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5208U -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 Google Patents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5208U
TWM525208U TW105204975U TW105204975U TWM525208U TW M525208 U TWM525208 U TW M525208U TW 105204975 U TW105204975 U TW 105204975U TW 105204975 U TW105204975 U TW 105204975U TW M525208 U TWM525208 U TW M5252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joint
joint portion
center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zhu Chen
zheng-xu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B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4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5208U/zh
Publication of TWM525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5208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新型係關於一種運動器材,尤指提供雙手手指或/及雙手手臂配合雙腿握持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的兩側,運用翹翹板原理及使用者本身的力量交互拮抗,可提供肌肉的離心收縮、向心收縮交互作用之訓練器材。
按,一般「握力器」不僅能增進手臂血液循環,更能同時鍛鍊握力,又因為體積輕巧、方便攜帶、沒有場地限制及不受天氣因素或時間的影響,因此十分受到使用者的喜愛。
目前常見的現有握力器多具有單手使用的二握把,二握把的一端上係共同結合有一彈簧,利用彈簧使二握柄產生壓縮阻力,能以單手手掌握持該二握柄來進行握力訓練,如本國新型專利第102220727號「凸粒式握力器」,但該握力器手指運動方向和手指施力方向一致,僅能提供手臂肌肉的「向心收縮」之訓練。
再者,手指運動方向和手指施力方向反向的「離心收縮」之訓練,是目前常見的現有握力器沒辦法達到的,實有改善提升之必要。
鑒於上述現有單手握力器訓練除「向心收縮」之訓練外,無法實現「離心收縮」之訓練的問題點,於是本新型創作人窮盡心思開發出本新型一種離向心握力訓練器,故本新型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雙手手臂肌肉訓練,並可達到其肌肉向心收縮、離心收縮作用效果的離向心握力訓練器;本新型次要目的在於:因施作的拮抗力量是發自使用者本身的力量,無阻力太大的問題,可提供男女老幼皆適宜的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所運用之技術手段,係包含有:一第一握持體,係於其握持體的中間處設有一第一結合部,第一結合部兩側各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左握把部及一第一右握把部,且該第一結合部設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一第二握持體,係於其握持體中間處設有一第二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兩側也各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左握把部及一第二右握把部,且該第二結合部設有至少一第二結合孔;及至少一結合件,係穿伸該第一握持體的第一結合孔、第二握持體的第二結合孔並將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樞接結合。
所述第一握持體的第一結合部設為U型體;所述第二握持體的第二結合部設為U型體;其中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以其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結合件所構成的支點為中心呈現擺動關係。
所述第一握持體包含一第一左握把部、一第一右握把部;該第二握持體包含一第二左握把部、一第二右握把部,使可一手握壓第一左握把部、第二左握把部及另一手握壓第一右握把部、第二右握把部,同時握壓施力交替開合,或雙手各按壓第一左握把部、第二左握把部及雙腳各按壓第一右握把部、第二右握把部,同時按壓施力交替開合。
所述第二握持體的第二結合部設為單片體式結合部;其中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皆設為斜V彎曲,致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之結合呈現非平行關係。
其中於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兩側的第一右握把部、第一左握把部、第二右握把部、第二左握把部可為一體之造型或設外加膠套。
藉由運用上述技術手段,本新型可達成如下功效: 1、 本新型最主要將其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共同樞接呈一支點,故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可相對於該支點在一定範圍內作上下旋轉擺動,因此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的二側握把部可供雙手手指或/及雙手手臂配合雙腿握持施力,藉由交替的運動方向及施力方向的同向或反向,以達到肌肉交替的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的訓練。 2、 本新型訓練之阻力大小,端看使用者的出力多與寡,使用者的施力大,則阻力大;使用者的施力小,則阻力小;因此,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是男女老幼皆適宜之運動器材。
首先,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於本實施說明列舉二個實施例據以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者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其係包含有:一第一握持體1、一第二握持體2、至少一結合件3;其中,
該第一握持體1,如圖2所示,係於其握持體的下方中間處設有一第一結合部11,第一結合部11兩側各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左握把部12及一第一右握把部13,且該第一結合部11設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111;又該第一握持體1的第一結合部11設為U型體; 另於該第一握持體1的兩側各握把部可為一體之造型或設外加膠套;
該第二握持體2,如圖2所示,係於其握持體的上方中間處設有一第二結合部21,第二結合部21兩側各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左握把部22及一第二右握把部23,且該第二結合部21設有至少一第二結合孔211;又該第二結合部21設為U型體,而該第二結合部21與該第一結合部11利用結合件3結合 (圖4);而該第一握持體1、第二握持體2以結合部3支點C為中心呈現擺動關係(圖8及圖9);另於該第二握持體2的兩側各握把部可為一體之造型或設外加膠套;
特別一提,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係本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離向心握力訓練器B,可將該第二握持體2的第二結合部21設為單片體式結合部21a(如圖6),而該單片體式結合部21a再結合於U形體的第一結合部11,且該第一握持體1、第二握持體2皆設為斜V彎曲,致該第一握持體1、第二握持體2之結合呈現非平行關係(如圖5);及
該結合件3,如圖2至圖4所示,係穿伸第一握持體1的第一結合孔111、第二握持體2的第二結合孔211並將該第一握持體1、第二握持體2樞接結合;特別一提,該結合件3可以是鉚釘及螺栓、螺帽等。
請參閱圖3及圖5所示,藉由上述各元件構成本新型一種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B,其最主要係將第一握持體1、第二握持體2藉由該結合件3共同樞接於結合部11、21,讓該結合件3、結合部11、21形成一支點C,藉由該第一握持體1、第二握持體2與該支點C的翹翹板原理及使用者本身的力量交互拮抗,讓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B可提供握持的肌肉訓練。
本新型可提供肌肉的「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訓練,如圖8及圖9所示,所謂肌肉的向心收縮訓練(Concentric Muscle Action),係為施力方向和運動方向同向,將使相對應的肌肉群產生向心收縮;所謂離心收縮訓練(Eccentric Muscle Action),係為施力方向和運動方向反向,將使相對應的肌肉群產生離心收縮。
請參閱圖8所示者,當使用人的雙手可握持於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的兩端,且雙手可一同按壓施力且雙手施力不相同,即右手51的施力F1大於左手52的施力F2,則右手51肌肉收縮力量大於外在負荷的阻抗力量(即左手的施力F2),此時右手手指內縮作向心收縮之訓練,換言之,右手51的施力F1的方向與右手51手指的運動方向相同(圖面的實心箭頭為手指的施力方向,虛心箭頭為手指的運動方向);反觀此時使用人的左手52,其肌肉收縮力量小於外在負荷的阻抗力量(即右手的施力F1),此時左手52手指外擴作離心收縮之訓練,換言之,左手52的施力F2的方向與左手52手指的運動方向相反。
請參閱圖9所示者,當使用人的雙手可握持於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的兩端,且雙手可一同按壓施力且雙手施力不相同,即左手52的施力F2大於右手施力F1,則左手52肌肉收縮力量大於外在負荷的阻抗力量(即右手施力F1),此時左手52手指內縮作向心收縮之訓練,換言之,左手52的施力F2的方向與左手52手指的運動方向相同;反觀此時使用人的右手51,其肌肉收縮力量小於外在負荷的阻抗力量(即左手52施力F2),此時右手51手指外擴作離心收縮之訓練,換言之,右手51的施力F1的方向與右手51手指的運動方向相反。
同理,如圖10所示,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亦可運用於人體雙手、雙腿等四肢肌肉的協同訓練,將雙腿內側得抵住並施力於該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的底端,然後以雙手握住並施力於該離向心握力訓練器A的頂端,如此可提供雙手手臂5肌肉的「離心收縮」、「向心收縮」等交互作用之訓練。
綜上所述各實施例,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最主要將其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共同樞接呈一支點,讓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可相對於該支點在一定範圍內作上下擺動,藉由施力方向及運動方向的同向或反向,以達到肌肉交替的向心收縮、離心收縮訓練;再者,本新型訓練之阻力大小,端看使用者的出力多與寡,使用者的施力大,則為阻力大;使用者的施力小,則阻力小,因此,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是男女老幼皆適宜之運動器材;且其構成結構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專利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專利申請案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專利申請案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A、B‧‧‧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1‧‧‧第一握持體
11‧‧‧第一結合部
111‧‧‧第一結合孔
12‧‧‧第一左握把部
13‧‧‧第一右握把部
2‧‧‧第二握持體
21‧‧‧第二結合部
21a‧‧‧單片體式結合部
211‧‧‧第二結合孔
22‧‧‧第二左握把部
23‧‧‧第二右握把部
3‧‧‧結合件
5‧‧‧手臂
51‧‧‧右手
52‧‧‧左手
C‧‧‧支點
F1、F2‧‧‧施力
圖1: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之立體外觀圖。 圖2: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之立體分解圖。 圖3: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之平面圖。 圖4: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之側視圖。 圖5: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另一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6:前述圖5之a-a截面圖。 圖7: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之使用態樣示意圖。 圖8:本新型右手施力大於左手施力之示意圖,其中實心箭頭為手指的施力方向,虛心箭頭為手指的運動方向。 圖9:本新型左手施力大於右手施力之示意圖,其中實心箭頭為手指的施力方向,虛心箭頭為手指的運動方向。 圖10:本新型離向心握力訓練器運用於四肢協同練器之態樣圖。
A‧‧‧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1‧‧‧第一握持體
11‧‧‧第一結合部
12‧‧‧第一左握把部
13‧‧‧第一右握把部
2‧‧‧第二握持體
21‧‧‧第二結合部
22‧‧‧第二左握把部
23‧‧‧第二右握把部
3‧‧‧結合件
C‧‧‧支點

Claims (9)

  1. 一種離向心握力訓練器,係包含有:一第一握持體,係於其握持體中間設有一第一結合部,第一結合部兩側各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左握把部及一第一右握把部,且該第一結合部設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一第二握持體,係於其握持體中間設有一第二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兩側各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左握把部及一第二右握把部,且該第二結合部設有至少一第二結合孔;及至少一結合件,係穿伸該第一握持體的第一結合孔、第二握持體的第二結合孔並將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樞接結合;藉由各第一左握把部、第一右握把部及第二左握把部、第二右握把部可提供雙手手指或/及雙手手臂配合雙腿分別握持或抵住之足夠空間,並運用翹翹板原理,可提供相對應的肌肉訓練。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中該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分別設於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中間的上方、下方。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中該第一握持體的第一結合部設為U型體。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中該第二握持體的第二結合部設為U型體。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中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以其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及結合件所構成支點為中心呈現擺動關係。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中於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兩側的第一右握把部、第一左握把部、第二右握把部、第二左握把部可為一體之造型或設外加膠套。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該第一握持體的第一結合部可設為單片體式結合部。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該第二握持體的第二結合部設為單片體式結合部。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離向心握力訓練器,其中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的形體成形為斜V彎曲狀,致該第一握持體、第二握持體之結合呈現非平行關係。
TW105204975U 2016-04-11 2016-04-11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TWM525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975U TWM525208U (zh) 2016-04-11 2016-04-11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975U TWM525208U (zh) 2016-04-11 2016-04-11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5208U true TWM525208U (zh) 2016-07-11

Family

ID=5699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975U TWM525208U (zh) 2016-04-11 2016-04-11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5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8806B2 (en) Multi-functional false grip assistance device
US20090029830A1 (en) Grip strengthener with therapy ball
KR101081909B1 (ko) 젓가락
JP2016521596A (ja) インパクトプライオメトリック・エキスパンダ(改良形態)
TWM525208U (zh) 離向心握力訓練器
TW201817465A (zh) 被動式肌力訓練機及其致動方法
JP3217600U (ja) 握力、指トレ用具。
US20200289864A1 (en) Multifunctional fitness device with grip strength training mode
JP6097982B1 (ja) 手指伸展筋群と手指外転筋群の運動器具
JP3221502U (ja) 握力器
JP3221748U (ja) 卓球ラケット
JP3150267U (ja) 多目的健康器具
JP3221499U (ja) 握力訓練に用いる多機能健康器
JP2007252890A (ja) 新規な洗濯バサミ
CN215136588U (zh) 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
TWM490884U (zh) 多功能之彈力棒改良
TW201946674A (zh) 握力器結構
TWM492753U (zh) 彈性健身器
JP3156131U (ja) 健康器具
TWM551939U (zh) 握力器結構改良
CN210698674U (zh) 一种老年人手部力量训练器
TWM473851U (zh) 簡易調整式手掌握力器
JP3136915U (ja) 握力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CN203620159U (zh) 一种手持式健身器
KR200482199Y1 (ko) 충격 완화 및 탄성 지원 기능을 구비한 핸드헬드 푸시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