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1583U -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1583U
TWM521583U TW104220583U TW104220583U TWM521583U TW M521583 U TWM521583 U TW M521583U TW 104220583 U TW104220583 U TW 104220583U TW 104220583 U TW104220583 U TW 104220583U TW M521583 U TWM521583 U TW M52158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vehicle body
seat
cover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20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ming XIE
Original Assignee
Univ Daye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Dayeh filed Critical Univ Dayeh
Priority to TW104220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1583U/zh
Publication of TWM521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1583U/zh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該機車坐墊置物箱除了具有坐墊功能外,尚可當作背包及行李箱之功用者。
按,機車是國人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無論是上班、上課、購物或旅遊等等都經常使用機車代步,人們大多攜帶著隨身提包或用品同行,常將隨身提包或物品放置放於機車座墊下方的置物箱裡、或直接背在身上騎乘。再者,機車失竊案件頻傳讓機車族擔心不已。目前機車的設計並無具體有效的同時解決上述的機車使用者的諸多問題。
請參閱圖14,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的機車,市場龐大,是國人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無論是上班、上課、購物或旅遊等等都經常使用機車代步,相關機車與其配備設計也不斷推陳出新。其中人們大多攜帶著隨身提包或用品同行,常將隨身提包或物品放置放於機車座墊下方的置物箱裡、或直接背在身上騎乘。然而物品置放於機車置物箱中,容易於停放車後遭撬開竊取,即便是短暫的離開車子,另外將隨身提包背在身上騎乘,雖有隨身攜帶著的便利,同時可避免遺忘留置於置物箱中,但也造成騎乘時的負擔和不適,甚至有被飛車搶奪的風險。再者,機車失竊案件頻傳讓機車族擔心不已。
鑑於上述習用所產生的問題點,於是本新型創作人創造出一種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結構,故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把機車的坐墊置物箱變換成背包或行李箱,以方便攜帶個人物品;本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於:具防竊盜效果的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結構。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所運用之技術手段,係更包含有:一坐墊蓋體組件,係兼具機車坐墊及背包用途,且於該坐墊蓋體組件的後端設有定位部;一車體結構,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設有一定位座,以供該坐墊蓋體組件的定位部接設;及一第一鎖體,係設於該車體結構上並得鎖住該坐墊蓋體組件。
上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另包含一蓋板,且該蓋板得接設於該車體結構的容置空間的入口處。
上述該坐墊蓋體組件更包含有一坐墊背包體及一承座體,且該坐墊背包體的前端樞設於該承座體的前端。
上述該坐墊背包體上設有一第二鎖體,又於該坐墊背包體的底端設有一背帶組。
上述該承座體係具設有一凹槽空間並得容置該坐墊背包體,且於該承座體的前端側設有一樞轉座,而該樞轉座得供結設於該坐墊蓋體組件所設的一樞轉部,又該承座體的後端設有一提把,該提把即為該坐墊蓋體組件的定位部之一,且呈圈體形狀。
上述該提把接設有一L形桿並延伸至該承座體底部所設的一滑槽內。
上述該承座體的後端相對於該提把的二側分別各設有一定位板。
上述該承座體的底部樞設有可變換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一腳輪組。
上述該腳輪組設為ㄈ形狀並樞設於該承座體的底部,又該承座體的二側分別設有一容置槽供以該腳輪組所設的二輪體容置。
上述該車體結構更包含有第一車體、第二車體,其中該第一車體、第二車體得構成對應於該坐墊蓋體組件的V形狀外觀的容置空間,又該第一鎖體結設於該第二車體上。
本新型運用上述技術手段,可以達成如下功效:本新型機車坐墊蓋體組件可與車體結構的分離和組合,該座墊蓋體可當背包和托拉行李箱用途,又保有騎乘坐墊的功能。當此坐墊蓋體組件與車體分離時,可讓使用者隨身攜帶,或為小容量的背包或為較大容量的行李箱拉車使用,不僅便利使用者,同時可避免將物品置放於機車置物箱中容易遭撬開竊取,或避免將隨身提包背在身上騎乘時造成騎乘時的負擔與不適且有被飛車搶奪風險的諸多問題。另外,當座墊蓋體組件與機車分離後會使機車停放後無坐墊騎坐,如此可降低偷車賊騎乘竊走的可能性。
A‧‧‧本新型
1‧‧‧坐墊蓋體組件
11‧‧‧坐墊背包體
111‧‧‧第二鎖體
112‧‧‧背帶組
113‧‧‧樞轉部
12‧‧‧承座體
121‧‧‧凹槽空間
122‧‧‧樞轉座
123‧‧‧提把
124‧‧‧L形桿
125‧‧‧滑槽
126‧‧‧容置槽
127‧‧‧定位板
128‧‧‧腳輪組
129‧‧‧輪體
2‧‧‧定位部
B‧‧‧車體結構
3‧‧‧第一車體
4‧‧‧第二車體
5‧‧‧容置空間
6‧‧‧定位座
7‧‧‧蓋板
C‧‧‧第一鎖體
圖1:係為本新型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之外觀示意圖。
圖2:係為圖1之放大示意圖。
圖3:係為新型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之大部分解示意圖。
圖4:係為本新型提把、L形桿、車體結構之組合外觀示意圖。
圖5:係為本新型車體結構的容置空間入口處接設有一蓋體之外觀圖。
圖6:係為本新型坐墊蓋體組件、車體結構及第一鎖體之組合示意圖。
圖7:係為本新型坐墊蓋體組件掀開其坐墊背包體之示意圖。
圖8:係為本新型坐墊蓋體組件之分解仰視圖。
圖9:係為本新型坐墊背包體當作背包之態樣圖。
圖10:係為本新型坐墊蓋體組件的提把與其定位片之扣合狀態圖。
圖11:係為本新型坐墊蓋體組件當作行李箱之正面態樣圖。
圖12:係為本新型坐墊蓋體組件當作行李箱之背面態樣圖。
圖13:係為本新型車體結構之V形外觀示意圖。
圖14:係為一般機車的外觀圖。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者,係為本新型關於一種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本新型A主要係包含有:一坐墊蓋體組件1、一車體結構B及一第一鎖體C;其中,該坐墊蓋體組件1,係兼具機車坐墊及背包用途,且該坐墊蓋體組件1設有一定位部2,如圖4及圖5所示,其中該定位部2可為提把123或/及容置槽126,而可將該坐墊蓋體組件1得嵌入定位於該車體結構B所設的定位座6,進而將該坐墊蓋體組件1、車體結構B作穩固結合。特別一提,如圖6所示,該車體結構B所設的第一鎖體C得鎖住該坐墊蓋體組件1,讓他人不容易從機車取走該坐墊蓋體組件1,除非其有車主的鑰匙。
進一步,如圖6及圖7所示,該坐墊蓋體組件1更包含有一坐墊背包體11及一承座體12,且該坐墊背包體11的前端樞設於該承座體12的前端,即該坐墊背包體11的前端側設有一樞轉部113,而該樞轉部113得供結設於該承座體12 所設的一樞轉座122,致該坐墊蓋體組件11以其樞轉部113為旋轉中心,使該坐墊蓋體組件11相對於該承座體12作旋轉。又該坐墊背包體11上設有一第二鎖體111(如圖2),該第二鎖體111係鎖合該坐墊背包體11,以防他人取走該坐墊背包體11內的車主私人物品。於該坐墊背包體11的底端設有一背帶組112(圖7),該背帶組112讓該坐墊背包體11化身為背包(如圖8及圖9),以利從該承座體12分離後,讓車主以背包形式攜帶,相當方便。
進一步,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該承座體12係具設有一凹槽空間121並得容置該坐墊背包體11,且於該承座體12的前端側設設有該樞轉座122,而該樞轉座122得供結設於該坐墊蓋體組件11所設的一樞轉部113,又該承座體12的後端設有一提把123(如圖7),該提把123即為該坐墊蓋體組件1的定位部2,且呈圈體形狀。請參閱圖8及圖10所示,其中該提把123接設有一L形桿124並延伸至該承座體12底部所設的一滑槽125內,讓該提把123與該L形桿124得相對於該滑槽125作相對滑動,使該提把123與該L形桿124具伸縮作用。而該承座體12的後端相對於該提把123的二側分別各設有一定位板127,該定位板127設有定位槽,使本新型A於不使用托拉行李箱的功能下,以利該圈狀的提把123嵌合於各定位板127的定位槽內,讓該提把123不輕易地滑動。
進一步,請參閱圖10~圖12,該承座體12的底部樞設有可變換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一腳輪組128,而該腳輪組128係設為ㄈ形狀並樞設於該承座體12的底部,又該承座體12的二側分別設有一容置槽126供以該腳輪組128所設的二輪體容置。特別一提,此處的第一位置係指該腳輪組128的折收,以利將該承座體12置放於該車體結構B的容置空間5內(如圖6);而該第二位置係指將該腳輪組 128打開,打開後的腳輪組128配合具伸縮作用的提把123、L形桿124,讓該坐墊蓋體組件1化身為可拖拉的行李箱。
該車體結構B,請參閱圖13所示,係更包含有第一車體3、第二車體4,其中該第一車體3、第二車體4得構成對應於該坐墊蓋體組件1的V形狀外觀的容置空間5,又該第二車體4結設有該第一鎖體C,藉由該第一鎖體C得將該坐墊蓋體組件1或承座體12鎖住於該容置空間5內。
藉由上述各元件,構成本新型「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最主要將機車坐墊蓋體組件可與車體結構的分離和組合,該座墊蓋體可當背包和托拉行李箱用途,又保有騎乘坐墊的功能。當此坐墊蓋體組件與車體分離時,可讓使用者隨身攜帶,或為小容量的背包或為較大容量的行李箱拉車使用,不僅便利使用者,同時可避免將物品置放於機車置物箱中容易遭撬開竊取,或避免將隨身提包背在身上騎乘時造成騎乘時的負擔與不適且有被飛車搶奪風險的諸多問題。另外,當座墊蓋體組件與機車分離後會使機車停放後無坐墊騎坐,如此可降低偷車賊騎乘竊走的可能性; 又其構成結構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新型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新型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新型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A‧‧‧本新型
1‧‧‧坐墊蓋體組件
11‧‧‧坐墊背包體
12‧‧‧承座體
B‧‧‧車體結構
C‧‧‧第一鎖體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係包含有:一坐墊蓋體組件,係兼具機車坐墊及背包用途,且該坐墊蓋體組件於該坐墊蓋體組件設有定位部;一車體結構,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設有一定位座,以供該坐墊蓋體組件的定位部接設;及一第一鎖體,係設於該車體結構上並得鎖住該坐墊蓋體組件。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另包含一蓋板,且該蓋板得接設於該車體結構的容置空間的入口處。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坐墊蓋體組件更包含有一坐墊背包體及一承座體,且該坐墊背包體的前端樞設於該承座體的前端。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坐墊背包體上設有一第二鎖體,又於該坐墊背包體的底端設有一背帶組。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承座體係具設有一凹槽空間並得容置該坐墊背包體,且於該承座體的前端側設有一樞轉座,而該樞轉座得供結設於該坐墊蓋體組件所設的一樞轉部,又該承座體的後端設有一提把,該提把即為該坐墊蓋體組件的定位部之一,且呈圈體形狀。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提把接設有一L形桿並延伸至該承座體底部所設的一滑槽內。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承座體的後端相對於該提把的二側分別各設有一定位板。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承座體的底部樞設有可變換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一腳輪組。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腳輪組設為ㄈ形狀並樞設於該承座體的底部,又該承座體的二側分別設有一容置槽供以該腳輪組所設的二輪體容置。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其中該車體結構更包含有第一車體、第二車體,其中該第一車體、第二車體得構成對應於該坐墊蓋體組件的V形狀外觀的容置空間,又該第一鎖體結設於該第二車體上。
TW104220583U 2015-12-23 2015-12-23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TWM521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20583U TWM521583U (zh) 2015-12-23 2015-12-23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20583U TWM521583U (zh) 2015-12-23 2015-12-23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1583U true TWM521583U (zh) 2016-05-11

Family

ID=56510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20583U TWM521583U (zh) 2015-12-23 2015-12-23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15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740A (zh) * 2021-04-07 2021-06-11 美棒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740A (zh) * 2021-04-07 2021-06-11 美棒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28074A1 (en) Travel Master
US20050145458A1 (en) Dresser luggage
US7717440B1 (en) Adaptable luggage cart for transporting items between remote locations
US20070164064A1 (en) Convertible storage bag
CN110786608A (zh) 行李系统
US20120161408A1 (en) Baby Carry On
JP5864924B2 (ja) 取り外し可能ハンドルおよび車輪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ビジネスケース
CN202874103U (zh) 可携带小孩的行李箱
US10470543B2 (en) Handle construction for an item of luggage and item of luggage comprising such a handle construction
US10086895B1 (en) Multi-functional convertible storage apparatus
TWM499363U (zh) 行李箱代步車
TW200533547A (en) Compartment for holding objects and/or helmets for motor vehicles
TWM521583U (zh) 可攜式機車坐墊置物及其相對應車體結構
US20160242518A1 (en) Children's Luggage Device
WO2013073500A1 (ja) ショッピングカー
CN110250693B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提包
US20130186924A1 (en) Passenger-Accessible, Flexible Portable Motorcycle Organizer Pouch
KR200481599Y1 (ko) 보조 개폐부가 구비되는 여행용 가방
US20240016270A1 (en) Luggage with replaceable wheels
CN202480916U (zh) 儿童增高座椅
KR101289571B1 (ko) 도난방지용 안전쇼핑카트
CN205034160U (zh) 一种与童车结合的箱包
FR2903583A1 (fr) Valise se transformant en chariot pour transporter d'autres bagages.
TWM643053U (zh) 具有置杯槽的行李箱
TWM527247U (zh) 多功能行李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