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5196B -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5196B
CN106155196B CN201610086855.XA CN201610086855A CN106155196B CN 106155196 B CN106155196 B CN 106155196B CN 201610086855 A CN201610086855 A CN 201610086855A CN 106155196 B CN106155196 B CN 106155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astener
moving member
magnetic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68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5196A (zh
Inventor
陶奕蓁
黄思亮
林政宽
余文详
谢承运
詹益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55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5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合装置及其电子装置。该卡合装置适于与一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磁性件。卡合装置包含固定件、卡合件、移动件、弹性件以及旋转件。旋转件包含枢轴、卡扣部以及第二磁性件。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固定件,且卡扣部可分离地卡扣移动件。弹性件连接固定件与移动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使得旋转件旋转,以使卡扣部离开移动件,并使弹性件带动移动件相对固定件移动。当移动件移动时,移动件推抵卡合件,使卡合件旋转并扣合于壳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卡合装置及其电子装置,借由非接触性的磁力可降低卡合装置的机械损耗,以增加卡合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合装置以及应用此卡合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因为具有轻薄短小及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愈来愈普及,并且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此外,为了结合平板电脑与笔记型电脑的优点,许多厂商更推出了一种屏幕部分与底座可以选择性地结合或拆离的变形平板笔电。当消费者将屏幕部分拆离时,屏幕部分就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平板电脑来使用。当屏幕部分结合回底座时,就又变成一台笔记型电脑。
目前具有外接功能的底座通常是借由突出于底座外观的卡合结构,来与平板电脑结合固定。因此,当底座没有与显示屏幕结合时,突出于外观的卡合结构就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而损坏或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卡合装置适于与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壳体的卡合面具有第一磁性件。卡合装置包含固定件、旋转件、移动件、第一弹性件以及卡合件。旋转件包含第一枢轴、第一卡扣部以及第二磁性件。旋转件包含第一枢轴、第一卡扣部以及第二磁性件。旋转件借由第一枢轴枢接固定件。当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的一磁力,使得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固定件且第一卡扣部可分离地卡扣移动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件与移动件。当旋转件旋转且带动第一卡扣部离开移动件时,第一弹性件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移动件相对固定件移动。卡合件包含第二枢轴与第二卡扣部,且第二枢轴与第二卡扣部分别位于卡合件的相对侧,卡合件借由第二枢轴枢接固定件。当第一弹性件被释放且带动移动件相对固定件移动时,移动件推抵卡合件,使卡合件旋转并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卡合件还包含一凸部,其中该移动件还包含一推抵部,该移动件的该推抵部能够推抵该卡合件的该凸部,并带动该卡合件旋转,使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该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卡合件还包含:
一第一扭簧,与该第二枢轴穿设连接,当该推抵部推抵该凸部时,该第一扭簧产生变形,当该推抵部朝远离该凸部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扭簧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该卡合件复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含一开关件,该开关件连接该移动件,该移动件还包含一卡勾,该旋转件还包含一止挡端,该止挡端与该第二磁性件分别位于该第一枢轴的相对侧,当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该壳体时,推动该开关件朝该旋转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该移动件,使该卡勾卡扣于该止挡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该开关件朝该旋转件的方向移动时,带动该移动件移动,该第一扭簧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该卡合件旋转复位,并使该第二卡扣部脱离于该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旋转件更包含一第二扭簧,与该第一枢轴穿设连接,当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且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的该磁力,使得该旋转件相对该固定件旋转时,该第二扭簧产生变形,当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时,该第二扭簧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该旋转件旋转复位,进而使该卡勾脱离该止挡端,且该第一卡扣部卡扣该移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包含一外观面,该外观面适于与该壳体相接,该外观面具有一凹槽,该卡合件收纳于该凹槽中,当该卡合件的该第二卡扣部相对该固定件举起时,该第二卡扣部突出于该凹槽外。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上述的卡合装置,其中第二壳体的一侧枢接于卡合装置,第一壳体的卡合面具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且第一壳体的的卡合面可拆卸地连接卡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该第一磁性件分别对称地位于该卡合面的中心线的两侧。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一壳体的第一磁性件与卡合装置的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可使得第一壳体装配至卡合装置时,卡合件自动卡扣住第一壳体。如此一来,借由非接触性的磁力可降低卡合装置的机械损耗,以增加卡合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与卡合装置分离的示意图,其中显示屏幕面向第二壳体。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卡合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卡合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件的第一卡扣部卡扣移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件的第一卡扣部离开移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对应图5的移动件的推抵部推抵卡合件的凸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对应图6的第二卡扣部扣合于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对应图6及移动件受开关件带动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移动件受开关件带动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对应图5及旋转件的止挡端离开卡勾的移动路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与卡合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屏幕背向第二壳体。
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00:卡合装置
101:外观面
102:外盖
103:内盖
103a:缺口
104:底盖
107:凹槽
110:卡合件
111:第二卡扣部
112:第二枢轴
113:本体
114:凸部
115:第一扭簧
120:移动件
121:滑槽
122:锁附件
123:推抵部
125:扣合槽
126:卡勾
130:旋转件
132:第一枢轴
134:第一卡扣部
135:止挡端
135a:引导面
135b:止挡面
136:第二磁性件
138:第二扭簧
140:固定件
141:表面
150:第一弹性件
160:开关件
200:第一壳体
201:卡合面
202:卡合槽
203:第一磁性件
210:显示屏幕
300:第二壳体
θ:夹角
S:间距
O:凹口
L: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示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子装置10包含卡合装置100、第一壳体200以及第二壳体300。以图1的实施方式为例,第一壳体200可包含显示屏幕(未绘示),且第一壳体200与卡合装置10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壳体300可包含键盘及/或触控板(未绘示),且第二壳体300的一侧可枢接于卡合装置100上。请参考图2,其为第一壳体200与卡合装置100分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第一壳体200拆离于卡合装置100时,第一壳体200可作为平板电脑使用。而如图1所示,当第一壳体200连接于卡合装置100时,电子装置10则为一台笔记型电脑。
请一并参考图2与图3,其中图3为第一壳体200的卡合面201的示意图。第一壳体200的卡合面201可拆卸地设置于卡合装置100上。更具体而言,卡合面201设置卡合槽202以及第一磁性件203。卡合装置100包含卡合件110,卡合件110可分离地与卡合面201上的卡合槽202互相卡合,其中图2绘示的是卡合件110收合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图2中,当第一壳体200从卡合装置100拆离下来时,卡合件110不会外露于卡合装置100的外观面101,只有当外观面101靠近第一壳体200的卡合面201时,卡合件110才会外露于卡合装置100的外观面101外,此时卡合件110卡合于卡合面201的卡合槽202中,以将卡合装置100与第一壳体200稳固地连接在一起。
更详细而言,第一壳体200的卡合面201的第一磁性件203用以驱使卡合件110突出于外观面101外或收合于外观面101内。外观面101上具有凹槽107,卡合件110收纳于凹槽107中。卡合件110可突出于凹槽107外或收纳于凹槽107中。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受到第一磁性件203的磁力作用时,卡合件110是收纳于外观面101的凹槽107中。也就是说,在第一壳体200没有靠近卡合装置100时,由于没有受到第一磁性件203的磁力作用,卡合件110并不会外露于外观面101。如此一来,可避免卡合件110由于外露而受到外界的碰撞。此外,卡合件110收纳于凹槽107后,外观面101可维持其平整性,较为简洁美观且可避免灰尘堆积。
接着,以下图式与实施方式将进一步介绍卡合装置100的详细结构与卡合件110的作动方式。首先,请参考图4,其为卡合装置100的爆炸图。卡合装置100包含外盖102、内盖103、底盖104、卡合件110、移动件120、旋转件130、固定件140以及第一弹性件150。旋转件130包含第一枢轴132、第一卡扣部134以及第二磁性件136。旋转件130借由第一枢轴132枢接固定件140。旋转件130的第一卡扣部134可分离地卡扣移动件120。第一弹性件150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140与移动件120。卡合件110包含第二卡扣部111与第二枢轴112,卡合件110借由第二枢轴112枢接固定件140,其中第二卡扣部111与第二枢轴112分别位于卡合件110的相对侧。外盖102、内盖103与底盖104则用以包覆卡合件110、移动件120、旋转件130、固定件140以及第一弹性件150,其中内盖103具有缺口103a,缺口103a的位置与卡合件110的位置相对应,用以使卡合件110的第二卡扣部111通过缺口103a并卡扣第一壳体200。
请参考图5与图6,其中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件130的第一卡扣部134卡扣移动件120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件130的第一卡扣部134旋转而离开移动件12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旋转件130的第二磁性件136设置于第一枢轴132及第一卡扣部134之间。如此一来,当第一磁性件203靠近第二磁性件136时,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产生的磁力(于本实施例中,磁力为排斥力),可使得旋转件130借由第一枢轴132相对固定件140逆时针旋转。因此,第一卡扣部134可由原本卡扣移动件120的状态(如图5所示),借由旋转而离开移动件120(如图6所示)。
更具体而言,请一并参考图4至图6,移动件120与卡合件110分别设置于固定件140的相反两侧,且移动件120可移动地连接固定件140。如图4所示,移动件120上具有至少一滑槽121。至少一锁附件122穿过移动件120的滑槽121锁附至固定件140,形成锁附件122被局限于滑槽121的设计,使得移动件120可相对固定件140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件120包含扣合槽125。第一卡扣部134可卡扣于扣合槽125,以阻止移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40移动。相对的,当第一卡扣部134离开移动件120的扣合槽125时,移动件120才可以相对固定件140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扣合槽125可为移动件120上的孔洞,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203的磁极与第二磁性件136的磁极相同,当第一壳体200靠近卡合装置100时,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的排斥力导致第二磁性件136欲远离第一磁性件203,造成旋转件130旋转(如图5至图6为逆时针旋转),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常知识者应可适度的变化使得第一磁性件203的磁极与第二磁性件136的磁极相异且互相面对,而借由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的吸力导致旋转件130旋转。
由图4至图6的实施方式可知,当旋转件130的第一卡扣部134卡扣于移动件120的扣合槽125时,第一弹性件150被拉伸产生变形,其中第一弹性件150可为拉簧。接着,当第二磁性件136受到前述排斥力,使得旋转件130逆时针旋转且带动第一卡扣部134离开移动件120的扣合槽125时,第一弹性件150被释放并产生一回复力,使得第一弹性件150带动移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40移动,且由于锁附件122的移动路径受到滑槽121的形状限制,使得移动件120于移动过程中不会有偏移情形。
接着,请参考图7至图8为移动件120推动卡合件110的剖面示意图。当图5中的第一弹性件150被释放而带动移动件120往远离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时,移动件120推抵卡合件110,使卡合件110旋转并以第二卡扣部111扣合第一壳体200。更具体而言,卡合件110更包含凸部114,移动件120更包含推抵部123,当第一弹性件150被释放而带动移动件120往远离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时,移动件120的推抵部123推抵卡合件110的凸部114并带动卡合件110旋转,进而使第二卡扣部111卡合于卡合面201的卡合槽202中,以将卡合装置100与第一壳体200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在一实施方式中,凸部114可为自卡合件110的本体113突出的凸块,推抵部123可为移动件120上的凹口O的壁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继续参考图7与图8。卡合件110更包含第一扭簧115。第一扭簧115与第二枢轴112穿设连接,且第一扭簧115的一端连接卡合件110,而第一扭簧115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件140。当推抵部123推抵凸部114,带动卡合件110旋转时,第一扭簧115产生变形。当推抵部123朝远离凸部114的方向移动,且推抵部123不再推抵凸部114时,第一扭簧115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以带动卡合件110复位。
请回到图4,卡合装置100更包含开关件160。开关件160连接移动件120。开关件160可带动移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40移动。更详细而言,当第一卡扣部134脱离移动件120,使得移动件120受第一弹性件150的拉力而移动后,若要使移动件120返回原本的位置(如图5所示),可借由使用者推动开关件160往旋转件130方向移动,进一步带动移动件120往旋转件130方向移动。
接着,请参考图9与图10,其分别为移动件120受开关件160带动前及带动后的示意图。移动件120更包含卡勾126。旋转件130更包含止挡端135。旋转件130的止挡端135与旋转件130的第二磁性件136分别位于第一枢轴132的相对两侧。当卡合件110的第二卡扣部111扣合于第一壳体200时,推动开关件160朝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移动件120,可使卡勾126扣合于止挡端135。
更具体而言,在图9中,旋转件130的第一卡扣部134离开移动件120的扣合槽125,使得移动件120受第一弹性件150的回复力而往远离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接着移动件120的推抵部123推抵卡合件110的凸部114,并使卡合件110旋转,进而使第二卡扣部111卡合于卡合面201的卡合槽202中,以将卡合装置100与第一壳体200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此时,卡勾126与止挡端135相隔一间距S。
接着,在图9至图10的过程中,其中止挡端135的一侧为引导面135a,止挡端135的相对另一侧为止挡面135b。移动件120受开关件160带动的缘故,使得卡勾126朝止挡端135的方向前进。因此卡勾126朝止挡端135靠近时,会先沿着引导面135a移动,接着卡勾126通过引导面135a并卡扣于止挡面135b上。如此一来,借由于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的磁力,卡勾126可受到第一弹性件150的回复力的作用而卡扣于止挡端135。
此外,请一并参考图7与图8,当开关件160朝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时,开关件160带动移动件120移动并使第一弹性件150被拉伸,移动件120的卡勾126卡扣在止挡端135且推抵部123不再推抵凸部114。此时,卡合件110的第一扭簧115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而使卡合件110旋转复位,进而带动第二卡扣部111脱离于第一壳体200,因此使用者可以自卡合装置100拆离第一壳体200。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2、图4、图9至图11。如图所示,旋转件130可更包含第二扭簧138。第二扭簧138与第一枢轴132穿设连接,且第二扭簧138的一端连接旋转件130而另一端连接固定件140。当第一磁性件203靠近第二磁性件136,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的磁力,使得旋转件130相对固定件140旋转时,第二扭簧138产生变形。接着,将开关件160朝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且带动移动件120移动直到卡勾126卡扣在止挡端135。当第一壳体200自卡合装置100拆离后,第一磁性件203远离第二磁性件136,使得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的磁力消失,因此第二扭簧138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使旋转件130顺时针旋转,原本卡扣于止挡端135的卡勾126脱离止挡端135,且旋转件130的第一卡扣部134可以借由第二扭簧138的回复力再旋转回到原本的位置,与此同时,移动件120受到第一弹性件150的回复力往远离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借此第一卡扣部134得以卡扣于移动件120的扣合槽125(如图5所示)。
综上所述,借由第一壳体200的卡合面201接近卡合装置100的外观面101时,使得第一磁性件203与第二磁性件136之间产生磁力,驱使旋转件130逆时针旋转,并使第二扭簧138产生变形,且旋转件130带动第一卡扣部134离开移动件120的扣合槽125,使得第一弹性件150被释放而带动移动件120往远离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移动件120的推抵部123推抵卡合件110的凸部114,带动卡合件110旋转,进而使第二卡扣部111突出于凹槽107外且外露于卡合装置100的外观面101,并卡合于卡合面201的卡合槽202中,以将卡合装置100与第一壳体200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如图6所示,第二卡扣部111相对固定件140旋转升起时,第二卡扣部111相对固定件140的表面141之间的夹角θ约等于90度。因此,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借由人工的方式(例如手动)便可将第一壳体200透过卡合装置100连接第二壳体300。此外,本实施方式借由磁力使卡合装置100卡合第一壳体200,长期使用下来可降低卡合装置100的机械耗损率,提升卡合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接着,当推动开关件160朝旋转件130的方向移动时,开关件160带动移动件120,并使第一弹性件150被拉伸,移动件120随着开关件160移动直到卡勾126扣合于止挡端135,而推抵部123不再推抵凸部114,卡合件110的第一扭簧115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而使卡合件110旋转复位,进而带动第二卡扣部111脱离于第一壳体200,因此使用者可以自卡合装置100拆离第一壳体200。
于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3与图12,其中图12为第一壳体200与卡合装置100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屏幕210背向第二壳体300。在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的第一磁性件203的数目可为多个。举例而言,图3绘示有两个第一磁性件203,且二第一磁性件203可对称地位于卡合面201的中心线L的相对两侧。如此一来,如图2、图3与图12所示,第一壳体200不论显示屏幕210面向第二壳体300或背向第二壳体300,第一壳体200的卡合面201上的至少有一个第一磁性件203皆可与卡合装置100内的第二磁性件136作用,使得第一壳体200被装配于卡合装置100上。如图12所示,当显示屏幕210背向第二壳体300时,第二壳体300可作为第一壳体200的支撑座,以方便使用者观看第一壳体200的显示屏幕21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由非接触性磁力作为卡合装置的卡合件是否外露的触发机制。当第一壳体靠近卡合装置时,经由第一壳体的第一磁性件与旋转件的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影响,带动后续的旋转件以及移动件,方可使卡合件卡扣于第一壳体。当第一壳体远离卡合装置时,卡合件则可收合于卡合装置的外观面内,以维持卡合装置的外观面的平整性。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由磁力使卡合装置卡合第一壳体,长期使用下来可降低卡合装置的机械耗损率,大幅提升卡合装置的使用寿命。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9)

1.一种卡合装置,适于与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该壳体包含一第一磁性件,该卡合装置包含:
一固定件;
一旋转件,包含一第一枢轴、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二磁性件,该旋转件借由该第一枢轴枢接该固定件,当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的一磁力,使得该旋转件相对该固定件旋转;
一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该固定件,且该第一卡扣部可分离地卡扣该移动件;
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当该旋转件旋转且带动该第一卡扣部离开该移动件时,该第一弹性件被释放并产生一回复力带动该移动件相对该固定件移动;以及
一卡合件,包含一第二枢轴与一第二卡扣部且分别位于该卡合件的相对侧,该卡合件借由该第二枢轴枢接该固定件,当该第一弹性件被释放且带动该移动件相对该固定件移动时,该移动件推抵该卡合件,使该卡合件旋转并以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该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还包含一凸部,其中该移动件还包含一推抵部,该移动件的该推抵部能够推抵该卡合件的该凸部,并带动该卡合件旋转,使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该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还包含:
一第一扭簧,与该第二枢轴穿设连接,当该推抵部推抵该凸部时,该第一扭簧产生变形,当该推抵部朝远离该凸部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扭簧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该卡合件复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开关件,该开关件连接该移动件,该移动件还包含一卡勾,该旋转件还包含一止挡端,该止挡端与该第二磁性件分别位于该第一枢轴的相对侧,当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该壳体时,推动该开关件朝该旋转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该移动件,使该卡勾卡扣于该止挡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开关件朝该旋转件的方向移动时,带动该移动件移动,该第一扭簧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该卡合件旋转复位,并使该第二卡扣部脱离于该壳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更包含一第二扭簧,与该第一枢轴穿设连接,当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且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的该磁力,使得该旋转件相对该固定件旋转时,该第二扭簧产生变形,当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时,该第二扭簧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带动该旋转件旋转复位,进而使该卡勾脱离该止挡端,且该第一卡扣部卡扣该移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一外观面,该外观面适于与该壳体相接,该外观面具有一凹槽,该卡合件收纳于该凹槽中,当该卡合件的该第二卡扣部相对该固定件举起时,该第二卡扣部突出于该凹槽外。
8.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卡合面,该卡合面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
一第二壳体;以及
一卡合装置,枢接于该第二壳体的一侧,该第一壳体的该卡合面可拆卸地连接该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包含:
一固定件;
一旋转件,包含一第一枢轴、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二磁性件,该旋转件借由该第一枢轴枢接该固定件,当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的一磁力,使得该旋转件相对该固定件旋转;
一移动件,该第一卡扣部可分离地卡扣该移动件;
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当该旋转件旋转且带动该第一卡扣部离开该移动件时,该第一弹性件被释放并产生一回复力带动该移动件相对该固定件移动;以及
一卡合件,包含一第二枢轴与一第二卡扣部且分别位于该卡合件的相对侧,该卡合件借由该第二枢轴枢接该固定件,当该第一弹性件被释放且带动该移动件相对该固定件移动时,该移动件推抵该卡合件,使该卡合件旋转并以该第二卡扣部扣合于该第一壳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该第一磁性件分别对称地位于该卡合面的中心线的两侧。
CN201610086855.XA 2015-05-15 2016-02-16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Active CN106155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5626 2015-05-15
TW104115626A TWI541633B (zh) 2015-05-15 2015-05-15 卡合裝置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5196A CN106155196A (zh) 2016-11-23
CN106155196B true CN106155196B (zh) 2019-09-03

Family

ID=5699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6855.XA Active CN106155196B (zh) 2015-05-15 2016-02-16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5196B (zh)
TW (1) TWI541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8093B (zh) * 2017-07-28 2021-10-19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
TWI703429B (zh) * 2019-07-19 2020-09-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機構
WO2021031160A1 (zh) * 2019-08-21 2021-02-25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器与电子设备
CN111940390B (zh) * 2020-07-15 2022-04-22 嘉兴旭阳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深度清洗装置
CN214331176U (zh) * 2020-11-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CN114635900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沉降管锁紧结构及沉降管密封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7180A (en) * 2004-02-05 2005-08-16 Asustek Comp Inc Hook-linked latch lock structure
CN101660555A (zh) * 2008-08-26 2010-03-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及使用该卡扣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770254A (zh) * 2008-12-31 2010-07-0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卡合机构
CN201583873U (zh) * 2010-02-08 2010-09-15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1989105A (zh) * 2009-07-31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卡扣装置
TW201337139A (zh) * 2012-03-03 2013-09-16 Pegatron Corp 一種閂鎖裝置及使用此閂鎖裝置的擴充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2212B (zh) * 2009-04-23 2013-08-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7180A (en) * 2004-02-05 2005-08-16 Asustek Comp Inc Hook-linked latch lock structure
CN101660555A (zh) * 2008-08-26 2010-03-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及使用该卡扣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770254A (zh) * 2008-12-31 2010-07-0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卡合机构
CN101989105A (zh) * 2009-07-31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卡扣装置
CN201583873U (zh) * 2010-02-08 2010-09-15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201337139A (zh) * 2012-03-03 2013-09-16 Pegatron Corp 一種閂鎖裝置及使用此閂鎖裝置的擴充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1633B (zh) 2016-07-11
TW201640256A (zh) 2016-11-16
CN106155196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5196B (zh) 卡合装置与电子装置
TWI608328B (zh) 電子裝置
CN109922181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1008302A1 (en)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US1080254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873389B (zh) 具有脚架模块的电子装置
US9040847B2 (en) Fasten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8681072B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TWI540410B (zh) 具有支撐結構之電子裝置
EP2533129B1 (en) Cov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553175B (zh) 面部佩戴用具
TW201348608A (zh)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M532714U (zh) 用以樞接殼體及支架之樞軸機構以及相關電子裝置
US8899700B2 (en) Housing having a carrier device
TWI740335B (zh) 顯示裝置
US2005020104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agnetic lock device thereof
US88371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fastening mechanism
TW201309926A (zh) 卡扣裝置
TWM496919U (zh) 卡合模組
TWM496787U (zh) 卡鉤結構
CN109907441A (zh) 腕戴设备及腕戴设备表带
TWM480936U (zh) 攜行電腦站及其定位機構
TW202002832A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103153011B (zh) 滑动机构及带有该滑动机构的装置
TWI730815B (zh) 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