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391U -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391U
TWM535391U TW105211627U TW105211627U TWM535391U TW M535391 U TWM535391 U TW M535391U TW 105211627 U TW105211627 U TW 105211627U TW 105211627 U TW105211627 U TW 105211627U TW M535391 U TWM535391 U TW M53539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housing
carrier
open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1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國輝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1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5391U/zh
Publication of TWM535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391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及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常見的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其便於攜帶且能即時讀取資訊或收發訊息,業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來說,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大多設有凸出於殼體的按鍵,以便於使用者透過按壓按鍵的方式來執行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特定功能,例如電源切換、音量控制或畫面捲動等。
雖然將按鍵設計凸出於殼體可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但無法維持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外觀的完整性,且容易產生使用者誤觸按鍵的情形。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其具有良好的操作彈性,不僅能避免使用者誤觸按鍵,且能維持外觀的完整性。
本新型創作提出一種按鍵結構,其組裝在電子裝置的殼體上。殼體具有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按鍵結構包括按鍵總成以及驅動總成。按鍵總成可移動地設置於殼體內。按鍵總成包括按鍵本體。按鍵本體內埋於殼體,且對應於第一開口。驅動總成可轉動地設置於殼體內,且位於按鍵總成的一側。驅動總成包括開關鈕。開關鈕暴露於第二開口。當開關鈕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驅動總成沿一轉動方向相對於殼體轉動以驅動按鍵總成沿一移動方向移動,而使按鍵本體經由第一開口移出殼體。
本新型創作另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殼體以及上述按鍵結構。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於其殼體上配設有隱藏式按鍵結構,使用者可視實際需求來將內埋於殼體的按鍵本體移出殼體,以便於透過按壓按鍵本體的方式來執行電子裝置的特定功能,例如電源切換、音量控制或畫面捲動等。當按鍵本體內埋於殼體時,不僅能避免使用者誤觸按鍵本體,且能維持電子裝置的外觀的完整性。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爆炸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適用的電子產品或電子設備,為便於說明,僅繪示出電子裝置10的殼體11於圖式中。詳細而言,電子裝置10包括殼體11以及按鍵結構100,其中殼體11具有第一開口12以及第二開口13,以使按鍵結構100的部分構件暴露於殼體11。按鍵結構100包括按鍵總成110以及驅動總成120,其中按鍵總成110設置於殼體11內,且能夠沿移動方向D及其反向相對於殼體11移動。按鍵總成110包括按鍵本體111,其中按鍵本體111內埋於殼體11,且對應於第一開口12。如圖1所示,按鍵本體111的按壓面111a例如是與殼體11的外表面14齊平,故能避免使用者誤觸按鍵本體111,而意外地執行電子裝置10的特定功能,例如電源切換、音量控制或畫面捲動等。在其他實施例中,按鍵本體的按壓面可低於殼體的外表面。
驅動總成120設置於殼體11內,且位於按鍵總成110的一側。驅動總成120能夠沿轉動方向R及其反向相對於殼體10轉動,其中驅動總成120包括開關鈕121,且開關鈕121暴露於第二開口13。開關鈕121具有凸部121a,以便於使用者施力於其上來控制驅動總成120的轉動。圖1所示的凸部121a位於第二開口13的第一位置P1,其中第一位置P1的對側即為第二位置P2,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的距離可用以決定驅動總成120的轉動行程。
圖3A是圖1的電子裝置沿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圖3B是圖1的電子裝置沿B-B剖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圖3A以及圖3B,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結構100更包括電路板130,例如是印刷電路板(PCB),且固定於殼體11內。按鍵總成110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30,且電路板130電性連接於電子裝置10的處理單元(未繪示)。詳細而言,按鍵總成110更包括按鍵載座112、可撓性電路板113以及至少一導電彈片114(圖2示意地繪示出兩個),其中按鍵載座112與按鍵本體111相連接,且彼此固定。可撓性電路板113具有相對的第一部分113a與第二部分113b,其中第一部分113a固定於按鍵本體110與按鍵載座112之間,且第二部分113b穿過按鍵載座112以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30。導電彈片114設置於第一部分113a上,且位於按鍵本體110與第一部分113a之間。
驅動總成120更包括至少一承載座122(圖2示意地繪示出兩個)以及轉軸123,其中承載座122透過固定件124固定於電路板130上,且轉軸123樞設於承載座122上。承載座122與轉軸123皆位於按鍵載座112的一側,且較按鍵載座112遠離第一開口12。轉軸123與開關鈕121相連接,當使用者施力於開關鈕121的凸部121a而使其在第二開口13的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來回移動時,便能使轉軸123沿轉動方向R及其反向相對於殼體10轉動。另一方面,轉軸123具有至少一凸輪部123a(圖2示意地繪示出兩個),當開關鈕121的凸部121a位在第二開口13的第一位置P1時,凸輪部123a與按鍵載座112分離而未有接觸。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導電彈片114對應設置有一個凸輪部123a,且兩者相互對準,惟本新型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電彈片與凸輪部可錯位設置,且導電彈片的數量與凸輪部的數量可不相等。
驅動總成120更包括至少一彈性件125(圖2示意地繪示出兩個),其中彈性件125可為拉伸彈簧,且其兩端部分別固定於承載座122與按鍵載座112。另一方面,承載座122可具有凸柱122a,其中凸柱122a朝向按鍵載座112延伸,且彈性件125套設於凸柱122a,以防止彈性件125在拉伸的過程中不會產生橫向變形。如圖2A所示,凸柱122a與套設於其上的彈性件125皆會有一部分穿過按鍵載座112,且凸柱122a穿過按鍵載座112的部分具有開槽122b。驅動總成120更包括至少一插銷126(圖2示意地繪示出兩個)。插銷126穿過開槽122b,並固定彈性件125的一端於按鍵載座112上,其中插銷126適於沿開槽122b往復移動。換言之,開槽122b的長度可用以決定按鍵總成110的移動行程或彈性件125的拉伸行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件的一端可透過卡接或其他適當的固定方式以固定於按鍵載座上,而無需設置插銷。
圖4A是圖3A的開關鈕從第二開口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後的剖面示意圖。圖4B是圖3B的開關鈕從第二開口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後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4A與圖4B,當開關鈕121從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轉軸123沿轉動方向R相對於承載座122轉動,以透過凸輪部123a推抵按鍵載座112而驅動按鍵總成110沿移動方向D移動,並使按鍵本體111經由第一開口12移出殼體11。此時,按鍵本體111的按壓面111a凸出於殼體11的外表面14,且彈性件125的一端隨按鍵載座112移動而產生彈性變形。
在按鍵本體111的按壓面111a凸出於殼體11的外表面14之後,使用者可施力按壓按鍵本體111來使導電彈片114產生彈性變形,並使導電彈片114抵觸可撓性電路板113的第一部分113a上的接點(未繪示),進而產生一電訊號。電訊號可透過可撓性電路板113與電路板130傳送至電子裝置10的處理單元(未繪示),以使電子裝置10的處理單元(未繪示)依據電訊號而輸出控制訊號,而控制訊號例如是電源切換訊號、音量調整訊號或畫面捲動訊號等等。在電子裝置10的電子元件(未繪示)接收控制訊號之後,電子元件(未繪示)可被驅動以執行對應的功能,例如電源的開關、音量的升降或顯示螢幕的畫面的上下捲動等。
反之,在施加於按鍵本體111的外力移除之後,導電彈片114的彈性恢復力會使其恢復至初始態樣,並與可撓性電路板113的第一部分113a上的接點(未繪示)分離開來,進而中斷電訊號的產生。藉此,電子裝置10便會停止執行對應的功能,例如電源的開關、音量的升降或顯示螢幕的畫面的上下捲動等。
另一方面,當使用者暫時無需操作電子裝置10時,其可將開關鈕121從第二位置P2移動至第一位置P1。此時,轉軸123會沿轉動方向R的反向相對於承載座122轉動,以使凸輪部123a與按鍵載座112分離,且彈性件125的彈性恢復力驅動按鍵總成110沿移動方向D的反向移動而使按鍵本體111通過第一開口12內埋於殼體11,如圖3A所示。雖然本實施例的彈性件125是以拉伸彈簧作說明,惟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件可以是扭簧或壓縮彈簧,倘若彈性件為壓縮彈簧,則需設置於按鍵總成與殼體之間。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於其殼體上配設有隱藏式按鍵結構,使用者可視實際需求來將內埋於殼體的按鍵本體移出殼體,以便於透過按壓按鍵本體的方式來執行電子裝置的特定功能,例如電源切換、音量控制或畫面捲動等。當按鍵本體內埋於殼體時,不僅能避免使用者誤觸按鍵本體,且能維持電子裝置的外觀的完整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子裝置
11‧‧‧殼體
12‧‧‧第一開口
13‧‧‧第二開口
14‧‧‧外表面
100‧‧‧按鍵結構
110‧‧‧按鍵總成
111‧‧‧按鍵本體
111a‧‧‧按壓面
112‧‧‧按鍵載座
113‧‧‧可撓性電路板
113a‧‧‧第一部分
113b‧‧‧第二部分
114‧‧‧導電彈片
120‧‧‧驅動總成
121‧‧‧開關鈕
121a‧‧‧凸部
122‧‧‧承載座
122a‧‧‧凸柱
122b‧‧‧開槽
123‧‧‧轉軸
123a‧‧‧凸輪部
124‧‧‧固定件
125‧‧‧彈性件
126‧‧‧插銷
130‧‧‧電路板
D‧‧‧移動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R‧‧‧轉動方向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圖3A是圖1的電子裝置沿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B是圖1的電子裝置沿B-B剖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A是圖3A的開關鈕從第二開口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後的剖面示意圖。 圖4B是圖3B的開關鈕從第二開口的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後的剖面示意圖。
10‧‧‧電子裝置
11‧‧‧殼體
12‧‧‧第一開口
13‧‧‧第二開口
14‧‧‧外表面
100‧‧‧按鍵結構
111a‧‧‧按壓面
113b‧‧‧第二部分
121‧‧‧開關鈕
121a‧‧‧凸部
122‧‧‧承載座
123‧‧‧轉軸
124‧‧‧固定件
130‧‧‧電路板
D‧‧‧移動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R‧‧‧轉動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按鍵結構,組裝在一電子裝置的一殼體上,該殼體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該按鍵結構包括: 一按鍵總成,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其中該按鍵總成包括一按鍵本體,該按鍵本體內埋於該殼體,且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以及 一驅動總成,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且位於該按鍵總成的一側,其中該驅動總成包括一開關鈕,且該開關鈕暴露於該第二開口,當該開關鈕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驅動總成沿一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殼體轉動以驅動該按鍵總成沿一移動方向移動,而使該按鍵本體經由該第一開口移出該殼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按鍵結構,更包括: 一電路板,固定於該殼體內,其中該按鍵總成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按鍵總成,更包括: 一按鍵載座,連接該按鍵本體; 一可撓性電路板,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且固定於該按鍵本體與該按鍵載座之間;以及 至少一導電彈片,設置於該可撓性電路板上,且位於該按鍵本體與該可撓性電路板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可撓性電路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位於該按鍵本體與該按鍵載座之間,且該第二部分穿過該按鍵載座以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該導電彈片設置於該第一部分上,且位於該按鍵本體與該第一部分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驅動總成更包括: 至少一承載座,固定於該電路板上,且位於該按鍵載座的一側;以及 一轉軸,樞設於該承載座,且位於該按鍵載座的一側,其中該轉軸與該開關鈕相連接,且該轉軸具有至少一凸輪部,當該開關鈕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轉軸沿該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承載座轉動,以透過該凸輪部推抵該按鍵載座而驅動該按鍵總成沿該移動方向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驅動總成更包括: 至少一彈性件,連接該承載座與該按鍵載座,當該凸輪部推抵該按鍵載座時,該彈性件產生彈性變形,當該開關鈕從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轉軸沿該轉動方向的反向相對於該承載座轉動,以使該凸輪部與該按鍵載座分離,且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驅動該按鍵總成沿該移動方向的反向移動而使該按鍵本體通過該第一開口內埋於該殼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承載座具有一凸柱,該凸柱朝向該按鍵載座延伸,且該彈性件套設於該凸柱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凸柱的部分穿過該按鍵載座,且具有一開槽,該驅動總成更包括: 至少一插銷,穿過該開槽,並固定該彈性件的一端於該按鍵載座上,其中該插銷適於沿該開槽往復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按鍵結構,其中該凸輪部設置對應於該導電彈片。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以及 一按鍵結構,組裝在該殼體上,該按鍵結構包括: 一按鍵總成,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其中該按鍵總成包括一按鍵本體,該按鍵本體內埋於該殼體,且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以及 一驅動總成,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殼體內,且位於該按鍵總成的一側,其中該驅動總成包括一開關鈕,且該開關鈕暴露於該第二開口,當該開關鈕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驅動總成沿一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殼體轉動以驅動該按鍵總成沿一移動方向移動,而使該按鍵本體經由該第一開口移出該殼體。
TW105211627U 2016-08-02 2016-08-02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TWM535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1627U TWM535391U (zh) 2016-08-02 2016-08-02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1627U TWM535391U (zh) 2016-08-02 2016-08-02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391U true TWM535391U (zh) 2017-01-11

Family

ID=58399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1627U TWM535391U (zh) 2016-08-02 2016-08-02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53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085A (zh) * 2021-08-09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085A (zh) * 2021-08-09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3742B2 (en) Push-button switch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KR101175507B1 (ko) 가동 터치 모듈 및 이것을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JP6107556B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200700136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ry knob
TWI615873B (zh) 磁吸式鍵盤及其按鍵
CN105826114B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I475585B (zh) 按鍵及應用其之鍵盤
TW511106B (en) Switch device
TW202042265A (zh) 按鍵結構
TWI479526B (zh) 具有觸發不同開關元件功能之按鍵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504121B (zh) 电子设备
JP5088383B2 (ja) スイッチ
TWM535391U (zh) 按鍵結構及使用此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JP2014086341A (ja) 電子機器
TWI603356B (zh) 按鍵結構
TWM408714U (en) Input device with swing operation
TWM408715U (en) Input device with swing operation
JP6488942B2 (ja) 情報入力装置
WO2018068538A1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TWI582810B (zh) 按鍵總成
TWI824363B (zh) 鍵盤模組及具該鍵盤模組之電子裝置
TW571324B (en) A trigger button
TWI450565B (zh) 電子裝置
TW201740409A (zh) 按鍵及其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