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2333U - 流體熱交換器及能量回收裝置 - Google Patents

流體熱交換器及能量回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2333U
TWM522333U TW103217278U TW103217278U TWM522333U TW M522333 U TWM522333 U TW M522333U TW 103217278 U TW103217278 U TW 103217278U TW 103217278 U TW103217278 U TW 103217278U TW M522333 U TWM522333 U TW M52233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conduit
fluid
heat exchanger
conduit
spoi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7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世輝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現代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現代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現代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22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233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F28D21/0012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waste water or from condens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 F28D7/10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consisting of two coaxial conduits or modules of two coaxia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1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2001/005Installations allowing recovery of heat from waste water for warming up fresh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influencing fluid bounda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branch p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Description

流體熱交換器及能量回收裝置
本創作涉及熱量交換技術,尤其涉及適用於能量回收的熱交換器及用於其的套件、流體分配歧管、擾流器及能量回收系統。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使用不同洗滌設施進行清潔和洗滌。這些設施包括,例如,浴室淋浴器、台盆、洗滌槽、洗頭槽等。一般來說,當這些洗滌設施採用熱水作為洗滌介質時,其所排放廢水中仍含有大量熱能。大量的熱能隨著廢水的排放而被浪費掉,從而造成能源浪費。
一直以來,人們嘗試採用各種方法回收和利用這些白白流失的能源。例如,美國專利US4,619,311公開了一種“等體積、逆流式熱交換器”其提供一種改善熱廢水的熱回收的熱交換器及能源回收裝置。如圖1和1A所示,熱交換器430包括由銅鋁製成且具有光滑的內壁的內廢水管410,和外管412,熱交換器430垂直安裝,內廢水管410連接至浴缸或水槽460等的排水管429,使熱廢水432在內廢水管410中從上而下流過 並排入下水道,冷供入水426通過冷水管416從入水口417進入熱交換器430並作為預熱水從出水口419流出,該預熱水通過管道418流入水加熱器420進一步被加熱以供應用或儲存。如圖1A中所示,冷供入水426由下而上流過內廢水管410和外管412之問並形成包圍內廢水管410的“冷水外套”,冷供入水與內廢水管410內逆向流動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由於內廢水管410的內徑大於排水管429,熱廢水流過內廢水管410時不會充滿整個內廢水管410的內腔,其可依附在內廢水管410的內壁形成熱廢水432的薄膜而螺旋向下流動。從出水口419流出的上述預熱水同時可通過管道427流入混合閥434,與通過管道444來自水加熱器420的熱水混合成適溫水,由花灑436或水龍頭452流出使用。
上述的熱交換器及能源回收裝置雖然結構簡單,並能減少熱水用量及加熱能耗,但是,其仍存在著熱回收效率低的問題,由於“冷水外套”426是通過內廢水管410的管壁與熱廢水進行熱交換管,但由於管壁的阻力,大部分冷水會以較高速於內廢水管410和外管412之間的中央部分快速通過,而未能被充分加熱,加上水流的層流現象,快速通過的冷水並未與鄰近內廢水管410管壁已被加熱的預熱水充分混合,這都引致低回收效率。
上述美國專利US4,619,311通過參考綜合到本創作中。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熱交換器以及一種 能源回收裝置,其能源回收效率高,安裝簡單,使用方便,並且易於清理。
根據本創作的第一方面,一種熱交換器,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其中,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為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傳輸熱能。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被設置為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傳輸熱能。較佳地,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被設置為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傳輸熱能。較佳地,該熱交換器進一步包括位於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之間的通道,所述通道用於接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或所述第二流體管道滲漏出的流體。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 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以螺旋配置方式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形成為一個或多個螺旋狀元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內周緣延伸,或沿著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以用於調節水流,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較佳地,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以與芯相互接合的方式,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 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之上具有環狀或螺旋狀凸起。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凸起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較佳地,所述至少一個凸起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或者繞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之內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較佳地,以螺旋狀延伸的所述凸起上具有空隙,該空隙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多個細長部件,其具有形成於其中的沿周緣的螺旋狀槽,所述細長部件和所述槽均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螺旋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所述螺旋導流結構由多個元件共同組成以形成螺旋流路徑。較佳地,所述螺旋導流結構具有多個形成於其中的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的部分。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較佳地,所述筒狀結構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 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附近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之內延伸,所述筒狀結構還具有多個通孔。較佳地,多個細長部件以螺旋狀與所述筒狀結構相互接合。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第一層細長部件和第二層細長部件,每一層均包括多個細長部件,同一層中細長部件以相同的方向而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層細長部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二層細長部件的延伸方向不同。較佳地,所述第一層細長部件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熱連通。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包括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並位於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之間。較佳地,所述筒狀結構具有多個通孔。
較佳地,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中具有多個繞著縱軸沿著流體管道纏繞的細長部件,其中所述流體管道具有類似橢圓狀的橫截面形狀,所述具有類似橢圓狀的橫截面形狀的流體管道通過壓縮具有大致圓形橫截面形狀的管道而形成。
較佳地,所述擾流器具有至少一個碟狀結構,所述碟狀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其中所述碟狀結構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限定了多個流體路徑。
較佳地,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 的至少一個被配置為通過形成於其中的開口而容納清理管,所述清理管用於引導流體流來使形成於所述熱交換器中的沉積物移位。
本創作還提供了一種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如前文任意一實施例所述的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較佳地,所述歧管通過由所述凸起和歧管界定的一個或多個通道把流體分配到所述熱交換器的流體管道中,其中所述通氣口與所述至少一個凸起相通。較佳地,所述流體管道中的空氣流與流體流由於所述通氣口的作用而隔離。較佳地,所述歧管的凸起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相隔離以把空氣流與流體流導入所述管道中。較佳地,所述歧管的凸起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部分地接觸。
本創作還提供了一種能量回收系統,包括如前文所述的熱交換器,和如前文所述的流體分配歧管。
本創作還提供了如前文所述的擾流器。
本創作還提供了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前文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
本創作還提供了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其包括 如上文所述的清理管和/或流體分配歧管。
此外,本創作還提供了一種流體熱交換器,其包括:第一流體收集器,其具有開口、空腔及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其中,所述開口覆蓋所有第一流體出口,以用於將第一流體導入所述空腔,進而將所述第一流體平行匯出所述第一流體出口;外殼,其具有第二流體入口、第二流體出口及在所述第三流體入口和所述第二流體出口之間的第二流體空腔;及多條金屬管,各金屬管置於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內,且形成多條穿過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及外殼以供所述第一流體平行通過的多個第一流體通道,所述第一流體通道分別與所述第一流體收集器的所述第一流體出口連通以接收由所述第一流體出口匯出的所述第一流體;其中,所述第二流體入口用於導入其溫度異於所述第一流體的溫度的第二流體,其流過所述第二流體空腔,並介由多條所述金屬管與在所述第一流體通道內平行通過的所述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使第二流體改變溫度,然後從所述第二流體出口匯出。
根據本創作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能源回收裝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熱交換器;外部裝置,用於使從熱交換器的第二流體出口匯出的熱交換後的第二流體通過該外部裝置被改變溫度至合適的使用溫度並經使用後作為導入熱交換器的第一流體收集器的開口的第一流體。
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及能源回收裝置能源回收系統,可以高效地回收流體中的能源,同時其安裝簡單,使用方便,並且易於清理,其適合於在淋浴器或洗滌槽等設施中 使用。根據本創作的一個說明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為由內外2個互套的管狀表面所形成的環狀通道,所述2個管狀表面最少有部份由金屬形成,所述阻流器緊貼所述2個管狀表面並與其金屬部份保持良好熱接觸。通過該環狀通道的流體借助所述阻流器及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與該環狀通道以外的物質進行熱交換。該阻流器由一條或多條具有凸出實芯結構的金屬長條構成,所述金屬長條的中心線配置成圍繞著所述內管狀表面。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該金屬長條的表面沿其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該金屬長條為螺旋彈簧狀的。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該螺旋彈簧狀金屬長條的螺旋中心具有另一條長條金屬件。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金屬長條由多條金屬絲互繞而成。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金屬長條為具有非圓形斷面的螺旋條。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金屬長條的中心線與所述內管狀表面的中心線平行。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金屬長條的中心線繞所述內管狀表面的中心繞螺旋延伸。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金屬長條的中心線垂直地環繞該內管狀表面的中心線。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為由內外2個互套的管狀表面所形成的環狀通道,所述2個管狀表面最少有 部份由金屬形成,所述阻流器緊貼所述2個管狀表面並與其金屬部份保持良好熱接觸。通過該環狀通道的流體借助所述阻流器及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與該環狀通道以外的物質進行熱交換。該阻流器包括由金屬片製成,表面具有多條螺旋狀凹坑的筒狀結構。所述凹坑在該環狀通道內形成多條圍繞內管狀表面供流體平行通過的螺旋通道。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螺旋通道之間留有直通通道以容許部份流體直接通過相鄰的螺旋通道,以增加紊流效果。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為由內外2個互套的管狀表面所形成的環狀通道,所述2個管狀表面最少有部份由金屬形成,所述阻流器緊貼所述2個管狀表面並與其金屬部份保持良好熱接觸。通過該環狀通道的流體借助所述阻流器及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與該環狀通道以外的物質進行熱交換。所述阻流器包括兩層圍繞內管狀表面的金屬絲。其中,每層金屬絲皆包括多段彼此間留有間隙並互相平行地排列的金屬線段,並且兩層金屬絲中最少有部份線段互不平行。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為由內外2個互套的管狀表面所形成的環狀通道,所述2個管狀表面最少有部份由金屬形成,所述阻流器緊貼所述2個管狀表面並與其金屬部份保持良好熱接觸。通過該環狀通道的流體借助所述阻流器及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與該環狀通道以外的物質進行熱交換。所述阻流器由多片具間隙地疊置於流體通道內的片狀物 組成。所述多片片狀物皆具有供流體通過的開口。所述片狀物中最少有部份為阻流片,其開口被配置成使於流體通道通過的流體須於所述阻流片之間迂回通過。所述片狀物中最少有部份以金屬製造並熱接觸所述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任意2片最接近的阻流片的開口於其主要面方向互不重疊並且分別鄰近於形成環狀通道的兩個內外管狀表面。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為由內外2個互套的管狀表面所形成的環狀通道,所述2個管狀表面最少有部份由金屬形成,所述阻流器緊貼所述2個管狀表面並與其金屬部份保持良好熱接觸。通過該環狀通道的流體借助所述阻流器及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與該環狀通道以外的物質進行熱交換。所述阻流器具有由金屬製成的筒狀結構以將所述環狀通道分隔成內外2個互套的環狀通道。兩個所述環狀通道內分別形成有實芯的阻流結構,其分別與所述筒狀結構及所述兩個管狀表面的金屬部份熱接觸。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實芯阻流結構在所述環狀通道內形成多條供流體平行通過的螺旋通道。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螺旋通道之間設有直通通道,以容許部份流體以直通信道通過相鄰的螺旋通道以增加紊流效果。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筒狀結構為多孔的。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所述內外環狀通道內具有本創作的阻流器。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形成於兩片平行片狀物及多條穿過所述兩片片狀物的金屬管之間。該兩片片狀物緊套著所述多條金屬管。該阻流器包括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一金屬絲及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二金屬絲互不平行地疊置而形成金屬綱。所述金屬綱具有多個與所述多條金屬管相對應以緊套並熱接觸所述多條金屬管的通孔。通過所述流體通道的流體於兩層金屬絲及多條金屬管之間的間隙紊亂通過並借助該綱狀阻流器及多條金屬管與所述多條金屬管內的物質進利熱交換。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由一管道內壁及多條置於管道內與管道中心線平行的金屬管外壁共同形成。所述阻流器由多片表面設置有多條溝槽的片狀物平行疊置而成,所述片狀物具有與所述多條金屬管對應以緊套多條金屬管的多個通孔,並且相鄰的2片片狀物表面的溝槽互不平行。所述多片片狀物皆具有供流體通過的開口。所述片狀物中最少有部份為阻流片,其被配置成任意兩片最接近的阻流片的開口於其主要面方向互不重疊,以使於流體通道通過的流體須於所述阻流片之間迂回通過。所述片狀物中最少有部份以金屬製成並熱接觸所述多條金屬管。流體通過所述流體通道時於所述溝槽之間紊亂通過,並借助所述金屬片狀物及與其熱接觸的多條金屬管與金屬管內物質進行熱交換。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 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由一管道內壁及多條置於管道內與管道中心線平行的金屬管外壁共同形成。所述阻流器由多片綱狀阻流片疊置而成,各綱狀阻流片抱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一金屬絲和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二金屬絲,第一金屬絲與第二金屬絲互不平行地疊置於第二金屬絲上,且具有多個與所述金屬管對應以便套裝並熱接觸金屬管的通孔,流體以紊流方式於第一及第二金屬絲之間通過,並借助所述阻流器和金屬管與金屬管內物質進行熱交換。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各綱狀阻流片構成繞所述通孔為中心形成寬度大致相同的圓環,各圓環彼此連接,除各圓環部份外,該綱狀阻流片其他部份形成空隙。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各綱狀阻流片構成繞各所述通孔為中心形成寬度大致相同的圓環,各圓環彼此相連,除各圓環部份外,該綱狀阻流片其他部份中的第一和第二金屬絲被壓扁以封閉其間的綱孔。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置於流體通道內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其中該流體通道具有2個平行表面,並且該2個平行表面至少有部份由金屬形成。所述阻流器由最少2層互不平行的金屬絲形成。其分別接觸形成所述流體通道的2個平行表面並熱接觸其金屬部份。通過該流體通道的流體,於所述金屬絲之間通過,並通過所述金屬絲及形成通道的金屬部份與通道以外的物質進行熱交換。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每層所述金屬絲都包括多段互相平行的金屬線段。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 器,所述多層金屬絲中最少有2層金屬絲中的部份金屬線段由同一條金屬絲形成並通過最少一個灣曲連接。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其通過以下工序形成:1.將一條或多條螺旋彈簧狀的金屬絲彼此具間隙地置於圓形金屬管內;2.將圓形金屬管壓扁以形成2個平行表面,並使該2個平行表面緊壓著所述多條金屬絲。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該阻流器包括4層金屬絲。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阻流器,其通過以下工序形成:1.將由2層互不平行的金屬絲形成的金屬綱捲曲成圓筒狀並放入圓形金屬管內;2.將圓形金屬管壓扁以形成2個平行表面並使該2個平行表面緊壓著形成所述綱狀圓筒的多層金屬絲。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流體熱交換器,其包括:一條金屬管,其內形成供第一液體通過的第一液體通道;第二流體通道,其包圍所述金屬管。其中該金屬管內壁形成有與金屬管具良好熱接觸的金屬制凸起螺旋狀阻流結構。使用時金屬管基本垂直擺放,於其內通過的第一液體並不充滿金屬管內腔,其依附著金屬管內壁並沿該阻流結構螺旋而下,其通過所述金屬管及所述凸起金屬螺旋結構與於第二流體通道內由下而上通過的第二流體進行熱交換。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螺旋狀阻流結構具有多個開端。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螺旋狀阻流結構的開端被遮蓋或形成斜面以減少污垢於該開端積聚。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該第二流體通道為由第二流體管道內壁及置於第二流體管道中的金屬管外壁 共同形成的環狀通道。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環狀通道內具有熱接觸金屬管的金屬制阻流器。於所述環狀通道內通過的第二流體通過所述阻流器及與其熱接觸的金屬管與金屬管內通過的第一液體進行熱交換。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環狀通道內具有本創作的的阻流器。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第二流體通道由一條或多條具有2個平行表面的扁金屬管形成。所述扁金屬管螺旋地緊套所述金屬管,並且其中一個平行表面緊貼著金屬管外壁。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扁金屬管內具有本創作的阻流器。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流體熱交換器,其包括:第一流體收集器,其具有開口、空腔及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其中,所述開口覆蓋所有第一流體出口,第一流體被收集並導入空腔再於所述第一流體出口平行匯出;及外殼,其具有第二流體入口,第二流體出口及在所述第二流體入口和第二流體出口之間的第二流體空腔;及多條金屬管,各金屬管置於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內,且形成多條穿過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及外殼以供第一流體平行通過的多個第一流體通道,所述第一流體通道分別與所述第一流體收集器的所述第一流體出口連通以接收由所述第一流體出口匯出的第一流體;其中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內具有與所述多條金屬管熱接觸的金屬制阻流器;所述第二流體入口用於導入其溫度,異於第一流體的第二流體,其流過所述第二流體空腔,並介由多 條所述金屬管及金屬阻流器與在所述第一流體通過內平行通過的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使第二流體改變溫度,然後匯出於所述第二流體出口。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收集器的開口用於將第一流體導入所述第一流體收集器的空腔。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金屬管由內外兩條金屬管互套而成,所述內外金屬管之間保持良好熱接觸並設置有當內或外金屬管破裂時供所述第一或第二流體通過的微小通道。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微小通道連通至位於所述多條金屬管之上的出口。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還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包括多個阻流件,用以將第一流體均衡導入所述多個第一流體通道中。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分流器可拆卸地安裝於第一流體收集器的所述開口處。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第一流體為液體,並且所述阻流件設置於鄰近第一流體出口並設有通孔,各通孔與設置於更高位置的通氣孔連通。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通孔通過一條通氣管連通至所述通氣孔並且所述收集器內還設置有隔濾裝置其具有一供套裝於該通氣管的通孔。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阻流件為設置於第一流體通道內的螺旋件,其促使第一流體在第一流體通道內螺旋通過。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阻流件為可拆卸的。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金屬管內壁設置有與金屬管熱接觸的螺旋狀凸起金屬阻流結構。可選地,根據本 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螺旋狀阻流結構位於上游的開端被遮蓋或形成斜面以減少污垢積聚於該開端。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內形成有多個分別包圍著每條金屬管以供第二流體平行通過的第二流體環狀通道並且所述第二流體通道內具有本創作的金屬制阻流器,其熱接觸所述金屬管。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內具有由多片片狀物具間隙地平行疊置而成的阻流器。各所述片狀物具有多個與所述金屬管對應以便套裝金屬管的通孔。所述片狀物中最少有部份由金屬製造,並熱接觸所述金屬管。所述片狀物中最少有部份為阻流片,其形成有可供第二流體通過的開口,並且其中最接近的任意兩片阻流片的開口在阻流片的主要面方向互不重疊,以促進第二流體在第二流體空腔內於阻流片之間迂回通過,並借助所述阻流器和金屬管與所述金屬管內的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片狀物之間具有本創作的阻流器,其與所述多條金屬管熱接觸。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第二流體空腔內具有本創作的阻流器。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第一流體為液體,並且所述多條金屬管的中心線基本水準擺放。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金屬管內壁的切面為扁的其具有長軸及短軸,其長軸基本水準擺放。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金屬管內壁具有2個平行表面並且該2個平行表面之間具有本創作的的阻流器。可選地,根據本創 作的熱交換器,所述金屬管內壁的垂直高度不多於6.5毫米。
根據本創作的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一種能源回收裝置,其包括本創作的熱交換器;及外部變溫裝置;其中,在所述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後的所述第二流體被導入所述外部變溫裝置並改變溫度至合適的使用溫度並經使用後作為導入所述熱交換器的所述第一流體。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能源回收裝置,所述外部變溫裝置包括加熱器或冷卻器。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能源回收裝置,所述外部變溫裝置包括使在所述熱交換後的所述第二流體與外部的預加熱或預冷卻的第三流體混合而變溫的流體混合器。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能源回收裝置,所述第一流體為廢水,所述第二流體為清水。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能源回收裝置,所述熱交換器安裝於浴缸或洗滌設施的洗滌槽的底部或淋浴器的基座上,或者與淋浴器的基座或洗滌槽形成一體,以接收淋浴或洗滌時產生的熱廢水。
可選地,根據本創作的能源回收裝置,所述浴缸或洗滌設施的洗滌槽或淋浴器的排水孔於水準方向覆蓋所有第一流體出口。
1‧‧‧熱交換器
10‧‧‧斜面
11‧‧‧熱交換器主體
13‧‧‧外殼
15‧‧‧金屬管
17‧‧‧冷水入口
18‧‧‧溫水出口
19‧‧‧冷水管道
21‧‧‧廢水通道
22‧‧‧阻流結構
23‧‧‧環狀通道
25‧‧‧外金屬管
26‧‧‧內金屬管
27‧‧‧微小通道
28‧‧‧熱交換器
29‧‧‧圓環
31‧‧‧阻流器
32‧‧‧熱交換器
33‧‧‧長條金屬件
34‧‧‧環狀凸起
35‧‧‧阻流器
36‧‧‧長條金屬件
37‧‧‧環狀凸起
38‧‧‧平面
39‧‧‧金屬片
41‧‧‧阻流器
42‧‧‧流體管道
42’‧‧‧流體通道
43‧‧‧入口
44‧‧‧出口
45‧‧‧流體通道
47、48‧‧‧表面
49、52‧‧‧金屬絲
51‧‧‧阻流器
53‧‧‧長條金屬件
54、59‧‧‧彎曲
55‧‧‧阻流器
56、57、58‧‧‧片狀物
60‧‧‧流體
61‧‧‧阻流器
62‧‧‧阻流器
63、64、65、66‧‧‧金屬絲
64’‧‧‧隔濾器
67’、68’‧‧‧彎曲
71‧‧‧阻流器
73‧‧‧第一長條金屬元件
74‧‧‧第二長條金屬件
75‧‧‧長條金屬件
81‧‧‧阻流器
83‧‧‧長條金屬件
84‧‧‧金屬絲
85‧‧‧金屬絲
91‧‧‧阻流器
93‧‧‧金屬螺旋條
94‧‧‧空腔
95‧‧‧螺旋狀凹入結構
101‧‧‧阻流器
102、103‧‧‧半筒狀結構
104、105‧‧‧螺旋狀凹坑
106、107‧‧‧直通通孔
111‧‧‧阻流器
112、113‧‧‧金屬線
121‧‧‧阻流器
121’‧‧‧金屬網狀
122’、123’‧‧‧直條金屬線
122‧‧‧第一金屬線
123‧‧‧第二金屬線
131‧‧‧阻流器
132‧‧‧長條金屬片
133‧‧‧筒壁
134、135‧‧‧阻流片
136、137‧‧‧螺旋通道
138、139‧‧‧缺口
141‧‧‧阻流器
142、143‧‧‧金屬線
144‧‧‧導熱圓筒
146‧‧‧通孔
156‧‧‧筒壁
161‧‧‧排水孔
162‧‧‧洗滌槽
163‧‧‧桌面
165‧‧‧收集器
167‧‧‧主體
169‧‧‧廢水連接器
172‧‧‧開口
173‧‧‧空腔
174‧‧‧廢水出口
177‧‧‧外殼
179‧‧‧熱交換管
180‧‧‧間隙
181‧‧‧分流器
182‧‧‧廢水接收孔
183‧‧‧廢水排出口
185‧‧‧廢水通道
186‧‧‧阻流結構
192‧‧‧冷水入口
193‧‧‧溫水出口
194‧‧‧空腔
195‧‧‧外金屬管
196‧‧‧內金屬管
197‧‧‧微小通道
198‧‧‧間隙
199‧‧‧間隙
202‧‧‧直管
211‧‧‧阻流件
213‧‧‧螺旋導流結構
214‧‧‧長條件
215‧‧‧間隙
221‧‧‧阻流器
222,223、226‧‧‧片狀物
224‧‧‧開口
225‧‧‧間隙
226‧‧‧傳熱片
227‧‧‧開口
232‧‧‧網狀限流器
241‧‧‧阻流器
242、243、244‧‧‧片狀物
244‧‧‧傳熱片
250‧‧‧導流器
251‧‧‧阻流器
252‧‧‧通孔
261‧‧‧阻流器
262‧‧‧網狀阻流片
263‧‧‧中心桿
264‧‧‧內壁
271‧‧‧阻流器
272‧‧‧網狀阻流片
280‧‧‧熱交換器
283‧‧‧排水裝置
291‧‧‧廢水收集器開口
292‧‧‧廢水收集器空腔
293‧‧‧廢水收集器出口
295‧‧‧排水孔
296‧‧‧熱交換管
298‧‧‧廢水通道
299‧‧‧排水口
301‧‧‧主體
302‧‧‧防漏殼
303‧‧‧冷水入口
304‧‧‧空腔
305‧‧‧溫水出口
306‧‧‧內金屬管
307‧‧‧外金屬管
308‧‧‧底殼
309‧‧‧微小通道
310‧‧‧滲漏警報孔
370‧‧‧集水器
371‧‧‧平臺
372‧‧‧圍邊
375‧‧‧收集器出口
376‧‧‧間隙
377‧‧‧浴室排水口
378‧‧‧地面
380‧‧‧熱交換器
381‧‧‧廢水收集器
382‧‧‧開口
383‧‧‧空腔
384‧‧‧廢水出口
386‧‧‧熱交換器主體
387‧‧‧外殼
390‧‧‧冷水管道
391‧‧‧金屬管
392‧‧‧廢水通道
394‧‧‧微小通道
395‧‧‧冷水入口
396‧‧‧溫水出口
398‧‧‧防漏売
399‧‧‧連接管
400‧‧‧冷水腔
401‧‧‧警報孔
402‧‧‧阻流結構
410‧‧‧內廢水管
412‧‧‧外管
416‧‧‧冷水管
417‧‧‧入水口
419‧‧‧出水口
420‧‧‧水加熱器
426‧‧‧冷供入水
427‧‧‧管道
429‧‧‧排水管
430‧‧‧熱交換器
432‧‧‧熱廢水
434‧‧‧混合閥
436‧‧‧花灑
444‧‧‧管道
452‧‧‧水龍頭
460‧‧‧浴缸或水槽
502‧‧‧門擋板
561、581、571‧‧‧中央通孔
562、574‧‧‧的開口
572‧‧‧圍邊
641‧‧‧通孔
642‧‧‧小孔
1811‧‧‧底盤
1812‧‧‧立管
1813‧‧‧上蓋
1814‧‧‧阻流件
1815‧‧‧通孔
1817‧‧‧通氣孔
1818‧‧‧間隙
2221‧‧‧通孔
2222‧‧‧開口
2231‧‧‧通孔
2232‧‧‧邊沿
2261‧‧‧通孔
2262‧‧‧中央開口
2263‧‧‧邊沿
2321‧‧‧第一金屬絲
2322‧‧‧第二金屬絲
2323‧‧‧通孔
2421‧‧‧通孔
2422‧‧‧中心開口
2423、2432、2443‧‧‧溝槽
2431‧‧‧通孔
2441‧‧‧通孔
2442‧‧‧中心開口
2443‧‧‧溝槽
2621‧‧‧第一金屬絲
2622‧‧‧第二金屬絲
2623‧‧‧通孔
2624‧‧‧中心孔
2721‧‧‧周邊部分
2722‧‧‧通孔
2723‧‧‧中心部分
下面參照附圖來示例性地說明本創作的基本構造,其中: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等體積、逆流式熱交換器及能源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A是沿圖1中線1A-1A的剖視圖,示出了該現有技 術熱交換器的橫截面結構;圖2是本創作流體熱交換器第一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其中示出了本創作阻流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A是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廢水通道內凸出螺旋結構被圓環遮蓋的示意圖;圖3是圖2中所示流體熱交換器的主體的剖視透視圖;圖4是圖2中所示流體熱交換器裝配狀態的剖視透視圖;圖5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一實施例中的長條金屬件的示意圖;圖6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9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0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四實施例的透視圖;圖11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四實施例中的螺旋彈簧狀的長條金屬件的示意圖;圖12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五實施例的透視圖;圖13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六實施例的透視圖;圖14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六實施例中的螺旋彈簧狀的長條金屬件的示意圖;圖15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七實施例的透視圖;圖16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七實施例中的金屬絲的長條金屬件的示意圖;圖17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八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18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八實施例中的金屬螺旋條的示意圖;圖19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九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0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九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圖21是圖19所示阻流器安裝於熱交換器內的透視圖;圖22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3是圖22所示阻流器安裝於熱交換器內的透視圖;圖24一25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6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7是製造圖26所示阻流器的長條金屬片的透視圖;圖28是圖26所示阻流器安裝在熱交換器內的透視圖;圖29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三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0及31是圖29所示阻流器的阻流片;圖32是圖29所示阻流器的傳熱熱片;圖33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4是圖33所示阻流器中使用的導熱圓筒的示意圖;圖35是圖33所示阻流器安裝於熱交換器內的透視圖;圖36是本創作熱交通換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7是本創作阻流器的第十五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8是本創作阻流器的第十六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9是本創作阻流器的第十七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0是壓扁後形成圖37或38的阻流器的內具多條平行螺旋金屬線緊貼的圓形流體管道的示意圖;圖41是本創作熱交換器第三實施例的透視圖;圖42是圖41所示熱交換器的分解透視圖;圖43-43A是圖41所示熱交換器中使用的分流器的透視圖;圖44是圖41所示意交換器中隔濾裝置的示意圖;圖45-45A是圖41所示熱交換器的剖視透視圖;圖46是圖41所示熱交換器的主題的剖視透視圖;圖47是顯示熱交換管的套裝結構分解透視圖;圖48是與圖45相同的熱交換器的剖視透視圖,其中示出清除熱交換管污垢的操作情況;圖49是組成本創作分流器第二實施例的阻流件的透視圖;圖50是圖49所示阻流件安裝在熱交換器內的透視圖;圖51是圖42中所示熱交換器主體設置環狀通道的情況的透視圖;圖52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八實施例的剖視透視圖;圖53-54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八施例中的阻流片的透視圖;圖55是本創作第十八實施例中傳熱片的透視圖; 圖56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九實施例的剖視透視圖;圖57是本創作阻流器第十九實施例中的阻流片的透視圖;圖58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實施例的剖視透視圖;圖59-60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實施例的阻流片的透視圖;圖61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實施例中傳熱片的透視圖;圖62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一實施例的剖視透視圖;圖63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一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圖64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二實施例的剖視透視圖;圖65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二實施例中的阻流片的透視圖;圖66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二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圖67是本創作阻流器第二十三實施例的剖視透視圖;圖68是本創作第二十三實施例中的阻流片的透視圖;圖69是本創作熱交換器第四實施例與浴室排水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圖70是圖69所示熱交換器與浴室排水裝置的組裝狀態的透視圖;圖71是圖69所示熱交換器的分解透視圖;圖72是圖69所示熱交換器的組裝狀態的剖視透視圖;圖73是圖69中所示熱交換管的分解透視圖;圖74是圖73這所示熱交換管的套裝狀態的透視圖。
圖75是本創作熱交換器第五實施例與放於浴室地面的示意圖;圖76是圖75所示熱交換器及集水器的分解示圖;圖77是圖75所示熱交換器的分解示圖;及圖78是圖75所示熱交換器中熱交換管的內部阻流結構示意圖。
本創作涉及一種熱傳導阻流器、流體熱交換器及能源回收系統。下面參照附圖,通過僅僅是舉例方式描述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熱交換器及能源回收系統與浴室的淋浴器以及洗滌設施的洗滌槽相結合的實施例。應當理解,本創作並不受其限制。
圖2、2A、3及4示出了本創作流體熱交換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熱交換器1包括熱交換器主體11和阻流器31。熱交換器主體11包括外殼13和金屬管15。外殼13具有冷水(第二流體)入口17、溫水(預熱的第二流體)出口18及在冷水入口17和溫水出口18之間的冷水(第二流體)管道19。金屬 管15垂直設置於冷水管道19內並穿過外殼13,在金屬管15內形成供熱廢水(第一流體)通過的熱廢水(第一流體)通道21。在金屬管15的內壁上設置有凸起的阻流結構22。該阻流結構22由沿著金屬管15長度方向延伸的一條或多條實芯的金屬螺旋結構構成,並與金屬管15內壁保持良好熱接觸。該阻流結構22可按照如下方式裝配至金屬管15內:1.將一條或多條實芯的金屬線螺旋並且間隙地盤繞在一條直棒上,使其整體外徑小於金屬管15的內徑;2.將直棒和金屬線一起放入金屬管15內適當的位置;3.放鬆金屬線,以使其自然回彈而壓緊金屬管15的內壁;4.取出直棒。
在金屬管15與冷水管道19之間形成有包圍著金屬管15外壁的冷水(第二流體)環狀通道23(圖3)。在對本創作以下的各實施例的說明中,第一流體是以熱廢水作為例子來說明,第二流體是以冷水作為例子來說明,但本創作並不受其限制。
使用熱交換器1時,冷水入口17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建築物的冷水源(圖中未示),溫水出口18連接至浴室的加熱器(圖中未示)或浴室的水溫水量調節閥(圖中未示),熱廢水通道21連通至淋浴裝置等的排水管(圖中未示)以接收淋浴時產生的熱廢水。熱廢水通道21的內徑,被設計成使一般淋浴產生的熱廢水不足以充滿其內腔。熱廢水依附於熱廢水通道21的內壁徐徐向下流動。阻流結構22減慢了熱廢水向下的流速,並促進其於金屬管15內作螺旋運動,使其於熱 廢水通道21內停留的時間增長。同時,亦顯著增加了熱廢水的熱交換面。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為了進一步提升阻流結構22與金屬管15之間的熱傳導效率,並防止阻流結構22發生移位元,可於上述金屬線表面預先塗覆一層焊錫。待將金屬線放置於金屬管15內之後,可將相關部位置於高溫加熱爐內加熱,使得焊錫熔化而將該阻流結構銅焊焊接於金屬管15內壁上。當然,該阻流結構是可選擇的,在其後的實施例的附圖和說明中,有可能被省略。
為了減少(如毛髮等)污垢在所述凸出螺旋結構22的頂部(上游)的一個或多個開端位置積聚而影響排水效果,其開端可形成促進污垢滑過的斜面10(圖2)或如圖2a般以另一圓環29遮蓋。
與此同時,冷水從冷水入口17導入由下至上流經冷水環狀通道23,並介由金屬管15與熱廢水通道21內流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使冷水改變溫度成為預熱水,然後從溫水出口18匯出並提供至浴室的加熱器或浴室的水溫水量調節閥(圖中未示)來使用。
如圖2-4中所示,金屬管15由外金屬管25和內金屬管26兩條金屬管互相套裝而成,外金屬管25和內金屬管26之間保持良好的熱接觸,並留有可供廢水或冷水通過的微小通道27。該微小通道27是由通過滾花等方式在內金屬管26表面作出微小凹凸結構而在外金屬管25和內金屬管26之間形成的。正常狀態下,外金屬管25和內金屬管26之間的微小通道27沒有冷水或廢水滲出。但是,當外金屬管25或內金屬管26之一 有破損而導致冷水或熱廢水有滲漏時,可通過微小通道27流出熱交換器1並向使用者警報。當然上述套裝結構是可選擇的,為簡明起見,在以後的附圖及其說明中,金屬管15可能以單件形式示出和說明。
本創作流體熱交換器第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器1中還包括阻流器31,以進一步提高熱交換效率。如圖4所示,包圍著金屬管15的阻流器31是設置在由金屬管15及冷水管道19這2條管所形成的冷水環狀通道23中。阻流器31由銅鋁等熱導體製成,其緊密壓靠在冷水管道19的內壁(內管狀表面)上並且與金屬管15外壁(外管狀表面)保持良好的熱接觸。該阻流器31的安裝方式可包括焊接,或者是將阻流器31置入後將金屬管15的內徑稍微擴張使其外壁、阻流器31及冷水管道19內壁相互之間緊壓在一起。
圖2、3和4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31包括多條實芯長條金屬件33(見圖5)。沿其長條金屬件33的長度方向彼此間隔地設置有多個實芯、環狀凸起34。多條長條金屬件33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平行地環繞金屬管15外壁(內管狀表面)相鄰配置。冷水在通過冷水環狀通道23時受阻於多條長條金屬件33,冷水在金屬管15外壁、長條金屬件33、環狀凸起34及冷水管道19內壁(外管狀表面)之間紊流通過,並借助阻流器31和金屬管15的熱傳導與在熱廢水通道21內流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熱傳導阻流器31大大增加與冷水的熱交換面,並能不斷改變冷水的流動方向造成紊流效果,從而提高熱交換效率。冷水管 道19也可以由銅鋁等熱導體製成,使冷水管道19內壁也成為與冷水的熱交換面。
圖6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二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41由一條或多條圖5所示的實芯的長條金屬件33製成。該長條金屬件33以其中心線繞金屬管15外壁螺旋延伸。阻流器4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7-9示出了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三實施例的給構。該阻流器41’包括多條實芯的長條金屬件36。沿其長條金屬件36的長度方向彼此間隔地設置有多個實芯環狀凸起37。各條長條金屬件36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垂直地環繞該金屬管,且相鄰長條金屬件36的環狀凸起37彼此錯位排列。阻流器4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為了方便裝配上述多條長條金屬件36,可以在實芯環狀凸起37上形成彼此背對的平面38,然後借助平面38將各長條金屬件36固定於金屬片39上。隨後,將該金屬片39彎曲成圓筒狀(圖9)而套裝於金屬管15上,該環狀凸起37的另一平面38壓靠於金屬管15上。以此,增加阻流器41’與金屬管15的接觸面積,提升熱傳導功能。
圖10-11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四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51包括多條由實芯金屬絲製成的螺旋彈簧狀的長條金屬件53(見圖11)。各長條金屬件53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平行地環繞金屬管15外壁相鄰配置。阻流器 5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12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五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61由一條或多條圖11所示的長條金屬件53製成。該長條金屬件53其中心線繞金屬管15外壁螺旋延伸。阻流器6,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類似地,多條圖12所示的長條金屬件53也可各自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外壁的中心線垂直地環繞該金屬管,從而構造成與圖7所示阻流器類似的阻流器(圖中未示出)。
圖13-14中示出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六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71包括多條長條金屬件75,長條金屬件75的每一個包含由的螺旋彈簧狀的第一長條金屬元件73(見圖14)及沿著螺旋元件73中央延伸的第二長條金屬件74以增大熱交換面。圖14所示的第二長條金屬件74為直桿,但是其可以是前述或下文中將描述的各類長條金屬件。各長條金屬件75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平行地環繞金屬管15外壁相鄰配置。阻流器7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類似地,圖14所示的一個或多個長條金屬條75可以其中心線繞金屬管15外壁螺旋延伸,或者多條長條金屬件各自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垂直地環繞該金屬管,從而構造成與圖6和7所示阻流器類似的阻流器(圖中未示出)。
圖15-16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七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81包括多條長條金屬件83(見圖16),每條長 條金屬件83是由兩條實芯金屬絲84、85互繞而製成的,其表面具有螺旋狀的凹入結構。長條金屬件83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平行地環繞金屬管15外壁相鄰配置。該長條金屬件亦可由多條金屬絲相互盤繞而成。阻流器8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類似地,圖16所示的一個或多個長條金屬條83可以其中心線繞金屬管15外壁螺旋延伸,或者多條長條金屬件83各自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垂直地環繞該金屬管外壁從而構造成與圖6和7所示阻流類似的阻流器(圖中未示出)。
圖17-18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八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91包括多條具有長方形或非圓形斷面的金屬螺旋條93,其表面具有螺旋狀凹入結構95(見圖18)。金屬螺旋條93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平行地環繞金屬管15外壁相鄰配置。阻流器9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3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類似地,圖18所示的一個或多個金屬螺旋條93可以其中心線繞金屬管15外壁螺旋延伸,或者多條長條金屬件93各自以其中心線與金屬管15的中心線垂直地環繞該金屬管外壁,從而構造成與圖6和7所示阻流器類似的阻流器(圖中未示出)。
圖19-20中示出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九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101具有由銅鋁等熱導體金屬片衝壓而製成的筒狀結構,由兩條半筒狀結構102、103組成,其表面具 有多條螺旋狀凹坑104、105以形成供冷水平行流過的多條螺旋通道,各螺旋狀凹坑104、105之間還設有多個直通通孔106、107以容許部分冷水以不迂回的直通路徑直接通過相鄰的螺旋通道從而產生紊流效果。圖21示出阻流器101安裝在熱交換器主體11內的狀態。冷水在平行流過多條螺旋通道時介由阻流器101和金屬管15的熱傳導與在熱廢水通道21內流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
圖22中示出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十實施例的結構。該阻流器111由銅鋁等導熱材料製成,包括兩層彼此交疊地圍繞金屬管15外壁且互不平行的實芯的金屬線112和113。這兩層金屬線112和113中每層分別包括多段彼此間留有間隙並互相平行的金屬線段,其中心線繞金屬管15外壁的中心線螺旋延伸,其中內層的金屬線112沿著其長度的大部分壓靠並熱接觸金屬管15的外壁,而外層的金屬線113抵靠於冷水管道19的內壁。冷水通過環狀通道23時受阻於阻流器111,並且在兩層金屬線112和113之間的間隙114(參見圖23)中紊流通過並與熱廢水通道21內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111大大增加了冷水的熱交換面,並不斷改變其流向,這些都有利提高了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圖24-25示出了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十一實施例的結構。
該阻流器121的結構基本上與阻流器111相同(圖22),除了該阻流器121是由圖25所示的金屬網狀121’卷邊所形成。該金屬網狀121’包括兩個金屬線層。每一層包括多個彼此平行且相互間隔開設置的直條金屬線122’和123’。該兩層與該 線相互不平行地疊置及焊接以形成金屬網狀121’。該阻流器12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11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該阻流器121也是由銅鋁等導熱材料製成。該阻流器121包括多條彼此平行且相互聞隔開設置金屬管15外壁上的第一金屬線122和疊置於第一金屬線122上的多條彼此平行且相互間隔開的第二金屬線123,其中各條第一金屬線122與各條第二金屬線123互不平行。各條第一金屬線122和第二金屬線123的中心線相對於金屬15外壁的心線傾斜一定角度或者垂直於後者。如圖25所示,為了便於製造該阻流器121,可以先將多條彼此平行且相互間隔開的第一金屬線122疊置焊接於多條彼此平行且相互間隔開的第二金屬線123,然後將其捲曲起來以形成該阻流器該阻流器121的作用和效果與阻流器111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26中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十二實施例的結構,圖27示出製造阻流器131的長條金屬片132的形狀,圖28示出阻流器131安裝在熱交換器主體11內的狀態。阻流器131具有由長條金屬件132捲曲後切割而製成的筒狀結構。在筒壁133的內、外表面上分別凸出形成有多對相互對齊的起阻流作用的實芯的阻流片134、135,阻流片134、135與金屬管15外壁保持良好的熱接觸並緊壓著管道19內壁。筒壁133和阻流片134、135分別在冷水環狀通道23內形成內外兩組螺旋通道136、137。冷水在內外兩組螺旋通道136、137內平行通過。由於阻流器131的相互對齊的實芯的阻流片134、135及筒壁133和金屬管15的熱傳導作用,大大增加與冷水的熱交換面,從而 提高熱交換效率。阻流片134、135上還分別設有多個基本上對準的缺口138、139,以容許部分冷水以不迂回的直通路徑直接通過相鄰兩條螺旋通道136、137,從而產生紊流效果。
圖29至圖32示出了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的阻流器第十三實施例的結構。阻流器55由如圖30至32所示的片狀物具間隙地橫向疊置於環狀通道23內(圖29),所述每片片狀物56,57及58(圖30-32)皆具供緊套金屬管15的中央通孔(561,581及571)及供流體通過的開口,其中片狀物56(圖30)的開口562形成於鄰近中央的通孔561,片狀物57(圖31)開口574由其圍邊572與冷水管道19內壁(外管狀表面)之間的間隙形成,片狀物58(圖32)具有2種開口,包括形成於鄰近中央通孔581的開口582及由其圍邊583與冷水管道19內壁之間的間隙形成的開口584。所述多片片狀物56,57及58最少在部份由金屬製成(在上述例子中片狀物56,57及58皆由金屬製成)並與金屬管15外壁(內管狀表面)熱接觸。其中片狀物56及57為阻流片,其置於環狀通道23內時(圖29)最接近的任意兩片阻流片,其開口於其主要面方向互不重迭,以使於環狀通道23內通過的冷水須於所述阻流片之間交替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迂回流動以交替地通過開口562及574形成紊流效果,增加換熱率。
為了進一步增加傳熱效果,可於阻流片之間加入一片或多片金屬制傳熱片58。在所述環狀通道23通過的冷水於任意兩片最接近的阻流片之間通過時於所述傳熱片58的兩個主要面平行通過,並借助所述傳熱片58及金屬管15與於金屬 管15內通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各金屬片狀物56,57或58大大增加了冷水的熱交換面;阻流片不斷改變冷水流向製造紊流效果,這都有助提高熱交換器11的熱量傳輸效率。
圖33-35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十四實施例的結構。該阻流器141與第十實施例的阻流器111類似,包括兩層彼此交疊地圍繞金屬管15且互不平行的實芯金屬線142和143。不同之處僅在於,阻流器141的兩層金屬線142和143之間設置有導熱圓筒144。該導熱圓筒144的筒壁156上形成有多個通孔146。圖35示出阻流器141安裝在熱交換器主體11內的狀態。導熱圓筒144將冷水環狀通道23間隔成內外兩個環狀通道,由此實芯金屬線142和143形成2組冷水螺旋通道。部分冷水在2組冷水螺旋通道內螺旋通過,部分冷水於金屬線之間穿過導熱圓筒144上的通孔146,以形成紊流效果。阻流器141大大增加了冷水的熱交換面,從而提升了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在該實施例中,金屬線142和143分別構成內外阻流器,而該內外阻流器亦可以為前述第一至十三實施例中的任何一種或者其中任何兩種的混合。由於導熱圓筒144、內外阻流器和金屬管15的熱傳導作用、大大增加了與冷水的熱交換面,從而提升了熱交換效率。
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管15與熱傳導阻流器由金屬製成,較佳地由銅鋁等良好熱傳導體製成,使其內壁成一熱交換表面以提高熱交換。
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該熱傳導阻流器放置於由包括至少一個金屬牆(金屬管15)的兩條管道(金屬管15及冷水 管道19)所形成的環形通道內且與形成該環形通道的至少一個金屬牆(金屬管15)熱接觸。流體(冷水)與熱廢水(第二流體)於環形通道外進行熱交換。但可選擇地,其他例如是電熱絲等的替代品可以被放置於該環形通道外,例如,金屬管15內或冷水管道19外,這樣熱交換器可作為流體加熱器。如於冷水管道外放置電熱絲,則金屬管15可以實芯件代替。
圖36示出本創作熱交換器的第二實施例。熱交換器32包括金屬管15及螺旋地包圍著金屬管15的金屬製冷水管道42。其緊套並熱接觸著金屬管15。所述冷水管道42的切面為扁的,其外壁的切面具有最少一條直邊並緊貼金屬管15外壁以增加其與金屬管15的接觸面。
使用熱交換器32時,冷水管道42位於底部的入口43(冷水入口)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建築物的冷水源(圖中未示);其位於頂部的出口44(溫水出口)連接至浴室的加熱器(圖中未示)或浴室的混合閥(圖中未示)。跟第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器11一樣熱交換器32的熱廢水通道21連通至淋浴裝置等的熱廢水。熱廢水於金屬管15內以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方式通過,在此不再重述。
與此同時,冷水從冷水入口43導入由下至上經螺旋管道42,並介由金屬管15的方式與廢水通道21內流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使冷水改變溫度成為預熱水,然後於溫水出口44匯出並提供至浴室的加熱器或混合閥(圖中未示)來使用。
為了增加換熱效率可選擇性地於廢水通道21內加入 第一實施例(圖2)中的螺旋凸出結構,其作用在此不再重述;同時亦可於冷水管道42內加入如圖37,38或39所示的熱傳導阻流器。
如圖37所示,該阻流器35置於金屬制的流體管道42內,該流體管道42內壁形成的流體通道45具有2個平行表面47及48。所述阻流器由上下2層金屬絲49及52組成每層金屬絲由多段互相平行並具間隙地排列的金屬線段組成,並且每層金屬絲分別(熱)接觸該2個平行表面47及48。其中該2層金屬絲中有部分線段由同一條金屬絲形成並通過彎曲54及59連接。於該流體通道45內通過的流體於所述2層金屬絲49及52之間及各段平行金屬絲之間紊流通過,並借助2層金屬絲49及52及與其熱接觸的金屬通道壁與通道45以外的物質(如金屬管15中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
可將一條或多條如圖37所示內具阻流器35的金屬制流體管道42緊繞於金屬管15外壁而製成熱交換器32(圖38)。流體通道45內的阻流器35大大增加了冷水的換熱面,並不斷改變冷水流向,有效地改善熱交換效果。
上述內具傳熱阻流器35的流體通道,可通過以下方式製造:
5.將一條或多條金屬絲具間隙地繞於一條直捧上,使其整體外徑略小於一圓形金屬管的內徑;
6.將直捧及金屬線一起放入金屬管內適當位置;
7.放鬆金屬線,以使其自然回彈而緊壓金屬管的內壁
8.取出直捧,以形成如圖40所示內具多條平行螺旋金屬線 緊貼的圓形流體管道。
9.將所述圓形金屬管壓扁至如圖37或38就成了內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的流體管道了。
圖37與圖38的分別在於:圖37中所示的阻流器35,其上下2層金屬絲互相緊壓在一起,熱能可迅速通過2層金屬絲之間的熱傳導從一個平行表面傳導至另一平行表面;圖38所示的阻流器35’(第十六實施例),其上下2層金屬絲之間留有間隙,容許較多流體通過及造成較小壓力損失,技術人員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圖39示出本創作阻流器的第十七實施例。阻流器62置於金屬制的流體通道45內,該流體通道45具有2個平行表面47及48。所述阻流器由4層一起壓平以在其中間提供熱傳導的金屬絲63,64,65及66迭置組成,各層金屬絲中均具有多段互相平行並具間隙的金屬線段,並且相鄰的2層金層絲中的各段金屬線段互不平行。其中頂層金屬絲63(熱)接觸流體通道45的上平行表面48;底層金屬絲66(熱)接觸流體通道45的下平行表面47,並且上層及底層金屬絲63及66的部分線段由同一金屬絲形成,並通過彎曲67及67’連接。中間2層金屬絲64及65的部份金屬線段由同一條金屬絲形成並通過彎曲68及68’連接。於流體通道45內通過的流體於所述4層金屬絲及各段平行金屬線段之間紊流通過,並借助各金屬絲及與其熱接觸的流體通道的金屬壁與通道以外的物質(如金屬管15中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可將一條或多條如圖39所示內具阻流器62的金屬制流體通道42’緊繞於金屬管15,而製成熱交換器32 (圖36)。阻流器62大大增加了冷水的換熱面,並不斷改變冷水流向,這都有助改善熱交換效果。
上述內具阻流器62的流體通道,可通過以下方式製造:10.將圖22或24所示的綱狀金屬圓筒放入一個內徑略大於所述綱狀圓筒的金屬圓管內;11.將金屬圓管及綱狀圓筒一起壓扁以使圓管形成2個平行表面並緊壓所述多條(四層)金屬絲。
圖41示出了本創作熱交換器第三實施例。熱交換器160安裝於洗滌槽162及桌面163底下。如圖42中所示,熱交換器,60包括廢水收集器165、主體167及廢水連接器169。廢水收集器165具有開口172、空腔173及多個廢水出口174。開口172位於多個廢水出口174上,並在水準方向上覆蓋所有廢水出口174。主體167包括外殼177及多條熱交換管179。廢水連接器169具有多個廢水接收孔182及廢水排出口183。廢水收集器165的開口172連通洗滌槽162的排水孔161,接收洗滌時產生的熱廢水。其中,該排水孔161在水準方向覆蓋所有廢水出口174。熱廢水經廢水收集器開口172流入其空腔173再從多個廢水出口174平行流出空腔173。多個廢水出口174分別與多條熱交換管179連通,使熱廢水平行通過熱廢水通道185。熱廢水通過主體167後從多個廢水接收孔182進入廢水連接器169,再從廢水排出口183排出到建築物外部的排水管道(圖中未示)。
為了使廢水從多個廢水出口174均勻流出,而避免僅 從其中一兩個廢水出口中快速流出影響熱交換效率,可以在空腔173內可拆卸地設置分流器181(參見圖43。該分流器181包括底盤1811、從底盤1811向上延伸的立管1812和覆蓋在立管1812上端的上蓋1813。在底盤1811上設置多個與廢水出口174對應的阻流件1814。各阻流件1814分別鄰近或置入廢水出口174的入口端,從而使廢水受阻於阻流件1814而以相對平均的流量通過阻流件1814和廢水出口174之間的間隙180(參見圖45)進而流入廢水通道185中。廢水流量不足以充滿整個廢水通道185,故其依附於廢水通道185的內壁並圍繞著廢水通道185中央的空氣柱向下流,阻流件1814具有通孔1815,其與立管1812相連通。立管1812上端形成有通氣孔1817。當廢水經過阻流件1814時,其在通孔1815附近形成低壓,將空氣從通氣孔1817吸入廢水通道185內,以使得當廢水淹浸廢水出口174時,空氣仍能進入廢水通道185內,以保持上述具有中央空氣柱的狀態。
可選地,如圖43A所示,分流器181的阻流件1814可包括間隙1818。當阻流件1814插入至廢水出口174內(圖45A),該阻流件1814接觸廢水出口174及間隙1818從而形成通道182供廢水平均地流通。
為了減少污垢於各廢水通道185內積聚堵塞,可於廢水收集器165的空腔173內設置如圖44所示的隔濾器64’,以隔去如毛髮等垃圾。該隔濾器64’具有位於中央以供立管1812穿過的通孔641及位於周邊以供廢水通過的小孔642。該隔濾器64’及分流器181可拆卸地安裝於收集器165的空腔173內以便 用者於開口172取出清理。
如圖45示,廢水通道185的內壁可以形成有凸起的阻流結構186,以改善熱交換效率,其作用、效果及裝備方法與圖3所示的阻流結構22大致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同樣,該阻流結構是可選擇的,為了簡明起見,在後面的附圖和說明中可能被省略。
圖46示出了熱交換器、60的內部結構。外殼177具有冷水入口192和溫水出口193。多條熱交換管179分別與多個廢水出口174及多個廢水接收孔182連通,使熱廢水從熱廢水通道185平行通過。熱廢水通過主體167後進入廢水連接器169。使用時,冷水入口192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建築物冷水源(圖中未示),溫水出口193連接至洗滌槽162外部的熱水器(圖中未示)或混合閥(圖中未示)。洗滌時產生的熱廢水在多條熱廢水通道185內平行向下流動。同時,冷水從冷水入口192導入外殼177的空腔194並由下至上流經多條熱交換管179的外壁,然後從溫水出口193匯出。期間冷水與在熱交換管179的熱廢水通道185內流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並被升溫成預熱水以減少耗能。
如圖47所示,熱交換管179由外金屬管195和內金屬管196兩條金屬管互相套裝而成,外金屬管195和內金屬管196之間保持良好的熱接觸,並留有可供廢水或冷水通過的微小通道197。該微小通道197是由通過滾花等方式在內金屬管196表面作出微小凹凸結構而在外金屬管195和內金屬管196之間形成的。正常狀態下,外金屬管195和內金屬管196之間的微 小通道197沒有冷水或廢水滲出。但是,當外金屬管195或內金屬管196之一有破損而導致冷水或熱廢水有滲漏時,可通過微小通道197流出熱交換器主體167,例如流出主體167與廢水收集器165之間的間隙198或主體167與廢水連接器169之間的間隙199(圖45),以發出警報。當然上述套裝結構是可選擇的,為簡明起見,在以後的附圖及其說明中,金屬管179可能以單件形式示出和說明。
當使用一段時間後,廢水通道185內壁及阻流結構186難免積聚污垢,影響熱回收效能。由於開口172及排水孔161位於多個廢水出口174上並在水準方向上覆蓋所有廢水出口174,如圖48所示,使用者只須用一條直管202,將其一端通過廢水收集器165的廢水出口174插入廢水通道185,從直管202的另一端接通加壓水(如直接連通至建築物的冷水源),就能把污垢沖走。
圖49示出組成本創作分流器第二實施例的阻流件的結構。圖50示出阻流件單獨安裝在每條熱交換管內的狀態。阻流件211包括其表面上形成有螺旋導流結構213的長條件214,與熱交換管179之間留有間隙215(參見圖50)。熱廢水流過熱廢水通道185時,一部分垂直通過間隙215,另一部分因受阻於螺旋導流結構213而螺旋通過熱廢水通道185,兩種水流互相幹擾使熱廢水充分混合並有效地與熱交換管179外部反向流過的冷水進行熱交換。
可在廢水收集器165的空腔173內設置隔濾裝置(圖中未示出)以減少堵塞。當使用一段時間後,廢水通道185內 壁難免積聚污垢,影響排水及熱回收效率,使用者只須從廢水收集器165的開口172取出隔濾裝置及多條陰流件211進行清理即可
如圖51中所示,為進一步提高本創作流體熱交換器160熱交換效率,在外殼177的空腔194內設置一個導流器250,其具有多個通孔252,在外殼177的空腔194內形成多個分別包圍著每一條熱交換管179的環狀通道。在環狀通道中可以配置如前面所述的各種熱傳導阻流器。
圖52為本創作熱熱傳導阻流器的第18實施例。該阻流器221由多片片狀物222,223及226(圖53,54及55)具間隙地上下佈置而成。其中片狀物222及223為阻流片,其交替地橫置於空腔194內。
阻流片222(圖53)呈圓盤狀,其具有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221和形成有一個供冷水流討的中央開口2222,且其邊沿2223緊貼空腔,94之內壁。阻流片223(圖54)亦呈圓盤狀.其亦具有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231,而且邊沿2232與空腔194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以於週邊形成供冷水通過的開口224。其中,任意兩對最接近的阻流片222和223之間形成有間隙225,並且其開口2222和224在阻流片222或223的主要表面方向上互不重疊。
冷水通過冷水入口192進入空腔194之後,受阻於阻流片222而從其開口2222進入阻流片222和223之間的間隙225內,隨後冷水從中心向周邊流動,並通過阻流片223與開口224 向上。由於冷水再次受阻於上層阻流片222而從周邊向中心流動,並通過該阻流片222的開口2222向上流動。如此迴圈迂回往復,直至從溫水出口193流出。期間,冷水迂回地流經多條熱交換管179並與於其內逆向流動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阻流片222及223不斷改變冷水流向,製造紊流效果,有助改善熱交換效率。為了再進一步改善其效率,可選擇地可於阻流片222及223之間加入一片或多片如圖55所示的傳熱片226。
傳熱片226由金屬製成並呈圓盤狀,其具有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並熱接觸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261和形成有一個供冷水通過的中央開口2262,而且其邊沿2263與空腔194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以於週邊形成供冷水通過的開口227。冷水於任意兩對最接近的阻流片222和223之間的空隙225通過時,其平行地流過所述傳熱片226的兩個望主要面,並借助其及與其有良好熱接觸的多根熱交換器管179與管內熱廢水進行熱交換,傳熱片226大大增加了冷水的熱交換面,從而提高熱交換器165的效率。為了進一步增加冷水熱交換面,可選擇地阻流片222及223亦可以金屬製造並熱接觸多條金屬管179。
圖56-57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十九實施例的結構。該阻流器231與第十四實施例的阻流器221類似,兩者不同之處僅在於阻流器231的相鄰的2片平行片狀物222,223或226之間設置有網狀阻流片232,該網狀阻流片232亦呈圓盤狀並由銅鋁等導熱材料製成,其包括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一金屬絲2321和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二金屬絲2322,第一金屬絲 2321與第二金屬絲2322互不平行地疊置焊接於第二金屬絲2322上。該網狀阻流片232上具有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並熱接觸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323。冷水通過該阻流器231的方式與通過阻流器221的方式大致相同,只是在通過由相鄰的2片平行片狀物222,223或226及多條熱交換管179所形成的流體通時
遇到網狀阻流片232,冷水會通過金屬絲2321和2322之間間隙流通。從而,可以增加冷水的熱交換面,並且進一步造成紊流的效果,這都有助於改善熱交換效率。
圖58-61示出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二十實施例的結構。該阻流器241第十五實施例的阻流器221類似,兩者不同之處僅在於阻流器241的片狀物242,243和244上下表面分別設置有多條彼此平行的溝槽2423、2432和2443。同樣,該阻流片242包括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並熱接觸熱交換管179的的通孔2421和一個中心開口2422;而阻流片243亦具有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431;傳熱片244包括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並熱接觸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441和一個中心開口2442。傳熱片244的溝槽2443增加了冷水的片狀物熱交換面,且片狀物242,243和244的溝槽不斷改變冷水流向,進一步造成紊流效果,這都有助於改善熱交換效率。為了進一步增加換熱效率,阻流片242及243可選擇地由金屬製造並熱接觸多條熱交換管179。
圖62-63示出本創作熱傳導阻流器第二十一實施例 的結構。該阻流器251是由多個網狀限流器232疊置而成。網狀限流器片232的具體結構已經在上文進行過描述,在此不在贅述。
圖64-66示出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二十二實施例的結構。該阻流器261由多片網狀阻流片262疊置而成。該網狀阻流片262由銅鋁等導熱材料製成,並包括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一金屬絲2621和多條彼此平行的第二金屬絲2622,第一金屬絲2621與第二金屬絲2622互不平行地疊置焊接於第二金屬絲2622上。該網狀阻流片262}具有多個與熱交換管179對應以便套裝並熱接觸熱交換管179的通孔2623。網狀阻流片262被構造成以各通孔2623為中心形成寬度大致相同的圓環,進而在該網狀阻流片262中心形成中心孔2624。對應的,空腔194的內壁264形成與各圓環耦合的形狀,以便將該阻流器261裝配至空腔194內時,其緊靠於空腔內壁之上。另外,在阻流器261的中心孔2624中可以插入中心桿263,以阻止冷水通過中心孔流通。該阻流器261供冷水流通的部分與熱交換管的距離大致均勻,故降低了冷水在阻流器261不同部分進行的熱交換不均勻的情況。
圖67-68示出本創作具熱傳導功能阻流器第二十三實施例的結構。該阻流器271由多片網狀阻流片272疊置而成,該網狀阻流片272的構造與第十七實施例中的網狀阻流片232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僅在於,在網狀阻流片272中,除了以各通孔2722為中心的寬度大致相同的圓環之外,其他周邊部分2721和中心部分2723的金屬線被壓扁,以封閉網孔而阻 止冷水經此流通。由此,該阻流器271供冷水流通的部分與熱交換管的距離大致均勻,故降低了冷水在阻流器271不同部分進行的熱交換不均勻的情況。
圖69-71示出了本創作熱交換器第四實施例。熱交換器280可拆卸地安置於浴室底面排水裝置283的排水孔295內。熱交換器280具有廢水收集器開口291、廢水收集器空腔292及多個廢水收集器出口293。其中,淋浴後的熱廢水從排水孔295進入廢水收集器開口291並流入廢水收集器空腔292,然後在多條熱交換管296內形成的多條廢水通道298內平行通過熱交換器28,然後經排水裝置283的排水口299排放到建築物的排水管(圖中未示)中。
圖70-72示出了熱交換器280的裝配結構。熱交換器280包括主體301和防漏殼302。如圖72所示,冷水從冷水入口303導入,經過空腔304,然後從溫水出口305匯出。期間經由多條熱交換管296與在廢水通道298內通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空腔304內可放置上述任一項熱傳導阻流器,以增加熱交換效率。
如圖73,74所示,熱交換管296由內金屬管306和外金屬管307兩條金屬管互相套裝而成,其中內金屬管306的底部外壁與防漏外殼302密封連接,外金屬管307的外壁底部與主體301的底殼308密封連接。當外金屬管307有滲漏時,冷水可通過內金屬管306和外金屬管307之間形成的微小通道309流入在主體301的外壁與防漏殼302的內壁之間形成的空腔,然後從位於各熱交換管296之上且鄰近廢水開口301的滲漏警 報孔310流出。使用者可在浴室內察覺滲漏,從而通知技術人員進行維修或更換。
圖75-76示出了本創作熱交換器的第五實施例。熱交換器380安裝於一個集水器370底部,集水器370具有平臺371圍邊372及集水器出口375。集水器370放置於淋浴室地面378。使用時淋浴者站立於平臺371上,淋浴時產生的熱廢水被平臺371及圍邊372收集,並於收集器出口375流出。圖77示出了熱交換器380的結構,其包括廢水收集器381及熱交換器主體386。廢水收集器381具有開口382空腔383及多個廢水出口384,其中該開口382位於多個廢水出口384之上,並於水準方向覆蓋所有廢水出口384;熱交換器主體386包括外殼387及多條金屬管391,其中外殼387具有冷水(第二流體)入口395,溫水(預熱的第二流體)出口396及在冷水入口395及溫水出口396之間的冷水管道390;多條金屬管391設置於冷水管道390內,其穿過外殼387並在該冷水管道390內形成多條供熱廢水平行通過的廢水(第一流體)通道392。所述多條廢水通道392分別與廢水收集器381的多個廢水出口384連通。廢水於集水器出口375流出後經廢水收集器381的開口382進入其空腔383,再於多個廢水通道392平行通過,最後於集水器底370底部於間隙376(圖75)流向浴室排水口377。
使用熱交換器380時,冷水入口395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建築物的冷水源(圖中未示),溫水出口396連接至浴室的加熱器(圖中未示)或浴室的水溫水量調節閥(圖中未示)
與此同時,冷水從冷水入口395導入由右至左流經冷水通道400並介由金屬管391與熱廢水通道392內流過的熱廢水進行熱交換,使冷水改變溫度成為預熱水,然後從溫水出口396匯出並提供至浴室的加熱器或浴室的水溫水量調節閥(圖中未示)來使用。
如圖77所示,多條金屬管391的切面為扁的,其具有長軸及短軸,其中各熱交通換管的中心線基本水準擺放,並具其長軸亦水準擺於,其目的在於:1.減慢廢水流速及2.增加金屬管內壁面積與其內廢水體積的比例以增加換熱效率。在一個例子中,當上述扁金屬管391內壁的垂直高度(短軸)少於6.5mm時,廢水即使於極低流速,甚至近乎靜止時流動,由於管壁的阻力及水的表面張力,於扁金屬管391內通過的廢水仍會同時接觸到扁金屬管391內壁位於頂部及底部的2個表面。這確保了即使在低流速昤時熱廢水仍有足夠的換熱面。
可選擇地,如圖77所示金屬管391可如第三實施例(圖48)般由外金屬管及外金屬管互套而成。內外金屬管之間保持良好熱接觸,並留有可供冷水通過的微小通道394。正常狀態下,微小通道394並沒有冷水流過,但常外金屬管有損壞時,冷水可通過微小通道394進入防漏売398,再通過連接管399(圖76)從集水器370的位於所示金屬管391之上的警報孔401(圖77)流出以向使用者警報。
當使用一段時間後,廢水通過392內壁難免積聚污垢影響熱回收效能。由於收集器開口382於水準方向上覆蓋所有 廢水出口384,使用者移除門擋板502將一條如第三實施例(圖9)所示的一條接通加壓水的直管202插入廢水出口384就能把污垢沖走。(例如,另一端可直接地連接到淋浴器的冷水供水口)
如圖78所示,廢水通道392的內壁可以形成有凸起的阻流結構402以改善挨換熱效率,其作用及製造方法與圖381所示阻流結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為了進一步提高熱交換器主體386的效率,可於冷水腔400內加入各種已述熱傳導阻流器,在此不再重述。
下面說明本創作的包括上面所述的各種熱交換器的能源回收裝置。
能源回收裝置還包括外部變溫裝置(圖中未示),其中,在所述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後的冷清水(第二流體)被導入外部變溫裝置並被改變溫度至合適的使用溫度並經使用後作為導入所述熱交換器的熱廢水(第一流體)。
所述外部變溫裝置包括加熱器或冷卻器(圖中未示)。所述外部變溫裝置包括使熱交換後的冷水(第二流體)與外部的預加熱或預冷卻的第三流體混合而變溫的流體混合器。
所述熱交換器可以安裝於浴缸或洗滌設施的洗滌槽的底部或淋浴器的基座上,或者與淋浴器的基座或洗滌槽形成一體,以接收淋浴或洗滌時產生的熱廢水。
1‧‧‧熱交換器
10‧‧‧斜面
11‧‧‧熱交換器主體
13‧‧‧外殼
15‧‧‧金屬管
17‧‧‧冷水入口
18‧‧‧溫水出口
19‧‧‧冷水管道
21‧‧‧廢水通道
22‧‧‧阻流結構
23‧‧‧環狀通道
25‧‧‧外金屬管
26‧‧‧內金屬管
27‧‧‧微小通道

Claims (74)

  1. 一種熱交換器,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其中,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為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傳輸熱能。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被設置為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傳輸熱能。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被設置為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傳輸熱能。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進一步包括位於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之間的通道,所述通道用於接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或所述第二流體管道滲漏出的流體。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熱交換器,進一步包括位於所述第一流體 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之間的通道,所述通道用於接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或所述第二流體管道滲漏出的流體。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熱交換器,進一步包括位於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之間的通道,所述通道用於接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或所述第二流體管道滲漏出的流體。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8. 如請求項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 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10. 如請求項4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 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11. 如請求項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配置方式,以用於調節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流體的流動: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 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徑向上延伸;至少一個凸起,其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凸起,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其中所述凸起一體地集成到所述壁上,或者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壁上;至少一個螺旋狀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和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以螺旋配置方式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
  14.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以螺旋配置方式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 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形成為一個或多個螺旋狀元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
  16.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形成為一個或多個螺旋狀元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以與芯相互接合的方式。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以與芯相互接合的方式。
  1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 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之上具有環狀或螺旋狀凸起。
  20.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細長部件,其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者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縱軸延伸,所述至少一個細長部件之上具有環狀或螺旋狀凸起。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凸起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
  22.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上徑向延伸而出,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凸起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凸起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以環狀或螺 旋狀延伸,或者繞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之內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
  24.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凸起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或者繞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之內以環狀或螺旋狀延伸。
  25.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以螺旋狀延伸的所述凸起上具有空隙,該空隙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
  26.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以螺旋狀延伸的所述凸起上具有空隙,該空隙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
  27. 如請求項2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以螺旋狀延伸的所述凸起上具有空隙,該空隙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
  28. 如請求項24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以螺旋狀延伸的所述凸起上具有空隙,該空隙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
  2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多個細長部件,其具有形成於其中的沿周緣的螺旋狀槽,所述細長部件和 所述槽均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30.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多個細長部件,其具有形成於其中的沿周緣的螺旋狀槽,所述細長部件和所述槽均圍繞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附近延伸,或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3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螺旋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所述螺旋導流結構由多個元件共同組成以形成螺旋流路徑。
  32.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螺旋導流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所述螺旋導流結構由多個元件共同組成以形成螺旋流路徑。
  33. 如請求項3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螺旋導流結構具有多個形成於其中的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的部分。
  34. 如請求項3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螺旋導流結構具有多個形成於其中的大致對齊以相對於螺旋狀流產生紊流的部分。
  35.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36. 如請求項7-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一個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37. 如請求項3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筒狀結構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附近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之內延伸,所述筒狀結構還具有多個通孔。
  38. 如請求項36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筒狀結構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附近延伸,或者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之內延伸,所述筒狀結構還具有多個通孔。
  39. 如請求項36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多個細長部件以螺旋狀與所述筒狀結構相互接合。
  40. 如請求項38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多個細長部件以螺旋狀與所述筒狀結構相互接合。
  4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第一層細長部件和第二層細長部件,每一層均包括多個細長部件,同一層中細長部件以相同的方向而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層細長部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二層細長部件的延伸方向不同。
  42.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所述擾流器包括至少第一層細長部件和第二層細長部件,每一層均包括多個細長部件,同一層中細長部件以相同的方向而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層細長部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二層細長部件的延伸方向不同。
  43. 如請求項4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層細長部件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熱連通。
  44. 如請求項42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層細長部件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壁熱連通。
  45. 如請求項4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幷位於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之間。
  46. 如請求項4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幷位於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之間。
  47. 如請求項4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幷位於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之間。
  48. 如請求項44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包括筒狀結構,其沿著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幷位於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之間。
  49. 如請求項4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筒狀結構具有多個通孔。
  50. 如請求項46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筒狀結構具有多個通孔。
  51. 如請求項47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筒狀結構具有多 個通孔。
  52. 如請求項48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筒狀結構具有多個通孔。
  5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中具有多個繞著縱軸沿著流體管道纏繞的細長部件,其中所述流體管道具有類似橢圓狀的橫截面形狀,所述具有類似橢圓狀的橫截面形狀的流體管道通過壓縮具有大致圓形橫截面形狀的管道而形成。
  54.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中具有多個繞著縱軸沿著流體管道纏繞的細長部件,其中所述流體管道具有類似橢圓狀的橫截面形狀,所述具有類似橢圓狀的橫截面形狀的流體管道通過壓縮具有大致圓形橫截面形狀的管道而形成。
  5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至少一個碟狀結構,所述碟狀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其中所述碟狀結構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限定了多個流體路徑。
  56. 如請求項2-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擾流器具有至少一個碟狀結構,所述碟狀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 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其中所述碟狀結構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限定了多個流體路徑。
  57. 如請求項1-13、15、17、19、21、23、25、27、29、31、33、41、43、45、47、49、51、53、5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被配置為通過形成於其中的開口而容納清理管,所述清理管用於引導流體流來使形成於所述熱交換器中的沉積物移位。
  58. 如請求項3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被配置為通過形成於其中的開口而容納清理管,所述清理管用於引導流體流來使形成於所述熱交換器中的沉積物移位。
  59. 如請求項37所述的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被配置為通過形成於其中的開口而容納清理管,所述清理管用於引導流體流來使形成於所述熱交換器中的沉積物移位。
  60. 一種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如請求項1-5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
  61. 如請求項60所述的流體分配歧管,其中所述歧管通過由所 述凸起和歧管界定的一個或多個通道把流體分配到所述熱交換器的流體管道中,其中所述通氣口與所述至少一個凸起相通。
  62. 如請求項60所述的流體分配歧管,其中所述流體管道中的氣體流與流體流由於所述通氣口的作用而隔離。
  63. 如請求項60所述的流體分配歧管,其中所述歧管的凸起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相隔離以把氣體流與流體流導入所述管道中。
  64. 如請求項60所述的流體分配歧管,其中所述歧管的凸起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部分地接觸。
  65. 一種能量回收系統,包括如請求項1-5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
  66. 一種能量回收系統,包括如請求項60-6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流體分配歧管。
  67. 一種擾流器,其為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所使用的擾流器。
  68.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 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
  69.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以及清理管,所述清理管容納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所形成的開口中,所述清理管用於引導流體流來使形成於所述熱交換器中的沉積物移位。
  70.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 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以及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所述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
  71.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以及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所述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通過由所述凸起和歧管界定的一個或多個通道把流體分配到所述熱交換器的流體管道中,其中所述通氣口與所述至少一個凸起相通。
  72.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 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以及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所述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其中所述流體管道中的氣體流與流體流由於所述通氣口的作用而隔離。
  73.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以及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所述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的凸起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 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相隔離以把氣體流與流體流導入所述管道中。
  74. 一種用於熱交換器的套件,包括:第一流體管道,具有第一溫度的第一流體流經所述第一流體管道;第二流體管道,具有第二溫度的第二流體流經所述第二流體管道;如請求項5-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擾流器,所述擾流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的至少一個內,所述擾流器用於調節流經所述流體管道的流體的流動;以及流體分配歧管,其具有至少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臨近所述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個流體管道的入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包括通氣口;其中所述流體分配歧管的凸起與所述第一流體管道和所述第二流體管道中的至少一個部分地接觸。
TW103217278U 2013-09-30 2014-09-29 流體熱交換器及能量回收裝置 TWM5223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HK13111142A HK1189328A2 (en) 2013-09-30 2013-09-30 Fluid heat exchanger a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2333U true TWM522333U (zh) 2016-05-21

Family

ID=5089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7278U TWM522333U (zh) 2013-09-30 2014-09-29 流體熱交換器及能量回收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60216045A1 (zh)
CN (4) CN104515416B (zh)
GB (2) GB2575374B8 (zh)
HK (2) HK1189328A2 (zh)
TW (1) TWM522333U (zh)
WO (1) WO20150435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K1189328A2 (en) * 2013-09-30 2014-05-30 Hong Kong Modern Technology Ltd Fluid heat exchanger a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CN104776413B (zh) * 2014-01-10 2017-12-01 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动力发生系统
US9702351B2 (en) * 2014-11-12 2017-07-11 Leif Alexi Steinhour Convection pump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GB2545924A (en) * 2015-12-31 2017-07-05 Autichem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EP3443287B1 (de) * 2016-04-14 2021-12-08 Linde GmbH Gewickelter wärmeübertrager
WO2017200362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Contitech Fluid Korea Ltd. Double tube for heat-exchange
CN106725205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冷却装置及使用有该蒸汽冷却装置的清洗机
CN10665877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组件
EP3389088A1 (en) * 2017-04-12 2018-10-17 ABB Schweiz AG Heat exchanging arrangement and subsea electronic system
TWI622255B (zh) * 2017-05-03 2018-04-21 具有流道之液冷式冷卻裝置
WO2018229756A1 (en) * 2017-06-11 2018-12-20 Zvi Livni Plate and shell heat exchanging system having a divided manifold tube
EP3428562A1 (en) * 2017-07-14 2019-01-16 Nissens A/S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fluid tubes hav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inner wall
GB2565145B (en) * 2017-08-04 2021-06-30 Hieta Tech Limited Heat exchanger
CN107576504A (zh) * 2017-09-25 2018-01-12 上海泛智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室试验设备及其测量管段
EP3594173A1 (en) * 2018-07-11 2020-01-15 Riprup Company S.A. Flow type carbonisation apparatus and beverage dispenser mit such apparatus
CN109781421B (zh) * 2019-01-16 2020-11-13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用于全环燃烧室点火性能试验的后测量转接段
CN113439074A (zh) * 2019-02-13 2021-09-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包含该蒸发器的用于形成玻璃光纤预制件的设备
CN112050460A (zh) * 2019-06-08 2020-12-08 浙江润诚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10186300A (zh) * 2019-06-27 2019-08-30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CN111227757B (zh) * 2020-01-22 2021-07-27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双预热系统以及餐具清洗装置
TWI773981B (zh) * 2020-04-10 2022-08-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流體分流裝置以及具有阻流器的流體分流模組
CN111922335B (zh) * 2020-05-09 2021-10-08 同济大学 一种气液双相换热器的增材制造方法
CN111760318B (zh) * 2020-06-23 2022-01-28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 一种分子蒸馏设备的进料管预热装置
CN112944960B (zh) * 2021-03-09 2022-05-2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
CA3153400A1 (en) 2021-04-07 2022-10-07 Ecoinnov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ee Modula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EP4113048B1 (en) * 2021-06-30 2024-05-08 Consat AB Grey water heat recovery apparatus
US11927402B2 (en) * 2021-07-13 2024-03-12 The Boeing Company Heat transfer device with nested layers of helical fluid channels
TWI763557B (zh) 2021-07-13 2022-05-01 張宏森 渦流熱交換裝置
CN116136376A (zh) * 2021-11-17 2023-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车载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DK181342B8 (en) * 2021-12-07 2023-08-21 Knl Holding Hjoerring Aps NEW HEAT EXCHANGER WATER LO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07171A (en) * 1923-05-02 1926-11-16 Bridgeport Rolling Mills Inc Radiator
US2060936A (en) * 1936-02-15 1936-11-17 Todd Comb Equipment Inc Heat exchange means
US2301433A (en) * 1940-06-27 1942-11-10 John J Nesbitt Inc Water type cooling or heating surface
GB1212526A (en) * 1967-06-15 1970-11-18 Foster Wheeler Brown Boilers Improvements in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US4163474A (en) * 1976-03-10 1979-08-0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ternally finned tube
US4284133A (en) * 1979-09-19 1981-08-18 Dunham-Bush, Inc. Concentric tube heat exchang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nternal fin structure
US4619311A (en) * 1985-06-28 1986-10-28 Vasile Carmine F Equal volume, contraflow heat exchanger
US5497824A (en) * 1990-01-18 1996-03-12 Rouf; Mohammad A. Method of improved heat transfer
JP3822279B2 (ja) * 1996-05-22 2006-09-13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Egrガス冷却装置
JPH1183352A (ja) * 1997-09-05 1999-03-26 Sanou Kogyo Kk 熱交換器
US6102561A (en) * 1998-01-05 2000-08-15 Komax Systems, Inc. Device for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and uniformity of a fluid stream with layers of helical vanes
JP3574332B2 (ja) * 1998-07-29 2004-10-06 株式会社イチゴ 漏れ防止又は引火防止熱交換筒等における二重管装置
WO2000060487A1 (en) * 1999-04-02 2000-10-12 Fleet Credit Card Services, L.P. Credit prequalification and granting system and method
NL1012676C2 (nl) * 1999-07-22 2001-01-23 Spiro Research B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ubbelwandige warmtewisselbuis met lekdetectie alsmede een dergelijke warmtewisselbuis.
CN2404087Y (zh) * 2000-01-26 2000-11-01 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 装配式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CN1206507C (zh) * 2002-09-13 2005-06-15 株洲工学院帅科机械清洗研究所 一种传热管内旋转清洗元件的轴向定位装置
JP3811123B2 (ja) * 2002-12-10 2006-08-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NZ523962A (en) * 2003-01-31 2004-10-29 Energy Saving Concepts Ltd Heat exchanger with multiple turbulent flow paths
CN2625833Y (zh) * 2003-05-13 2004-07-14 华南理工大学 螺旋折流孔板支承菱形翅片管束换热器
US7191824B2 (en) * 2003-11-21 2007-03-20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Tubular charge air cooler
CA2450312A1 (en) * 2003-11-21 2005-05-21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Tubular charge air cooler
FR2868795A1 (fr) * 2004-04-09 2005-10-14 Bruno Dupre Dispositif de recuperation de calories pour douche
CN2740985Y (zh) * 2004-11-04 2005-11-16 邓明 套管式热交换器
US20120186792A1 (en) * 2006-11-08 2012-07-26 Thomas Middleton Semmes Architecturally And Thermally Improved Freeze Resistant Window Perimeter Radiator
KR20090033926A (ko) * 2007-10-02 2009-04-07 주식회사 대흥금속 이중관 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ITBS20070170A1 (it) * 2007-11-05 2009-05-06 Gianfranco Bonomi Scambiatore termico tubolare pieghevole
CN201225850Y (zh) * 2008-04-10 2009-04-22 尹祖民 回热淋浴室
US20100288478A1 (en) * 2009-05-12 2010-11-18 Lawrence Barron Remanufactur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 and Method for Remanufacturing a Cooler
CN201413065Y (zh) * 2009-06-10 2010-02-24 四川省申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化工用换热器
JP5474483B2 (ja) * 2009-10-16 2014-04-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中間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調給湯システム
GB2487329A (en) * 2009-10-23 2012-07-18 Andrew J Nauta Tube-in-tube heat exchanger for beer chilling device having flexible outer shell and a plurality of inner metallic tubes
US8051902B2 (en) * 2009-11-24 2011-11-08 Kappes, Cassiday & Associates Solid matrix tube-to-tube heat exchanger
JP2012007771A (ja) * 2010-06-23 2012-01-12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器
DE102011080474A1 (de) * 2011-08-05 2013-02-07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HK1150351A2 (en) * 2011-08-19 2011-12-09 Allied Castle Internat Lt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and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omprising the energy recovery device
CN102818462A (zh) * 2012-09-10 2012-12-12 成都恒新源暖通工程有限公司 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及使用此装置的洗浴系统
HK1189328A2 (en) * 2013-09-30 2014-05-30 Hong Kong Modern Technology Ltd Fluid heat exchanger a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0690B (zh) 2021-11-23
HK1209818A1 (zh) 2016-04-08
US20200116439A1 (en) 2020-04-16
GB2575374A8 (en) 2020-07-08
HK1189328A2 (en) 2014-05-30
CN205066513U (zh) 2016-03-02
GB2575374B8 (en) 2020-07-08
WO2015043548A1 (en) 2015-04-02
CN204346217U (zh) 2015-05-20
CN104515416B (zh) 2019-05-31
CN104515416A (zh) 2015-04-15
GB2575374B (en) 2020-04-08
US20160216045A1 (en) 2016-07-28
GB2535072A (en) 2016-08-10
GB201607519D0 (en) 2016-06-15
CN110260690A (zh) 2019-09-20
US11209218B2 (en) 2021-12-28
GB201913620D0 (en) 2019-11-06
GB2535072B (en) 2020-02-05
GB2575374A (en) 2020-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22333U (zh) 流體熱交換器及能量回收裝置
US20110024080A1 (en) Heat Exchanger
TWI548853B (zh) 熱交換器、包括該熱交換器的能源回收裝置及能源回收系統
CN103063060A (zh) 新型壳管式换热器
CN208419316U (zh) 一种水冷板
CN103217052B (zh) 一种流体分配器
JP6401304B2 (ja) 洗浄組立体
WO2014059893A1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3518710U (zh) 一种具有内凸肋换热管螺旋逆流换热装置
CN210425515U (zh) 高效电加热器
EP4257906A1 (en) Spiral heat exchang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03163551U (zh) 新型壳管式换热器
CN207472112U (zh) 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
RU2341748C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05808187U (zh) 多路多程管壳式气液换热器
RU2806946C1 (ru) Тепломассообм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9029017B (zh) 高效熔盐冷却器
CN104359250B (zh) 换热器
KR20150004531A (ko) 열교환기
KR20030011115A (ko) 다중 나사식 열교환기
CN214308275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RU2341747C1 (ru) Пленоч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а.д. корнеева
CN210833142U (zh) 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换热器
JP7469177B2 (ja) 熱交換構造
CN110779372B (zh) 一种圆柱肋片间距变化的水冷管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