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31176U -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31176U
CN214331176U CN202022847137.4U CN202022847137U CN214331176U CN 214331176 U CN214331176 U CN 214331176U CN 202022847137 U CN202022847137 U CN 202022847137U CN 214331176 U CN214331176 U CN 214331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butt joint
electronic device
joint structur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71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71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31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31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3117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3714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65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有第一对接结构的第一部分和设有第二对接结构的第二部分。第一对接结构包括第一基座以及安装于第一基座上的齿轮、卡勾、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磁性件和弹性件;第一齿条位于齿轮的一侧,第二齿条位于齿轮的另一侧;卡勾设于第二齿条的一侧,且朝向第二对接结构;第一磁性件设于第一齿条的一侧,且朝向第二对接结构。第二对接结构包括第二磁性件和第二基座。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接时,第一磁性件推动第一齿条远离第二部分,齿轮旋转并带动第二齿条靠近第二部分,卡勾伸出并容纳在对接槽内。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解除可拆卸连接后,弹性件推动第二齿条并使卡勾缩回至第一基座内。

Description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可拆卸的笔记本电脑中,一般是将显示部和系统部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即,此类型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将显示部拆卸出来,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在拆出显示部后,系统部对接显示部的部分也会露出外置的卡勾,该卡勾可以实现系统部与显示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但是,该外露的卡勾也容易被磕碰损坏,从而影响系统部与显示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电子设备,以解决笔记本电脑的卡勾存在被磕碰损坏、以及由此导致的连接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包括第一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齿轮、卡勾、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齿轮的另一侧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卡勾设于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包括第二磁性件、以及具有对接槽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同。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接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靠近并相斥,所述第一磁性件推动所述第一齿条远离所述第二部分,所述齿轮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卡勾伸出并容纳在所述对接槽内,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接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解除可拆卸连接后,推动所述第二齿条复位,并使所述卡勾缩回至所述第一基座内。应当理解,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解除可拆卸连接并且彼此远离后,第一对接结构的卡勾可以缩回到第一对接结构的内部,即,该卡勾被隐藏在第一基座内而不会外露。基于此,该隐藏式的第一对接结构可以降低卡勾被磕碰损坏的风险,以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保持长期有效的可拆卸连接关系。此外,由于卡勾缩回而没有外露,第一部分在整体的外观上也比较简洁,也可以降低卡勾划伤用户的可能,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在朝向第二对接结构的一侧设有限位壁;所述弹性件抵持在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限位壁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拉簧或者泡棉。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对接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应当理解,当第一对接结构接触或者靠近第二对接结构,第二齿条朝着靠近第二对接结构的方向运动,该运动会使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而当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解除可拆卸连接并且彼此远离后,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会使第二齿条朝着远离第二对接结构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齿条复位,并相应带动卡勾缩回至第一基座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条在朝向所述第二对接结构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以确保第一齿条和第一磁性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并且包围形成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齿条容纳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齿条容纳于第二腔室内;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区域,以确保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可以分别沿着预定方向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区域;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安装柱的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设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底壁对应所述第二齿条的区域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齿条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二齿条的运动方向。应当理解,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配合,可以限定第二齿条的运动行程,以减小第一对接结构在整体上所占用的体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设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底壁在对应所述第一齿条的区域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齿条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一齿条的运动方向。应当理解,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配合,可以限定第一齿条的运动行程,以减小第一对接结构在整体上所占用的体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部分为系统部,所述第二部分为键盘部或者显示部;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为键盘部或者显示部,所述第二部分为系统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可对调的结构。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结构,且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三部分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结构,且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三部分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对接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部分为系统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显示部,所述第三部分为键盘部。其中,在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拆出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还可以组合使用,以作为带有键盘的平板电脑。
本申请通过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可以实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解除可拆卸连接后,基于弹性件可以使卡勾缩回至第一基座内,以防止卡勾被磕碰损坏,由此可以确保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保持长期有效的可拆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互远离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互靠近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笔记本电脑(Laptop)中,一般会包括系统部和显示部。以系统部作为参照物,显示部可以相对该系统部转动,以翻开或者盖上笔记本电脑。系统部设有主板、CPU、GPU、扬声器等电子元件,显示部则设有显示模组。以此,通过显示部与系统部的配合,可以满足用户的视听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使用体验,部分笔记本电脑还将显示部和系统部设计成了可拆卸的部分。例如:系统部上设有卡勾,显示部在对应卡勾的位置设有对接槽,该对接槽可以收容卡勾,以此实现显示部与系统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应当理解,在将显示部拆出后,该显示部相对独立,其可以作为平板电脑(Tablet PC)来使用。而将显示部与系统部可拆卸连接后,显示部与系统部配合又可以作为笔记本电脑来使用。由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切换地使用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
但是,在拆出显示部之后,系统部上也会露出外置的卡勾。该外置的卡勾一方面容易被磕碰损坏,导致系统部与显示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稳定性较差,或者直接使可拆卸连接失效。例如:卡勾可能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形变或者产生缺口等。另一方面,外置的卡勾也影响了笔记本电脑的外观,并且存在划伤用户或者划花其他结构的可能,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例如:当用户收起系统部而将显示部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时,在收起系统部的过程中,该卡勾存在划伤用户或者划花显示部的外壳等可能。
请参考图1,基于以上的问题,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了可拆卸的电子设备10。该电子设备10至少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应当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主要是以笔记本电脑作为电子设备10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也可以为其他可以进行拆卸的设备。
请同步参考图1和图2a,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电子设备10为笔记本电脑时,第一部分12示例为系统部,第二部分14示例为显示部。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4也可以为键盘部。或者,第一部分12可以为显示部,第二部分14则可以为系统部,本申请对此不加限制。
此外,请同步参考图1和图2b,该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16,第一部分12可以分别与第二部分14、第三部分16可拆卸连接。请再同步参考图1、图2a和图2b,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部分12示例为系统部,第二部分14示例为显示部,第三部分16示例为键盘部。在将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拆出后,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还可以组合使用,以作为带有键盘的平板电脑。
应当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是以第一部分12为主,并描述其与第二部分14和/或第三部分16之间的关系。此外,第二部分14与第三部分16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比进行理解,例如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也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2在对应第二部分1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对接结构100,且在对应第三部分16的一侧也安装有第一对接结构100。相应的,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则安装有与第一对接结构10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对接结构200。如图2a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以及对应的第一对接结构100和第二对接结构200。如图2b和图3则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部分12和第三部分16,以及对应的第一对接结构100和第二对接结构200。由图2b和图3可以看出,第一对接结构100朝向第二对接结构200伸出卡勾130,该卡勾130被收容在第二对接结构200的对接槽200a内,以实现第一部分12和第三部分16的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2具有外壳(图未示),外壳包围形成第一部分12的内部空间。该第一对接结构100可以容纳在第一部分12的内部空间内,并仅供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卡勾130伸出或者缩回。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可以类比进行理解,对此不加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100和第二对接结构200为可对调的结构。例如:第一部分12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00;相应的,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均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00。或者,第一部分1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00,相应的,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6均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00。或者,第一部分12朝向第二部分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00,第一部分12朝向第三部分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00;相应的,第二部分14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00,第三部分16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00。或者,第一部分12朝向第二部分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00,第一部分12朝向第三部分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00;相应的,第二部分14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00,第三部分16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00。
请参考图4,以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为例,在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解除可拆卸连接并且彼此远离后(如图4的箭头所示),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卡勾130可以缩回到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内部,即,该卡勾130被隐藏在第一基座110内而不会外露。基于此,该隐藏式的第一对接结构100可以降低卡勾130被磕碰损坏的风险,以使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保持长期有效的可拆卸连接关系。此外,由于卡勾130缩回而没有外露,第一部分12在整体的外观上也比较简洁,也可以降低卡勾130划伤用户的可能,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考图5,在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对接时(如图5的箭头所示),第一对接结构100可以伸出卡勾130,以与第二对接结构200的对接槽可拆卸连接,相应也使得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实现可拆卸连接。
请同步参考图6和图7,为了使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卡勾130在需要实现可拆卸连接时伸出、以及在解除可拆卸连接后缩回,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对接结构100包括:第一基座110、以及设于第一基座110上的齿轮120、卡勾130、第一齿条140和第二齿条150。第一基座110包括底壁112、顶壁114和侧壁116。侧壁116连接在底壁112和顶壁114之间。如图7所示例的,侧壁116包括第一侧壁1161、第二侧壁1162和第三侧壁1163。三个侧壁(1161,1162,1163)间隔设置,并且与顶壁114和底壁112共同包围形成第一腔室110a和第二腔室110b。其中,第一腔室110a用于容纳第一齿条140,第二腔室110b用于容纳第二齿条150,以此确保第一齿条140和第二齿条150可以分别沿着预定方向运动。卡勾130设于第二齿条150的一侧,并且朝向第二对接结构200。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162的中部具有缺口(未标示),以连通第一腔室110a和第二腔室110b。由此,安装后的齿轮120可以各有一部分收容在第一腔室110a及第二腔室110b内,以分别与第一齿条140和第二齿条150啮合。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4还可以设有开口,以连通第一腔室114a和外界,在限定第一齿条140的同时,露出部分第一齿条140。
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4具有通孔114a,该通孔114a对应第二侧壁1162的缺口,以此使得第一腔室110a和第二腔室110b与外部连通。由此,第一基座110还设有安装柱111,该安装柱111设于底壁112上,并且位于第一腔室110a和第二腔室110b之间,即,该安装柱111设置在对应第二侧壁1162的缺口和顶壁114的通孔114a的区域。齿轮120设有安装孔120a。该安装孔120a可以供安装柱111穿过,以便于将齿轮120套设在安装柱111的外侧。而为了防止齿轮120脱离该安装柱111,该安装柱111具有内螺纹,以与螺丝122螺纹连接。基于此,齿轮120可以以安装柱111作为转轴而进行旋转;例如:齿轮120可以顺时针旋转;或者,该齿轮120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安装柱111也可以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方式来防止齿轮120脱离安装柱111;或者,该安装柱111可以为齿轮120的一部分,在第一基座110的底壁112上,齿轮120可以以自身为转轴而进行旋转,即齿轮120可以实现自转,本申请对此不加限制。
基于齿轮120的旋转,可以使与齿轮120啮合的第一齿条140和第二齿条150对向运动,第二齿条150可以同步带动卡勾130运动。请再同步参考图6和图7,当第一齿条140沿着第一方向D1运动时,齿轮120顺时针转动,相应使得第二齿条15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运动,以伸出卡勾130。其中,该卡勾130可以伸出至第一基座110外。反之,当第二齿条150沿着第一方向D1运动时,该第二齿条150可以带动卡勾130缩回至第一基座110内,齿轮120逆时针转动,相应也使得第一齿条14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运动。其中,该第一方向D1可理解为卡勾130伸出的方向,该第二方向可理解为卡勾130缩回的方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为相反方向。
请同步参考图7和图8,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齿条140和第二齿条150的对向运动,以弹出卡勾130,第一对接结构100还包括第一磁性件160。该第一磁性件160位于第一齿条140的一侧,并且朝向第二对接结构200。对应第一磁性件160,第二对接结构200包括第二磁性件220。该第二磁性件220的磁性与第一磁性件160的磁性相同,以使第二磁性件220与第一磁性件160在靠近时相互排斥,该互相排斥的力定义为排斥力。
应当理解,当第一对接结构100靠近第二对接结构200,基于第一磁性件160和第二磁性件220相靠近所产生的排斥力,使得第一齿条140会有远离第二齿条150的趋势。基于此,第一磁性件160可以推动第一齿条140沿着第一方向D1(或者远离第二对接结构200的方向)运动。相应的,第二齿条150则会沿着第二方向D2(或者靠近第二对接结构200的方向)运动,以伸出卡勾130。由此,该伸出的卡勾130可以容纳到第二对接结构200的对接槽内,以实现第一对接结构100和第二对接结构200的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条140可以设有容纳槽140a,该容纳槽140a设置在第一齿条140朝向第二对接结构200的一侧。其中,该容纳槽140a用于容纳第一磁性件160,以确保第一齿条140和第一磁性件16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7,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齿条150在排斥力减弱后使位于其一侧的卡勾130缩回至第一基座110内,第一对接结构100还包括弹性件170。第一基座110在朝向第二对接结构200的一侧设有限位壁118,该限位壁118可以连接在底壁112和顶壁114之间。该弹性件170沿着第二方向D2设置,并且抵持在第二齿条150和限位壁118之间。
应当理解,弹性件170的弹性力小于第一磁性件160和第二磁性件220接触时所产生的排斥力。基于此,当第一对接结构100接触或者靠近第二对接结构200,第二齿条150沿着第二方向D2运动,该运动会使弹性件170产生弹性形变。而当第一对接结构100与第二对接结构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并且彼此远离后,第一磁性件160和第二磁性件220之间的排斥力也会逐渐减弱。当弹性件170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大于减弱后的排斥力,弹性件170提供的弹性力会使第二齿条150沿着第一方向D1运动,以使第二齿条150复位,并相应带动卡勾130缩回至第一基座110内。相应的,第一齿条140会沿着第二方向D2运动,从而也使第一齿条140复位。而从相对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外界进行观察,位于第二齿条150一侧的卡勾130被弹性件170弹回到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内部,其并没有外露,以此可以防止第二齿条150的卡勾130被磕碰损坏。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结构100也可以不包括弹性件170。基于此,当第一部分12和其他部分(14,16)彼此远离后,用户可以手动地将卡勾推回到第一基座110内。
请参考图8,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与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对接结构200还包括第二基座210。该第二基座210设有对接槽(图未示),该对接槽可以容纳第一对接结构100伸出的卡勾130,以此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
请参考图7,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件170可以为压簧,以确保在多次可拆卸连接后,仍保持有良好的弹性力。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件170也可以为拉簧或者泡棉等,对此不加限制。
请参考图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60和第二磁性件220均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磁石,以此确保第一磁性件160和第二磁性件220之间具有足够的排斥力,以在第一部分12靠近第二部分14时及时地弹出卡勾130。如图7所示例的,第一磁性件160包括三个磁石;如图8所示例的,第二磁性件220包括两个磁石,但不以此为限。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条150和卡勾130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条150和卡勾130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的两部分,对此不加限制。
请同步参考图9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第一对接结构102,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结构100相比,其第一基座110的底壁112具有限位槽112a,该限位槽112a沿着第二方向D2开设。第二齿条150则可以在朝向底壁112和顶壁114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152,该限位凸起152可以容纳在限位槽112a内。其中,朝向底壁112一侧的限位凸起152,其可以与底壁112的限位槽112a配合。对于朝向顶壁114一侧设置的限位凸起152,第一部分12的外壳的内侧也可以设有限位槽112a,以与第二齿条150的限位凸起152配合。
应当理解,通过限位槽112a和限位凸起152的配合,可以限定第二齿条150的运动行程,以使第二齿条150沿着第一方向D1或者第二方向D2运动。基于此,相应可以把第一基座110的第二侧壁1162去掉、以及将顶壁114去掉一部分,由此可以减小第一对接结构100在整体上所占用的体积,以便于安装到第一部分12。其中,该去掉一部分后的顶壁114可以用于防止第一齿条140和弹性件170脱离第一基座110。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条150也可以仅在朝向底壁112的一侧设置限位凸起152,对此不加限制。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条140也可以设有限位凸起,第一基座110的底壁112在对应第一齿条140的位置设有限位槽。类似的,通过第一齿条140的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可以使第一齿条140沿着第一方向D1或者第二方向D2运动,以减小第一对接结构102所占用的体积。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具体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可拆卸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对接结构;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包括第一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齿轮、卡勾、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齿轮的另一侧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卡勾设于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对接结构;
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包括第二磁性件、以及具有对接槽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同;
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接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靠近并相斥,所述第一磁性件推动所述第一齿条远离所述第二部分,所述齿轮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卡勾伸出并容纳在所述对接槽内,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接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解除可拆卸连接后,推动所述第二齿条复位,并使所述卡勾缩回至所述第一基座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在朝向第二对接结构的一侧设有限位壁;所述弹性件抵持在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限位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拉簧或者泡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对接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在朝向所述第二对接结构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并且包围形成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齿条容纳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齿条容纳于第二腔室内;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区域;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安装柱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设于所述底壁上;
所述底壁对应所述第二齿条的区域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齿条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二齿条的运动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设于所述底壁上;
所述底壁在对应所述第一齿条的区域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齿条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一齿条的运动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
所述第一部分为系统部,所述第二部分为键盘部或者显示部;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为键盘部或者显示部,所述第二部分为系统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可对调的结构;
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结构,且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三部分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结构,且朝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三部分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对接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部分为系统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显示部,所述第三部分为键盘部。
CN202022847137.4U 2020-11-30 2020-11-30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331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7137.4U CN214331176U (zh) 2020-11-30 2020-11-30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PCT/CN2021/133714 WO2022111656A1 (zh) 2020-11-30 2021-11-26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7137.4U CN214331176U (zh) 2020-11-30 2020-11-30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31176U true CN214331176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7137.4U Active CN214331176U (zh) 2020-11-30 2020-11-30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31176U (zh)
WO (1) WO20221116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656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069A (zh) * 2023-03-13 2023-04-1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锁附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250B (zh) * 2010-11-15 2016-09-0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2573340B (zh) * 2010-11-16 2015-09-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TWI466391B (zh) * 2011-09-06 2014-12-21 Acer Inc 外接模組、電子裝置以及驅動外接模組的方法
CN103729020B (zh) * 2012-10-11 2016-12-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接合模组
TWM458065U (zh) * 2013-02-21 2013-07-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541633B (zh) * 2015-05-15 2016-07-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577093B (zh) * 2015-07-14 2017-04-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底座及具有其之電子設備
CN108572699B (zh) * 2018-07-04 2024-02-2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11182098B (zh) * 2019-12-23 2021-08-2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11867311B (zh) * 2020-07-31 2023-0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4331176U (zh) * 2020-11-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656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11656A1 (zh)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31176U (zh)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US864916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KR101442622B1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US9201453B2 (en) Self-retracting connector for docking device
US567901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917569B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TWI492694B (zh) 攜帶型電子裝置及其晶片卡固持機構
US201301482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KR101927201B1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5692208A (en) Lever apparatus for an ejector mechanism in a personal computer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38609B (zh) 雙向式扣合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US772451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assembly
JPH03269608A (ja) 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の拡張ユニット
TWI565393B (zh) 活動式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CN109710027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JP3665235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ー用拡張ユニットのロック装置
US2007004719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0470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mechanism
US2007004719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7004719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403218B2 (ja) 拡張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267261A (ja)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
US6208509B1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access door
TWI578135B (zh) 具有可卸除電池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