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9473U - 電熱式煮茶桶 - Google Patents

電熱式煮茶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9473U
TWM519473U TW105200537U TW105200537U TWM519473U TW M519473 U TWM519473 U TW M519473U TW 105200537 U TW105200537 U TW 105200537U TW 105200537 U TW105200537 U TW 105200537U TW M519473 U TWM519473 U TW M51947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a
heat conducting
conducting plate
heating unit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0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Rui Lin
Original Assignee
Qi-Rui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Rui Lin filed Critical Qi-Rui Lin
Priority to TW105200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9473U/zh
Publication of TWM519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9473U/zh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Description

電熱式煮茶桶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電熱式煮茶桶,尤指一種電熱煮茶且對於煮好的茶可進行保溫作業的電熱式煮茶桶。
一般茶飲店的煮茶操作,是在鍋具中盛置數公升的水,且將鍋具置放在瓦斯爐上進行加熱,等到鍋具中的水煮沸後,再將裝有茶葉的布包投入水中進行煮茶操作,等到煮茶一段時間之後,再切斷爐火使茶水稍微冷卻,再以人力提起鍋具,將鍋具中煮好的茶水倒入保溫桶中進行保溫作業。此一煮茶操作,當茶水煮好後要轉倒入保溫桶時,容易因為提起鍋具溢出茶水造成燙傷之危險,且因一般保溫桶僅能保溫無法加熱,當熱茶置放一段時間之後即降至常溫,造成煮好的茶水苦澀,而影響販售品質。為此,業界莫不設法開發研究,希望能有效解決上述煮茶時所衍生的安全性問題,以及茶水在保溫桶中難以長時間保持於一溫度範圍之缺點。
本創作提供一種電熱式煮茶桶,包括一外桶,包括沿一縱向隔開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一內桶,安裝於外桶的容置空間內,內桶包括一底部,底部周圍延伸出一桶壁,內桶界定出一煮茶空間,一導熱板,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導熱板的第一表面貼靠地固定於內桶的底部,一加熱單元,貼靠固定在導熱板的第二表面,加熱單元與來自電源端的一電線電路電性連接,一溫度感應件,貼靠定位於導熱板的第二表面,一出水件,固定於外桶上且與內桶的煮茶空間連通,出水件包括可啟閉流路的一出水開關,一煮茶模式切換組,電連接在加熱單元與電線之間,煮茶模式切換組進一步與溫度感應件電性連接,煮茶切換組可透過控制加熱單元加熱的溫度、時間執行一加熱模式或一保溫模式,煮茶切換組進一步可控制加熱單元段電而不加熱以執行一切斷模式。
本創作特點即利用一電熱式煮茶桶完成煮茶及茶水保溫儲存作業,而不需將煮好的茶再轉倒至另一保溫桶中進行保溫作業,因而達到較佳安全性及便利性之實用功效。並且,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在內桶的底部安裝一導熱板,可均勻的傳導熱能至內桶進行煮茶作業,且能增加內桶的底部之結構強度,而優於習知既有技術之煮茶鍋具。
以下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本創作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相關之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一"、“第二”、“內”、“外”、"上"、"下"、"端"、“側”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創作而已。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一外桶20,外桶20包括沿一縱向隔開的一第一端部22及一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至第二端部24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26,外桶20表面設置二手把28,以及外桶20表面設置可接至電源端的一電線90。一內桶30,內桶30安裝於外桶20的容置空間26中,內桶30包括一底部32,底部32周圍延伸出一桶壁34,桶壁34一端延伸出外徑大於桶壁34的一結合部36,桶壁34與底部32之間界定出一煮茶空間38,桶壁34設置一孔37。內桶30置入外桶20的容置空間26中,且結合部36套設在外桶20的第一端部22。一蓋39可啟閉的覆蓋在內桶30的結合部36(如第1圖所示)。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固定在內桶30的底部32的一導熱板40,導熱板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42及一第二表面44,導熱板40周緣設置數個安裝孔92,各安裝孔92的孔內壁進一步包括由第一表面42凹入的一大徑部94,以及由第二表面44凹入且連通大徑部94的一小徑部96,各安裝孔92中設置一結合件43,各結合件43一端形成一凸部45,各結合件43中設置一內螺紋,各結合件43容置安裝孔92的小徑部96,且凸部45卡合於安裝孔92的大徑部94。導熱板40的第一表面42與內桶30的底部32貼靠一起且施以焊接作業,因而導熱板40的第一表面42貼靠著內桶30的底部32固結定位(如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所示)。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一加熱單元46,加熱單元46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第一貼面48及一第二貼面50,第一貼面48及第二貼面50之間形成連通的一貫穿區間49,第二貼面50周緣設置數個穿孔51貫穿至第一貼面48,各穿孔51對齊導熱板40上所設置的各結合件43,以及第二貼面50周緣設置間隔排列的數個固定柱59,各固定柱59中設置一內螺紋,各固定柱59一端凸出第二貼面50的距離為5mm~15mm。第一貼面48及第二貼面50之間設置一電熱管52,電熱管52二端分別形成一導電端54、56,一導電端54與來自電源端的一電線90電路電性連接(如第4圖所示)。加熱單元46的第一貼面48與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貼靠,並以數根螺絲98伸入各穿孔51及螺入對齊的結合件43之內螺紋中,而將加熱單元46的第一貼面48貼靠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加以固定(如第6圖所示)。又,各固定柱59係提供諸如作為電線90電路連接的一接線塊76或一陶瓷電阻或其他所需之各種電子元件螺合固定,藉此而與加熱單元46形成一段間隔距離,以防止加熱單元46啟動後所產生的熱量直接傳導至各種電子元件,而對各種電子元件的動作產生影響。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一溫度感應件58,溫度感應件58位於加熱單元46的貫穿區間49中且貼靠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電熱式煮茶桶10進一步包括一支架64,支架64概呈ㄇ形狀包括隔開的二腳部66,以及連接於二腳部66之間的一抵靠部68,抵靠部68形成V形狀,抵靠部68貼靠溫度感應件58,並以二螺絲螺設抵靠部68及加熱單元46的第二貼面50,因而溫度感應件58貼靠固定在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一出水件80,出水件80包括流路連通且隔開於二端的一出口82及一入口84,出口82及入口84間設置可啟閉流路的一出水開關81,出水件80安裝於外桶20與內桶30之間,出水件80的出口82位於外桶20表面側,出水件80的入口84經由內桶30的孔37伸入煮茶空間38(如第4圖所示)。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一煮茶模式切換組60,煮茶模式切換組60包括一控制鈕61及受控制鈕61切換操作的一控制盒62,控制盒62安裝於外桶20內壁,控制鈕61位於外桶20表面,控制盒62透過接線塊76與電線90電路電性連接,控制盒62與電熱管52的一導電端56電性連接,控制盒62與溫度感應件58電性連接(如第4圖所示)。控制盒62內設置三種電路模式包括一加熱模式、一切斷模式及一保溫模式,控制鈕61用於切換至三種模式的其中一種模式。以及進一步包括一狀態燈組63,狀態燈組63包括二燈,狀態燈組63與控制盒62電性連接,狀態燈組63係配合控制鈕61切換控制盒62的電路模式,而產生不同明滅的燈號指示(如第5圖所示)。
依據第1~6圖的圖式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10進一步包括一底座70,底座70可拆卸的裝設於外桶20的第二端部24。底座70周圍形成一環牆72,環牆72一端形成一定位槽74,外桶20的第二端部24套設底座70的定位槽74,因而底座70一端伸入外桶20的容置空間26並與支架64的腳部66貼靠一起,及藉由二螺絲分別螺入底座70及各腳部66中加以固定,因而底座70封閉外桶20的容置空間26之第二端部24(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
本創作進行煮茶作業時,係先將水裝入內桶30的煮茶空間38中,而當控制鈕61切換控制盒62的電路模式為加熱模式時,即啟動電熱管52加熱,因而電熱管52即加熱導熱板40,且透過導熱板40貼靠於內桶30的底部32,而可均勻的將熱能傳導到內桶30的底部32進行加熱水作業。而當內桶30的煮茶空間38中的水加熱沸騰,即可將茶包置入煮茶空間38中,使茶包中的茶元素可隨著熱水進行煮茶浸泡。以及煮好茶後取出茶包,即可利用控制鈕61切換控制盒62的電路模式為切斷模式,而停止電熱管52加熱水作業。又,煮好的茶儲存於內桶30的煮茶空間38不必倒出,而可利用控制鈕61切換控制盒62的電路模式為保溫模式,因而電熱管52的啟閉動作,即可依溫度感應件58感應到的內桶30溫度值回授至控制盒62,而與控制盒62中的保溫模式的電路溫度預設值範圍進行比對,當感應回授的溫度值低於預設值範圍的下限時,即啟動電熱管52加熱,而當溫度值上升至預設值範圍的上限時,即停止電熱管52加熱,因而內桶30的溫度即受到保溫模式的電路對於電熱管52的操作,而可保持內桶30溫度在預設的溫度範圍內,使內桶30中煮好的茶水進行保溫作業。
本創作特點係以一電熱式煮茶桶10完成煮茶及茶水保溫儲存作業,而不需將煮好的茶再轉倒至另一保溫桶中進行保溫,因而可達到較佳的安全性及便利性之實用功效。並且,本創作之電熱式煮茶桶10在內桶30的底部32安裝一導熱板40,除了可均勻的傳導熱能至內桶30進行煮茶操作,且能增加內桶30的底部32結構強度,藉此達到充分利用熱能及增加結構強度之效益。
配合參看第7圖、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此一電熱式煮茶桶10結構同樣包括一外桶20、結合於外桶20中的一內桶30、貼靠焊接於內桶30底部32的一導熱板40、貼靠定位於導熱板40第二表面44的一溫度感應件58。導熱板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42及一第二表面44,導熱板40的周緣以及中央設置相互隔開且由第一表面42延伸至第二表面44的數個安裝孔93,各安裝孔93中設置一固定柱95,各固定柱95中設置一內螺紋,各固定柱95一端凸出第二表面44的距離為5mm~15mm(如第8圖所示)。以及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設置間隔排列的數個限位件47,限位件47為兩兩一組的排列在預設位置。
如第7圖、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之電熱式煮茶桶10包括一加熱單元46,加熱單元46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第一貼面48及一第二貼面50,第一貼面48及第二貼面50之間形成連通的一貫穿區間49,第一貼面48及第二貼面50之間設置一電熱管52,電熱管52二端分別形成一導電端54、56,一導電端54與來自電源端的一電線90電路電性連接,一導電端56與控制盒62電性連接。加熱單元46的第一貼面48貼靠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且加熱單元46二側受到兩兩一組的限位件47的限位作用,以及在加熱單元46的第一貼面48與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貼靠之間施以焊接作業,因而加熱單元46貼靠固定在導熱板40的第二表面44。
如第7圖、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之電熱式煮茶桶10結構同樣包括安裝在外桶20與內桶30之間的一出水件80,出水件80包括流路連通且隔開於二端的一出口82及一入口84,出口82及入口84間設置可啟閉流路的一出水開關81,出水件80的出口82位於外桶20表面,出水件82的入口84伸入內桶30的煮茶空間38中。以及此一電熱式煮茶桶10結構同樣包括一煮茶模式切換組60,煮茶模式切換組60包括一控制鈕61及一控制盒62,控制盒62安裝於外桶20內壁,控制鈕61位於外桶20表面,控制鈕61與控制盒62組合一起,控制盒62與電線90電性連接,控制盒62與溫度感應件58電性連接,控制盒62內設置三種電路模式包括一加熱模式、一切斷模式及一保溫模式,控制鈕61用於切換至三種模式的其中一種模式。
如第7圖、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之電熱式煮茶桶10同樣地包括一支架64以及一接線塊76,支架64包括隔開的二腳部66,二腳部66之間形成一抵靠部68,支架64的抵靠部68抵於溫度感應件58以及導熱板40中央處相鄰的兩個固定柱95上,二螺絲穿過支架64的抵靠部68並螺設於固定柱95內螺紋,造成支架64被固定並且支架64配合導熱板40夾固溫度感應件58,如此支架64與溫度感應件58位於加熱單元46的貫穿空間49之內。所述的接線塊76則抵靠於位於導熱板40外周緣的固定柱95上,二螺絲穿過接線塊76並螺設入固定柱95的內螺紋中,如此,接線塊76被固定在加熱單元46外側。電熱式煮茶桶10進一步包括一底座70,底座70可拆卸的裝設於外桶20的第二端部24,底座70周圍形成一環牆72,環牆72一端形成一定位槽74,外桶20的第二端部24套設底座70的定位槽74,因而底座70一端伸入外桶20的容置空間26並與支架64的腳部66貼靠一起,以及二螺絲分別螺入底座70及各腳部66中加以固定。
如第7圖、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之電熱式煮茶桶10在進行煮茶作業時,係先將水裝入內桶30的煮茶空間38,當控制鈕61切換至加熱模式時,電熱管52啟動進行加熱水作業,利用電熱管52加熱導熱板40且透過導熱板40對於內桶30的底部32進行加熱,而當控制鈕61切換至切斷模式時即停止電熱管52加熱,且當控制鈕61切換至保溫模式時,即控制電熱管52對於內桶30中煮好的茶水進行保溫作業。
如第7圖、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之電熱式煮茶桶10,其創作特點同樣可以一電熱式煮茶桶10完成煮茶及茶水保溫儲存作業,而不需將煮好的茶再轉倒至另一保溫桶中進行保溫,藉此達到較佳的安全性及便利性效益。並且,本創作之電熱式煮茶桶10在內桶30的底部32安裝一導熱板40,除了可均勻的傳導熱能至內桶30進行煮茶操作,且能增加內桶30的底部32結構強度,藉此達到優於一般煮水鍋具結構強度之實用功效。
本創作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仕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例如固定加熱單元46於導熱板40的螺絲98結構可以防鬆形螺絲加以取代。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創作可在未脫離本創作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創作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10‧‧‧電熱式煮茶桶
20‧‧‧外桶
22‧‧‧第一端部
24‧‧‧第二端部
26‧‧‧容置空間
28‧‧‧手把
30‧‧‧內桶
32‧‧‧底部
34‧‧‧桶壁
36‧‧‧結合部
37‧‧‧孔
38‧‧‧煮茶空間
39‧‧‧蓋
40‧‧‧導熱板
42‧‧‧第一表面
43‧‧‧結合件
44‧‧‧第二表面
45‧‧‧凸部
46‧‧‧加熱單元
47‧‧‧限位件
48‧‧‧第一貼面
49‧‧‧貫穿區間
50‧‧‧第二貼面
52‧‧‧電熱管
54‧‧‧導電端
56‧‧‧導電端
58‧‧‧溫度感應件
59‧‧‧固定柱
60‧‧‧煮茶模式切換組
61‧‧‧控制鈕
62‧‧‧控制盒
63‧‧‧狀態燈組
64‧‧‧支架
66‧‧‧腳部
68‧‧‧抵靠部
70‧‧‧底座
72‧‧‧環牆
74‧‧‧定位槽
76‧‧‧接線塊
80‧‧‧出水件
81‧‧‧出水開關
82‧‧‧出口
84‧‧‧入口
90‧‧‧電線
92‧‧‧安裝孔
93‧‧‧安裝孔
94‧‧‧大徑部
95‧‧‧固定柱
96‧‧‧小徑部
98‧‧‧螺絲
第1圖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中關於內桶、導熱板及加熱單元、溫度感應件及支架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顯示第2圖組合的立體外觀圖。 第4圖顯示第1圖組合且底座尚未安裝的底視圖。 第5圖顯示本創作電熱式煮茶桶組合且底座已安裝上的仰視立體圖。 第6圖顯示第5圖中6-6剖線剖視圖。 第7圖顯示本創作又一形式加熱單元作為電熱式煮茶桶加熱單元的電熱式煮茶桶的立體分解圖。 第8圖顯示第7圖的電熱式煮茶桶中關於內桶、導熱板及加熱單元、溫度感應件及支架的立體分解圖。 第9圖顯示第7圖的立體分解圖組合而底座尚未安裝的底視圖。 第10圖顯示第7圖組合的局部剖視圖。
10‧‧‧電熱式煮茶桶
20‧‧‧外桶
22‧‧‧第一端部
24‧‧‧第二端部
26‧‧‧容置空間
28‧‧‧手把
30‧‧‧內桶
32‧‧‧底部
34‧‧‧桶壁
36‧‧‧結合部
37‧‧‧孔
38‧‧‧煮茶空間
39‧‧‧蓋
40‧‧‧導熱板
42‧‧‧第一表面
44‧‧‧第二表面
46‧‧‧加熱單元
48‧‧‧第一貼面
49‧‧‧貫穿區間
50‧‧‧第二貼面
58‧‧‧溫度感應件
60‧‧‧煮茶模式切換組
61‧‧‧控制鈕
62‧‧‧控制盒
63‧‧‧狀態燈組
64‧‧‧支架
70‧‧‧底座
72‧‧‧環牆
74‧‧‧定位槽
76‧‧‧接線塊
80‧‧‧出水件
81‧‧‧出水開關
82‧‧‧出口
84‧‧‧入口
90‧‧‧電線

Claims (6)

  1. 一種電熱式煮茶桶,包括:   一外桶,包括沿一縱向隔開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   一內桶,安裝於外桶的容置空間內,內桶包括一底部,底部周圍延伸出一桶壁,內桶界定出一煮茶空間;   一導熱板,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導熱板的第一表面2貼靠地固定於內桶的底部;   一加熱單元,貼靠固定在導熱板的第二表面,加熱單元與來自電源端的一電線電路電性連接;   一溫度感應件,貼靠定位於導熱板的第二表面;   一出水件,固定於外桶上且與內桶的煮茶空間連通,出水件包括可啟閉流路的一出水開關;   一煮茶模式切換組,電連接在加熱單元與電線之間,煮茶模式切換組進一步與溫度感應件電性連接,煮茶切換組可透過控制加熱單元加熱的溫度、時間執行一加熱模式或一保溫模式,煮茶切換組進一步可控制加熱單元段電而不加熱以執行一切斷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電熱式煮茶桶,其進一步包括:   一支架,固定於加熱單元上,支架包括隔開的二腳部,二腳部之間形成一抵靠部,抵靠部抵靠於溫度感應件表面,造成溫度感應件被固定在貼靠於導熱板的位置;   一底座,安裝在外桶的第二端部,底座周圍形成一環牆,環牆一端形成一定位槽,外桶的第二端部套設底座的定位槽,因而底座一端伸入外桶的容置空間並與支架的腳部固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電熱式煮茶桶,其中,導熱板周緣設置複數個安裝孔,該複數個安裝孔進一步包括由第一表面凹入的一大徑部,以及由第二表面凹入且連通大徑部的一小徑部,加熱單元包括複數個分別與該複數個安裝孔對齊的複數個穿孔,進一步包括:   複數個結合件,分別容置在該複數個安裝孔內,該複數個結合件包括不可轉動地與大徑部結合的一凸部,該複數個結合件包括一內螺紋;   複數根螺絲分別穿過該複數個穿孔並與該複數個結合件的內螺紋螺合,將加熱單元與導熱板固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電熱式煮茶桶,其中,加熱單元是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導熱板的第二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電熱式煮茶桶,其進一步包括:   一狀態燈組,狀態燈組包括二燈,狀態燈組與煮茶模式切換組電性連接,狀態燈組配合煮茶模式切換組切換加熱模式、保溫模式與切斷模式而產生不同明滅的燈號指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電熱式煮茶桶,其中,導熱板包括由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的複數個安裝孔,進一步包括:   複數個固定柱,分別不可轉動地固設在該複數個安裝孔內,且該複數個固定柱的一端位於導熱板的第二表面外側,該複數個固定柱包括一內螺紋;   一支架,固定於該複數個固定柱的其中相鄰的兩個固定柱上,支架包括隔開的二腳部,二腳部之間形成一抵靠部,抵靠部抵靠於溫度感應件表面,造成溫度感應件被固定在貼靠於導熱板的位置;   一底座,安裝在外桶的第二端部,底座周圍形成一環牆,環牆一端形成一定位槽,外桶的第二端部套設底座的定位槽,因而底座一端伸入外桶的容置空間並與支架的腳部固定。
TW105200537U 2016-01-14 2016-01-14 電熱式煮茶桶 TWM519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0537U TWM519473U (zh) 2016-01-14 2016-01-14 電熱式煮茶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0537U TWM519473U (zh) 2016-01-14 2016-01-14 電熱式煮茶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9473U true TWM519473U (zh) 2016-04-01

Family

ID=5636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0537U TWM519473U (zh) 2016-01-14 2016-01-14 電熱式煮茶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94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1199B (zh) * 2018-11-21 2020-08-11 吉諾工業有限公司 飲料桶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1199B (zh) * 2018-11-21 2020-08-11 吉諾工業有限公司 飲料桶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6420Y1 (ko) 다기능 무선 전기포트
US10722063B2 (en) Multifunctional pot
WO2005102124A1 (fr) Bouilloire, bouilloire electrique et bouilloire electrique sans fil
KR101826787B1 (ko) 다용도 복합 조리기
US20210137299A1 (en) Pressure Cooker and Air Fryer Appliance
US6884971B2 (en) Slow cooker with dual heating elements
JP6913824B2 (ja) 浄水機能を有する多機能食品調理器
KR200469933Y1 (ko) 조리용 팬의 교체가 용이한 전열 조리기구
WO2004110225A1 (fr) Bouilloire, bouilloire electrothermique, et bouilloire electrothermique sans fil pour la cuisson de boissons
TWM519473U (zh) 電熱式煮茶桶
AU2011236088A1 (en) Cordless connection between heating vessel and base
US20140109773A1 (en) Device for roasting corn on cob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US5415572A (en) Adaptor for electric cooking apparatus
JP2010262751A (ja) 複合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200378U (ja) やかん
CN207370550U (zh) 烹饪器具
JP3082689B2 (ja) 電気炊飯器
KR102399849B1 (ko) 전기 조리장치
JPH037366B2 (zh)
CN212307605U (zh) 一种多功能温奶器
CN109316063A (zh) 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
KR101061985B1 (ko) 가열장치를 부가한 전기난로
JP3625385B2 (ja) 電気湯沸かし器
KR101928465B1 (ko) 황토 가열 조리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