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4843U - 薄膜幫浦組件 - Google Patents
薄膜幫浦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94843U TWM494843U TW103212139U TW103212139U TWM494843U TW M494843 U TWM494843 U TW M494843U TW 103212139 U TW103212139 U TW 103212139U TW 103212139 U TW103212139 U TW 103212139U TW M494843 U TWM494843 U TW M49484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region
- groove
- pump assembly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薄膜幫浦,尤其是指一種具凸型薄膜組件的薄膜幫浦。
在習知的薄膜幫浦中,於腔體的頂面設有薄膜,該薄膜的上方則平貼緊黏有驅動元件,此驅動元件通常為壓電片;藉此,在壓電片通電變形的同時,帶動薄膜產生形變,造成幫浦腔體的體積變化,進而產生流量。
薄膜式幫浦由於體積微小,其應用範圍包含醫療輸液產品、替代能源產品、散熱及其他先進檢測設備等。然而實際應用幫浦時,為了避免感染或檢測誤差,幫浦中與液體有接觸的腔體必須用後丟棄。傳統薄膜幫浦將驅動元件與薄膜黏死的設計,必須同時拋棄腔體與昂貴的驅動元件,使得壓電式薄膜幫浦在使用上成本高。因此,設計出腔體與驅動元件可分離式之薄膜幫浦。但一般的薄膜耐受性不足,若驅動元件與薄膜之間沒有黏膠,而直接撞擊於薄膜,則薄膜易於破裂,並且一般的薄膜回彈力不足,也會使腔體分離式的幫浦性能下降。
有鑑於此,本新型提供一種薄膜幫浦組件,其驅動元件與腔體可分離,並且具有回彈性高的凸型薄膜,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成本過
高並且性能不足的問題。
本新型提供一種薄膜幫浦組件,其包括有本體及薄膜。本體包括:基材、凹槽、進入管及輸出管。凹槽位於基材之表面,且進入管及輸出管皆連通於凹槽。薄膜區分為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第一區域覆蓋於凹槽之開口,而第二區域連接於第一區域。其中,第一區域之上表面高於第二區域之上表面,即薄膜呈現凸型,藉以提升薄膜的回彈力、增加腔體體積變形量、提升幫浦效率,並且避免薄膜破裂。
本新型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薄膜的第二區域圍繞第一區域,薄膜受力時,造成薄膜變形集中在第二區域,第一區域則不變形,如此可使得薄膜在下壓之後較易回彈到平衡位置。
本新型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薄膜的第一區域之面積大於或等於開口面積的1/2、薄膜的第一區域之面積至少為開口面積的2/3、薄膜的第一區域之面積為開口面積的2/3~4/5,薄膜受力時,由於薄膜第一區域不易彎曲,在相同受力下可增加變形體積,提升幫浦的效率。
本新型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薄膜為一聚二甲基矽氧烷薄膜(PDMS,Polydimethyl siloxane)薄膜,並且第一區域之厚度為第二區域之厚度的二倍,才能使變形程度產生明顯區別。
本新型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薄膜的第二區域之厚度大於0.2mm,較佳薄膜的第二區域之厚度介於0.3-0.5mm之間,若厚度不足則薄膜本身張力不足,因此薄膜無法回彈,無法產生穩定的流量。
本新型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更包括:傳力柱及驅動元件,傳力柱一端指向第一區域,驅動元件連接傳力柱的另一端,以帶動傳力柱來迫使薄膜反覆進入及離開凹槽,其中驅動元件可為陶磁壓電片。
本新型其中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凹槽之內側壁面呈階段梯狀,並且第一區域之外環週部分固定於其中任一階段之上表面,將薄膜嵌置於基材之中,使得組裝程序簡化,並可以避免泄漏。
本新型其中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本體更包括閥件,閥件包括閥本體、進入閥及輸出閥,閥本體連接於基材;進入閥位於進入管遠離凹槽之一端,進入閥嵌置於閥本體內近於基材的一面;輸出閥位於輸出管遠離凹槽之一端,輸出閥嵌置於基材遠離凹槽的一面,利用單向閥門的特性,提升幫浦的效能。
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基材區分為上基材及下基材,上基材呈環狀中空,下基材連接於上基材,凹槽位於下基材之上表面,薄膜覆蓋於凹槽之上,並且夾設於上基材與下基材之間,利用壓制的方式固定各元件,可以減少粘劑的使用,提升組裝的便利性,並且利用壓制的方式來降低泄漏的機會。
請參考第1圖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本新型提供一種薄膜幫浦組件,幫浦組件的基本元件包括本體11及薄膜12。由於薄膜幫浦有各種實施與組合的形態,在第一實施例中的本體11還包括有閥件13,用來提升幫浦效率。
續參考第1圖及第2圖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本體11包括:基材110、凹槽111、進入管112、輸出管113及閥件13。在本實施例中基材110略呈圓柱體,基材110的上表面具有凹槽111,凹槽111內側壁面呈階段梯狀,依高度由低到高分別為槽底111c、二階槽面111b及最高槽面111a,進入管112連通於凹槽111的槽底111c,輸出管113亦連通凹槽110的槽底111c。
由於薄膜幫浦是微幫浦的一種形態,通常腔體半徑介於2.25-7.5mm之間(但不以此為限),腔體也就是指凹槽111與薄膜12之間所形成之腔室,由於薄膜幫浦的整體組件體積較小,為使加工更為容
易,在本實施例中,基材110是一呈扁圓柱形的塑膠體,基材110上設有凹槽111,並且在凹槽111的底面具有二個孔洞,分別為作為進入管112及輸出管113。在本實施例中進入管112之管徑大於輸出管113,如第1圖所示。
續參考第1圖,薄膜12完整覆蓋於凹槽111,薄膜12區分為第一區域121及第二區域122,第一區域121之上表面高於第二區域122之上表面,使得薄膜12剖面略呈凸型,如第2圖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薄膜12尺寸大於槽底111c,但符合二階槽面111b之尺寸。換言之,也就是使薄膜12的第一區域121外環週部分固定於二階槽面111b之上表面,可以使得薄膜12與基材110之接合更穩定,並且藉由最高槽面111a的阻隔,避免薄膜12的左右位移。第二區域122連接於第一區域12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區域122位於第一區域121的中央,換言之,第一區域121圍繞環設於第二區域122的週圍。第一實施例中,薄膜12為一體成型,但不以此為限,亦可以使用不同厚度或材質來相互連接。
續參考第1圖,薄膜幫浦的動力來源是驅動裝置90,驅動裝置90可以採用不同的致動方式,例如:壓電式、靜電式、熱驅動式、電磁式及形狀記憶合金式等。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壓電式,壓電材料具良好的機械能與電能轉換特性,如果對壓電片施加電壓,壓電片會產生機械應力的振動,成為幫浦的動力來源。
驅動裝置90包括有傳力柱902及驅動元件901,驅動元件901在本實施例是為陶磁壓電片,驅動元件901連接傳力柱902的一端,
傳力柱902的另一端指向薄膜12的第一區域121,驅動元件901帶動傳力柱902來迫使薄膜12反覆進入及離開凹槽111。
傳力柱902基本上呈漸縮狀,於連接驅動元件901之一端面積較大,於定位抵貼薄膜12之一端面積較小。
當傳力柱902下壓時,帶動薄膜12壓縮凹槽111之空間以產生壓力。使位於凹槽111內部的流體或空氣被壓迫而從輸出管113流出。當傳力柱902上升時,傳力柱902不再壓迫薄膜12,而薄膜12回彈,凹槽111被壓縮之空間得到釋放,進而使在凹槽111內部壓力減小,因此,流體或空氣自輸入管112流入。藉著連續的上、下擺動作用,使得流體或空氣可循序漸進地進入與輸出。
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1包括有閥件13,位於基材110遠離開凹槽111之另一面,請參考第1圖及第2圖,閥件13包括閥本體131、進入閥132及輸出閥133,進入閥132可以避免流體或空氣自進入管112流出,輸出閥133可以避免流體或空氣自輸出管113逆向迴流,保持流體的單向流通以提升幫浦的整體效能。
請參考第2圖所示,進入閥132嵌置於閥本體131近於基材110的一面,輸出閥133嵌置於基材110遠離凹槽111的一面,並且進入管112近凹槽111的一端管徑較大,另一端管徑較小。輸出管113近凹槽111端管徑較小,另一端管徑較大。
習知的幫浦薄膜呈平坦狀,不具有本新型的凸型結構,此時假設薄膜與凹槽之間形成的腔體容積為A,當薄膜受壓隨之形變時腔體的容積A’變小,而其形變量用r來表示,也就是A-A’=r。
請參考第3A圖係本新型之幫浦腔內體積示意圖,本新型之薄膜12具有第一區域121及第二區域122,第一區域121之上表面高於第二區域122之上表面,薄膜12與凹槽111之間形成的腔體容積為B。
參考第3B圖係本新型之幫浦腔內體積形變量示意圖,當傳力柱902將第一區域121下壓時,由於第一區域121厚度較厚,並且不易彎曲變形,使薄膜12的形變集中在增厚部分的周圍。也就是薄膜12的形變集中在第二區域122,如此可使得薄膜12在傳力柱902下壓之後較易回彈到平衡位置。
續參考第3B圖,當傳力柱902將第一區域121下壓時,凹槽111與薄膜12之間形成之腔體變小,腔體容積為B’。其形變量用R來表示,也就是B-B’=R。由於第一區域121不易彎曲變形,被傳力柱902下壓之後會佔據更多的腔體容積,因此,可以得知R>r,也就是本新型較習知的幫浦具有更佳的效能,每次驅動元件901的擺動可以造成較大的形變量,進而相同的擺動次數卻可以帶動更多的流量。
在本新型的薄膜幫浦組件之中,薄膜12的第一區域121及第二區域122彼此的關係與幫浦的效能有直接關係,下面將進行相關的討論:首先,薄膜12的第二區域122圍繞第一區域121。由於傳力柱902的下壓位置是在第一區域121,致使薄膜12的形變會集中在增厚部分的周圍。所以將第二區域122圍繞設置於第一區域121,也就是讓形變集中在第二區域122,可以使得薄膜12的回彈力提升,回彈力較均勻,回彈速率也較佳,得到比習知的幫浦更佳的效能。
第一區域121之面積大於或等於凹槽111之開口之面積的1/2。為達到提升效能,第一區域121之面積不能太小。較佳狀況下,第一區域121之面積至少為凹槽111之開口面積的2/3。最佳狀況下,第一區域121之面積為凹槽111之開口面積的2/3~4/5。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之中由於薄膜12為圓形,因此我們探討凹槽111之半徑a與第一區域121之半徑b之間的關係,並請參考第3圖。本實施例首先採用直徑(2a)為7.5mm之幫浦進行實測,所得之結果請參考第8a圖係本新型實施例之流量測試圖表。圖表之x軸表示壓電片振動頻率由0Hz到140Hz,y軸表示幫浦的流量由0~25g/min(克/分鐘),▼表示薄膜直徑(2b)為7mm,○表示薄膜直徑(2b)為6mm,●表示薄膜直徑(2b)為5.25mm,由圖表可以看出當半徑比(b/a)在0.6~0.8之間時,薄膜幫浦都能有良好的流量表現,若是超出此範圍,如▼線段之半徑比為0.933,反而薄膜幫浦效能下降。請參考第8b圖,當採用直徑(2a)為10mm之幫浦進行實測時,亦可以得到與第8a圖類似的結果。
在本新型實施例中的第一區域121之厚度為第二區域122之厚度的至少二倍或二倍以上。由於傳力柱902直接撞擊在第一區域121上,第一區域121必須具有足夠的厚度,可避免破損的狀況發生。並且除了也可以提升腔體容積的形變量,提升幫浦效能之外,提升幫浦組件的耐受性。
在本新型實施例中薄膜12採用PDMS(Polydimethyl siloxane)材質,中文為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是一種類似透明的橡膠材料,具有高韌性。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使用PI、矽膠、PE、金屬薄膜
等…彈性薄膜材質。在本實施例中若薄膜12的第二區域122過厚,例如超過1mm,則壓電片力量不足,無法產生足夠的下壓力使薄膜12產生形變。若薄膜12的第二區域122太薄,則本身張力不足,無法回彈,故無法產生穩定的流量。所以第二區域122之厚度至少必須大於0.2mm,較佳的狀況下第二區域122之厚度介於0.3-0.5mm之間,可以產生足夠的回彈力,使幫浦達到較佳的效能。
請參第4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中,驅動元件901前端具有傳力柱902,傳力柱902對應到幫浦組件的薄膜之第一區域121。
請參考第5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構造剖視圖,在本實施例中幫浦組件的基材11,包括有上基材110a及下基材110b,上基材110a呈環狀中空,下基材110b之上表面具有凹槽111,薄膜12覆蓋位於凹槽111之上,並且夾設於上基材110a與下基材110b之間。
薄膜12區分為較厚的第一區域121及較薄的第二區域122,第一區域121位於第二區域122的中央。下基材110b上設置有進入管112及輸出管113,進入管112與凹槽111之間具有進入閥132,使進入管112保持單向流動,輸出閥133位於輸出管113於遠離凹槽111的一側,換言之,也就是下基材110b的另一面具有輸出閥133,使輸出管113只能單向輸出,避免回流。
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1還包括有腔體環塊114、閥體壓制環116,腔體環塊114設置於下基材110b之凹槽111,且位於進入閥132之上,以壓制進入閥132,使進入管112僅容許流體自外部流入凹槽
111;閥體壓制環116位於下基材110b遠離凹槽111之另一面,且位於輸出閥133之上,以壓制輸出閥133,使輸出管113僅容許流體自凹槽111流向外部。
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1還包括有薄膜壓制環115,位於薄膜12上,以壓制薄膜12於凹槽111之上,並完整覆蓋凹槽111。
上述之腔體環塊114、閥體壓制環116及薄膜壓制環115,在進行材質挑選時,也可以選擇具有彈性的材質,可以使得壓制效果更提升,製造與組裝的過程更簡化,以降低成本,並且將各元件疊合鎖固後,由於其彈性也可以防止流體的洩漏。
請參考第6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幫浦組件呈方形,幫浦組件包括有薄膜12、上基材110a及下基材110b,並且薄膜12對應驅動裝置90。
參考第7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構造分解圖,薄膜12區分為第一區域121及第二區域122,第一區域121之上表面高於第二區域122之上表面,其中薄膜12的第一區域121也配合凹槽111之形狀而呈現方形。在此實施例中利用上基材110a的中空部分與下基材110b的上表面疊置形成有凹槽111。換言之,凹槽111的深度也就是上基材110a的厚度,而下基材110b的上表面成為凹槽111的槽底。在本實施例中,上基材110a包括有第一區段進入管112a及第一區段輸出管113a,管道採用漸張/漸縮式的設計。
在幫浦排出的過程中,傳力柱902向下壓的作用力使薄膜12與凹槽111所形成之腔體的體積減小,腔體內的流體受擠壓而向兩端
排出,第一區段進入管112a是漸縮管,第一區段輸出管113a則是漸張管,流體經由漸張管排出的流量會大於經由漸縮管流出的流量,使得流體產生單向的流動。
下基材110b包括第二區段進入管112b及第二區段輸出管113b,由於漸張/漸縮式的管道設計使得第一區段進入管112a及第一區段輸出管113a產生不同的內壓力,而造成流體會經由第二區段進入管112b流向第一區段進入管112a,由第一區段輸出管流向第二區段輸出管113b。
雖然本新型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新型的範疇內,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本體
110‧‧‧基材
110a‧‧‧上基材
110b‧‧‧下基材
111‧‧‧凹槽
111a‧‧‧最高槽面
111b‧‧‧二階槽面
111c‧‧‧槽底
112‧‧‧進入管
112a‧‧‧第一區段進入管
112b‧‧‧第二區段進入管
113‧‧‧輸出管
113a‧‧‧第一區段輸出管
113b‧‧‧第二區段輸出管
114‧‧‧腔體環塊
115‧‧‧薄膜壓制環
116‧‧‧閥體壓制環
12‧‧‧薄膜
121‧‧‧第一區域
122‧‧‧第二區域
13‧‧‧閥件
131‧‧‧閥本體
132‧‧‧進入閥
133‧‧‧輸出閥
90‧‧‧驅動裝置
901‧‧‧驅動元件
902‧‧‧傳力柱
2a‧‧‧直徑
2b‧‧‧薄膜直徑
g/min‧‧‧幫浦流量
Hz‧‧‧壓電片振動頻率
[第1圖]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2圖]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第3圖]係本新型之幫浦薄膜與腔體比例示意圖;
[第3A圖]係本新型之幫浦腔內體積示意圖;[第3B圖]係本新型之幫浦腔內體積形變量示意圖;[第4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5圖]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構造剖視圖;[第6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7圖]係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構造分解圖;[第8a圖]係本新型實施例之流量測試圖表;及[第8b圖]係本新型實施例之流量測試圖表。
11‧‧‧本體
110‧‧‧基材
111‧‧‧凹槽
111a‧‧‧最高槽面
111b‧‧‧二階槽面
111c‧‧‧槽底
112‧‧‧進入管
113‧‧‧輸出管
12‧‧‧薄膜
121‧‧‧第一區域
122‧‧‧第二區域
13‧‧‧閥件
131‧‧‧閥本體
132‧‧‧進入閥
133‧‧‧輸出閥
90‧‧‧驅動裝置
901‧‧‧驅動元件
902‧‧‧傳力柱
Claims (13)
- 一種薄膜幫浦組件,包括:一本體,包括:一基材;一凹槽,位於該基材之表面;一進入管,連通於該凹槽;及一輸出管,連通該凹槽;及一薄膜,包括:一第一區域,覆蓋於該凹槽之開口;及一第二區域,連接於該第一區域,其中該第一區域之上表面高於該第二區域之上表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更包括:一傳力柱,一端指向該第一區域;及一驅動元件,連接該傳力柱的另一端,以帶動該傳力柱來迫使該薄膜反覆進入及離開該凹槽。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凹槽之內側壁面呈階段梯狀,該第一區域之外環週部分固定於其中任一階段之上表面。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本體更包括一閥件,包括:一閥本體,連接於該基材; 一進入閥,位於該進入管遠離該凹槽之一端,該進入閥嵌置於該閥本體近於該基材的一面;及一輸出閥,位於該輸出管遠離該凹槽之一端,該輸出閥嵌置於該基材遠離該凹槽的一面。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基材更包括:一上基材,該上基材呈環狀中空;及一下基材,連接於該上基材,該凹槽位於該下基材之上表面,該薄膜覆蓋於該凹槽之上,並且夾設於該上基材與該下基材之間。
- 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第二區域圍繞該第一區域。
- 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第一區域之面積大於或等於該開口面積的1/2。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第一區域之面積至少為該開口面積的2/3。
- 如請求項8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第一區域之面積為該開口面積的2/3~4/5。
- 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薄膜為一聚二甲基矽氧烷薄膜(PDMS,Polydimethyl siloxane)。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該第一區域之厚度為該第二區域之厚度的二倍。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第二區域之厚度大於0.2mm。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薄膜幫浦組件,其中第二區域之厚度介於0.3-0.5mm之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12139U TWM494843U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薄膜幫浦組件 |
US14/491,105 US20150086397A1 (en) | 2013-09-25 | 2014-09-19 | Micropump with separate chamber |
CN201420696699.5U CN204357676U (zh) | 2014-07-08 | 2014-11-18 | 薄膜泵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12139U TWM494843U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薄膜幫浦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94843U true TWM494843U (zh) | 2015-02-01 |
Family
ID=5301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12139U TWM494843U (zh) | 2013-09-25 | 2014-07-08 | 薄膜幫浦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57676U (zh) |
TW (1) | TWM4948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27359B (zh) * | 2016-10-28 | 2018-06-21 | Diaphragm type operator and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thereof |
-
2014
- 2014-07-08 TW TW103212139U patent/TWM49484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11-18 CN CN201420696699.5U patent/CN2043576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27359B (zh) * | 2016-10-28 | 2018-06-21 | Diaphragm type operator and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57676U (zh) | 2015-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3959B (zh) | 壓電致動器及其所適用之微型流體控制裝置 | |
TWI619276B (zh) | 壓電致動器 | |
KR101033077B1 (ko) | 압전 펌프 | |
EP3660308B1 (en) | Two-cavity disc pump | |
US20170002839A1 (en) | Acoustic-resonance fluid pump | |
US10087923B2 (en) | Disc pump with advanced actuator | |
JP6481769B2 (ja) | 流体制御装置、減圧装置、および、加圧装置 | |
JP6011722B2 (ja) | 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 | |
JP6394801B2 (ja) | ポンプ、流体制御装置 | |
JPWO2009050990A1 (ja) | 圧電マイクロブロア | |
JPWO2019124060A1 (ja) | ポンプ | |
US20050175490A1 (en) | Check valve and pump including check valve | |
JPH08506874A (ja) | ダイアフラム型容積型ポンプ | |
US20150086397A1 (en) | Micropump with separate chamber | |
WO2010137578A1 (ja) | バルブ、流体装置及び流体供給装置 | |
JP2009074418A (ja) | 圧電マイクロポンプ | |
JP5429317B2 (ja) | 圧電マイクロポンプ | |
JP2012026274A (ja) | 圧電ポン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M494843U (zh) | 薄膜幫浦組件 | |
JP2008180171A (ja) | マイクロポンプ | |
JP6574464B2 (ja) | 小型流体制御装置 | |
KR101202442B1 (ko) | 탄성체의 복원력을 이용한 흡입형 미세유체펌프 | |
TWI539076B (zh) | 腔體分離式薄膜幫浦 | |
JP2018028265A (ja) | マイクロ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 |
WO2012142922A1 (zh) | 压电泵和其阀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