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022U -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 Google Patents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022U
TWM496022U TW103216328U TW103216328U TWM496022U TW M496022 U TWM496022 U TW M496022U TW 103216328 U TW103216328 U TW 103216328U TW 103216328 U TW103216328 U TW 103216328U TW M496022 U TWM496022 U TW M49602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yarn
wheel body
top plat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6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i-Bin Ye
Feng-Fu Ye
Original Assignee
Tien Yang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en Yang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en Yang Knit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6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6022U/zh
Publication of TWM496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022U/zh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本創作在於提供一種儲紗輪,尤指一種可以省去品檢的麻煩,以節省工時,降低生產成本的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按,織造紗線的種類變化日新月異,且織造市場其布匹特性需求日趨殷切,使得送紗裝置對紗線的導引輸送操作越顯重要。習知送紗裝置皆設置有一儲紗輪,紗線可纏繞於儲紗輪上,以便藉由皮帶(圖略)等條帶元件驅動皮帶輪,進而透過傳動軸傳動儲紗輪旋轉,從而利用儲紗輪帶動紗線進行儲紗及送紗的動作。習知組合式的儲紗輪具有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數個儲紗釘,該些儲紗釘設於上輪體及下輪體之間,該下輪體的外緣間隔的設有數個插槽,使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得以插設於該些插槽,紗線可纏繞於儲紗輪的下輪體及儲紗釘上,從而可利用儲紗輪帶動紗線進行儲紗及送紗的動作。
惟,該些插槽設置於下輪體的外緣,會在下輪體的外緣形成有開口,且儲紗釘及插槽的數量至少有十幾個,因此容易產生毛邊,且插設於插槽的儲紗釘,其下端部位於下輪體的外緣,儲紗釘下端部的毛邊也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再者,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些插槽的組裝過程中,也容易因為儲紗釘與插槽之間的擠壓而有毛邊產生,且毛邊也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
是以,通過儲紗輪的紗線,容易因毛邊而產生勾紗的問題, 進而造成布匹的瑕疵,使產品的不良率提升,該不良率甚至高達30%,且使用的紗種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習知的儲紗輪必需進行品檢,過程費工費時,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且以目視進行品檢的方式,仍容易因品檢人員的誤判,而使產品的不良率提升,更會造成後續之維修及退貨的困擾,甚至會有客戶因此而要求整台針織機退貨,造成業者經濟上及商譽上極大的損失。
另,該些插槽設置於下輪體的外緣,儲紗輪在高速旋轉的過程中,儲紗釘會因離心力的作用而向外飛出,進而造成儲紗輪乃至於送紗裝置的損壞,同樣會有上述之維修及退貨的困擾。
綜上所述,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應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創作。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不會產生勾紗的問題,可以省去品檢的麻煩,以節省工時,降低生產成本,更不會有因品檢人員誤判而造成後續之維修及退貨的困擾,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儲紗釘向外飛出的情況發生。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送紗裝置,包括一本體;以及一儲紗輪,該儲紗輪能旋轉地連接於該本體,該儲紗輪包含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數個儲紗釘,該上輪體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一插孔,該下輪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側壁,該頂板呈一圓形板體,該側壁連接於該頂板外緣且向下延伸,該側壁的外緣形成有一繞線表面,該頂板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該些第二插孔的頂部呈開口狀,該些儲紗釘各具有一桿體、一上端部及一下端部,該些儲紗釘的上端部插設於該上輪體相對應的第一插孔,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插孔。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還提供一種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包含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數個儲紗釘,該上輪體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一插孔,該下輪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側壁,該頂板呈一圓形板體,該側壁連接於該頂板外緣且向下延伸,該側壁的外緣形成有一繞線表面,該頂板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該些第二插孔的頂部呈開口狀,該些儲紗釘各具有一桿體、一上端部及一下端部,該些儲紗釘的上端部插設於該上輪體相對應的第一插孔,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插孔。
本創作至少具有下列的優點:本創作儲紗輪的下輪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側壁,該側壁連接於該頂板外緣且向下延伸,該側壁的外緣形成有一繞線表面,該頂板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插孔。藉此特殊設計,該些第二插孔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使該些第二插孔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繞線表面。
是以,該下輪體的外緣(繞線表面)不會有任何的開口,不會產生毛邊,且儲紗釘的下端部即使有毛邊也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些第二插孔的組裝過程中,即使有毛邊產生也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通過儲紗輪的紗線,不會因毛邊而產生勾紗的問題,故可使產品的良率提升,紗種也不會受到限制,可以省去品檢的麻煩,以節省工時,降低生產成本,更不會有因品檢人員誤判而造成後續之維修及退貨的困擾。另,該些第二插孔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該下輪體的外緣不會有任何的開口,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儲紗釘向外飛出的情況發生。
另,也可以進一步的在下輪體的頂板上設有凸牆及凹溝,可利用凸牆及凹溝提供該些第二插孔及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更佳的保護效果,更有效地避免產生勾紗的問題。
另,該些儲紗釘可進一步設有第一定位部卡接於該上輪體相 對應的第一凹槽,該些儲紗釘可進一步設有第二定位部卡接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凹槽,使該些儲紗釘能與上輪體及下輪體更穩固地接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1‧‧‧本體
11‧‧‧固定部
12‧‧‧導紗件
13‧‧‧導紗件
14‧‧‧導紗件
15‧‧‧導紗件
16‧‧‧頂桿
2‧‧‧儲紗輪
21‧‧‧上輪體
211‧‧‧導紗斜面
212‧‧‧開口
213‧‧‧第一插孔
214‧‧‧第一凹槽
22‧‧‧下輪體
221‧‧‧頂板
222‧‧‧側壁
223‧‧‧第二插孔
224‧‧‧第二凹槽
225‧‧‧導紗斜面
226‧‧‧凸牆
227‧‧‧凹溝
A‧‧‧繞線表面
H‧‧‧高度
L‧‧‧間距
23‧‧‧儲紗釘
231‧‧‧桿體
232‧‧‧上端部
233‧‧‧下端部
234‧‧‧第一定位部
235‧‧‧第二定位部
24‧‧‧固定件
25‧‧‧容置空間
26‧‧‧第一磁石
3‧‧‧皮帶輪
4‧‧‧第一傳動軸
41‧‧‧軸承
5‧‧‧第二傳動軸
51‧‧‧軸承
6‧‧‧離合裝置
7‧‧‧感測器
8‧‧‧浮動盤
81‧‧‧穿孔
82‧‧‧第二磁石
9‧‧‧壓紗圈
圖1為本創作送紗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送紗裝置的剖視圖。
圖3為本創作儲紗輪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儲紗輪的立體組合圖。
圖5為本創作儲紗輪的前視圖。
圖6為本創作儲紗輪的剖視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本創作提供一種送紗裝置,該送紗裝置包括一本體1及一儲紗輪2,該儲紗輪2能旋轉地連接於本體1,該儲紗輪2可通過傳動軸連接於一皮帶輪3,該皮帶輪3能用以與皮帶(圖略)等條帶元件嚙合,藉以驅動皮帶輪3及儲紗輪2旋轉,從而利用儲紗輪2帶動紗線進行儲紗及送紗的動作。
在本實施例中揭露一種電磁離合型式的送紗裝置,但並不限制於此,本創作也可應用於馬達式或其他型式的送紗裝置,在另一實施例中,其為馬達式的送紗裝置,可利用一馬達(圖略)直接驅動儲紗輪2旋轉。
請參閱圖2,本實施例的電磁離合式的送紗裝置包括一本體1、一儲紗輪2、一皮帶輪3、一第一傳動軸4、一第二傳動軸5 及一離合裝置6。其中該本體1一端具有一固定部11,該固定部11能配合螺絲鎖附固定於針織機上適當的位置。該本體1上設置有數個導紗件12、13、14、15等,能用以導引紗線。所述導紗件的構造、數量及設置位置並不限制,可因應需要而加以變化。
該皮帶輪3中心連接於第一傳動軸4的上端,使皮帶輪3與第一傳動軸4可作同步的轉動,該第一傳動軸4以軸承41能旋轉地設置於本體1上。該皮帶輪3能旋轉地設置於本體1的上方,且第一傳動軸4的下端伸入本體1內部。該皮帶輪3能用以與皮帶(圖略)等條帶元件嚙合,藉以驅動皮帶輪3及第一傳動軸4旋轉。惟,皮帶輪3及第一傳動軸4設置於本體1的構造並不限制,可因應需要而加以變化。
該儲紗輪2中心連接於第二傳動軸5的下端,使儲紗輪2與第二傳動軸5可作同步的轉動,該第二傳動軸5以軸承51能旋轉地設置於本體1上。該儲紗輪2能旋轉地設置於本體1的下方,且第二傳動軸5的上端伸入本體1內部。
該離合裝置6可為電磁離合裝置,該離合裝置6設置於本體1內部,且位於第一傳動軸4及第二傳動軸5之間,亦即該離合裝置6設於第一傳動軸4的下端及第二傳動軸5的上端之間,以便利用該離合裝置6的接合與分離控制旋轉動力的傳遞,用於控制動力傳遞至儲紗輪2,使儲紗輪2可被驅動旋轉。當該離合裝置6接合時,旋動動力可通過第一傳動軸4及第二傳動軸5傳遞至儲紗輪2,以帶動儲紗輪2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2上進行儲紗的動作。當該離合裝置6分離時,旋動動力隨即中斷,使儲紗輪2停止轉動以中止儲紗動作。上述離合裝置6的構造及動作屬於習知技術,並非本創作訴求的重點,本創作的離合裝置6也可為機械式或其他型式,故不予贅述。
請參閱圖3至圖6,該儲紗輪2採用組合式的設計,該儲紗輪2包含一上輪體21、一下輪體22及數個儲紗釘23。該上輪體21 呈圓型環體,且該上輪體21的外緣可形成一導紗斜面211。該上輪體21內部設有一開口212,該開口212貫穿上輪體21的頂部及底部。該上輪體21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一插孔213,該些第一插孔213的底部呈開口狀,以便將儲紗釘23的上端部插置於相對應的第一插孔213內。該上輪體21於該些第一插孔213的下方處各設有一第一凹槽214,且該些第一凹槽214設置於斜面211上而對應呈傾斜狀。
該下輪體22呈圓型柱體,該下輪體22具有一頂板221及一側壁222,該頂板221呈一圓形板體,該側壁222連接於頂板221外緣且向下延伸適當的高度H,該側壁222的高度H較佳但不限制是在10mm至35mm之間,例如可為10mm、15mm、20mm、25mm、30mm、或35mm等。該側壁222的外緣形成有一光滑的環狀的繞線表面A,該繞線表面A可沿著鉛垂方向延伸。
該頂板221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223,該些第二插孔223與頂板221的外緣間隔設置,該第二插孔223與頂板221的外緣的間距L較佳但不限制是在1mm至15mm之間,例如可為1mm、2mm、3mm、4mm、5mm、10mm或15mm等。該些第二插孔223的頂部呈開口狀,以便將儲紗釘23的下端部插置於相對應的第二插孔223內。該些第二插孔223的底部可呈開口狀或封閉狀,亦即第二插孔223可為穿孔或盲孔。該些第二插孔223的側壁則呈封閉狀,使該些第二插孔223不會曝露於下輪體22的外緣,亦即該些第二插孔223不會曝露於下輪體22的繞線表面A。該下輪體22的頂板221上於該些第二插孔223的外側可設有一環形的凸牆226,且於該下輪體22的頂板221於該些第二插孔223的外側各設有一第二凹槽224,亦即可於該凸牆226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凹槽224,該些第二凹槽224可呈水平設置。該下輪體22外緣於側壁222下方處也可設有一導紗斜面225,以增進導紗效果。該下輪體22的頂板221上也可設有一環形的凹溝227,該 些第二插孔223設置於凹溝227中。
該些儲紗釘23設於上輪體21及下輪體22之間,該些儲紗釘23可由金屬桿彎折而成。該些儲紗釘23各具有一桿體231、一上端部232及一下端部233,該上端部232及下端部233連接於桿體231相對的兩端,該桿體231、上端部232及下端部233可沿著鉛垂方向延伸。另在桿體231及上端部232之間可設有一第一定位部234,在桿體231及下端部233之間可設有一第二定位部235,第一定位部234可呈傾斜設置,該第二定位部235可呈水平設置,使上端部232、第一定位部234、桿體231、第二定位部235及下端部233由上而下逐漸朝內彎折,亦即上端部232、第一定位部234、桿體231、第二定位部235及下端部233由外而內依序設置,使下端部233位於最內側。
該些儲紗釘23的上端部232插設於該上輪體21相對應的第一插孔213,該些儲紗釘23的下端部233插設於該下輪體22相對應的第二插孔223,上端部232與第一插孔213之間,以及下端部233與第二插孔223之間可呈緊配合或鬆配合。該些儲紗釘23的第一定位部234可卡接於該上輪體21相對應的第一凹槽214,該些儲紗釘23的第二定位部235可卡接於該下輪體22相對應的第二凹槽224,使該些儲紗釘23能與上輪體21及下輪體22更穩固地接合。如圖6所示,該些儲紗釘23的桿體231外緣與下輪體22的繞線表面A切齊,該些儲紗釘23的下端部233遠離繞線表面A,且該些儲紗釘23的下端部233隱藏於下輪體22內部,且可利用凸牆226及凹溝227提供該些第二插孔223及該些儲紗釘23的下端部233更佳的保護效果。
另,能以數個固定件24固定上輪體21及下輪體22,該些固定件24(如螺絲)可穿設於上輪體21且螺接於下輪體22,使上輪體21及下輪體22之間得以固定。該儲紗輪2內部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25,該容置空間25位於該些儲紗釘23內側,該開口212與容 置空間25相通。
該儲紗輪2內部或外部可設有至少一感測器7(如圖2所示),感測器7較佳但不限制為磁感測器或金屬感測器,感測器7對應於浮動盤8,感測器7可固定於本體1上適當的位置,感測器7設置的數量較佳但不限制為一個,也可設置為兩個或三個等。儲紗輪2內部的感測器7可由儲紗輪2頂部開口212設置於容置空間25內。感測器7與浮動盤8相對應設置,可用以感測浮動盤8的位置,藉此判斷儲紗輪2上的紗線是否足夠。
該儲紗輪2上可設置有浮動盤8,該浮動盤8浮動地設置於儲紗輪2上,在本實施例中浮動盤8是以磁浮的方式設置於儲紗輪2上。浮動盤8可為一圓形盤體,浮動盤8可為金屬件或塑膠件,浮動盤8的材質並不限制,可因應感測器7的型式而變化。例如該浮動盤8為金屬件時,該感測器7可為金屬感測器,可用於感應浮動盤8。該浮動盤8為塑膠件時,該感測器7可為磁感測器,可用於感應浮動盤8上的第二磁石82。
在本實施例中浮動盤8設有數個與儲紗釘23相對應的穿孔81,儲紗釘23及穿孔81可為相對應的圓柱及圓孔,穿孔81的內徑大於儲紗釘23的外徑,該些儲紗釘23穿過該些穿孔81,使浮動盤8能升降地設置於儲紗輪2上。在本實施例中儲紗輪2及浮動盤8上分別設置有一第一磁石26及一第二磁石82,第一磁石26及第二磁石82為永久磁石。第一磁石26可利用黏接等方式設置於儲紗輪2的下輪體22內部或外部,使第一磁石26固定地設置於儲紗輪2上。第二磁石82可利用黏接等方式設置於浮動盤8的頂部或底部,使第二磁石82可隨浮動盤8浮動地設置於儲紗輪2上。第一磁石26與第二磁石82位於可相互磁力感應的距離,第一磁石26與第二磁石82相面對的極面具有相同之極性,藉此,第一磁石26與第二磁石82同極相斥而保持一距離,使浮動盤8及第二磁石82以磁浮的方式設置於儲紗輪2上,且浮動盤8及第 二磁石82在常態下位於下輪體22上適當的高度。
另,該本體1上也可以進一步設置一頂桿16,該頂桿16可以一體成型或組裝的方式設置於本體1上。該感測器7位於浮動盤8的上方一側,該頂桿16則位於浮動盤8的上方另一側,該感測器7及頂桿16位於浮動盤8的上方兩側,可共同頂抵於浮動盤8的頂部,使浮動盤8上升至高點時,可保持平衡,不會產生傾斜,以提供紗線平均的張力。該儲紗輪2上也可進一步設置有一壓紗圈9,該壓紗圈9會因為本身重量而下降並壓制於儲紗輪2下緣。纏繞於儲紗輪2上的紗線可穿過壓紗圈9與儲紗輪2下緣之間,而後導引至導紗件15,可利用壓紗圈9壓制於紗線上,使紗線輸送較為穩定。
是以,可將紗線(圖略)纏繞於該儲紗輪2外緣,當紗線未到達預定的數量時,浮動盤8因為第一磁石26與第二磁石82同極相斥而上升位於一第一位置,感測器7可以感應到浮動盤8,此時表示儲紗輪2上纏繞的紗線不足,隨即驅動儲紗輪2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2上,以繼續進行儲紗的動作。感測器7感應到浮動盤8時,會輸出一啟動訊號使離合裝置6接合第一傳動軸4與第二傳動軸5,從而使第一傳動軸4的旋轉動力得以向下傳遞至第二傳動軸5,用以帶動儲紗輪2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2上以繼續進行儲紗的動作。
當紗線到達預定的數量時,紗線會推動浮動盤8下降位於一第二位置,浮動盤8脫離感測器7的感應範圍,此時表示儲紗輪2上纏繞的紗線過多,隨即控制儲紗輪2停止轉動以中止儲紗動作。浮動盤8脫離感測器7的感應範圍時,會輸出一關閉訊號使離合裝置6分開第一傳動軸4與第二傳動軸5,使第一傳動軸4傳遞至第二傳動軸5的旋轉動力中斷,使儲紗輪2停止轉動以中止儲紗動作。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3至圖6,本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送紗裝置的儲紗輪的組裝方法,包括步驟如下:首先,提供一上輪體21、一下輪體22、數個儲紗釘23及一浮動盤8;所述上輪體21、下輪體22、儲紗釘23及浮動盤8的構造已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故不再贅述;而後,將該浮動盤8放置於該下輪體22的頂板221上,使該些穿孔81與該些第二插孔223相對應;接著,將該些儲紗釘23的下端部233穿過相對應的穿孔81插設於該下輪體22相對應的第二插孔223;以及再將該些儲紗釘23的上端部232插設於該上輪體21相對應的第一插孔213,也可進一步將該些儲紗釘23的第一定位部234卡接於上輪體21相對應的第一凹槽214,將該些儲紗釘23的第二定位部235卡接於該下輪體22相對應的第二凹槽224。使該些儲紗釘23設置於上輪體21及下輪體22之間,且使該浮動盤8能升降地設置於儲紗輪2上;另,也可以進一步地以數個固定件24固定上輪體21及下輪體22。
本創作儲紗輪的下輪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側壁,該側壁連接於該頂板外緣且向下延伸,該側壁的外緣形成有一繞線表面,該頂板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插孔。藉此特殊設計,該些第二插孔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使該些第二插孔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繞線表面。是以,該下輪體的外緣(繞線表面)不會有任何的開口,不會產生毛邊,且儲紗釘的下端部即使有毛邊也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些第二插孔的組裝過程中,即使有毛邊產生也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通過儲紗輪的紗線,不會因毛邊而產生勾紗的問題,故可使產品的良率提升,紗種也不會受到限制,可以省去品檢的麻煩,以節省工時,降低 生產成本,更不會有因品檢人員誤判而造成後續之維修及退貨的困擾。另,該些第二插孔不會曝露於下輪體的外緣,該下輪體的外緣不會有任何的開口,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儲紗釘向外飛出的情況發生。
另,也可以進一步的在下輪體的頂板上設有凸牆及凹溝,可利用凸牆及凹溝提供該些第二插孔及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更佳的保護效果,更有效地避免產生勾紗的問題。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意欲侷限本創作的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的權利保護範圍內,合予陳明。
2‧‧‧儲紗輪
21‧‧‧上輪體
211‧‧‧導紗斜面
212‧‧‧開口
214‧‧‧第一凹槽
22‧‧‧下輪體
221‧‧‧頂板
222‧‧‧側壁
223‧‧‧第二插孔
224‧‧‧第二凹槽
225‧‧‧導紗斜面
226‧‧‧凸牆
227‧‧‧凹溝
A‧‧‧繞線表面
23‧‧‧儲紗釘
231‧‧‧桿體
232‧‧‧上端部
233‧‧‧下端部
234‧‧‧第一定位部
235‧‧‧第二定位部
24‧‧‧固定件
26‧‧‧第一磁石
8‧‧‧浮動盤
81‧‧‧穿孔

Claims (10)

  1. 一種送紗裝置,包括:一本體;以及一儲紗輪,該儲紗輪能旋轉地連接於該本體,該儲紗輪包含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數個儲紗釘,該上輪體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一插孔,該下輪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側壁,該頂板呈一圓形板體,該側壁連接於該頂板外緣且向下延伸,該側壁的外緣形成有一繞線表面,該頂板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該些第二插孔的頂部呈開口狀,該些儲紗釘各具有一桿體、一上端部及一下端部,該些儲紗釘的上端部插設於該上輪體相對應的第一插孔,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插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紗裝置,其中該上輪體於該些第一插孔的下方處各設有一第一凹槽,該下輪體的頂板於該些第二插孔的外側各設有一第二凹槽,該桿體及該上端部之間設有一第一定位部,該桿體及該下端部之間設有一第二定位部,該些儲紗釘的第一定位部卡接於該上輪體相對應的第一凹槽,該些儲紗釘的第二定位部卡接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凹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紗裝置,其中該下輪體的頂板上於該些第二插孔的外側設有一環形的凸牆,且該下輪體的頂板上設有一環形的凹溝,該些第二插孔設置於該凹溝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紗裝置,其中該側壁的高度在10mm至35mm之間,該繞線表面形成環狀,且沿著鉛垂方向延伸,該些第二插孔與該頂板的外緣間隔設置,該第二插孔與該頂板的外緣的間距在1mm至15mm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紗裝置,其中該儲紗輪上浮動地設置有一浮動盤,該儲紗輪內部設有一感測器,該下輪體上設置有一第一磁石,該浮動盤上設置有一第二磁石,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位於可相互磁力感應的距離,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相面對 的極面具有相同之極性,該本體上設置一頂桿,該感測器位於該浮動盤的上方一側,該頂桿位於該浮動盤的上方另一側。
  6. 一種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包含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數個儲紗釘,該上輪體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一插孔,該下輪體具有一頂板及一側壁,該頂板呈一圓形板體,該側壁連接於該頂板外緣且向下延伸,該側壁的外緣形成有一繞線表面,該頂板上間隔的設有數個第二插孔,該些第二插孔的頂部呈開口狀,該些儲紗釘各具有一桿體、一上端部及一下端部,該些儲紗釘的上端部插設於該上輪體相對應的第一插孔,該些儲紗釘的下端部插設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插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其中該上輪體於該些第一插孔的下方處各設有一第一凹槽,該下輪體的頂板於該些第二插孔的外側各設有一第二凹槽,該桿體及該上端部之間設有一第一定位部,該桿體及該下端部之間設有一第二定位部,該些儲紗釘的第一定位部卡接於該上輪體相對應的第一凹槽,該些儲紗釘的第二定位部卡接於該下輪體相對應的第二凹槽。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其中該下輪體的頂板上於該些第二插孔的外側設有一環形的凸牆,且該下輪體的頂板上設有一環形的凹溝,該些第二插孔設置於該凹溝中。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其中該側壁的高度在10mm至35mm之間,該繞線表面形成環狀,且沿著鉛垂方向延伸,該些第二插孔與該頂板的外緣間隔設置,該第二插孔與該頂板的外緣的間距在1mm至15mm之間。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其中該儲紗輪上浮動地設置有一浮動盤,該儲紗輪內部設有一感測器,該下輪體上設置有一第一磁石,該浮動盤上設置有一第二磁石,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位於可相互磁力感應的距離,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相面對的極面具有相同之極性,該本體上設置一頂桿,該感 測器位於該浮動盤的上方一側,該頂桿位於該浮動盤的上方另一側。
TW103216328U 2014-09-15 2014-09-15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TWM496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6328U TWM496022U (zh) 2014-09-15 2014-09-15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6328U TWM496022U (zh) 2014-09-15 2014-09-15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022U true TWM496022U (zh) 2015-02-21

Family

ID=53018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6328U TWM496022U (zh) 2014-09-15 2014-09-15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6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46465U (zh) 卷盘自动上料穿带机
JP5926225B2 (ja) 給糸装置及び給糸方法
JP2020031913A5 (zh)
TWI598483B (zh) 送紗裝置、送紗裝置的儲紗輪及其組裝方法
TWM496022U (zh) 送紗裝置及送紗裝置的儲紗輪
US3140832A (en) Sound tape magazine or the like
CN104265147A (zh) 一种电动遮阳帘及其控制方法
US11624233B2 (en) Self-locking balance weight-type insulated glass assembly having internal blinds
JP6031314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JP2013172929A (ja) 電動日射遮蔽装置のモーターユニット取付装置
CN202968931U (zh) 储纱结构及其浮动盘
CN204311201U (zh) 送纱装置及送纱装置的储纱轮
CN109615763A (zh) 一种纸币摩擦分离装置
CN105420906A (zh) 送纱装置、送纱装置的储纱轮及其组装方法
KR20160015539A (ko) 세탁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0466346Y1 (ko) 보빈용 캡텐션
JP2011255137A (ja) 昇降式吊戸棚
TWM456374U (zh) 儲紗結構及其浮動盤
CN202543582U (zh) 缝纫机的绕线装置
JP2016033090A (ja) 巻き芯
CN104150086B (zh) 一种酒瓶盖
CN203430400U (zh) 一种新型窗帘拉珠轨道
CN210193039U (zh) 一种线条灯的收卷装置
CN103726207B (zh) 送纱装置及送纱方法
CN209514744U (zh) 一种纸币摩擦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