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8148U -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8148U
TWM508148U TW103219876U TW103219876U TWM508148U TW M508148 U TWM508148 U TW M508148U TW 103219876 U TW103219876 U TW 103219876U TW 103219876 U TW103219876 U TW 103219876U TW M508148 U TWM508148 U TW M5081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ignal
engag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9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chun Lu
Kai-Hsia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3219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8148U/zh
Priority to CN201420719597.0U priority patent/CN204167628U/zh
Priority to US14/841,691 priority patent/US9461380B2/en
Publication of TWM508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8148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本創作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尤指一種可穩固固定於電路板上之表面貼裝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一般而言,適用於網路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 Phone,VoIP)的電連接器係以表面貼裝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將電連接器焊接固定於電路板的表面上,因此上述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連接僅於電路板的表面,其無法提供上述電連接器足夠的抗拉力。當配置有網路連接器(例如RJ45連接器)的網路線連接於上述電連接器且該網路線被一外力拉扯時,上述的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連接機制常無法抵抗該外力,致使上述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焊錫產生錫裂現象,或甚至產生上述電連接器脫離於電路板的現象發生。
因此,本創作提供一種可穩固固定於電路板上之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揭露一種電連接器,其適用於一電路板,該電連接器包含有一絕緣殼體、一訊號端子組、一接地端子、一第一固定針腳以及一第二固定針腳。該絕緣殼體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與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結構及一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一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二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二容置槽內。該訊號端子組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該接地端子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且與該訊號端子組相對,該第一固定針腳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該第二固 定針腳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且與該第一固定針腳相對。該第一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一主體、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一插入部,該第一主體安裝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一卡合部突出於該第一主體且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結構,該第一插入部延伸於該第一主體且用以嵌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第一插配孔。該第二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二主體、一第二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插入部,該第二主體安裝於該第二容置槽內,該第二卡合部突出於該第二主體且用以卡合該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二插入部延伸於該第二主體且用以插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第二插配孔。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絕緣殼體上另形成有一第一定位槽,其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且該第一固定針腳另包含有一定位結構,其突出於該第一主體,該定位結構用以配合於該第一定位槽,以定位該第一主體於該第一容置槽內。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一主體實質上為一板狀結構,該第一卡合部與該定位結構分別朝垂直該板狀結構之方向突出,且該第一插入部與該板狀結構共平面。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一卡合部的頂面與該板狀結構的上表面間的距離介於0.2毫米與0.35毫米之間,且該第一插入部的頂端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間的距離介於1.4毫米與1.42毫米之間。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絕緣殼體上另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其連通於該第二容置槽,且該第二固定針腳另包含有一限位結構,其突出於該第二主體,該限位結構用以配合於該第二定位槽,以限位該第二主體於該第二容置槽內。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二主體實質上為一片狀結構,該第二卡合部與該限位結構分別朝垂直該片狀結構之方向突出,且該第二插入部與該片狀結構共平面。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二卡合部的頂 面與該片狀結構的上表面間的距離介於0.2毫米與0.35毫米之間,且該第二插入部的頂端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間的距離介於1.4毫米與1.42毫米之間。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一插入部的長度小於該電路板的板厚,且該第二插入部的長度小於該電路板的板厚。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及一第四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相對,該第三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該第四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且與該第三側壁相對,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該第三側壁及該第四側壁共同定義一插接開口,其用以套接一外接連接器。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一側壁上形成有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側壁上形成有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側壁上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該訊號端子組,該第四側壁上形成有一第四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該接地端子,該插接開口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槽與該第四容置槽。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三側壁上形成有一卡扣孔,且該電連接器另包含有一組裝座體,其結合於該訊號端子組,該組裝座體用以將該訊號端子組安裝於該第三容置槽內,該組裝座體具有一卡扣結構,其用以卡扣於該卡扣孔。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組裝座體具有一第一邊緣及相對該第一邊緣之一第二邊緣,且該訊號端子組之各訊號端子包含有一訊號抵接部以及一訊號連接部。該訊號抵接部延伸於該第一邊緣且經由該第三容置槽伸入該插接開口內,該訊號抵接部用以電性抵接於該外接連接器之一外接端子,該訊號連接部連接於該訊號抵接部且朝該第二邊緣外延伸,該訊號連接部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訊號接腳。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接地端子包含有一接地抵接部以及一接地連接部,該接地抵接部經由該第四容置槽伸入該插 接開口內,該接地連接部連接於該接地抵接部且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接地接腳。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接地抵接部上形成有一卡孔,且該第四側壁具有一卡塊,其用以卡合於該卡孔。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接地抵接部具有至少一卡刺結構,其用以卡嵌於該第四容置槽之槽壁。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三側壁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四側壁間的距離,且該第二容置槽與該第三側壁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容置槽與該第四側壁間的距離。
根據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創作另揭露一種連接埠組合,其包含有一電路板以及一電連接器,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一板側及相反於該第一板側之一第二板側,該電路板的第二板側上具有一按鍵接腳,該電路板上鄰近該按鍵接腳處形成有一第一插配孔及一第二插配孔。該電連接器設置於該第一板側上,該電連接器包含有一絕緣殼體、一訊號端子組、一接地端子、一第一固定針腳以及一第二固定針腳。該絕緣殼體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與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結構及一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一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二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二容置槽內。該訊號端子組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該接地端子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且與該訊號端子組相對,該第一固定針腳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該第二固定針腳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且與該第一固定針腳相對。該第一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一主體、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一插入部,該第一主體安裝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一卡合部其突出於該第一主體且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結構,該第一插入部延伸於該第一主體且用以嵌入於該電路板上之該第一插配孔。該第二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二主體、一第二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插入部,該第二主體安裝於該第二容置槽內, 該第二卡合部突出於該第二主體且用以卡合該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二插入部延伸於該第二主體且用以插入於該電路板上之該第二插配孔。
綜上所述,本創作根據電路板的板厚決定第一固定針腳之第一插入部的長度以及第二固定針腳之第二插入部的長度,以使電連接器可利用表面貼裝技術及迴焊爐焊接的方式固定於電路板上,其係可節省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組裝工時。除此之外,本創作另利用第一固定針腳與第二固定針腳插裝於電路板上的第一插配孔與第二插配孔,且第一固定針腳的第一插入部以及第二固定針腳的第二插入部係分別焊接固定於第一插配孔與第二插配孔內,因此本創作電連接器的第一固定針腳與第二固定針腳可增加絕緣殼體與電路板間的連結強度,有助於絕緣殼體抵抗較大的拉力。如此一來,當絕緣殼體受來自外接連接器之拉力拉扯時,上述之第一固定針腳、第二固定針腳與電路板間的連結機制便可防止各訊號端子的訊號連接部、接地端子的接地連接部與電路板間的焊錫產生錫裂,進而防止電連接器脫離於電路板的現象發生。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3000‧‧‧連接埠組合
1‧‧‧電路板
10‧‧‧第一板側
101‧‧‧訊號接腳組
101'‧‧‧訊號接腳
102‧‧‧接地接腳
11‧‧‧第二板側
12‧‧‧按鍵接腳
13‧‧‧第一插配孔
14‧‧‧第二插配孔
2‧‧‧電連接器
20‧‧‧絕緣殼體
201‧‧‧第一側壁
2010‧‧‧第一容置槽
2011‧‧‧第一定位槽
202‧‧‧第二側壁
2020‧‧‧第二容置槽
2021‧‧‧第二定位槽
203‧‧‧第三側壁
2030‧‧‧第三容置槽
2031‧‧‧卡扣孔
204‧‧‧第四側壁
2040‧‧‧第四容置槽
2041‧‧‧卡塊
205‧‧‧插接開口
206‧‧‧第一卡合結構
207‧‧‧第二卡合結構
21‧‧‧訊號端子組
21'‧‧‧訊號端子
210‧‧‧訊號抵接部
211‧‧‧訊號連接部
22‧‧‧接地端子
220‧‧‧接地抵接部
2201‧‧‧卡孔
2202‧‧‧卡刺結構
221‧‧‧接地連接部
23‧‧‧第一固定針腳
230‧‧‧第一主體
2301‧‧‧上表面
2302‧‧‧邊緣
231‧‧‧第一卡合部
2310‧‧‧頂面
232‧‧‧第一插入部
2320‧‧‧頂端
233‧‧‧定位結構
24‧‧‧第二固定針腳
240‧‧‧第二主體
2401‧‧‧上表面
2402‧‧‧邊緣
241‧‧‧第二卡合部
2410‧‧‧頂面
242‧‧‧第二插入部
2420‧‧‧頂端
243‧‧‧限位結構
25‧‧‧外接連接器
250‧‧‧外接端子
26‧‧‧組裝座體
260‧‧‧卡扣結構
261‧‧‧第一邊緣
262‧‧‧第二邊緣
D1、D2、D3、D4、D5、D6、D7、D8‧‧‧距離
F1、F2‧‧‧力
A-A、B-B‧‧‧剖面線
第1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連接埠組合的爆炸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的爆炸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的爆炸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處於卡合狀態的俯視示意圖。
第7圖為第6圖所示電連接器沿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第6圖所示電連接器沿剖面線B-B的剖面示意圖。
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連接埠組合3000的爆炸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連接埠組合3000包含有一電路板1以及一電連接器2,電路板1具有一第一板側10及相反於第一板側10之一第二板側11,電路板1的第二板側11上具有一按鍵接腳12,電連接器2設置於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上(即按鍵接腳12與電連接器2係設置於電路板1的相反兩側),電路板1上鄰近按鍵接腳12處形成有一第一插配孔13及一第二插配孔14。於此實施例中,電連接器2可為適用於網路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 Phone,VoIP)的電連接器,其可以表面貼裝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並固定於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上,但本創作的應用可不受此限,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請參閱第1圖至第5圖,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2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2的爆炸示意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2的爆炸剖面示意圖,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2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電連接器2包含有一絕緣殼體20、一訊號端子組21、一接地端子22、一第一固定針腳23以及一第二固定針腳24,絕緣殼體20具有一第一側壁201、一第二側壁202、一第三側壁203及一第四側壁204,第一側壁201與第二側壁202相對,第三側壁203連接第一側壁201與第二側壁202,第四側壁204連接第一側壁201與第二側壁202且與第三側壁203相對,第一側壁201、第二側壁202、第三側壁203及第四側壁204共同定義一插接開口205,插接開口205可用以套接一外接連接器25(如第4圖所示),亦即外接連接器25可藉由插接開口205而可拆卸地插接於電連接器2的絕緣殼體20。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針腳23與第二固定針腳24為針腳狀的結構體,例本創作不受此限,例如第一固定針腳23與第二固定針腳24亦可 為分別為板狀結構。至於採用上述何者結構,端視實際需求而定。此外,絕緣殼體20的第一側壁201上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2010,第二側壁202上形成有一第二容置槽2020,第三側壁203上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2030,第四側壁204上形成有一第四容置槽2040,其中插接開口205係連通於第一容置槽2010、第二容置槽2020、第三容置槽2030與第四容置槽2040,第三容置槽2030用以容置訊號端子組21,以使訊號端子組21安裝於絕緣殼體20內,第四容置槽2040用以容置接地端子22,以使接地端子22安裝於絕緣殼體20內且與訊號端子組21相對。
進一步地,絕緣殼體20的第三側壁203上形成有一卡扣孔2031,且電連接器2另包含有一組裝座體26,其結合於訊號端子組21。於實務上,組裝座體26可以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與訊號端子組21一體成型,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此外,組裝座體26可具有一卡扣結構260,當絕緣殼體20安裝至第三容置槽2030內的過程中,組裝座體26的卡扣結構260可用以卡扣於絕緣殼體20的第三側壁203上的卡扣孔2031,以防止組裝座體26脫離於第三容置槽2030。如此一來,組裝座體26便可用以將訊號端子組21安裝並固定於第三側壁203的第三容置槽2030內。
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上具有一訊號接腳組101,亦即本創作的訊號接腳組101係與按鍵接腳12分別設置在電路板1的相反兩側,且訊號接腳組101係位於鄰近按鍵接腳12投影至第一板側10處,組裝座體26具有一第一邊緣261及相對第一邊緣261之一第二邊緣262,且訊號端子組21之各訊號端子21'包含有一訊號抵接部210以及一訊號連接部211,訊號抵接部210延伸於組裝座體26的第一邊緣261,訊號連接部211連接於訊號抵接部210且朝第二邊緣262外延伸。由於插接開口205連通於第三側壁203的第三容置槽2030,因此於組裝訊號端子組21與絕緣殼體20時,訊號端子組21之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抵接部210可經由第三容置槽2030伸入插接開口205內。如此一來,當外接連接器25插設於絕緣殼體20的插 接開口205內時,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抵接部210便可電性抵接於外接連接器25之一外接端子250(如第4圖所示)。
另外,由於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連接部211係朝組裝座體26的第二邊緣262外側延伸,因此當訊號端子21'的訊號抵接部210安裝於第三容置槽2030內時,訊號端子21'的訊號連接部211便可外露並延伸於絕緣殼體20外,藉此訊號連接部211便可藉由表面貼裝技術焊接並固定於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上的訊號接腳組101。如此一來,當外接連接器25插接於絕緣殼體20時,外接連接器25的外接端子250便可經由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抵接部210與訊號連接部211而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的訊號接腳組101之一訊號接腳101'。
除此之外,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上另具有一接地接腳102,亦即本創作的接地接腳102係與按鍵接腳12分別設置在電路板1的相反兩側,且接地接腳102位於鄰近按鍵接腳12投影至第一板側10處。接地端子22包含有一接地抵接部220以及一接地連接部221,接地連接部221連接於接地抵接部220。於此實施例中,接地連接部221可實質上垂直於接地抵接部220。由於插接開口205連通於第四側壁204的第四容置槽2040,因此於組裝接地端子22與絕緣殼體20時,接地端子22的接地抵接部220可經由第四容置槽2040伸入插接開口205內。如此一來,當外接連接器25插設於絕緣殼體20的插接開口205內時,接地抵接部220的接地抵接部220便可電性抵接於外接連接器25之一接地端子(未繪示於圖中)。
另外,由於接地端子22的接地連接部221實質上垂直於接地抵接部220,因此當接地端子22的接地抵接部220安裝於第四容置槽2040內時,接地端子22的接地連接部221便可外露並延伸於絕緣殼體20外,藉此接地連接部221便可藉由表面貼裝技術焊接並固定於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上的接地接腳102。如此一來,當外接連接器25插接於絕緣殼體20時,外接連接器25的該接地端子便可經由接地端子22的接地抵接部220與接地連接部 221而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的接地接腳102。
值得一提的是,接地抵接部220上形成有一卡孔2201及具有四個卡刺結構2202(如第3圖所示),絕緣殼體20的第四側壁204具有一卡塊2041,當接地端子22的接地抵接部220安裝於第四容置槽2040內時,第四側壁204的卡塊2041可用以卡合接地抵接部220的卡孔2201,以防止接地端子22脫離於第四容置槽2040,且各卡刺結構2202可分別用以卡嵌於第四側壁204之槽壁,以進一步將接地端子22固定於第四側壁204上。而本創作卡刺結構2202的數量及設置位置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圖式所繪示,接地抵接部220亦可僅具有一個卡刺結構2202,亦即接地抵接部220具有至少一卡刺結構2202的結構設計,均在本創作所保護的範疇內。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第一固定針腳23包含有一第一主體230、一第一卡合部231、一第一插入部232以及一定位結構233。第一主體230安裝於第一容置槽2010內且實質上為一板狀結構,第一卡合部231與定位結構233分別朝垂直該板狀結構之方向突出,亦即第一卡合部231與定位結構233皆突出於第一主體230,第一插入部232延伸於第一主體230且與該板狀結構(即第一主體230)共平面。此外,第一卡合部231與定位結構233皆位於第一主體230的同一側,第一卡合部231的頂面2310與該板狀結構的上表面2301間具有一距離D1,且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2302間具有一距離D2。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31的頂面2310與該板狀結構的上表面2301間的距離D1可介於0.2毫米與0.35毫米之間,且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2302間的距離D2可較佳地等於1.4毫米,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2302間的距離D2亦可介於1.4毫米與1.42毫米之間。
如第3圖以及第5圖所示,第二固定針腳24包含有一第二主體240、一第二卡合部241、一第二插入部242以及一限位結構243。第二主體240安裝於第二容置槽2020內且實質上為一片狀結構,第二卡合部241與限 位結構243分別朝垂直該片狀結構之方向突出,亦即第二卡合部241與限位結構243皆突出於第二主體240,第二插入部242延伸於第二主體240且與該片狀結構(即第二主體240)共平面。此外,第二卡合部241與限位結構243皆位於第二主體240的同一側,第二卡合部241的頂面2410與該片狀結構的上表面2401間具有一距離D3,且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2402間具有一距離D4。於此實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41的頂面2410與該片狀結構的上表面2401間的距離D3可介於0.2毫米與0.35毫米之間,且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2402間的距離D4可較佳地等於1.4毫米,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2402間的距離D4亦可介於1.4毫米與1.42毫米之間。
請參閱第3圖至第8圖,第6圖為本創作實施例電連接器2處於卡合狀態的俯視示意圖,第7圖為第6圖所示電連接器2沿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第8圖為第6圖所示電連接器2沿剖面線B-B的剖面示意圖。如第3圖至第8圖所示,絕緣殼體20之第一側壁201上另形成有一第一定位槽2011,其連通於第一容置槽2010,絕緣殼體20之第二側壁202另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2021,其連通於第二容置槽2020,絕緣殼體20另具有一第一卡合結構206及一第二卡合結構207,第一卡合結構206位於第一容置槽2010內,且第二卡合結構207位於第二容置槽2020內。
在第一固定針腳23安裝於第一容置槽2010的過程中,第一固定針腳23的定位結構233可用以配合於第一定位槽2011,以將第一固定針腳23的第一主體230定位於第一容置槽2010內。由於第一容置槽2010係連通於插接開口205,因此第一固定針腳23的第一卡合部231可經由第一容置槽2010伸入插接開口205內並卡合第一卡合結構206,以防止第一主體230脫離於第一容置槽2010,藉此第一固定針腳23便可固定於絕緣殼體20的第一側壁201。同理,在第二固定針腳24安裝於第二容置槽2020的過程中,第二固定針腳24的限位結構243可用以配合於第二定位槽2021,以將第二固 定針腳24的第二主體240定位於第二容置槽2020內。由於第二容置槽2020係連通於插接開口205,因此第二固定針腳24的第一卡合部231可經由第二容置槽202伸入插接開口205內並卡合於第二卡合結構207,以防止第二主體240脫離於第二容置槽2020,藉此第二固定針腳24便可固定於絕緣殼體20的第二側壁202。
在組裝電連接器2與電路板1的過程中,可將電連接器2的第一固定針腳23的第一插入部232以及第二固定針腳24的第二插入部242分別由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嵌入於電路板1的第一插配孔13與第二插配孔14內,以使電連接器2之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連接部211搭接於電路板1之第一板側10上的訊號接腳101',且使電連接器2之接地端子22的接地連接部221搭接於電路板1之第一板側10上的接地接腳102。如此一來,便可將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經由迴焊爐使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連接部211以及接地端子22的接地連接部221分別焊接固定於電路板1的訊號接腳101'以及接地接腳102。
承上所述,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2302間的距離D2以及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2402間的距離D4可實質上等於1.4毫米,而於實務上,電路板1的板厚可為1.6毫米,亦即第一插入部232的長度及第二插入部242的長度係小於電路板1的板厚。因此,當第一插入部232嵌入於第一插配孔13以及第二插入部242插入於第二插配孔14時,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以及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不會突出於電路板1的第二板側11(如第8圖所示)。如此一來,將電路板1的第一板側10經由迴焊爐的焊接過程便可一併將第一插入部232與第二插入部242分別焊接固定於第一插配孔13與第二插配孔14內。
。如第6圖至第8圖所示,由於第一固定針腳23與第二固定針腳24係以插件的方式安裝於電路板1上,且第一固定針腳23的第一插入部232 以及第二固定針腳24的第二插入部242係分別經由迴焊爐焊接固定於第一插配孔13與第二插配孔14內,因此本創作電連接器2的第一固定針腳23與第二固定針腳24可增加絕緣殼體20與電路板1間的連結強度。藉此,本創作電連接器2的第一固定針腳23與第二固定針腳24便可有助於絕緣殼體20抵抗較大的拉力。如此一來,當絕緣殼體20受來自外接連接器之拉力拉扯時,上述之第一固定針腳23、第二固定針腳24與電路板1間的連結機制便可防止各訊號端子21'的訊號連接部211、接地端子22的接地連接部221與電路板1間的焊錫產生錫裂現象,進而防止電連接器2脫離於電路板1的現象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2302間的距離D2以及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2402間的距離D4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圖式所繪示,在上述的表面貼裝及迴焊爐焊接的製程要求下,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亦可突出電路板1的第二板側11,而其限制為0.5毫米,亦即第一插入部232的頂端2320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2302間的距離D2以及第二插入部242的頂端2420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2402間的距離D4可實質上等於2.1毫米(即電路板1的板厚及上述0.5毫米限制的和)。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另外,如第6圖所示,絕緣殼體20的第一容置槽2010的中心與第三側壁203間的距離D5可實質上等於第一容置槽2010的中心與第四側壁204間的距離D6,亦即第一容置槽2010係形成於第一側壁201之中央處,藉此第一固定針腳23便可設置於第一側壁201之中央處。當絕緣殼體20受到不同方向的力作用時(即第6圖以及第7圖所示的力F1、F2),由於第一固定針腳23相對第三側壁203與第四側壁204的距離相等,故第一固定針腳23所產生的用以抵抗力F1的反力係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固定針腳23所產生的用以抵抗力F2的反力,藉此第一固定針腳23便可對訊號端子組21與接地端子22形成相同的結構強度。
同理,絕緣殼體20的第二容置槽2020的中心與第三側壁203間的距離D7可實質上等於第二容置槽2020的中心與第四側壁204間的距離D8,亦即第二容置槽2020係形成於第二側壁202之中央處,藉此第二固定針腳24便可設置於第二側壁202之中央處。至於第二容置槽2020與第二固定針腳24作用原理係相同於第一容置槽2010與第一固定針腳23的作用原理,為求簡潔,於此不再贅述。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根據電路板的板厚決定第一固定針腳之第一插入部的長度以及第二固定針腳之第二插入部的長度,以使電連接器可利用表面貼裝技術及迴焊爐焊接的方式固定於電路板上,其係可節省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組裝工時。除此之外,本創作另利用第一固定針腳與第二固定針腳插裝於電路板上的第一插配孔與第二插配孔,且第一固定針腳的第一插入部以及第二固定針腳的第二插入部係分別焊接固定於第一插配孔與第二插配孔內,因此本創作電連接器的第一固定針腳與第二固定針腳可增加絕緣殼體與電路板間的連結強度,有助於絕緣殼體抵抗較大的拉力。如此一來,當絕緣殼體受來自外接連接器之拉力拉扯時,上述之第一固定針腳、第二固定針腳與電路板間的連結機制便可防止各訊號端子的訊號連接部、接地端子的接地連接部與電路板間的焊錫產生錫裂,進而防止電連接器脫離於電路板的現象發生。
3000‧‧‧連接埠組合
1‧‧‧電路板
10‧‧‧第一板側
101‧‧‧訊號接腳組
101'‧‧‧訊號接腳
102‧‧‧接地接腳
11‧‧‧第二板側
12‧‧‧按鍵接腳
13‧‧‧第一插配孔
14‧‧‧第二插配孔
2‧‧‧電連接器
20‧‧‧絕緣殼體
201‧‧‧第一側壁
202‧‧‧第二側壁
203‧‧‧第三側壁
204‧‧‧第四側壁
205‧‧‧插接開口
21'‧‧‧訊號端子
210‧‧‧訊號抵接部
211‧‧‧訊號連接部
22‧‧‧接地端子
220‧‧‧接地抵接部
23‧‧‧第一固定針腳
24‧‧‧第二固定針腳

Claims (2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適用於一電路板,該電連接器包含有:一絕緣殼體,其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與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結構及一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一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二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二容置槽內;一訊號端子組,其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一接地端子,其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且與該訊號端子組相對;一第一固定針腳,其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該第一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一主體,其安裝於該第一容置槽內;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一插入部,其延伸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插入部用以插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第一插配孔;以及一第二固定針腳,其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且與該第一固定針腳相對,該第二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二主體,其安裝於該第二容置槽內;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二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二插入部,其延伸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插入部用以插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第二插配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體上另形成有一第一定位槽,其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且該第一固定針腳另包含有:一定位結構,其突出於該第一主體,該定位結構用以配合於該第一定位槽,以定位該第一主體於該第一容置槽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主體實質上為一板狀結構,該第一卡合部與該定位結構分別朝垂直該板狀結構之方向突出,且該第一插入 部與該板狀結構共平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卡合部的頂面與該板狀結構的上表面間的距離介於0.2毫米與0.35毫米之間,且該第一插入部的頂端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間的距離介於1.4毫米與1.42毫米之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體上另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其連通於該第二容置槽,且該第二固定針腳另包含有:一限位結構,其突出於該第二主體,該限位結構用以配合於該第二定位槽,以限位該第二主體於該第二容置槽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主體實質上為一片狀結構,該第二卡合部與該限位結構分別朝垂直該片狀結構之方向突出,且該第二插入部與該片狀結構共平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卡合部的頂面與該片狀結構的上表面間的距離介於0.2毫米與0.35毫米之間,且該第二插入部的頂端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間的距離介於1.4毫米與1.42毫米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插入部的長度小於該電路板的板厚,且該第二插入部的長度小於該電路板的板厚。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及一第四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相對,該第三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該第四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且與該第三側壁相對,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該第三側壁及該第四側壁共同定義一插接開口,其用以套接一外接連接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側壁上形成有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側壁上形成有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側壁上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該訊號端子組,該第四側壁上形成有一第四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該接地端子,該插接開口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槽與該第四容置槽。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三側壁上形成有一卡扣孔,且該電連接器另包含有:一組裝座體,其結合於該訊號端子組,該組裝座體用以將該訊號端子組安裝於該第三容置槽內,該組裝座體具有一卡扣結構,其用以卡扣於該卡扣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組裝座體具有一第一邊緣及相對該第一邊緣之一第二邊緣,該訊號端子組包含有複數個訊號端子,且各訊號端子包含有:一訊號抵接部,其延伸於該第一邊緣且經由該第三容置槽伸入該插接開口內,該訊號抵接部用以電性抵接於該外接連接器之一外接端子;以及一訊號連接部,其連接於該訊號抵接部且朝該第二邊緣外延伸,該訊號連接部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訊號接腳。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端子包含有:一接地抵接部,其經由該第四容置槽伸入該插接開口內;以及一接地連接部,其連接於該接地抵接部,該接地連接部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上之一接地接腳。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抵接部上形成有一卡孔,且該第四側壁具有一卡塊,其用以卡合於該卡孔。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抵接部具有至少一卡刺結構,其用以卡嵌於該第四容置槽之槽壁。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三側壁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四側壁間的距離,且該第二容置槽與該第三側壁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容置槽與該第四側壁間的距離。
  17. 一種連接埠組合,其包含有:一電路板,其具有一第一板側及相反於該第一板側之一第二板側,該電路板的該第二板側上具有一按鍵接腳,該電路板上鄰近該按鍵接腳處形 成有一第一插配孔及一第二插配孔;以及一電連接器,其設置於該第一板側上,該電連接器包含有:一絕緣殼體,其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與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結構及一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一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二卡合結構位於該第二容置槽內;一訊號端子組,其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一接地端子,其安裝於該絕緣殼體內且與該訊號端子組相對;一第一固定針腳,其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該第一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一主體,其安裝於該第一容置槽內;一第一卡合部,其突出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一插入部,其延伸於該第一主體,該第一插入部用以嵌入於該電路板上之該第一插配孔;以及一第二固定針腳,其安裝於該絕緣本體位於該訊號端子組與該接地端子之間處且與該第一固定針腳相對,該第二固定針腳包含有:一第二主體,其安裝於該第二容置槽內;一第二卡合部,其突出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二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二插入部,其延伸於該第二主體,該第二插入部用以插入於該電路板上之該第二插配孔。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連接埠組合,其中該絕緣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及一第四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相對,該第三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該第四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且與該第三側壁相對,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該第三側壁及該第四側壁共同定義一插接開口,其用以套接一外接連接器,該第一側壁上 形成有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側壁上形成有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側壁上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該訊號端子組,該第四側壁上形成有一第四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該接地端子,該插接開口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槽與該第四容置槽。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連接埠組合,其中該電路板之該第一板側上具有一訊號接腳組及一接地接腳,該訊號接腳組與該接地接腳鄰近該按鍵接腳投影至該第一板側處,該訊號端子組包含有複數個訊號端子,且各訊號端子包含有一訊號抵接部以及一訊號連接部,該訊號抵接部經由該第三容置槽伸入該插接開口內且用以電性抵接於該外接連接器之一外接端子,該訊號連接部連接於該訊號抵接部且用以電性連接於該訊號接腳組之一訊號接腳,該接地端子包含有一接地抵接部以及一接地連接部,該接地抵接部經由該第四容置槽伸入該插接開口內,該接地連接部連接於該接地抵接部且用以電性連接於該接地接腳。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連接埠組合,其中該第一主體實質上為一板狀結構,該第一卡合部垂直該板狀結構,該第一插入部與該板狀結構共平面,且該第一插入部的頂端與該板狀結構的邊緣間的距離小於該電路板的板厚;該第二主體實質上為一片狀結構,該第二卡合部朝垂直該片狀結構之方向突出,該第二插入部與該片狀結構共平面,且該第二插入部的頂端與該片狀結構的邊緣間的距離小於該電路板的板厚。
TW103219876U 2014-11-10 2014-11-10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TWM508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9876U TWM508148U (zh) 2014-11-10 2014-11-10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CN201420719597.0U CN204167628U (zh) 2014-11-10 2014-11-26 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
US14/841,691 US9461380B2 (en) 2014-11-10 2015-08-31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port assembly therewit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9876U TWM508148U (zh) 2014-11-10 2014-11-10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8148U true TWM508148U (zh) 2015-09-01

Family

ID=5254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9876U TWM508148U (zh) 2014-11-10 2014-11-10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61380B2 (zh)
CN (1) CN204167628U (zh)
TW (1) TWM5081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823B (en) * 2015-09-03 2016-12-11 King Yuan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d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testing interface using the same
CN112531370A (zh) * 2019-09-19 2021-03-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0248B1 (en) * 1993-04-19 2001-08-28 Berg Technology, Inc. Hold-down element for electrical and/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6343951B1 (en) * 1997-06-12 2002-02-05 Kel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389418U (en) * 1998-12-31 2000-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igh-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396183B2 (ja) * 1999-06-30 2003-04-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用グランドピン付きコネクタ
US6305976B1 (en) * 2000-04-07 2001-10-23 Amp (Japan),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anar mounting members
US6464515B1 (en) * 2001-11-28 2002-10-1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High-speed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841351B2 (ja) * 2003-05-19 2006-11-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M251313U (en) * 2003-08-13 2004-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629671A (en) * 2005-02-14 2006-08-16 Top Yang Technology Entpr Co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248537B2 (ja) * 2005-09-29 2009-04-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137131B2 (en) * 2007-05-10 2012-03-20 Fci Suppor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397970Y (zh) * 2009-02-16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474278U (zh) * 2011-09-30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823B (en) * 2015-09-03 2016-12-11 King Yuan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d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testing interface using the same
CN112531370A (zh) * 2019-09-19 2021-03-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531370B (zh) * 2019-09-19 2022-07-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61380B2 (en) 2016-10-04
US20160134069A1 (en) 2016-05-12
CN204167628U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6025B2 (en) Comp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217942B2 (en)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US7833058B2 (en) Micro plug connector
US7972171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9520681B2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JP5548308B2 (ja) コネクタ
TW201539894A (zh) 連接器
JP2005294035A (ja) コネクタ
JP3206973U (ja) 基板対基板雄型コネクタ及び基板対基板雌型コネクタ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US20120322277A1 (en) Fitting confi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
WO2018090675A2 (zh)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TW202119702A (zh) 電性端子以及電連接器
TWM332974U (en) Electric connecter
WO2020233365A1 (zh) 接线装置及空调器
TWI628881B (zh) Connector device for substrate connection
US79850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uxiliary hold-down arrangement
JP2015516109A (ja) 印刷回路基板を相互接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TWM508148U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TW201414092A (zh) 偏置式線對板連接器
JP2007115538A (ja) 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取付装置
TWM570540U (zh)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30078831A1 (en) Vert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JP2001052788A (ja) Fpcとプリント基板間の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17010681A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