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3551U - 樞軸過線結構 - Google Patents

樞軸過線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3551U
TWM513551U TW104213487U TW104213487U TWM513551U TW M513551 U TWM513551 U TW M513551U TW 104213487 U TW104213487 U TW 104213487U TW 104213487 U TW104213487 U TW 104213487U TW M513551 U TWM513551 U TW M51355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shaft
hole
sub
fixed 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3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n-Szu Hsu
Zhu-Ping Hong
Yang Wang
Yu-Jiao Ming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to TW104213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3551U/zh
Priority to CN201520654876.8U priority patent/CN204985307U/zh
Publication of TWM513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3551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樞軸過線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樞軸過線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應用在電子器物的樞軸系統,提供傳輸線或訊號線通過的包覆或保護結構,並且具備裝飾或美觀視覺效果之新型。
應用因外力可往復轉動自如的樞軸或轉軸,來配裝在電子器物上,例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PDA、電子書等,使其蓋或顯示螢幕可轉動而具有開、閉作用,係已為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第97222022號「轉軸結構」、第98207366號「樞軸結構」等專利案,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為了使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例如,螢幕)及/或機體模組在使用方面具備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應用範圍,習知技藝也已揭露一種在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之間設置雙轉軸,使顯示模組及/或機體模組可產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轉動角度的結構。例如,台灣第99211350號「雙樞軸樞紐器」、第99204894號「雙軸向樞紐器」、第99225737號「雙軸向樞紐器」、US 7512426 B2「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專利案等,係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
一個有關這類轉軸或樞軸組件在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之間,都配置有傳輸線或電路線來傳遞訊號。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這些傳輸線或訊號線容易曝露於外界,不僅影響電子設備整體外型美觀,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或人為意外碰觸拉扯,造成該傳輸線或訊號線的損害;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轉軸或樞軸和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顯示模組、機體模組和傳輸線等相關組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例如,考量樞軸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符合整個電子器物簡潔、設計美感的外觀視覺效果的造型條件下,設計提供一保護裝置或機制,來包覆、保護該傳輸線或訊號線的作用。實質上,不僅可改善習知結構在使用時,傳輸線或訊號線曝露於外部,影響整體外型美觀的情形;同時,也會使該傳輸線或訊號線受到外部因素、人為因素而損壞的情形,被儘可能的降到最低。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樞軸過線結構,具備有保護傳輸線、美觀或裝飾視覺效果等作用。包括設置在樞軸上的反應器;反應器具有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相通第一、二孔洞的通道。以及,該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容許傳輸線進入、輸出,至少使反應器包覆或收容傳輸線,改善舊法傳輸線外露,容易損壞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樞軸過線結構,還包括一界定有腔室的殼套;殼套的兩端分別組合該反應器和副反應器。副反應器具有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相通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的通道。以及,至少使反應器、副反應器的第二孔洞相通於殼套腔室。因此,機體模組的傳輸線可從反應器第一孔洞進入反應器通道,從反應器第二孔洞傳入殼套腔室,經副反應器第二孔洞通過副反應器通道,從副反應器第一孔洞輸出,連接顯示模組。
根據本創作之樞軸過線結構,該樞軸包括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軸和第二軸設有傳動機構,使第一軸、第二軸形成同步轉動的型態。以及,第一軸設置有反應器、副反應器,第二軸也設置有反應器、副反應器。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樞軸過線結構包括有樞軸,概以參考編號100表示之;在所採的實施例中,選擇雙轉軸系統為說明例。因此,樞軸10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軸10和第二軸20;第一軸10和第二軸20設置有傳動機構30,使第一軸10和第二軸20形成同步轉動型態。
圖中顯示傳動機構30具有固定端31;第一軸10的傳動機構固定端31配合固定板32,組合電子器物90(例如,行動電話、電腦…等)的機體模組91,第二軸20的傳動機構固定端31配合固定板32,組合電子器物90的顯示模組92。因此,當人員操作電子器物90打開或關合時,機體模組91、第一軸10和第二軸20、顯示模組92配合傳動機構30,形成同步運動的型態。
第2、3圖描繪了第一軸10設有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並且,使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隨第一軸10轉動。第二軸20也設有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並且,使第二軸20的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隨第二軸20轉動。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分別具有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和相通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的通道43、53。通道43、53成90°彎曲結構,使第一孔洞41、51和第二孔洞42、52位在相隔90°的位置上。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從側邊凸出一樞接部44、54,使反應器樞接部44、副反應器樞接部54成相對型態;以及,該第二孔洞42、52和部分通道43、53分別形成在樞接部44、54上。該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容許傳輸線70進入、輸出,並且至少使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可包覆或收容傳輸線70。
在較佳的實施例中,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組合在一殼套60的兩端。殼套60界定有一腔室61、設置在殼套60(或腔室61)兩端的組合區62和形成在組合區62上的肩部63;組合區62(和肩部63)組裝有固定部64,固定部64設有樞接孔65,用來組合反應器40的樞接部44及/或副反應器50的樞接部54;例如,第3圖所描繪的情形。
所採的實施例中,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分別設有齒狀結構的傳動部45、55和凸出一懸臂結構的固定端46、56;反應器固定端46和反應器第一孔洞41朝向同一方向,副反應器固定端56和副反應器第一孔洞51朝向同一方向。第一軸10的反應器傳動部45和第二軸20的反應器傳動部45嚙合,形成同步運動;第一軸10的副反應器傳動部55和第二軸20的副反應器傳動部55嚙合,形成同步運動。以及,第一軸10、第二軸20的反應器固定端46、副反應器固定端56組合上述的固定板32,共同隨機體模組91、顯示模組92運動。
請參考第3圖,機體模組91的傳輸線70可從第一軸10的反應器第一孔洞41(或副反應器第一孔洞51)進入反應器通道43(或副反應器通道53),從反應器第二孔洞42(或副反應器第二孔洞52)傳入殼套腔室61,經第二軸20的副反應器第二孔洞52(或反應器第二孔洞42)通過副反應器通道53(或反應器通道43),從副反應器第一孔洞51(或反應器第一孔洞41)輸出,連接顯示模組92。因此,整個傳輸線90被包覆或收容在反應器40、殼套60和副反應器50裏面,明顯改善舊法傳輸線外露,容易損壞等情形。
從第3圖來看,假設修正或增加反應器樞接部44和副反應器樞接部54的長度,用以取代殼套60,應是可了解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樞軸過線結構在具備有符合整個電子器物簡潔、設計美感的外觀視覺效果的造型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考量條件和優點: 1.         該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和相關組件結構(例如,殼套60)共同構成的樞軸過線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分別設置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和通道43、53,來讓傳輸線70進入、輸出和通過;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樞接組合殼套60,殼套60設有腔室61、組合區62、組合區62的肩部63,殼套60或組合區62配合固定部64等部分,明顯不同於習知結構型態。 2.         該反應器40、副反應器50及/或殼套60提供了一個保護裝置或機制,來包覆、保護該傳輸線70或訊號線的作用。實質上,不僅可改善習知結構在使用時,傳輸線或訊號線曝露於外部,影響整體外型美觀的情形;同時,也使該傳輸線或訊號線受到外部因素、人為因素而損壞的情形,被儘可能的降到最低。
故,本創作係提供了一有效的樞軸過線結構,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第一軸
20‧‧‧第二軸
30‧‧‧傳動機構
31‧‧‧固定端
32‧‧‧固定板
40‧‧‧反應器
41、51‧‧‧第一孔洞
42、52‧‧‧第二孔洞
43、53‧‧‧通道
44、54‧‧‧樞接部
45、55‧‧‧傳動部
46、56‧‧‧固定端
50‧‧‧副反應器
60‧‧‧殼套
61‧‧‧腔室
62‧‧‧組合區
63‧‧‧肩部
64‧‧‧固定部
65‧‧‧樞接孔
70‧‧‧傳輸線
90‧‧‧電子器物
91‧‧‧機體模組
92‧‧‧顯示模組
100‧‧‧樞軸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樞軸、反應器、殼套、副反應器和傳動機構的組合情形;圖中假想線部分描繪了電子器物的機體模組、顯示模組位在關合位置的情形。
第2圖係本創作之結構分解示意圖;描繪了顯示了樞軸、反應器、殼套、副反應器和傳動機構的結構情形。
第3圖係本創作之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傳輸線和反應器、殼套、副反應器的組合配置情形;圖中假想線部分描繪了電子器物的機體模組、顯示模組位在打開位置的情形。
10‧‧‧第一軸
20‧‧‧第二軸
30‧‧‧傳動機構
31‧‧‧固定端
32‧‧‧固定板
40‧‧‧反應器
41、51‧‧‧第一孔洞
42、52‧‧‧第二孔洞
43、53‧‧‧通道
44、54‧‧‧樞接部
45、55‧‧‧傳動部
46、56‧‧‧固定端
50‧‧‧副反應器
60‧‧‧殼套
61‧‧‧腔室
62‧‧‧組合區
63‧‧‧肩部
64‧‧‧固定部
65‧‧‧樞接孔
100‧‧‧樞軸

Claims (15)

  1. 一種樞軸過線結構,包括: 設置在樞軸上的反應器和副反應器; 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具有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相通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的通道;以及 該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通道容許傳輸線進入、輸出,而使反應器、副反應器可收容傳輸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組合在一殼套的兩端; 殼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設置在殼套兩端的組合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從側邊凸出一樞接部,使反應器樞接部、副反應器樞接部成相對型態;第二孔洞和部分通道分別形成在樞接部上; 殼套組合區形成有肩部;組合區組裝有固定部,固定部設有樞接孔,組合反應器的樞接部、副反應器的樞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樞軸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軸和第二軸設置有傳動機構,使第一軸和第二軸形成同步轉動型態; 傳動機構具有固定端;第一軸的傳動機構固定端組合電子器物的機體模組,第二軸的傳動機構固定端組合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隨樞軸轉動; 通道成90°彎曲結構,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在相隔90°的位置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隨樞軸轉動; 通道成90°彎曲結構,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在相隔90°的位置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設有齒狀結構的傳動部和凸出一懸臂結構的固定端; 反應器固定端和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應器固定端和副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設有齒狀結構的傳動部和凸出一懸臂結構的固定端; 反應器固定端和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應器固定端和副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軸的反應器傳動部和第二軸的反應器傳動部嚙合,形成同步運動; 第一軸的副反應器傳動部和第二軸的副反應器傳動部嚙合,形成同步運動;以及 第一軸、第二軸的反應器固定端、副反應器固定端共同隨機體模組、顯示模組運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設有齒狀結構的傳動部和凸出一懸臂結構的固定端; 反應器固定端和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應器固定端和副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設有齒狀結構的傳動部和凸出一懸臂結構的固定端; 反應器固定端和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應器固定端和副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軸的反應器傳動部和第二軸的反應器傳動部嚙合,形成同步運動; 第一軸的副反應器傳動部和第二軸的副反應器傳動部嚙合,形成同步運動;以及 第一軸、第二軸的反應器固定端、副反應器固定端共同隨機體模組、顯示模組運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組合在一殼套的兩端; 殼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設置在殼套兩端的組合區; 該樞軸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軸和第二軸設置有傳動機構,使第一軸和第二軸形成同步轉動型態; 傳動機構具有固定端;第一軸的傳動機構固定端組合電子器物的機體模組,第二軸的傳動機構固定端組合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 機體模組的傳輸線從第一軸的反應器第一孔洞進入反應器通道,從反應器第二孔洞傳入殼套腔室,經第二軸的副反應器第二孔洞通過副反應器通道,從副反應器第一孔洞輸出,連接顯示模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組合在一殼套的兩端; 殼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設置在殼套兩端的組合區; 該樞軸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軸和第二軸設置有傳動機構,使第一軸和第二軸形成同步轉動型態; 傳動機構具有固定端;第一軸的傳動機構固定端組合電子器物的機體模組,第二軸的傳動機構固定端組合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 機體模組的傳輸線從第一軸的副反應器第一孔洞進入副反應器通道,從副反應器第二孔洞傳入殼套腔室,經第二軸的反應器第二孔洞通過反應器通道,從反應器第一孔洞輸出,連接顯示模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從側邊凸出一樞接部,使反應器樞接部、副反應器樞接部成相對型態;第二孔洞和部分通道分別形成在樞接部上; 殼套組合區形成有肩部;組合區組裝有固定部,固定部設有樞接孔,組合反應器的樞接部、副反應器的樞接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該反應器、副反應器隨樞軸轉動; 通道成90°彎曲結構,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在相隔90°的位置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樞軸過線結構,其中該該反應器、副反應器分別設有齒狀結構的傳動部和凸出一懸臂結構的固定端; 反應器固定端和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應器固定端和副反應器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軸的反應器傳動部和第二軸的反應器傳動部嚙合,形成同步運動; 第一軸的副反應器傳動部和第二軸的副反應器傳動部嚙合,形成同步運動;以及 第一軸、第二軸的反應器固定端、副反應器固定端共同隨機體模組、顯示模組運動。
TW104213487U 2015-08-20 2015-08-20 樞軸過線結構 TWM513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487U TWM513551U (zh) 2015-08-20 2015-08-20 樞軸過線結構
CN201520654876.8U CN204985307U (zh) 2015-08-20 2015-08-27 枢轴过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487U TWM513551U (zh) 2015-08-20 2015-08-20 樞軸過線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551U true TWM513551U (zh) 2015-12-01

Family

ID=5511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3487U TWM513551U (zh) 2015-08-20 2015-08-20 樞軸過線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5307U (zh)
TW (1) TWM51355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7794B (zh) * 2017-09-15 2020-03-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鉸鍊總成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5307U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1111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6105655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618533B2 (ja) 被覆マルチピボットヒンジ
US1005499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079808B2 (en) Dual-axis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69598B (zh) 筆記型電腦
TW201447124A (zh) 雙軸式樞紐機構及其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
JP5322181B2 (ja) 避難扉を備えたドア
CN204462662U (zh) 智能手表
JP2016134051A (ja) 電子機器
US20140133079A1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 portion
TWI723703B (zh) 轉軸鏈組之遮蔽結構
TWM502868U (zh) 以複數樞轉支節組成的同動鉸鏈
JP2007194855A5 (zh)
TWM513551U (zh) 樞軸過線結構
JP5180352B2 (ja) 緩衝機能を備えた携帯端末機のケース
TWM445832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6680982B2 (ja) 端末装置
JP2014013508A (ja) 電子機器
TWM509367U (zh) 斜向雙軸同動樞軸器
CN10491843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102358664B1 (ko) 캠기어방식 2축 힌지구조물이 구비되는 전자기기
US20130180750A1 (en) Cover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259659A1 (zh) 铰链结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523133U (zh) 轉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