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919U - 卡合模組 - Google Patents

卡合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919U
TWM496919U TW103217499U TW103217499U TWM496919U TW M496919 U TWM496919 U TW M496919U TW 103217499 U TW103217499 U TW 103217499U TW 103217499 U TW103217499 U TW 103217499U TW M496919 U TWM496919 U TW M49691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engaging member
module
axial direction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7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Yi Liang
Chun-Kuan Liu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3217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6919U/zh
Priority to CN201420599171.6U priority patent/CN204131874U/zh
Priority to US14/595,210 priority patent/US9396861B2/en
Publication of TWM496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91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20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out arma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2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Adaptation of locks, latches, or parts thereof, for 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0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electromagnets
    • E05B47/0003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electromagnets having a movable core
    • E05B47/0004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electromagnets having a movable core said core being linearly mov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38Armatures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卡合模組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卡合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電磁鐵的卡合模組。
受惠於半導體元件與顯示器技術的進步,電子裝置不斷地朝向小型、多功能且攜帶方便的方向發展,常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平板電腦(tablet PC)、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等。
一般來說,電子裝置的構件可藉由卡勾來相結合,而為了使卡勾與對應之構件能夠藉卡勾本身的彈性變形進行拆裝,卡勾與對應之構件卡合時的干涉量會受限於卡勾的彈性變形量而影響其卡合能力。此外,在用於外觀接合之卡勾的設計中,卡勾的部分區段需外露以讓使用者便於施力於卡勾,此舉會影響電子裝置的外觀。另一方面,在電子裝置之內部卡勾的設計中,為了使卡勾具有足夠的彈性變形量,卡勾的最小長度受到限制而不利於電子裝置外觀的薄型化。再者,所述內部卡勾在拆卸過程中易因使用者的施力而產生斷裂。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卡合模組,具有良好的卡合能力,其卡合件不易在拆裝過程中產生斷裂,且應用此卡合模組的裝置可具有較佳的外觀。
本新型創作的卡合模組適用於一第一物件及一第二物件。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適於沿一第一軸向結合或分離。卡合模組包括一卡合件、一彈性件及至少一電磁鐵。卡合件可動地配置於第一物件。當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結合時,卡合件適於沿一平面移至一第一位置而卡合於第二物件,且適於沿平面移至一第二位置而分離於第二物件。第一軸向不平行於平面。彈性件連接於卡合件與第一物件之間。卡合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而被定位於第一位置。電磁鐵配置於第一物件。卡合件適於藉由電磁鐵產生的一磁力而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被定位於第二位置。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軸向垂直於平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物件具有一卡合槽,當第二物件沿第一軸向往第一物件移動時,第二物件推抵卡合件而帶動卡合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往第二位置移動,當第二物件結合於第一物件時,卡合件對位於卡合槽並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移至第一位置而卡合於卡合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具有一導引面,導引面傾斜於第一軸向及平面,第二物件適於推抵導引面而 帶動卡合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往第二位置移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的材質包括感磁材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包括一主體及一感磁元件,主體具有一容置槽,感磁元件配置於容置槽內。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沿一第二軸向滑設於第一物件,第二軸向平行於平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具有一柱體,柱體沿第二軸向延伸,彈性件為一壓縮彈簧且套設於柱體。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電磁鐵的數量為兩個,兩電磁鐵分別位於柱體的相對兩側。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沿一第三軸向樞接於第一物件,第三軸向垂直於平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具有一樞接端及一自由端,樞接端沿第三軸向樞接於第一物件,彈性件為一彈片且抵靠於自由端。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模組包括一第一電性連接部及一第二電性連接部,其中第一電性連接部配置於第一物件且電性連接於電磁鐵,第二電性連接部配置於第二物件且電性連接於一電源,當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結合時,第一電性連接部接觸第二電性連接部以使電磁鐵適於接收來自電源的電力,當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分離時,第一電性連接部不接觸第二 電性連接部。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卡合模組是藉由卡合件的移動以進行物件的拆裝,而非如同傳統卡勾般利用卡勾本身的彈性變形進行物件的拆裝,故卡合件與物件卡合時的干涉量較不受限而可具有良好的卡合能力。此外,由於卡合模組如上述般並非藉由卡合件的彈性變形作動,故不會因彈性變形量之需求而限制卡合件的最小長度,如此有利於應用此卡合模組之裝置外觀的薄型化。另外,由於本新型創作是利用電磁鐵產生的磁力來帶動卡合件移動,而非藉使用者的施力來帶動卡合件移動,故可避免卡合件因使用者施力而產生斷裂,且不需暴露卡合件供使用者施力而使應用此卡合模組之裝置具有較佳的外觀。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50、50’‧‧‧第一物件
52‧‧‧滑槽
54‧‧‧凹口
56、56’‧‧‧固定槽
58‧‧‧樞軸
59‧‧‧定位肋
60、60’‧‧‧第二物件
62、62’‧‧‧卡合槽
100、200‧‧‧卡合模組
110、210、310‧‧‧卡合件
110a‧‧‧導引面
112、212‧‧‧主體
112a‧‧‧容置槽
112b‧‧‧滑塊
112c‧‧‧柱體
114、214‧‧‧感磁元件
120、220、320‧‧‧彈性件
130、230、330‧‧‧電磁鐵
132、232‧‧‧感磁元件
132a、232a‧‧‧固定部
134、234‧‧‧線圈
140a‧‧‧第一電性連接部
140b‧‧‧第一電性連接部
210a‧‧‧樞接端
210b‧‧‧自由端
D1、D1’‧‧‧第一軸向
D2‧‧‧第二軸向
D3‧‧‧第三軸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S、S’‧‧‧平面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卡合結構的立體圖。
圖2繪示圖1的卡合件分離於第二物件。
圖3是圖1的卡合結構的剖視圖。
圖4是圖2的卡合結構的剖視圖。
圖5A及圖5B是圖3的第二物件結合至第一物件的流程圖。
圖6是圖1的卡合模組及第一物件的分解圖。
圖7A是圖3的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7B是圖5A的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8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卡合模組的立體圖。
圖9繪示圖8的卡合件分離於第二物件。
圖10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卡合模組的部分構件立體圖。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卡合結構的立體圖。圖2繪示圖1的卡合件分離於第二物件。請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卡合模組100適用於一第一物件50及一第二物件60。卡合模組100包括一卡合件110、一彈性件120及至少一電磁鐵130(繪示為兩個)。卡合件110可動地配置於第一物件50上,卡合件110的材質包括感磁材料,彈性件120連接於卡合件110與第一物件50之間,且電磁鐵130配置於第一物件50。
圖3是圖1的卡合結構的剖視圖。圖4是圖2的卡合結構的剖視圖。當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結合時,卡合件110適於如圖3所示移至一第一位置P1並藉由彈性件120的彈性力而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此時卡合件110卡合於第二物件60以使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相互固定。此外,當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結合時,可通電於電磁鐵130而使電磁鐵130產生一磁力,使卡合件110藉由電磁鐵130產生的磁力而如圖4所示抵抗彈性 件120的彈性力移至並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此時卡合件110脫離第二物件60以使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能夠分離。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卡合模組100是藉由卡合件110的移動以進行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的拆裝,而非如同傳統卡勾般利用卡勾本身的彈性變形進行物件的拆裝,故卡合件110與第二物件60卡合時的干涉量較不受限而擁有較大的卡合量,因此可具有良好的卡合能力。此外,由於卡合模組100如上述般並非藉由卡合件110的彈性變形作動,故不會因彈性變形量之需求而限制卡合件110的最小長度,如此有利於應用卡合模組100之裝置外觀的薄型化。另外,由於卡合模組100是利用電磁鐵130產生的磁力來帶動卡合件110移動,而非藉使用者的施力來帶動卡合件110移動,故可避免卡合件110因使用者施力而產生斷裂,且不需暴露卡合件110供使用者施力而使應用卡合模組100之裝置具有較佳的外觀。
本新型創作圖式僅繪示出第一物件50及第二物件60的局部結構,係為使圖式簡潔清楚。本實施例的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例如是電子裝置的兩機殼。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可分別為顯示面板與對應之殼體、平板電腦與對應之擴充座,或其它可相互拆裝的物件,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適於沿一第一軸向D1結合或分離,卡合件110適於沿一平面S移至第一位置 P1及第二位置P2,平面S例如為第一物件50的結構表面或是其它適當參考平面。其中,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之拆裝方向(即第一軸向D1)垂直於卡合件110之運動平面(即平面S),使卡合件110不會因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沿第一軸向D1的相對移動而被帶動,以降低卡合件110非預期地脫離第二物件60的機率。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軸向D1不一定要設置為垂直於平面S,第一軸向D1可設置為不平行於平面S的其它適當方向。
以下藉由圖式說明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的組裝方式。圖5A及圖5B是圖3的第二物件結合至第一物件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第二物件60具有一卡合槽62,卡合件110具有一導引面110a,導引面110a傾斜於第一軸向D1及平面S。當使用者欲將第二機體60組裝至第一機體50時,可如圖5A至圖5B所示沿第一軸向D1將第二物件60往第一物件50移動,以使第二物件60推抵卡合件110的導引面110a而帶動卡合件110如圖5B所示抵抗彈性件120的彈性力往第二位置P2移動。接著,當第二物件60繼續沿第一軸向D1移動而如圖3所示結合於第一物件50時,卡合件110對位於第二物件60的卡合槽62並藉由彈性件120的彈性力移至第一位置P1而卡合於卡合槽62,以完成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之組裝。
進一步而言,第二物件60之卡合槽62的卡合方向(第二軸向D2)例如為垂直於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之拆裝方向(即第一方向D1),以使卡合件110與卡合槽62的卡合能夠確實地阻 止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分離。承上,由於本實施例如上述般將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之拆裝方向(即第一方向D1)設計為垂直於卡合件110的運動平面S,而使卡合件110的運動方向平行於第二物件60之卡合槽62的卡合方向(即第二軸向D2),故不需將卡合件110設計為彎折的卡勾形式就能夠使卡合件110順利地沿第二軸向D2卡合至第二物件60的卡合槽62,如此可避免卡勾之彎折處產生應力集中而導致卡勾斷裂的問題。
以下藉由圖式具體說明本實施例之卡合模組100各構件的結構特徵。圖6是圖1的卡合模組及第一物件的分解圖。請參考圖1、圖3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卡合件110包括一主體112及一感磁元件114,主體112的材質例如為塑膠或其它種類的非感磁材料,主體112具有一容置槽112a,感磁元件114例如為鐵件或其它適當之感磁金屬件且配置於容置槽112a內,以使卡合件110能夠藉由電磁鐵130對感磁元件114產生的磁吸力而移至第二位置P2。
第一物件50具有兩滑槽52及一凹口54,卡合件110的主體112具有兩滑塊112b及一柱體112c。兩滑塊112b沿第二軸向D2分別滑設於兩滑槽52,且柱體112c沿第二軸向D2滑設於凹口54,其中第二軸向D2平行於平面S。在其它實施例中,卡合件110可藉由其它適當結構滑設於第一物件50,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彈性件120為一壓縮彈簧並套設於柱體112c,且兩電磁鐵130分別位於柱體112c的相對兩側,以對卡合件110 產生均勻的磁吸力而帶動卡合件110及彈性件120順暢地作動。
各電磁鐵130包括一感磁元件132及一線圈134,線圈134繞於感磁元件132並適於接收電力以產生磁場,使感磁元件132被磁化以對卡合件110產生磁吸力。此外,第一物件50具有兩固定槽56,各感磁元件132具有一固定部132a,各固定部132a固定於對應的固定槽56。
圖7A是圖3的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局部示意圖。圖7B是圖5A的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7A及圖7B,在本實施例中,卡合模組100(標示於圖1至圖6)更包括一第一電性連接部140a及一第二電性連接部140b,第一電性連接部140a配置於第一物件50且電性連接於電磁鐵130(標示於圖1至圖6),第二電性連接部140b配置於第二物件60且電性連接於一電源。當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如圖3及圖7A結合時,第一電性連接部140a接觸第二電性連接部140b,此時電磁鐵130適於透過第一電性連接部140a與第二電性連接部140b接收來自所述電源的電力,以產生磁力來帶動卡合件110移離第二物件60。當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如圖5A及圖7B所示分離時,第一電性連接部50不接觸第二電性連接部60,以避免電磁鐵130持續透過第一電性連接部140a與第二電性連接部140b接收來自所述電源的電力而導致電磁鐵130過熱。在其它實施例中,可藉由其它適當開關或感應元件來控制電磁鐵130通電與否,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8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卡合模組的立體圖。圖9繪示圖8的卡合件分離於第二物件。在本實施例的卡合模組200中,第一物件50’、固定槽56’、第二物件60’、卡合槽62’、卡合件210、主體212、感磁元件214、彈性件220、電磁鐵230、感磁元件232、固定部232a、線圈234、平面S’、第一軸向D1’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於圖1至圖6所示的第一物件50、固定槽56、第二物件60、卡合槽62、卡合件110、主體112、感磁元件114、彈性件120、電磁鐵130、感磁元件132、固定部132a、線圈134、平面S、第一軸向D1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
卡合模組200與卡合模組100的不同處在於,第一物件50’具有一樞軸58,卡合件210具有一樞接端210a及一自由端210b,卡合件210並非滑設於第一物件50’而是藉其樞接端210a沿一第三軸向D3樞接於第一物件50’的樞軸58,其中第三軸向D3垂直於卡合件210的運動平面(即平面S’)。此外,彈性件220並非壓縮彈簧而是彈片,此彈片抵靠於卡合件210的自由端210b,而使卡合件210藉由彈性件220的彈性力被定位於圖8所示狀態而卡合於第二物件60’的卡合槽62’。卡合件210適於藉由電磁鐵230產生的磁力而抵抗彈性件220的彈性力樞轉至圖9所示狀態而脫離第二物件60’,使第一物件50’與第二物件60’能夠分離。
在圖8及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電磁鐵230的數量例如為一個。在其它實施例中,電磁鐵230可為其它適當數量,本新 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第一物件50’具有定位肋59,用以將彈性件220固定於第一物件50’。在其它實施例中,可藉由其它適當結構來固定彈性件220,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10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卡合模組的部分構件立體圖。在圖10所示實施例中,卡合件310、彈性件320、電磁鐵330的作用方式類似於圖1的卡合件110、彈性件120、電磁鐵130的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圖10所示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卡合件310並非如同圖1所示之卡合件110由主體112及感磁元件114所組成,卡合件310為一體成型的感磁元件。彈性件320包括兩彈臂,此兩彈臂分別連接於卡合件310的相對兩側,電磁鐵330適於藉其對卡合件310產生的磁力帶動卡合件310抵抗彈性件320的彈性力移動。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卡合模組是藉由卡合件的移動以進行物件的拆裝,而非如同傳統卡勾般利用卡勾本身的彈性變形進行物件的拆裝,故卡合件與物件卡合時的干涉量較不受限而可具有良好的卡合能力。此外,由於卡合模組如上述般並非藉由卡合件的彈性變形作動,故不會因彈性變形量之需求而限制卡合件的最小長度,如此有利於應用此卡合模組之裝置外觀的薄型化。另外,由於本新型創作是利用電磁鐵產生的磁力來帶動卡合件移動,而非藉使用者的施力來帶動卡合件移動,故可避免卡合件因使用者施力而產生斷裂,且不需暴露卡合件供使用者施力而使應用此卡合模組之裝置具有較佳的外觀。再者,將第一物件與 第二物件之拆裝方向設計為垂直於卡合件之運動平面,使卡合件不會因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相對移動而被帶動,以降低卡合件非預期地脫離第二物件的機率。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第一物件
52‧‧‧滑槽
54‧‧‧凹口
56‧‧‧固定槽
60‧‧‧第二物件
62‧‧‧卡合槽
100‧‧‧卡合模組
110‧‧‧卡合件
110a‧‧‧導引面
112‧‧‧主體
112a‧‧‧容置槽
112c‧‧‧柱體
114‧‧‧感磁元件
120‧‧‧彈性件
130‧‧‧電磁鐵
132‧‧‧感磁元件
132a‧‧‧固定部
134‧‧‧線圈
D1‧‧‧第一軸向
D2‧‧‧第二軸向
S‧‧‧平面

Claims (13)

  1. 一種卡合模組,適用於一第一物件及一第二物件,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適於沿一第一軸向結合或分離,該卡合模組包括:一卡合件,可動地配置於該第一物件,其中當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結合時,該卡合件適於沿一平面移至一第一位置而卡合於該第二物件,且適於沿該平面移至一第二位置而分離於該第二物件,其中該第一軸向不平行於該平面;一彈性件,連接於該卡合件與該第一物件之間,其中該卡合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而被定位於該第一位置;以及至少一電磁鐵,配置於該第一物件,其中該卡合件適於藉由該電磁鐵產生的一磁力而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被定位於該第二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第一軸向垂直於該平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第二物件具有一卡合槽,當該第二物件沿該第一軸向往該第一物件移動時,該第二物件推抵該卡合件而帶動該卡合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往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第二物件結合於該第一物件時,該卡合件對位於該卡合槽並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移至該第一位置而卡合於該卡合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第二物件 具有一卡合槽,當該第二物件沿該第一軸向往該第一物件移動時,該第二物件推抵該卡合件而帶動該卡合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往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第二物件結合於該第一物件時,該卡合件對位於該卡合槽並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移至該第一位置而卡合於該卡合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具有一導引面,該導引面傾斜於該第一軸向及該平面,該第二物件適於推抵該導引面而帶動該卡合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往該第二位置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的材質包括感磁材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包括一主體及一感磁元件,該主體具有一容置槽,該感磁元件配置於該容置槽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沿一第二軸向滑設於該第一物件,該第二軸向平行於該平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具有一柱體,該柱體沿該第二軸向延伸,該彈性件為一壓縮彈簧且套設於該柱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至少一電磁鐵的數量為兩個,該兩電磁鐵分別位於該柱體的相對兩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沿一第三軸向樞接於該第一物件,該第三軸向垂直於該平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其中該卡合件具有一樞接端及一自由端,該樞接端沿該第三軸向樞接於該第一物件,該彈性件為一彈片且抵靠於該自由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所述的卡合模組,包括一第一電性連接部及一第二電性連接部,其中該第一電性連接部配置於該第一物件且電性連接於該電磁鐵,該第二電性連接部配置於該第二物件且電性連接於一電源,當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結合時,該第一電性連接部接觸該第二電性連接部以使該電磁鐵適於接收來自該電源的電力,當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分離時,該第一電性連接部不接觸該第二電性連接部。
TW103217499U 2014-10-01 2014-10-01 卡合模組 TWM496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499U TWM496919U (zh) 2014-10-01 2014-10-01 卡合模組
CN201420599171.6U CN204131874U (zh) 2014-10-01 2014-10-16 卡合模块
US14/595,210 US9396861B2 (en) 2014-10-01 2015-01-13 Engaging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499U TWM496919U (zh) 2014-10-01 2014-10-01 卡合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919U true TWM496919U (zh) 2015-03-01

Family

ID=5238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7499U TWM496919U (zh) 2014-10-01 2014-10-01 卡合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96861B2 (zh)
CN (1) CN204131874U (zh)
TW (1) TWM496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735B (zh) * 2018-04-10 2020-07-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7083B2 (en) * 2015-10-19 2017-08-0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Quick release dock system and method
CN106623320B (zh) * 2015-10-30 2019-02-15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8254A (en) * 1966-02-11 1967-12-12 Bendix Corp Electrically actuated release mechanism
US4800741A (en) * 1983-02-07 1989-01-31 Sidney Kerschenbaum Electrically and manually operable door lock with convenient backset selection
US5044678A (en) * 1990-07-25 1991-09-03 Lectron Products, Inc. Solenoid operated latch device with movable pole piece
US5249831A (en) * 1991-12-02 1993-10-05 American Security Products Co. Security lock for safes and the like having inertial operated counterweight
US5532521A (en) * 1993-12-03 1996-07-02 Leininger; Robert L. Security control system for the storage area of a delivery truck
US5664811A (en) * 1995-04-12 1997-09-09 Lectron Products, Inc. Fuel filler door actuator assembly with integral kick-out spring
US5812356A (en) * 1996-08-14 1998-09-22 Dell U.S.A., L.P. Computer docking system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lock
TWI238309B (en) * 2004-01-29 2005-08-21 Asustek Comp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agnetic switch
DE102004008348B3 (de) * 2004-02-22 2005-10-20 Fuss Fritz Gmbh & Co Sperr-/Freigabevorrichutng für eine Schwenkfalle eines Türöffner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735B (zh) * 2018-04-10 2020-07-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96861B2 (en) 2016-07-19
US20160099097A1 (en) 2016-04-07
CN204131874U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9296B (zh) 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電子套組
TWI535362B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US10067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40410B (zh) 具有支撐結構之電子裝置
TW201327573A (zh) 腕戴式電子裝置
TWI544312B (zh) 承載基座及電腦系統
CN106155196B (zh)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TWM496919U (zh) 卡合模組
US201100956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TWI548973B (zh) 擴充裝置
US11256290B2 (en) Display device
US93326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ned by magnetic force
US88371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fastening mechanism
TW201340838A (zh) 卡扣結構
TWI505071B (zh) 結合機構及具有結合機構之電子產品
TWM580812U (zh) 電子元件固定組件
TWM456677U (zh) 電子裝置
TW201403292A (zh) 電子裝置及其晶片卡固持結構
WO2024083147A1 (zh) 通信系统
TWI559841B (zh) 攜帶型計算裝置
TWI515541B (zh) 外接式輸入裝置
TW201523203A (zh) 平板電腦的外接裝置
CN113126696A (zh) 显示设备
TWM478849U (zh) 承載機構及其相關電腦系統
TWM458586U (zh) 電腦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