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735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735B
TWI698735B TW108105182A TW108105182A TWI698735B TW I698735 B TWI698735 B TW I698735B TW 108105182 A TW108105182 A TW 108105182A TW 108105182 A TW108105182 A TW 108105182A TW I698735 B TWI698735 B TW I6987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electronic device
magnetic member
follower
attr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4199A (zh
Inventor
魏振庭
王鎮城
陳俊傑
蔡元興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4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4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7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機體、從動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從動件滑設於機體內。第一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第二磁性件位於從動件的一側,且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相對應。第二磁性件配置用以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從動件。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產品辨識度高的電子裝置。
因可攜式電子裝置便於攜帶,用以即時收發或處理資訊,業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常見的可攜帶電子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這些可攜帶電子裝置上大多印有品牌的標誌,以令消費者能直觀地進行辨識。然而,多數標誌的設計僅有單向為正向,以對應於品牌名稱的文字為例,消費者僅能在特定方位觀看到正向字體,在其他方位所觀看得到的文字則為反向字體,故不利於消費者進行辨識。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不僅可靈活變化,也能提高產品辨識度。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機體、從動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從動件滑設於機體內。第一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第二磁性件位於從動件的一側,且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相對應。第二磁性件配置用以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從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體可旋轉地連接第二磁性件,且第二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隨著機體與第二磁性件的相對旋轉,第一磁性件對準第一磁性部或第二磁性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的其一的磁性異於第一磁性件的磁性,且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的另一的磁性同於第一磁性件的磁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三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第三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其中第一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第一磁性件位於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之間。機體可旋轉地連接第四磁性件,其中第三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相對應,且第三磁性件位於第一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之間。第四磁性件配置用以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第三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從動件。當第二磁性件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時,第四磁性件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斥力,當第二磁性件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斥力時,第四磁性件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四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三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隨著機體與第四磁性件的相對旋轉,第三磁性件對準第三磁性部或第四磁性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的其一的磁性異於第三磁性件的磁性,且第三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的另一的磁性同於第三磁性件的磁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性部與第三磁性部相對準,且第二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相對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光源,設置於機體內,其中從動件具有並列的第一鏤空部與第二鏤空部,隨著從動件相對於機體的滑動,第一鏤空部與第二鏤空部的任一對準光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性件設置於機體內,且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三磁性件、導電片以及電磁件。第三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其中第一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第一磁性件位於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之間。電磁件設置於機體內,且機體與電磁件可旋轉地連接導電片。第三磁性件與電磁件相對應,且電磁件位於第三磁性件與導電片之間。導電片配置用以與電磁件導通,使電磁件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以基於第三磁性件與電磁件間的磁吸力克服第二磁性件對第一磁性件所產生的磁吸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體具有開窗區,用以暴露出從動件的局部。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連接件、從動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樞接第一連接件。從動件滑設於第一機體內。第一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第二磁性件對應第一連接件設置,其中第二磁性件位於從動件的一側,且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相對應。第二磁性件配置用以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從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性件固設於第一連接件內,且機體可旋轉地連接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隨著第一機體與第二磁性件的相對旋轉,第一磁性件對準第一磁性部或第二磁性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二連接件、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第二連接件並列於第一連接件,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樞接第二連接件,且從動件位於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第三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其中第一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第一磁性件位於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之間。第四磁性件固設於第二連接件內,其中第一機體可旋轉地連接第四磁性件,且第三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相對應。第三磁性件位於第一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之間,第四磁性件配置用以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第三磁性件與第四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從動件。當第二磁性件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時,第四磁性件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斥力。當第二磁性件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斥力時,第四磁性件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性件設置於機體內,且對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二連接件、第三磁性件、導電片以及電磁件。第二連接件並列於第一連接件,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樞接第二連接件,且從動件位於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第三磁性件設置於從動件,其中第一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第一磁性件位於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之間。導電片固設於第二連接件內。電磁件設置於機體內,且機體與電磁件可旋轉地連接導電片。第三磁性件與電磁件相對應,且電磁件位於第三磁性件與導電片之間。導電片配置用以與電磁件導通,使電磁件對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以基於第三磁性件與電磁件間的磁吸力克服第二磁性件對第一磁性件所產生的磁吸力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透過磁吸作用或磁斥作用來決定從動件的所在位置。舉例來說,從動件可設有特定圖案或文字,隨著從動件的位置變化,觀看者可獲致不同的視覺感受。因此,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不僅可靈活變化,也能提高產品辨識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1B是圖1A中的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圖1C是圖1A中的從動件、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的左側放大示意圖。圖2A是圖1A的電子裝置轉換至另一狀態後的局部示意圖。圖2B是圖2A中的區域R2的放大示意圖。圖2C是圖2A中的從動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的右側放大示意圖。下文以筆記型電腦為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進一步來說,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從動件的定位機制,也可應用於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擴充基座的組合或智慧型手機與擴充基座的組合。換句話說,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從動件的定位機制不僅可應用於彼此樞接的雙機體的產品,也可應用於單機體的產品。
請先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其中第一機體110可為顯示器,且第二機體120可為主機。舉例來說,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可相對翻轉或旋轉360度,且第一機體110可採用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器,故操作上更為靈活。
另一方面,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並列的第一連接件130與第二連接件131,其中第一機體110具有第一樞接側111,第二機體120具有並鄰於第一樞接側111的第二樞接側121,且第一連接件130與第二連接件131設置於第一樞接側111與第二樞接側121之間。第一樞接側111與第二樞接側121分別樞接第一連接件130,且第一樞接側111與第二樞接側121分別樞接第二連接件131。進一步來說,第一連接件130與第二連接件131可為鉸鏈殼體(hinge cover),用以收容雙軸式鉸鏈結構。換句話說,第一樞接側111與第二樞接側121透過雙軸式鉸鏈結構樞接第一連接件130,且第一樞接側111與第二樞接側121透過雙軸式鉸鏈結構樞接第二連接件131。
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從動件140、第一磁性件150以及第二磁性件160,其中從動件140滑設於第一機體110內,且設置靠近第一樞接側111。從動件140位於第一連接件130與第二連接件131之間,且具有朝向第一連接件130的第一側141與朝向第二連接件131的第二側142。第一磁性件150設置於從動件140的第一側141,且第二磁性件160固設於第一連接件130內。因此,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一連接件130相對旋轉的過程中,從動件140及其上的第一磁性件150也隨著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磁性件160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50與第二磁性件160相對應,其中從動件140的第一側141貼近第一連接件130,且第一磁性件150與第二磁性件160磁性相吸。基於第一磁性件150與第二磁性件160間的磁吸力,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1A)。第二磁性件160例如為中空圓柱體,其中第二磁性件160的外壁面與第一連接件130的內壁面分別設有相應的卡合結構以固定彼此。另一方面,第一機體110配置用以沿著軸線AX相對於第一連接件130與固設於其內的第二磁性件160旋轉,而軸線AX例如是延伸通過第二磁性件160的中心(即中空圓柱體的中心)。第二磁性件160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一磁性部161與第二磁性部162,其中第一磁性部161與第二磁性部162可為相銜接的兩弧形結構,且環繞軸線AX,以構成中空圓柱體。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磁性件可為實心圓柱體,其中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可為相銜接的兩扇形結構,且環繞軸線,以構成實心圓柱體。
如圖1B所示,第一磁性件150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對準第一磁性部161,且第一磁性部161的磁性異於第一磁性件150的磁性,以對第一磁性件150產生磁吸力,使得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1A)。請參考圖1A至圖2B,從動件140配置用以沿著滑動方向D在第一連接件130與第二連接件131之間往復滑動,或稱沿著滑動方向D在第一位置P1(見圖1A)與第二位置P2(見圖2A)之間往復滑動,且滑動方向D平行於軸線AX。
在第一機體110沿著軸線AX相對於第一連接件130與固設於其內的第二磁性件160旋轉後,例如從圖1A的狀態轉換至圖2A的狀態,滑設於第一機體110的從動件140也沿著軸線AX相對於第二磁性件160旋轉,使得第一磁性件150移出第一磁性部161所在範圍而移入第二磁性部162所在範圍內。如圖2C所示,第一磁性件150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對準第二磁性部162,第二磁性部162的磁性同於第一磁性件150的磁性,以對第一磁性件150產生磁斥力,從而驅動從動件140從第一位置P1(見圖1A)滑動至第二位置P2(見圖2A)。
上述單側的磁吸作用與磁斥作用的轉換便足以決定從動件140的所在位置,也就是說,基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磁性件160的相對旋轉及相應的旋轉角度,與第一機體110同步運動的第一磁性件150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會對準第二磁性件160的不同區域。當第一磁性件150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對準第一磁性部161時,第一磁性部161對第一磁性件150產生磁吸力,使得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1A)。反之,當第一磁性件150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對準第二磁性部162時,第二磁性部162對第一磁性件150產生磁斥力,使得從動件140從第一位置P1(見圖1A)滑動至第二位置P2(見圖2A)。
進一步來說,第一磁性部161在第二磁性件160的分布範圍與第二磁性部162在第二磁性件160的分布範圍需視設計需求而定。舉例來說,若處於閉合狀態下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並在展開至特定角度之前,從動件140需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1A),則可依此特定角度推算出第一磁性部161在第二磁性件160的分布範圍。也就是說,第一磁性部161的分布範圍的起迄點可據此被決定,並相應地推得第二磁性部162在第二磁性件160的分布範圍。
為確保從動件140在到達定位後不會輕易受外力作用而滑動以提高可靠度,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進一步包括第三磁性件151與第四磁性件163,其中第三磁性件151設置於從動件140的第二側142,且第一磁性件150位於第二磁性件160與第三磁性件151之間。另一方面,第四磁性件163固設於第二連接件131內,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連接件131相對旋轉的過程中,從動件140及其上的第三磁性件151也隨著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四磁性件163旋轉。
具體而言,第二磁性件160與第四磁性件163對稱設置於從動件140的相對兩側,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第四磁性件163對準第三磁性件151,且第三磁性件151位於第一磁性件150與第四磁性件163之間。在圖1A所示的狀態下,第四磁性件163對第三磁性件151產生磁斥力,以確保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請參考圖1A、圖1C、圖2A以及圖2B,第四磁性件163例如為中空圓柱體,其中第四磁性件163的外壁面與第二連接件131的內壁面分別設有相應的卡合結構以固定彼此。另一方面,第一機體110配置用以沿著軸線AX相對於第二連接件131與固設於其內的第四磁性件163旋轉,而軸線AX例如是延伸通過第四磁性件163的中心(即中空圓柱體的中心)。第四磁性件163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三磁性部164與第四磁性部165,其中第三磁性部164與第四磁性部165可為相銜接的兩弧形結構,且環繞軸線AX,以構成中空圓柱體。在其他實施例中,第四磁性件可為實心圓柱體,其中第三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可為相銜接的兩扇形結構,且環繞軸線,以構成實心圓柱體。
如圖1C所示,第三磁性件151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對準第三磁性部164,且第三磁性部164的磁性同於第三磁性件151的磁性,以對第三磁性件151產生磁斥力,從而確保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1A)。具體而言,因第二磁性件160與第四磁性件163對稱設置於從動件140的相對兩側,第一磁性部161與第三磁性部164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相互對準且彼此重疊,且第二磁性部162與第四磁性部165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相互對準且彼此重疊,如圖1B、圖1C、圖2B以及圖2C所示。
在第一機體110沿著軸線AX相對於第二連接件131與固設於其內的第四磁性件163旋轉後,例如從圖1A的狀態轉換至圖2A的狀態,在此轉換過程中,滑設於第一機體110的從動件140也沿著軸線AX相對於第四磁性件163旋轉。請參考圖1B、圖1C、圖2B以及圖2C,在第一磁性件150移出第一磁性部161所在範圍而移入第二磁性部162所在範圍內的同時,第三磁性件151移出第三磁性部164所在範圍而移入第四磁性部165所在範圍內。此時,第三磁性件151在平行於軸線AX的方向上對準第四磁性部165,且第四磁性部165的磁性異於第三磁性件151的磁性,以對第三磁性件151產生磁吸力,從而確保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見圖2A)。
此外,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回復至閉合狀態的過程中,第三磁性件151與第四磁性件163的配合也有助於驅動從動件140返回初始位置。
請參考圖1A與圖2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具有開窗區112,用以暴露出從動件140的局部。舉例來說,當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時,從動件140的第一區塊1401暴露於開窗區112外,而第一區塊1401設有特定圖案或文字,此時,操作電子裝置100的第一人員,觀看所得的第一區塊1401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為正向圖案或字體。反之,當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時,從動件140的第二區塊1402暴露於開窗區112外,而第二區塊1402可設有特定圖案或文字,此時,操作電子裝置100的人員,觀看所得的第二區塊1402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為反向圖案或字體,而位於第一人員對面的第二人員觀看所得的第二區塊1402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為正向圖案或字體。進一步來說,第一區塊1401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與第二區塊1402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的內容可相同,但第二區塊1402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例如是第一區塊1401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旋轉180度後所得。
也就是說,藉由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旋轉120的相對旋轉來轉換作用於從動件140的磁吸力與磁斥力,令從動件140得以被定位於至少兩不同位置,並使從動件140的至少兩不同區塊暴露於開窗區112外,據而透過不同區塊內的圖案或文字設計,以讓位於電子裝置100周圍的人員獲致不同的視覺感受。因此,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不僅可靈活變化,也能提高產品辨識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區塊1401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可採鏤空設計的方式呈現,以具有第一鏤空部1403。相似地,第二區塊1402內的特定圖案或文字可採鏤空設計的方式呈現,以具有第二鏤空部1404。具體而言,第一鏤空部1403並列於第二鏤空部1404,當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時,第一鏤空部1403暴露於開窗區112外,第二鏤空部1404隱藏於第一機體110內。反之,當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時,第二鏤空部1404暴露於開窗區112外,第一鏤空部1403隱藏於第一機體110內。另一方面,光源17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且對準於開窗區112。因此,當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時,光源170對準第一鏤空部1403,以使其發出的光線經由第一鏤空部1403與開窗區112投射而出。反之,當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時,光源170對準第二鏤空部1404,以使其發出的光線經由第二鏤空部1404與開窗區112投射而出。
以下將列舉其他實施例,並且是針對各實施例的差異處作說明,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結構配置、作動原理以及技術效果不重複贅述。
圖3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中的電子裝置的左側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C是圖3A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從動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以及電磁件的配置關係示意圖。圖3D是圖3B的第二連接件與安裝於其中的導電片的示意圖。圖4A是圖3A的電子裝置轉換至另一狀態後的局部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電子裝置的左側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C是圖4A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從動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以及電磁件的配置關係示意圖。圖4D是圖4B的第二連接件與安裝於其中的導電片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A至圖3D,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A的第二磁性件160a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其中第二磁性件160a的所在位置貼近第一連接件130,且位於從動件140與第一連接件130之間。舉例來說,第二磁性件160a配置用以對第一磁性件150產生磁吸力,以使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
另一方面,電子裝置100A更包括導電片180與電磁件181,其中導電片180固設於第二連接件131內,且電磁件181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第一機體110與電磁件181可旋轉地連接導電片180,其中第三磁性件151與電磁件181相對應,且電磁件181位於第三磁性件151與導電片180之間。導電片180可為弧形導電片,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連接件131相對旋轉的過程中,電磁件181、從動件140以及從動件140上的第三磁性件151也隨著第一機體110相對於導電片180旋轉。舉例來說,若處於閉合狀態下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並在展開至特定角度之前,從動件140需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3A與圖3C),則可依此特定角度推算出導電片180的分布範圍。也就是說,導電片180的分布範圍的起迄點可據此被決定。
也就是說,當處於閉合狀態下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時,且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至特定角度之前,導電片180不與電磁件181導通。此時,第二磁性件160a對第一磁性件150所產生的磁吸力可確保從動件140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1(見圖3A與圖3C)。請參考圖3A至圖4D,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至特定角度之後,導電片180與電磁件181導通,使電磁件181通電以對第三磁性件151產生磁吸力,且此磁吸力能夠克服第二磁性件160a對第一磁性件150所產生的磁吸力,使得從動件140受電磁件181所產生的磁吸力的驅使而移動至第二位置P2(見圖4A與圖4C)。在導電片180與電磁件181導通以持續使電磁件181通電的情況下,從動件140可被定位於至第二位置P2(見圖4A與圖4C)。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藉由第一機體與第二旋轉的相對旋轉來轉換作用於從動件的磁吸力與磁斥力,令從動件得以被定位於至少兩不同位置,並使從動件的至少兩不同區塊暴露於開窗區外,據而透過不同區塊內的圖案或文字設計,以讓位於電子裝置周圍的人員獲致不同的視覺感受。因此,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不僅可靈活變化,也能提高產品辨識度。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藉由第一機體與第二旋轉的相對旋轉使電磁件未通電而無產生磁吸力或通電而產生磁吸力,在電磁件未通電而無產生磁吸力的情況下,從動件被定位於初始位置,在電磁件通電而產生磁吸力的情況下,從動件受磁吸力的驅使而朝向電磁件移動。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樞接側 112‧‧‧開窗區 120‧‧‧第二機體 121‧‧‧第二樞接側 130‧‧‧第一連接件 131‧‧‧第二連接件 140‧‧‧從動件 1401‧‧‧第一區塊 1402‧‧‧第二區塊 1403‧‧‧第一鏤空部 1404‧‧‧第二鏤空部 141‧‧‧第一側 142‧‧‧第二側 150‧‧‧第一磁性件 151‧‧‧第三磁性件 160、160a‧‧‧第二磁性件 161‧‧‧第一磁性部 162‧‧‧第二磁性部 163‧‧‧第四磁性件 164‧‧‧第三磁性部 165‧‧‧第四磁性部 170‧‧‧光源 180‧‧‧導電片 181‧‧‧電磁件 AX‧‧‧軸線 D‧‧‧滑動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R1、R2‧‧‧區域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的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 圖1C是圖1A中的從動件、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的左側放大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電子裝置轉換至另一狀態後的局部示意圖。 圖2B是圖2A中的區域R2的放大示意圖。 圖2C是圖2A中的從動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的右側放大示意圖。 圖3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電子裝置的左側放大局部示意圖。 圖3C是圖3A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從動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以及電磁件的配置關係示意圖。 圖3D是圖3B的第二連接件與安裝於其中的導電片的示意圖 圖4A是圖3A的電子裝置轉換至另一狀態後的局部示意圖。 圖4B是圖4A的電子裝置的左側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C是圖4A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從動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以及電磁件的配置關係示意圖 圖4D是圖4B的第二連接件與安裝於其中的導電片的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樞接側
112‧‧‧開窗區
120‧‧‧第二機體
121‧‧‧第二樞接側
130‧‧‧第一連接件
131‧‧‧第二連接件
140‧‧‧從動件
1401‧‧‧第一區塊
1403‧‧‧第一鏤空部
1404‧‧‧第二鏤空部
142‧‧‧第二側
151‧‧‧第三磁性件
160‧‧‧第二磁性件
163‧‧‧第四磁性件
170‧‧‧光源
D‧‧‧滑動方向
P1‧‧‧第一位置
R1‧‧‧區域

Claims (2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機體;從動件,滑設於該機體內,且該從動件的整體位在該機體內;第一磁性件,設置於該從動件;以及第二磁性件,位於該從動件的一側,且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相對應,在一狀態下,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以基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間的磁吸力定位該從動件,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相對旋轉而轉換至另一狀態,且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斥力,以基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間的磁斥力定位該從動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機體可旋轉地連接該第二磁性件,且該第二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隨著該機體與該第二磁性件的相對旋轉,該第一磁性件對準該第一磁性部或該第二磁性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部與該第二磁性部的其一的磁性異於該第一磁性件的磁性,且該第一磁性部與該第二磁性部的另一的磁性同於該第一磁性件的磁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三磁性件,設置於該從動件,其中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該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該第一磁性件位於該第 二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之間;以及第四磁性件,該機體可旋轉地連接該第四磁性件,其中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四磁性件相對應,且該第三磁性件位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四磁性件之間,該第四磁性件配置用以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四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該從動件,當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時,該第四磁性件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斥力,當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斥力時,該第四磁性件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四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三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隨著該機體與該第四磁性件的相對旋轉,該第三磁性件對準該第三磁性部或該第四磁性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磁性部與該第四磁性部的其一的磁性異於該第三磁性件的磁性,且該第三磁性部與該第四磁性部的另一的磁性同於該第三磁性件的磁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部與該第三磁性部相對準,且該第二磁性部與該第四磁性部相對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光源,設置於該機體內,其中該從動件具有並列的第一鏤空 部與第二鏤空部,隨著該從動件相對於該機體的滑動,該第一鏤空部與該第二鏤空部的任一對準該光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磁性件設置於該機體內,且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該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三磁性件,設置於該從動件,其中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該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該第一磁性件位於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之間;導電片;以及電磁件,設置於該機體內,且該機體與該電磁件可旋轉地連接該導電片,其中該第三磁性件與該電磁件相對應,且該電磁件位於該第三磁性件與該導電片之間,該導電片配置用以與該電磁件導通,使該電磁件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以基於該第三磁性件與該電磁件間的磁吸力克服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所產生的磁吸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機體具有開窗區,用以暴露出該從動件的局部。
  1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連接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別樞接該第一連接件; 從動件,滑設於該第一機體內,且該從動件的整體位在該第一機體內;第一磁性件,設置於該從動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對應該第一連接件設置,其中該第二磁性件位於該從動件的一側,且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相對應,在一狀態下,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以基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間的磁吸力定位該從動件,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相對旋轉而轉換至另一狀態,且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斥力,以基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間的磁斥力定位該從動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磁性件固設於該第一連接件內,且該機體可旋轉地連接該第二磁性件,該第二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一磁性部與第二磁性部,隨著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磁性件的相對旋轉,該第一磁性件對準該第一磁性部或該第二磁性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部與該第二磁性部的其一的磁性異於該第一磁性件的磁性,且該第一磁性部與該第二磁性部的另一的磁性同於該第一磁性件的磁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二連接件,並列於該第一連接件,其中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別樞接該第二連接件,且該從動件位於該第一連接件與 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第三磁性件,設置於該從動件,其中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該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該第一磁性件位於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之間;以及第四磁性件,固設於該第二連接件內,其中該第一機體可旋轉地連接該第四磁性件,且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四磁性件相對應,該第三磁性件位於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四磁性件之間,該第四磁性件配置用以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基於該第三磁性件與該第四磁性件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定位該從動件,當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時,該第四磁性件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斥力,當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斥力時,該第四磁性件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四磁性件包括磁性互異的第三磁性部與第四磁性部,隨著該第一機體與該第四磁性件的相對旋轉,該第三磁性件對準該第三磁性部或該第四磁性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磁性部與該第四磁性部的其一的磁性異於該第三磁性件的磁性,且該第三磁性部與該第四磁性部的另一的磁性同於該第三磁性件的磁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部與該第三磁性部相對準,且該第二磁性部與該第四磁性部相對準。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光源,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其中該從動件具有並列的第一鏤空部與第二鏤空部,隨著該從動件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滑動,該第一鏤空部與該第二鏤空部的任一對準該光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磁性件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且對該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吸力,該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二連接件,並列於該第一連接件,其中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別樞接該第二連接件,且該從動件位於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第三磁性件,設置於該從動件,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分別位於該從動件的相對兩側,且該第一磁性件位於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三磁性件之間;導電片,固設於該第二連接件內;電磁件,設置於該機體內,且該機體與該電磁件可旋轉地連接該導電片,其中該第三磁性件與該電磁件相對應,且該電磁件位於該第三磁性件與該導電片之間,該導電片配置用以與該電磁件導通,使該電磁件對該第三磁性件產生磁吸力,以基於該第三磁性件與該電磁件間的磁吸力克服該第二磁性件對該第一磁性件 所產生的磁吸力。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開窗區,用以暴露出該從動件的局部。
TW108105182A 2018-04-10 2019-02-15 電子裝置 TWI698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5239P 2018-04-10 2018-04-10
US62/655,239 2018-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4199A TW201944199A (zh) 2019-11-16
TWI698735B true TWI698735B (zh) 2020-07-11

Family

ID=68098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182A TWI698735B (zh) 2018-04-10 2019-02-15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0991B2 (zh)
CN (1) CN110362154B (zh)
TW (1) TWI69873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9867U (en) * 2010-05-04 2010-10-01 Quanta Comp Inc Portable computer
TWM496919U (zh) * 2014-10-01 2015-03-01 Wistron Corp 卡合模組
TWI594109B (zh) * 2016-10-14 2017-08-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螢幕傾倒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6081B1 (en) * 2000-09-26 2003-08-12 Denny Jaeger Moveable magnetic devices for electronic graphic displays
CN101772285A (zh) * 2009-01-07 2010-07-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1997943B (zh) * 2009-08-26 2014-03-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679306U (zh) * 2010-05-21 2010-12-2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锁定机构及具有该磁性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2049413U (zh) * 2011-03-18 2011-11-23 东莞市旭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携带装置
TWM446354U (zh) * 2012-08-31 2013-02-01 Quanta Comp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516898B (zh) * 2013-01-08 2016-01-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525421B (zh) * 2014-07-17 2016-03-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疊之電子裝置及其限位結構
KR102406557B1 (ko) * 2015-07-15 2022-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키보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단말 시스템
US9851749B2 (en) * 2016-04-19 2017-12-26 Dell Products L.P. Magnetic hinge system
TWI594107B (zh) * 2016-08-18 2017-08-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來輔助螢幕模組與主機模組間開闔之輔助開闔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9669510B (zh) * 2017-10-16 2020-04-24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升降部件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9867U (en) * 2010-05-04 2010-10-01 Quanta Comp Inc Portable computer
TWM496919U (zh) * 2014-10-01 2015-03-01 Wistron Corp 卡合模組
TWI594109B (zh) * 2016-10-14 2017-08-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螢幕傾倒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10690A1 (en) 2019-10-10
CN110362154B (zh) 2023-05-05
TW201944199A (zh) 2019-11-16
US10520991B2 (en) 2019-12-31
CN110362154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41605A1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829930A (zh)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JP5085725B2 (ja) 開閉式小型電子機器
US1078273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US10146259B1 (en) Dual-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656677B2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0035614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36144B (zh) Lens cover device
CN104765413A (zh) 电子装置
CN10396792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枢纽模块
CN106484037B (zh) 电子装置
TW202037140A (zh) 可隱藏鏡頭模組的電子裝置
TWI698735B (zh) 電子裝置
CN103118513B (zh) 电子装置
US9541954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725471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16742B (zh) 擴充基座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CN111984062B (zh) 具滑转机制的电子装置
US201903696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693175B2 (en)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TWM541596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101932042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92858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107971B (zh) 电子组件与扩充基座
TWM535391U (zh)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