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4036U -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 Google Patents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4036U
TWM514036U TW104214856U TW104214856U TWM514036U TW M514036 U TWM514036 U TW M514036U TW 104214856 U TW104214856 U TW 104214856U TW 104214856 U TW104214856 U TW 104214856U TW M514036 U TWM514036 U TW M5140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ection
heat pipe
cooling
laterally surrou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4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Tu Wang
Kuan-Ming Lai
Original Assignee
Chaun Chou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un Chou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Chaun Chou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4214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403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4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4036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本創作係與一種散熱技術有關,尤指一種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按,傳統應用於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內部電子發熱元件的散熱結構,主要係於發熱元件的上表面貼附如熱管或其它散熱元件,藉以幫助該發熱元件進行散熱。
然而,隨著各式電子元件功能的增加與應用的擴增,如數位相機之鏡頭等電子元件,其因工作中所產生的熱也愈來愈高,因此也產生散熱方面的需求。惟,一般鏡頭的上表面為其工作面,並非如CPU或GPU等發熱元件可供如熱管或其它散熱元件貼附,因而無法直接採用傳統的貼接方式增設散熱結構。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係為改善並解決上述之缺失,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其係可適用於如數位相機之鏡頭等發熱元件上,所述發熱元件至少具有一工作面而無法直接供散熱結構貼附,故採用由其側壁貼接的方式來達到滿足其散熱之需求。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側向環繞之熱管,用以接觸於一發熱元件,所述發熱元件具有一工作面、以及形成於所述工作面周圍的側壁;熱管包括一受熱段、以及一冷卻段,受熱段具有一扁平的受熱面,以接觸並貼覆於發熱元件的側壁,冷卻段則與受熱段一體連接,並由發熱元件任一方向延伸而出。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包括一熱管、以及一發熱元件;熱管包含一受熱段與一冷卻段,且受熱段具有一扁平的受熱面,而冷卻段則與受熱段一體連接而成,發熱元件具有一工作面、以及形成於工作面周圍的側壁;其中,熱管之受熱面係接觸並貼覆於發熱元件的側壁,熱管之冷卻段則由發熱元件任一方向延伸而出。
為了能更進一步揭露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係分別為本創作係本創作熱管與發熱元件之分解示意圖、組合示意圖以及俯視示意圖。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該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包括一熱管1、以及一發熱元件2;其中:
該熱管1係用以接觸於上述發熱元件2,並可為一圓管狀體再配合發熱元件2進行壓扁或/及彎折,以配合發熱元件2緊密接觸並貼附於發熱元件2的周圍側壁20處。該熱管1主要包括一受熱段10與一冷卻段11;而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該熱管1之一端係為所述受熱段10,而另一端則為所述冷卻段11,且受熱段10與冷卻段11之間以一連接段12一體連接而成所述熱管1。
該發熱元件2係可為任一種型式的電子發熱元件,並至少具有一工作面21。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該發熱元件2可為一數位相機之鏡頭,其工作面21即為鏡頭用以攝像之表面,並於工作面21周圍形成有連續圍繞的側壁20。另,該發熱元件2即設於一電子產品3(如圖4所示)內,並焊接於該電子產品3之電路板30上,所述電子產品3可為手機或平板等具有相機功能等可攜式裝置,但不以此為限。該電子產品3上係設有一穿孔31,以供發熱元件2之工作面21對應該穿孔31而表露於電子產品3外,且該發熱元件2可透過排線22與所述電子產品3內部作電性連接。
本創作主要係於上述熱管1之受熱段10上形成有扁平的受熱面100,以接觸並貼覆於上述發熱元件2的側壁20上,並使該熱管1之冷卻段11由該發熱元件2任一方向延伸而出,藉以相對遠離受熱段10而能達到冷卻效果。而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該發熱元件2之側壁20係由四面連續構成一方形者,該熱管1之受熱段10則彎折呈一「ㄇ」字形,以使其受熱面100亦連續構成一「ㄇ」字形而配合貼接於連續相鄰的三面側壁20上,以供發熱元件2所產生的熱能透過熱管1之受熱段10快速傳遞至冷卻段11上,以達幫助發熱元件2進行散熱之目的;當然,受熱面100亦可進一步包圍所有的側壁20。
是以,藉由上述之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創作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據此,如圖3、圖4及圖5所示,由於該發熱元件2之側壁20貼接有所述熱管1,故該發熱元件2在工作中所產生的熱量,也能透過其側壁20與熱管1之受熱段10的接觸而達到熱傳效果,進而避免發熱元件2因工作中過熱而導致損壞等情事產生。另外,該熱管1之冷卻段11由發熱元件2任一方向延伸而出後,可進一步於冷卻段11上形成有冷卻面110,以貼接於一導熱塊13上進行冷卻。且該導熱塊13可進一步與電子產品3相貼接,進而透過電子產品3的殼體部位進行驅熱。而冷卻面110可以與發熱元件2之工作面21平行設置。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為不可多得之新型創作產品,其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權利。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本創作>
1‧‧‧熱管
10‧‧‧受熱段
100‧‧‧受熱面
11‧‧‧冷卻段
110‧‧‧冷卻面
12‧‧‧連接段
13‧‧‧導熱塊
2‧‧‧發熱元件
20‧‧‧側壁
21‧‧‧工作面
22‧‧‧排線
3‧‧‧電子產品
30‧‧‧電路板
31‧‧‧穿孔
圖1係本創作熱管與發熱元件之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熱管與發熱元件之組合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熱管與發熱元件之俯視示意圖。
圖4係圖3之4-4斷面剖視圖。
圖5係圖3之5-5斷面剖視圖。
1‧‧‧熱管
10‧‧‧受熱段
11‧‧‧冷卻段
12‧‧‧連接段
2‧‧‧發熱元件
21‧‧‧工作面
22‧‧‧排線
30‧‧‧電路板

Claims (10)

  1. 一種側向環繞之熱管,用以接觸於一發熱元件,所述發熱元件具有一工作面、以及形成於所述工作面周圍的側壁;該熱管包括: 一受熱段,具有一扁平的受熱面,以接觸並貼覆於所述發熱元件的側壁;以及 一冷卻段,與該受熱段一體連接,並由所述發熱元件任一方向延伸而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熱管,其中該受熱段係位於該熱管之一端,該冷卻段則位於該熱管之另一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熱管,其中該受熱段與該冷卻段之間係以一連接段一體連接而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熱管,其中該冷卻段上係形成有冷卻面,該冷卻面與所述發熱元件之工作面平行設置。
  5. 一種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包括: 一熱管,包含一受熱段與一冷卻段,且該受熱段具有一扁平的受熱面,而該冷卻段則與該受熱段一體連接而成;以及 一發熱元件,具有一工作面、以及形成於該工作面周圍的側壁; 其中,該熱管之受熱面係接觸並貼覆於該發熱元件的側壁,該熱管之冷卻段則由該發熱元件任一方向延伸而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其中該受熱段係位於該熱管之一端,該冷卻段則位於該熱管之另一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其中該受熱段與該冷卻段之間係以一連接段一體連接而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任一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其中該冷卻段上係形成有冷卻面,且該冷卻面貼接於一導熱塊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其中該冷卻面與該發熱元件之工作面平行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側向環繞之散熱結構,其中該發熱元件係為一數位相機之鏡頭。
TW104214856U 2015-09-14 2015-09-14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TWM514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856U TWM514036U (zh) 2015-09-14 2015-09-14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856U TWM514036U (zh) 2015-09-14 2015-09-14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4036U true TWM514036U (zh) 2015-12-11

Family

ID=55408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4856U TWM514036U (zh) 2015-09-14 2015-09-14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40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5828B (zh) * 2016-07-29 2017-08-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迴路式熱管的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5828B (zh) * 2016-07-29 2017-08-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迴路式熱管的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8553B (zh) 電子裝置
TWM517356U (zh) 液體冷卻式散熱結構及其冷卻循環系統
JP6321816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多層熱放散装置
TW201248109A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WO2017092537A1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视觉传感装置
TWI554193B (zh) 具有隔熱裝置的散熱系統、隔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574561B (zh) 具有高效率熱傳遞之成像設備及其相關系統
TW201513520A (zh) 無線充電裝置
TWI544868B (zh) 散熱模組及其結合方法
JP2014053603A5 (zh)
TWM514036U (zh) 側向環繞之熱管及其散熱結構
WO2019205535A1 (zh) 散热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散热装置
TW201505533A (zh) 手持通訊裝置及其薄型化散熱結構
WO2020087411A1 (zh) 电路板以及超算设备
TWM486933U (zh) 電子基板散熱結構
TWM522552U (zh) 手持通訊裝置及其薄型化散熱器
TWI492341B (zh) 相變化散熱裝置
TWI598726B (zh) 可攜式電子產品以及用於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散熱式外殼結構
TW201640068A (zh) 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635385B (zh) 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591513B (zh) 人機介面裝置及其背蓋
TWM518406U (zh) 具增加散熱效能的引線框架結構
TWM475138U (zh)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11751B (zh) 組合式散熱單元
TWI546013B (zh) 電子基板散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