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3824U -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3824U TWM513824U TW103209475U TW103209475U TWM513824U TW M513824 U TWM513824 U TW M513824U TW 103209475 U TW103209475 U TW 103209475U TW 103209475 U TW103209475 U TW 103209475U TW M513824 U TWM513824 U TW M51382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addle
- bicycle
- posture
- adjusting device
- seat po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關於調整裝置,尤其關於可將安裝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的鞍座的姿勢進行調整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在JP2011-011608A號公報揭示有:可因應重量的變化來調整自行車的鞍座高度、鞍座的角度、及座管的角度之技術。
可是在習知技術,無法因應路面狀況及行駛狀態將鞍座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
本新型的課題是能因應路面狀況及行駛狀態將鞍座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
本新型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具備有:姿勢調整部、檢測部、控制部。姿勢調整部,可將安裝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的鞍座之對於座墊支柱的姿勢進行調整。檢測部,檢測出路面狀態及行駛時的自行車的狀態的至少其中一方。控制部,根據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來控制鞍座的姿勢。
在該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當藉由檢測部檢測出路面狀態及行駛時的自行車的狀態的至少其中一方時,根據檢測部的檢測結果,藉由控制部來控制鞍座的姿勢,因此能因應路面狀況及行駛狀態將鞍座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
控制部,將鞍座對於座墊支柱的角度及前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進行控制。在該情況,當自行車的速度較快時,藉由使鞍座朝後方移動且稍微前傾,讓使用者成為容易踩踏的姿勢。當登上坡道時藉由使鞍座前傾,讓使用者成為容易踩踏的姿勢。
控制部,將鞍座對於座墊支柱的角度及前後位置進行控制。在該情況,能因應於路面的傾斜及自行車的速度等將鞍座迅速控制。
檢測部檢測:自行車的曲柄轉速、路面的傾斜角度、自行車速度、自行車加速度、作用於曲柄的踩踏力、有無進行自行車的制動操作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情況,因應狀況將鞍座的姿勢調整成讓使用者容易踩踏。
姿勢調整部,可在初期位置、與較初期位置
更朝前下方傾斜的前傾位置之間調整鞍座姿勢。控制部,當所檢測出的曲柄轉速、速度、加速度、踩踏力、或路面的爬坡傾斜角度,大於預定值時,則將鞍座的姿勢控制成從初期位置朝向前傾位置移動。在該情況,由於當踩踏困難的高負荷時讓鞍座前傾。所以當高負荷時將鞍座的姿勢調整成讓使用者容易踩踏。
控制部,隨著所檢測出的曲柄轉速、速度、加速度、踩踏力、或路面的爬坡傾斜角度變大,則將鞍座的姿勢控制成讓鞍座相對於初期位置前傾的角度變大。在該情況,隨著負荷變高讓前傾的角度變大,因應負荷將鞍座的姿勢調整成讓使用者容易踩踏。
姿勢調整部,可在初期位置、與較初期位置更朝前上方傾斜的後傾位置之間調整鞍座姿勢。控制部,當所檢測出的曲柄轉速、速度、加速度、踩踏力、或朝上側的路面的傾斜角度,小於預定值時,則將鞍座的姿勢控制成從初期位置朝向後傾位置移動。在該情況,當低負荷時,由於調整到較初期位置更朝前上方傾斜的後傾位置,所以當低負荷時將鞍座的姿勢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
控制部,隨著所檢測出的曲柄轉速、速度、加速度、踩踏力、或路面的爬坡傾斜角度變小,則將鞍座的姿勢控制成讓鞍座相對於初期位置後傾的角度變大。在該情況,隨著負荷變低讓後傾的角度變大,因應負荷將鞍座的姿勢調整成讓使用者容易踩踏。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進一步具備有:對於
自行車的座墊支柱可支承鞍座的軌道構件,姿勢調整部,具有:將鞍座對於座墊支柱的支承位置沿著軌道構件的長邊方向可變更地調整的電動致動器。在該情況,藉由電動致動器,則能使鞍座至少沿著軌道構件前後移動。
軌道構件形成為相較兩端部其中間部更突出。在該情況,隨著鞍座的前後移動能使鞍座的角度變化。
軌道構件,具有:設置於座墊支柱與鞍座之間,且其中間部較兩端部更朝座墊支柱側突出的彎曲部。在該情況,藉由彎曲部能使鞍座的角度漸漸變化。
彎曲部形成為圓弧狀。在該情況,由於彎曲部形成為圓弧狀,所以更能使鞍座的角度漸漸變化。
軌道構件具有:沿著長邊方向隔著間隔配置的複數的卡合部,姿勢調整部具有:可與卡合部卡合且藉由電動致動器所旋轉驅動的驅動構件。在該情況,藉由電動致動器讓卡合於卡合部的驅動構件旋轉,則能使軌道構件移動。
電動致動器為電動馬達,卡合部為齒輪齒,驅動構件藉由電動馬達所驅動而與卡合部嚙合,而使軌道構件朝長邊方向移動。在該情況,藉由齒輪齒能使軌道構件確實移動。
姿勢調整部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在其與驅動構件之間隔著軌道構件配置,設置成因應於驅動構件的驅動而讓軌道構件可沿著長邊方向
移動。在該情況,藉由相對於驅動構件隔著軌道構件配置的支承構件,讓軌道構件不易離開驅動構件,能將驅動構件的旋轉確實傳達到軌道構件。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進一步具備有:收納於座墊支柱而可將電力供給到電動致動器的電源。在該情況,由於從接近鞍座的座墊支柱來供給電力,所以容易對電動馬達及控制部配線。
驅動構件配置於軌道構件與鞍座之間,支承構件在軌道構件與座墊支柱之間配置有複數個。在該情況,相對於驅動構件,將支承構件在座墊支柱側配置有複數個,所以讓軌道構件更不易離開驅動構件。
本新型的其他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具備有:對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可支承鞍座的軌道構件、及調整部;該調整部具有:將鞍座對於座墊支柱的支承位置沿著軌道構件的長邊方向可變更地調整的電動致動器。
在該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可變更鞍座的前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將鞍座調整成讓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
藉由本新型,能因應路面狀況及行駛狀態將鞍座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
10、210‧‧‧鞍座調整裝置
12‧‧‧座墊支柱
14‧‧‧鞍座
20、220‧‧‧姿勢調整部
22、222‧‧‧軌道構件
22a‧‧‧兩端部
22b‧‧‧中間部
22c‧‧‧彎曲部
22d‧‧‧第1卡合部
22e‧‧‧第2卡合部
24‧‧‧電源
26、126‧‧‧檢測部
28、128‧‧‧控制部
32‧‧‧電動馬達
34‧‧‧驅動構件
36、236‧‧‧支承構件
第1圖為本新型的第1實施方式的鞍座調整裝置的側視圖。
第2圖是藉由第1圖的切斷線II-II切斷的剖面圖。
第3圖是顯示鞍座調整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控制系統的構造的方塊圖。
第4圖是顯示第1實施方式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
第5圖是顯示鞍座調整裝置的第2實施方式的控制系統的構造的方塊圖。
第6圖是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
第7圖為本新型的第3實施方式的鞍座調整裝置的側視圖。
第8圖是藉由第7圖的切斷線XIII-XIII切斷的剖面圖。
在第1圖~第3圖,本新型的第1實施方式的鞍座調整裝置10,安裝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12。座墊支柱12可固定於:可將鞍座14的上下位置進行調整的未圖示的座管。這裡的上下前後左右,代表使用者(自行車的駕駛者)乘坐於鞍座14的狀態的上下前後左右。
鞍座調整裝置10,具備有:如第1、3圖所示的姿勢調整部20、如第1圖所示的左右一對的軌道構件22、電源24、及第3圖所示的檢測部26及控制部28。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姿勢調整部20,可將安裝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12的鞍座14之對於座墊支柱12的姿勢進行調整。姿勢調整部20,可在第1圖實線所示的初期位置、與較初期位置更朝前下方傾斜的兩點鏈線所示的前傾位置之間調整鞍座14的姿勢。姿勢調整部20具有:安裝於座墊支柱12的基座構件30、安裝於基座構件30的電動馬達32、藉由電動馬達32所旋轉驅動的驅動構件34、及至少一個的支承構件36。電動馬達32為電動致動器的一個例子。
基座構件30,例如固定在中空的座墊支柱12的前端部。電動馬達32,將鞍座14對於座墊支柱12的支承位置沿著軌道構件22的長邊方向LD可變更地調整。電動馬達32包含:例如可檢測本身的旋轉位置的伺服馬達。電動馬達32具有朝兩端突出的輸出軸32a。在輸出軸32a的兩端,一體且可旋轉地設置有左右的一對驅動構件34。驅動構件34,藉由電動馬達32所驅動,與軌道構件22的後述的第1卡合部22d嚙合,使軌道構件22朝長邊方向LD移動。驅動構件34,如第1圖放大所示,例如為齒輪構件,而該齒輪構件在外周面具有:與第1卡合部22d卡合的複數的第1齒輪齒34a。支承構件36,在其與驅動構件34之間隔著軌道構件22配置,設置成因應於驅動構件34的驅動而讓軌道構件22可沿著長邊方向
LD移動。在第1實施方式,左右的一對支承構件36在軌道構件22的長邊方向LD隔著間隔設置有兩組。支承構件36,具有:與軌道構件22的後述第2卡合部22e嚙合的第2齒輪齒36a。支承構件36,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支承軸30a,該支承軸30a可自由旋轉地被基座構件30所支承。如第2圖所示,支承構件36的旋轉軸方向的寬度小於軌道構件22的寬度。
軌道構件22,相對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12可支承鞍座14。軌道構件22為剖面矩形的棒狀的構件。軌道構件22其剖面為圓形或非圓形都可以。軌道構件22其兩端部22a固定於鞍座14。軌道構件22形成為相較兩端部22a其中間部22b更突出。在第1實施方式,軌道構件22,具有:設置於座墊支柱12與鞍座14之間,且其中間部22b較兩端部22a更朝座墊支柱12側突出的彎曲部22c。彎曲部22c形成為圓弧狀。
軌道構件22,如第1圖放大所示,具有:沿著長邊方向LD隔著間隔配置在驅動構件34側的複數的第1卡合部22d、以及沿著長邊方向LD隔著間隔配置在支承構件36側的複數的第2卡合部22e。第1卡合部22d為卡合部的一個例子。第1卡合部為第3齒輪齒22f。第3齒輪齒22f嚙合於驅動構件34的第1齒輪齒34a。第2卡合部為第4齒輪齒22g。第4齒輪齒22g嚙合於支承構件36的第2齒輪齒36a。在軌道構件22的第4齒輪齒22g的兩側配置有:隔著支承構件36配置的一對壁部
22h。藉由該壁部22h,限制軌道構件22的左右方向的移動。
電源24例如可裝卸地安裝於座墊支柱12內。電源24包含:至少一個可充電的二次電池24a、及可收容二次電池24a的電池座24b。二次電池24a,是從鎳氫電池、鎳鎘電池、及鋰電池所構成的群組中選出。
如第3圖所示,檢測部26,檢測出路面狀態及行駛時的自行車的狀態的至少其中一方。在第1實施方式,檢測部26為檢測行駛時的自行車車速的速度感應器。檢測部26檢測:自行車的曲柄轉速、路面的傾斜角度、自行車速度、自行車加速度、作用於曲柄的踩踏力、有無進行自行車的制動操作的至少其中之一。自行車的曲柄轉速,例如藉由用來檢測設置在曲柄及框架的其中一方的磁鐵的簧片開關或霍爾元件等的磁鐵檢測部所檢測。路面的傾斜可藉由自行車所搭載的陀螺儀感應器所檢測。自行車的速度及加速度可藉由例如用來檢測設置在車輪的磁鐵的磁鐵檢測部所檢測。作用於曲柄的踩踏力,例如可藉由設置於曲柄軸的轉矩感應器所檢測。有無進行自行車的制動操作,可藉由用來檢測煞車槓桿的操作的感應器所檢測。
控制部28具有:包含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微電腦。控制部28設置於基座構件30或座墊支柱12。控制部28,根據檢測部26的檢測結果藉由例如軟體來控制鞍座14的姿勢。控制部
28,將鞍座14對於座墊支柱12的角度及前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進行控制。在第1實施方式,控制部28,將鞍座14對於座墊支柱12的角度及前後位置進行控制。具體來說,控制部28,當所檢測的速度大於預定值時,則將鞍座14的姿勢控制成從初期位置朝向前傾位置移動。
接著針對第1實施方式的控制部28的具體控制動作的一個例子根據第4圖所示的流程圖來說明。控制部28的控制動作,並未限定於第4圖所示的控制動作。
當從電源24將電力施加到控制部28時,在第4圖的步驟S1,控制部28從檢測部26載入自行車的速度。具體來說,是檢測部26輸出的每次時間的脈衝數乘以車輪的周長而將速度V(時速)載入。在步驟S2,控制部28,判斷所載入的速度V是否在第1預定速度Vs1(例如40km/h)以上。控制部28若判斷所載入的速度V並未在第1預定速度Vs1以上,則處理從步驟S2進到步驟S3。在步驟S3,控制部28,判斷所載入的速度V是否小於較第1預定速度Vs1更小的第2預定速度Vs2(例如30km/h)。控制部28若判斷所載入的速度V並未小於第2預定速度Vs2,則處理從步驟S3進到步驟S1。控制部28若判斷所載入的速度V小於第2預定速度Vs2,則處理從步驟S3進到步驟S4。在步驟S4,判斷現在的鞍座14的姿勢是否為前傾位置。是否在前傾位置例如是控制部28藉由電動馬達32的旋轉位置所判斷。控制部28若判斷並非前傾位置,則處理從步驟S4進到步驟
S1。
控制部28若判斷所載入的速度V為第1預定速度Vs1以上,則處理從步驟S2進到步驟S5。在步驟S5,控制部28判斷鞍座14的姿勢是否為初期位置。控制部28若判斷鞍座14的姿勢為初期位置,則處理從步驟S5進到步驟S6。在步驟S6,控制部28對電動馬達32輸出將鞍座14的姿勢從初期位置調整到前傾位置的指令,使鞍座14移動到前傾位置,處理從步驟S6進到步驟S3。
控制部28若判斷鞍座14的姿勢為前傾位置,則處理從步驟S4進到步驟S7。在步驟S7,控制部28對電動馬達32輸出將鞍座14的姿勢從前傾位置調整到初期位置的指令,使鞍座14移動到初期位置,處理從步驟S7進到步驟S1。
在該構造的第1實施方式,當行駛時藉由檢測部26檢測出自行車的速度V時,根據檢測部26的檢測結果,藉由控制部28將鞍座14的姿勢控制在初期位置與前傾位置之間,因此能因應行駛狀態將鞍座14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在本實施方式,雖然顯示因應自行車的速度變化從前傾位置與初期位置的兩種姿勢來使鞍座14的位置變化的例子,而也可因應於自行車的速度而在前傾位置與初期位置之間使鞍座14的姿勢變化。
在第2實施方式,如第5圖所示,其檢測部126的構造及控制部128的控制動作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他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所以在第5圖及第6圖用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圖號而省略其說明。
在第1實施方式,檢測部126為用來檢測行駛時路面的狀態也就是路面的前後方向的傾斜的傾斜感應器。傾斜感應器如上述是藉由陀螺儀感應器所構成。其他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
接著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控制部128的具體控制動作的一個例子根據第6圖所示的流程圖來說明。控制部128的控制動作,並未限定於第6圖所示的控制動作。在本例子是針對檢測出路面的爬坡傾斜角度,因應所檢測出的爬坡傾斜角度來調整鞍座14的姿勢的例子來說明。
當從電源24將電力施加到控制部128時,在第6圖的步驟S11,控制部128從檢測部126載入路面的傾斜角度A。具體來說,從檢測部126的輸出載入前後方向的傾斜角度A。在步驟S12,控制部128,判斷所載入的傾斜角度A是否在第1預定傾斜角度As1(例如20度)以上。控制部128若判斷所載入的傾斜角度A並未在第1預定傾斜角度As1以上,則處理從步驟S12進到步驟S13。在步驟S13,控制部128,判斷所載入的傾斜角度A是否小於較第1預定傾斜角度As1更小的第2預定傾斜角度As2(例如15度)。控制部128若判斷所載入的傾斜
角度A並未小於第2預定傾斜角度As2,則處理從步驟S13進到步驟S11。控制部128若判斷所載入的傾斜角度A小於第2預定傾斜角度As2,則處理從步驟S13進到步驟S14。在步驟S14,判斷現在的鞍座14的姿勢是否為前傾位置。是否在前傾位置例如是控制部128藉由電動馬達32的旋轉位置所判斷。控制部128若判斷並非前傾位置,則處理從步驟S14進到步驟S11。
控制部128若判斷所載入的傾斜角度A為第1預定傾斜角度As1以上,則處理從步驟S12進到步驟S15。在步驟S15,控制部128判斷鞍座14的姿勢是否為初期位置。控制部128若判斷鞍座14的姿勢為初期位置,則處理從步驟S15進到步驟S16。在步驟S16,控制部128對電動馬達32輸出將鞍座14的姿勢從初期位置調整到前傾位置的指令,使鞍座14移動到前傾位置,處理從步驟S16進到步驟S13。
控制部128若判斷鞍座14的姿勢為前傾位置,則處理從步驟S14進到步驟S17。在步驟S17,控制部128對電動馬達32輸出將鞍座14的姿勢從前傾位置調整到初期位置的指令,使鞍座14移動到初期位置,處理從步驟S17進到步驟S11。
在該構造的第2實施方式,當行駛時藉由檢測部126檢測出自行車的傾斜角度A時,根據檢測部126的檢測結果,藉由控制部128將鞍座14的姿勢控制在初期位置與前傾位置之間,因此能因應行駛狀態將鞍座14
調整成使用者容易踩踏的姿勢。
在第7圖,本新型的第3實施方式的鞍座調整裝置210,其姿勢調整部220的支承構件236及軌道構件222的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的支承構件36及軌道構件22不同。其他構造及控制動作與第1及第2實施方式相同。
支承構件236,是圓形的滾子而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支承軸30a,且在其外周面並未形成齒輪齒。
軌道構件222,雖然具有第1卡合部22d,而並未具有第2卡合部。而在壁部22h之間形成有:滑順地彎曲成圓弧狀而讓支承構件236滾動的滾動面222i。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軌道構件222,藉由隔著支承構件36配置的壁部22h限制其左右方向的移動。
其他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所以在第7圖及第8圖用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圖號而省略其說明。
以上雖然針對本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加以說明,而本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本說明書記載的複數的實施方式及變形例可因應需要任意組合。
(a)在第1及第2實施方式作為電動致動器雖然使用電動馬達32,而本新型並不限於此。例如作為
電動致動器,也可使用電磁線圈或電動缸體等的線性電動致動器。在該情況,藉由線性電動致動器,則能使鞍座14直接朝軌道構件22的長邊方向LD移動。
(b)在第2實施方式,雖然是藉由自行車的行駛時的路面狀態(路面傾斜)來調整鞍座14的姿勢,而本新型不限於此,例如也可藉由停車時檢測的路面狀態來調整鞍座14的姿勢。
(c)在第1及第2實施方式,姿勢調整部20,雖然在初期位置與較初期位置更朝前下方傾斜的前傾姿勢之間調整鞍座14的姿勢,而本新型不限於此。例如,姿勢調整部,可在第1圖實線所示的初期位置、與一點鏈線所示的朝前上方傾斜的後傾位置之間調整鞍座14的姿勢。在該情況,控制部,當所檢測出的曲柄轉速、速度、加速度、踩踏力、或朝上側的路面的傾斜角度,小於預定值時,則將鞍座的姿勢控制成從初期位置朝向後傾位置移動。
而也可將第1預定值及大小與第1預定值不同的第2預定值、與檢測值比較,在前傾位置、初期位置、及後傾位置的三個位置,讓控制部控制鞍座14的姿勢。
(d)在第1及第2實施方式,控制部28(或128),雖然只在初期位置與前傾姿勢的兩個位置調整鞍座14的姿勢,而本新型不限於此。例如控制部,隨著所檢測出的曲柄轉速、速度、加速度、踩踏力、或路面的爬
坡傾斜角度變小,則將鞍座的姿勢控制成讓鞍座相對於初期位置後傾的角度變大。在該情況,在從前傾位置通過初期位置到後傾位置之間,隨著檢測結果變小,將鞍座14的姿勢漸漸調整也可以。
24‧‧‧電源
26‧‧‧檢測部
28‧‧‧控制部
32‧‧‧電動馬達
50‧‧‧操作部
52‧‧‧顯示器
Claims (18)
- 一種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具備有:姿勢調整部、檢測部、控制部;該姿勢調整部,可將安裝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的鞍座之對於上述座墊支柱的姿勢進行調整;該檢測部,檢測出路面狀態及行駛時的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至少其中一方;該控制部,載入上述檢測部的檢測結果,根據該檢測結果來控制上述姿勢調整部以調整上述鞍座的上述姿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將上述鞍座對於上述座墊支柱的角度及前後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進行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將上述鞍座對於上述座墊支柱的角度及前後位置進行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檢測部檢測:上述自行車的曲柄轉速、路面的傾斜角度、上述自行車的速度、上述自行車的加速度、作用於自行車的曲柄的踩踏力、有無進行上述自行車的制動操作的至少其中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姿勢調整部,可在初期位置、與較上述初期位置更朝前下方傾斜的前傾位置之間調整上述鞍座的姿勢;上述控制部,當所檢測出的上述曲柄轉速、上述速 度、上述加速度、上述踩踏力、或自行車爬坡的上述路面的傾斜角度,大於預定值時,則將上述鞍座的姿勢控制成從上述初期位置朝向上述前傾位置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隨著所檢測出的上述曲柄轉速、上述速度、上述加速度、上述踩踏力、或自行車爬坡的上述路面的傾斜角度變大,則將上述鞍座的姿勢控制成讓上述鞍座相對於上述初期位置前傾的角度變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姿勢調整部,可在初期位置、與較上述初期位置更朝前上方傾斜的後傾位置之間調整上述鞍座的姿勢;上述控制部,當所檢測出的上述曲柄轉速、上述速度、上述加速度、上述踩踏力、或朝上側的上述路面的傾斜角度,小於預定值時,則將上述鞍座的姿勢控制成從上述初期位置朝向上述後傾位置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隨著所檢測出的上述曲柄轉速、上述速度、上述加速度、上述踩踏力、或自行車爬坡的上述路面的傾斜角度變小,則將上述鞍座的姿勢控制成讓上述鞍座相對於上述初期位置後傾的角度變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對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可支承上述鞍座的軌道構件,上述姿勢調整部具有:將上述鞍座對於上述座墊支柱 的支承位置沿著上述軌道構件的長邊方向可變更地調整的電動致動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軌道構件形成為相較兩端部其中間部更突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軌道構件具有:設置於上述座墊支柱與上述鞍座之間,且上述中間部較上述兩端部更朝上述座墊支柱側突出的彎曲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彎曲部形成為圓弧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軌道構件具有:沿著上述長邊方向隔著間隔配置的複數的卡合部,上述姿勢調整部具有:可與上述卡合部卡合且藉由上述電動致動器所旋轉驅動的驅動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電動致動器為電動馬達,上述卡合部為齒輪齒,上述驅動構件藉由上述電動馬達所驅動而與上述卡合部嚙合,而使上述軌道構件朝上述長邊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姿勢調整部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在其與上述驅動構件之間隔著上述軌道構件配置,設置成因應於上述驅動構件的驅動而讓上述軌 道構件可沿著上述長邊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收納於上述座墊支柱而可將電力供給到上述電動致動器的電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其中上述驅動構件配置於上述軌道構件與上述鞍座之間,上述支承構件在上述軌道構件與上述座墊支柱之間配置有複數個。
- 一種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具備有:對於自行車的座墊支柱可支承鞍座的軌道構件、及姿勢調整部;該姿勢調整部具有:藉由將上述鞍座對於上述座墊支柱的支承位置沿著上述軌道構件的長邊方向變更,來調整上述鞍座對於上述座墊支柱的姿勢的電動致動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9475U TWM513824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
DE202015102757.5U DE202015102757U1 (de) | 2014-05-29 | 2015-05-28 | Sattelein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ra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9475U TWM513824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3824U true TWM513824U (zh) | 2015-12-11 |
Family
ID=5349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9475U TWM513824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DE (1) | DE202015102757U1 (zh) |
TW (1) | TWM51382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9435B (zh) * | 2016-05-30 | 2020-04-0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自行車控制系統 |
TWI793972B (zh) * | 2022-01-13 | 2023-02-21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 自行車之座墊自動升降系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0141A (zh) * | 2017-04-12 | 2017-08-04 |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调节车座的方法、系统及单车 |
US10450022B2 (en) * | 2018-01-31 | 2019-10-22 | David Watson | Device for adjusting a seat position of a bicycle seat |
DE102019104575A1 (de) | 2019-02-22 | 2020-08-27 | Shimano Inc. | Steuervorrichtung einer teleskopvorrichtung |
WO2020254217A1 (en) * | 2019-06-18 | 2020-12-24 | Dickerson, David | Vehicle |
TW202216518A (zh) * | 2020-05-04 | 2022-05-01 | 加拿大商綠房控股有限公司 | 調整自行車座椅位置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11608A (ja) | 2009-07-01 | 2011-01-2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自転車 |
-
2014
- 2014-05-29 TW TW103209475U patent/TWM51382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
- 2015-05-28 DE DE202015102757.5U patent/DE202015102757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9435B (zh) * | 2016-05-30 | 2020-04-0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自行車控制系統 |
TWI793972B (zh) * | 2022-01-13 | 2023-02-21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 自行車之座墊自動升降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15102757U1 (de) | 2015-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13824U (zh) | 自行車鞍座調整裝置 | |
TWI678313B (zh) | 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驅動系統 | |
EP3305640A1 (en) | Vehicle | |
EP2409905B1 (en) | Powered unicycle | |
WO2013031796A1 (ja) | シート装置 | |
US10000195B2 (en) | Bicycle control apparatus | |
US10183687B2 (en) | Pushcart | |
EP2783959B1 (en) | Inverted pendulum type vehicle | |
TWI601660B (zh)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JP6020328B2 (ja) | 移動体制御装置、移動体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6032119B2 (ja) | 倒立移動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3049356A (ja) | シート装置 | |
JP2004120875A (ja) | 動力車 | |
JP5018039B2 (ja) | 車両 | |
JP5840900B2 (ja) | シート装置 | |
JP4798374B2 (ja) | 走行車両 | |
JP2008137448A (ja) | 車両及び車両の停止方法 | |
KR101225100B1 (ko) | 경사 각도 보정형 전동 휠체어 | |
JP4877120B2 (ja) | 車両 | |
JP6183325B2 (ja) | 倒立二輪型移動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6334729A (ja) | 倒立振り子型台車ロボットと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8137468A (ja) | 車両 | |
JP6183324B2 (ja) | 倒立二輪型移動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KR20150090548A (ko) | 전기 자전거의 모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2017052334A (ja) | 2輪自動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