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676U - 自行車輪圈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輪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676U
TWM498676U TW103210096U TW103210096U TWM498676U TW M498676 U TWM498676 U TW M498676U TW 103210096 U TW103210096 U TW 103210096U TW 103210096 U TW103210096 U TW 103210096U TW M498676 U TWM498676 U TW M4986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side wall
bicycle rim
support member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0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ki Koshiyama
Yee-Ren Gan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Shimano Components My Sdn Bh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Shimano Components My Sdn Bhd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riority to TW103210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8676U/zh
Publication of TWM498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676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輪圈
本新型是關於輪圈,尤其關於藉由輻條連結於輪轂的自行車輪圈。
為了達成輕量化,已知使用鋁等的輕合金的自行車輪圈(例如US2012/0235466A1公報)。輕合金雖然比重較小達成輕量化,而其剛性較鐵等更低。因此習知的輪圈,是藉由圓形的墊片構件來補強輻條孔。
在習知的輪圈,能藉由墊片構件補強輻條孔。可是,由於圓形的墊片構件與輪圈接觸的面積較小,所以不易達到使作用於輪圈的輻條孔周圍的面壓力降低。因此在習知的輪圈,不易達成進一步輕量化及提升耐久性。
本新型的課題,關於自行車輪圈,要達成進 一步輕量化及耐久性的提升。
本新型的自行車輪圈,具備有:輪圈主體、 支承構件。輪圈主體具有:第1側壁、配置成與第1側壁相對向的第2側壁、及第1連結部。第1連結部具有:形成有讓輻條通過的第1輻條孔的輻條卡合部,將第1側壁與第2側壁連結。支承構件具有:墊片部及筒部。墊片部,具備有讓輻條的頭部抵接的第1面部,在第1輻條孔的周圍接觸於第1連結部。筒部具有:從墊片部延伸成可通過第1輻條孔,而讓輻條通過的第2輻條孔。墊片部,其沿著輪圈主體的周方向的第1方向的長度,較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長度更長。
在該自行車輪圈,將支承構件的筒部配置成 通過第1輻條孔,將墊片部配置成接觸於第1連結部。將輻條安裝於第2輻條孔。這裡的接觸於第1連結部的墊片部,其在空間較有餘裕程度的沿著周方向的第1方向的長度,較第2方向的長度更長。因此能使接觸於第1連結部的墊片部的接觸面積大於圓形的墊片構件。藉此,讓在第1輻條孔的周圍作用於第1連結部的面壓力變小,在自行車輪圈,能達到進一步輕量化及耐久性的提升。
輪圈主體進一步具有第2連結部。第2連結 部,配置成與第1連結部相對向,將第1側壁與第2側壁連結,可讓自行車用輪胎卡合。支承構件配置在:藉由第 1連結部、第2連結部、第1側壁、及第2側壁所定義出的內部空間內。在該情況,藉由第2連結部讓輪圈的剛性變高。
筒部與墊片部形成為一體。在該情況,只將 筒部安裝於第1輻條孔,則能將支承構件安裝於第1連結部。
筒部,與墊片部為不同個體,作成可貫穿墊 片部。在該情況,能以不同材料構成補強用的墊片部、與輻條安裝用的筒部,所以在自行車輪圈,能達到進一步輕量化及耐久性的提升。
墊片部的第2輻條孔的周邊部分的厚度較徑 向外側部分的厚度更大。在該情況,由於有較大力量經由輻條作用的第2輻條孔的周邊部分的厚度較徑向外側部分的厚度更大,所以可抑制墊片部的應力的變化。
墊片部進一步具有:與第1面部相對向而抵 接於第1連結部的第2面部。在該情況,由於支承構件面接觸於第1連結部,所以能將力量分散而承受。藉此關於自行車輪圈,會達成進一步輕量化及耐久性的提升。
墊片部的第1面部與第2面部的距離,從墊 片部的第2輻條孔的周邊部分朝向徑向外側部分漸漸變小。在該情況,由於有較大力量經由輻條作用的第2輻條孔的周邊部分的第1面部與第2面部的距離較徑向外側部分的距離更大,所以可抑制墊片部的應力的變化。
輻條,具有螺紋接套,該螺紋接套具有:本 體部、與直徑較本體部更大的頭部;第2輻條孔,形成為較螺紋接套的頭部更小直徑且較本體部更大直徑。在該情況,能以第2輻條孔卡止螺紋接套的頭部而讓本體部通過第2輻條孔。
筒部藉由塑性變形而固定於第1連結部。在 該情況,藉由塑性變形能將支承構件容易地固定於第1連結部。
支承構件藉由黏接方式固定於第1連結部。 在該情況,由於能藉由黏接方式將支承構件固定於第1連結部,所以容易進行固定作業。
支承構件的筒部藉由黏接方式固定於第1連 結部。在該情況,支承構件,以在輪圈的內周部露出的筒部藉由黏接方式固定於第1連結部,所以容易進行黏接作業。
支承構件至少其中一部分是由金屬材料所構 成。在該情況可達到進一步耐久性的提升。
支承構件至少其中一部分是由樹脂材料所構成。在該情況可達到進一步輕量化。
藉由本新型,因此能使接觸於第1連結部的墊片部的接觸面積大於圓形的墊片構件。藉此,讓在第1輻條孔的周圍作用於第1連結部的面壓力變小,在自行車輪圈,能達到進一步輕量化及耐久性的提升。
6‧‧‧輻條
8‧‧‧螺紋接套
8a‧‧‧本體部
8b‧‧‧頭部
10‧‧‧自行車輪圈
12‧‧‧輪圈主體
14、114‧‧‧支承構件
20‧‧‧第1側壁
22‧‧‧第2側壁
24‧‧‧第1連結部
24a‧‧‧輻條卡合部
24b‧‧‧第1輻條卡合孔
26‧‧‧第2連結部
30、130‧‧‧墊片部
30a、130a‧‧‧第1面部
30b、130b‧‧‧第2面部
32、132‧‧‧筒部
32a、132a‧‧‧第2輻條孔
34‧‧‧內部空間
第1圖為本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自行車輪圈的剖面圖。
第2圖為安裝於自行車輪圈的支承構件的剖面放大圖。
第3圖為安裝前的支承構件的立體圖。
第4圖為在假想切斷面IV將安裝前的支承構件切斷的剖面圖。
第5圖為在假想切斷面V將安裝前的支承構件切斷的剖面圖。
第6圖是變形例的支承構件之與第4圖對應的剖面圖。
在第1圖,本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自行車輪圈10,是藉由輻條6連結於自行車的輪轂而構成自行車的車輪。輻條6具有:輻條主體7、及與輻條主體7螺合的螺紋接套8。輻條主體7在其前端具有:與在螺紋接套8形成的母螺紋部螺合的公螺紋部7a。螺紋接套8為輻條6的頭部的一個例子。螺紋接套8具有:本體部8a、直徑較本體部8a更大的頭部8b、以及設置於本體部8a而讓用來轉動螺紋接套8的輻條扳手卡合的工具卡合 部8c。
自行車輪圈10,具備有:輪圈主體12、及安 裝於輪圈主體12而用來支承輻條6的至少一個支承構件14。輪圈主體12是至少其中一部分由金屬材料所構成的環狀構件。在本實施方式,輪圈主體12是以鋁合金製的中空構造的一體形成的構件。輪圈主體12具有:第1側壁20、配置成與第1側壁20相對向的第2側壁22、第1連結部24、及第2連結部26。第1連結部24具有:形成有讓輻條6通過的至少一個第1輻條孔24b的輻條卡合部24a,將第1側壁20與第2側壁22的端部連結。在本實施方式,第1輻條孔24b,有複數個(例如8個~20個)而設置成在周方向隔著間隔。第2連結部26,在第1連結部24的外周側配置成與第1連結部24相對向,將第1側壁20與第2側壁22的另一方的端部連結。在第2連結部26,將讓螺紋接套8通過的複數的螺紋接套孔26a形成為與複數的第1輻條孔24b相對向。輪圈主體12具有:藉由第1連結部24、第2連結部26、第1側壁20、及第2側壁22所定義出的內部空間34。
第2連結部26在其外周部具有:可讓開放胎型的無內胎的輪胎4卡合的一對鉤部28。一對鉤部28形成為朝內方向突出而互相相對向。輪胎4具有與鉤部28卡住的圓緣部4a。藉此將輪胎4安裝於自行車輪圈10。輪圈主體12,將鋁合金直線進行拉伸加工來形成各部分,將所形成的直線狀的構件彎曲成環狀而將兩端接合形 成為環狀。
在本實施方式,支承構件14設置有複數個, 而配置於輪圈主體12的複數的第1輻條孔24b。將複數的支承構件14配置於內部空間34內。複數的支承構件14,在將輪圈主體12彎曲成環狀之前是預先安裝於輪圈主體12的內部空間34。當該安裝時,將複數的支承構件14,藉由未圖示的連結構件,配合第1輻條孔24b的間隔而連結。在連結的狀態將複數的支承構件14,插入於內部空間34而分別配置於複數的第1輻條孔24b。
支承構件14至少其中一部分是由金屬材料所 構成。在本實施方式,支承構件14例如是由鋁合金製成。如第2圖~第5圖所示,支承構件14具有墊片部30及筒部32。墊片部30從俯視方向觀察形成為大致橢圓狀。墊片部30,具有讓輻條6的螺紋接套8抵接的第1面部30a,在第1輻條孔24b的周圍接觸於第1連結部24。墊片部30進一步具有:與第1面部30a相對向而抵接於第1連結部24的第2面部30b。墊片部30,其沿著輪圈主體12的周方向的第1方向D1的長度L1,較與第1方向D1交叉的第2方向D2的長度L2更長。墊片部30的後述第2輻條孔32a的周邊部分的厚度T1較徑向外側部分的厚度T2更大。墊片部30的第1面部30a與第2面部30b的距離DI,從墊片部30的第2輻條孔32a的周邊部分朝向徑向外側部分漸漸變小。
筒部32與墊片部30形成為一體。筒部32具 有:從墊片部30延伸成可通過第1輻條孔24b,而讓輻條6通過的第2輻條孔32a。第2輻條孔32a,形成為較螺紋接套8的頭部8b更小直徑且較本體部8a更大直徑。 第2輻條孔32a與第1面部30a的交界部分以圓狀的焊縫連接。藉此當輻條安裝時讓輻條6自動傾斜排列。
筒部32藉由塑性變形而固定於第1連結部 24。具體來說,如第2圖所示,當使輪圈主體12彎曲之前,使用所需要的夾具將筒部32的第2輻條孔32a擴徑。藉由朝向第1連結部24將筒部32如第2圖所示彎曲,將筒部32固定於第1連結部24。藉此將支承構件14固定於輪圈主體12。
當將該構造的自行車輪圈10以輻條6來與輪轂連結時,將在基端具有大直徑的凸緣的輻條主體7的前端,通過在輪轂的凸緣部形成的輻條孔而朝向預定的第2輻條孔32a配置。然後從螺紋接套孔26a將螺紋接套8安裝於第2輻條孔32a。在該狀態,使輻條扳手卡合於工具卡合部8c,轉動螺紋接套8,將螺紋接套8旋入於輻條主體7的前端的公螺紋部7a。藉此拉伸輻條主體7,經由支承構件14將第1連結部24朝內周側按壓。可是在螺紋接套8的頭部8b與第1連結部24之間,設置有在周方向較長的墊片部30,讓墊片部30與第1連結部24的接觸面積變大。藉此即使按壓力作用於第1連結部24,也會讓第1連結部24的第1輻條孔24b的周圍的面壓力變小。因此,關於自行車輪圈,會達成進一步輕量化及耐久性的 提升。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雖然針對本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加以說明,而本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本說明書記載的複數的實施方式及變形例可因應需要任意組合。
(a)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是朝向第1連結部24將筒部32如第2圖所圖示地彎曲,而將支承構件14固定於輪圈主體12,而本新型並不限於此。也可將墊片部30或筒部32的外側面,藉由黏接劑或雙面膠帶等黏接固定於第1連結部24。在該情況,筒部32的長邊方向的長度尺寸最好是,當將支承構件14固定於第1連結部24時不會從第1輻條孔24b露出的尺寸。
(b)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將支承構件14的墊片部30與筒部32一體形成,而本新型不限於此。在第6圖,支承構件114具有:墊片部130、及以不同個體構成的筒部132。墊片部130及筒部132,是鋁合金製。筒部132作成可貫穿墊片部130。墊片部130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從俯視方向觀察形成為大致橢圓狀。墊片部130,具有讓輻條6的螺紋接套8抵接的第1面部130a,在第1輻條孔24b的周圍接觸於第1連結部124。墊片部130進一步具有:與第1面部130a相對向而抵接於第1連結部24的第2面部130b。墊片部130的形狀,除了在 中心形成有讓筒部132貫穿的貫穿孔130c之外,其他大致與墊片部30相同。
筒部132為圓筒狀的構件,在其中一端具有 大直徑的凸緣部132b。第2輻條孔132a與凸緣部132c的交界部分以圓狀的焊縫連接。藉此當輻條安裝時讓輻條6自動傾斜排列。筒部132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使另一端塑性變形而固定於第1連結部24。此時墊片部130,被筒部132的凸緣部132b與第1連結部24夾住而固定於第1連結部24。也可取代塑性變形,將墊片部130或筒部132,藉由黏接劑或雙面膠帶等黏接固定於第1連結部24。在該情況,筒部132的長邊方向的長度尺寸最好是,當將支承構件114固定於第1連結部24時不會從第1輻條孔24b露出的尺寸。
(c)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所使用的輻條6 具有:在輪轂側具有凸緣部的輻條主體7,而本新型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使用:在輪轂側具有螺紋接套,而在自行車輪圈10側具有大直徑的凸緣部的輻條主體。在該情況,輻條的頭部不是螺紋接套而成為凸緣部。
(d)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所揭示的自行車 輪圈10,具有可安裝開放胎型的輪胎4的第2連結部26,而本新型並不限於此。不具有第2連結部的自行車輪圈、以及將一體形成有管與輪胎的管胎型的輪胎黏接固定的自行車輪圈也能適用本新型。
(e)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將支承構件14、 114為鋁合金製,而本新型不限於此。支承構件至少其中一部分可由樹脂材料所構成。
4‧‧‧輪胎
4a‧‧‧圓緣部
6‧‧‧輻條
7‧‧‧輻條主體
7a‧‧‧公螺紋部
8‧‧‧螺紋接套
8a‧‧‧本體部
8b‧‧‧頭部
10‧‧‧自行車輪圈
12‧‧‧輪圈主體
14‧‧‧支承構件
20‧‧‧第1側壁
22‧‧‧第2側壁
24‧‧‧第1連結部
24a‧‧‧輻條卡合部
24b‧‧‧第1輻條卡合孔
26‧‧‧第2連結部
26a‧‧‧螺紋接套孔
28‧‧‧鉤部
30‧‧‧墊片部
32‧‧‧筒部
32a‧‧‧第2輻條孔
34‧‧‧內部空間

Claims (13)

  1. 一種自行車輪圈,具備有:輪圈主體、支承構件;該輪圈主體具有:第1側壁、配置成與上述第1側壁相對向的第2側壁、及第1連結部;該第1連結部具有:形成有讓輻條通過的第1輻條孔的輻條卡合部,將上述第1側壁與上述第2側壁連結;該支承構件具有:墊片部及筒部;該墊片部,具備有讓上述輻條的頭部抵接的第1面部,在上述第1輻條孔的周圍接觸於上述第1連結部;該筒部具有:從上述墊片部延伸成可通過上述第1輻條孔而讓上述輻條通過的第2輻條孔;上述墊片部,其沿著上述輪圈主體的周方向的第1方向的長度,較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長度更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輪圈主體進一步具有第2連結部;上述第2連結部,配置成與上述第1連結部相對向,將上述第1側壁與上述第2側壁連結,可讓自行車用輪胎卡合;上述支承構件配置在:藉由上述第1連結部、上述第2連結部、上述第1側壁、及上述第2側壁所定義出的內部空間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 上述筒部與上述墊片部形成為一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筒部,與上述墊片部為不同個體,作成可貫穿上述墊片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墊片部的上述第2輻條孔的周邊部分的厚度較徑向外側部分的厚度更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墊片部進一步具有:與上述第1面部相對向而抵接於上述第1連結部的第2面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墊片部的上述第1面部與上述第2面部的距離,從上述墊片部的上述第2輻條孔的周邊部分朝向徑向外側部分漸漸變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輻條,具有螺紋接套,上述螺紋接套具有:本體部、與直徑較上述本體部更大的頭部;上述第2輻條孔,形成為較上述螺紋接套的上述頭部更小直徑且較上述本體部更大直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筒部藉由塑性變形而固定於上述第1連結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支承構件藉由黏接方式固定於上述第1連結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支承構件的上述筒部藉由黏接方式固定於上述第1連結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支承構件至少其中一部分是由金屬材料所構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輪圈,其中上述支承構件至少其中一部分是由樹脂材料所構成。
TW103210096U 2014-06-06 2014-06-06 自行車輪圈 TWM498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0096U TWM498676U (zh) 2014-06-06 2014-06-06 自行車輪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0096U TWM498676U (zh) 2014-06-06 2014-06-06 自行車輪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676U true TWM498676U (zh) 2015-04-11

Family

ID=5344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0096U TWM498676U (zh) 2014-06-06 2014-06-06 自行車輪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86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937A (zh) * 2017-01-20 2022-02-2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缘
TWI771535B (zh) * 2017-12-05 2022-07-2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自行車用輻條輪的輪輞的插入件和相應的自行車用輻條輪
US11433699B2 (en) 2017-12-05 2022-09-06 Campagnolo S.R.L. Spoked bicycle wheel and spoke attachment element for such a whee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937A (zh) * 2017-01-20 2022-02-2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缘
CN114083937B (zh) * 2017-01-20 2023-05-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缘
TWI771535B (zh) * 2017-12-05 2022-07-2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自行車用輻條輪的輪輞的插入件和相應的自行車用輻條輪
US11433699B2 (en) 2017-12-05 2022-09-06 Campagnolo S.R.L. Spoked bicycle wheel and spoke attachment element for such a whee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2098B2 (en) Bicycle rim
EP1300260B1 (en) Bicycle wheel
JP6421186B2 (ja) 複合材ホイール用のセンターロック取付構造
US20140175859A1 (en) Bicycle hub and bicycle wheel
US20130043713A1 (en) Vehicle wheel spoke connection
US6736462B1 (en) Bicycle rim
JP2002087004A (ja) チューブなしタイヤの自転車車輪のリム
US9283804B2 (en) Vehicle wheel spoke connection
TW201924958A (zh) 自行車用輻條輪和用於這種輪的輻條附接元件
CA2758962A1 (en) Bicycle rim with mechanical spoke attachment
US20130169027A1 (en) Rim assembly
TWM498676U (zh) 自行車輪圈
US6070948A (en) Bicycle wheel rim
US20140130953A1 (en) Bicycle wheel rim and a bicycle wheel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EP0916520A2 (en) Bicycle wheel
TW201930101A (zh) 自行車用輻條輪的輪輞的插入件和相應的自行車用輻條輪
US8801108B2 (en) Rim assembly with pads and connection members to connect spokes
JP2008105519A (ja) 車輪リム
JP6446936B2 (ja) タイヤ用騒音低減装置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ES2856764T3 (es) Método para fabricar una rueda híbrida de vehículo
JP2014008935A (ja) 無線タイヤ圧検出器のバルブステム
EP2500181A1 (en) Rim with recesses for connecting spokes
JP6967572B2 (ja) 車輪構造
US20130300186A1 (en) Vehicle wheel spoke connection
JP2020066342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