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6677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6677U
TWM456677U TW101219450U TW101219450U TWM456677U TW M456677 U TWM456677 U TW M456677U TW 101219450 U TW101219450 U TW 101219450U TW 101219450 U TW101219450 U TW 101219450U TW M456677 U TWM456677 U TW M45667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electronic device
elastic member
magnetic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9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yun-Nan Liu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101219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6677U/zh
Publication of TWM456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6677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隱藏式卡勾的電子裝置。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日益發達,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與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等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所述電子裝置的型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元,更有將電子裝置與其他電子構件相互組合,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與實用性。
以平板電腦組合擴充底座為例。習知的擴充底座具有承接構件,以與平板電腦作為接合之用。承接構件通常設置在擴充底座的外側,讓使用者便於將平板電腦裝設於此承接構件。然而,設置在擴充底座外側的承接構件除了使整體電子裝置結構厚度提高之外,也影響到電子裝置的視覺效果。
本創作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藉由隱藏式卡勾而具有較佳的外觀。
本創作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卡勾以及一第一彈性件。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一抵接部與一第二抵接部。卡勾樞設於第二機體。第一彈性件組裝至卡勾且位在第一抵接部與第二抵接部之間。第一彈 性件與卡勾同步轉動,以抵接於第一抵接部與第二抵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當卡勾在一第一位置時,卡勾隱藏在第二機體內並變形第一彈性件,而使第一彈性件抵接於第一抵接部。當卡勾在一第二位置時,第一彈性件未變形且卡勾暴露出第二機體外,而第二機體適於藉由卡勾組裝於第一機體。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當卡勾位在一第三位置時,卡勾轉動並變形第一彈性件,以使第一彈性件抵接於第二抵接部。在卡勾的轉動路徑上,第二位置位在第一位置與第三位置之間。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彈性件具有一捲繞部與兩自由端部,捲繞部組裝至卡勾的一軸部。當卡勾位在第一位置時,兩自由端部的其中之一抵接於第一抵接部。當卡勾位在第三位置時,兩自由端部的其中之另一抵接於第二抵接部。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機體具有一對接槽,而第二機體具有一容置槽。當卡勾位在第一位置時,卡勾隱藏在容置槽內。當卡勾位在第二位置時,卡勾暴露出容置槽外且適於插入於對接槽,以使第二機體組裝至第一機體。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對接槽具有一通道與一卡合部。卡勾插入對接槽的通道並扣合至位在通道末端的卡合部。當卡勾位在通道時,卡勾位於第三位置。當卡勾扣合至卡扣部時,卡勾位在第二位置。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彈性件。第二彈性件恆驅動位在對接槽內的卡勾朝卡合部移動。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彈性件第一機體更具有一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配置於卡合部,而卡勾更具有一導磁元件或磁性元件。當卡勾插入至對接槽時,磁性元件與導磁元件彼此磁吸,以使卡勾朝卡合部移動。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機體更具有一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而第二機體更具有一導磁元件或磁性元件。當第二機體藉由卡勾組裝至第一機體時,磁性元件與導磁元件彼此磁吸。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潤滑件。潤滑件配置於容置槽或對接槽。卡勾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平行卡勾的轉動路徑。當卡勾位在第一位置或插入對接槽時,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觸潤滑件。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橡膠墊。橡膠墊配置於對接槽。當卡勾插入至對接槽時,橡膠墊抵壓在卡勾與第一機體之間。
基於上述,本創作藉由隱藏式卡勾作為兩機體間之組裝機構。當卡勾位於第一位置時,卡勾隱藏在第二機體,以便於收納且使第二機體具有較佳的外觀。當卡勾位於第二位置時,卡勾暴露出第二機體外,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外露的卡勾而相互結合,並使組合後的機體具有較 佳的外觀視覺效果。此外,彈性件隨卡勾而同步轉動,且在結構上彈性件被限制在第二機體的兩個抵接部之間。據此,藉由彈性件在兩個抵接部之間的相對運動,而能提供卡勾移出第二機體與卡扣第一機體所需的力量。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與圖1B分別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用以描述機體結合之前的狀態。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以及一卡勾130。第一機體110,例如為平板電腦(Tablet PC),其具有一顯示螢幕110a。第二機體120,例如為一擴充底座,其具有一鍵盤120a。第二機體120還具有一對接面122,而卡勾130設置於對接面122。當卡勾130如圖1A所示狀態在一第一位置P1時,卡勾130隱藏在對接面122內,以便於收納且使第二機體120具有較佳的外觀。當使用者欲將第一機體110組裝至第二機體120時,可將卡勾130從如圖1A所示狀態的一第一位置P1轉動至如圖1B所示狀態的一第二位置P2,以讓卡勾130暴露出第二機體120外。如此,第二機體120適於藉由卡勾130組裝於第一機體110且讓彼此電性連接。
以本實施例而言,第一機體110可以與第二機體120脫離而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於第二機體120以便於透過第二機體120的鍵盤120a輸入指令至第一機體110,並觀 看顯示螢幕110a所顯示的畫面,因而得以擴充第一機體110原未具有的功能。此外,藉由將卡勾130設置於對接面122內,而組裝後電子裝置100之整體結構厚度維持第一機體110或第二機體120的結構厚度之外,也使電子裝置100的具有較佳的外觀視覺效果。在此並不限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型式,且亦未限制卡勾130的配置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卡勾亦可配置在第一機體,且任何用於拆裝兩機體之結構者,皆可適用本實施例的卡勾130。圖2A至圖2D為圖1A之卡勾130的作動過程示意圖。請參考圖2A至圖2D,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還包括一第一彈性件140。第一機體110具有一對接槽112,而對接槽112具有一通道112a與一卡合部112b,其中卡合部112b位在通道112a的末端。第二機體120具有一容置槽124、一第一抵接部126以及一第二抵接部128。卡勾130樞設於第二機體120。第一彈性件140組裝至卡勾130且位在第一抵接部126與第二抵接部128之間。詳細而言,第一彈性件140例如為扭力彈簧且具有捲繞部142、第一自由端部144與第二自由端部146,捲繞部142組裝至卡勾130的一軸部130a,其中捲繞部142與卡勾130適於以此軸部130a為轉軸而同步旋轉,而使第一自由端部144與第二自由端部146抵接於第一抵接部126與第二抵接部128的至少其中之一。
當卡勾130在圖1A及圖2A所示第一位置P1時,卡勾130隱藏在第二機體120的容置槽124內並變形第一彈 性件140,此時第一彈性件140的第一自由端部144抵接於第一抵接部126,而第二自由端部146遠離第二抵接部128。當卡勾130從如圖1A及圖2A所示第一位置P1沿一轉動路徑P轉動至如圖1B及圖2B所示第二位置P2時,第一彈性件140未變形且卡勾130暴露出第二機體120的容置槽124外,此時的第一彈性件140是從圖2A的狀態釋放且處於無受力狀態。據此,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便能藉由外露的卡勾130而相互結合。
當卡勾130插入至對接槽112的通道112a且位在第三位置P3時,卡勾130的一扣合端130b接觸至對接槽112(如圖2C所示)。此舉使卡勾130再沿轉動路徑P轉動並變形第一彈性件140,以使第一彈性件140的第二自由端部146抵接於第二抵接部128,而第一自由端部144遠離第一抵接部126,其中在卡勾130的轉動路徑P上,第二位置P2位在第一位置P1與第三位置P3之間。當卡勾130的扣合端130b從圖2C所示狀態繼續移動至圖2D所示狀態時,卡勾130藉由第一彈性件140的彈性力而使卡勾130沿轉動路徑P朝卡合部112b移動,並藉此扣合至卡合部112b,如此便完成將第二機體120組裝並固定至第一機體110的過程。需說明的是,當卡勾130的扣合端130b扣合至卡合部112b時,卡勾130位在第二位置P2,亦即此時的第一彈性件140是從圖2C的狀態釋放且處於無受力狀態。
此外,請再參考圖1A及圖1B,第一機體110更具有 一磁性元件114,而第二機體120如圖1A及圖1B所示更具有一導磁元件129。因此,當第二機體120藉由卡勾130組裝於第一機體110時,磁性元件114與導磁元件129彼此磁吸,以增加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結合的穩定度,而不會彼此相互位移。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將一導磁元件與一磁性元件分別配置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而達到與上述同樣的磁吸效果。當然,磁性元件與導磁元件的設置數量可依照需求而決定選用,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圖3與圖4分別為圖2D之卡勾130的其他實施態樣示意圖。請先參考圖3,第一機體110更具有一磁性元件116。磁性元件116配置於卡合部112b,而卡勾130更具有一導磁元件134。當卡勾130插入至對接槽112的通道112a時,磁性元件116與導磁元件134彼此磁吸,以使卡勾130朝卡合部112b移動,此舉有效提高卡勾130扣合至卡合部112b的夾持力量。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將一導磁元件與一磁性元件分別配置在第一機體與卡勾,而達到與上述同樣的磁吸效果。
請再參考圖4,電子裝置100更可包括一第二彈性件150。第二彈性件150配置於對接槽112內,且第二彈性件150恆驅動位在對接槽112內的卡勾130朝卡合部112b移動。據此,當卡勾130插入至對接槽112時,卡勾130接觸並抵壓第二彈性件150,以藉由第二彈性件150的彈性力而使卡勾130朝卡合部112b移動,而增加卡勾130與卡 合部112b的扣合力量。當然,上述磁性元件、導磁元件與第二彈性件的設置數量可依照需求而決定選用,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圖5為圖2D之卡勾與部分第一機體的剖面圖。請參考圖2D與圖5,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潤滑件160。潤滑件160配置於容置槽124(繪示於圖2B至圖2D)或對接槽112。卡勾13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30c與一第二表面130d,而第一表面130c與第二表面130d平行於卡勾130的轉動路徑P。本實施例的潤滑件160的材質例如為鐵氟龍(Teflon),其具抗磨及潤滑的功能。因此當卡勾130從如圖2B所示狀態的第一位置P2沿轉動路徑P轉動至如圖2A所示狀態的第一位置P1或插入至對接槽112的通道112a時,卡勾130的第一表面130c與第二表面130d接觸潤滑件160,以防止卡勾130過度摩擦於第二機體120的構件表面而造成第二機體120的構件表面磨損。當然,潤滑件的設置數量可依照需求而決定選用,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僅以卡勾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接觸潤滑件。
此外,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多個橡膠墊170(繪示為兩個),橡膠墊170配置於對接槽112。當卡勾130如圖2D及圖3所示插入至對接槽112時,橡膠墊170抵壓在卡勾130與第一機體110之間,以提供防震的功能。詳細而言,橡膠墊170包覆住卡勾130,以降低卡勾130在對接槽112中沿縱向(即第一機體110的厚度方向)的搖晃程 度,換言之,卡勾130藉由橡膠墊170而填補卡勾130與對接槽112之間的空隙,藉以增加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組裝穩定性。當然,橡膠墊的設置數量可依照需求而決定選用,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圖6A與圖6B分別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用以描述機體結合之前的狀態。請同時參考圖6A與圖6B,與上述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例如為筆記型電腦。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機210、一鍵盤220以及一卡勾230,其中主機210包括一顯示螢幕210a以及一承接座210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為採用分離式的鍵盤,其中承接座210b用以供電子裝置200外接的功能,而鍵盤220用以供使用者輸入之用。鍵盤220的一後端220a具有一對接面222,而卡勾設置於對接面222。如此,鍵盤220適於藉由卡勾230組裝於主機210的承接座210b且讓彼此電性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卡勾亦可配置在主機的承接座,且任何用於拆裝兩機體之結構者,皆可適用本實施例的卡勾230。當然,上述鍵盤亦可接合於其他適當的機體,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此外,本實施例可藉由按壓按鈕或手動撥出的方式來使卡勾230轉動。
需說明的是,標示在圖6A與圖6B中的卡勾230的功能、形狀與作動方式,與圖1A所示的卡勾130的功能、形狀與作動方式相同或近似。因此詳細的內容及設計可參考圖2A至圖2D的卡勾130的設計,在此不多贅述。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隱藏式卡勾作為兩機體間之組 裝機構。當卡勾位於第一位置時,卡勾隱藏在第二機體,以便於收納且使第二機體具有較佳的外觀。當卡勾位於第二位置時,卡勾暴露出第二機體外,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外露的卡勾而相互結合,並使組合後的機體具有較佳的外觀視覺效果。此外,彈性件隨卡勾而同步轉動,且在結構上彈性件被限制在第二機體的兩個抵接部之間。據此,藉由彈性件在兩個抵接部之間的相對運動,而能提供卡勾移出第二機體與卡扣第一機體所需的力量。。
另外,本創作更藉由第一彈性件的彈性力而使卡勾卡勾至卡合部,以將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組裝在一起。更進一步地,可藉由其他構件(例如:磁性元件、第二彈性件)來使卡勾的接合更為穩固。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0a、210a‧‧‧顯示螢幕
112‧‧‧對接槽
112a‧‧‧通道
112b‧‧‧卡合部
114‧‧‧磁性元件
116‧‧‧第三磁性元件
120‧‧‧第二機體
120a、220‧‧‧鍵盤
122、222‧‧‧對接面
124‧‧‧容置槽
126‧‧‧第一抵接部
128‧‧‧第二抵接部
129‧‧‧導磁元件
130‧‧‧卡勾
130a‧‧‧軸部
130b‧‧‧扣合端
130c‧‧‧第一表面
130d‧‧‧第二表面
134‧‧‧第四磁性元件
140‧‧‧第一彈性件
142‧‧‧捲繞部
144‧‧‧第一自由端部
146‧‧‧第二自由端部
150‧‧‧第二彈性件
160‧‧‧潤滑件
170‧‧‧橡膠墊
210‧‧‧主機
210b‧‧‧承接座
220a‧‧‧後端
P‧‧‧轉動路徑
P1、P4‧‧‧第一位置
P2、P5‧‧‧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圖1A與圖1B分別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A至圖2D為圖1A之卡勾的作動過程示意圖。
圖3與圖4分別為圖2D之卡勾的其他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5為圖2D之卡勾與部分第一機體的剖面圖。
圖6A至圖6B分別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 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對接槽
112a‧‧‧通道
112b‧‧‧卡合部
120‧‧‧第二機體
124‧‧‧容置槽
126‧‧‧第一抵接部
128‧‧‧第二抵接部
130‧‧‧卡勾
130a‧‧‧軸部
130b‧‧‧扣合端
140‧‧‧第一彈性件
142‧‧‧捲繞部
144‧‧‧第一自由端部
146‧‧‧第二自由端部
160‧‧‧潤滑件
170‧‧‧橡膠墊
P2‧‧‧第二位置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一抵接部與一第二抵接部;以及一卡勾,樞設於該第二機體;以及一第一彈性件,組裝至該卡勾且位在該第一抵接部與該第二抵接部之間,該第一彈性件與該卡勾同步轉動,以抵接於該第一抵接部與該第二抵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當該卡勾在一第一位置時,該卡勾隱藏在該第二機體內並變形該第一彈性件,而使該第一彈性件抵接於該第一抵接部,當該卡勾在一第二位置時,該第一彈性件未變形且該卡勾暴露出該第二機體外,而該第二機體適於藉由該卡勾組裝於該第一機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卡勾位在一第三位置時,該卡勾轉動並變形該第一彈性件,以使該第一彈性件抵接於該第二抵接部,在該卡勾的轉動路徑上,該第二位置位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三位置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件具有一捲繞部與兩自由端部,捲繞部組裝至該卡勾的一軸部,當該卡勾位在該第一位置時,該兩自由端部的其中之一抵接於該第一抵接部,當該卡勾位在該第三位置時,該兩自由端部的其中之另一抵接於該第二抵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對接槽,而該第二機體具有一容置槽,當該卡勾位在該第一位置時,該卡勾隱藏在容置槽內,當該卡勾位在該第二位置時,該卡勾暴露出該容置槽外且適於插入於該對接槽,以使該第二機體組裝至該第一機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對接槽具有一通道與一卡合部,該卡勾插入該對接槽的該通道並扣合至位在該通道末端的該卡合部,而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組裝並固定在一起,當該卡勾位在該通道時,該卡勾位於該第三位置,當該卡勾扣合至該卡扣部時,該卡勾位在該第二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彈性件,配置於該對接槽內,該第二彈性件恆驅動位在該對接槽內的該卡勾朝該卡合部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更具有一磁性元件或一導磁元件,配置於該卡合部,而該卡勾更具有一導磁元件或一磁性元件,當該卡勾插入至該對接槽時,該磁性元件與該導磁元件彼此磁吸,以使該卡勾朝該卡合部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更具有一磁性元件或一導磁元件,而該第二機體更具有一導磁元件或一磁性元件,當該第二機體藉由該卡勾組裝至該第一機體時,該磁性元件與該導磁元件彼此磁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潤滑件,配置於該容置槽或該對接槽,其中該卡勾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平行該卡勾的轉動路徑,當該卡勾位在該第一位置或插入該對接槽時,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觸該潤滑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橡膠墊,配置於該對接槽,當該卡勾插入至該對接槽時,該橡膠墊抵壓在該卡勾與該第一機體之間。
TW101219450U 2012-10-08 2012-10-08 電子裝置 TWM456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450U TWM456677U (zh) 2012-10-08 2012-10-08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450U TWM456677U (zh) 2012-10-08 2012-10-08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6677U true TWM456677U (zh) 2013-07-01

Family

ID=4922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9450U TWM456677U (zh) 2012-10-08 2012-10-08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66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6256B2 (en) 2013-11-18 2016-02-09 Wistron Corporation Fixing mechanism and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9541953B2 (en) 2015-04-15 2017-01-10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6256B2 (en) 2013-11-18 2016-02-09 Wistron Corporation Fixing mechanism and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9541953B2 (en) 2015-04-15 2017-01-10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TWI566482B (zh) * 2015-04-15 2017-0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14466A1 (zh) 一种可折叠终端
TWI690791B (zh) 電子裝置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37948B (zh) 電子裝置及其移動機構
US10067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TW201642068A (zh) 承載基座及電腦系統
TWI400397B (zh)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TW201423359A (zh) 電源供應模組及具有其之伺服器
US20230216941A1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7450662B (zh) 电子装置
TWI509389B (zh) 擴充底座
TWM456677U (zh) 電子裝置
TWI548973B (zh) 擴充裝置
US20210200261A1 (en) Display device
US9396861B2 (en) Engaging module
TWI590031B (zh) 電子裝置
WO201809078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TWI737174B (zh) 滑鼠
TWI566482B (zh) 電子組件
TW201348598A (zh) 卡扣結構及應用該卡扣結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3779725B (zh) 导引模块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
JP7480225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格納式アセンブリ
TWM477756U (zh) 基座
TWI704441B (zh) 電子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