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5307U - 枢轴过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枢轴过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5307U
CN204985307U CN201520654876.8U CN201520654876U CN204985307U CN 204985307 U CN204985307 U CN 204985307U CN 201520654876 U CN201520654876 U CN 201520654876U CN 204985307 U CN204985307 U CN 204985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axle
hole
fixed end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48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洪祝平
汪洋
闵玉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5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5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枢轴过线结构,提供一保护传输线、美观或装饰视觉效果等作用。包括设置在枢轴上的反应器及/或一界定有腔室的壳套;反应器具有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相通第一、二孔洞的通道。以及,该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容许传输线进入、输出及/或通过壳套腔室,至少使反应器及/或壳套包覆或收容传输线,改善旧法传输线外露,容易损坏等情形。

Description

枢轴过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轴过线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在电子器物的枢轴系统,提供传输线或信号线通过的包覆或保护结构,并且具备装饰或美观视觉效果的新型。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型电脑、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系已为习知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屏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习知技艺也已揭示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第99204894号“双轴向枢纽器”、第99225737号“双轴向枢纽器”、US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IONSDEVICEWITHSYNCHRONISINGHINGE”专利案等,系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转轴或枢轴组件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都配置有传输线或电路线来传递信号。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这些传输线或信号线容易曝露于外界,不仅影响电子设备整体外型美观,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或人为意外碰触拉扯,造成该传输线或信号线的损害;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转轴或枢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显示模块、机体模块和传输线等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构造不同于习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例如,考量枢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整个电子器物简洁、设计美感的外观视觉效果的造型条件下,设计提供一保护装置或机制,来包覆、保护该传输线或信号线的作用。实质上,不仅可改善习知结构在使用时,传输线或信号线曝露于外部,影响整体外型美观的情形;同时,也会使该传输线或信号线受到外部因素、人为因素而损坏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示。
实用新型内容
爰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枢轴过线结构,具备有保护传输线、美观或装饰视觉效果等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枢轴上的反应器和副反应器;
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具有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相通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的通道;以及
该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通道容许传输线进入、输出,而使反应器、副反应器能够收容传输线。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组合在一壳套的两端;
壳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设置在壳套两端的组合区。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从侧边凸出一枢接部,使反应器的枢接部、副反应器的枢接部成相对型态;第二孔洞和部分通道分别形成在枢接部上;
壳套组合区形成有肩部;组合区组装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枢接孔,用于组合反应器的枢接部以及副反应器的枢接部。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枢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传动机构具有固定端;第一轴的传动机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第二轴的传动机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随枢轴转动;
通道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随枢轴转动;
通道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反应器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
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副反应器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
第一轴、第二轴的反应器固定端、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共同随机体模块、显示模块运动。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
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
第一轴、第二轴的反应器的固定端、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共同随机体模块、显示模块运动。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组合在一壳套的两端;
壳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设置在壳套两端的组合区;
该枢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传动机构具有固定端;第一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第二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
机体模块的传输线从第一轴的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进入反应器的通道,从反应器的第二孔洞传入壳套腔室,经第二轴的副反应器第二孔洞通过副反应器的通道,从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输出,连接显示模块。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组合在一壳套的两端;
壳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设置在壳套两端的组合区;
该枢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传动机构具有固定端;第一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第二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
机体模块的传输线从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进入副反应器通道,从副反应器的第二孔洞传入壳套腔室,经第二轴的反应器的第二孔洞通过反应器的通道,从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输出,连接显示模块。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从侧边凸出一枢接部,使反应器的枢接部、副反应器的枢接部成相对型态;第二孔洞和部分通道分别形成在枢接部上;
壳套组合区形成有肩部;组合区组装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枢接孔,用于组合反应器的枢接部以及副反应器的枢接部。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随枢轴转动;
通道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中: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
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
第一轴、第二轴的反应器的固定端、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共同随机体模块、显示模块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容许传输线进入、输出,至少使反应器包覆或收容传输线,改善旧法传输线外露,容易损坏等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枢轴、反应器、壳套、副反应器和传动机构的组合情形;图中假想线部分描绘了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位于关合位置的情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显示了枢轴、反应器、壳套、副反应器和传动机构的结构情形。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传输线和反应器、壳套、副反应器的组合配置情形;图中假想线部分描绘了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轴;20第二轴;30传动机构;31固定端;32固定板;40反应器;41、51第一孔洞;42、52第二孔洞;43、53通道;44、54枢接部;45、55传动部;46、56固定端;50副反应器;60壳套;61腔室;62组合区;63肩部;64固定部;65枢接孔;70传输线;90电子器物;91机体模块;92显示模块;100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枢轴过线结构包括有枢轴,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的;在所采的实施例中,选择双转轴系统为说明例。因此,枢轴10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设置有传动机构30,使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图中显示传动机构30具有固定端31;第一轴10的传动机构固定端31配合固定板32,组合电子器物90(例如,行动电话、电脑…等)的机体模块91,第二轴20的传动机构固定端31配合固定板32,组合电子器物90的显示模块92。因此,当人员操作电子器物90打开或关合时,机体模块91、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显示模块92配合传动机构30,形成同步运动的型态。
图2、图3描绘了第一轴10设有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并且,使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随第一轴10转动。第二轴20也设有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并且,使第二轴20的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随第二轴20转动。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分别具有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和相通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的通道43、53。通道43、53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41、51和第二孔洞42、52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从侧边凸出一枢接部44、54,使反应器枢接部44、副反应器枢接部54成相对型态;以及,该第二孔洞42、52和部分通道43、53分别形成在枢接部44、54上。该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容许传输线70进入、输出,并且至少使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可包覆或收容传输线70。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组合在一壳套60的两端。壳套60界定有一腔室61、设置在壳套60(或腔室61)两端的组合区62和形成在组合区62上的肩部63;组合区62(和肩部63)组装有固定部64,固定部64设有枢接孔65,用来组合反应器40的枢接部44及/或副反应器50的枢接部54;例如,图3所描绘的情形。
所采的实施例中,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分别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45、55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46、56;反应器固定端46和反应器第一孔洞41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固定端56和副反应器第一孔洞51朝向同一方向。第一轴10的反应器传动部45和第二轴20的反应器传动部45啮合,形成同步运动;第一轴10的副反应器传动部55和第二轴20的副反应器传动部55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第一轴10、第二轴20的反应器固定端46、副反应器固定端56组合上述的固定板32,共同随机体模块91、显示模块92运动。
请参考图3,机体模块91的传输线70可从第一轴10的反应器第一孔洞41(或副反应器第一孔洞51)进入反应器通道43(或副反应器通道53),从反应器第二孔洞42(或副反应器第二孔洞52)传入壳套腔室61,经第二轴20的副反应器第二孔洞52(或反应器第二孔洞42)通过副反应器通道53(或反应器通道43),从副反应器第一孔洞51(或反应器第一孔洞41)输出,连接显示模块92。因此,整个传输线90被包覆或收容在反应器40、壳套60和副反应器50里面,明显改善旧法传输线外露,容易损坏等情形。
从图3来看,假设修正或增加反应器枢接部44和副反应器枢接部54的长度,用以取代壳套60,应是可了解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枢轴过线结构在具备有符合整个电子器物简洁、设计美感的外观视觉效果的造型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量条件和优点:
该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和相关组件结构(例如,壳套60)共同构成的枢轴过线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量。例如,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分别设置第一孔洞41、51、第二孔洞42、52和通道43、53,来让传输线70进入、输出和通过;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枢接组合壳套60,壳套60设有腔室61、组合区62、组合区62的肩部63,壳套60或组合区62配合固定部64等部分,明显不同于习知结构型态。
该反应器40、副反应器50及/或壳套60提供了一个保护装置或机制,来包覆、保护该传输线70或信号线的作用。实质上,不仅可改善习知结构在使用时,传输线或信号线曝露于外部,影响整体外型美观的情形;同时,也使该传输线或信号线受到外部因素、人为因素而损坏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枢轴上的反应器和副反应器;
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具有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相通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的通道;以及
该第一孔洞、第二孔洞和通道容许传输线进入、输出,而使反应器、副反应器能够收容传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组合在一壳套的两端;
壳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设置在壳套两端的组合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从侧边凸出一枢接部,使反应器的枢接部、副反应器的枢接部成相对型态;第二孔洞和部分通道分别形成在枢接部上;
壳套组合区形成有肩部;组合区组装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枢接孔,用于组合反应器的枢接部以及副反应器的枢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传动机构具有固定端;第一轴的传动机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第二轴的传动机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随枢轴转动;
通道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随枢轴转动;
通道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反应器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
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副反应器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
第一轴、第二轴的反应器固定端、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共同随机体模块、显示模块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
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
第一轴、第二轴的反应器的固定端、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共同随机体模块、显示模块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组合在一壳套的两端;
壳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设置在壳套两端的组合区;
该枢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传动机构具有固定端;第一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第二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
机体模块的传输线从第一轴的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进入反应器的通道,从反应器的第二孔洞传入壳套腔室,经第二轴的副反应器第二孔洞通过副反应器的通道,从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输出,连接显示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分别组合在一壳套的两端;
壳套界定有一腔室和设置在壳套两端的组合区;
该枢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同步转动型态;
传动机构具有固定端;第一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第二轴的传动机构的固定端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
机体模块的传输线从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进入副反应器通道,从副反应器的第二孔洞传入壳套腔室,经第二轴的反应器的第二孔洞通过反应器的通道,从反应器的第一孔洞输出,连接显示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从侧边凸出一枢接部,使反应器的枢接部、副反应器的枢接部成相对型态;第二孔洞和部分通道分别形成在枢接部上;
壳套组合区形成有肩部;组合区组装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枢接孔,用于组合反应器的枢接部以及副反应器的枢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随枢轴转动;
通道成90°弯曲结构,使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位于相隔90°的位置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枢轴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副反应器均设有齿状结构的传动部和凸出一悬臂结构的固定端;
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和副反应器的第一孔洞朝向同一方向;
第一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
第一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和第二轴的副反应器的传动部啮合,形成同步运动;以及
第一轴、第二轴的反应器的固定端、副反应器的固定端共同随机体模块、显示模块运动。
CN201520654876.8U 2015-08-20 2015-08-27 枢轴过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53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487 2015-08-20
TW104213487U TWM513551U (zh) 2015-08-20 2015-08-20 樞軸過線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5307U true CN204985307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487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5307U (zh) 2015-08-20 2015-08-27 枢轴过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5307U (zh)
TW (1) TWM5135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8427A (zh) * 2017-09-15 2019-04-0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总成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8427A (zh) * 2017-09-15 2019-04-0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总成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551U (zh) 201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24350A3 (en) Fiber distribution hub
CN204462662U (zh) 智能手表
CN204985307U (zh) 枢轴过线结构
CN205978044U (zh) 多轴式转轴连动装置
CN202103985U (zh) 一种单包式双轴铰链
CN205691947U (zh) 防水智能手表
CN204805315U (zh) 铰链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576792A (zh) 分体式穿戴电脑
CN20404172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1439667U (zh) 铰链及使用所述铰链的电子装置
CN205219135U (zh) 一种具有多种表情展现功能的机器人
CN207855176U (zh) 一种模块化手环
CN206092678U (zh) 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双轴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043457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9373577U (zh) 一种新型集成式电容触控屏
CN203066709U (zh) 合页的隐蔽结构
CN202939375U (zh) 眼镜镜脚结构
CN203340152U (zh) 一种手机
CN203477049U (zh) 大角度双轴枢轴器
CN210344021U (zh) 一种轴连动装置
CN208314617U (zh) 竖直式io接口键盘面板及笔记本电脑
CN10434578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5004520U (zh) 一种多功能工业设计插排
CN205025916U (zh)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CN202713845U (zh) 翻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