔室,收容該開關按鈕;開關按鈕組合有導電元件和彈簧;殼體設有相通於腔室的插線孔;設置在殼體腔室內的接電頭,具有限制器和連接限制器的觸片;觸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連接限制器;該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形成通電或斷電;以及限制器界定有一空間,收容一金屬彈片;金屬彈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接合限制器,共同組裝在殼體腔室,使第二段可在限制器空間內擺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具有第一邊、連接第一邊的第二邊、連接第二邊的第三邊、連接第三邊的第四邊,而共同建立一具有該空間的矩形框架結構;並且,至少使第二邊和第四邊輔助規範金屬彈片的運動路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第四邊朝第一邊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邊,第四邊和副邊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並且,使副邊和第一邊分別設有連接部,而可互相接合在一起;以及第二邊和第四邊設有肋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觸片第一端連接限制器第一邊,第二端成傾斜翹起結構,朝觸接導電元件的方向延伸;第二邊的肋部是從第一邊朝第三邊的方向向下傾斜;第四邊的肋部是從上方朝第三邊的方向向下傾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金屬彈片成具有開口的「V」形體,包含一連接第一段、第二段的彎曲段;第一段有一頭端和一組合部,組合在限制器第三邊之一組合部上,使金屬彈片第一段位在限制器空間內;並且,使金屬彈片第一段的頭端和限制器第三邊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殼體腔室的一個槽部內;以及金屬彈片彎曲段繞設在殼體腔室之一柱樁上,使金屬彈片的開口朝向導電元件的方向,金屬彈片第二段伸入限制器空間內,形成可擺動的型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金屬彈片成具有開口的「V」形體,包含一連接第一段、第二段的彎曲段;第一段有一頭端和一組合部,組合在限制器第三邊之一組合部上,使金屬彈片第一段位在限制器空間內;並且,使金屬彈片第一段的頭端和限制器第三邊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殼體腔室的一個槽部內;以及金屬彈片彎曲段繞設在殼體腔室之一柱樁上,使金屬彈片的開口朝向導電元件的方向,金屬彈片第二段伸入限制器空間內,形成可擺動的型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金屬彈片第一段的組合部是一孔洞結構;限制器第三邊的組合部是一凸部結構;以及殼體腔室設有兩個接電頭;限制器的第二邊、第四邊形成有凹部,可靠合一形成在殼體腔室的肩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金屬彈片第一段的組合部是一孔洞結構;限制器第三邊的組合部是一凸部結構;以及殼體腔室設有兩個接電頭;限制器的第二邊、第四邊形成有凹部,可靠合一形成在殼體腔室的肩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使觸片第一端和限制器第一邊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使觸片第一端和限制器第一邊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使觸片第一端和限制器第一邊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使觸片第一端和限制器第一邊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使觸片第一端和限制器第一邊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限制器和觸片形成一體成型的結構,使觸片第一端和限制器第一邊形成一體連接的結構型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 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 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 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接電頭的觸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空間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又從副端朝導電元件的方向彎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夾角角度形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開關按鈕使導電元件與觸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電或斷電。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插線孔位在殼體兩邊下端區域,供一導線插入殼體腔室;金屬彈片第二段有一尾端將導線壓靠在觸片第一端上;導線插入角度相同於觸片第一端的傾斜角度;殼體下端設有一操作孔,相通於腔室和限制器空間。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插線孔位在殼體兩邊下端區域,供一導線插入殼體腔室;金屬彈片第二段有一尾端將導線壓靠在觸片第一端上;導線插入角度相同於觸片第一端的傾斜角度;殼體下端設有一操作孔,相通於腔室和限制器空間。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插線孔位在殼體兩邊下端區域,供一導線插入殼體腔室;金屬彈片第二段有一尾端將導線壓靠在觸片第一端上;導線插入角度相同於觸片第一端的傾斜角度;殼體下端設有一操作孔,相通於腔室和限制器空間。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插線孔位在殼體兩邊下端區域,供一導線插入殼體腔室;金屬彈片第二段有一尾端將導線壓靠在觸片第一端上;導線插入角度相同於觸片第一端的傾斜角度;殼體下端設有一操作孔,相通於腔室和限制器空間。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開關接線裝置,其中該插線孔位在殼體兩邊下端區域,供一導線插入殼體腔室;金屬彈片第二段有一尾端將導線壓靠在觸片第一端上;導線插入角度相同於觸片第一端的傾斜角度;殼體下端設有一操作孔,相通於腔室和限制器空間。
TW104216798U 2015-10-19 2015-10-20 開關接線裝置 TWM526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798U TWM526174U (zh) 2015-10-19 2015-10-20 開關接線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729 2015-10-19
TW104216798U TWM526174U (zh) 2015-10-19 2015-10-20 開關接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174U true TWM526174U (zh) 2016-07-21

Family

ID=569968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448A TWI619137B (zh) 2015-10-19 2015-10-20 Switch wiring device
TW104216798U TWM526174U (zh) 2015-10-19 2015-10-20 開關接線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448A TWI619137B (zh) 2015-10-19 2015-10-20 Switch wir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6191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547B (zh) * 2017-01-11 2018-01-21 開關裝置改良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1160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ネジ保持構造、端子台、及び電気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03474U (en) * 2006-06-29 2006-12-21 Jon Yei E Tech Co Ltd Switch
JP6245503B2 (ja) * 2013-07-08 2017-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TWM490653U (en) * 2014-04-16 2014-11-21 Switchlab Inc Switch wiring terminal seat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547B (zh) * 2017-01-11 2018-01-21 開關裝置改良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544A (zh) 2017-05-01
TWI619137B (zh)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9972B1 (en) Switch wire connection device
TWI619317B (zh)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or head limiter of the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KR19990014274A (ko) 플렉시블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JP2016091767A (ja) コネクタ
JP6085527B2 (ja) 雌端子
EP3159973B1 (en) Switch wire connection device
TWI619137B (zh) Switch wiring device
JP3202702U (ja) 軌道型電気接続端子の改良構成
CN106653414B (zh)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JP4579322B2 (ja)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624854B (zh) Switch wiring improvement device
TWM539173U (zh) 按壓開關接線裝置
CN106653415B (zh) 开关接线装置
JP200732385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529310U (zh) 導線聯接端子之接電頭限制器結構
JP6776137B2 (ja) コネクタ
CN107104303B (zh) 电联接端子结构
CN205177626U (zh) 开关接线装置
JP5683670B1 (ja) コネクタ
KR101803796B1 (ko) 전원전선 연결용 커넥터
TW201729468A (zh) 電聯接端子結構
CN205177625U (zh)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KR102567023B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JP2011049030A (ja) リレー用ソケット
KR20090004915U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